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为什么买容声不买海尔,冰箱买海尔还是容声

为什么买容声不买海尔,冰箱买海尔还是容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4 05:03:55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冰箱买海尔还是容声

还是选择国产海尔。 海尔生产冰箱几十年,质量不错,服务完善,是很多人购买冰箱的首选 另外,西门子,美菱Meiling,新飞Frestech,美的Midea,容声冰箱,松下Panasonic这些都是电冰箱排行榜的上榜品牌,这些品牌都不错。 具体选购时要注意: 第一是品牌,这是购买冰箱时要注意的首要元素,知名的大品牌,尤其是专业制造冰箱的。 第二是品质,购买冰箱时要仔细观察冰箱的箱体是否平整,有无凹陷、变形,类似缺陷往往是由于冰箱绝热层发泡不过关造成的,而且会不断发展、恶化。 第三是容积,冰箱容积应根据家庭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家庭中的每口人需要的冰箱容积为60—70升,因此有效容积为180—300升的冰箱已经完全满足普通家庭的需求。

如果让我选,容声是专业做冰箱的
海尔巨额的广告费用羊毛出在养身上
同一价位的冰箱哪个含金量高可想而知
我也准备买冰箱已选定西门子下乡机型198l的
价位2390,去除13%2180元

海尔

为什么买容声不买海尔,冰箱买海尔还是容声

2,店员为什总是要别买海尔冰箱,要买容声的?

你要看什么店了?一般店员推销的都是卖不出去的产品,卖出去一个他有相应的提成,海尔冰箱算是冰箱,这里最好的,他不让你买,让你买荣升的,就是说好的不让你买,但是这个荣升的他有提成,应该是

为什么买容声不买海尔,冰箱买海尔还是容声

3,海尔冰箱和容声冰箱哪个质量好?

各有利弊。 容声冰箱:近年,容声全球同步上市的第五代节能明星冰箱,日耗电量仅0.25度。是目前国内外消费者能买到的用电量低的产品。容声冰箱正是凭借其节能及质量方面优势,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经销商的一致好评。容声不仅仅关注产品前沿科技的发展,对产品质量水平的关注,更是到了苛求的地步。每一台产品出厂前都必须通过耐冲击、高可靠、长寿命、全优化等多项严格检验。在制冷技术上不断突破,国内采用风直冷混合制冷,解决风干和除霜的难题;容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养鲜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先后在国内推出光养鲜、全天候保鲜、纳米水雾养鲜、等离子杀菌等多项保鲜技术。容声冰箱一直一质量取胜,中国质量报报道过容声老用户,冰箱使用二十四年还好用,所以才有“容声质量取胜的说法。” 海尔冰箱:海尔冰箱,制冷快,稳定,自动低温补偿技术,根据外部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制冷温度,避免食物腐烂变质,省心省事省电。“控温锁水双向平衡”技术,可以有效地锁住食物的水分和营养,通过吸收、释放水分控制食 物湿度,延长蔬菜、水果的保湿时间,甚至可以达到果蔬盒保湿时间的1.5倍,让食物处在佳湿度的环静中。

为什么买容声不买海尔,冰箱买海尔还是容声

4,海尔冰箱和容声冰箱哪个好?

网友b评价,现在容声冰箱已经被海信收购~现在都是叫海信容声!海尔冰箱,在10年前是叫 『琴岛利勃海尔』 是中德合资品牌,并不是国产,那时他的压缩机都是纯进口的,所有的技术都是德国支持,而海尔集团做的是售后服务。
在10年后的今天,德国已经撤资,而海尔的宣传标语依旧是售后第一,而他的技术却已经随着德国的撤资而消失不见,只是保留了从前的技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如果再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海尔将注定成为历史~~
而容声冰箱,或者是说海信容声,在海信收购了北京雪花,继而收购科隆,再到现如今的收购容声,这是技术的融合!!容声冰箱于海尔最大的不同:一、制冷器。 海尔是铝板,有一定几率致癌,而且除冰非常麻烦。 容声是铜钢镍合成丝管,环保,不容易结霜。 二、压缩机。 海尔现如今都只是国产的。 容声被海信收购后都已是合资压缩机!

5,买冰箱是海尔好还是容声好

首先声明一点,电冰箱已是成熟性产品,各品牌质量都差不多。我家用的是容声,使用至今已11年,工作一切正常,无论外观还是内部几乎象新的一样(可能我对家电保护的好吧),我个人觉得容声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时声音很轻,你几乎感觉不到压缩机在工作,如果冰箱是要放在卧室内,容声绝对是首选,定不会惊扰你一夜春梦。 海尔冰箱听说也不错,都说海尔承诺24小时内上门维修,可以最大幅度的减少用户的后顾之忧,不过本人没有用过海尔冰箱,再说如果在购买前就考虑到以后的维修,那该产品的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最后是容声和海尔在价格上作比较,容声在价格上比海尔要实惠很多。综上所述,我推荐容声。

海尔和容声单论冰箱的主要区别 1.海尔箱体是一体化成型,冰箱上盖全包裹,这种箱体工艺先进点,松下 西门子都用这种箱体。 容声的箱体上盖是塑料盖,生产技术较老,目前国产品牌都用这种箱体+上盖的工艺,用手指推上盖甚至有松动,保温密闭性能不佳,不如一体化的好。 2.海尔的冷冻室用铝板,容声及其余牌子都用的丝管蒸容声和海尔都是老牌的冰箱厂家了,纵观现在的冰箱无非都是些:冰凉式或是叫直冷吧多些,但还剩下少量的风冷式。 为啥现在市面上卖的都是冰凉式呢,因为造价低廉,耗电剩‖用的材料更加剩‖维修方便等,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啦,如容易发臭,要常常处理里面用过的冰等。 风冷式的的造价高,耗电也多些,但益处多多,不用担心里面有块冰存在,冷藏速度也快,还很均匀,所以选择风冷冰箱,但容声和海尔的这些型号不多,如果还坚持用这两个品牌的话就选择海尔吧。

牌子并不重要,关健要看制冷管路是否全铜管。尤其是内蒸发器。如是、可大大提高使用寿命,有效防止内漏。

才买4年的容声冰箱突然坏了,冷冻的东西全化了,打容声的售后电话,居然不说道歉的话,先给你提上门费,维修费,查了一下冰箱整机保一年主要部件三年,购于2007年9月 型号容声BCD-209SC冰箱 2200元,买大件就是图个省心耐用。

容声冰箱2004年前的产品还是可以的,现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容声冰箱也开始偷工减料了,原来的冰箱容声牌里面都是铜管泠凝器,现在都是采用铁管。 海尔牌冰箱现在也是采用铁管做的泠凝器。 质量都是差不多的,你要看好哪个款式,价格,售后等等一些保证。 海尔售后好,那是在保修期内,现在哪个厂在保修期内的服务不好呢???保修期过后都是要钱的,上门找他们看看都要收上门费的! 现在新电器一般使用寿命是2年。

6,冰箱容声和海尔哪个好

容声冰箱和海尔冰箱都是非常不错的产品。总体来说海尔冰箱更好,海尔冰箱也很值得推荐,主要体现在售后和质量方面,相比之下海尔冰箱产品更加智能人性化,而且更加节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价位的海尔冰箱和容声冰箱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大家可以多去实体店看看再做选择。

1、海尔冰箱。

海尔冰箱在国内也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它·的款式是比较多,有高价的型号,也有适合普通家庭的实惠型号,可以供不同的人群选择,海尔冰箱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海尔冰箱外观大气,功能齐全,保鲜效果出众,抗菌除味儿,而且还有抗菌的功能和无霜功能,售后服务这一块,是很有名的好,一个电话有问题师傅立马上门。

2、容声冰箱。

容声是海信旗下的一个品牌,是全国最早生产冰箱的第一企业。容声专注做冰箱,在技术上可以说也是精之又精,所以它的品质也是十分有保障的。而且性价比也比较高,也非常深受大众的青睐,厂家曾经调查数据,有些家庭使用至今30年了,还再正常工作,可以说寿命相当的长。

保养冰箱前务必拔下电源插头:

1、经常清理冰箱背面或底部冷凝器和压缩机上的灰尘。可使用吸尘器或毛刷除尘。注意不要用湿布去擦冷藏器和压缩机上灰尘。

2、冰箱长期停用时,应先切断电源,取出箱内一切食品,将箱内外清理干净,敞开箱门数日,使箱内充分干燥并散掉冰箱内的异味。

3、检查排水管。如果排水管堵塞,水就会漏到冰箱内。要用铁丝捅一捅排水管,除去积在排水管上的东西。

4、不要忽略门封胶条的清洗,将漂白剂用10倍的水稀释后用牙刷蘸湿清洗,最后用水将漂白剂冲去。胶条脏污易老化,会影响冰箱的密封性,增加耗电量。

7,容声冰箱和海尔冰箱,哪个质量更好?

这俩个品牌都同样是生产冰箱历史悠久的企业,也都是质量很过关的,容声的优势就在于价格便宜,性价比高。而海尔的优势就是质量有保证,服务好。你还在纠结容声和海尔冰箱哪个好吗?我只能说各有各的好处,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吧。下面把俩家品牌的冰箱优点列在下面: 容声冰箱的优点: 1.容声冰箱到今天已经有30年的历史,使用达到24年以上的老用户比比皆是。 2.容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养鲜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先后在国内首家推出光养鲜、全天候保鲜、纳米水雾养鲜、等离子杀菌等多项保鲜技术。 3.在制冷技术上不断突破,国内首家采用风直冷混合制冷,解决风干和除霜的难题。 4.容声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冰箱生产的企业。 5.节能产品市占率第一,国际节能环保组织唯一推荐产品。 6.容声冰箱于2013年3月将推出艾弗尔系列新品,德国顶级设计团队参与设计,用料高端,耐用,外观大气国际化,值得期待。 海尔冰箱的优点: 1.海尔箱体是一体化成型,冰箱上盖全包裹,这种箱体工艺先进点,松下 西门子都用这种箱体。 容声的箱体上盖是塑料盖,生产技术较老,目前国产品牌都用这种箱体+上盖的工艺,用手指推上盖甚至有松动,保温密闭性能不佳,不如一体化的好。 2.海尔的冷冻室用铝板,容声及其余牌子都用的丝管蒸发器。 丝管的使用寿命和承重性都优于铝板,海尔自己声称是铝板制冷效果好,诸位见仁见智。 3.海尔冰箱的箱体保温层明显薄于一般冰箱(个人所见厚的是西门子),海尔说是保温材料好,反正我是不信能好的过西门子。 4.价格同档次的冰箱,海尔会略贵,这基于海尔的品牌溢价和质量无关。 容声电器 广东容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制造和销售电饭锅、电压力锅、消毒柜、电磁炉、抽油烟机、油炸锅、三文治炉、电风扇、排气扇、净水器、饮水机、热水器等产品为主导的专业家电企业,是广东省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出口重点单位。容声电器秉承“质量第一,顾客满意,持续改进,争创一流”的十六字方针。 海尔电器: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

千万不要买容声冰箱,本人就是购买的容声冰箱,买来二个月就坏了,哪里是冰箱整个一冰柜,保鲜也是结冰的,打电话客服保修维修十一次就配件换几个还是没修好,跟厂家反映要求换货,厂家不同意说只能维修,现在二年过去了还在不断的报修,他们就是店大欺客。一直拖着不解决,售后电话打多了打油了,态度都变了 说只能修成这样叫我将就着用,不肯退换!!!

前往百度APP查看 回答 各有各的特点、如果你买冰箱的话、建议您选择海尔的,海尔冰箱在节能、省电、静音、时尚方面都是不错的!!正常情况下4天用1度电! 还是建议购买海尔的呢亲 提问 质量哪个好 回答 海尔和容声都是国内冰箱的老品牌了,要说哪个好,先要从市场情况来看。现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和占有率,海尔都是是很不错的,这一点是其它国产品牌冰箱都不能比的,但是容声也是国产专业冰箱老牌,到今天已经有30年的历史,使用达到24年以上的老用户比比皆是 提问 有些人都说容声比海尔省节 回答 没有的 那是几年前 现在不一样 更多6条

海尔冰箱我用了十二年,1年半修第一次修,第三年修第二次,第六年修第三次修完后一到夏天就咔塔咔塔响,今年2020彻底坏了不想修了。这次买了容声用用看怎么样

劝你不要买海尔冰箱,我家里买了4开门的海尔冰箱声音大得很,压缩机一直工作,找售后没人理,好不容易找来一个售后人员来看,直接说是正常现象,我也是醉了

8,为什么你买的护肤品总是不见效?_

很多同学最经常的问题是「XXX好不好用呢?」

如果有认真看进化论的护肤文,其实很容易去判断。

有很多读者都是这样做的,对自己的护肤品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关于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整套适合自己的护肤品,我们之前也有写过:

皮肤到底如何进行「系统保养」?这一篇全部告诉你

对于各个不同品类的科普,以及具体如何挑选,我们也有写过:

人手一份 | 必备完全护肤手册

只要仔细看完《系统保养》,知道自己的大体情况,选择具体产品的时候去查看《护肤手册》其实就可以完全做到。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上面的文章(虽然我强烈建议你看,如果你真的想好好护肤的话),今天这篇文章可能就是一个简易版本的挑选护肤品的方法。

希望大家可以学习一下这个思路,应用到你自己的日常护肤品挑选中去。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学前测试,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水平:

不知道你选择几呢?(正确答案在置顶评论哦~)

常见错误

如果你现在对于手边的护肤品的评价还停留在很模糊地说:

好用,清爽,用完脸润润的;不好用,粘粘的,没啥效果。

可以说你可能还并不知道如何正确挑选一款护肤品。

最常见的错误有两点:

把功效和肤感混为一谈,只要肤感差的,就觉得「不好用」。

对「功效」抱有错误的期望。

举个例子。

你买了一瓶高浓度VC的精华。

VC是个非常经典的又能美白又能抗衰的成分,而且是已经有临床验证的可靠成分。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但很多高浓度的VC肤感都会很差,所以如果是还没有入门的护肤小白,很可能会给一款高浓度VC差评:又油又腻还烧脸,也看不出什么效果,比如说科颜氏的VC精华或者修丽可的CE精华。

其实VC产品确实看不出什么效果,而且甚至很多产品会发生角质层着色,让你的脸看起来「黄黄的」。

不仅仅是VC,大部分「抗氧化」或者「抗衰」精华都不会出现什么效果,因为它们的作用是在「预防衰老」,而不是「祛皱」或者「让皮肤变细腻」。

只要知道这一点,在挑选这类产品的时候就不会错误评价只说「肤感」了。

再举个例子。

你买了一瓶兰蔻的安瓶小黑瓶。

用着觉得「无功无过」呀,也没有变好,于是觉得「也就那样吧」。

这时候你要问问自己,你期待它有什么用呢?

首先,这个安瓶可以抗衰,但刚才说了,大部分「抗衰」是看不出什么效果的,所以不要对抗衰进行什么肉眼可见的功效期望。

其次,能看出来效果的,是里面的「阿魏酸」带来的强大「消炎镇定」。

如果你的皮肤经常发生小状况,它能帮助你稳定皮肤。有可能你感觉皮肤稍微有点问题,睡前用一下它,就能被「压」下去。经常起姨妈痘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但是如果你皮肤没啥问题,这个功能其实对于你来说就看不到了。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其实很多同学跟风买产品的时候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期望的功效是什么。买了一个对自己完全没有用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本来就不需要「消炎镇定」这个功能,你买这个安瓶,其实用起来就是看不出来有什么用处。

如果你只要抗衰,不要阿魏酸,性价比更高一点可能是兰蔻的经典小黑瓶,当然,它也是用起来会让你觉得没有「肉眼可见效果」的。

它的抗衰能力不一定有高浓度VC那么强,但是它的肤感会比高浓度VC好很多。

所以,如果是小黑瓶和高浓度VC中间二选一,你想要强功效,选高浓度VC,你想要好肤感,那么选小黑瓶。

总结一下

我们挑选护肤品的时候需要明确两点:

要什么「功效」?

要什么「肤感」?

肤感上差的,功效上不一定差;肤感好的,功效不一定强。

看不出功效的,不一定没功效。

如果选定了功效,那么可选的肤感可能很有限。就像刚才说的,如果选了高浓度VC,那么这个类型的产品肤感总体都不会很好,所以要对此有正确的期待。

另外,很多同学用某些产品有了不良反应,就会觉得产品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关于这一点我们之前也写过文章:

让你「烂脸」的护肤品还真不一定是辣鸡 | 护肤研究所

我们来个实战吧。

实战

现在我要挑选一款面霜。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第一点:明确功效

我买面霜就是为了保湿,因为我是大干皮,我需要高强度的保湿。没有别的想法。所以只要让我不干就行。

那么我就要选品牌宣传自己是针对干皮的高保湿面霜。

比如说科颜氏高保湿,珂润针对干敏皮面霜,妮维雅小蓝罐,海蓝之谜…

平时的一些保湿力中等的乳液,肤感虽然肯定比这些厚重的面霜好,但肯定不适合我,因为保湿力不够强,比如说倩碧水磁场,肤感水润,但是保湿力不是我想要的。

▍第二点:明确肤感

选定了功效,对这个功效的产品要有正确的肤感期待。

高保湿面霜普遍都会油腻,还会有闭口的风险。

所以我不会因为它们肤感不好就觉得「不好用」,只要皮肤不干,都是好同学。

如果你受不了,那就去选保湿力低一点,但肤感好一点的。但是如果你觉得保湿比肤感更重要,那就还是选高保湿的,这个看自己平衡了。

比如说我,我对肤感敏感度比较低,所以一些油腻的产品我都可以用,只要保湿就行。

不到大冬天的时候我不需要特别强的保湿,但是希望肤感稍微好一点,还会选择抗衰保湿二合一的抗晒面霜,这样脸上就不会涂得一层一层的。

总而言之,只要你把握好这两点,知道自己要什么功效,知道这类产品大致肤感是怎样的,就总能挑选到一款保湿力好,肤感也能接受的产品。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了,正确挑选护肤品还是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做很多功课的,今天只能给大家一个思路,具体操作大家还是需要好好阅读产品相关的文章才行。

经常查一查《系统保养》和《护肤手册》,对你一定会有帮助!

今天留个作业,大家写到评论区吧:

用这篇文章教你的方法,评价一下你现在使用的一款面霜或者精华产品。

说清两点就好了:

你想要什么功效?它有这个功效吗?

你想要什么肤感?它满足了你的肤感吗?

大家好,我是进化论的运营,饲主这几天去纽约了,据说去了个几乎没有网络的地方……这几天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所以收到这篇稿子的时候我简直激动地要哭出来了!

马上她就会在自己的私人号「饲主的日常」里更新她这次去纽约的游记,还去了时装周哦。

所以,快扫下面的码静静地等她回来跟大家分享吧~

头图插画作者:rovoz Zhong

好好看完了这篇护肤入门

并且立志少花冤枉钱的同学

快点赞明志~!

戳这

9,知道这5条,买保险,就一定不会买错_

当我们决定买保险后,可能会收到很多不同的信息,有的说要买这个,有的说要买那个。

保险是一种金融产品,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够方便直观地进行对比,所以导致很多朋友在看完我们文章后,才知道自己买了不合适的保险。

如果选择退保,可能有不少的损失,但是如果不退保,每年交那么多钱,保额却没多少,发生风险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我也一直在反思,有没有什么最基本的原则,只要知道这几条,就基本不会买错?

为此,深蓝君总结了科学投保五大原则,如果你对投保没有头绪,那么我相信这五条一定能够帮到你,具体如下:

先大人,后小孩

先规划,后产品

先保额,后保费

先保障,后理财

先人身,后财产

一、先大人,后小孩

很多人都是因为孩子出生,才考虑购买保险的,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会花不少钱给孩子购买保险,可这样就真的对吗?

举个例子,如果年收入 20 万的家庭,每年拿出 10% 的预算,也就是用 2 万给全家购买保险,我相信这些预算已经足够多了。

如果不加思考,先给孩子买了 7000 元的重疾险,那么给大人留下的空间就非常小,剩下的 1.3 万能做什么呢?

先看一个粉丝的留言:

深蓝君建议,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大人,后小孩。理性来讲,孩子对于家庭来讲算是一种 “负债”,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都没办法给家庭贡献收入。

所以首先要保障家庭经济支柱(家里挣钱最多的人)的意外、重大疾病和寿险已经获得了充分的保障。

防止风险来临后,父母一方由于罹患癌症没办法继续工作,孩子可以通过保险理赔得到的至少几十万的理赔款而生存下去,并且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

对于家庭来讲,大人的平安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唯一前提,所以在大人保险没有足够配置之前,请谨慎为孩子花费重金,不理性的购买保险。

二、先规划,后产品

大家可能会跟我自己之前买保险一样,总问身边的朋友,这个保险好不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同样地,每天深蓝君在后台也会遇到类似大量的留言,火急火燎地问 XXX 产品怎么样?

对于这样的问题,深蓝君一般很难回答。

因为保险是一种转移家庭财务风险的工具,不同家庭的情况不同,风险也不同。不知道家庭的收入、预算、人员结构、过往保险配置,是没办法给大家一个合适的答案。

所以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规划后产品,这里我列举两种典型的负面案例:

负面案例 1:电话推销

深蓝君之前有过明确的提醒过大家,请谨慎通过电话渠道购买保险,具体理由如下:

推销为主:电销渠道只服务于某一个保险公司,所有推销的目的都是为了达成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只是会不断地从多角度去强调这款保险有多好,无论投保人有任何异议,销售人员都有已经提前准备的话术来应对,千方百计地打消用户顾虑来促成销售。

没有从实际出发:保险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的区别。在电销过程中,销售人员不会顾及大家月收入是 5 千还是 5 万,不会按照家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设计。买了一份不适合自己的保险,那么自然就没有多余的钱买对的保险了。

在《我为什么不建议电话买保险?》的文章中,已经有了很多的分析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中看到返还意外险的那些猫腻。

负面案例 2:跟风购买保险

很多人为了省事,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还会存在跟风行为,就是全公司都买了同一款保险,深圳这边还有公司都买了同样一款香港保险。

这种行为也是典型没有认识到保险要因人而异,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公司,可能收入也接近,但是不同家庭的负债不同、人员结构不同、现金流不同、风险偏好不同,都买同一款保险,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

在《年收入 50 万,如何科学买保险?》这篇测评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同样年收入 50 万的家庭,可能有的一年结余并不多,可能有的积蓄很多,所以挑选保险的侧重点就应该有所不同。

所以建议大家认识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及自己对风险的偏好,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而不要过分的陷入这个保险好不好,那个保险好不好的怪圈。

三、先保额,后保费

在《18 家保险公司,2017 年度理赔报告》文章中,通过几百万理赔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家虽然买了保险,但是保额普遍都很低。

目前癌症的治疗费用平均在 30 万左右,买一辆车都要十几万了,如果家庭经济支柱罹患重疾,获赔金额太少,买保险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买保险就是要以小搏大,杠杆越高越好,花最少的钱,获得的理赔越高越好。所以一定要做到,先保额后保费。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太低没有意义的,深蓝君在《买保险,我只看这个数字》中,详细分析了保额的重要意义,大家可以看一下。

造成保额太低的原因,我也总结了如下几点:

过分在意保终身: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可以购买一份高保额的定期重疾险,比如保到 70 岁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确保在关键阶段( 70 岁前)获得一个充足的保额;

偏爱返还型重疾险:很多人出于划算的目的,会选择购买能返本的重疾险,实际上保险公司也不傻,这类返还型重疾险,相同的预算可以买的保额特别低。

保险公司返还给我们的钱,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多交的钱自然增值的结果,就是一个障眼法而已,在《10款能返还保费,儿童重疾险测评》的文章中我们就有详细分析,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目前国内重疾险很多,就算预算不多,只要合理规划,同样能够选到高保额的保障型产品,在《年收入5-10万,如何精打细算买保险?》一文中,我们就有详细的规划方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投保思路。

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保额后保费,保额太低没有意义的。

四、先保障,后理财

现在条件变好了,很多人手头有不少积蓄,如何打理可能就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深蓝君非常支持银保监会倡导的 “保险姓保” 的理念,保险要回归保障的本质,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保障,后理财。

我们看一个关于 MH370 的真实案例:

MH370 航班失事后,保险公司对飞机上所有乘客的保险进行了排查,有一位顾客的保单令人印象深刻。在失事前,这位顾客趸交 20 万购买了一份理财型保险,身故只能赔付 21 万。

买这种保险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拿出 10 万元出来购买保障型的产品,那么可能至少留给家庭几千万的理赔款,而不仅仅是 21 万了。

另外深蓝君需要提醒大家 2 点:

1、保障归保障,理财归理财

有一些保险看似兼顾了保障和理财,不仅能提供保障,而且也有一定的理财收益。

典型的代表就是万能险附加重疾险,在过去保险产品供给不足的时代,很多人选择了这类产品,看起来又能保障,又能有理财收益。

万能险附加重疾险我也是建议谨慎投保的,一款什么都能保的产品一定是一款中庸的产品,并不适合普通工薪家庭,而且这类产品看起来是保终身的,实际上重疾只能保到 50 多岁,误导性非常强。

我们之前也在《谈谈我最不喜欢的保险》一文中有深入的分析了,有兴趣的朋友强烈建议关注一下。

2、年金险并不适合普通家庭

还有很多人会被年金险的高收益所吸引,殊不知这类保险根本就不适合普通家庭投保,以深蓝君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身边很多年收入税后 50 万的家庭,都没有购买年金险。

如果你对每年可以领很多钱的年金险还不是很清楚,那么深蓝君建议你一定要了解清楚再投保,我们在《不正确的理财方式,就是破产的最快方法!》就详细做过分析,强烈推荐阅读。

五、先人身,后财产

我们先看一个留言,这种事情很具有代表性:

深蓝君建议,在我们没有足够预算的情况下,一定要先为自己购买合适充足的保险,要合理为车子、房子等购买保险,要做到先人身后财产。

在过去几年,国内发生的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中,报案理赔的绝大多数是为车子理赔,虽然很多人遇难去世了,但因为没有购买保险,所以无法获得理赔。

2017 年九寨沟地震后的理赔数据:

截至 8 月 11 日下午 4 点,四川省的所有保险公司一共接到报案 295 件,其中人身保险报案只有 27 件,预计赔付 257.56 万,剩下的全是车险,工程险、责任险等财产保险,预计赔 1934.87 万。

这也是我们国内的现状之一,我们过分爱惜自己的豪车,却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深蓝君身边也有很多买了豪车的朋友,比如奔驰、特斯拉等,每年车子的保费都要 2 万多,我建议大家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人身,后财产,毕竟生命是无价的。

六、写在最后:

保险是家庭财务规划的基石,是一种转移我们财务风险的工具。

这种产品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很多人买了保险,就把保单束之高阁,到底自己买了什么,并不清楚。

科学投保五大原则,实际上两年前在我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就有专题文章测评。今天深蓝君重新增加一些案例,再次分享给大家。

我相信,只要你了解了这五大原则,那么在购买保险时,大的方向就不会错,更不会发生花了钱,却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情况。

真心期望所有人都能买到自己合适的保险,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也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伙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起加油 :)

延伸阅读:

预算有限,只买一种保险,到底买什么?

深蓝保

只推荐性价比最高保险

A 儿童保险

和50位妈妈沟通后,推荐这样为宝宝买保险

三种儿童重疾方案分析,学会如何买保险!

儿童意外险丨额度高、保障全面,这款很不错

白血病如何理赔,儿童白血病保险如何挑选?

儿童重疾险丨少儿平安福2017,值得买吗?

少儿医疗险丨住院医疗险、门诊险横向测评

儿童教育金丨为什么万能险+重疾害人不浅?

B 成人保险

方案设计丨年收入5-10万,如何买保险?

方案设计 | 年入20万家庭如何买保险?

方案设计丨没有医保,哪些保险一定要买的?

深蓝保认证丨终身型重疾险,这款性价比最高

深蓝保认证丨老年人保险最全购买指南

深蓝保认证丨2018消费型重疾险横向测评

深蓝保认证丨百万医疗险横向对比分析

理财保险丨如何挑选一款年金险?

方案设计丨手把手教你做一份教育金规划

C 投保技巧

购买技巧丨读懂这7条,买保险没人能坑你

购买技巧丨科学投保5大原则,买保险前必看

购买技巧丨有乙肝,可以这样购买保险

购买技巧丨买保险,要如何进行健康告知?

保险退保丨买错保险想退保,专家这么说

购买技巧丨买保险怎样缴费最划算?

社保相关丨医保的全面说明,看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深蓝保严选

10,为什么有的保险,想买却找不到?_

经常有粉丝问深蓝君,为什么有的保险产品,在保险公司的官网找不到?或者在官网好不容易找到了资料,官网却买不了?

这种情况不仅和保险销售渠道的问题相关,也与保险独特的金融属性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保险的销售渠道有哪些,到底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买到自己心仪的保险?

主要具体内容如下:

为什么有的产品,在官网居然找不到?

常见投保渠道有哪些,哪个更靠谱?

不同渠道投保,价格一样吗?

一、想买的保险,为啥官网找不到?

举个例子,有的朋友购买 iPhone 会选择京东或者天猫等渠道,而有的朋友会倾向于在苹果官网下单。

买保险也是这样,经常有粉丝跟深蓝君反馈,自己好不容易选好了产品,想去保险公司官网投保,却发现官网根本找不到......

一些朋友在官网找不到对应产品,连基本的产品信息都看不到,就会觉得很疑惑,这份保险还能买吗?

其实这种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深蓝君总结了大概有以下 3 个原因:

仅展示热销产品:保险公司官网仅仅展示几款主推产品,其他成百上千款,根本没有展示的必要,展示了也不会促进销售;

特定渠道产品:保险是价格非常不透明的产品,保障相同的内容,可能不同产品差异有几倍之多,所以有一些特别渠道定制的低利润产品,根本不会在官网展示;

产品不同名称:目前国内一款产品,除了备案名称,还会有销售名称,而有的保险公司只会展示银保监备案的名字。

下面大家都熟悉的平安为例:

就算同样是平安人寿的保险,在不同渠道销售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代理人会向我们介绍平安福,但如果你接到电话推销,很可能会给你推荐鸿运随行。渠道不同,推荐的产品完全不同。

有的虽然是同一款产品,但是不同渠道的名称也不一样:

比如电销渠道的“康寿宝”,在代理人渠道叫做“感恩福”,而条款上都叫“平安康寿宝恶性肿瘤疾病保险”。所以如果你在官网搜“感恩福”,绝对是找不到的。

二、不同渠道买保险,哪个更靠谱?

保险产品五花八门,保险公司销售保险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再加上保险公司不同的营销策略,也会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总的来讲,最常见的保险销售渠道,包含以下 6 种:

保险代理人

经纪代理渠道

团体保险渠道

银行保险渠道

电话销售渠道

互联网保险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渠道各有什么优势,哪个更靠谱。

1、代理人渠道

代理人渠道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就是传统印象中的保险推销员。1992年,友邦保险将寿险营销制度带进上海,革新了我们国内传统的销售方式,对国内保险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至少有800万注册代理人。

优势:毫无疑问,代理人是离客户最近的人,由于保险个性化程度较高,对于重疾险、年金险等复杂的产品,需要代理人当面细致地讲解。这是代理人最大的优势,也是无法被替代的优势。

劣势:由于从业门槛很低,竞争激烈,所以队伍良莠不齐。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为了完成销售,不可避免的出现销售误导的情况。这也是过去大家总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原因之一。

深蓝君之前在《保险公司为什么一直在招人,收入高吗?》这篇文章,有过一些分析,很多朋友都写了很长的留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对保险代理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2、银行保险渠道(银保)

国人对银行存在着天然的信任感,而保险作为金融的三驾马车(银行、证券、保险)之一,通过银行来销售保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优势:银保产品简单明了,收益清楚,投保方便,费率稍低些。

劣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上。这些产品的复杂性无法在银行柜台短时间的交流中解释清楚,因此容易产生误导,相关报道屡见不鲜。

深蓝君在《防坑指南:银行买保险,你需要知道这些!》文章中,就详细分析过在银行买保险可能存在的陷阱,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3、团体保险渠道

团体保险一般是由公司为员工进行集体投保的产品,主要以员工福利的形式体现,深蓝君接触了很多朋友,公司都有提供团体商业保险。

优势:一般是免费赠送给员工,或者收取极低的费用。主要是公司一次性为员工进行投保,一张保单可以承保数千人。

劣势:团险主要是公司的福利,最大的风险就是离开公司,那么这份福利也就没有了。在公司提供了较好的福利下,很容易产生麻痹心态,因此错失购买保险的好时机。

深蓝君在《企业保险福利怎么看,三分钟教你读懂!》已经详细分析过了。

另外,还有一些只有团体才能投保的重疾险,价格也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保险也能拼多多,团购重疾险靠谱吗?》一文中也有详细的分析,有兴趣可以查看。

4、经纪代理渠道

在产销分离的背景下,最近几年保险经纪发展得特别快。如何理解产销分离呢?

具体就是,保险公司专心地开发竞争力明显的产品,产品销售交给专业的渠道来进行,这里的渠道就是指“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

养着几十万的代理人,每年都需要极高的成本,很多公司已经抛弃了这种传统的模式。少了高昂的费用支出,全部精力聚焦在产品开发上,这就有了很多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出现。

优势: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根据客户的基本情况,选择全市场上最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客户。

劣势:目前保险经纪还并没有被大多数用户所知晓,处于市场的培育阶段。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深蓝君是比较看好保险经纪的发展前景的,国内常见的有大童、明亚、永达理等经纪公司。

在《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谁更靠谱?》这篇文章中,深蓝君深入分析了保险经纪人和代理人的区别,可以查看一下。

5、电话销售渠道(电销)

电话销售保险非常容易理解,不做过多阐述。在国内没收听过推销保险的电话,基本上不可能。

优势:无需见面,就能方便快捷的触达客户。

劣势:电销以推销产品为主,并没有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也不管你的收入是 5 千还是 5 万。大多数电销产品性价比都不高,为了降低缴费压力,通常是月缴,存在较大的迷惑性。

买保险跟买家电不一样,保险一定要适合自己,深蓝君在《我为什么不建议电话买保险?》这篇文章中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6、互联网保险

我们购买保险本质就是购买一份合同,由于没有库存压力,保险天然是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

最近几年互联网保险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不仅各家保险公司开发了很多性价比超级高的产品,而且很多第三方渠道也定制了一些高性价比的产品。

优势:互联网保险更懂用户,网站用户体验更好,而且由于网上直销,去除了代理人和销售的成本,价格可以做到特别有优势。

劣势:保险是复杂的金融产品,有的人仍然需要代理人一对一的讲解和服务。不过随着信息更加透明,用户挑选保险的能力提升是一定的。

如果你是保险小白,那么深蓝君建议你谨慎线上投保。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保险知识,已经捅破了那层 0 到 1 的窗户纸,那么你会发现,互联网投保不仅简单方便、产品选择多,而且也相当靠谱。

?

这些年互联网发展比较快,深蓝君自己也比较看好互联网保险。在《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一文中,我也详细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三、买了保险,如何验证真伪?

某些第一次投保的用户,会比较谨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同渠道销售的保险,价格一样吗?理赔一样吗?条款一样吗?

下面深蓝君给大家一一答疑:

1、不同渠道买保险,价格一样吗?

无论在哪个渠道购买,同一款产品价格都是一样的,一分不差。价格只跟你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不同款产品,价格自然不一样,跟渠道无关。

每款保险产品都经过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价格精算,每款产品的条款、费率都经过银保监会备案通过才可以上市销售。

同样的道理,只要你买的是同一款产品,无论哪个渠道买,保障都是一样的,因为条款是一样的。

2、不同渠道买保险,理赔一样吗?

我们买的保险,本质就是和保险公司签订的一份合同,关于保障内容、理赔约定,从签订的那一刻起,就以法律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了。

理赔和公司大小、规模、知名度,在深蓝君看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是否能够理赔取决于合同条款本身。

所以,无论从哪个渠道投保,理赔取决于合同条款本身。我们建议大家做好健康如实告知、了解清楚保障内容、免责条款等,这样就不用为理赔担忧。

深蓝君在《网上买保险真的那么好?有什么缺点?》一文中,也详细分析过,互联网买保险和线下投保的理赔对比,有兴趣可以仔细阅读一下。

3、如何进行保单验真?

同一家保险公司,会有上百千种保险产品,同一款产品也可能被投放到不同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推出一些创新产品,不仅优先在网上销售,而且很多也仅在网上销售。

可能一些朋友会担心,有的保险我没听说过,总是感觉不踏实,怎么办呢?

深蓝君教你以下 3 个办法:

① 查询保险的备案信息

具体就是,到银保监会官网 —— 办事服务 —— 备案产品查询,就能找到这款产品的备案信息。

需要注意就是,有的产品名称跟其条款名称不一致。查询时,需要按 条款名称 来查询。

② 致电官方客服确认

拨打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电话,咨询确认产品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在售。

③ 保单验真

如果已经购买,还是不放心, 那么深蓝君建议你进行保单验真。

保单号:通过电话咨询保险公司,把自己的保单号报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来验证真伪;

保险合同:虽然线上投保没有纸质合同,但是有电子保单,电子保单和纸质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就算向保险公司申请了纸质合同,也都是由电子保单打印而来的,和我们自己在家打印并没有本质区别。

相信通过这些办法,一定能让你十足放心,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

四、写在最后:

保险公司设计了几千款保险,放到不同的渠道销售。无论你在哪里投保,对保险公司来说,都是一样的。

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一张保单,承载的是一份承诺,是在遭遇风险时,能帮助家庭渡过难关的希望。

深蓝君建议你与其关注销售渠道,还不如更加关注自己选择的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如果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而去担心在网上或者线下投保的保险好不好理赔,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买好保险,用好保险,我们在努力 :)

延伸阅读:

网上买保险真的那么好?有什么缺点?

深蓝保

只推荐性价比最高保险

A 儿童保险

和50位妈妈沟通后,推荐这样为宝宝买保险

三种儿童重疾方案分析,学会如何买保险!

儿童意外险丨额度高、保障全面,这款很不错

白血病如何理赔,儿童白血病保险如何挑选?

儿童重疾险丨少儿平安福2017,值得买吗?

少儿医疗险丨住院医疗险、门诊险横向测评

儿童教育金丨为什么万能险+重疾害人不浅?

B 成人保险

方案设计丨年收入5-10万,如何买保险?

方案设计 | 年入20万家庭如何买保险?

方案设计丨没有医保,哪些保险一定要买的?

深蓝保认证丨终身型重疾险,这款性价比最高

深蓝保认证丨老年人保险最全购买指南

深蓝保认证丨2018消费型重疾险横向测评

深蓝保认证丨百万医疗险横向对比分析

理财保险丨如何挑选一款年金险?

方案设计丨手把手教你做一份教育金规划

C 投保技巧

购买技巧丨读懂这7条,买保险没人能坑你

购买技巧丨科学投保5大原则,买保险前必看

购买技巧丨有乙肝,可以这样购买保险

购买技巧丨买保险,要如何进行健康告知?

保险退保丨买错保险想退保,专家这么说

购买技巧丨买保险怎样缴费最划算?

社保相关丨医保的全面说明,看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保单管理工具

11,为什么买东西能减压?| 但不要成为有这7种表现的“强迫性购物者”_...

“我又忍不住买东西了”——这是我和一个好朋友最近的聊天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她是个典型的“剁手党”,开心也买,不开心也买,即使买完不久就后悔,信用卡和花呗的还款也让她喘不过气。但她就是停不下来。

以前,“购物狂”、“剁手党”还是时髦的词语,用来称呼那些冲动消费的人,而现在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不断地买买买。我们买东西,有时候是出自实际的需求,热水壶坏了、纸巾用完了等等,而有时候我们买东西很冲动,本来不需要的也要买,买来也几乎不用,事后虽然会后悔,下次可能又如此……如果你在购物上有这样的表现,那可能你陷入了强迫性购物(Compulsive Buying)。

说起对购物的痴迷,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德国心理学家Emil Kraepelin就提出了 Oniomania(购物癖)的概念,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一现象才真正开始为精神健康领域所研究。

强迫性购物障碍(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目前未被列入DSM-5诊断条目,根据Kellett和Bolton的定义,强迫性购物是“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心理学界的研究都倾向于将强迫性购物划分为成瘾类(Addiction),有些人形容自己买东西时的感受就像喝酒一样容易上瘾,强迫性购物因此也会被称为消费成瘾(spending addiction)。

当然,在正常范围内的购物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你担心自己是否陷入了购物成瘾,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表现:

? 你经常在没有思考自己在买什么、为什么买的情况下,就花了钱;

? 在花钱时,你根本不会去想自己还有多少钱;

? 你习惯将购物当做产生快乐,或者奖励自己的方式;

? 想到你的某个朋友已经拥有了某样商品,你就止不住地想要拥有它;

? 你隐藏起自己买的东西和小票,在自己的真实花销上撒谎;

? 很多买回家的东西一次都没有用过;

? 每次买完都很后悔,但还是停不下来……

如果你拥有以上诸多行为表现,那你可能是一个强迫性购物者。根据2015年发表在Addiction杂志上的一则对涉及32000人的研究数据的分析,发现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一般患病率约为5%,即20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购物狂。

有些人会强迫性购物,与自身的童年经历有关,在幼年的时候,如果遭到父母或他人的漠视,孩子便会转而寻求替代性的安慰——如玩具、零食等。这种匮乏感会持续影响着我们,在成年后同样要寻求情感的支持。这时,购物便取代了玩具和零食,成为替代性的安慰品。

既然不是为了商品的实际用途,那么强迫性购物者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不断地买买买呢?

1.提升自尊感

从小遭受漠视的人,往往也会自尊水平较低,渴望得到表扬。因此,他们会将消费和他人的尊重感挂钩,往往会吹嘘自己的消费,迫切地与他人分享和炫耀,希望华丽的衣服和首饰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这种消费带来的自我价值提升感转瞬即逝,于是,他们不得不继续购买更多。

完美主义者也可能出于类似的愿意而强迫性购物,他们过分在意自我形象希望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完美的,并且总想再完美一些。因此,完美主义者在遇到一些让自己难堪的状况(比如发胖,觉得自己不再吸引人)时,往往会提高购物的频率,因为总希望能够买到一些“魔性”的衣服和配饰,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好,提升对自己身体的正面情感。

2.缓解孤独

孤独也是购物的催化剂。研究表明,当你在一段时间内感到非常孤单空虚时,大型商场里明亮的灯光、彩色的招牌、欢快的音乐都给人以愉快的刺激。美国的一项研究还发现,老年人中存在大量通过电视及网络进行过度消费的情况,这和这一人群的性质有关:孤独、无聊,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他们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人说话,就呆在家里买了大量无用的东西(即便是在儿女已经给父母购买了充足的生活必需品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欺骗性消费都把目标瞄准老年人群体。

3.释放焦虑

面试失败、感情受挫,在陷入焦虑之后,我们可能会想要买点什么来分散注意力,释放压力,安慰自己。2012年针对美国和加拿大人群的研究表明,有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人,对情感的认知能力和对痛苦的忍受力都比较低。有一些购物狂是焦虑水平非常高的人,并且无法解决和控制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压力。

当然,在购物的狂热过后,那些焦虑、愤怒、紧张的情绪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们还在那里,我们可能反而会感到深深的失落、空虚和负罪感,并最终可能引发羞耻感。

4.应对抑郁

你可能很难相信,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的抑郁病人也会是强迫性购物者。1997年法国学者的研究证明,抑郁症与强迫性购物的共病率非常高,在参与调查的抑郁症患者中,近三分之一(31.9%)有强迫性购物行为。

商业广告上那些笑嘻嘻的面孔、温情或欢乐的画面都在传递一种信息:购买我们的产品,能够让你快乐。当我们不够快乐,又无法找到快乐的方法时,看到货架或网页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的那一刻,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买下来,我就会快乐。

虽然强迫性购物者通过不断买买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但这种效果往往只是一种遮掩和回避,从长期来说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反而会陷入到购物行为本身上。

大多数时候,买东西确实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所以购物本身确实能带来一定的心理疗愈效果,关键在于明白自己的心理需求、把握购买行为的程度。

零售疗法(Retail Therapy)就是如此被提出的,它并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而是一种有类似心理治疗的作用。零售疗法,指的是人们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种实现自我疗愈的方法(Woodruffe, 1997; Kacen, 1998; Bailey, 2013)。

特恩斯市场研究咨询公司(TNS Global)在美国一家购物返利网站上Ebates.com对1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人(52%)承认自己曾使用过“零售疗法”(as cited in, Researchscape, 2013),其中,有44%的人每个月都会通过购物来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也有另一项调查显示,在感到压力的人群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曾通过购物来缓解自己的焦虑(Gregoire, 2013)。

人们如此普遍地使用着“零售疗法”,那么它是如何在心理上对人有疗愈作用吗?

1.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购物,对有些人而言,是他们应对“存在主义死亡恐惧”的方法。所谓存在主义死亡恐惧,指的就是当人们意识到,人本能地会害怕死亡、想要逃避死亡,但同时无论是自己还是世界上任何的其他人,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时候,便会产生的恐惧感(Langs, 2004)。购物消费能帮助“亲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人缓解死亡焦虑。“既然我总有一天要死,不如在活着的时候尽情地买买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可能是一部分人的心声(Romm, 2016)。

2. 更好地适应生活的转变

Kit Yarrow博士(2013)发现,当人们在面对一些生活转变时,如换工作、结婚、生子等等,会通过购物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购物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转变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给予人们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

结婚超过十年的Janice发现自己的婚姻生活早已丧失了激情。当她最终和丈夫离婚时,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购买了一套全新的床上用品。“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是完全值得的,这个购物的过程就像是自己再喝过去的婚姻告别,我感觉,我已经做好了重新开始的准备。”

Janice所说的这种过程,非常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一种被称为“可视化”(visualization)的技巧——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精神上的感官体验,想象着实现某件事,完成某个任务,从而达到放松的效果(Baumgartner, 2011)。

在Yarrow(2013)看来,购物会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想象拥有了这些物品之后的生活的样子,是将未来生活可视化的过程。它能够帮助人们为转变之后的生活做好心理准备。例如,一些准爸爸妈妈提前买好婴儿的奶瓶、衣服等,能够帮助他们想象宝宝出生之后的家庭生活的样子,减轻内心的焦虑感。

3.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Gitimu 与 Waithaka(2014)认为,购物就是人们不断做出自主选择的过程(这里不包括那些购物成瘾中无法控制自己的买买买)。而“做出选择”的过程,就能够提升人们内心对于生活的掌控感(Rick, 2013)。购物赋予了人们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而通过做出这些选择,我们也随之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4.使人放松

Yallow(2013)认为,当购物的时候,人是相对处于一种无需动脑的放松状态的。因此,在完成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时,购物作为一种“短暂的休息”便能够帮助大脑进行放松和调节,提升状态以更好地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尤其是线上购物。人们会在繁忙的工作间隙,迅速掏出手机刷一刷电商网站。因为这就像是一场精神减压放松之旅,比起现实生活中的出游更加轻便简洁,人们无需整理行囊,也无需周全计划(Yallow, 2013)。

5.促进社交

购物也可以是一种增进社交的方法。购物场所因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所以也常常是朋友相聚的好去处。而新鲜的购物资讯也能成为社交时候的谈资。另外,当外出旅行时,购物也是一种最直接体验当地文化与生活,与当地人交流的最佳途径(Yallow, 2013)。

1.了解自己购物的动机

购物,能够在一定程度帮助人们放松、减压、调节负面情绪,然而,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无法帮助人们解决长期的焦虑或抑郁问题(Bailey, 2013)。因而,你需要了解自己使用零售疗法背后真正的原因(trigger),从根源解决你真正的问题所在。

2.设立独立的资金账户

你可以专门申请一个额度较低的信用卡或者开立一个借记卡并在里面放上一定金额的存款,数额取决于你个人的收入以及其中可以用以购物的金额。Bailey(2013)认为,这个单独的账户,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控制预算,避免在使用“零售疗法”时,超出自己所能负担的范围。

3. 列一个购物清单

在购物之前,为自己准备一个购物清单,在每购买到一样东西时,就在列表上打钩(就像任务列表一样)。这不仅能够时刻反复提醒自己,“哪些是我现在需要的”,还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与满足感(Bailey, 2013)。对于那些不在清单的东西,努力一件不买,在清单购物完成后尽快地离开商场。

4. 买能让你放松的小物件

Bailey(2013)指出,使用零售疗法时,并不是价格越高的物品,越能达到疗愈的效果。人们可以买一些具有放松舒缓的小物件,既精美又实用,来帮助自己减压和调节情绪,如香氛蜡烛、不同口味的茶包、书或者一场电影等等。

References:

Bailey, E. (2013). Retail therapy: Pros andCons of using shopping to relieve stress. Health Central.

Baumgartner, J. (2011). Visualize it.Psychology Today.

Borreli, L. (2015). Confessions of ashopaholic: 7 warning signs of shopping addiction and the personality traitsmost susceptible. Medicaldaily.

Gregoire, C. (2013). Retail therapy: One inthree recently stressed Americans shop to deal with anxiety. Huffington Post.

Kacen, J. J. (1998). Retail therapy:Consumers’ shopping cures for negative moods. In J. W. Alba & J. W.Hutchinson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ol. 25, pp. 75-87), Provo,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Researchscape (2013). “Retail Therapy”: 64%of Women and 40% of Men Shop to Improve Their Mood.

Nepomuceno,M.V. & Laroche, M. (2016). Do I fear death? The effects of mortalitysalience on anti-consumption lifestyles.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124-144.

Rick, S.I., Pereira, B., & Burson, K. A. (2014). The benefits of retail therapy:Making purchase decisions reduces residual sadness. Journal Of ConsumerPsychology, 24(3), 373-380.

Romm, C.(2016). One way to deal with a fear of death: go shopping. Science of Us.

Woodruffe, H. R. (1997). Compensatoryconsumption: Why women go shopping when they’re fed up and other stories.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15, 325-334.

Yarrow,K. (2013). Why “Retail Therapy” works? Psychology Today.

12,中年海尔_

虎嗅注:海尔,这家老牌电器巨头的新动态是:将用4.75亿欧元(人民币约38.05亿元)收购意大利家电制造商Candy公司100%的股份。海尔的全球化再进一步,如今,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在海尔总营收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0%。海尔依然是家电行业的头部,但却不复当年行业“第一”的辉煌,不管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海尔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本文转自“界面”,作者:王子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家电巨头青岛海尔(600690.SH)的全球化再进一步,这家公司准备在中欧国际交易所挂牌发行D股4亿股,以筹集用于收购意大利家电企业Candy(卡迪)所需要的4.75亿欧元资金(约合38.05亿人民币)。

从2012年,青岛海尔就开启海外并购之路,从日本的三洋,到新西兰的斐雪派克、美国的通用家电,再到意大利的Candy,并购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以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

最新财报显示,已经成为全球性企业的青岛海尔,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40%。这家公司依然强大,却不再是第一。

作为最早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家电巨头,青岛海尔目前无论是营收还是市值,都落后于竞争对手格力电器(000651.SZ)和美的集团(000333.SZ)。

在经历了国际化战略、全球品牌化战略以及网络化战略的战略理念撞击;也经历了强制管理、自助管理,至“人单合一”的组织变革之后,海尔变得沉稳,甚至沉闷。

上个世纪90年代,借助动画片《海尔兄弟》,海尔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两个裤衩兄弟的logo进入千家万户。为重塑竞争优势,海尔大手笔重拍《海尔兄弟》,由张瑞敏担任总顾问。新动画片《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第一集就是《快醒来,海尔兄弟》。

全球化背后

作为海尔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青岛海尔成立于1984年,明星企业家张瑞敏用一把铁锤砸毁76台冰箱,后率先引进德国利勃海尔技术,推出第一款四星级冰箱“琴岛-利勃海尔”。

目前,青岛海尔业务横跨了冰箱、洗衣机、暖通空调,以及厨电、小家电。在集团层面,海尔还布局了手机、工业、地产、旅游等。

青岛海尔宣称,其通过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日本AQUA、卡萨帝、统帅6大家电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协同,但是从产品角度看,只有冰箱、洗衣机具备较好的领先优势。

早在1998年,海尔就提出国际化战略:将产品卖到全球。2005年,又提出全球化战略。

根据此前规划,海尔走的是“自主品牌+本土化运营”全球化道路,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并开发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创造本土化的名牌,即“创牌”。

1999年,海尔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还将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出现在世界各地。

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虽然作为一家全球性家电企业,青岛海尔的业务已遍布五湖四海,还在全球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7年数据显示,海尔以10.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似乎达到了海尔“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的目的,但这是通过海外收购达成,有违“创牌”的初衷。

2012年,海尔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东南亚的洗衣机、冰箱等多项业务;之后,并购新西兰高端家电品牌斐雪派克(Fisher&Paykel);2016年,海尔以55.8亿美元整合通用电气家电业务。

2017年,海尔海外业务贡献总营收43%(2018年上半年为40%),比2015年之前提升了整整20个百分点。但如剔除通用电气的收入,海外营收比重仅为18.7%。

尽管依靠并购扩大营收和市场份额几乎是所有全球性企业最终都会选择的道路,但是并购带来的协同、整合效应,依然让不少企业吃尽苦头,并购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青岛海尔也同样饱受困扰。

此外,寄予厚望的日本市场,海尔力图重塑三洋品牌发展AQUA,迄今业务进展缓慢。2012年,海尔收购的斐雪派克,至今尚未注入上市公司,主因是业绩并不理想。

海外分部最重要的资产是GEA,其贡献青岛海尔2017年业务收入的30%。受到人民币贬值因素影响,GEA分部2018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4%(人民币口径,美元口径增长11%)。厨电和洗衣机产品是GEA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青岛海尔在财报中称,GEA业务在北美地区实现逆势增长。2018年上半年,GEA上半年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1%。不过,从行业角度看,美国家电市场上半年累计增长持平。看一个图表,就知道GEA想继续实现增长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持续多年的美国经济复苏,推动了家电行业的增长,同时也将美国家电的库存推升至历史高位。但是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美国家电市场的出货量从2017年开始已经在下降。这意味着销售的放缓。

在行业天花板的作用下,GEA要想实现持续的逆势增长困难非常大。

诸多迹象显示,随着海外收购业务整合效应释放完毕,以及竞争对手的加入,特别是美的集团借助东芝品牌强势介入,青岛海尔海外扩张或将面临困境。

从青岛海尔业务大本营——国内市场来看,挑战也不少。

在海尔国际化、全球化之前的15年,海尔奉行“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即增强在国内的核心竞争能力。显然,要成功实现全球化,必须在国内站稳脚跟。但现在,海尔与美的、格力差距越来越大。

从第一到第三

中国家电行业格局变化,伴随着人们消费变迁,从“三大件”的历史可看出一二。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八十年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九十年代,变成了空调、电脑、录像机。

可见,空调是最晚普及的白色家电,也意味着增长潜力最大。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在本世纪初期,空调是全新的家电产品,市场一片空白。

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及城镇化推进,城镇家庭对空调的需求超越了冰箱和洗衣机,原因很简单:一个家庭,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但可以有很多台空调。

虽然目前城镇空调市场接近饱和,但广大农村地区渗透率明显偏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空调普及率不及50%。无论是以前的城镇还是当下的农村,这都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

对比三大巨头,在空调的普及过程中,格力电器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40%的营收增长,这期间,正是中国空调市场飞速发展时期。

城镇家庭空调普及率与格力市值变化趋势

相比之下,青岛海尔错过了这一机遇。从产品结构来看,青岛海尔在冰洗业务具有传统优势,冰洗业务占据半壁江山;空调业务占比未超过20%(2017年),而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占比100%,美的集团空调业务占比超过50%。

轻视空调业务对青岛海尔来说是致命的:产品结构影响了青岛海尔的业绩表现,市值也全面落后。

早在2012年,格力电器的总营收规模破千亿,2017年实现1500亿。而白电龙头青岛海尔在此后几年还在苦战900亿,直到2016年总算突破千亿,其中收购通用电气家电(GEA)业务贡献了258亿元。

2017年青岛海尔总营收1600亿元(剔除GEA,1100亿元)。如下图:

另一家白电巨头美的集团发展更快,在2017年实现营收2400亿元(剔除库卡后2100亿元)。

三者在净利润上差距更是明显。2017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分别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和172亿元,青岛海尔仅69亿元。

业绩表现最终体现在市值上:作为最早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家电巨头,青岛海尔的总市值一度接近格力电器的两倍。但从2005年开始,双方市值差距逐步缩小,格力反超海尔。

目前,格力电器总市值2336亿元,美的集团总市值2671亿元,青岛海尔总市值964亿元。

步入“中年”的海尔略显疲态,与美的和格力相比明显后劲不足:2018年上半年,海尔营收和净利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4%和18%,格力则高达31%和35%。在空调业务方面,格力收入增长高达38.77%,美的为27%,均远远高于海尔各项业务增速。

组织变革

2005年,是格力反超海尔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海尔内部组织变革的关键年份。

这年9月,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董事长张瑞敏阐述了“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从此海尔开始了对人单合一长达10余年的探索。

“人”,指员工;“单”,指用户;“合一”,指每个员工都应直接面对用户创造价值。通过组织变革,海尔形成扁平的公司管理架构。企业从科层制组织变为平台,员工从执行者变为主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动态合伙人。传统模式下,用户听员工的,员工听企业的,“人单合一”模式下,企业听员工的,员工听用户的。

张瑞敏曾这样解释上述理念的背景:互联网将以企业为中心颠覆为以用户为中心,把员工的领导从过去的上级变成了用户。

现在看来,这种意识是超前的,大公司的变革需要谨小慎微,让海尔超过7万员工做自己的主人,世界级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尔也认为其“近乎疯狂”。

海尔称“人单合一”模式有利于财务优化。首先,将激发基层员工的创造性,2013年海尔有一万多名中层干部离开公司,但这并没有在带来管理成本的下降:管理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从2013年的6.29%提升至2017年末的6.99%。

其次,张瑞敏曾说,推动人单合一能够降低库存。但到今年年中,青岛海尔账面的存货已经达到了225亿元,同时应收账款也在翻倍上涨:2015年末,海尔账面的应收账款还只有61亿元,到了2018年年中,已经是169亿的巨额数字,是原来的1.8倍。

数据显示,青岛海尔的赊销账期(应收账款)相比2014年延长了10天,存货对于公司资金占用的时长比2014年多出20天。这家公司的产品,显然在销售上遇到了压力。

对于高度强调效率、热衷以销定产的海尔来说,这降低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海尔不得不在供应商货款上做文章,偿付时间大幅延长。

2011年,供应商的欠款时间是1个月左右,但是到了2017年末,这一时间整整翻了一倍至76天,即调节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维持自由现金流量的健康。

青岛海尔在最近的一系列宣传中将北美地区业务的增长归因于“人单合一”。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到底是美国经济的增长,以及美国人薪资的增长,还是“人单合一”组织变革带来的力量推动了GEA的增长还有待时间检验。

其中的一个悖论在于,如果“人单合一”能够在GEA完成收购后快速推动其业绩增长,为什么“人单合一”在国内市场长期并未体现其威力?

北大教授管理学教授陈春花曾公开批评,海尔将组织创新超越于管理创新之上。

就在青岛海尔大力推行“人单合一”之时,白电市场老大的地位逐步交棒给美的和格力电器。目前,海尔要与两者竞争,一部动画片已不能解决问题。

轻研发、重营销

在家电卖场,即使是海尔的销售员,也不得不承认格力的“高科技”优势。而在著名的社区交流网站知乎平台上,更充斥着对于海尔空调的批评:产品泛而不精。

海尔重视空调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但空调行业已经进入寡头格局。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合计占有60%的市场份额,海尔不过12%,除非拿出更好的产品。

无论是冰洗,还是空调,亦或厨电,本身都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离不开研发持续投入。在2017年,青岛海尔总共投入了46亿元用于研发,仅占公司总营收的2.88%。美的和格力在投资未来上更慷慨,两者在过去三年的研发支出稳定在3.8%左右。海尔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不过在营销费用上,青岛海尔却舍得大手笔。在海尔的优势领域冰洗业务上,2018年上半年,其冰箱和洗衣机市场零售额份额分别为35%和33%。但是此份额的获得,却代价极大。

2017年上半年,海尔营销费用总开支131亿元,2017年为282亿元。过往三年,海尔在营销费用占营收平均比重从未低于16%。而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费用比率分别为11%和14%(格力电器的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开支远低于青岛海尔,平均低约3个百分点)。

这导致,海尔在毛利率方面与美的和格力差别并不大,但销售净利率落后明显:过去三年,海尔平均销售净利率5.8%,格力和美的分别为13%和8%,说明海尔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最低的研发费支出水平,最高的费用开支,不难得出结论,青岛海尔的市场份额和营收是“花钱买的”,一旦后续市场投入减少,将很难与老对手竞争,这包括了美的系(美的集团与小天鹅)、格力电器,也包括了惠而浦、华帝股份、老板电器、海信科龙等这样的竞争对手。

洗衣机市场,江苏无锡的小天鹅注入美的集团的基因后,在中低端市场疯狂挤占青岛海尔市场空间。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8年上半年,美的+小天鹅零售量市场份额25.6%,逼近青岛海尔的30.2%。

冰箱是青岛海尔的看家产品,34.6%的市场份额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不过,容声、西门子、美的、美菱等一众竞争对手都在虎视眈眈,后续四家合计44%的市场份额。尤其是美的集团整合完东芝家电业务以后,青岛海尔将面对一个重量级的竞争对手。

厨电业务上,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等等也都在横亘在海尔的业务扩张道路上。

种种迹象都显示,青岛海尔业务布局迟缓,丧失市场良机。对于海尔来说,未来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也意味着更高的费用开支,这会损害青岛海尔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的裹足不前,也导致公司后来业务发展上的急功近利和战略布局混乱。典型事例是日日顺。

电商兴起,特别是大件的家电领域配送需求,让海尔一度想扶持日日顺,并与京东、苏宁、国美等签约,通过自己的1.4万个经销点为其他家电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但这很难得到其他家电企业的认同,最终日日顺更多只为海尔自身提供物流服务。

9月26日,海尔在其集团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海尔的定力》,文中这样捍卫始于2005年的“人单合一”模式:“企业和人一样,也需要定力,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近期,格力电器的明星董事长董明珠高调宣布,将投入500亿巨资进军芯片行业,向空调领域的上游不断进取。美的集团则出于竞争的需要,大刀阔斧整合东芝业务以及旗下家电资产,以塑造其在中国乃至全球业务的竞争力。

谁是对的,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尔兄弟》中,曾经的小海和小尔两兄弟,一年四季都不穿衣服,而在新版电影里都穿上了太空服。网友们直呼已失去灵魂,已不是曾经的海尔兄弟。那么,海尔还是之前的海尔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文章TAG:为什么买容声不买海尔冰箱买海尔还是容声为什么什么容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