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智能家居网,智能家居网

智能家居网,智能家居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5 03:16:29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智能家居网

有千家网办的中国智能家居网,数智网等。

中国智能家居网 这个看着不错 ehome-china

智能家居网,智能家居网

2,国内权威的智能家居行业网站有哪些?

OFweek智能家居网;
权威的智能家居行业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行业资讯,以独特的视角报道热点事件,深入剖析行业发展趋势,并提供专业而精深的行业研究报告,以及最新最全的智能家居技术资料下载。

专业行业编辑18小时在线更新,保证文章的及时全面。

智能家居网,智能家居网

3,中国智能家居网

中国智能家居网 这个看着不错 ehome-china

中国智能家居网有好几个,呵呵,您自己好好看一下!那几个做得好,那几个做得一般,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专业! 我们是未来派智能家居,上海地区最专业的智能家居创意设计公司,规划您的未来住宅,设计您的智慧家居,让您提前享受2050年的智能家居生活。上海超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有千家网办的中国智能家居网,数智网等。

智能家居网,智能家居网

4,智能家居网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智能家居可以定义为一个目标或者一个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将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各种应用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综合管理,让家庭生活更舒适、安全、有效和节能。 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还能提供舒适安全、高效节能、具有高度人性化的生活空间;将一批原来被动静止的家居设备转变为具有“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地安排时间,增强家庭生活的安全性,并为家庭节省能源费用等。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各大品牌都很年轻,并没有形成占据市场份额超大的例子,所以想要购置智能家居产品关键还是看企业的技术实力,而不是名气吧。

一个新的东西推向市场,虽不说全部,但是大部分都还得说是因为人类的“懒”,也就是惰性。智能家居亦然。当我们的家越来越大,家里的电器、灯具各种设备越来越多,我们就会越来越想要更为方便的控制方式。想象一下,墙上到处都是开关插座——操作繁琐,直接拉低了家里装修的档次。而智能家居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大大简化了墙面上安装的开关的数量,就是最直观的进步。其他诸如集中管理家电、节约能源什么的,都是随着智能家居的逐渐发展而诞生的。这方面我觉得杭州鸿雁的智能家居阐述的比较完整,以智能面板作为整个智能家居的入口,在不改变家里原有布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让用户体验到智能家居的优势。另外鸿雁的智能家居系统还完成了四个整合,即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的整合、有线与无线的整合、固定面板与移动控制的整合、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的整合,真正做到原位替换、高频使用和零学习成本,同时价格也完全维持在普通用户能够接受的程度,不愧是中国智能家居2.0时代的开创者。

5,什么样的智能家居网关可以很好的实现互联互通?

Z- Wave是一种基于射频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适于网络的新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工作频带为908.42MHz( 美 国)~868.42MHz( 欧 洲),采用FSK(BFSK/GFSK)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9.6 kbps,信号的有效覆盖范围在室内是30m,室外可超过100m,适合于窄带宽应用场合。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大,设备的复杂度、功耗以及系统成本都在增加,相对于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Z- W ave技术将是最低功耗和最低成本的技术,有力地推动着低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 Z-Wave技术低功耗,低辐射,更适合使用在常住人的智 能家居上面。适合家庭生活场景使用。安 全系数高,更安心 由于Z-W a ve系统是 采用AES128加密,银行级加密安全系数高,难破解,市面上很多高档小区别墅都采用Z- Wave系统。 与Zig Bee协议相比,zwa ve是一种专注于智 能家 居通讯的一种协议。具有互联互通、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等 优势。而互联互通的协议优势,便于其打通不同厂商,不同品 牌间的优质产品,使其构成产品丰富,场景功能强大的生态体系,所以一爱 悠为代表的一批Z-Wave智 能家居品牌,始 终坚持zwave智 能 家居的技术研发及zwave网关研发。 在过去智能 家居火爆的那些年,每家企业都想 打造出色的智能产品,亦或是 一套完美的智能网关系统,而忽略了真正的Z- Wave智能家居是需要整个智能家居全产业链的配合才能够打造的。爱 悠的愿景是希望通过 爱 悠的Z-Wave技术 和Z-Wave智慧家庭平台,真正意义上打造全场景的Z-Wave智能家居。爱 悠构建Z- Wave智能家居产品路径,全产品爱 悠做不了,但会和很多传统产业,包括门窗遮阳、安防照明、能源等供应链合作,大家的Z-Wave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实现全产品的智慧生活。 目前国内专心致志研发家庭智能网关的厂商很少,从业者多以贴牌形式快速复制,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但智能网关的功能特性对于整套智慧家庭系统来说,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想要涉足智慧家庭产业的厂商而言,生产、研发出一台功能稳定强大的智能网关,是他们进入市场的必杀技。而对C端用户来说,智能网关的稳定性对家 庭智能终端产品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网关正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稳定性、物联网平台定制开发的关键之所在。 爱 悠认为,研 发智能网 关是件需要用工匠精神去打磨的事儿。因为智 慧家庭系统的稳定性,极大依赖于网关系统。雪 豹(uncia)智能网关在系统稳定性上下足功夫,网关由 爱 悠Z- W ve技术研发团队历时一年多打造而成,搭载深度优化的Yo -som物联网系统,可实现网络及人工双重修复功能,保证网关系统稳定运行。

家庭智能网关是家居智能化的心脏,通过它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现在路由器和电视盒子集成的技术已经实现。最近,业界率先提出"智能无线路由"概念的品牌--捷稀(jcg)就曝光了一款跨界融合的智能无线产品,名为骇客h1,它是路由器,也是电视盒子,是家庭网盘,也是wifi万能遥控器,jcg将其定位为"智能家庭网关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医疗电子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健康保健、卫生防疫、安防保安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6,「 领航者 」实地,哪来的实力?_

当科技成为住宅的标配,当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现在已经不是拿一个 PAD 面板就敢说自己是科技地产的年代了。

上周四,一位来自广州的开发商实地集团在北京举行了媒体见面会,这场见面会的主题是想表达实地在引领智慧生活,以及实地正在构建的智慧人居生态系统(简称为 SLS ,Smart Life System)。

图为:实地集团总裁罗剑威

“慧家居与智慧社区是的 SLS 骨架,数据与用户是 SLS 的血液”,实地在通稿中写道,具体而言,智慧家居是指实地旗下的 37 度智能家居设计的智能床、智能衣柜的产品,这类产品能实现数据互通;智能社区是指基于智慧社区操作平台集成和管理所有人、车、物,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社区运营。

图为:实地集团会员运营中心总经理涂飞

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居的概念开发商在 2016 年前后曾有过密集发布,如万科在 2015 年与京东携手建了一个智能家居体验馆,随后几年更是联合小米、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各地项目中落地智能科技;金地在 2016 年宣布与华为合作,通过引入华为 HiLink 系统做到室内家居一键互联;金科联合微软成立了社区数据研发中心,通过天启大数据信息系统为智慧社区提供个性、智能服务。

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入户、智能车库管理、家庭云管理等技术一一实现,光开门一项就可以对应六种以上智能技术,智慧社区、智能家居领域的产品在不断革新。

“设备采购会有很多坑,如何和自己的核心系统兼容,设备是否有扩展性?更重要的是设备选择要真正重视的用户体验,如智能门禁,这样的设备厂商太多了,有的自己有工厂,有的自己有算法,有的其实什么都没有,差异化比较多”,一位智能社区运营专家对36氪表示。

“智能家居的噱头早就有,但要看能不能落地,看落什么功能,看是遥控还是智能,看是样板间还是大区,看只是社区还是室内室外都有”,幻腾智能创始人王昊对36氪表示:“不少开发商对智能化都很重视,但是大家都缺乏对未来的认知和实践,如大家见过马,就能提出让马儿跑的更快的需求,而不是提出要造一辆车,所以落地能否做好,还有技术和理念的问题”。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讲,实地提出的智能化不算新概念;另外,从落地情况来说,实地也没有提出具体的细节。因此说实地「引领智慧生活」,难有说服力。

实地提出的「家有健康」也夸大了科技的概念。

在这次发布会上,「家有健康」执行董事张鹏表示,“「家有健康」重点突出社区健康预防体系,除了传统医疗服务以外,「家有健康」也在进行智能化医疗产品升级,通过手环、微诊室、健康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配合手机端收集健康数据,建立业主的电子健康档案,为业主提供疾病预防、饮食和运动方案的制定等相关服务。”

“「家有健康」都是社区大夫,体验、感冒发烧等常见病还可以处理,大的医疗疾病还是要去医院”,据接近实地的知情人士透露,“实地的项目多在一线城市的远郊(实地常春藤在广州黄埔长岭居板块)和四五线城市(实地遵义蔷薇国际),因为位置不占优势,所以实地要通过智慧社区、「家有健康」等打概念来吸引客户,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离愿景差距很大,在医疗护理方面并没有竞争力”。

在转型城市运营商的大行业背景下,很多开发商都在尝试做医疗配套,其科技含也不低。如泰禾的健康管理平台可以给每一位业主家庭配备智能设备,例如穿戴式智能血压仪、智能睡眠监测仪等。业主通过仪器监测到异常数据,上传到云端,专属健康管理师就可以收到预警,就可以与业主取得联系提供上门出诊服务。泰禾收购了多家医院,其医疗资源还可以打通海外就诊通道。

泰禾在医疗的成绩也与其投入相关,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 2017 年表示,泰禾在未来五年,最少将投入 500 亿元做医疗。但是实地在这次发布会上,并没有透露其未来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预算。

不可否认,实地想做科技的愿望很强烈,曾经喊出要打造「地产界的苹果公司」,并在 2017 年引进百度前太子李明远任实地地产的总裁,并希望用其互联网专业优势,为实地的产品添加科技特征附加值,带动规模的增长,在 2016 年仅实现 110 亿元的基础上,提出 2017 年 400 亿元的销售目标,2018 年要破千亿元。

但实际上 2017 年实地仅实现销售额 218 亿元。在克尔瑞排行榜上,2018 年 1-6 月实地仅实现了 88.1 亿元销售额,位列第 100 名。连能否完成2017 年的销售目标都是未知数,更何况破千亿。

不仅销售惨淡,这两年实地拿地在收缩。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表示,“从近十年实地的拿地数据来看,这两年企业的动作少了,说明战略扩张是受到限制。”

科技地产从提出概念到落地再迭代,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消费者对于科技地产的认知在加深,科技地产也已经脱离了初期炒概念的阶段,那么是真的要做科技,还是借科技卖房子显得产品不落伍,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和系统,那就是一个资源整合方,你能买到的,别人能买到,你买不到的,别人也能买到,那你的优势在哪里呢?客户为何选择你呢?

作者简介

我是赵璐璐,关注房地产新鲜事,欢迎加微信zhaolulu6082交流,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非诚勿扰,谢谢。

7,改变,不止于此_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9吗?或许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只是一个品牌推出的一款新版本手机,好用以及高性价比,就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它的价值。但它的含义其实并不止于此,那些许的手机提速,往往代表着曾有无数人组成的三星研发团队为此彻夜未眠。

你真的了解三星吗?你知道三星除了手机还有什么最新黑科技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剖析最近几年三星都做出了哪些成果。

游戏性能提升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强调的碎片化时间利用,快捷便利的手游呼声已经开始逐渐高于网游,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的高性能就成了购买的关键选择点。三星当然不会错过。

Galaxy Note9经中国泰尔实验室评价为游戏高性能五星产品的消息,就足够展现三星在游戏性能优化方面的成效。出色的蓝光防护能力,超长时间续航能力以及优秀散热性能所带来的游戏流畅度,用实力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三星的努力。

据可靠消息,2017年9月左右,三星率先与腾讯游戏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制定游戏性能优化标准,并引领了其他厂商技术跟随。

摄像头提升

如果说Galaxy Note9上的黑科技在于游戏性能的提升,那最新推出的Galaxy A9s的亮点就在于摄像头了。作为全球首款后置四摄像头手机,Galaxy A9s可以说是将手机行业拉上了新时代。四个摄像头各司其职,每一个的像素与功能都不一样,总的来说是Galaxy A9s将手机的拍照性能进一步往相机靠拢。

长焦、短焦、主摄和辅助镜头的集合,会给用户在拍摄效果上带来不同感受。摄像头数量的增加最困难的点并不是在于硬件成本上的增高,而是多镜头管理的成像势必会给驱动、系统及软件层的智能化算法带来较大挑战。

从新机的流畅性以及优质的拍摄体验来看,不难看出三星技术的过硬,相信在2019年会有更多四摄像头手机跟随这波热度上市。

手机屏幕创新

大家对于三星的手机十分了解,但大家有所不知,其实将近一半的智能手机的屏幕,是三星制造。三星的面板份额就占了整个智能手机的市场的42.7%,收入高达50.3亿美元,在排名中位居第一。

对于三星屏幕,你了解多少?大屏幕!这只是其中一点!三星屏幕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世界首发的柔性屏,将开启更多手机的可能性。

所以说,对于屏幕,三星所作的并不只有生产这么简单。研发和创新才是三星手机得以在市场广泛被运用的原因。据悉,2019年年初,三星可折叠的智能手机将上市,之前提到的柔性屏会被运用于此,这对于传统手机市场又是一次史诗性的大改革。

真正的AI—Bixby

语音识别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标配,作为手机行业头部的品牌三星当然也有自己的AI。从三星S8系列及三星Note8手机端开始搭载,一直沿用到Galaxy A9s上的Bixby称得上是真正的AI。

通过不断学习,具备情景感知能力的Bixby是一个超能的黑科技。“能听,会看,懂你心”强大的硬件支持下,它能承担起人工智能管家的职责。但这并不是终点,三星在Bixby上还布了很大一个局。

IoT智能生态布局

将Bixby应用到物联网领域,打造智能的开放式IoT生态系统是三星这几年努力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投资140亿美金,召集6万5千名工程师,进行的物联网IoT研发,在新的一年又迎来了新的进展。

当下IoT作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产品的品牌不在少数,三星力求发展的差异化,开放式的布局理念让整套智家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包容性正是三星给出的答案。

全新SmartThings Cloud和SmartThings APP意在于为智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保驾护航。使得开发者与消费者都能充分利用IoT,进一步实现三星智能理想生活。

推动5G商用进程

5G是这几年的重头,每一个人都想啃一口,但并不是谁都能吃得下这块大饼的。2018年8月15日,三星正式推出了自家的5G基带Exynos Modem 5100,采用的是10nm制程工艺,三星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款完全符合3GPP标准的5G基带。从那时起,或者说更早之前,三星就已开始布局,之前提到的Bixby,IoT以及5G,在三星搭建的未来框架上都缺一不可。

凭借创新传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广度,以及开放的协作方式等,三星电子在提供完整端5G解决方案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前讲述的所有提升以及创新都是在为以后做铺垫。

全球销量连续3年第一

说完了上面的几点,再来看销量就显得理所当然。能在2016~2018连续3年蝉联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一,一切都来源于三星对于自己的不断挑战。试问一个不断研发新产品,致力打造更好未来的品牌怎能不受消费者信赖。

总结:

其实群众所看到企业为一款新手机上市所做的举动,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含的努力是消费者所无法想象的。作为总是不断推新,大胆尝试的三星,它所作的并不只有更新换代手机这么简单。

8,科大讯飞智能硬件平台:智能家居平台的生意究竟该怎么做?_

市场等待Iot爆发等了太久了,但这依然是个缓慢进展中的生意,特别对于做生态的平台服务商而言。

而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科大讯飞的成品级硬件平台魔飞智能麦克风已经迭代了两代,它的作用是降低合作厂商接入科大讯飞平台的技术门槛。科大讯飞称,相对于传统的API和SDK的技术调用方式,这个手掌大小、圆圆的软硬结合方案的效果显然更好——在室内,无论放置在墙面、天花板或者柜台,一台魔飞能支持覆盖5米范围所有的语音交互,你可以把家里贴遍。

接受36氪采访时,科大讯飞智能硬件平台总经理张陈透露了更进一步的设想——干脆把魔飞的模组直接放置到每一台智能硬件里,这些设备每台都具备语音交互能力,并在云端进行数据交流,系统可以根据每台设备距离用户的远近,实时选择由谁来对指令作出回应。

显然,这个大胆的计划需要很多很多硬件厂商、软件厂商的支持。

所以一个新的规划正在科大讯飞智能硬件平台推行:讯飞希望以MORFEI 为核心,建立一个“营销平台+智能硬件生态+设备供应商+线下渠道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开放生态,而不只是依赖魔飞这款硬件或者收取技术服务费(即传统的授权业务)赚钱。

这会是个撮合各方交易的集市。其中负责为讯飞盈利的广告营销平台已经在运转,为此早些时候讯飞内部成立了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打通。

在自己做第一方硬件这件事上,科大讯飞并没有很大执念,选择自研的硬件很可能是市场需要但其他厂商暂时做不了的,比如翻译机。

跟BAT不同,它更想做个汇集大量使用讯飞技术的厂商的平台。

“讯飞的思路是连接,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平台来做,尊重每个环节的价值,不是说把人家拉到你的生态里来,就把人家品牌干没了,让人家成了制造商和代工厂。应该考虑双方怎么更好的联合品牌,把对方的品牌溢价保持住。”张陈对36氪称。

虽然to C的市场除却智能音箱和儿童产品都不温不火,但两个新生的to B渠道却值得关注——来自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采购。BAT、科大讯飞这类平台最有可能获得这类传统客户的青睐,因为后者对新技术产品是谨慎而缺乏经验的,他们需要看上去靠谱的平台上来充当自己的参谋。

除却住宅,这几家巨头已经在把自己的硬件设备塞进酒店、长租公寓甚至商用物业。

36氪和其他媒体采访了科大讯飞智能硬件平台总经理张陈,对话如下,经36氪编辑略有删节:

问:IoT硬件市场,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答:2014年起科大讯飞就在跟进,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创新型企业在其中生生死死。尽管宏观上有国家政策导向,但这个市场真正起来还是看要看消费者,看他们认为这个东西对他们到底有没有价值。现在看来,我们觉得确实还没到消费者特别有动力去购买一个创新型硬件的阶段。音箱和儿童玩具类,现在是到了拥有第一台的阶段,尽管量还是太小。大多是以礼品的方式,用一百多块钱就能购买一个高科技产品的概念来刺激用户,用户觉得,如果不好用,扔了也不可惜。我认为这不是很健康,还没有到真正能刺激到用户的阶段。IoT的发展阶段,如果用手机市场去比喻,应该是在山寨机以前。

问:AI开放平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比如BAT、小米都在做,讯飞这种模式的门槛是什么?

答:现在的确很多赛道的创业者也在做平台,做平台的人也在做赛道,但Iot的里面它的商业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大家还都在摸索阶段。传统的制造业的生态大家都做清楚了,就是上下游采购,渠道到买卖,但到了IoT,大家发现一家企业玩不转,因为里面环节太多了。讯飞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把技术做到最好,能保持领先,这样才能引领行业,让用户愿意买单。之后就是平台思维,这个究竟哪家公司对平台思维的理解是正确的,真不好说。讯飞的思路就是怎么能让合作伙伴把我的技术用好,把产品推上去。我觉得搭建平台的核心是要充分开放和共享,至少要承认别人的价值,而不是说搭建一个平台就是掠夺别人的数据和品牌。另外比如做一个产品涉及到十家、二十家参与方,你怎样保证让它们都能够公平的享受到好处。

问:讯飞招募了大量做产品化的员工,具体来说你们是怎么为客户“赋能”的?又怎么保证你说的生态内部利益分配的均衡?

答:比如传统厂商做智能化升级的时候,他肯定要求讯飞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把核心技术都给到他。但其实这个事还是蛮难的,因为这个技术有很多挑战,还有就是这些(厂商的)平台什么都不成熟。这时候我们就要想,怎么在自己的成本和费用可控范围内,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市场上对讯飞有一种误解,说讯飞的价格最高,服务最差。几年前我们支持过一个合作伙伴,收了十几万工程费用,但事实上我们最后核算在那个项目上我们的投入成本是200万,包括人力、差旅等等。花这么多钱的原因,是对方的技术开放工程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这类合作,不是所有公司都愿意花成本去做的。

问:早期这类合作项目的经验,它们的复用程度高吗,之后是否会把成本降下来?

答:会,随着项目做多,你肯定会形成标准化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会想着把声学服务做成一个标准化产品,而不是每一家都要重头来一遍。再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在投入小,因为我们跟很多芯片平台都有合作,把技术内置到它们的芯片里,一起做标准化,然后他们去做客户推广的时候打个够就可以带上用了讯飞技术的芯片。

问:你提到智能家居生态平台希望成为勾连硬件厂商、系统服务商、房地产商等诸多角色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形态和运转模式是这样的?

答:我们期望是做成一个撮合交易的集市,还在探索,不过现在地产商对技术的理解相对经验不足。房地产商希望给自己的客户提供高端、稳定、体验更好的茶品,但智能家居这一套东西,各种琳琅满目的方案拿到眼前,他们不知道该相信谁。这时候他们会希望科大讯飞帮他们把关,把下游合作伙伴的产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可靠的闭环。

问:面向房地产商出售的这块市场,目前走量情况怎么样,周期有多长?

答:智能家居这个市场从去年年底才刚刚起来,现在整个地产界都在找这种方案,你会发现所有人手里握的可能都是一些线索和商机,但真正实施落地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年两年后了。现在地产商的高管去互联网创业公司拜访也是担忧的,一看互联网公司才20个人,地产项目周期又长,房子盖好了互联网公司还在不在。另外,现在地产商的采购中,智能家居的采购金额还干不过壁纸,壁纸都有两三千万,智能设备可能只有两百万。

问:智能家居没有建立协议标准的问题,未来要怎么解决?

答:两个路径,一个是先找到一个标准让大家都遵守,但这太难了,一般都是到最后阶段才实现的事。另一个是魔飞现在的方式,搭建一个让大家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手机那个时代,100多个手机品牌,可能有100多个操作系统,甚至充电接口都不一样,直到后来出现安卓统一了一切。我们也希望成为安卓,但大家处在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每个环节都要慢慢渗透,向上游或者下游。我们不要去关注标准本身,wifi之所以成为标准,是因为用的人多了,平台如果用的人多了,产品越稳定,它的通信协议自然就会成为行业的标准。

9,手机厂商的下一个战场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 刘正伟,36氪经授权发布。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了连续多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终于在5G来临前夜放慢了脚步。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2 亿部手机,同比下滑 1.8%,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降,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则达到了5.9%。

寒冬来临,头部手机厂商打响了技术之战,屏下指纹、3D结构光、AI等。同时,小米华为OV等手机厂商还准备在物联网层面开启全新的战争。IoT未来将逐渐成为它们在手机之外的第二战场。5G网络时代即将到来,它关乎着未来。

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4.331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2022年市场出货量达到9.39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5%。预计到 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庞大,手机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目前阶段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大家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应的布局。”欧普照明首席市场官兼智能系统规划负责人金鑫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出现蓬勃发展机会的时,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厂商之间各怀心思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到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压根就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四年之后,“物联网”的概念首次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凯文·阿什顿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总结就是——万物皆可连接互联网。

十年后,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蓝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8月,领导人一篇“感知中国”的讲话,也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面对手机市场增幅持续放缓,布局IoT领域成为苹果、谷歌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两大国际互联网巨头,几乎是同时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力。苹果推出HomeKit平台,谷歌则在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 Android Things。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如小米、华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两年时间内推出了各自的IoT战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产品。

虽然巨头们的IoT布局十分火热,但这在vivo副总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看来,目前IoT发展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其应用和网络建设也还刚刚开始,用户对现有的IoT设备的使用的活跃率也刚刚开始有起色。

IoT的发展有两个业内公认的痛点,一是设备与不同智能手机互联互通的适配开发,另一个则是不同的IoT设备都需要安装一个应用。金鑫说,传统家电厂商布局IoT要比手机厂商早很多年,有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台。“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标准。”

对传统家电企业来说,把传统家电产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与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却很难做到。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个核心入口还是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手机厂商又很难什么产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

各怀心思之下,手机厂商、家电厂商、智能硬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等,在随着2020年5G网络大规模商用化后将要带来的IoT巨大市场变革前夜,携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态链别人学不来

2010年开始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如果不想被它们挡的无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了绕开BAT这三座大山。雷军当时让刘德组建一支队伍做投资,从小米公司拉出来的十几个工程师,开始了小米在IoT领域的百亿投资布局。

手机厂商布局IoT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小米这样打造一个以手机厂商为核心的生态圈,在吸纳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时,手机厂商自身也参与研发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为例,它目前投资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则选择自己做,另外还有“米家”这个智能硬件品牌,也会推出电饭煲、电动滑板车、空调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台所接入的产品品类丰富程度,是如今华为等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

“小米这种模式其他手机厂商现在根本学不来!”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机厂商高管有些感慨。对于这些做可穿戴智能设备、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给他们钱,帮他们组团队,告诉他们如何定义一款产品,帮他们理顺供应链。

但,小米生态链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门,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更不是ODM和OEM。它们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它们的投资不控股,生态链企业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它们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米会对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和方法论、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对通过小米内测后的生态链公司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有几个特点:

1、有较为统一的小米系工业设计风格;

2、都能无缝接入小米的IoT平台,通过小米手机、小米小爱智能音箱等进行操控;

3、售价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

小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设备(不含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超过1.15亿台。

上述人士称,小米的IoT平台虽然目前也对第三方的非生态链公司开放,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生态圈。华为和小米选择的也是同样的路线,但打法却有较大的差别。

华为HiLink:只选头几名

“一匹狼来到了会场。”

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华为第一次参加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时候,主持人对他的介绍词。

华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声名在外的:它涉足一个市场,就会对这个市场的其他玩家产生巨大冲击,意味着收割。这样一家战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现在一个家电厂商云集的行业盛会上,也就难免会引发从业者的担忧:华为这是干什么来了?是要做电视机,还是扫地机器人?

事实上,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并不是要自己做家电,而是搭建一个开放新的平台,帮着传统家电厂商卖家电,帮它们更好地拥抱智能家居。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记得特别清楚,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到了2016年的时候,华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华为HiLink协议、Huawei-LiteOS、华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协议是进入华为与合作伙伴构建的智能家居生态的必须要素。

今年3月份的时候,华为HiLink战略进一步升级。“我们希望三年之内,把支持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超过100亿美元。”邵洋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平台的注册设备数达到1000-1500万台。这项计划,华为对外称之为“百亿计划”。

从当时华为给出的数据来看,华为HiLink平台中硬件激活率已经超过70%,同时还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3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200多款产品。合作伙伴覆盖智能硬件厂商、家电厂商、各类渠道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欧普、九阳、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尔、老板、方太、科大讯飞、中粮地产等。

在2年前的一个技术研讨会上,欧明照明开始了与华为HiLink团队的第一次沟通。“华为对我们围绕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整个理念,大家觉得非常合拍。在这样的层面上就互相认识,然后就慢慢进行各方面探讨,越谈越深入。”金鑫说,到最后整体合作方案的出炉,双方前前后后谈了小两年的时间。

华为体量巨大的流量和营销通路,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品牌背书,对这些传统家电厂商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管是生态链还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线上会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电商平台的渠道支持,线下则还有坪效仅次于苹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华为会在其Vmall官方商城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线上渠道支持。在线下会与苏宁、京东等合作开辟HiLink专区。今年3月份华为在中国区开了8家实体店,下半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华为的合作伙伴时,先阶段会选择细分领域Top 3的龙头企业,来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这种做法本质还是具备一定的封闭性,会把一些中小规模的厂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厂家大都是一些小厂家,是一些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家。他们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环效应帮助他们进入这个市场。华为HlLink则不同,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我们现在大概有50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必须是前三。”邵洋说。早期给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做过代工的深圳ilife扫地机器人市场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在华为刚刚推出HiLink战略的时候,ilife便与之表明过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为“只选头几名”的原则,华为并没有看上这家公司。

OV:搞联盟,走开放路线

另一种是走开放式路线,推出共同遵守行业的标准规范,并逐渐扩充生态圈的范围。

今年7月,vivo联合OPPO、TCL、美的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举行IoT开放生态联盟大会,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该联盟的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公认的在新战略选择上比较谨慎保守的厂商。前几年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火热的时候,这两家厂商却依然很克制,还是坚持以手机为主。一加手机上个月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视市场,原因是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认为电视将会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入口。坊间传闻,刘作虎以前的老领导OPPO公司CEO陈明永实际上并不看好这个市场,因此,OPPO虽然成立了团队布局IoT,但并实际并没有做电视的打算。

华为和小米IoT战略的优势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态范围内,可以保证产品体验的互联互通和流畅性,但劣势也十分明显,智能家居厂商必须要适配相应的标准,有所谓的定制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家居厂商生产产品带来了掣肘。

“IoT这个行业其实发展了这么多年,现状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闭的,这个痛点很难打破。”周围表示。据他介绍,vivo 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vivo与OPPO所发起的联盟,试图打造一个最开始就是开放、平等、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的协议。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不再需要下载多个APP,可以在一个应用上实现对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开发者也无需针对不同品牌不同阵营的产品去做优化适配,对开发环境的生态有不小的提升。

据周围透露,从今年7月4号第一批7个代表企业开始到这次正式发布,如今vivo Jovi物联平台已经吸引了二十多家企业加入。“经过这60多天,我们把各个厂家的设备已经全部都适配好了。”周围说。接下来,vivo会快速扩张联盟,增加新的成员。

随着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在IoT上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掀起一个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卫士

360公司从安全业务起家,随后业务延展到了浏览器、搜索、移动分发渠道、游戏、手机硬件、直播等领域。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平平,手机业务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围绕着路由器这个家庭网关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战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这是周鸿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类并不多。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路由器等,均与安全相关。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产品中最为成功的一条产品线。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户超过1500万,接入上网终端5000多万台,平均每个月销量约40-50万台,今年占据整体路由器市场8%份额。

与前面提到的小米华为OV不一样的是,360除了统一接入协议,更多的是从数据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个IoT版的360安全卫士。

“现在IoT是风口,很多厂商都去做,小厂商最核心的利益价值是把产品的规模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用户使用IoT设备,他们更多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负责人高雪峰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实面临一个问题:对安全关注度、安全意识基本都比较差。据了解,360会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厂商,一旦发现漏洞,360则会对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台的设备进行及时预警。

不以智能手机作为IoT平台的载体,而是选择路由器这个智能家庭重要的网关入口,算得上是360结合自身大安全战略的一种差异化选择。相比有着亿级用户的手机厂商,360的这种打法对第三方厂商的吸引力在最开始并不具备优势。

小米IoT布局,上百个生态链兄弟一起上“打群架”,华为HiLink只要优等生,OV两兄弟则是搞联盟,来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机厂商第二战场目前的布局已经开始。目前能够确定的一个趋势是:正处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春天很难再来,下一个战场在IoT。

10,智能家居下的产品经理_

作者:二十一弦

全文共 6024 字 4 图,阅读超过 13 分钟

———— / BEGIN / ————

开始对“智能家居”产生概念,确实要归功于苹果与小米在这方面的布局,虽不说是大张旗鼓,但它们的确是在把很多科幻电影中的一些概念慢慢搬到现实中——家居可以产生联动,开关灯不需要自己动手,一切都透着未来。

在以前,大家对一家做空调的企业突然去卖了手机感觉不可思议,就像是明明一个做拉面做得十分出色的厨子为了响应冬天大家想要暖和暖和的想法,于是在面馆卖起了火锅——总感觉怪怪的。

但是到了现在,以小米为例,小米除了有手机,除了有MIUI,还有充电宝、智能音箱、小米电视、小米手环、体重计等等,一个未来环绕着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帝国”正在逐步成型。

一、智能家居的套路

前段时间大家津津乐道,在找《西虹市首富》中小米的赞助,据不完全统计出现了有麦克风、电动牙刷、手机等多款产品,一场电影下来大家除了找彩蛋,竟也莫名为小米打了波广告。

同时“物联网”的概念也正火热,可以想见在未来之后不久,很多电影中的桥段可以通过技术变成现实。

比如晚上一回家推开门,从过道到客厅的灯渐次亮起,窗帘自动合上,热水器的水开始升温,空调运转,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生。

在相关的网站上看了孙奇凡的一段授课视频,他是现小米生态链企业绿米联创高级产品经理,在短短25分钟的时间内,他简单勾画了一下小米在智能家居这块的布局,同时也阐述了在“智能家居”背景下,相应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也是由此简单讲述一下我的想法。

他提出了三个概念:

1. 不改变用户习惯

很简单理解:

假设一款电视做了触屏功能,为此它取消了遥控器,说

从此让电视机摆脱遥控器的束缚,只需双手在电视机屏幕上轻点,一切如此简单。

这就是典型的改变了用户习惯的事。

本来用户只需在3米外,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用遥控器调换着自己想看的节目,现在却变成不得不起身来到电视机跟前,试问有谁会需要这样一款产品?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把遥控器变成触屏的,甚至将其变成一个功能移植到手机中,那就彻底不同了。

同样是取消遥控器,但带来的效益却显而易见。

因此“智能家居”应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超极本”,既可以用鼠标、键盘控制,但同时也结合了平板的“触屏”功能,很好地实现了二合一。

像是智能开合的窗户,检测到空气质量不佳或者下雨了会自动闭合,感应到屋外温度、湿度适宜就会自动开窗通风,但是依然会有用户喜欢下雨天开着窗,因此在设计上就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一个心理与使用习惯。

2. 提供安全、便利和关怀

智能化,往往容易带给大家一丝不稳定的因素,在早期“特斯拉”推出电脑控制的汽车时,就有人提出“如果有黑客入侵电脑,那不是连打方向盘、跳车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此智能家居的推广,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安全基础之上;如必要的防静电功能、充满电自动断开等。

而便利则着眼在“人性化”这一方面,比如扫地机器人,当它感应到人在它身边的时候就会自动绕开,而不是人去避开正在扫地的机器人。

同时更重要的是:智能家居与传统家居,着重需要体现的就是“便利性”这一方面,不然没有用户会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但享受的是一样的体验。

更智能的空调、电茶壶、冰箱,需要的就是无需用户思考,不用等到用户热了空调才启动,而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响应。

比如通过智能生态链,用户可以在家称体重,之后将相关数据反馈到后端进行分析,根据用户近段时间的饮食结构、作息时间、体重指数变化等,为用户提供相对应的锻炼建议或者饮食建议。

同样,上述也是“关怀”的体现——既然是智能,就不应该是冷冰冰的。

3. 降低安装难度

很多用户在最开始接触“智能家居”时,难免会考虑到:我家已经装修好;现在我要安装智能开关,是不是还需要砸墙,改变已经预埋好的线路?

如果这时候推线人员说:是的,为了享受我们的智能,就必须做出点牺牲。

那很抱歉,我想这时候用户已经对你的“智能”开始打问号了;至少作为“智能家居”来说,需要根据用户的场景来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

比如有些智能化家居确实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才能得以实现,如按摩浴缸、自动开合的窗户等,但有些是可以通过“后装”来实现的,如光感的开关,相对可以不用进行大改就能得以实现。

因此为了实现一个市场的普及,在“前装”和“后装”市场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开拓。

二、智能家居的体验之道

《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 :

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

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感受,简单就是“好与不好”的区别,没有“还行”这个选项。

对于“智能家居”而言,用户的体验更是尤为重要。

在智能家居方面,容易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这几种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硬件产品,同时也是产品经理在设计一款乃至多款联动的“智能家居”产品时,需要注意的点)。

分别是外观、品牌印象、产品功能、交互方式、使用体验。

1. 外观

我想对于“智能家居”来讲,很多用户在惊叹于它的功能之前,最容易被它的外观所吸引,甚至先入为主地给它盖上一个“是否智能化”的标签。

说白了,一份月饼,你拿塑料袋装着就只能卖5块一个自己带回去吃,但你加个礼盒月饼上再弄些字就可以卖500用来送人了。

近年来很多的“智能家居”产品,走的设计多以“禁欲风”为主:极致简单的设计,搭配素雅的纯色,去除一切可以去除的按键,将屏幕嵌在内部。

当机器唤醒时再显现出来,并发出淡淡的荧光,只需手指轻点甚至轻轻挥动,一切操作简单实现:

如此一来,用户会油然而生认为这项产品是高科技的——至少外表看上去是高科技的。

其实很简单就能想明白,有些事物的本质确实很容易被其华丽的外表所欺骗;也许本身它的功能方面并没有那么惊艳,但它的外观足以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从而忽略其“华而不实”的本质。

但当然,肯定不是说那以后设计产品就重外观轻功能了,那样的产品就是纸老虎,是要被打倒的。

举一个与家居无关的例子:

初代苹果亮相,世界在感叹原来还有手机可以只需要一个按键就能解决如此多的事,一整块的屏幕同时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实际上最初的IPhone通话质量很差,不支持多媒体信息,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很慢,在当时的手机背景下委实不算特别合格。

但它的外观震撼了世界,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无论是双摄像头的布局,还是背部天线条的设计以及“风靡国产”的刘海屏,Apple leads the world。

所以“智能家居”的智能化,不光需要体现在“产品功能”上,在设计时其独特的外观同样需要引人思考。

当然不是推崇“标新立异”,而是要“彰显独特”;这两者的界限并不难区分。

“标新立异”就像“武林外传”里的李大嘴一样,钱掌柜让他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月饼,于是他做了广为流传的披萨式、汉堡式和馒头式,但这并不是用户所期待、所想要的类型,即使它的确够新。

而“彰显独特”意在“万花丛中一点绿”,能让用户觉得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你这个产品到底是有什么功能。

当然,物极必反。

外观如果过于惊艳,也容易提高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期望,这其中的度还是要靠自己掌握。

很多时候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叹,究竟是“智能化自控开关”,还是“看起来和我普通按钮没什么两样只是不需要我自己动手去按的开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带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即使他们功能完全相同。

2. 品牌印象

顾名思义,产品能否在用户心中树立起品牌的形象,因为它可以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比如:用户最初是使用了A名牌的智能感应开关,用久了之后感觉还不错,知道这个牌子做这一块挺厉害的;突然有一天听到它又推出了新的智能锁,说是比传统的锁钥更加安全、便利于。

是在有了对上一品牌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决定再次尝试。

如果此时智能锁也在用户心目中打下了优秀的口碑,那么此时A公司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从一家“做开关做得很棒的公司”变成“做开关和锁钥做得很棒的公司”。

长此以往,总会发展成“做智能家居做的很棒的公司”。

毕竟做“智能家居”,需要长线布局,然后贯穿全线;先从用户的方方面面开始,再通过相应的终端等将其串联形成一个大格局的相应。

毕竟,目前用户在装修的时候还是会倾向于传统装修。现在比较容易接受的无非是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音箱等,很少有在一开始就对开关、门锁等做文章的。

那这样就只能一步步依靠品牌形象的加深,才可以改变用户的一个观念。

因此品牌的印象是需要累积的,慢慢地去渗透到用户的生活当中;毕竟在家居这块,目前智能家居的竞品更多的不是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而是传统家居,如:海尔的冰箱、创维的电视。

如何在老牌企业手中抢占市场?值得深思。

3. 产品功能

智能家居,究竟怎样算智能?

我想这才是目前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比较头疼的事。

也许脑中的概念、模型有很多,但发现无法推广、应用到现实。

既然是智能家居,最主要的应该就是需要能随着用户的行为、心理这两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甚至能通过预知到用户的变化而提前作出反应。

这种反应也许是用户预期之外的,也许是用户预先设置好的。

预期之外的很好理解;比如:一款智能化的衣柜,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来记录下用户的衣服颜色、款式,知道用户有哪些衣服,然后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用户的外出活动类型等来给出一定的穿着搭配。

这种情景最常见于“科幻电影”中——像是有一个智能管家,无需用户过多操心即可默默做好一切准备并提出相对应的方案。

同时,这也是智能家居的一个终极形态:私人管家——衣食住行都不用再自己操心,只要是在自己的屋子内,一切都有AI帮你料理好。

而什么是用户预先设置好的呢?

举个例子:

用户今天要加班,回去再烧热水就会延迟自己的一个休息时间,于是通过手机的“智能助手”发送了一条消息(指令)到家里的控制中心,通过认证证明是房屋主人发的消息,于是热水器开始运转,等用户回到家就可以直接洗热水澡。

这种情景比较类似于各种订餐、订花等服务:你下达了一个命令或一个需求,然后它在你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就为你完成了。

但同样,产品功能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一昧地添加其他功能就可以代表“智能化”的。

一款智能冰箱,如果它的显示屏上能显示我这一样东西放进去多久了,再不吃就要坏了的信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其人性化、智能化的一面。

但如果是在上面显示的是什么新闻、娱乐头条,我想不会有哪个用户会在冰箱前站几个小时就为了看看舆情八卦。

4. 交互方式

交互方式其实也就是前面所提及的两种,可以简单概括为:无意识触发与提前安排。

4.1 无意识触发

用户并没有主动进行这个操作,但是相关的程序检测到用户也许需要,于是与相应的产品响应形成了相关“服务”的推荐或完成(如移动端的各种阅读类应用的弹窗推荐)。

所以,为什么说到了这个程度,智能家居就会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就像是有一个你看不见的机器人一样在为你安排生活。

刷牙时不小心牙龈出血了,于是音响发出声音提醒你可以去牙科诊所进行一个检查——这些并不是用户自己主动安排的,而纯粹是靠产品的多级联动产生。

使用的牙刷有相应的感应装置,数据通过无线传到网端,相应的程序运行自动分析,发现这次的牙齿残留物中有血液的成分,于是传递相应的指令通过音响发出,提醒用户这次刷牙出血了。

相应的内容还有很多,只是实现的难度目前还较大,受限于AI的发展,还无法如此智能化地自动生成如此繁多的内容。

4.2 提前安排

前面提到的烧热水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它完全可以扩大到更多;但同样,最终也是在往一个“智能管家”的方向发展。

它中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实现多任务的协同进行,而且是可以跨地点、跨时间的;即使你不在家中,通过简单的指令下达就可以完成。

但这个功能最出彩的还是需要与“无意识触发”相结合。

比如用户说:我想吃外卖,系统根据距离远近,此前的饮食习惯,甚至今日的天气等,主动推荐一家餐厅。

类似的功能在部分APP中也可以实现,只是既然是“智能家居”,就需要以在“家”的角度去思考,也许是你只要在客厅喊一句这个话,整个系统就为你运转起来了。

5. 使用体验

产品我究竟用的怎么样?

广告上说这个开关,我晚上起夜的时候它能检测到我要上厕所,就会自动亮起;但明明每次我晚上起床它都不亮,最后还是要我自己摸黑去按开关——那这样子的产品体验就是极差的了。

因此在“智能家居”这块,产品的功能使用体验尤其重要。

要是连传统的功能都实现不了,何谈智能化?

毕竟在目前,智能家居的竞争对手还是传统行业的家具,你只有在使用体验上做得不比传统的电器差,用户才会开始选择欣赏你多出来的那一部分。

但同样,多出来的“智能”那一块,即使也许操作繁琐一点,但如果确实能解决用户生活当中的需求,同样也不失为一款优秀的产品。

以上是关于影响“用户体验”的五点内容,那怎样提升用户体验呢?

最主要的是围绕变与不变这两点。

“变”就是指技术、工艺等。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技术发展。也许现在还是只能用PVC材料,但若干年后就会有更轻、更安全的材料被研发出来,要紧跟时代,切不可固步自封。

同样还有潮流——现在是崇尚简约设计,也许几年之后大众的审美又开始往多彩方向发展了呢?这些是会变的,所以一定要看准时代的风向标。

“不变”指的就是人的心理与生理。

心理主要指“欲望、情绪、诉求”等,这些核心的是不会变的,不同用户虽然有不同的需求,但本质上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类似于“七宗罪”,那是人内心本质的情感。

用户总想要物美价廉的产品,也会希望一次消费可以解决自己大部分的需求。而“智能家居”更可以满足一个“虚荣攀比”的心理,我用的产品比你的高级,比你智能化,这也是“智能家居”有别于传统家居的亮点所在。

生理方面的话,比如:人总要洗澡、吃饭、排泄,对于相关器具的需求是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的。只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以前洗澡用瓢,现在用喷头、浴缸,但核心的生理需要是不会变的,除非人类进化了某些器官不见了。

而同时伴随着生理需求,智能化的发展是让人越来越“懒”的,如何在用户不费力地情况下解决其相关需求,同样也是核心重点之一。

三、产品经理怎么做?

综上所述,在目前“智能家居”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一位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需要牢记的三件事:

1. 不改变用户习惯;

2. 提供安全、便利和关怀;

3. 降低安装难度。

同时为了用户体验,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 外观;

2. 品牌印象;

3. 功能;

4. 交互行为;

5. 以往体验。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主要的还是提供给大家一个讨论的方向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一个设想。

———— / END / ————

———— / 推荐阅读 / ————

>> 万字长文,详解智能化产品的技术知识图谱

>> 人工智能版「权力的游戏」——IBAT大战略解读

>> 以“魔镜”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为什么火不起来?

>> 写在星火燎原之前:智能音箱APP设计的三个原则

>> 深度|人工智能让我们失业?不,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 / 限时优惠福利来袭 / ————

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深圳站视频

限时免费领取

仅限前1000名

扫码入群,领取福利

(PS:上海站、北京站火热售票中哟!)

文章TAG:智能家居网智能家居网智能智能家居家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