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2010年格力空调价格及图片,2010年六月份格力空调的最新报价是多少呢

2010年格力空调价格及图片,2010年六月份格力空调的最新报价是多少呢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1 14:18:15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2010年六月份格力空调的最新报价是多少

1580

2010年六月份格力空调的最新报价是多少呢

2,2010年十一月空调价格

因为夏天是空调的好市场,各品牌为销售出政策搞促销活动,所以夏天会比较便宜,建议夏天买。

2010年十一月空调价格

3,二手2010年格力空调2匹价格

根据你原价大小,二手一匹格力的价格在500~1000左右。 变频贵些,定频便宜些。
500

二手2010年格力空调2匹价格

4,2010年6月125匹格力和美的空调价格分别是多少

格力凉之静系列 KFR-26GW/K(26556)FdD3A,价格2660.00元——

类型:壁挂空调 功率:1.25P 是否变频:是 冷暖类型:冷暖型 制冷量:1075(205-1450)W 制热量:3500(590-4500)W

美的没有,给你海尔KFRd-26GW/02JC(F)-S1空调 ,价格1730.00元——

类型:壁挂空调 功率:1.25P 冷暖类型:冷暖型 制冷量:2600W 制热量:3850+800W

大概都有两千多的,定频一级能效的两千多一点。定频二三四五级的都不生产了,价格肯定在两千以内,变频的四级的也是两千四五的样子吧,变频三级的大概就得三千左右了。

美的比格力的价格要便宜一些,但是格力的机器质量好。

我Q是490 075 799,格力专卖,可以联系我。

2000左右

5,gree空调是什么牌子

格力

gree是格力集团旗下的牌子,格力空调格力电器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其主要经营产品为空调。格力目前推出了10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中央空调产品,涵盖大中小型中央空调和商用空调领域。

空调GREE是格力品牌的外文名称。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7年全球领先。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1.10亿元,同比增长19.87%;净利润73.80亿元,同比增长40.92%,成为实现千亿的专业化家电企业。

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高效直流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多功能地暖户式中央空调、1赫兹变频空调、R290环保冷媒空调、超高效定速压缩机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好空调,格力造。

格力空调企业文化“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展望未来,格力电器将坚持科技救企业、质量兴企业、效益促企业”的发展思路,以“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为目标,为“国创造”贡献更多的力量。

6,最前线 董明珠明年格力空调全用自研芯片股票下跌是决心的证明

董明珠会不会连任,这次股东大会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是董明珠的经典语录,却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对于退休的事情,董明珠表示:“如果明天我退休,我也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不会为格力电器做任何错误决策。(换届)目前还没有方案,下次股东大会我们会给大家一个答复。”

那么当下,董明珠为格力勾画着怎样的未来呢?

董明珠公布了格力发展产业规划,包括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通信设备四个板块。

空调部分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冷冻冷藏设备,核电空调,轨道交通空调,光伏空调。高端装备包括: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精密模具,机器人,精密铸造设备。通信设备包括:物联网设备,手机,芯片,大数据。生活品类包括:厨房电器,健康家电,环境家电,洗衣机,冰箱。

这一堆介绍中,有个词很扎眼,就是“芯片”。

之前接受央视采访,董明珠表示,哪怕投资500亿,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格力通常被认为是个传统制造业的公司,做芯片没有优势,而且这又是个烧钱费力周期长的事情,可是董明珠非常决绝:

“我董明珠在就一定要干,当然如果明天我不当董事长了,另当别论。为什么要干,掌握自己的命运。”

对于眼下自研芯片的进展,她说:“我们研发了三年,现在是有所成就了,但这只是皮毛,还远远不够。”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做芯片,还需要董事会研究、投资研究才能给出一个答案。

不过,做芯片是铁了心的。董明珠说,明年格力的空调要全部用上自己的芯片。现在,“我们一个空调要用几个芯片,每年采购40亿,接近50亿。”

对于造芯片致使股价下跌,董明珠也丝毫不动摇,并说道:“为什么别人搞芯片股票就涨,格力搞芯片股票就跌,因为我们是真的要搞芯片。”

看起来,股票上的一抹青葱,反而是董明珠决心的旁证。

除了芯片外,格力11年来首次不分红也非常受关注。

格力2017年度营收1482.86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224.02亿元,同比增长45%,创出历史新高。现金明明很充足,为什么不分红呢?

董明珠说,这是为了让格力更加强大。

虽然不分红了,董明珠还是劝说股东们继续持有股票,并说道:“希望股东终身持有格力股票,相信这是最好的选择”。

之后还捎带手Diss了一把乐视:“其他的我不敢讲,至少不要选择乐视。炒作概念的上市公司给你们分过多少?没有。”

巧合的是,贾跃亭似乎听到了这句话,他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FF今天果断宣布获得20亿美元首轮融资。乐视玩不转,可以换一个战场继续奋斗嘛。贾跃亭最大的能力就是,总能够神奇地找到投资人给他的公司“续命”。

Diss完乐视,董明珠还Diss了下同行——新飞电器。

董明珠说:“曾有人提议以40亿收购新飞,我不同意,因为它是没有技术的企业,理念也完全不一样,你看它现在怎么样?”

相比之下,在她眼里,格力就要好太多了。她说,虽然贸易战与企业竞争频频发生,但世界空调领域格力有绝对话语权。

当然,董明珠也有自己的担心。2年前和野蛮人的交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对于野蛮人攻击的风险,董明珠表示:“第一,在国家,应该完善制度;第二,我们有9万员工,退休之前,我要让所有格力员工都持有格力股票,来解决野蛮人的问题。”

毕竟,要走这么一条董明珠特色的格力之路,需要有稳固的领导权才可以,野蛮人的风险不可不防。

过去这些年,造手机、造芯片、造汽车,还有跟雷军的十亿赌约,董明珠惊世骇俗的言行已经让人见惯不怪。这一次,董明珠的豪言能不能变成现实,一年之后,让格力空调实现100%的芯片自给呢?

7,25岁董明珠再战三年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 崔恒宇。36氪经授权转载。

尘埃落定,连任成功。

今天,在格力电器2019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议案,获134%现场股东赞同票(现场可重复投票),近98%的网络赞同票。

格力电器这艘巨舰,依然由董明珠掌舵。

下午两点半左右,身着紫色高领毛衣,外配灰色长裙,董明珠在掌声中入场。笑到眼神眯缝,这背后是自信,又是对未来三年的笃定。

格力股东大会 照片由格力提供

2019年伊始,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1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董事会换届选举,董明珠的名字出现在董事候选人之列。

一切喧闹,围绕格力与董明珠再起。

从1月1日到16日,在短短半个月内,各路消息乱窜——格力全员涨薪,总额10亿元,像是董明珠在“拉拢人心”;“董明珠等1436万财产遭法院保全”,又像是好事者故意挑事……后者更是逼到格力电器官方出面澄清。

终究,董明珠“格力电器掌舵人”的身份,又稳稳地续上了。董明珠又一次以C位站在了格力电器的舞台中央。

事实上,董明珠的任期本该在2018年5月31日终止,围绕“董明珠退休”“格力将由谁来接班”的话题也整整萦绕了7个月之久。

“退休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我认为我今天还很年轻。”去年5月,董明珠回应退休话题时说,“虽然我已经60多岁,但是我的内心仍然像25岁一样。”

无论是65岁,还是25岁,对董明珠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董明珠在回应连任感想时,直言“没有感想,卖命!”

继续为格力卖命,于她而言,才最重要。

36岁,来得及的

36岁,是董明珠南下闯荡的年纪。

大多数人都没见过36岁之前的董明珠。锌财经联系到了一位深度采访过董明珠的记者,他向锌财经慢慢勾勒出曾经的董明珠的形象:丈夫去世6年,儿子刚满8岁,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为人“腼腆”。

既定事实之外,“腼腆”这个词让锌财经感到意外。然而,这并非记者添油加醋,董明珠也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自己现在还是温顺腼腆的性格。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记载,“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仔细对比,倒也与董明珠有些许贴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掷地有声的话讲过无数,但每一次开口演讲前,董明珠有一套既定动作:舞台上站定,双手略微拘谨地捏在一起,笑到眼睛眯起牙齿露出,停顿两秒,继而缓缓讲出“大家好,我是董明珠”,起调声音并不会很高。

这份不易察觉的腼腆,会随着格力话题的深入,逐步被稀释掉。继而董明珠变得愈发自信,声音也愈发响亮,直至措辞笃定得让人意外。

在今天格力电器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一出场,董明珠便笑言“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这次股东大会,大家千万别忘了鼓掌”。掌声环绕,令她放松。

如果不是大约30年前的那个决定,董明珠或许会继续放大她的腼腆属性。只是,她想走出了舒适区。

当时,董明珠已经36岁。一切照旧,还是南下从头再来?这是摆在董明珠面前的艰难选择。

1990年,珠海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特区面积已经从10年前的 6.81平方公里,调整为121平方公里,翻了近18倍。这个曾经广东最落后的一个县,一下子跃为全国的先行者。

10年里,珠海国民经济平均年递增速度达到35%,提前10年实现了“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这样的发展势头传到了全国人民的耳朵里,珠海的跃步发展意味着机会与未来,年轻人们蠢蠢欲动。董明珠同样心动。

甚至在现在,百度上还是有人在为类似的问题烦恼:36岁要外出打工还是在家工作?有网友的答案是:不用纠结,还是在家工作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划不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明珠无比挣扎,丈夫车祸过世后,她花了整整6年时间考虑是否远走珠海。去珠海意味着离开家乡1500公里之外,8岁的儿子只能交给老人来抚养,还意味着36岁的自己的人生要从0开始。

最终,她选择了后者。36岁,来得及的。海利空调厂(格力前身)还在招人,她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每月工资大概200元,外加销售提成。

当时的董明珠,一定没能想到,这家只有100多个员工,年产量只有2万台空调的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一家2000多亿市值,2018年前三季营收577亿的行业龙头。

从腼腆小董到犀利部长

独自一人,背上行囊,远走他乡。董明珠咽在心里的是对父母和儿子的思念,面对的,是如影随形的孤立无援。

从南京闯进珠海,董明珠很快明白,自己早已不是当年的行政文员。应对商海的厮杀,她必须捡起“棍子”去对付。而董明珠的“棍子”里满是对“老门道”的不服。

欠钱的是大爷,董明珠不服。

董明珠职场日记的第一页,便是对付老赖经销商。这是个艰难的开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任销售员留下的42万元欠款,像一口痰吐在了董明珠面前,她必须清理干净。在安徽,董明珠连续40多天,每天堵在对方的办公室门口。对方一不还钱、二不退货,但董明珠认的死理是——要么给钱,要么退货,否则不走,死缠烂打。

很难想象,这个故事背后的女主角,竟是在36岁前还是腼腆的小董。

僵持着,直到对方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主动给董明珠通风报信,告知老板的行踪。董明珠一路跟紧,直到对方答应可以将库房的存货拉回去。

最终,一辆5吨的东风卡车载着满满的格力空调,驶向珠海。董明珠缓了一口气,这是她在格力第一次胜仗。从此,她也卸下了柔弱的一面。

入职第一年,董明珠的收入有十多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奇开幕。

经销商是厂商打开市场的“敲门砖”,各家厂商都恨不得把货塞到经销商手里。但吃过苦头的董明珠坚决不答应,不管多难的单子,她始终坚持“先付款后发货”。

在经销商这里碰钉子,董明珠盯上了卖场的售货员,如果能发动售货员主动推荐格力的产品,打开格力的产品销量,经销商自然会答应先付款再提货的要求。沿着这条缝,董明珠试图慢慢撬开市场。

一次次登门拜访,安徽的一个女老板最终被董明珠的真诚打动,一笔20万元的订单,真正开启了董明珠坚持的“先付款后发货”。为了让格力空调足够畅销,让女老板继续放心进货,董明珠硬是每天站在店里和售货员们一起卖格力空调。

于是,“先款后货”的成就慢慢被刷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2年,董明珠个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600万元,占了整个公司销售额的1/8。而当时,中国国民的人均工资,还不到4000元。

1994年,格力出现人事大变动,公司的销售人员突然“集体辞职”,跳到了竞争对手公司。董明珠临危受命,成为格力经营部部长。

董部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依然是“货和款到底该谁先谁后”,但她的心里早已拿定主意。

新官上任,董明珠立下军令状,“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率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这项“格力政策”甚至连当时的格力董事长朱江洪都拦不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格力的销量蝉联全国榜首,无应收账款、无三角债,年销售从4个亿出发,直到突破1000亿、2000亿。

直到现在,董明珠还把“先款后货”归结为格力成功的命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明珠的职位在不断飞跃,只是艰难从不缺席。

第三场大战,董明珠直接把枪口对准了国美,当时的国美已经是拥有130多个连锁商城的家电连锁巨头。

国美得罪不起?董明珠不服。

2004年,成都的国美卖场一声不吭地给了格力一记“降价大甩卖”,一款原价1680元的挂机降价至1000元,一款原价3650元的柜机降价至2650元,而格力对此一无所知。

黄光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美的公然挑衅,无疑是踩着格力抢占市场,而背后操盘的是被称为掀起家电业腥风血雨的“价格屠夫”黄光裕,那是一个让家电圈“闻风丧胆”的名字。

董明珠站了出来,反手就是一巴掌,立即停止对国美的供货。面对国美将格力空调“扫地出门”,董明珠直接表明态度,“国美一天不接受格力的价格原则,格力就坚决不在国美卖场设柜。”

直到2013年底,这一仗,才慢慢握手言和。

格力与国美握手言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越是单纯的东西,越需要百倍的努力去捍卫它。”董明珠曾经在自传《棋行天下》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此看来,“不惧江湖规矩,坚守自己的原则”是她始终在捍卫的单纯。

一次次硬碰硬中,曾经腼腆的小董逐步走向如今犀利果敢的董明珠。而这些经历,我们还能从董明珠接手珠海银隆、喝退宝能系野蛮人等事件中,看到她当年的影子和棍子。

行走在职业生涯尾声的董小姐

从1994年成为格力经营部部长后,董明珠相继担任格力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更于2012年5月被任命格力集团董事长。

只是,人到耳顺之年,董明珠却愈发“叛逆”,成为了“网红董小姐”。

当大部分传统企业的董事长都身居幕后,稳当操盘手的时候,60岁的董明珠直接接替成龙,当了格力的代言人。她的海报和格力一起出现在苏宁、国美的卖场里,出现在户外的巨幅广告牌上。

格力空调海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明珠把自己和格力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甚至,她从小到大的99张照片也被植入进了格力手机,你始终都无法删除任何一张。

而去年格力员工的年终奖之一,便是人手一台格力手机。

甚至在今天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放言:“你们拿到我们的分红,就应该买格力手机支持我们。”

伴随着格力电器不断飙升的业绩,董明珠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新闻标题——股东大会当场发飙、与雷军立下10亿赌局、给员工买房加薪。在百度搜索栏里以“董明珠发飙”、“董明珠赌局”、“董明珠加薪”为关键词,分别可以搜索出110万、303万、294万个相关结果。

格力手机广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明珠喜欢被这样关注,喜欢站在聚光灯下,愿意和记者一遍遍分享她36岁以后的故事,愿意被一点一点勾出曾经的自己,一点一点去还原那个一路打拼的董明珠,又擅长“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创造一条又一条新闻标题。一位曾两次深度采访过董明珠的资深记者告诉锌财经。

她想一直如此,即便已经到了65岁,徘徊在退休的边缘。

一个人,到底该以怎样一种姿态行走在职业生涯的尾声?放心地交接班,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还是恋恋不舍,恨不能为事业奋斗终生?

董明珠的答案显然是后者。在本次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关于格力接班人的问题,格力高层没有正面回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令董明珠的身体拉响了警报。董明珠曾对媒体透露,大约每年会住院40天,最高的时候住院过2个月的。

锌财经挖掘了大部分关于董明珠的采访、故事,以及她本人的自传,甚至找不到一条答案来解释董明珠一路打拼到底图什么。

36岁,思来想去,她选择背井离乡,想多挣些钱,给儿子和父母更好的生活。

40岁,一边是从业务员到经营部部长的升职,另一边是年薪从百万业绩提成,变为10万固定工资,她也未曾过多犹豫。

65岁,明明可以退休去陪伴亲人,28年的亲情缺席终于可以慢慢弥补,她选择继续为格力“服役”。

曾经的珠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界曾给出董明珠这样的评价:她像母豹子一样地呵护着格力的利益,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宗教般的痴迷。

如今,董明珠总算暂时可以避开记者关于“退休”的提问,安安稳稳地再为格力“服役”3年。她曾经打算的退休后写一本类似于《乔布斯传》的书,这件事得先缓缓了。

她期待这样的结果,毕竟除了掌舵格力之外,她和普通的中国大妈并无区别——爱自拍、爱分享、爱儿子、爱穿裙子。难以想象,做事雷厉风行的工作狂董明珠,在退休后,将如何度过接下来的一个个日夜交替。

然而,把时间线往后拉,董明珠于格力,无非是某一时期的主角,是某一任有个性、非同寻常的领导。格力于董明珠,却几乎是半生以来的全部。唯一的安慰是,她能微笑着说出,“我的内心仍然像25岁一样。”

强势、霸气背后的董明珠,她爱美,喜欢自拍,有时还会感性流泪。只是她把曾经的小董掩藏得很好。

65岁的董明珠,最终没有急流勇退。站在舞台的中央,归来仍是少女。

8,90的企业不需要转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赞赏小侠;36氪经授权转载。

诺基亚市值最高时曾达到1400亿美金,控制着全球手机市场40%的份额,面对这样一家“资金雄厚”的伟大公司,当时没有人能想到它会消失。

而且它将手机卖给微软时只有82亿美金。

而在以82亿美金卖给微软的前一年,它还在疯狂发展,刚用81亿美金收购了一家叫NAVTEQ的地图公司(截止到2007年被收购,NAVTEQ还是全球地理数据提供商的行业老大)。

从81亿美金收购一家地图公司,到最终以82亿美金的价格卖给微软,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是他们没看到互联网吗?他们早就看到了。诺基亚的人每天都在研究战略,每个季度都在做战略复盘、演习。

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们没能站在新的赛道上,哪怕一秒都没有。

如今,我们又到了一个转型时期,或者说是一个大变革时期:第三次零售革命。

新零售,它将基于AI和大数据驱动完成对人、货、场的重构,未来中国60%-80%的零售都将是新零售,它是继电商之后掀起的又一波浪潮。

在这波浪潮下,旧的业态或许会在某一阶段消失,但也有一些新的业态会进一步迭代、重生,甚至出现颠覆性的玩法。

而这个探索的过程,就像在迷雾中行走,每个人都是摸索着前进。但在行进中怎么做才能抢占先机一直是个不会冷却的话题。

《第三次零售革命》作者、盛景网联合伙人、富基控股公司创始人颜艳春在赛尓大厦接受了《笔记侠》专访,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

一、每过5年就会诞生一个新零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现在很多人都想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让这个概念清晰化。事实上,受创新浪潮的不断推动,每过5年,所有的产业都会进行一次迭代。

“这也意味着,在新零售行业,每5年就会诞生一个新的零售。”颜艳春表示。

也许我们无法预知明天未来十年、二十年,新零售是什么模样,但至少有三个流派,现在就清晰可见的。

BATJ、产业路由器平台和人类的精神家园。

第一、BATJ(分别指百度、阿里、腾讯、京东)

新零售第一个流派是电商巨头的新零售模式,为什么他们要向新零售这个方向发展?

原因是电商人口已经突破了5.5亿,增长放缓,每年增长5000万人口的机会不会再有。即便成交总额和收入增长率还保持在40%-50%左右,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溢出效应。

笔记君注: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

包括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甚至小米在内的每一个企业,每天都在寻找出路。

“盒马鲜生就是新零售的佼佼者,它让零售从自营模式走向平台模式。”颜艳春介绍。

盒马鲜生的每一家店都是一个配送中心,当接到客户的订单后,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拣,通过传送带直接传送到配送人员手中,以店铺为中心,方圆3公里内的客户一网打尽。

它的选址方法是,打开支付宝,方圆3公里内支付宝客户最多的那个中心,就是开店的地址。

当2000个盒马鲜生建立起来时,与其说它是一家家店铺,不如说是一张网,一张覆盖全国最大的分布式物流网络,那些最高频、最生鲜、最非标的产品就布局在每一个盒马鲜生的店里。

每一家店都是一个仓库、一个配送中心,实现仓店一体化,打造一个30分钟配送的网络。

京东是一日两配“211”(即每次11点前下订单,下一个11点会收到货),全球第一家历史性提供了一日两配服务,今天京东也开始布局30分钟送货到家的配送网络。

可见,这个流派用庞大的数据来驱动整个实体店的零售,把自己的流量共享给零售,当它把线下数百万家店真正连接起来时,就建立了全中国最大的分布式物流网络。

这些门店不仅起到接待每天光顾的消费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来为线上的业务提供更大的物流配送支持或者货源支持。

“当这个网络建立起来后,未来BATJ带来的力量可能会真正改变中国的物流成本。”颜艳春分析道。当下中国物流成本大概占比15%,这是一块非常庞大的成本支出。

如果通过BATJ或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整合线上、线下、资本这三股力量,将物流成本降低至5%也是可以实现的。那么,这个高效、高速运转的分布式零售网络会促使整个社会的库存降低一半,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颜艳春说:

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方向,当然,这个方向不仅仅是阿里在推动,目前已经有很多品牌已参与其中。

第二、产业路由器平台

今天的新零售已经从电商平台步入到一个新的平台:产业路由器平台。

产业路由器只需要做好的三件事:连接、配对和价值洼地。

连接不再是手工的连接,而是一个数字化的、实时的在线连接。要把我们的顾客、员工、经理人全部链接到这个平台。

配对不再是依靠喝酒、手工、半自动配对,而是依靠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的智能配对。可以通过对人、货、场的重构,实现精准配对。

价值洼地非常重要,怎么才能够创造价值洼地?而不是价格洼地?价格洼地是没意义的,一千块钱的东西八百块钱卖,是卖不出商业模式来的。

要打造一个超级物种,就需要把零售打造成共享、赋能的零售,为它注入共享、赋能的基因。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自营型平台走向共享平台。

大搜车,今天团结了10万家二手车商,去年GMV突破1700亿,今年预计将突破4000亿,就是一个典型的汽车产业路由器案例。

它并不是一个电商平台,也不生产汽车,而是将二手车商以及大量的闲置资金、人力、智慧等链接起来,在规模、效率和成本三个维度。

通过共享库存和共享客流,在效率上寻找到突破口,打造了效率驱动的价值洼地,形成了在2-4线城市一种新的市场格局,最后创造了中国最大的基于共享的产业共同体。

二手车平台就像探探一样,目的都是为了更高效的配对。

比如,你有一台宝马车要卖掉,那么,你一键不必发布到全网,而是只一键发布到300公里内的店老板们,他们都可以帮你卖车。

过去自己可能要花40天才能卖出去,现在可能20天就能卖出去了。而作为平台,大搜车还不赚任何佣金和差价。

目前这个经济体价值1700亿。这个模型就是产业路由器的一个大的方向。

产业互联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占领产业链的高空,摆脱原来仅在企业内部研究供应链的思维。

而是站在产业链上空时,到处都是缝隙和整合机会,应该说,今天中国每一个品类、每一个核心人群都具有这样巨大的机会。

当年,五星电器因为无法战胜国美和苏宁,老板汪建国在2009年选择了卖店。转年,在农村地区的1500个镇上成立了汇通达,团结了8万家农村小店,将几百个品牌链接起来,做了一个B to F的计划(即 business to family)。

将这些小镇老板的需求汇集起来,直接对接了格力空调,这种模型就和7-Eleven的模型很像。

7-Eleven其实是一个杂交的新物种,它不是零售商,也不是制造商,它是一家制造型的零售商。通过产业路由器把两万个夫妻店、178个工厂,还有140家物流中心直接连接起来。

这就是我们说的当1.0(产品驱动的杜月笙消灭对手模式)和2.0(资本驱动的摩根产业并购模式的)线性组织出现增长瓶颈的时候,我们看到了3.0产业路由器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增长,走向了指数增长。

3.0产业路由器模式把大量的碎片的存量团结起来,7-Eleven是一个轻资产的公司,只雇佣了8000人,利用彻底的承包模式,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自己的物流中心。

除了早期的501家自营店,至今没有自己的门店。

今天我们发现7-Eleven的成本最后逐渐趋近于10%,边际成本趋近于0。这就是一个新的新零售+X超级物种,从线性组织到指数型组织。

它其实就是一个产业共同体,像产业磁铁一样,能够通过B2F产业路由器平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力量。

颜艳春说:

产业共同体的目标就是打破590现象,让它变成一个倒590。即90%的参与者都有获益的可能,5倍以上的变化,5倍以上的增长。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产业路由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三个、人类的精神家园

零售业自第一天开始,就是为人类心底深处的精神家园而生,从精神家园这个角度看,线下实体店提供的是无与伦比的体验,这个体验可能是一代一代的新零售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也许每过十年,可能这种体验完全不一样了。但零售的DNA永远都是商品、顾客和体验,不管如何重构人、货、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围绕商品、顾客和体验这三个要素而展开的。

颜艳春分析道:

未来新零售场景,沿着时间线(全天候)、空间线(全渠道)、马斯洛需求线(全体验)三个维度而展开,谁把这三维全场景能力建立得越深厚,谁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大,谁就有机会大赢。

这三维实际上就是指三“全”,即全体验、全天候和全渠道,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随心的零售之旅。

全天候:

在时间线上,提供0-24小时全天候连接能力,以小米为例,从早到晚,活跃的1.9亿用户基本都和小米21个1000万级别用户的APP有联系,这些APP实质上就是一个跟消费者建立连接的道具,从一点上可以看到移动消费群的崛起。

全渠道:

在空间维度上,线上+线下+社交+短视频等,不再是O 2 O模式,而是O+O+social+抖音+全渠道模式。无论线下从客厅到厨房的电饭煲,到卧室再到儿童房、甚至厕所,小米之家,还是线上天猫、京东、小米商城等构建了完整的共享全渠道模式。

全体验:

从马线上,从小米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到扫地机器人、儿童教育、音乐、电影,为它构建的满足马斯洛需求的全体验,你会发现小米的产品线,它已经具备了构建时间线、空间线和需求线三维全场景的能力。

小米生态链,并不是自己去做所有的事情,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雷军先生提出新国货运动,计划扶持一百个小米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利用共享经济思维,把自己闲着也是闲着的3亿流量和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能力贡献出来,进而构建一个产业共同体。

所以,在这个方向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类小米的机会。除了大家熟悉的手机外,还有电饭煲、路由器甚至接线板等产品。

这种打法好比竹子,手机是一根竹子,力量可能很薄弱,但通过满足马斯洛需求线更多的产品线的布局,成长为一片竹林时,整个平台就起来了。

“用产业路由器的模式来看,小米已经有半个路由器的能力了。”颜艳春进而分析道。

它打破了1.0即电商的这种平台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产品共同体的平台经济模式。

二、古典经济体让位于TOKEN经济体

“我们认为所有的经济体(无论是实体经济体还是电商经济体)都是数字经济体,有了算法后,你会发现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颜艳春进一步解释。

尤其是在ABCD(AI人人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这些新技术的驱动下,基本上所有的零售品类、零售业态都可能会重新再做一遍。

在重做一遍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认为从零售基础设施的投资到产品端的新消费品牌投资,都存在严重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而且,机器人社会和人类社会,真的会出现一个平行的世界,在这个平行宇宙里,我们会发现未来有两种经济模型:一种是古典经济体,它是一种按照公司股份制这种模式进行分配的经济体。

另一种则是TOKEN经济体按照社区通证制来运行。长远来看,古典经济体会让位于TOKEN经济体,完全按照通证经济制度来运行。

事实上,这种通证制度,小一点是一个社交型的社区,再大一点就是一个产业共同体,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产业共同体。当这两种经济体同时平行运行在宇宙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趣头条就开了一个小头,它愿意把10%的广告费拿出来和所有的参与方分享,从消费者到建设者,都是这个经济体中的受益者。

比如看一条新闻,读者能获得实实在在的10个金币,写一条优质的评论,就可以挣200个金币。带来一个新人,相当于做了一次销售,那么,就可以挣1000个金币。所以,把它看成一个社区的话,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分享该社区10%的收益。

这也是趣头条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不到两年获客7000万,月活也能够做到4000万以上。

但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讲,它还没有上链(区块链账本),也没有把区块链技术用的多好,甚至还没怎么把它部署在公链上。

趣头条利用的是TOKEN经济的运行机制,我们现在看到的TOKEN会成为未来数字联邦的门票。如果没有TOKEN,你就进不到这个领域,这是它的未来。

截至目前,享物说累计融资额已超1.1亿美元。

无论是从创新性还是用户增长上,享物说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产品:通过“小红花”作为Token,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区积分体系开创了新的物品交易方式。

从2017年10月上线至今,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7月,享物说小程序的用户数已经超2000万,日活跃用户超100万。享物说想做的闲置交易重点在于“送”而非“换”。

无论是商业理念还是经济学层面,“送”和“换”给到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

后者是两个人之间等值的交易,在这个场景下,只有当交换双方对物品的价值达成一致时,“换”的行为才能发生,这中间过程自然会影响效率,所以享物说强调“送”,帮助有闲置的人消化掉“负资产”。

而为了规避另外一部分人群“占便宜”心理,同时也让整个社区的交换行为持续起来,团队引入了“小红花”,给到激励和回报。

对于一些好的品类,活跃用户为了不错过重要商品,每天都会登陆进行“秒杀”。

这些用户行为也天然让平台成为了一些品牌营销的场景:在各类广告的转化率不断疲软的当下,品牌方可以以“送东西”的形式和自己的用户进行互动。

只需要提供免费的物品,就能够起到广告宣传和用户互动的效果。目前平台已经和欧莱雅、麦当劳、完美日记等品牌进行了合作。

“所以,从今天的经济体模型进化来看,我觉得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这也是未来美妙的地方,你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但它每天都在发生。”颜艳春的语气中透露着一些期待与兴奋。

三、和消费者的关系亲密化

新零售和旧零售最大的区别在哪?

区别在旧零售经营的是“货”,而新零售经营的是“人”。

从这个维度来思考,新零售的目标不仅是要和消费者建立一种亲密的连接,还要建立一种有温度的连接,真正构建出一个很温暖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精神家园中,你的消费者不仅是你的客户,还是你的粉丝,他们会拥护你、支持你。

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品牌不管是消费品牌还是零售品牌,都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他们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支持。

要提供这种个性化的支持,只是知我是不够的,还需要懂我以及行动。就像在和顾客谈恋爱一样,你要知道什么时候送玫瑰,什么时候拥抱她、热吻她。如果你不懂她,这个热吻就会变成强吻。

“今天,谁能把消费者的主权彰显出来,谁就掌握主动权。”颜艳春扶了扶眼镜。

如果把彰显消费者的主权,和以消费者为主体、奉消费者为上帝混为一谈,那只能说明你完全不懂消费者。彰显消费者主权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让消费者参与进来,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感觉。

四、Z世代,新消费主义的棋手

很多专家说中国人口红利结束了,颜艳春觉得需要重新认识人口红利,虽然中国已经没有了数量上的红利,但是仍然拥有三大结构性红利:

1.老龄化社会不是包袱,反而可能成就银发经济;

2.新中产和小镇青年的崛起,覆盖辽阔的中国1线到5线的市场;

3.特别是Z世代,他们超越了X一代(50-69)和Y一代(70-95,千禧一代),他们有3.78亿人,在未来10年将陆续成年,Z世代将迅速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这3个结构性红利正在释放,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升级。我们无法直击未来95后生活的真相,但时间像一条奔流的长河,静静地流动在消费星球。

我们预测,2027年,95后出生的互联网原住民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0%,其中有15亿将步入成年;在中国,随着鼓励二胎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地,互联网原住民占比将超过20%。

新消费的三大趋势

1.从“拥有更多”到“拥有更好”

腾讯网旗下酷鹅用户研究院发表的《95后互联网生活方式报告》,95后有着很鲜明的兴趣“阵地”,他们有自己喜欢的歌手、乐队、明星、动漫、球队等。

他们不仅要听、要看,更要亲自组建社团,走上台。1999年出生的李清扬热爱音乐,喜欢苏打绿、张悬等民谣歌手和独立音乐人,小时候就开始唱周杰伦、林俊杰的歌,他说:“音乐算我的女朋友”。

如今他和小伙伴们在复旦大学组建了乐队Pale Air,把学校里“能演的地方都演了”。Z时代对于品牌的理解已经超过Y一代,“颜值为王”是他们消费的普遍共性,注重格调和创意,产品最好有文化基因。

2.从“功能满足”到“情感满足”

他们喜欢一切有感觉的东西,坚持着心灵的自我慰藉和供养,努力实现着自己定义的精致生活。

95后会玩,爱尝鲜,在二次元世界里活的十分自我,注意力仅8秒却愿意为价值观买单 ,产品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被95后关注。

95后们更关注生活品质、追求标新立异,产品的实用性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衡量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了,他们需要在感知、消费、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心的需求,找到自我价值的归属感。

2016年第二季度,江小白推出了“表达瓶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上传文字和图片,自动生成专属于自己的酒瓶。如果表达内容被选中,还能付诸批量生产并在全国上市。

3、从“物理高价”到“心理溢价”

过去消费者很多消费都是“显著性”消费,也就是说符号感和希望获得社会和他人认同的心理在很多消费决策中占据着主导,比如追求奢侈品、豪华汽车等等。

新消费时代的消费者,则越来越关注一些“非显著性”的消费,也就是一些藏在产品细节,或者蕴藏在品牌背后的文化、精神、时尚元素等的感知和体验,并愿意为这样的产品或者品牌买单。

支撑消费中坚力量的95后们,出生于安定繁荣的经济时代,有着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心灵,体验和感受远远重于价格。

过去,很多互联网公司用户增长不错,但始终赚不了钱,苦苦挣扎,原因就在于用户付费相当少。但今天很多小公司的盈利都能产生指数级的增长,因为用户付费意愿及比例得到了显著上升。

对于上一代人来说,互联网上的东西天然就是免费的,网上的电影、音乐、书籍从来都是盗版至上;而Z世代,只要东西有价值,达到了自己的标准,就会主动付费。

这种变化为今天很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会。

五、AI让这个精神家园尽快被建立起来

在腾讯的AI加速器里,它的整个技术也是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一个是时区维度,一个是技术驱动的维度,还有一个则是产业趋势的维度。当把新零售放在这样的坐标空间里思考的时候,其实事情就简单多了。

“我还记得当时提出了一个Mystore概念,每个人都有一个私人商店,但这也就回到了零售业的原点。”颜艳春介绍,我不需要提供全世界几千万的商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商店。

因为我们现在无论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购物,要找到自己中意的还是很费劲。但AI懂你,它可以记住你的喜好,帮你找到方圆3公里内最适合的店铺,推荐最适合于你的商品。

这和今日头条类似,你在读新闻的过程中,算法也在读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时代,有自己的商店,每个人的小宇宙就诞生了。

颜艳春继续说道:

这个就是我们说的零摩擦经济,构建零摩擦能力变成我们新零售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零摩擦经济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精神家园,当这两种关系建立起来后,所有的商品实际上都是为人服务的。

无人化实质上也是新零售的一个补充,包括自动贩卖机、无人机场、无人货架以及无人专柜、指纹结账、刷脸支付等技术的诞生,也是为了零摩擦经济的时代尽快到来。

六、未来90%的企业不需要转型

“90%的企业都不需要转型,老了退出历史舞台是自然规律。”颜艳春表示。超级物种的出现自然会诞生一批企业家来推动它的发展。

为什么蚂蚁在地球上有上亿年的历程?

这个物种发现一种新资源时会群起而动,如果这个食物链开采殆尽,那么,99.99%的蚂蚁都不会意识到他们即将面临生存的绝境。但它们为什么没有灭绝?

原因是总会有几只“懒惰”的蚂蚁不跟随集团行动,他们要寻求新的生存资源,也是这一群小蚂蚁改变了蚂蚁的世界。

而且转型没那么容易,越老、越庞大的公司越难转型。现在的大企业家碰到了泰坦尼克困境,他们高高兴兴的上了泰坦尼克号,从五等舱辛辛苦苦打拼到头等舱,他对这种路径的依赖,对成功的依赖是很难割舍的。

即使中途他有无数次机会从泰坦尼克号上跳下来,但其实直到推开窗户发现前面是冰山时,他们才会后悔不已。

所以,让那些看得到未来的人,愿意采取行动去改变世界的人去改变世界。

9,格力美的谁代表中国制造的未来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ID:i-caijing),作者:韩舒淋;36氪经授权转载。

格力电器(000651.SZ)现任董事会已经超期服役五个月,新的董事会名单依然悬而未决。

上一个万众瞩目的董事会换届是万科(000002.SZ)。受“宝万之争”影响,2017年3月底届满的万科董事会直至6月底深圳地铁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才完成换届。

格力电器现任董事会任期于今年5月底届满,但新董事会提名仍未公布。和去年的万科不同,如今格力的门口没有“野蛮人”,延期换届的悬念只有一个:董明珠是否能够进入新一届董事会。

在此期间,与格力珠海总部相隔百公里的佛山顺德,美的集团(000333. SZ)董事会在9月底如期换届,低调而顺利,在对董事会名单进行表决的临时股东会上,实际到现场的股东代表不到10人,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挑选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随后开启了他的第三个董事长任期。

家电是中国制造靓丽又特殊的一张名片。不同于高铁、核电、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中国家电行业自始至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不依赖产业政策加持,但基本掌握了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全球领先,龙头企业中既有国企也有民企。可以说,这是一个主要依靠企业家拿下全球第一的行业。

格力和美的,就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代表。2017年,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净利润分别位居国内A股家电上市公司的前两位。净利润排名第二的美的,超过排名第三至第十名公司净利润的总和;市值第二的格力,与其后第三名至第七名公司市值总和相当。其他竞争者中,仅有青岛海尔(600690.SH)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在营收上略微超过格力,但利润仅为格力的约三分之一。

两家家电巨头的掌门人——董明珠和方洪波——都是从2012年开始全面掌舵。过去六年,格力电器营收从993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净利润从73.8亿元增长至224亿元。美的集团营收从1026亿元增长至2407亿元,净利润从33亿元增长至173亿元。2018年上半年,两家巨头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背后,两家企业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格力把空调单品做到了独孤求败,而美的则是业务多元化的代表。虽然格力美的和很多中国企业的成功一样,离不开中国经济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大背景,但能脱颖而出,企业自身的管理、研发、营销等内因更加重要。

最近三年,两家巨头都开始布局面向企业的工业业务。美的雄心勃勃出手买下四大机器人之一的德国库卡,格力也不断在各种场合展示其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在成为家电制造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之后,两家公司都希望将自身制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变成产品,卖给有着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广大中国制造业企业。

这一路径并非独创,先进制造企业将其能力产品化并转化为对外工业业务,在工业史上并不陌生。例如工业软件巨头达索系统脱胎于法国军工巨头达索集团内部的飞机软件辅助设计团队,雅马哈在开发摩托车生产线的过程中诞生了自己的机器人业务。

美的曾将自身这一转型类比通用电气和西门子这两大美欧制造业巨头,将其总结为从消费产品到工业产品、从传统制造到高端专业制造。董明珠则说,“(格力)更深层的使命感是做装备。”

其实美的上述类比并不十分贴切,以照明、发电、变电设备起家的通用电气,和以电报、发电业务起家的西门子,尽管都曾涉足消费家电,但从成立之初至今,都是以工业业务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代表。不过这一类比的背后,是国内家电巨头向工业巨头转型的野心。

这一路径亦非坦途。中国市场这一外部因素依然有利,这个市场里有着广阔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但在对技术、研发、人才、管理、营销乃至国际化视野的要求上,两家企业都需要再上一个台阶。相比消费品,工业市场更加垂直细分,强调行业知识。

2014年,西门子将其与博世合资的家电公司中的股份出售给博世, 2016年,GE出售其家电业务,美的也曾参与竞标但败给海尔,此后,美的收购了困境中的东芝的家电业务。从全球产业链分工来看,欧美工业巨头退出的家电业务,正在由中国的领先企业来承接,并借此进入国际市场。而在巨头们聚焦的高端制造业,通用电气、西门子都是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上百年的巨头,迅速崛起的格力、美的想要在全球市场上与之并驾齐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格力、美的当下的转型,正是中国制造从廉价工厂向高端制造攀升过程中的代表性案例。

空调王格力

“格力是一艘航空母舰,美的是一支舰队。”专注于智慧家庭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商奥维云网副总裁郭梅德如此向《财经》记者总结两家公司。

将一个单一品类做到极致,并保持高速增长,空调业务就是格力的航空母舰。格力在空调业务上的成功,是它质量、品牌、营销以及市场环境综合因素的结果。

资深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张彦斌对《财经》记者总结了四点格力脱颖而出的经验:第一,朱江洪打下的注重科技的基础;第二,遵循了空调的市场营销规律;第三,与经销商深度绑定的销售体系;第四,董明珠的管理贡献。

“掌握核心科技”是格力曾经提出的品牌口号,在业内,格力一直以重视核心技术示人。这一企业基因,与格力第一任掌舵人朱江洪密不可分。

2002年与三菱的一次交道,是格力自主研发的转折点。朱江洪自传中回忆,格力曾中标100余套“一拖四”多联机空调,但自己并没有产品,不得不高价从三菱采购,更换包装和说明书后出售。后来,朱江洪带队前往日本试图引进技术,但无功而返。回国后,他召集科技人员要求不惜任何代价把产品研制出来,半年后,格力突破了这一技术。

从2003年起,格力的科研体系日臻完善,技术部门从一个扩充到多个,并成立了首个研究院——制冷技术研究院。2007年,又成立了家电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这三大研究院是朱江洪掌舵时代格力主要的研发力量。

董明珠2012年接任董事长后,加速扩建格力的研发队伍,技术领域也从家电向外扩充。从2013年设立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开始,格力新设立了九个研究院,领域横跨新能源、通信技术、物联网、装备动力等多个领域。

技术投入确立了格力的产品优势,除此之外,格力还有着独树一帜的空调营销策略。

“没有营销,就没有格力的今天。”董明珠2016年11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她将格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以前,格力还是亏损企业;从1995年到2001年,支撑格力电器的是营销体系,此间开始重点抓质量;2001年后,格力开始有意识在技术上找支撑。

格力的发展过程中,其营销主要有两大策略,其一是“压货”,其二是与经销商的利益深度绑定。

空调作为一个家电品类,与其他家电最大的区别就是其销售的季节性,每年的旺季与淡季差别明显,旺季一般为夏季四个月左右,销量会瞬间爆发,而淡季销量要低得多。针对这一特点,格力是业内率先要求经销商“压货”的公司,也就是要求在淡季提前买入大量产品。

压货会让经销商承担更多仓储成本和资金成本,承担更大市场风险,在市场下行时,就会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但另一方面,淡季的压货,让经销商有动力在淡季寻求更多市场,促进销售;第二,提前在淡季压货,可以避免经销商在旺季缺货;第三,淡季让经销商压货,等于提前占有经销商的资金,打压了潜在竞争对手。对于空调这种季节性产品来说,压货的营销手段,一石三鸟。

为了推动经销商压货,格力在业内率先根据经销商压货的额度提供一定返利,压货越多,返利越高。此外,压货更多的经销商,可在旺季优先提货。对经销商而言,压货的弊端是当市场增长停滞时带来的巨大库存压力。

这一经验后来也为美的所学习,但海尔在销售空调时始终未采取压货策略。本世纪初,格力、美的、海尔三巨头领跑空调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不过后来海尔逐渐被拉开差距,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不采用压货模式关系很大。

与经销商的深度利益绑定是格力营销的另一特点。

格力是家电企业中最早与地方经销商合资成立区域销售公司的企业。1997年,董明珠促成格力在湖北成立了湖北格力销售公司,该公司由格力在当地办事处与当地的经销商合资成立,这一做法后来逐渐推广到全国。

在张彦斌看来,通过成立区域销售公司,格力将经销商利益与格力利益紧密绑定。参与的经销商将只能销售格力的产品,并参与公司分红。格力区域销售公司的人员相对稳定,并有相当程度的决策权。这有助于格力深耕当地市场,并根据市场快速反应。起初区域销售公司中有的是格力控股、有的是经销商控股,后来格力逐渐增资收回了所有销售公司的控股权。

区域销售公司与格力的利益绑定通过参股格力电器更进一步。2006年8月,十家格力地方销售公司合资成立了河北京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2007年4月,格力集团与京海担保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其持有的10%的格力电器股权。目前,京海担保依然是格力电器仅次于格力集团(持股18.22%)的第二大股东,持股8.91%。

在京海担保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之后,其经销商渠道后来逐渐发生变化。原有的地方销售公司从2011年起逐渐被各地新成立的盛世欣兴格力贸易公司取代,格力不再在新贸易公司中占有股份。这些新成立的贸易公司,大股东均为北京盛世恒兴格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于2009年9月,第一大股东为北京明珠新兴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持股93.33%。北京明珠注册于2000年11月,法定代表人徐自发。徐在2017年10月前一直担任格力电器董事,因违规减持格力电器股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辞职。

京海担保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为郭书战,工商信息显示,他同时担任河南盛世欣兴格力贸易公司法人代表,负责格力在河南的销售渠道。郭书战同时担任格力电器的监事会监事。

格力与经销商关系之密切还可以从最近一起收购中看出端倪。董明珠曾在多个场合宣传冰箱品牌晶弘,但该公司在成立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并不属于格力,而是经销商背景的北京盛世恒兴100%持股。直至今年10月11日,其工商信息悄然变更,格力电器成为全资拥有晶弘电器的新股东,不过格力并未披露收购晶弘的金额。

与经销商深度绑定之后,格力的代理商更愿意主动掏钱帮助格力做营销,这进一步降低了格力的运营成本。在保证销量的情况下,格力的经销商也愿意接受更低的返利。

与代理商的关系是格力和美的的一大区别,有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总结称,格力的狼性不是来自于格力的员工,而是来自于格力的代理商,而美的的狼性来自员工,美的可以随时换代理商,对公司内的营销人员既严格考核,又有很好的激励机制。

此外,长期处于龙头地位,格力面对上游供应商时有更大的话语权,其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超过任何一家同行企业。而上游供应商也看中格力的品牌效应,愿意适当降低价格与格力合作。

在终端销售侧,借助多年形成的品牌,格力也享有更高的溢价。来自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格力空调的平均售价约为4200元每台,而美的平均售价约为3700元每台,格力每台空调要比美的多卖500元。

在上游对供应商掌控话语权,市场占有率常年位居第一,始终重视核心技术研发,营销手段符合空调市场规律,同时还享有品牌溢价,这一系列的因素,让格力空调做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18年上半年空调营收为758亿元,毛利率为34.37%,行业第二名美的集团2018年上半年暖通空调业务营收为638亿元,毛利率为30.25%。

多元化美的

相比格力空调的一骑绝尘,美的在更多的业务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与方洪波在掌舵美的之初的手术密不可分。

美的历来以业务多元化著称,空调之外,冰箱、洗衣机、各类小家电的营收都在业内位列第一梯队。其2017年报数据显示,美的空调线下市场份额为24.6%,次于格力排名第二,而其他包括12个品类的消费电器中,有4个单品(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风扇暖气)市场排名第一,3个单品(洗衣机、微波炉、净水器)排名第二,2个单品市场排名第四(灶具、烟机)。

相比空调,其余消费电器市场更不容易受到天气、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业务多元化的美的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以2015年空调市场小年为例,当年格力营收从1378亿元剧跌至977亿元,下跌近三成,美的得益于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总营收从1417亿元下跌至1384亿元,仅微跌2.3%。

格力在空调营销的经验很难复制到其他家电品类上,空调靠压货和天气,但是冰箱、洗衣机等其他家电产品更强调零售,需要突出产品的卖点,操作模式和空调差异比较大,这是格力其他家电业务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尽管格力也推出了晶弘冰箱、大松电饭煲等产品,但在市场中的存在感并不强。

2016年起,董明珠力主进军新能源汽车,收购电动汽车企业银隆的动议被格力电器股东会否决后,她个人“all in”投资银隆,此举备受争议。相比之下,美的2003年投资汽车的历史却被遗忘,当时奥克斯、春兰等家电企业曾纷纷投资汽车,不过美的最终在2009年退出,将旗下的三湘客车厂出售给比亚迪,使得后者获得了进军客车产业的资格。比亚迪后来借助政府扶持电动车的政策,逐步成为国内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

2012年,美的也曾出现过营收剧烈下滑,营收从2011年的1341亿元跌至1026亿元,剧降23.5%。

与2015年格力营收大跌是受天气、库存影响不同,美的2012年营收剧降是公司主动战略调整的结果,这次调整决定了美的如今的模样。

方洪波曾在一次受佛山市政府邀请的内部演讲中介绍,2011年到2012年,美的关闭了30多个品类,卖掉了与家电不相干的业务。此外,家电业务中低毛利的产品也关闭了,当时占美的总收入30%的低毛利、低单价产品全部砍掉。方洪波表示,经营思路上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突出主业;发展模式上不再谋求规模,更重视经营的质量;在发展战略上,“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在2017年12月《财经》记者采访中,方洪波回顾起当时的调整,坦言是“先决后知”,当时并不清楚这么做的结果,只是清楚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必须形成新的盈利能力。他将美的转型的方向提炼为三大主轴: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和全球经营。

关于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德国库卡(KUKA,KU2.DE)的决策过程,方洪波表示,2012年转型之后,手上有数百亿的自由现金流,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投资杠杆,投资标的好,投后又能运营好,企业就可以发展更快,所以美的认为要考虑未来,进入新的产业。

在选择新产业时,方洪波团队确定了三条原则:第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做;第二,已经有龙头企业的产业不做;第三,要和美的现有产业相关。在这些原则下,太阳能、LED照明等新兴业务都被美的排除在外,最终选定了工业自动化。产业方向选定后,龙头企业库卡进入收购视野,从2015年8月开始,美的在二级市场不断买入库卡股份,最终于2016年5月提出要约收购,在2017年初完成了对库卡的收购。

收购库卡之后,美的还收购了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商高创(Servotronix),美的机器人公司总经理Olaf Gehrels(美的从发那科挖来)认为这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收购,在美的机器人公司的五大战略方向上(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通用机床、康复医疗、智慧家居),高创的运动控制技术都扮演关键角色。

通过这两笔关键收购,以及美的原有的电机等业务,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成为美的的第三大业务板块。2017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营收达到270亿元,占美的总营收的11.23%,2018年上半年,该部门业务营收为125亿元,占比8.8%。

美的要约收购库卡之初,市场对这一举措颇多争议,是否买贵了、能否有协同效应、市场前景究竟如何,都遭到过质疑。如今看来,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潮下,现在再想买库卡这样的公司已经不可能,美的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

格力、美的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公司——春兰。这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空调霸主,其没落正好反衬了美的、格力的成功。

1994年,春兰股份(600854.SH)在上海上市,当年,其空调业务营收53亿元,净利润6亿元。而当年,格力电器总的营收才6亿元。1995年,春兰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空调之王称号。朱江洪曾回忆,当时春兰空调在国内如日中天,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

但好景不长,上市之后,春兰就开启了多元化的道路,但多元化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春兰先后进入的领域不仅有洗衣机、冰箱这类家电产业,还有卡车、摩托车、微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电池等多个相关性不大的产业,最终顾此失彼,新业务经营乏力,老主业也未能保住,在经销商渠道商上运营不善。到1996年,春兰的空调霸主地位便被格力抢下。

压垮春兰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失败的企业改制。2002年,春兰掌门人陶建幸提出MBO(管理层收购)股改和全员持股计划,但因担忧国有资产流失而无疾而终。这次失败的股改,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2003年起,春兰股份利润大幅下滑,至2005年开始陷入连续亏损,2008年被暂停上市。其后虽然复牌,但已经成了空调市场的小玩家。以2018年10月26日收盘价计算,春兰股份市值仅为18.3亿元,不及美的(2671亿元)格力(2373亿元)的一个零头。

与之相比,在业务多元化方面,格力一直坚持空调主业,而即便是多元化的美的,也主要聚焦在家电领域的相关多元化。企业制度方面,美的集团在2001年完成MBO,何享健为首的管理层成为公司大股东,这次成功改制为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国内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提供了改革参照。

(格力空调生产线。图/视觉中国)

家电业天花板

一向以专业化示人的格力,并不缺少多元化的努力。过去几年,在小家电、手机等领域,格力营销动作频频,但是市场收效并不明显。

手机是格力在多元化尝试上争议最大的产品。今年6月的格力股东会上,董明珠坚持看好格力手机的未来,她表示,以后用智能手机可以监控所有的智能产品,如果手机做好,竞争对手将难以抗衡。“假设有六千万台空调,就有六千万台手机(的市场),如何让这六千万台空调用六千万台手机,这是我们(格力)需要思考的。”

但这正是市场质疑的焦点。股东会期间,董明珠谈及手机时的语气也少有地出现了示弱:“你想我们手机明天就做到一千亿,这可能吗?可能就让你来(做)!”

在家电基本盘上,增长的天花板正在逼近。奥维云网副总裁郭梅德对《财经》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空调的渗透率,未来两年估计就会到天花板。以后的机会可能在全屋的中央空调和以旧换新市场。空调未来的市场格局将类似现在的冰箱市场,整个行业的增速会下降。

但产业在线空调产业研究总监索晓芳表示,空调行业每四年左右会有一个调整期,从长远来看空调依然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从目前的保有量、产品的特性和需求的空间来看,目前还未进入饱和期,未来三四级市场,甚至五六级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如何满足这些市场的消费需求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亦有买方投资机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此前两家巨头——尤其是格力——主要经营国内市场,而近年来在海外的布局力度已经开始加大,海外市场的增长空间不可忽视。

英国咨询机构BSRIA在今年5月发布的全球空调产业2017年度报告中表示,过去通常作为OEM供应商的中国企业渴望在海外提升自己的品牌,国内销量的衰退促使中国公司努力寻求海外市场机会。

在中国依然坐稳全球最大市场的背景下,格力美的海外业务的表现都不如国内。美的相对国际化程度较高,2017年营收外销占比达到43.2%,格力主营业务外销占比为12.5%。盈利能力也有差距,美的外销业务毛利率为20.13%,低于国内的28.75%,格力反差更大,外销业务毛利率为10.53%,远低于国内的39.93%。这组数据表明,在海外自主品牌上,两家公司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跨界的竞争者也开始进入市场搅局。今年夏天,小米推出最低价1999元的米家互联网空调,杀入空调市场。

这个新的竞争者还有一个业内津津乐道的赌局。2013年底央视的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和雷军打了一个10亿元的赌——五年后小米销售额能否超过格力。当时,小米年营收300亿元,格力刚刚超过千亿元。

这场赌局的背后,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营销公司和以格力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的竞争。5年过去,二者营收的规模大大缩小,但盈利能力差距明显。2018年双方半年报数据显示,小米营收为796.48亿元,净利润为亏损69.64亿元,而格力电器营收为920.05亿元,净利润为128.06亿元。而格力近日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将达到约1500亿元的水平,据此推测,格力赢下赌局是大概率事件。

9月21日,在上海工博会的一个分论坛上,董明珠一如既往地言辞锋利:“某一个所谓的互联网品牌进军空调市场,但空调的技术是互联网不能替代的。”

其他家电品类竞争同样激烈。郭梅德表示,目前增速比较快的是厨电、净水器、吸尘器、燃气热水器等行业,但它们的规模都不大。在规模相对较大的另外两大白电——冰箱、洗衣机,海尔与美的占据了龙头,且增速有限。

(美的洗衣机生产线。图/视觉中国)

下一个蓝海在哪里

家电增长空间可预期,同时随着自身制造能力不断加强,格力与美的都在试图进军面向工业市场的2B业务。目前来看,美的暂时领先。

收购库卡后,美的已经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3月,双方宣布将设立三家合资公司,以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业务,三家公司中双方各持股50%。

工业机器人合资公司的业务将面向汽车领域之外的一般工业业务,医疗、仓储自动化业务合资公司将由美的与库卡子公司瑞仕格(Swisslog Holding AG)合资成立,后者一直在提供医疗、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

美的还将扩大库卡在中国的产能。目前,库卡在昆山和上海设有机器人工厂,合计年产能为1.5万台。今年内,美的将把库卡上海工厂的产能增加1万台,并在佛山顺德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该基地到2024年,机器人年产能将达7.5万台。届时,库卡在中国的产能将达到10万台。

美的对库卡的收购能否达到融合双赢的目标,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收购之初,为了赢得库卡,美的展现了足够的诚意,在2016年6月签订的投资协议中,双方约定投资协议期限为七年半,持续时间至2023年底。协议要点包括保留已有的工厂、员工,确保管理层的独立性,保护商业伙伴的数据以及不退市等。库卡CEO Till Reuter当时曾表示,七年半的投资协议期限比惯例要长。

关于知识产权和数据的限制条款是整个投资协议的关键,投资协议期限内,库卡合作伙伴及供应链的涉密数据将受到保护,美的不得将相关的数据库转移至其他地区,美的及第三方机构也无法接触这些数据。这也就意味着,收购之后双方能否真正融合,美的能否消化库卡的能力,还需要更久的时间来检验。

随着库卡的营收并入美的报表,2017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营收达到270亿元,占美的总营收的11.23%,而美的对该业务的期望要更高。库卡首席市场官Wilfried Eberhardt 2018年3月在中国家电消费电子展(AWE)期间对媒体表示,2016年库卡在中国的销售额为5亿欧元,计划到2020年达到10亿欧元。

美的机器人公司总经理Olaf Gehrels在今年AWE期间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三到五年后,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营收比例能够与美的其他两大业务基本持平。方洪波也曾在2017年底对《财经》记者表示,希望未来三到五年,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业务做到100亿美元规模。

在工业业务方面,格力也在多方探索。

2013年1月,格力成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模具、自动化生产线、物流仓储设备、检测设备、伺服电机等十多个品类。

新能源汽车是格力一度试图进入的领域,但对银隆新能源公司的投资计划被股东大会否决,其后,董明珠选择个人投资银隆,跃升为银隆第一大股东。

随着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洗牌加速,和政策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倾斜,银隆的钛酸锂电池竞争力受到影响,其快速扩张计划与企业实力也不匹配,银隆如今依然位列国内第四大新能源客车厂商,但前景还不明朗。

虽然格力收购银隆未果,银隆却成为了格力智能装备的最大客户。格力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格力智能装备营收21.3亿元,相比前一年的1.6亿元增长超过13倍。但另一项格力披露的公告信息显示,2017年格力与银隆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为19.4亿元,其中18.9亿元为格力向银隆出售智能装备,这占到了2017年格力电器智能装备总营收的89%。2018年上半年,格力智能装备营收为3.6亿元,同比减少63%,安信证券在研报中认为,这或许是因为银隆的采购减少所致。

到目前为止,格力尚未在智能装备市场上赢得足够存在感。

智能装备之外,格力的工业制品还包括凌达压缩机、格力电工(漆包线)、凯邦电机、新元电子(电容)几家公司。目前,这几家公司的产品主要还是满足格力自身需求,但也已经小范围开始对外销售。

有了解格力工业业务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凯邦电机的产品已经供应了部分厨电企业,也有国内机器人公司开始试用;新元电子能够生产金属薄膜电容,在国内具备这一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新元电子还具备功率半导体器件IPM的封装能力,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目前国内仅中车旗下的株洲所通过收购英国SMD公司具备了设计和制造能力,并处于领先地位。除中车外,有能力进行IPM封装制造的国内厂家并不多。在他看来,格力在基础工业技术的研发积累不可小觑,但此前主要对内供应,以后能否赢得外部市场还需检验。

《财经》记者在今年9月上海工博会格力展台获悉,凯邦电机2017年出货量约8500万台,产值超过30亿元。其产品主要供应格力空调,但也向其他空调厂商供货。

中兴通讯今年4月遭美国政府制裁后,芯片成为了新的风口。不甘人后的董明珠也频发惊人之语,数次公开表态格力花数百亿也要做成芯片。8月14日,一家格力全资控股的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销售。格力董秘望靖东在回应澎湃新闻时表示,新公司主业是芯片设计,主要围绕空调里使用的芯片。半年报中,格力表示已掌握除空调芯片以外制造空调所需的全部核心技术,近年来已在主攻空调芯片设计技术,下一步将成立专门团队,稳步推进该领域工作。

今年6月格力股东会期间,董明珠谈到了格力的未来规划,在她的设想中,格力未来将分为四大板块: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和通信设备公司。除了传统的空调业务之外,其高端装备业务包括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精密模具、机器人和精密铸造设备;生活品类业务包括厨房电器、健康家电、环境家电、洗衣机和冰箱;通信设备公司业务包括物联网设备、手机、芯片、大数据。其中,成立通信设备公司是首次对外披露。

芯片是格力在手机、智能装备之后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多元化尝试。格力在空调业务之外已经画了一幅宏大蓝图,能否落地,直接影响格力的未来。

不过主营业务的强势,让格力有资本进行长期投入。在9月上海工博会的一个论坛上,董明珠主动回应对格力多元化的质疑,她表示,格力从2013年开始做手机、做智能装备、做磨具,有人称看上去都是亏的,但是投入这么多研发经费并没有影响利润,六年来格力净利润接近翻倍。董明珠称,做装备是更深次的使命感,企业要想提供更好的产品,必须有装备做保障。

制造业的投入需要资金和时间。有买方投资机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工业业务体量不大,但格力空调基本盘非常稳定,历来重视核心技术研发,自身制造业务积累丰厚,长期而言,看好格力在这一业务的前景。空调之外的其他消费品市场,市场竞争格局比较成熟,格力受限于品牌、渠道的积累不足,进入挑战较大。

民企VS国企

“一个张扬跋扈,一个秀外慧中”,有业内观察人士如此形容两家公司的掌门人。

相比董明珠的高调,方洪波不仅甚少出现在公开场合,也没什么“金句”被公众记住。

今年3月的AWE前夕,美的继2017年之后再次在上海举办集团战略发布会,向外界公布其工业互联网转型战略,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少有地出现在了AWE现场。不过整个发布会期间,方洪波都未曾上场,而是把舞台完全交给了高管。发言的是美的五个不同部门的高管: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成茂、CIO张小懿、机器人公司总经理Olaf Ghhrels、库卡首席市场官Wilfried Eberhardt、新成立不久的负责对外软件业务的美云智数公司总经理谷云松,谷云松是美的集团前CIO。

今年6月格力的股东会,董明珠一如既往主导全场。问答环节,董明珠带领全体在珠海的高管上台回答问题,其中包括执行总裁黄辉、总工程师兼副总裁谭建明、副总裁庄培、方详建、总裁助理胡文丰、总工程师助理李绍斌,以及股东会主持人、董秘望靖东。不过在整个问答环节,除了一个财务问题由望靖东作答之外,所有问题都由董明珠包揽。

董明珠毫不避讳对企业的完全掌控,而且认为这是格力成功的原因。她主动谈及有人说她独裁,表示就是因为一个人说了算,格力2012年到2017年的增长是过去20多年累积增长的接近两倍;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她的责任就是要让企业辉煌,让员工更加幸福,让企业、股东、投资者不仅看到希望,而且要有所收获。

两家公司管理团队的构成也大不相同。

2007年,时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曾对方洪波为首的7名核心管理层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条件是公司整体上市三年后才能交易。2013年美的整体上市,7名管理层人员都位列集团董事,合计持有约8.9%的公司股份。不过到2016年7月,除董事长方洪波外,其余6名高管全部离职或到期卸任,已无一人在现在的美的任董事或高管,且其中大部分是在2013年至2014年美的转型期间离开。在美的新董事会任命的高管团队中,亦有两名在美的资历并不深的高管:集团副总裁、CIO张小懿2010年加入美的,副总裁、创新中心负责人胡自强2012年加入美的。

与之相比,格力董事会构成相对稳定。目前格力董事会包括7名董事,其中3名独立董事。非独立董事中,董事长董明珠、现任执行总裁黄辉是格力高管,自2012年至今一直位列董事会,格力二股东经销商公司的代表张军督也是自2012年至今一直身处董事会。大股东格力集团背景的董事名单则每届有所不同,其中周少强在2012年的股东大会投票中落选,叶志雄自2015年进入格力董事会。

格力与美的迥然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两家公司的股东迥然不同。

美的是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营企业,创始人何享健持有美的控股94.54%的股份,美的控股是上市公司美的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33.35%。方洪波作为职业经理人,持有美的集团2.07%的股份。

在中国民企中,美的何氏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给予了罕见的高度信任。2012年,何享健从董事长一职退休,其子何剑峰进入董事会。10名董事会成员中,7人是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何享健曾在告别会上说:“以后不再过问公司经营、不再参与公司事务,也不再出席公司会议。”时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黄晓明也曾表示,何剑锋只代表大股东参与美的集团董事会的决策,不参与公司具体经营事务。

而格力的历史是从纯国企逐步走向上市公司,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后来“父子之争”的伏笔。

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的前身是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上市之前,格力电器是百分百的国企。1996年格力电器上市,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都是格力集团持有58%的绝对控股权。直至如今,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还是格力集团,持有18.22%股份,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百分百持股的地方国企。

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的矛盾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格力集团旗下的小家电公司使用格力商标,但该公司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找向格力电器,无法得到维修。2003年底,董明珠在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声明,指出格力电器只生产空调,格力小家电借用格力电器、格力空调这些属于格力电器的商标和产品来宣传自己,误导了格力电器的股东和消费者,是侵权行为。

这场纷争愈演愈烈,一篇署名为仲大军的文章《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矛头直指时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指责他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典型人物,并称格力集团内部存在高层权力斗争。纷争的结局是仲大军被法院判决发表向朱江洪赔礼道歉的文章,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

不过高层权力斗争却并不是杜撰。朱江洪在自传中回忆,2001年前,格力电器董事长一职都是由格力集团一把手兼任,后来朱江洪被安排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集团董事长任格力电器副董事长,二者搭档期间,在分红方案、下属公司高管任职、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出现过多次严重分歧,直到后来的小家电品牌之争,矛盾被彻底公开。

其间,另一个涉及格力电器存亡的矛盾是,2004年,珠海市有意把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股权出售,以偿还格力集团的债务,包括美国开利、日本大金在内的多家外资企业都曾登门洽谈。格力电器管理层奋力抗争,将前来进厂清算的会计事务所拒之门外,同时通过媒体呼吁高层干预,最终珠海市政府取消了出售决定。在今年6月的股东会上,董明珠回顾了这段历史,说应该为这件事鼓掌,“如果被收购了,我们就是一个加工基地,没有自主品牌,更不可能有技术创新。”

董明珠时代,父子之争依然存在。

2012年5月,朱江洪卸任,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格力集团推出四位董事候选人,其中之一是从珠海市国资委空降至格力集团任党委书记、总裁的周少强。令人意外的是,在股东会投票中,周少强仅获得36.6%的同意票,未能通过股东大会审议,落选新一届格力电器董事会。当时,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19.69%的股份,是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

周少强后来出任珠海金融控股公司总经理,2013年1月,周少强被爆出晚餐消费超标准,17人消费酒水、菜品37517元,其中消费红酒12瓶。当年3月,周少强被免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职务。

2016年11月,一纸调令再次将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的关系暴露在公众面前。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格力电器回应说,董明珠基于国家相关规定及本人意愿,主动辞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仍继续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专注于推动格力电器的发展。这是正常的工作变动,珠海国资委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其工作。

自此之后,关于董明珠是否会继续执掌格力电器的疑惑始终未散。今年5月31日是格力电器本届董事会任期的最后一天,不过新任董事会提名迟迟未能公布。6月5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表示,鉴于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的董事、监事候选人提名工作仍在进行中,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工作将适当延期。

董明珠的去留无疑是市场关心的焦点,但也并非决定因素。前述买方机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相比董明珠是否留任,自己更关心公司管理层能否顺利交接,如果之前安排妥当,董明珠即便离任也不会对格力有本质影响。具体到业务上,董明珠营销出身,对经销商影响力巨大,如果董离开格力,自己比较担心格力是否有人能接得住经销商体系;在产品、技术方面,格力董事、执行总裁黄辉是技术出身,这部分积累不会受影响。

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美的作为民企,掉头比较快,最近美的刚刚完成厨电和热水器事业部的调整,动作非常快。而格力的大动作需要国资委批准,动公司架构比较难,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肯定是美的更快、更灵活。

纵观格力的历史,国企背景和国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是格力难以抹去的基因和无法回避的现实。尽管如今国有股东持股已经降至18%,但对格力电器依然有决定性影响。

董明珠曾在《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永远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打工者,既然我认为自己是打工的,我就知道应该怎样做好,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好。”

从这个层面来看,董明珠的高调既有其性格特点,也有为国企打工而不得不用高调来争取掌控企业的因素。

在6月26日格力电器的股东会上,有自称来自广州的机构投资者代表在提问时说,作为小股东,希望格力继续聘请董明珠及其核心团队,因为现在还找不到更好的团队。话音未落,听众中响起了一声响亮的“再干五十年”,现场随即掌声和笑声一片。这是这次对格力来说颇为微妙的股东大会上,难得的轻松时刻。

(梁辰、刘一鸣对此文亦有贡献)

文章TAG:2010年格力空调价格及图片2010年六月份格力空调的最新报价是多少呢2010年格力格力空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