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老板电器股票,老板电器股票为什么大跌

老板电器股票,老板电器股票为什么大跌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7 08:18:50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老板电器股票为什么大跌

之前涨幅巨大,业绩被股价透支了,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

老板电器股票大跌原因分析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老板集团的核心企业,专业生产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电压力煲、电磁炉等厨房电器、生活小家电产品。

老板电器股票,老板电器股票为什么大跌

2,买老板电器的股票好不好?

买老板电器的股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从每日一股TV上来看,我国厨电领域的标杆企业,实力很强大,你可以采纳我的建议,不懂的可以继续追问哦

老板电器,属于蓝筹加超级品牌 前几日超级品牌大涨,老板电器涨停, 可惜没有封住 目前建议先观望, 等待大盘企稳后,再建仓不迟

今日除权: 1.公司大事】 【2015-06-19】海信电器(600060)分配实施公告(详情请见公告全文) 证券代码:600060 证券简称:海信电器 公告编号:2015-02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分配实施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每股现金红利(扣税前):0.325 元 股权登记日:2015 年 6 月 25 日 除权(除息)日:2015 年 6 月 26 日 现金红利发放日:2015 年 6 月 26 日

老板电器股票,老板电器股票为什么大跌

3,老板电器的股票能买吗

经查证核实,002508老板电器,受原材料上涨及电商渠道拖累 业绩表现不及预期(详见业内点评),受到股民唾弃,导致股票连续下跌,今日有止跌企稳迹象,如果你是左侧交易习惯,可以分期分批买进,但不要满仓操作。详情件公告附后:★最新报道:2018-03-05老板电器(002508)受原材料上涨及电商渠道拖累 业绩表现不及预期(详见业内点评)

国内八省家电下乡招标出结果,北京、天津、上海等八省市家电下乡招标结果5日公布,此次招标产品包括热水器、计算机、空调三类家电,其中空调是首次今日家电下乡产品范围。从招标过来看,美的、海尔、格力等多家公司均有产品中标。 投资亮点: 1、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单产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是中国空调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世界名牌,主业竞争优势明显。 2.自主研发了智能人体感应、一氧化碳检测、智能化霜、变频多联空调、evi低温启动等全球领先技术,形成了公司的技术核心。基于新技术的"王者之尊"、"睡梦宝"、"睡美人"2007年一上市就成为主导行业的主流产品。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将导致材料成本继续上升、人民币升值加速导致汇兑损益及出口成本上升。

老板电器股票,老板电器股票为什么大跌

4,全国最大烂尾楼是什么?_

117大厦

全国最大烂尾楼——117大厦,是位于中国天津滨海高新区的一栋大楼,耗资600多亿,楼高596.5米,共117层,在2015年的时候,高银地产股票暴跌,一蹶不振,117大厦也成为了烂尾楼。

提起现如今的大城市,都会有几个标志性的地标建筑。就比如说,提起东方明珠,大家都会想起上海。如果说,提起一座将近600米的烂尾楼呢?当大家提起烂尾楼的时候,肯定都是憎恨的。毕竟,烂尾楼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一个城市里,将会有很多的购房者利益受损。在天津就有一座。高为596.5米的楼,名字叫作“117大厦”。要知道,在2015年的时候,这座楼在建造的时候,就被称为“中国第一高度”。

117大厦成为烂尾楼

在世界上最也仅次于迪拜的哈里发塔,位居第二高度的建筑。而如今的它,却成为了一座烂尾楼。可以说,当时的是希望有多大,如今的失望就有多大。

当时的117大厦,在人们看来,将会成为天津的新地标。但是在建造时候,却被按下了暂停键。而其原因,竟然是没有钱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117大厦的投资方了。其中,117大厦的投资方老板名字叫做潘苏通。作为香港的富商,潘苏通在很早的时候,是做电器发家的。那个时候的,他赚到了第一桶金后,便选择了自己去创业。

他去了香港,成立了松日集团,并且仿照松下的产品,依靠着其技术,更是做出了一款卡拉ok专用的显示屏。那个时候的松日产品,一度占据了市场的大量份额。

潘苏通的创业路

可以说,后来的潘苏通将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在产业领域上,更是涉及到了房地产。那个时候的潘苏通,准备在房地产行业大展手脚。在2002年的时候,他收购了两家公司,并且将其中的一家改名为高银地产。

在2007年的时候,潘苏通在天津一下子买下来了五块地,并且计划建造中国第一高楼。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用钱来进行支撑的。对于117大厦来说,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钱要从哪里来呢?

据悉,从2005年到2010年,高银集团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到了约80亿港元。并且,在2015年的时候,该集团更是表明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超过400亿的资金。

烂尾楼的出现

谁也不会知道,就在封顶之后,117大厦竟然成为了烂尾楼。要知道,117大厦,凭借着“中国第一高楼”这个称号,吸引了很多的人去购买股票。

一时间,潘苏通的身价更是往上涨。然而,该公司股票的上涨,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购买117大厦的人数并不多,据悉,是因为其定价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说,买的人比较少。

与此同时,在2015年的时候,其公司股票出现了暴跌的情况,仅仅是在一天里,就能蒸发一千两百多亿港元。自此之后,高银地产更是一蹶不振。一直到2017年,高银地产正式退市。而关于117大厦,也是因为资金的不足,成为了烂尾楼。

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高银集团有试过挽回这座烂尾楼。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信达把高银集团告上了法庭。其中,117大厦在这几年间也没有什么进展。

所以说,挽救117大厦的计划,依旧是失败了。就这样,耗资600多亿的117大厦,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烂尾楼,也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

5,老板电器股票和华帝股份股票哪个好

老板电器 华帝股份 盈利能力 分析 一、背景 老板电器(证券代码002508)自2010年11月上市以来,成为厨卫家电细分领域一家颇受关注的明星企业,尤其是其出色的财务业绩,比起2004年9月就已经上市的华帝股份(证券代码002035)来显得靓丽得多,二者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表1): 从上述数据来看,2010年至2012年,华帝股份在销售收入年均领先近30%的条件下,净利润反而年年落后于老板电器,并且差距逐年拉大;销售净利润率更是逐年拉大,从2010年落后3.36%拉大到2012年的落后6.75%。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老板电器比华帝股份的盈利能力强呢?本文拟对此做一详尽分析,以作参考。 二、盈利能力差异的原因分析 两家公司的利润表及相应的财务比率数据如表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老板电器除了上市以后超募资金带来的利息收入超过华帝股份2000多万的利润贡献以外,销售净利润率高主要是高销售毛利率所贡献。事实上,老板电器三年平均高达53.56%的销售毛利率在701家中小板企业中排名高达第57名,而华帝股份三年平均为34.02%,尽管在制造行业中也算中上水平(在701家中小板企业中排名第202名),但比起老板电器,则有近20%的差距。 考察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均以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等厨卫家电为主,主营业务和主销产品基本相似,只不过华帝灶具名气更大,老板电器更加注重吸油烟机;从财务角度来看,销售毛利率由销售价格和销售成本共同决定,较高的价格或是较低的成本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才是导致一家企业毛利率高于另一家企业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先研究一下两家企业的成本构成。 根据两家公司批露的营业成本资料(如每类产品的人工、原材料、制造费用等数据),笔者加工整理出两家公司的产品成本结构情况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主销产品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的成本结构基本一致,而这两大类产品销售额分别占到老板电器的84%,华帝股份的62%左右。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在原材料采购价格差异不大、制造工艺类似、人工成本水平相当的大前提下,两家公司销售毛利率差异主要体现在销售价格上面。 从中怡康(家电行业终端零售数据权威提供商)提供的销售数据(图1、图2)更进一步验证了笔者的这一结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在抽油烟机领域,老板电器58.3%的产品零售价格在3500元以上,华帝股份在该价位段的产品零售占比仅为9.7%;在华帝股份的强项灶具产品方面,产品零售价格在1700元及以上价位段的销售,老板电器有高达72.5%的零售占比,而华帝股份,也仅有27.3%的占比,远低于老板电器。 那么,老板电器的高价格,主要靠什么来支撑呢?笔者认为这是老板电器盈利能力强于华帝股份的核心所在。通过研读两家公司的年报资料,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是老板电器敢于在充分竞争的厨电市场采取高价销售策略的主要原因: (一)品牌拉力 当今企业都非常重视品牌的影响力,老板电器、华帝股份作为厨卫家电领域的两个佼佼者也不例外。而要体现出品牌对产品销售的强大拉力,企业对品牌的大力投入则必不可少。通常而言,广告宣传、渠道建设、终端形象等方面的投入,就是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主要投入。我们可以看看老板电器和华帝股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具体见表4。 笔者将两家公司销售费用最主要的5项列举出来,可以看出:老板电器支出最大的五项费用中,广告宣传费、展台装饰费、进场费(在厨卫行业,所谓展台装饰费、进场费主要是进入国美、苏宁等著名家电连锁企业的渠道、终端建设费用,也属于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3年投入分别占到了总销售费用的60%、55%、58%,品牌建设投入力度很大;华帝股份呢,考虑广告宣传费、KA终端费两项投入为品牌建设投入,那么3年投入分别占到了总销售费用的60%、60%、51%。从比例来看,二者不分伯仲;但从绝对投入金额来看,老板电器3年来则分别超出5716万元、4703万元和11606万元。由此造成的品牌影响力来看,老板电器也略胜一筹。 (二)研发推力 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主要因素,而工业产品品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制造工艺等方面,但这一切的根源则取决于研发与技术,所以说企业研发投入直接形成了对产品销售的强大推动力。一般而言,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越多,销售产出也会更多。老板电器和华帝股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简要情况如表5(见表5)。 根据公开资料,两家公司都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知道,要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上的一个硬指标便是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必须占到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3%或以上,这对我国现有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会计处理上,研发费用一般计入管理费用,因此我们可以从研发费用占管理费用的比重大小大致判断企业研发投入的可信度。另外,企业现金流量表上批露的新产品开发费现金支出则是更直观、更可靠的数据。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认为,老板电器列支在现金流量表上的新产品开发费支出,要比华帝股份更多,表明其实实在在的研发投入要比华帝股份大,因此其研发推力强于华帝股份也是可以预期的。 (三)销售区域的选择 从销售区域的布局来看,老板电器以华东市场绝对为主,销售额占比超公司整体销售的50%以上,其他市场方面,仅有华北市场销售占比达到15%左右,其他市场销售都在9%以内(具体见表6);而华帝股份的销售区域分布则相对比较均衡,其华东市场也是最大,但销售占比也就在20%-25%之间,其次为华中、华南市场,销售占比在15%-20%左右,其他除了东北市场以外,基本都在10%-15%之间,整体来说,各区域布局比较平衡(具体见表7)。 华东区域(尤其是江浙、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带,消费人口基数大,且人均收入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因此其消费能力明显偏高。老板电器主销这一区域,客观上有助于其平均成交单价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品牌定位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是,老板电器和华帝股份对各自品牌定位存在差异。在厨卫行业,老板、方太等江浙企业一直走高端路线,而以华帝股份、美的电器、万和电器等为代表的广东厨卫企业则走的是中低端路线,这样的竞争格局近年来 更加明显。在这样的战略定位指导下,各自的产品定价、市场定位、区域选择、品牌投入等操作思路就会有明显的差别。高端品牌一般会呈现投入高、定价高、形象好、销量相对小、利润率高(利润额则不一定高)的特点;中低端品牌则是投入低、定价低、形象一般、销量相对大、利润率低(但利润额可能不低)的特点。所以我们看到,老板电器利润率更高,而华帝股份销售额更大的现象,这样的财务表现也符合了双方在品牌上的定位。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老板电器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和行业发展趋势,将企业品牌定位于厨卫行业的高端,通过广告投放,借助于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巨头的强大渠道优势展示自身的良好终端形象等手段,持续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培养出主导产品如烟机、灶具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本着以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销售为主的区域选择思路,采用高价策略销售产品,从而实现高额利润,这就是笔者认为老板电器盈利能力优于华帝股份的原因所在。

搜一下:老板电器股票和华帝股份股票哪个好

6,大牛股陨落记_

编者按:本文来自“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李超,36氪经授权转载。

2018年是个历史“大年”。

这一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周年。一个宏大却关系到社会民生的时代烙印,带给我们众多思考和前进动力;

这一年,宏观经济和各个行业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从金融行业去杠杆到资本市场大波动,从地产调控深水区到消费领域新格局,我们各个生活侧面也在随之调整;

这一年,互联网创业公司上演了一场集体IPO盛宴。这股新生力量正在成熟,改变着中国商业的生产力方式和生产关系结构;

临近岁末,同时处于这个信息泛滥但优质信息稀缺的时代,《棱镜》希望从金融业、资本市场,以及地产、消费、文娱等重点产业领域入手,复盘他们的这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希望,这一叠历史底稿的作用不仅仅是总结过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砥砺前行于未来。

是为“2018这一年”系列第一篇。

不幸的股各有各的不幸

业绩爆发增长和业务充满想象的大牛股,既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也是趋势投资者的乐土,如同过去5年从80元/股一度飙升到近800元/股的贵州茅台(600519.SH),N年N倍的牛股神话总是让人津津乐道。

然而,进入2018年以来,众多去年还风生水起的所谓大牛股,却在集体陨落。腾讯《棱镜》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仅以2013年第一个交易日和2017年末最后一个交易日为起终点,终点股价相较起点股价5年间涨幅5倍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08家,其中1/3的公司股价在2018年初至今(截至12月19日)跌幅在50%以上;而如果将时间缩短为2015年初至2017年末,三年三倍股则总共有102只,其中有23只在2018年遭遇腰斩。

幸福的股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股却各有各的不幸。这些于今年突然陨落的昔日牛股来自各行各业,包括环保、医药、大消费;腰斩理由五花八门,包括资金紧张、行业瓶颈、政策转换、估值重构;而等待他们的2019年也不尽相同,有的期待重生、有的万劫不复。

三聚环保(300072.SZ)、乐视网(300104.SZ)、华大基因(300676.SZ)、老板电器(002508.SZ),这些不久前还在市场上红极一时的资本宠儿,都在这份令人唏嘘的名单当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环保股至暗时刻

神雾环保(300156.SZ)和三聚环保去年还是A股两只备受追捧的大牛股,如今却成了让人避之不及的“问题股”。

2014年初,神雾环保股价还是3.5元/股左右,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翻至十倍,2017年初一度触及37元/股。然而,从2018年开始,其股价开始了自由落体运动,如今只剩下4元/股,两次被腰斩;三聚环保则是从2013年初的2元/股左右,一路飙升到2017年巅峰时的33元/股,同样,其股价在2018年初便一跌不回头,如今只有10元/股左右。

2013年至2018年神雾环保周K线图。来源:腾讯自选股

过去几年,以上述环保“双雄”为代表的环保股们大都有着傲人的业绩。神雾环保在2013年还是巨亏1个多亿的“价值毁灭者”,但2014年大幅减亏后业绩迅速反转,在2015年和2016年,其营收同比分别增长91%和1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达到7000万元和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00%和765%。

三聚环保有着同样剧情:2014年到2015年,营收分别为30亿元和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89%;2016年营收同比增长208%飙升到175亿元,而这三年扣非后净利润则分别为4亿元、8亿元和16亿元,连续三年同比翻倍。

神雾环保和三聚环保的崛起,都与类ppp模式下订单合同的大幅增加密切相关,而在他们成为牛股的同时,“造假说”也从未停止,包括在关联交易、工程进度、应收款和现金流等方面均受到过外界质疑。

关于环保股商业模式和造假的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但现金流不佳下的资金链爆雷却着实在2018年被引发,最终让他们的牛股神话终止。

今年2月,神雾环保重组失败复牌,股价开始连续跌停,控股股东神雾集团满仓质押触及平仓线;3月,神雾集团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不仅包括与山西证券之间的股权质押问题,还包括了逾期未支付北京国资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租赁款2300万元,危机从资本层面蔓延到经营层面。

随后便是泥沙俱下。5月,神雾环保公告表示2017年与南京银行北京西坝河支行签订了授信额度1亿元的《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由于公司流动性趋紧,资金短缺,无法按时偿付贷款;同时,公司又被中机国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起诉,拖欠设备金额本息2亿元;在此期间,神雾环保的董秘、证券事务代表、总经理等相继辞职。

到今年8月,神雾集团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冻结,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诉讼和仲裁案件共计53起,涉案金额7亿元,包括招投标保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货运代理合同纠纷、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各个环节。

根据企查查数据,神雾环保被法院强制执行42起,全部来自于今年下半年,涉及案件省份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浙江、陕西、山西,11月其已被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而在12月则多次被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名单。神雾环保在11月16日、12月3日和12月10日连续公告显示,其控股股东神雾集团所持股份已开始陆续被强制进行司法拍卖。

环保股业绩狂飙突进的神话正在幻灭。2018年前三季度,神雾环保营收同比下降96%,扣非净利润亏损2.5亿元,同比下降153%;三聚环保的日子好过一点,但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在前三季度也同比下降了26%和33%。他们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均包括资金短缺影响下在建重点工程项目的停工。

除神雾环保和三聚环保外,进入2018年以来,包括兴源环境(300266.SZ)、盾安环境(002011.SZ)、博天环境(603603.SH)、神雾节能(000820.SZ)等环保概念股,股价均在高位出现腰斩,他们陨落的原因,也均与资金链断裂相关。

仿制药大变局

所谓“喝酒吃药”,医药是国内最容易出现牛股的领域之一。但在2018年,行业逻辑却悄然变化,尤其是“带量采购”政策落地后对于仿制药企的冲击。

12月14日,为期一周的带量采购“4+7”试点城市拟中标结果公示结束,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中有25个品种拟中选,药价平均降幅达到50%以上,其中22个为仿制药,折价最高的恩替卡韦分散片中标价0.62元,降幅超过90%。

在降价幅度超过预期和采购数量低于预期的情况下,早在12月6日开始公布拟中标结果时,仿制药企股价就已经开始“先跌为敬”。

4+7城市带量采购拟中标结果及价格降幅。数据来源: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米内网、insight、平安证券研究所;截图来源:wind

例如在未中标的仿制药企中,乐普医疗(300003.SZ)连续三个跌停。过去几年,乐普医疗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股价由2013年最低时的4元/股左右,最高峰上涨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40元/股左右,典型的五年十倍股。但早在今年6月中标结果公布前,其股价就已经开始下跌,截至目前最新股价在21元/股左右,半年时间接近腰斩。

同样未中标的仿制药企恩华药业(002262.SZ),2008年上市后,由不足1元/股,到今年6月股价超过20元/股,拥有10年20倍傲人涨幅,但从今年年中开始下落,最新股价不足10元/股,也未能避免半年腰斩的命运。

即便中标的仿制药企,也在经受考验。例如华海药业(600521.SH)股价由2012年的不足4元/股一路上涨到今年年中接近33元/股,其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赖诺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钾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6个品种拟中标本次集中采购,但降价幅度超预期下,却并未对其股价带来积极刺激,目前只徘徊在12元/股左右。

带量采购结果开始公示后,乐普医疗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带量采购对公司不会造成致命影响,主要理由为公司主要销售渠道为药店OTC,以及带量采购在降低药价的同时也会减少中间经销环节的大量营销费用;而恩华药业则在投资者互动易上表示,带量采购可能会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公司会在后续加大非带量采购产品销售力度和创新产品的研发。

尽管药企普遍回应政策不会对公司造成致命影响,但市场反应却并非如此。除投资者直接在股价上“用脚投票”外,市场普遍认为,对缺乏创新能力的药企来说,带量采购引发的降价,将大幅压缩仿制药的毛利率空间和竞争格局,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未来这种影响还会继续放大。

有行业分析师对腾讯《棱镜》表示,带量采购对创新药负面影响不大,但对仿制药来说,失去“暴利”意味着估值体系的重构,仿制药新的逻辑尚未清晰,但对仿制药企来说,投资人肯定需要暂时避而远之。

曾经“批发”出大量牛股的仿制药板块,洗牌才刚刚开始。

牛股集体退下神坛

2018年,消费板块的家居行业也在经历重整。曾经红极一时的定制衣柜大牛股索菲亚(002572.SZ),股价从2012年的2元/股左右,最高上涨到去年下半年的超过40元/股,5年时间增长20倍。今年6月,索菲亚开始垂直下落,最新股价已不足20元/股。

从2012年开始,索菲亚营收和扣非净利润保持在年40%左右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仅为20%。家居龙头股索菲亚业绩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也映射出整个行业瓶颈期的到来:欧派家居(603833.SH)和尚品宅配(300616.SZ),股价也分别从年初的150元/股和103元/股左右,下降到了最新的70元/股和60元/股左右。

市场分析认为,“后地产周期”影响下市场规模的萎缩和开发商精装修房渗透率的提升,是整体定制家居行业下滑的催命手,精装房让行业公司之前针对个人消费者“2C”的预收款转变为了针对开发商“2B”的应收款。

同样身处“后地产周期”的老板电器也在2018年遭遇挫折,其从2013年初3元/股左右,长牛至今年年初超过50元/股,而最近一年的持续下跌,已让其最新股价停留在了20元/股左右。今年前三季度,老板电器营收和扣非利润增速分别为8%和3%,2017年这两项数据均在20%,而此前则一直维持在40%以上,增速下滑明显。

在被普通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公司中,云南白药(000538.SZ)在2018年也是故事多多,其股价从2006年开始的不足1元/股,上涨到今年年中的接近120元/股,但最近半年时间股价下跌至目前的75元/股左右,除开此前“止血剂”风波外,实际上其业务也正在遭遇瓶颈。

2000年左右,云南白药依靠“气雾剂”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而在2006年开始,又通过牙膏实现快速增长,进入2010年后,云南白药又提出“大健康”概念,品类由牙膏扩充到养元青在内的洗护用品,2013年至2017年,公司大健康产品占利润比例已从30%上升到50%,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家日化公司。

尽管云南白药凭借高端定位和止血概念在牙膏市场上杀出一片天地,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仅次于黑人牙膏排在第二位,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腾讯《棱镜》表示,经过十年的洗牌,家用牙膏市场目前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增量空间有限。2018年,云南白药提出回归药品的策略,同时混改进程加速,但新的增长点仍然需要等待。

这些只是今年陨落牛股的冰山一角,根据wind数据统计,仅以2013年初和2017年末股价计算,共有108只股票涨幅在500%以上,其中36只截至12月19日的收盘价较今年年初股价已经腰斩,而以2015年初和2017年末计算,股价涨幅超过300%的102只股票中,有23只在今年遭遇腰斩。

5年5倍的牛股中,信维通信(300136.SZ)、兴源环境、万丰奥威(002085.SZ)和三聚环保涨幅超过1000%,涨幅居前,而截至12月19日股价相较年初跌幅超过80%的则为乐视网和坚瑞沃能(300116.SZ),跌幅位居前二;3年3倍牛股中,华大基因涨幅959%排名第一,但截至12月19日股价相较年初跌幅达到74%。

按照上述指标上榜的牛股名单中,还包括华帝股份(002035.SZ)、三六零(601360.SH)、暴风集团(300431.SZ)等在今年给资本市场带来无数“吃瓜”故事的股票。

2019年的“牛熊”搏斗,又会有什么新的牛股诞生或者陨落的故事呢?

7,中年海尔_

虎嗅注:海尔,这家老牌电器巨头的新动态是:将用4.75亿欧元(人民币约38.05亿元)收购意大利家电制造商Candy公司100%的股份。海尔的全球化再进一步,如今,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在海尔总营收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0%。海尔依然是家电行业的头部,但却不复当年行业“第一”的辉煌,不管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海尔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本文转自“界面”,作者:王子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家电巨头青岛海尔(600690.SH)的全球化再进一步,这家公司准备在中欧国际交易所挂牌发行D股4亿股,以筹集用于收购意大利家电企业Candy(卡迪)所需要的4.75亿欧元资金(约合38.05亿人民币)。

从2012年,青岛海尔就开启海外并购之路,从日本的三洋,到新西兰的斐雪派克、美国的通用家电,再到意大利的Candy,并购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以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

最新财报显示,已经成为全球性企业的青岛海尔,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40%。这家公司依然强大,却不再是第一。

作为最早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家电巨头,青岛海尔目前无论是营收还是市值,都落后于竞争对手格力电器(000651.SZ)和美的集团(000333.SZ)。

在经历了国际化战略、全球品牌化战略以及网络化战略的战略理念撞击;也经历了强制管理、自助管理,至“人单合一”的组织变革之后,海尔变得沉稳,甚至沉闷。

上个世纪90年代,借助动画片《海尔兄弟》,海尔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两个裤衩兄弟的logo进入千家万户。为重塑竞争优势,海尔大手笔重拍《海尔兄弟》,由张瑞敏担任总顾问。新动画片《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第一集就是《快醒来,海尔兄弟》。

全球化背后

作为海尔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青岛海尔成立于1984年,明星企业家张瑞敏用一把铁锤砸毁76台冰箱,后率先引进德国利勃海尔技术,推出第一款四星级冰箱“琴岛-利勃海尔”。

目前,青岛海尔业务横跨了冰箱、洗衣机、暖通空调,以及厨电、小家电。在集团层面,海尔还布局了手机、工业、地产、旅游等。

青岛海尔宣称,其通过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日本AQUA、卡萨帝、统帅6大家电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协同,但是从产品角度看,只有冰箱、洗衣机具备较好的领先优势。

早在1998年,海尔就提出国际化战略:将产品卖到全球。2005年,又提出全球化战略。

根据此前规划,海尔走的是“自主品牌+本土化运营”全球化道路,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并开发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创造本土化的名牌,即“创牌”。

1999年,海尔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还将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出现在世界各地。

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虽然作为一家全球性家电企业,青岛海尔的业务已遍布五湖四海,还在全球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7年数据显示,海尔以10.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似乎达到了海尔“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的目的,但这是通过海外收购达成,有违“创牌”的初衷。

2012年,海尔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东南亚的洗衣机、冰箱等多项业务;之后,并购新西兰高端家电品牌斐雪派克(Fisher&Paykel);2016年,海尔以55.8亿美元整合通用电气家电业务。

2017年,海尔海外业务贡献总营收43%(2018年上半年为40%),比2015年之前提升了整整20个百分点。但如剔除通用电气的收入,海外营收比重仅为18.7%。

尽管依靠并购扩大营收和市场份额几乎是所有全球性企业最终都会选择的道路,但是并购带来的协同、整合效应,依然让不少企业吃尽苦头,并购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青岛海尔也同样饱受困扰。

此外,寄予厚望的日本市场,海尔力图重塑三洋品牌发展AQUA,迄今业务进展缓慢。2012年,海尔收购的斐雪派克,至今尚未注入上市公司,主因是业绩并不理想。

海外分部最重要的资产是GEA,其贡献青岛海尔2017年业务收入的30%。受到人民币贬值因素影响,GEA分部2018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4%(人民币口径,美元口径增长11%)。厨电和洗衣机产品是GEA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青岛海尔在财报中称,GEA业务在北美地区实现逆势增长。2018年上半年,GEA上半年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1%。不过,从行业角度看,美国家电市场上半年累计增长持平。看一个图表,就知道GEA想继续实现增长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持续多年的美国经济复苏,推动了家电行业的增长,同时也将美国家电的库存推升至历史高位。但是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美国家电市场的出货量从2017年开始已经在下降。这意味着销售的放缓。

在行业天花板的作用下,GEA要想实现持续的逆势增长困难非常大。

诸多迹象显示,随着海外收购业务整合效应释放完毕,以及竞争对手的加入,特别是美的集团借助东芝品牌强势介入,青岛海尔海外扩张或将面临困境。

从青岛海尔业务大本营——国内市场来看,挑战也不少。

在海尔国际化、全球化之前的15年,海尔奉行“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即增强在国内的核心竞争能力。显然,要成功实现全球化,必须在国内站稳脚跟。但现在,海尔与美的、格力差距越来越大。

从第一到第三

中国家电行业格局变化,伴随着人们消费变迁,从“三大件”的历史可看出一二。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八十年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九十年代,变成了空调、电脑、录像机。

可见,空调是最晚普及的白色家电,也意味着增长潜力最大。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在本世纪初期,空调是全新的家电产品,市场一片空白。

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及城镇化推进,城镇家庭对空调的需求超越了冰箱和洗衣机,原因很简单:一个家庭,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但可以有很多台空调。

虽然目前城镇空调市场接近饱和,但广大农村地区渗透率明显偏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空调普及率不及50%。无论是以前的城镇还是当下的农村,这都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

对比三大巨头,在空调的普及过程中,格力电器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40%的营收增长,这期间,正是中国空调市场飞速发展时期。

城镇家庭空调普及率与格力市值变化趋势

相比之下,青岛海尔错过了这一机遇。从产品结构来看,青岛海尔在冰洗业务具有传统优势,冰洗业务占据半壁江山;空调业务占比未超过20%(2017年),而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占比100%,美的集团空调业务占比超过50%。

轻视空调业务对青岛海尔来说是致命的:产品结构影响了青岛海尔的业绩表现,市值也全面落后。

早在2012年,格力电器的总营收规模破千亿,2017年实现1500亿。而白电龙头青岛海尔在此后几年还在苦战900亿,直到2016年总算突破千亿,其中收购通用电气家电(GEA)业务贡献了258亿元。

2017年青岛海尔总营收1600亿元(剔除GEA,1100亿元)。如下图:

另一家白电巨头美的集团发展更快,在2017年实现营收2400亿元(剔除库卡后2100亿元)。

三者在净利润上差距更是明显。2017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分别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和172亿元,青岛海尔仅69亿元。

业绩表现最终体现在市值上:作为最早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家电巨头,青岛海尔的总市值一度接近格力电器的两倍。但从2005年开始,双方市值差距逐步缩小,格力反超海尔。

目前,格力电器总市值2336亿元,美的集团总市值2671亿元,青岛海尔总市值964亿元。

步入“中年”的海尔略显疲态,与美的和格力相比明显后劲不足:2018年上半年,海尔营收和净利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4%和18%,格力则高达31%和35%。在空调业务方面,格力收入增长高达38.77%,美的为27%,均远远高于海尔各项业务增速。

组织变革

2005年,是格力反超海尔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海尔内部组织变革的关键年份。

这年9月,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董事长张瑞敏阐述了“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从此海尔开始了对人单合一长达10余年的探索。

“人”,指员工;“单”,指用户;“合一”,指每个员工都应直接面对用户创造价值。通过组织变革,海尔形成扁平的公司管理架构。企业从科层制组织变为平台,员工从执行者变为主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动态合伙人。传统模式下,用户听员工的,员工听企业的,“人单合一”模式下,企业听员工的,员工听用户的。

张瑞敏曾这样解释上述理念的背景:互联网将以企业为中心颠覆为以用户为中心,把员工的领导从过去的上级变成了用户。

现在看来,这种意识是超前的,大公司的变革需要谨小慎微,让海尔超过7万员工做自己的主人,世界级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尔也认为其“近乎疯狂”。

海尔称“人单合一”模式有利于财务优化。首先,将激发基层员工的创造性,2013年海尔有一万多名中层干部离开公司,但这并没有在带来管理成本的下降:管理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从2013年的6.29%提升至2017年末的6.99%。

其次,张瑞敏曾说,推动人单合一能够降低库存。但到今年年中,青岛海尔账面的存货已经达到了225亿元,同时应收账款也在翻倍上涨:2015年末,海尔账面的应收账款还只有61亿元,到了2018年年中,已经是169亿的巨额数字,是原来的1.8倍。

数据显示,青岛海尔的赊销账期(应收账款)相比2014年延长了10天,存货对于公司资金占用的时长比2014年多出20天。这家公司的产品,显然在销售上遇到了压力。

对于高度强调效率、热衷以销定产的海尔来说,这降低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海尔不得不在供应商货款上做文章,偿付时间大幅延长。

2011年,供应商的欠款时间是1个月左右,但是到了2017年末,这一时间整整翻了一倍至76天,即调节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维持自由现金流量的健康。

青岛海尔在最近的一系列宣传中将北美地区业务的增长归因于“人单合一”。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到底是美国经济的增长,以及美国人薪资的增长,还是“人单合一”组织变革带来的力量推动了GEA的增长还有待时间检验。

其中的一个悖论在于,如果“人单合一”能够在GEA完成收购后快速推动其业绩增长,为什么“人单合一”在国内市场长期并未体现其威力?

北大教授管理学教授陈春花曾公开批评,海尔将组织创新超越于管理创新之上。

就在青岛海尔大力推行“人单合一”之时,白电市场老大的地位逐步交棒给美的和格力电器。目前,海尔要与两者竞争,一部动画片已不能解决问题。

轻研发、重营销

在家电卖场,即使是海尔的销售员,也不得不承认格力的“高科技”优势。而在著名的社区交流网站知乎平台上,更充斥着对于海尔空调的批评:产品泛而不精。

海尔重视空调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但空调行业已经进入寡头格局。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合计占有60%的市场份额,海尔不过12%,除非拿出更好的产品。

无论是冰洗,还是空调,亦或厨电,本身都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离不开研发持续投入。在2017年,青岛海尔总共投入了46亿元用于研发,仅占公司总营收的2.88%。美的和格力在投资未来上更慷慨,两者在过去三年的研发支出稳定在3.8%左右。海尔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不过在营销费用上,青岛海尔却舍得大手笔。在海尔的优势领域冰洗业务上,2018年上半年,其冰箱和洗衣机市场零售额份额分别为35%和33%。但是此份额的获得,却代价极大。

2017年上半年,海尔营销费用总开支131亿元,2017年为282亿元。过往三年,海尔在营销费用占营收平均比重从未低于16%。而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费用比率分别为11%和14%(格力电器的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开支远低于青岛海尔,平均低约3个百分点)。

这导致,海尔在毛利率方面与美的和格力差别并不大,但销售净利率落后明显:过去三年,海尔平均销售净利率5.8%,格力和美的分别为13%和8%,说明海尔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最低的研发费支出水平,最高的费用开支,不难得出结论,青岛海尔的市场份额和营收是“花钱买的”,一旦后续市场投入减少,将很难与老对手竞争,这包括了美的系(美的集团与小天鹅)、格力电器,也包括了惠而浦、华帝股份、老板电器、海信科龙等这样的竞争对手。

洗衣机市场,江苏无锡的小天鹅注入美的集团的基因后,在中低端市场疯狂挤占青岛海尔市场空间。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8年上半年,美的+小天鹅零售量市场份额25.6%,逼近青岛海尔的30.2%。

冰箱是青岛海尔的看家产品,34.6%的市场份额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不过,容声、西门子、美的、美菱等一众竞争对手都在虎视眈眈,后续四家合计44%的市场份额。尤其是美的集团整合完东芝家电业务以后,青岛海尔将面对一个重量级的竞争对手。

厨电业务上,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等等也都在横亘在海尔的业务扩张道路上。

种种迹象都显示,青岛海尔业务布局迟缓,丧失市场良机。对于海尔来说,未来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也意味着更高的费用开支,这会损害青岛海尔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的裹足不前,也导致公司后来业务发展上的急功近利和战略布局混乱。典型事例是日日顺。

电商兴起,特别是大件的家电领域配送需求,让海尔一度想扶持日日顺,并与京东、苏宁、国美等签约,通过自己的1.4万个经销点为其他家电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但这很难得到其他家电企业的认同,最终日日顺更多只为海尔自身提供物流服务。

9月26日,海尔在其集团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海尔的定力》,文中这样捍卫始于2005年的“人单合一”模式:“企业和人一样,也需要定力,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近期,格力电器的明星董事长董明珠高调宣布,将投入500亿巨资进军芯片行业,向空调领域的上游不断进取。美的集团则出于竞争的需要,大刀阔斧整合东芝业务以及旗下家电资产,以塑造其在中国乃至全球业务的竞争力。

谁是对的,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尔兄弟》中,曾经的小海和小尔两兄弟,一年四季都不穿衣服,而在新版电影里都穿上了太空服。网友们直呼已失去灵魂,已不是曾经的海尔兄弟。那么,海尔还是之前的海尔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8,【深度】200万元出资撬动3家上市公司200亿市值——有限合伙式杠杆...

汇垠澳丰在运作三家上市公司汇源通信、融钰集团、万家乐的过程中,有限合伙、信托计划、资管计划、股权联合等杠杆工具用到穷尽,突击入股、估值疑云、关联收购等财技手法轮番上阵,一切都显得娴熟而老到。

但对三家上市公司之运作细节逐一拆解之后不难发现,汇垠澳丰更像是影子壳公司般的存在。明面上,汇垠澳丰通过以GP身份所管理的三只有限合伙基金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但实际上,三个有限合伙基金的上层资管计划的劣后出资人,在不同上市公司中各自皆扮演了更加浓墨重彩的角色。

作者:姬婧瑛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近来,阜兴系掌门人朱一栋跑路、阜兴系旗下意隆财富人去楼空的消息引起热议,阜兴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涉及多家银行、信托、资管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债务风险随之被引爆。除此之外,6月1日至7月12日的短短42天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计有108家P2P平台出现清盘或控制人跑路现象,且爆雷之声仍不绝于耳。

如果说早前的宝万之争、赵薇收购万家文化等资本市场事件,让杠杆收购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那么近来这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则让资本市场不得不面对、解决杠杆玩法背后潜伏的危机。

杠杆游戏中,杠杆资金来源不限于资管账户及借贷资金,还有一类“合伙企业”。相比之下,后者的玩法更加多样,甚至包含数种杠杆资金的相互叠加、层层嵌套。

据Wind统计,截至2017年6月A股有47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有限合伙企业,截至2018年6月,A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有限合伙企业的数字上升至64家,一年之内未降反升。有限合伙或多或少均嵌套着其他杠杆资金。如果说明星赵薇等是玩杠杆的“业余选手”,那么这些有限合伙基金背后的操盘方,可谓是专业级选手。

在这些如火如荼的杠杆游戏中,某些操盘方以少量自有资金撬动规模巨大的杠杆资金,用以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继而主导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借机将旗下关联资产以高溢价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获得重组红利。将这个游戏玩得“炉火纯青”者,莫过于广州汇垠澳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垠澳丰”),其在2015年底至2016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内,以201万元的出资撬动三个资管计划共计47亿元的杠杆资金,进而以其中43亿元撬动三家上市公司——汇源通信(000586)、融钰集团(002622)、万家乐(000533)——近200亿元的市值,杠杆运用可谓精彩。

汇垠澳丰的杠杆棋局,可以概括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担任GP的汇垠澳丰,与三个资管计划形式的LP,分别组成三个有限合伙企业;第二步,三个有限合伙企业各自以协议转让方式获得三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第三步,汇垠澳丰主导各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将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实现资产证券化。

汇垠澳丰前两步均进展顺利,第三步的实施中却出现诸多疑点。随着收购标的背后复杂的关联关系现形,汇垠澳丰、三个资管计划的杠杆资金出资人,与P2P平台草根投资的复杂关系亦浮出水面。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汇垠澳丰旗下三个有限合伙企业先后公告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受让其股权的即是草根投资的幕后实控人。由此来看,汇垠澳丰在整个杠杆棋局中的角色更像是趟路的马前卒。随着真正的控制人逐步走向前台控制上市公司,汇垠澳丰能否全身而退值得关注。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布局多么复杂、隐秘,来源复杂的杠杆资金最终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的股票溢价来获得收益。汇垠澳丰主导的汇源通信重大资产置换屡屡折戟而延期,融钰集团转型金融的收购动作多次半路终止,万家乐的重大资产重组仍在筹划中……伴随资产重组进展遇阻的是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严重下跌。新财富统计,2016年6月30日到2018年6月29日的两年间,汇源通信的股价由22元/股下挫至10.75元/股,折去51.14%;融钰集团的股价由12.3元/股下挫至4.84元/股,折去60.65%;万家乐的股价由10.38元/股下挫至3.69元/股,折去64.45%。重组利好消息屡屡变身利空噩耗,股价严重下挫,不仅影响上市公司正常运营,且各方质押股权也面临平仓风险。例如,2018年5月7日,融钰集团的控股股东汇垠日丰被爆突破平仓线,面临被平仓风险,上市公司可能易主。

在监管层对重组上市监管趋严以及坚定去杠杆的形势下,三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难度不可小觑,汇垠澳丰这盘杠杆棋局最终能否完美收场仍要划一个问号。

1

汇垠澳丰谜团——初出茅庐却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拆解有限合伙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套路,实际上就是要讲明白杠杆资金从哪儿来、谁在用杠杆资金,其中最关键的线索是“人”和“钱”。本案例涉及三家上市公司的核心枢纽是汇垠澳丰,其成立于2014年6月6日,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上海慧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慧宇投资”)占股30%、广州元亨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元亨能源”)占股30%、广州汇垠天粤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汇垠天粤”)占股40%。

2016年8月,汇垠澳丰增资至1303.8万元,广州合辉创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合辉创”)出资1218万元(303.8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获得汇垠澳丰23.3%的股权。增资后,慧宇投资持有的股权比例稀释为23.01%,其将这部分股权转让给了杭州宏拓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宏拓”)。此时,汇垠澳丰股权结构变更为:汇垠天粤持股30.68%、广州合辉创持股23.3%、元亨能源持股23.01%、杭州宏拓持股23.01%(图1)。四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汇垠澳丰称其没有实际控制人。

再来看汇垠澳丰董事会结构(表1):第一届董事会中,董事长罗劲由汇垠天粤委派,董事季京祥由慧宇投资委派,王建清由元亨能源委派;第二届董事会中,董事长陈伟曾任华西证券投行业务三部总经理,是汇垠澳丰职业经理人,李向民由汇垠天粤委派;第三届董事会中,董事长闵飞由股东汇垠天粤委派(其是汇垠天粤最终股东方广州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董事张敬来曾先后任职宏源证券、华西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业务董事,是汇垠澳丰职业经理人;现任董事长郭智勇曾先后任职宏源期货、广州期货、广州证券(任总经理、副总裁),是汇垠澳丰职业经理人。概括而言,汇垠澳丰的董事会由元亨能源代表、汇垠天粤代表和投行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构成。元亨系、汇垠系也出现在汇垠澳丰的关联方草根投资(一家P2P平台)的股东列表中,这一点对理解汇垠澳丰复杂的利益格局尤为重要(此处先按下不表,后文详述)。

截至2018年7月,汇垠澳丰投资设立了80家企业,其中76家有限合伙企业、2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资本管理公司和1家科技公司。汇垠澳丰成立的76家有限合伙形式的私募基金中,有18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这18家私募基金公司也是汇垠澳丰进行资本运作的主体(表2)。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中3只有限合伙基金——蕙富骐骥、蕙富博衍、汇垠日丰,正是这3个有限合伙企业分别控股了汇源通信、万家乐、融钰集团3家上市公司。这3家有限合伙企业的GP均是汇垠澳丰,LP均是借道平安大华基金旗下的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平安汇通”)设立的3个资管计划——平安汇通-广州汇垠澳丰6号、2号、7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图2)。

先来看一下这三个有限合伙企业的详情。

蕙富骐骥,成立于2015年4月7日,注册资本6.01亿元,其中, GP汇垠澳丰出资100万元、LP平安汇通-广州汇垠澳丰6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简称“6号资管计划”)出资6亿元。2015年11月,蕙富骐骥以6亿元的对价受让上市公司汇源通信20.68%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蕙富博衍,成立于2015年4月7日,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GP汇垠澳丰出资1万元,LP汇垠天粤出资9.9999亿元。2016年3月,蕙富博衍以15.5亿元的对价受让上市公司万家乐17.37%股权,成为万家乐第一大股东。2016年4月27日,蕙富博衍的注册资本变更为16.01亿元,其LP也变更为平安汇通-汇垠澳丰汇富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简称“2号资管计划”),其出资16亿元,GP汇垠澳丰出资100万元。

汇垠日丰,成立于2015年7月29日,注册资本25亿元,GP汇垠澳丰出资1万元,LP平安汇通-汇垠澳丰7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简称“7号资管计划”)出资24.9999亿元。2016年7月,汇垠日丰以21.5亿元的对价受让永大集团(简称后变更为“融钰集团”)23.81%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除了上述三家控股上市公司的有限合伙企业外,汇垠澳丰担任GP的广州汇垠发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有港股上市公司荣丰联合控股(03683.HK)和新华汇富金融(00188.HK)9.85%、5.25%的股权;广州汇垠鼎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广州汇垠华合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有法因数控(002270,已更名“华明装备”)4.5%、1.64%的股权;广州蕙富昕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普邦股份(002663)4.79%的股权;汇垠澳丰股东汇垠天粤的母公司——广州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持有爱建集团(600643)6.47%的股权。

此外,汇垠澳丰亦作为投资顾问参与上市公司的股权定增、股权转让项目。2014年7月,汇垠澳丰作为“平安大华-广州汇垠澳丰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顾问,参与了双星新材(002585)的定增,该资产管理计划持有双星新材9.84%的股份。 2014年10月,汇垠澳丰作为“交银施罗德资产-交通银行-交银施罗德资管进取3号资产管理计划”及“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浦发银行-平安汇通浦发广州汇垠澳丰3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顾问,参与了精工钢构(600496)的定增,两大资产管理计划分别持有精工钢构2.91%及2.18%的股份。 2015年5月,汇垠澳丰作为“长信基金-浦发银行-粤信2号资管计划”的投资顾问,参与了该资管计划受让华闻传媒(000793)5%股份之事宜。 2016年1月,汇垠澳丰作为“平安大华基金-浦发银行-平安大华浦发广州汇垠澳丰8号特定客户资管计划”的投资顾问,参与了大洋电机(002249)的定增,该资产管理计划持有大洋电机1.05%的股权。

通过资管计划组建有限合伙企业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成立不足三年的汇垠澳丰发展可称顺风顺水。上市公司的股权、控股权并非随意可捞取的池中鱼,汇垠澳丰是如何选定收购标的的呢?

2

选定“运营困难户”,通过协议转让获控股权

蕙富骐骥、蕙富博衍、汇垠日丰三家有限合伙企业选定的标的公司,均为主业业绩不振、原控股股东运营不顺或重组遇阻的上市公司,且均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从公司原控股股东手中受让股权。

接手重组习惯性流产的汇源通信

首先来看蕙富骐骥控股的汇源通信。该公司是全国十大光缆生产企业,但早在蕙富骐骥入股前,就已经是一家患上重组习惯性流产的公司。其前任第一大股东明君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明君集团”),在2009-2015的6年间先后主导汇源通信发起三次重大资产重组,均以失败告终。在承诺期无法完成资产置换的明君集团,将其持有的汇源通信全部4000万股股份(占比20.68%)转让给蕙富骐骥,对价为6亿元现金,2015年12月该笔股权完成交割。

2014年度,汇源通信总资产为5.38亿元,净利润为892万元。汇源通信本次交易停牌前的收盘价为18.91元/股,前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为16.37元/股,蕙富骐骥受让股权价格15元/股相对16.37元/股折价8.37%,相差不大。

低价控股转型期的融钰集团

其次,看汇垠日丰收购的融钰集团(原永大集团)。永大集团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永磁高低压电器开关产品,随着近年来主营业务盈利走低,该公司开始谋求转型。2015年永大集团收购抚顺银行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者当年为永大集团带来7325万元投资收益,贡献了全部利润的76.86%,也使得永大集团该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1.24%。初尝金融甜头的永大集团,2016年起快速在金融业排兵布阵以拓宽利润来源:设立子公司永大创新,进军直投领域;竞拍寿险标的公司,进军寿险行业;欲收购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科融通”,后终止收购),进军互联网金融行业。

2015年12月24日,永大集团控股股东吕永祥将其持有的1亿股股份(占比23.81%)协议转让给汇垠日丰,转让价格21.5元/股,总对价21.5亿元。2016年7月5日,永大集团实施权益分派,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汇垠日丰持股相应变更为2亿股,转让价格相应变更为10.75元/股。2016年7月18日,该笔股权完成交割,汇垠日丰成为永大集团控股股东。

相较于永大集团股票停牌前的收盘价25.28元/股,以及前20 个交易日的均价34.94元/股,汇垠日丰受让股权价格21.5元/股(转增后10.75元/股),看起来像捡了个大便宜。

高价入主多元化发展不顺的万家乐

最后,来看蕙富博衍收购的万家乐。2016年3月25日,万家乐因控股股东西藏汇顺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汇顺投资”)筹划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称汇顺投资与交易对方蕙富博衍商谈重组方案。2016年3月29日,汇顺投资以12.92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的万家乐1.2亿股股份(占比17.37%)协议转让给蕙富博衍,总对价15.5亿元。万家乐停牌前的收盘价为9.5元/股,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为8.44元/股,蕙富博衍受让股权价格相对8.44元/股的价格溢价53%。

汇顺投资退出,缘起万家乐多元化业务发展不理想,后者曾将经营触角伸到房地产、光伏、保险等各个与主营业务毫不相关的行业,但跨界投资均铩羽而归。收缩战线、专注做好厨卫电器、输配电设备两大主业的万家乐,又遭遇盈利能力低于预期的尴尬。万家乐1994年上市首年营收15.14亿元,至2015年营收仅达41.3亿元,21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还不及5%,而同行华帝股份2004年上市至今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15.43%。万家乐品牌式微,加上大的厨电企业品牌蚕食市场的马太效应,万家乐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7.81%,而同行业的老板电器、华帝股份同期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7.92%、38.91%。万家乐经营惨淡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汇垠澳丰管理的3家有限合伙基金,以43亿元的对价控股了三家“经营不顺”的上市公司。如前所述,3个有限合伙基金背后,实际是3个资管计划,那么,资管计划背后各自的具体出资人又是谁呢?

3

复合杠杆多层叠加,有限合伙嵌套资管计划、信托、私募资金

从图2的股权结构中可见,三个有限合伙企业总计47亿元的出资额中,除了汇垠澳丰出资201万元外,其余资金均来自平安汇通-汇垠澳丰的专项资管计划,这些资管计划中嵌套着私募、信托等杠杆资金。

6号资管计划嵌套私募基金

蕙富骐骥的LP平安汇通-汇垠澳丰6号资管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分级基金(图3)。简单说就是将资管计划的募资份额分为预期风险不同的子份额,预期风险低且收益较低的子份额称为A类(也称优先级)份额,相应的预期风险高且收益较高的份额称为B类(也称劣后级)份额。实质上是劣后级份额持有人向优先级份额持有人融资,优先级份额持有人获取由劣后级份额持有人支付的约6%-8%的融资利息,所以,分级基金的劣后级份额持有人承担着募资成本。

蕙富骐骥成立时约定了明确的收益分配方式:汇垠澳丰作为基金管理人,按照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的1%收取年度管理费;基金的投资收益由合伙人根据实缴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再追述一下蕙富骐骥的上层LP——6号资管计划,其中,优先资金经由平安汇通募集,最终由农银国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出资认购4亿元优先份额,劣后级资金2.035亿元由珠海横琴泓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简称“珠海泓沛”)出资。优先级出资人享有8%的固定年化利率,资管计划扣除优先级出资人本金、利息以及资管计划相关费用后的收益,归劣后级出资人所有。6号资管计划的募资规模为6亿元,优先与劣后的资金比例为2:1,珠海泓沛享有6号资管计划的实际控制权,也承担优先份额的利息成本。

而出资2.035亿元的劣后出资方珠海泓沛,也是一家有限合伙基金,其GP为北京鸿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鸿晓投资”)。来自天眼查的工商资料显示,珠海泓沛成立于2015年3月27日,LP包括8个自然人和4个法人(图3)。而其法人LP继续往上追溯出资人的话,最多可达6层股权结构,可谓叠床架屋般纷繁复杂。从基金的合伙人结构来看,珠海泓沛主要出资人指向林志强、郭倩、韩笑(其同时也是GP北京鸿晓投资的实控人),三人应该分别实缴出资2.2亿元(占比44.62%)、8000万元(16.22%)、5000万元(占比10.14%)。

GP北京鸿晓投资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韩笑持有100%的股权。2017年10月,韩笑因专注教育产业投资,无更多精力和团队推动上市公司汇源通信实现资产重组事项,遂决定将北京鸿晓投资70%的股权以700万元的对价转让给李红星,该笔股权于2017年10月完成过户。李红星以700万元的对价实现了对珠海泓沛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泓沛的第一大LP林志强,现任三安光电(600703)副董事长,而三安光电的关联方三安集团曾于2016年7月通过全资子公司泉州市晟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晟辉投资”)举牌汇源通信,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现为第三大股东)。投资珠海泓沛,林志强的目的应是借道蕙富骐骥入股增持汇源通信。

7号资管计划嵌套信托计划

6号资管计划嵌套私募资金,而融钰集团控股股东汇垠日丰的LP,即7号资管计划,则嵌套着一个信托计划——粤财信托-永大投资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的受托人是粤财信托,信托期限为期5年(图4)。

该信托计划类似于前述的资管计划,同样是一款结构化信托产品,广州同加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同加投资”)、樟树市创隆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创隆投资”)作为劣后委托人,共同出资33.75%,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出资66.25%作为优先委托人。优先委托人投资风险小、享受固定利率收益,劣后委托人向优先委托人支付利息并承担信托计划的盈亏。按照7号资管计划的规模24.9999亿元来推测,其上层出资的信托计划的规模也应为此金额,那么按照各方的出资比例,同加投资及创隆投资应各出资4.2187亿元,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应出资16.5624亿元。

汇垠澳丰担任了该信托计划的投资顾问,并受信托计划全体委托人指定、授权行使信托财产投资运用存续期间的管理权限。该信托计划的资金用于认购了7号资管计划。同时,汇垠澳丰也是7号资管计划的投资顾问,平安大华根据汇垠澳丰的投资建议进行资管计划项下财产的交易。 因此,汇垠澳丰对汇垠日丰的合伙人大会具有实际控制权。

如前文所述,该信托计划有两家劣后出资方——同加投资、创隆投资。而创隆投资又是一家有限合伙企业,LP为自然人尹宏伟一人,出资份额为99.998%,GP为自然人夏鑫禹,出资份额为0.002%。另外,尹宏伟、夏鑫禹又分别是同加投资的控股股东、监事。同加投资成立于2005年8月,2015年12月开始“频繁”变更工商资料,一年时间内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至3.75亿元,股东两度变更,先由彭友珍变更为张海滨,再变更为尹宏伟;公司名称由广州同加贸易有限公司变更为广州同加投资有限公司;监事由陈佳丽变更为夏鑫禹。短时间内同加投资诸多变更事项表明,该公司可能是尹宏伟等人为借信托通道成立PE而买进的壳公司。

上述变更间隔不足一个月,宿迁丰融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宿迁丰融”)入股同加投资,占比49%。宿迁丰融再往上追溯,顶层股东是解直锟控制的中植集团。

从图4的完整架构来看,7号资管计划的核心人员应该是尹宏伟。他首先个人出资设立了有限合伙基金创融投资;然后又拉来中植系企业合资设立同加投资,其自身在同加投资居于控股地位;之后再通过同加投资与创融投资作为劣后出资方,与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共同设立24.9999亿元的信托计划;最后将整个信托计划的资金用于设立7号资管计划。

根据各层级的出资比例逐一推算,可计算出尹宏伟在7号资管计划中的出资为6.3702亿元,占25亿元规模7号资管计划的25.48%。换句话说,尹宏伟在7号资管计划中的实际杠杆倍数为4倍。

2号资管计划嵌套P2P资金?

最后来说万家乐控股股东蕙富博衍所嵌套的2号资管计划。2016年4月28日,蕙富博衍LP由汇垠天粤变更为2号资管计划(图5)。2号资管计划资金规模为16亿元,其中劣后级资金6亿元由孙剑铖出资,优先级资金10亿元由平安汇通募集,委托人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简单说,劣后方孙剑铖是融资方,优先方是平安汇通的基金投资人,初始杠杆率为3:5。孙剑铖是谁?

万家乐相关公告披露,孙剑铖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任浙江拓远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2013年 6月至2014年6月任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2014年 7 月至今任浙江拓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2014年的一份判决书【(2014)杭江民初字第1019号】显示,浙江拓远律师事务所的法定代表人为金忠栲,该人也是P2P平台草根投资的创始人,孙剑铖作为该所一名律师能拿出6亿元现金来向资管计划出资,着实令人难以相信。

该等资金是否来自P2P平台草根投资?2017年3月初,有媒体报道称草根投资曾涉嫌“自融”,之后,该平台对所有的过往募资项目皆“下架”处理,令外界无法再追溯平台的历史项目募资情况。

总结一下,蕙富骐骥、汇垠日丰、蕙富博衍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资金主要来自于LP资管计划,而资管计划嵌套着信托、私募等不同来源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投资权名义上属于GP汇垠澳丰。控股上市公司后,汇垠澳丰下一步的计划就是主导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置换,置出原主营业务,置入其他资产。

4

重组上市公司业务,关联收购套路现形

用杠杆资金控股上市公司后,汇垠澳丰迅速主导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这可谓相当复杂:操盘方物色合适的置换资产—拟定重组议案—通过董事会审议—通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证监会批准,任何一步的纰漏都会导致重组流产。而重组流产,直接会导致上市公司股价下行,控股股东持有的股权市值缩水,杠杆资金的融资方承压。汇源通信重大资产置换折戟股东大会后,其资管计划出资人珠海泓沛随即提请召开合伙人会议,提议更换GP汇垠澳丰,应即与杠杆资金融资方承压有关。

操盘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技术活,实际上,有金刚钻的专业人士做瓷器活也并不容易的。具体来看汇垠澳丰主导三家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套路。

股权争夺不断,重大资产重组漫漫无期

汇垠澳丰在汇源通信股权置换上的布局最早。2015年9月28日,汇源通信公告,明君集团将股权转让给汇垠澳丰,同时公告汇垠澳丰承诺将优质资产引入汇源通信。

汇垠澳丰控制汇源通信后,委派其董事长罗劲进入该公司董事会并被选举担任董事长,又委派了其风控部负责人沈桂贤任该公司监事会主席。2015年12月28日,汇源通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该重组方案包括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三部分。概括一下,该方案将以2.8亿元的价格置出上市公司现有资产负债,置入评估价值32.75亿元的标的资产,置出资产与置入资产的差额29.95亿元由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同时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募集不超过20.5亿元资金。

拟置入资产为深圳市通宝莱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通宝莱”)、广东迅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迅通科技”)两个公司100%股权。深圳通宝莱向客户提供安防产品、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同时也是国内专业弱电系统集成商之一;迅通科技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商。重组方案称,两家标的公司所处行业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且标的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快速,盈利水平快速提升,未来前景可期,所以资产评估增值率相对较高。

深圳通宝莱的股东包括广州蕙富君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蕙富君奥”),迅通科技的股东包括广州汇垠成长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汇垠成长”),上市公司募集配套资金的特定对象中包括广州蕙富卓坤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蕙富卓坤”),这三家有限合伙基金的GP均为汇垠澳丰。该方案实施后,不考虑蕙富卓坤认购配套资金的影响,蕙富骐骥持股被稀释至14.06%,仍是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分别持股7.9%、6.22%,汇源通信控股股东仍是蕙富骐骥。

值得注意的是,蕙富君奥、汇垠成长均系突击入股标的资产。2015年12月23日,蕙富君奥以6728万元的对价认购深圳通宝莱404.2105万元注册资本(占比5%),入股单价16.67元/单位注册资本。

如果说汇垠澳丰入股深圳通宝莱比较仓促,其入股迅通科技则早一年。2014年10月23日,汇垠成长分别以增资扩股、受让股权两种方式获得迅通科技2614.95万股股份,支付对价1.45亿元。2015年4月24日,广州汇垠泰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汇垠泰鑫”)以8431.92万元认购迅通科技1432.55万元注册资本(占比11.71%)。2015年12月10日,汇垠泰鑫将其持有的迅通科技股权溢价51.36%转让给胡浩澈、钟伟。汇垠泰鑫作为蕙富骐骥关联方,其持有的迅通科技股权上市后锁定期长达36个月,考虑该笔股权投资退出期过长,汇垠泰鑫选择转让股权退出。汇垠泰鑫投资迅通科技8个月,8431.92万元的本金一进一出净赚4430.65万元,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按照重组方案设计,汇垠澳丰有两手安排,一边是旗下PE基金汇垠成长、蕙富君奥突击投资标的公司股权、蕙富卓坤参与认购配套资金,这些投资未来都将兑换成汇源通信的股权;另一边是优化深圳通宝莱、迅通科技置入汇源通信的资质,包括标的公司超高估值,以及与超高估值配套的超高的业绩承诺。

重组方案披露,深圳通宝莱100%股权作价17.25亿元,迅通科技100%股权作价15.5亿元。

为高估值护航的是标的公司的业绩承诺,深圳通宝莱利润补偿方承诺公司2016、2017、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6亿元、1.49亿元、1.94亿元;迅通科技利润补偿方承诺公司2016、2017、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7亿元、1.36亿元、1.72亿元。而2014年两家标的公司的净利润分别是0.35亿元、0.71亿元(表3),较承诺净利润相去甚远,该业绩承诺是否虚高呢?

另外,该项资产重组如果顺利完成,汇源通信将因收购深圳通宝莱形成15.52亿元的商誉,因收购迅通科技形成11.89亿元的商誉。因此,商誉占上市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将高达67%。未来如果发生大额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资产、利润的影响将不言而喻。

在汇源通信2016年6月20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上述包含诸多疑点的重组方案被否决,历时9个月的资产重组戛然终止。2016年11月22日,蕙富骐骥修改承诺,将置换上市公司汇源通信的承诺期由12个月(2016年12月24日到期)延长至18个月。接下来的戏码,就是前文所述蕙富骐骥LP——6号资管计划的劣后出资人珠海泓沛提请更换GP汇垠澳丰。此事的爆出,令汇源通信的实际控制人更加扑朔迷离,话事人究竟是有限合伙的GP还是资管计划的劣后出资人呢?

半年后的2017年1月16日,汇源通信因“珠海泓沛发难事件”停牌,2017年2月20日,汇源通信公告,因控股股东蕙富骐骥再次筹划重大重组事项而继续停牌。在承诺公布重大资产重组信息的2017年3月20日,汇源通信公告终止该项重大资产重组,原因是控股股东蕙富骐骥与交易对方就交易报价和初步交易方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停牌期间,蕙富骐骥及其管理人汇垠澳丰与单一LP的财产委托人珠海泓沛及其管理人北京鸿晓协商后,汇垠澳丰与北京鸿晓分别于2017年11月17日、11月19日共同签署了《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协议》和一份《补充协议》,约定汇垠澳丰将所持有的全部蕙富骐骥的合伙份额转让给北京鸿晓,北京鸿晓在受让上述合伙份额后,承诺作为蕙富骐骥执行事务合伙人推动蕙富骐骥所控股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根据《协议》与《补充协议》的约定,《协议》生效需要以“经过蕙富骐骥合伙人大会决议通过”、“经过珠海泓沛全体合伙人决议通过”且“北京鸿晓出具关于‘承接汇垠澳丰原有重组承诺并在2018年6月24日前完成相关资产重组’的承诺函”为前提条件。如《协议》生效且履行,则蕙富骐骥GP将变更为北京鸿晓,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李红星,蕙富骐骥将彻底退出汇源通信。

然而,蕙富骐骥的退出计划进展并不顺利。2018 年 2 月 3 日,蕙富骐骥、汇垠澳丰复函汇源通信,称:“2018 年 2 月 2 日, 汇垠澳丰收到珠海泓沛部分有限合伙人(合计持有珠海泓沛1/3以上实缴出资份额)的《告知函》,函中提及,珠海泓沛已于近期召开合伙人会议,全体合伙人未能就惠富骐骥财产份额转让事项进行有效协商和形成表决意见,坚决不同意北京鸿晓受让汇垠澳丰持有的惠富骐骥财产份额并担任惠富骐骥的执行事务合伙人。

运作资产重组不利,蕙富骐骥退出遇阻,北京鸿晓上位不易,此时汇源通信控制权争夺战又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2018年2月4日晚间,汇源通信收到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乐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乐铮网络”)的《告知函》,称:“乐铮网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向公司股东发出部分收购要约,拟要约收购股份占公司全部股本比例不少于15%,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2月5日,汇源通信停牌。

开始,乐铮网络作为收购主体,与其一致行动人安徽鸿旭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安徽鸿旭”)拟通过要约形式,以不高于21.5元/股的价格收购汇源通信15.51%的股份(3000万股),收购完成后,安徽鸿旭与乐铮网络将合计持有汇源通信股22.14%的股权,要约收购期限为不超过60个自然日。后来,本次要约收购主体由乐铮网络变更为安徽鸿旭,乐铮网络变为安徽鸿旭的一致行动人。要约收购推进2个月后,即 2018年4月12日,剧情突然离奇反转。安徽泓旭声明自1月26日首次接触乐铮网络负责人剻乐以来,“其未向我公司说明其愿作为我公司要约收购一致行动人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我公司自2018年3月8日期无法直接联系到剻乐本人”,综合考虑,为防止变相成为要约收购法人套利工具,安徽鸿旭决定暂时搁置与乐铮网络的合作关系,并考虑终止本次要约收购。截至2018年6月22日,该收购事项尚无进展。

闹剧停摆,截至目前,汇源通信控股股东仍是蕙富骐骥。且蕙富骐骥称,筹划汇源通信资产重组的承诺无法在2018年6月24日前按期履行完毕,拟再次申请承诺延期12个月。

从2015年9月接手汇源通信控制权至今,时间过去了两年10个月,汇源通信仍未完成重大资产置换,蕙富骐骥派驻汇源通信的罗劲于2018年6月辞任公司董事长,公司董高监大面积换血,动荡之下,上市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净亏,股价也腰斩式下跌。雪上加霜的是,汇源通信股权暗战仍在持续,其经营通过资产重组走上正轨仍遥遥无期。

溢价收购控制人关联资产,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2017年4月20日,融钰集团(原永大集团)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拟重组标的为保险公司。与万家乐的转型路径相似,汇垠日丰(有限合伙)控股永大集团后,GP汇垠澳丰开始主导永大集团转型金融服务业。2014年永大集团受让股权成为抚顺银行第一大股东,2015年即收到可观的投资收益。尝到金融投资甜头的永大集团开始向金融控股平台转型,其先后设立了融钰华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融钰信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并将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融钰集团。融钰集团先后将热镀铝产品、电控产品产销业务剥离给子公司,并开始收购科技公司股权、互联网小贷公司等股权。

我们重点来看融钰集团收购上海辰商软件有限公司(简称“辰商软件”)股权的交易。

2017年1月4日,融钰集团以4600万元现金的对价受让辰商软件46%的股权,并以1100万元现金认购辰商软件55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合计以5700万元的现金获得辰商软件51.3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工商资料显示,辰商软件成立于2014年6月17日,由李帖(40%)、熊鹏(30%)、郭安娜(15%)、张鑫(15%)四人共认缴出资500万元。2015年9月23日,辰商软件股东郭安娜退出,新进股东左家华进入,股权结构变更为左家华(51%)、李帖(26.95%)、熊鹏(14.7%)、张鑫(7.35%)。2016年11月14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熊鹏变更为左家华。2016年12月7日,公司股东再度变更为樟树市思图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仍为左家华。

公告披露,辰商软件是一家以全渠道数字化零售管理解决方案及产品研发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五大主要产品包括电商前端营业系统平台、用户大数据管理平台、全渠道协同零售管理平台、融合收款型智能POS、互联网金融管理平台。

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辰商软件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是2015年度数据的4.18倍、14.37倍,利润率更是从5.77%飙涨至32.96%,2016年业绩可谓火箭般增长(表4)。另外,辰商软件净利润均高于营业利润,说明辰商软件主业之外的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较大,提升了公司净利润。评估公司对辰商软件的评估值为1.05亿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值9982.15万元,增值率1960.98%。

当然,与高溢价标配的业绩承诺同时出现。辰商软件股东承诺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总额不低于4500万元。业绩补偿期内,如果辰商软件各会计年度实际净利润未达到承诺净利润的90%,则承诺方对融钰集团进行补偿,业绩补偿金额等于承诺净利润总额与实际净利润总额的差额。假设承诺期三年辰商软件净利润总额为零,辰商软件业绩承诺人须向融钰集团补偿至少4500万元。4500万元低于融钰集团购买其51.35%股权支付的5700万元对价,这笔买卖,对辰商软件的股东而言似乎是稳赚不赔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汇垠日丰控股融钰集团后,公司董事人选更迭。2016年8月21日,创隆投资实控人尹宏伟当选融钰集团董事长。我们再回忆一下前文,尹宏伟正是间接控股融钰集团的7号资管计划的主要劣后出资人(可回顾图4)。而辰商软件实控人左家华与尹宏伟交集不少:二人均是茂普网络、海综网络的股东,且同在天津海购通网络任职(表5)。

2017年5月16日,辰商软件股权完成过户,融钰集团以5700万元的对价获得其51.35%的股权。融钰集团新任董事长一上任,融钰集团便以高价收购其关联人左家华控股的公司,如此关联收购,是否涉嫌利益输送呢?

除了收购辰商软件股权外,2017年4月20日,融钰集团再次停牌筹划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拟以9.75亿元现金收购李宇等19名股东持有的广州骏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骏伯网络”)100%股权。截至2017年4月30日,骏伯网络账面价值8555.71万元,本次收购预估值9.8亿元,预估增值率高达1045.43%。与如此高的增值率对应的是高额业绩承诺,业绩承诺方承诺骏伯网络2017年、2018年、2019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9750万元、1.27亿元。该收购预案发布后,融钰集团立即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 包括骏伯网络评估值、业绩承诺、股权代持等15个关键问题。在深交所的严肃追问下,2017年9月22日,融钰集团终止收购骏伯网络股权事项。

2018年2月23日,融钰集团再次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合肥馨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博网通嬴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策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的安徽黄埔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黄埔股份”)66%股权。2018年6月1日,融钰集团宣告终止该收购计划。

近一年时间内,融钰集团先后发起的多项收购互联网或金融行业公司股权事项均告终止,其股价随之断崖式下跌。在此期间,融钰集团第一大股东汇垠日丰亦萌生退意。

2017年12月29日,汇垠日丰公告将其所持融钰集团15%、5.81%的股权,以16元/股的价格分别转让给上海诚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诚易”)、长兴兴锋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更名安吉兴锋投资合伙企业,简称“安吉兴锋”),该事项计划在2018年7月18日前完成交割,交割完成后,尹宏伟控制的上海诚易将成为融钰集团第一大股东,尹宏伟将成为融钰集团实控人。

汇垠日丰尚未退出,其所持融钰集团股权又横生变数。截至2018年7月4日,融钰集团股票收盘价为4.75元/股,汇垠日丰持股股价已突破平仓线面临被强制平仓的风险,不仅上述股权转让事项面临不确定性,融钰集团第一大股东也会强制变更。融钰集团控股权仍悬在云雾之中,而外延式扩张之路也更加扑朔难料。

剥离主营厨电业务,高溢价买进关联公司

汇垠澳丰运作万家乐资产重组的方式,与运作汇源通信、融钰集团资产重组的方式截然不同,其采取了分步走计划。截至目前,万家乐剥离了主营业务厨卫电器,收购了一家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60%股权,实质也是逐步置换上市公司资产。

第一步是置出上市公司万家乐主营业务厨卫电器。公司双主业格局由厨卫电器+输配电设备业务,变成输配电+金融服务业务。

2016年4月蕙富博衍入主万家乐,半年后万家乐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2016年11月11日,万家乐公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将子公司燃气具公司100%股权(4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以7.45亿元的对价转让给万家乐原控股股东西藏汇顺投资和原实际控制人张逸诚。

2015年,燃气具公司贡献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占比均超过60%,出售燃气具公司使得万家乐年度每股净收益由0.18元下降至0.07元(表6)。

为何剥离业务占比高的燃气具业务?万家乐称燃气具业务发展面临困局,未来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剥离燃气具公司符合万家乐未来战略。2016年12月29日,燃气具公司100%股权交割完成。

第二步,收购一家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60%股权。2017年1月23日,万家乐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4.53亿元收购浙江翰晟携创实业有限公司(简称“翰晟携创”)60%的股权。该收购事项经万家乐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017年3月17日,浙江翰晟60%的股权过户完成,此时,万家乐持有翰晟携创60%股权,陈环持有剩余40%的股权。

2018年1月30日,万家乐再次停牌筹划重大事项,拟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陈环所持翰晟携创40%的股权,该关联收购完成后,万家乐将持有翰晟携创100%股权。

那么,受到万家乐董事会青睐的翰晟携创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翰晟携创主营石化、金属等大宗商品贸易和围绕大宗商品贸易项下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告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翰晟携创账面总资产2.69亿元,净资产不足1亿元,采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6.04亿元,评估增值率617.32%。并且,翰晟携创2015年度、2016年前11个月的营业利润率分别仅为2.28%、1.73%(表7)。

当然,与6.04亿元的高评估值一并出现的,还有翰晟携创股东的业绩承诺。陈环、林国平承诺,公司2016年-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100万元、4600万元、6000万元、7900万元。

2017年4月6日,万家乐公告翰晟携创2016年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156.92万元,高于承诺业绩。翰晟携创2016年前11个月实现扣非净利润2600万元,意味着其12月单月实现扣非净利润556.92万元,是前11个月平均业绩的两倍多,最后一个月业绩可谓突飞猛进。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翰晟携创的股东背景。

商资料显示,翰晟携创成立于2015年2月11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草根控股有限公司(P2P平台草根投资的关联公司)独家出资。2015年5月12日,该公司股东变更为陈环和林国平两个自然人,二人分别持股90%、10%,陈环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陈环又是谁?根据新财富查证,陈环是浙江拓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与2号资管计划的劣后出资人孙剑铖是律所同事。而翰晟携创的原控股股东草根控股,又是该所法定代表人金忠栲控制下的企业。孙剑铖通过2号资管计划参与收购万家乐控股权,控股万家乐之后,万家乐再以高溢价收购关联人陈环控制下的企业。如此收购,是否涉嫌利益输送呢?

2017年12月,1987年出生的陈环上任万家乐董事长。值得一提的是,蕙富博衍提名陈环任董事长,且陈环顺利上位后,蕙富博衍也如蕙富骐骥、汇垠日丰一样筹划退出。2018年4月4日,万家乐控股股东蕙富博衍收到弘信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弘信控股”)发来的《关于收购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意向函》,弘信控股拟协议收购蕙富博衍所持有的万家乐全部股权。陈环、宗蓓蕾分别持有弘信控股70%、30%的股权,陈环为实控人。该笔股权转让完成后,弘信控股将成为万家乐第一大股东,陈环将成为公司实控人。陈环与蕙富博衍,一进一退,配合可谓默契。

5

律师事务所背后的P2P利益图谱

上述三家上市公司所涉关联收购中,还有一层隐秘的关系。2015年12月22-23日,弘信控股、宇轩投资、蕙富君奥突击入股汇源通信的收购标的深圳通宝莱,三者分别以8073.6万元、2018.4万元、6728万元的对价获得深圳通宝莱5.7%、1.425%、5%的股权。认购股权最多的宏信控股,股东是陈环和宗蓓蕾,二人分别持股70%、30%,陈环为实际控制人,此人也是万家乐的收购标的翰晟携创的实际控制人。

换句话说,陈环与三家上市公司中的两家(汇源通信、万家乐)发生了关联,而金忠栲、孙剑铖与万家乐也发生了关联。此三人的共同交集是,他们曾同在浙江拓远律师事务所任职,其中金忠栲曾出任该所法定代表人。

以金忠栲为核心,又衍生出一个庞大的P2P利益图谱,且与汇垠澳丰发生深度关联。

金忠栲控制下的P2P平台草根投资

2013年起,曾为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熟谙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金忠栲等人开始涉水资本市场,从证券法律顾问转型为资本市场参与者。

2013年10月5日,其第一家核心公司浙江草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草根网络”)宣告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宗蓓蕾、陈园各出资占比45%、55%。草根网络是P2P网贷平台草根投资的运营公司(后文“草根投资”与“草根网络”系指同一实体)。2014年3月3日,P2P网贷平台草根投资上线,其产品包括供应链金融产品(贸易通、融易通等)、传统理财产品(房盈通、汽车宝等)、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新股宝、稳赢宝等)、普惠金融产品(未上线的微农贷、信用贷等)。其中一款产品“聚宝盆”为二级市场投资的配资类产品,2015年9月证监会清理配资后该款产品已终止。

据草根投资官网介绍,2015年1月29日,草根投资获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千万美元A轮融资;2016年6月6日,草根投资获得汇垠沃丰私募股权基金10亿元的B轮融资,因汇垠沃丰之GP汇垠澳丰的股东有广州国资背景,该P2P平台由此对外宣称系“国资背景”;2017年2月21日,草根投资获得华闻传媒领投的1亿元C轮融资;2018年6月,草根投资获得上市公司洲际油气领投的23亿元D轮融资。

从草根投资的股权变更及增资历程来看,金忠栲正式现身于2015年2月11日,其母亲张宝花以受让的方式获得草根投资72%的股权;至2016年6月1日,草根投资几乎全部的股权(99.9%)都集中至金忠栲名下(表8)。由此可以推测,张宝花此前的持股应系替金忠栲代持,至于公司刚创办时的持股人是否替金忠栲代持,则不得而知。

(点击图片可放大)

草根投资“安全保障”介绍中称“项目均由独立第三方律所进行法律审查”、“项目均由独立专业第三方律所全程监控形成”,这个“第三方律所”正是金忠栲、陈环、孙剑铖等人所在的“浙江拓远律师事务所”,显然并非独立第三方。

2017年2月20日,上市公司华闻传媒发布公告,通过旗下子公司山南华闻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闻创投”)以现金方式对草根投资增资1亿元,投资成本为48.11元/注册资本,半年之间,草根投资的估值从5.94亿元上升至97.22亿元,翻了15倍。

2017年5月,草根投资完成增资工商变更登记,草根投资注册资本增至2.02亿元,股东变更为金忠栲和4个法人股东:广州汇垠沃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拉萨美格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顺盈投资有限公司、山南华闻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金忠栲持股74.41%,汇垠澳丰旗下PE汇垠沃丰持股占比21.28%,是草根投资第二大股东(图6)。

(点击图片可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草根投资早在2014年已开始搭建VIE架构。2014年12月24日,草根(香港)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草根香港”)在香港注册成立,2015年4月13日,草根香港全资子公司、VIE架构内地主体公司——草根金融信息服务(杭州)有限公司(简称“草根金服”)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金忠栲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草根金服旗下包括草根投资、中投融、量财富、易观长河基金、德鑫典当等互联网金融子品牌(图7)。从草根金融股权图(图6)中可以看到,汇垠澳丰的股东杭州宏拓也是易观长河基金的股东,中阜投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投融)是阜兴系投资的企业,汇垠澳丰、阜兴系与P2P草根投资在股权层面的深度关联可见一斑,陈环能够在汇垠澳丰操盘的上市公司重组盛宴中独分两杯羹并非偶然。

(点击图片可放大)

围绕着P2P平台与汇垠澳丰的利益交织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草根投资各位投资人之间颇为复杂的关系。

一、工商资料显示,草根投资A 轮融资仅是曾经任职顺为资本执行董事的马文静女士个人投资400万元,并非获得顺为投资数千万美元融资;马文静后将其个人持股转让给金忠栲,转而通过其持股50%的拉萨顺盈投资入股草根投资,顺盈投资入股价格(6.6元/单位注册资本)仅为同时入股的美格投资入股价格(23.75元/单位注册资本)的27.8%,差异显著。

二、草根投资B轮融资的出资方汇垠沃丰,是汇垠澳丰旗下PE基金。汇垠沃丰合伙人之间关系颇为复杂:广州聚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聚元投资”)与汇垠澳丰的股东之一元亨能源同出一系,其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保军同时也是元亨燃气(00332.HK)的执行董事和元亨能源的股东;常州凯佳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凯佳投资”)股东之一常进文,同时也是江苏卓群纳米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阜兴系掌门人朱一栋的父亲朱冠成;自然人张逸仑为超级牛散,万家乐董事之一的张逸诚与其名字只差一个字,而万家乐前控股股东是张逸诚的父亲张明园,张逸仑与张明园分别是上海三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监事、董事长。总结一下,元亨系、阜兴系、汇垠系、张明园父子通过汇垠沃丰间接入股了P2P草根投资。

如此关联下,金忠栲的律所同事孙剑铖出资6亿元成为2号资管计划的劣后出资人;2号资管计划的资金又注入蕙富博衍,用于受让万家乐原控股股东张明园所持的股权,进而控股万家乐;万家乐再发起收购金忠栲曾控制的公司翰晟携创,这一套连贯的收购动作,像是按着剧本演出一般顺利。

三、草根投资C轮融资的出资方华闻创投为华闻传媒旗下创投公司。而汇垠澳丰通过指定方持有华闻传媒1.03亿股股份(占比5.08%),汇垠澳丰常务副总经理李向民并出任了华闻传媒董事;华闻传媒间接上层股东朱金玲为阜兴系掌门人朱一栋的堂妹。

四、华闻传媒、汇垠澳丰将继续投资草根投资。2017年2月20日,华闻传媒公告披露,汇垠澳丰旗下PE基金汇垠天粤拟以14.77亿元的对价受让西藏朗格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西藏朗格投资”)持有的拉萨美格投资829.9606万元出资额,成为拉萨美格的有限合伙人,从而间接持有草根投资股权。同时,华闻传媒控股股东国广环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广资管”)也拟受让西藏朗格持有的拉萨美格出资额,成为拉萨美格有限合伙人,间接持有草根投资股权。

投资是一门“拉帮结伙”的技术活,金忠栲与阜兴系、万家乐张明园父子、元亨系、华闻传媒系之间眼花缭乱的关系,在P2P草根投资的股权结构中一览无遗(图7)。在这张庞大的关系网中,除了草根投资、量财富外,中投融、意隆财富也是类P2P的理财平台。追溯这两家平台股权,最终出资方即为上海阜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阜兴集团”),其实控人为朱一栋,华闻传媒董事、国广环球资管董事长朱金玲是其堂妹。

值得注意的是,“阜兴系”掌门人朱一栋曾因涉嫌操纵其父朱冠成实控的大连电瓷股价而被业界关注。近期,朱一栋再次成为热点新闻人物则是因其突然失联。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阜兴集团实控人朱一栋已失联,阜兴系旗下理财平台意隆财富已人去楼空,员工被告知不用上班。据《财新》报道, “‘阜兴系’资本危局就此彻底崩塌,牵连银行、信托、基金子公司等十余家金融机构,以及“阜兴系”旗下三家正规备案的私募基金公司发行的上百只私募产品,资金黑洞粗略估算超过300亿元。”《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指出,意隆财富设立的部分基金涉嫌用于给阜兴集团旗下企业和关联企业“输血”。新财富查询发现,上海意隆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共备案登记21只基金产品,其中18只产品成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意隆财富募资规模几何,多少用于输血阜兴系及朱一栋个人业务,是否涉嫌“自融”?一系列疑团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和披露。

概而言之,新财富查询汇垠澳丰杠杆棋局中,涉及纷繁复杂的关系网,而铺设其中的资本派系就像一根根线头,抓住这些线头,就能牵拽出隐藏在汇垠澳丰收购棋局下的利益网。

6

谁的盛宴?

对汇垠澳丰所介入的三家上市公司之运作逐一拆解之后不难发现,汇垠澳丰更像是影子壳公司般的存在。明面上,汇垠澳丰是通过以GP身份所管理的三只有限合伙基金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但实际上,三个有限合伙基金上层资管计划的劣后出资人,各自在不同上市公司皆扮演了更加浓墨重彩的角色。

比如,6号资管计划劣后出资人珠海泓沛,在汇源通信资产重组折戟之后向汇垠澳丰的发难;比如,融钰集团溢价收购的标的资产,实际乃与7号资管计划劣后出资人尹宏伟有莫大关联;再比如,万家乐溢价收购标的资产的前后两任实控人金忠栲、陈环,与2号资管计划劣后出资人孙剑铖,三人同属一家律师事务所。

这些劣后出资人通过多种杠杆工具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而自身则依托层层架设的嵌套关系隐藏在幕后,而在前台身为GP的汇垠澳丰,由于四大股东持股相当,于是也变成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因而其管理的三只有限合伙基金所各自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就堂而皇之地被认定为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这样的控制结构,极大地拓展了隐身在幕后之资管计划劣后出资人的挪腾运作空间,包括规避借壳,包括实控人的暗中转手,包括重组中的利益输送,均变得轻而易举。

此模式如若被广泛复制,资本市场或将兴起一波新型的以小博大巧取豪夺盛宴。幸好在监管层问询函的持续追问之下,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嵌套杠杆详情得以被逐级披露。在并购重组监管趋严的形势下,汇垠澳丰主持的重组大戏会如何收场?各路资本的布局将以何种方式套现?且拭目以待。■

过往文章:

近年来信托行业首家曲线上市公司!江苏国资改革排头兵打造“能源+金融”双主业

夫妻、婆媳对簿公堂,女总裁离婚引发股权纠纷,两度折戟IPO的地素时尚凭什么能上市?

四地上市、总资产近2000亿元!中国第二大煤企如何成为A股同类公司中唯一的成长股?

结构性去杠杆应在宽松流动性下靶向治疗

9,纽约客特写:全程还原Waymo与Uber的无人驾驶世纪之争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 Charles Duhigg,编译 Rik R。36氪经授权转载。

2011 年春,谷歌一个保密项目的工程师小组收到了同事的一封电子邮件。

信上说,Anthony 将被解雇。事情终于发生了。

作为该公司最具才华与名气的员工之一,Anthony Levandowski 被认为玩过火了。关于他的谣言开始在公司总部的咖啡吧内散布开来。

Levandowski 是一位极有天赋的工程师,他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观点,谈论有关机器人的未来。

他的外型极易辨认:身高 6.7 英尺,每天穿着同一身衣服——牛仔裤和灰色 T 恤——在硅谷看来,这表明他更喜欢把有限的认知精力花费在更为崇高的追求上。

他经常被邀请参加公司的脑暴会议,并以技术改变世界的尴尬说教而广为人知。他魅力非凡,也使某些人感到厌烦。

正是 Levandowski 和他的同事们说服了谷歌的领导层,花费数百万美元发明自动驾驶汽车。

4 年前,谷歌雇佣了 Levandowski 和其他一些参加「DARPA 大挑战赛」的机器人专家。这项自动驾驶比赛由政府赞助,横跨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之间的沙漠地带。

大多数参赛者制造的都是自动驾驶汽车,而 Levandowski 却制造了一辆名为 Ghostrider 的自动驾驶摩托车。

他后来承认,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希望以新颖性来引起媒体关注。

虽然 Ghostrider 的表现相当令人遗憾,在离起跑线几英尺的地方抛锚了,但从任何其它方面来看,它都取得了成功:Levandowski 在创作方面的胆识,加上他在吸睛方面的才华,使他成为那场比赛的明星。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购了 Ghostrider 作为其永久藏品。2007 年,27 岁的 Levandowski,有且仅有一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学硕士文凭,在谷歌找到了一份年薪数百万美元的工作。

那时,谷歌希望通过逐向导航功能来主宰导航服务市场,帮助城市居民找到去杂货店或健身房的最快路线。

Google 当时笃信,随着智能手机的成熟,用户会很乐意交出自己的位置及目的地信息。

这对于一家致力于销售定向广告的公司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了完善该软件,Google 需要真实的环境信息:道路上限速标志的确切位置;对出口匝道易行程度、突然变道需求的人眼视觉水平的评估。

Levandowski 和他的「大挑战赛」队友们开发了一种方法,只需拼接成千上万张地表景观的照片,然后将它们与 GPS 坐标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山丘与河床之间绘制出一条可通航的自动驾驶路径。

这项技术可被用来绘制城市街道,不过首先需要有数百万张最新的城市景观照片。

在 Levandowski 加入谷歌后,他计划派数百辆装有照相机的汽车去拍摄美国的道路。

然后,他遭遇了谷歌的官僚主义。

这家公司成立还不到 10 年,但已拥有将近 17000 名员工,其中包括一大摞中层管理人员。

Levandowski 最近告诉我,「他们想要我们的原因之一是,拉里·佩奇知道我们不好管理。」

作为谷歌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佩奇经常抱怨公司已经变得臃肿不堪,并且已经失去了当初推动公司成功的黑客心态。

在 Levandowski 来的时候,谷歌的官僚层正处于上升阶段。

「招聘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Levandowski 告诉我。「公司使用一个叫做 WorkFracelic 的招聘程序,仅系统录入的步骤就十分复杂。所以有一天,我在 Craigslist 上贴了招聘司机的广告,基本上雇佣了所有胜任的应聘者,然后自己掏腰包。

这被称为 Anthony 式的做事逻辑。」

在这前后,Levandowski 去一家汽车经销店买了一百多辆车。

当时他的一位经理告诉我,「他递交的报销费用,相当于其部门所有其他雇员的旅行费用的总和。

公司的会计们也目瞪口呆,但是拉里却说,「付钱」,那我们就照办了。

拉里想要的人是那些能够忽视障碍,并能够向所有人表明,如果你想另辟蹊径,可以做出一些出格之事的人。」

Levandowski 和他的团队被要求在一年内绘制出 100 万英里的美国公路。

他们用 9 个月完成了工作,然后在印度的海得拉巴市建立了一个超大型办公室,开始绘制地球上的每一条街路。

(今天,谷歌地图已经成为导航 APP 领域的主宰,日均用户达 3000 多万。)

Levandowski 和他的老板 Sebastian Thrun——另一位大挑战赛选手,随后向谷歌的领导层建议,下一步要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2009 年,一个由 Thrun 领导的工程师小组被分配到了一个秘密的自动驾驶汽车部门 Project Chauffeur。

而 Levandowski 的工作重点是硬件开发。

该小组的首要目标之一便是弄清楚如何给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安上「眼睛」:通过连接起车顶安装的激光和照相机与车内搭载的计算机,使前方道路可视化,让汽车看见交通标志、行人和其它车辆。

这样的系统以前被大学机构创建过,每个系统都花了好几年才得以建成。

Levandowski 再一次另辟蹊径。

加入谷歌后,他暗地里创建了 2 家独立的公司,510 Systems 和 Anthony』s Robots。

这两家公司掌握有他为自动驾驶摩托车及其它一些副业项目所开发的技术。

在他看来,如果 Project Chauffeur 直接找其公司购买必要的硬件,谷歌或许可以节省数年的研究投入。

实际上,Levandowski 的提议是,从他那里获取关键技术,并用谷歌的钱支付。

谷歌同意了。

虽然一些高管意识到了这种安排的不寻常之处,但其他人却一无所知。

「起初,没有人知道 Anthony 正在向我们推销他自己的产品,但人们最终弄明白了,」Levandowski 的一位前同事告诉我。

「这看起来不太正当,但那时每个人都想尽快做出点什么,而这个方案很简单易得,所以我们就没有考虑太多。那最终被证明是个错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Project Chauffeur 已经有了数百名员工,而谷歌花费了一小笔财富用于建立一支自动驾驶车队。

交通运输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如果谷歌能够成为第一家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市场化的公司,那么此一举就将价值数十亿美元。

Levandowski 是谷歌计划的核心,但随着 Project Chauffeur 的扩大,他的领导风格变得越来越引人对立。

他善于解决问题、团结员工,但为人粗鲁、处事偏执,容易轻视与他意见不同的队友。

「五秒定律并不适用于汤。」(译注:五秒定律是指,如果食物掉到地上,在五秒钟内捡起来还可食用。)

他似乎也念念不忘自己的个人利益。

「有一次我们一起开车去开会,谈论着想从 Chauffeur 项目中赚多少钱。」Levandowski 的一位同事说,「我告诉他我想赚 1 亿美元,这个数字对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我清楚地记得,Anthony 用一种怜悯的表情看着我,说我的想法太小了。他说,他至少要赚 10 亿美元。

这项技术将改变世界,而 10 亿是他应得的最低限度。」

Levandowski 有时穿一件定制的灰色 T 恤,那是他的一位同事送的礼物,上面写着「我要喝你的奶昔」——出自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电影《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中的一句话,那部电影是关于一个野心勃勃的石油工人的。

「他就是那种人,」该同事说道,「一个混蛋。但却是一个真正有天赋的人。我猜人们都讨厌他。」

2010 年,谷歌员工们开始听到传言,说 Levandowski 代表他自己的那两家公司,与谷歌的一些竞争对手会面了,包括一家正与微软合作的公司,企图把谷歌付费使用的这款导航技术出售给他们。

Levandowski 后来坚称,他从未隐瞒过他的公司与其它公司有业务关系的事实,并辩称谷歌从未获得过独家许可。

然而,对 Levandowski 的队友来说,这感觉就像是背叛。

他的老板发起了一项内部调查。当 Levandowski 被问及此事时,他称并不打算帮助其他公司与谷歌竞争。

但他指出,自己正考虑离开,以便专注于 510 Systems 和 Anthony’s Robots,这两家公司有可能会成为谷歌自动驾驶业务的竞争对手。

这便是解雇谣言开始的地方。

然而,根据谷歌前高管的说法,当佩奇听说 Levandowski 可能被解雇,或是他可能离开公司时,他下令反转。

谷歌需要像他这样的人。

谷歌的许多重大创新,如 Gmail 和 AdSense,都已有超过 50 年的历史,是科技产业的一座丰碑。

各种各样的「登月计划」——通过建立新业务来多样化收入流的企图,已经耗费了数十亿美元,但是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这家公司曾花了数亿美元开发 Google Glass——2012 年隆重登场的一款增强现实眼镜——最后却由于产品表现差强人意而悄悄将其放在一边。

即使是对创新初创企业的收购,如 2014 年的智能恒温器制造商 Nest,也无法阻止公司创新步伐的停滞。

佩奇命令助手们协商收购 510 Systems 和 Anthony』s Robots 一事,并考虑扩大 Levandowski 的领导范围。

「Anthony 成为了他自己,因为有拉里在滋养和保护着他,」一位前谷歌高管告诉我。「他们是朋友,他们喜欢一起吃晚饭,一起作乐。」

然而在 Chauffeur 项目中,提升 Levandowski 有相当大的阻力。

在一封给同事的电子邮件中,Turun 说,一些团队成员「对 Anthony 的承诺和正直感到担忧」。

另一位高管 David Lawee 写道,即使谷歌已经准备好「与 Anthony 共担风险」,并做出收购决定,「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要我选择一个商业伙伴来创办一家公司,肯定不会是他。」

佩奇态度坚决。

根据谷歌内部邮件称,他命令高管们「让 Anthony 致富,如果 Chauffeur 成功的话。」

两个月后,谷歌以 22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510 Systems。

它还购买了 Anthony’s Robots;作为回报,Levandowski 可获得一笔与 Chauffeur 项目的总价值挂钩的未来回报。

谷歌同意支付其该部门最终价值的 10%——一种 4 年期的影子股股权。

这笔股权最终支付给他 1.2 亿美元,这是谷歌历史上最大的此类支出之一。

「在谷歌,得到晋升的最好办法,有时就是威胁要辞职。」Levandowski 告诉我。

「如果你说,『嘿,我要自己创业了,』他们就会说,『好吧,我们需要收购你的公司。』

硅谷就是这样运作的。你必须改变现状,制造压力。

这里的赢家是那些相信最大的未来图景,并乐意冒险去实现它的人。」

硅谷总是建立在背叛之上,一如建立在创新之上。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追溯到 1957 年,当时硅谷基本上是由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创建的,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如何背叛他们的老板。

这些工程师们为 William Shockley 工作,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帮助发明了晶体管,同时也是一个失败的监督者。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果园间成立了一家小公司,选择这个地点的部分原因是离他母亲很近。它的办公室距离如今的谷歌所在地不到 3 英里。

Shockley 雇佣了一个小组来制造第一批半导体中的一部分,该小组中的许多成员是斯坦福和 MIT 的新近毕业生。

不到一年,他的大部分员工就都准备辞职了。

Shockley 是个多疑而偏执、事必躬亲的管理者,也是一个易发脾气的种族主义者;他后来捐献出了自己的精子,规定只用于为符合门萨俱乐部条件的妇女授精。(译注,成为 Mensa 会员的唯一标准是在高难度的智商测试中获得极高分。)

他十分不信任员工,曾打算让他们所有人都进行谎言测试。

当 Shockley 手下的 8 名顶尖工程师发现,他们对自己的领导人怀有同一种顾虑时,便开始接近一家名为 Fairchild 的公司,该公司愿意帮助他们创建一家新的公司。

在得知手下 8 名大将即将离开后,Shockley 的助手告诉他们,这种感觉就好像「被一个好友在背后捅了一刀。」

这些叛逃者后来被称作「八叛徒(Traitorous Eight)」,尽管他们讨厌这个名字,但它却成了一句呐喊,声讨着硅谷上演的一连串企业背叛事件。

这家名为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的新公司,为其 8 位创始人创造了巨额财富,将「硅片」一词引入世界,并培养了一代背信弃义的计算机工程师。

不久,Fairchild 的员工就离职去创建新公司了;由此产生了 100 多家公司,包括 Teledyne 和 Intel。

在 Shockley 背叛事件发生时,其它地区比硅谷更适合成为科技产业的粮仓。

波士顿环线的 128 号公路是众多大学和先驱计算机公司的所在地,因此它很快就被称为美国的高科技公路。

但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加州北部区域的崛起令 128 号公路黯然失色。

经济学家后来认为,硅谷的背叛文化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马萨诸塞州的法律使得员工很难加入竞争对手的公司或创造新的业务。

波士顿的工程师们通常被迫签署竞业禁止协议,这些协议要求,辞职后至少要等一年才能加入竞争对手或创建自己的公司。

但在加州,竞业禁止协议是非法的。而这项禁令的设立几乎纯属偶然。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的加州立法者(为了节省时间),几乎照搬纽约立法机关所提出(然后遭到拒绝)的一套法令。

加州的早期立法者们判定,「每一份禁止任何人从事一份合法职业的合同」都是非法的,那时谁也无法预见,一个世纪后,他们的决定会改变全球经济。

随着硅谷公司的增加,你可以「周五辞职,周一再找工作。」一位加州工程师告诉经济学家 AnnaLee Saxenian,「你甚至不必告知妻子。只须在周一早上把车开去另一个方向即可。「

全州各地的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上世纪 70 年代,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加州科技工人辞掉工作,加入竞争对手,或创办新公司。

「硅谷的工程师和经理人的职业道路类似于布朗运动。」Ronald J. Gilson 在 1999 年的一篇法律评论文章中写道。

「他们游走于各公司,创办初创企业,把东西卖给前雇主,从前雇员那儿买东西,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发展出了跨越公司和竞争的私人关系和职业关系。」

他们塑造着加州的商业景观,在其间传播秘密并分享内幕。

这种传播在经济学家中被称为「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刺激了创新。

「阿迪达斯为什么在波特兰建立工作室?」米切尔汉姆莱法学院的知识产权专家 Sharon Sandeen 最近对我说。「他们可以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但耐克总部设在波特兰,而阿迪达斯通过在那里设立办事处,可以更容易地雇用耐克以前的员工,从而了解其竞争对手。Sandeen 说:「想法会泄露。」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一些行业,允许员工自由转换公司可以显著加快创新步伐。

知识溢出有助于企业避免重复竞争对手的错误。

它可以把新发现教育给一支分散的研究队伍。

得知竞争对手很快就会聘用你最好的员工,并了解你所有的秘密,这会鼓励公司避免不思进取。

正如一位前谷歌高管告诉我的那样,「我们希望人们尝试疯狂的事情,并警惕其他人会率先采用这个想法,除非他们竭尽所能地首先使用它。」

然而近年来,硅谷内部的创新似乎已经放缓。

学者们注意到,包括谷歌、苹果、Facebook 和微软在内的许多大公司,十多年来都没有发布革命性的产品。

iPhone 是在 2007 年推出的; Facebook 的 News Feed 是在 2006 年推出的;微软的 Xbox 已有 16 年的历史。

并且,当诸如 Instagram、WhatsApp 和 WaZe 这样的破坏性竞争者出现时,大公司通常会选择收购。

现在的硅谷巨头们都相信,许多员工会坚守公司几十年。

在硅谷日益板结的世界里,Levandowski 是个局外人。

这位前高级谷歌高管说:「大多数人一旦有钱就基本上不再折腾了。这就是为什么 Anthony 如此特别的原因。他从不歇息。他是那些不停工作、然后出去、起床,继续更多工作的人之一,他会不断地推自己,直到把一个不可能的想法变成现实。」

甚至在 Levandowski 被许诺一亿多美元后,他依旧敦促自己要「跳出框框思考」——这在硅谷是一句陈词中的滥调。

「有好有坏吧,」这位高管说,「因为有时候跳出盒子会帮你完成不可能的事,而有时意识到盒子的存在会阻止我们做蠢事,或坐牢。」

在谷歌收购 Levandowski 的公司之后,Chauffeur 项目得以继续前进,而谷歌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很快就超过了 10 亿美元。

北加州的居民开始看到自驾车在他们的社区里巡游——车顶带有旋转装置的普锐斯和雷克萨斯,在十字路口处停车会显得犹豫不决,就好像新手司机那样。

2015 年,Chauffeur 项目完成了 100 多万英里的行程。

那一年,Levandowski 开始邀请几位钟意的同事在办公室外与他交谈。

正如其副业项目 Anthony』s Robots 一样,他正在考虑创立另一家独立的公司。

自从他把公司卖给谷歌已经过了快 4 年,而他也即将得到那笔巨额收益。

但是现在已为人父的 Levandowski 告诉同事,他不会变得自满。他对谷歌感到不满,觉得 Chauffeur 项目的步伐已经停滞,其中的部分原因是高管之间的争执。

一些最大的摩擦涉及 Levandowski 在自动驾驶实验中所冒的风险。

导航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需要通过吞入大量的测试数据来得到改进。要教自动驾驶汽车合并到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重复训练,这样可以让算法探索各种方法,并从错误中学习。

前排座位上总会安排一位人类「安全驾驶员」,以便在发生故障时接手。

然而,要想推动技术的进步,就需要将汽车软件暴露于棘手的环境中。

「如果你的工作就是推进技术,那么安全问题就不应当成为你的头号关注点。」Levandowski 告诉我。

「否则,你就什么也做不成。把汽车停在车道上总是更安全,但那样便永远无法从一个真正的错误中学到东西。」

2011 年的一天,一位名叫 Isaac Taylor 的谷歌高管获悉,在她休产假时,Levandowski 已经修改了自动驾驶汽车软件,以便能够将车辆带到其它被禁止的路线上。

谷歌的一位高管回忆了 Taylor 和 Levandowski 的争吵场面。Levandowski 告诉 Taylor,唯一能证明这种做法的必要性的方法,就是一起出去溜一圈。

两个怒火中烧的人,跳上了一辆自动驾驶普锐斯,便离开了。

汽车开到高速公路上,经过了一个入口匝道。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辆普锐斯意外地堵住了另一辆凯美瑞轿车的路。

人类驾驶员可以轻松地处理这种情况,通过放慢车速,来让凯美瑞融入车流。但是谷歌的软件没有为这种情况做好准备。

两辆车继续在高速公路旁并排减速。凯美瑞的司机猛地把车驶向右肩。然后,显然他要试图避开护栏,便又转向左边;凯美瑞打了一个圈儿回到了高速公路的中央地带。

作为安全驾驶员,Levandowski 来了一个急转弯以避免与凯美瑞相撞,却造成 Taylor 的脊椎严重受伤,最终需要做多次手术。

普锐斯恢复了控制,在高速公路上拐了一个弯,将凯美瑞抛在了后面。

Levandowski 和 Taylor 不知道那辆凯美瑞的伤势如何。他们没有回去检查那个司机的情况,或者看看是否伤到了其他人。他们和其他谷歌高管都没有向当局过问此事。警方也不知道,该事故的肇事者是自动驾驶算法。

Levandowski 非但没有被这个事件吓倒,还在后来辩解称其是一个宝贵的数据源,一个学习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机会。

他给同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信中附有一段该事件的视频。邮件主题是「普锐斯对凯美瑞」(谷歌拒绝给我看视频的副本,或透露该事件的确切日期和地点)。

他仍然担任领导角色,并继续在非官方制定的路线上开车。

根据谷歌前高管的说法,在 Chauffeur 项目的早期阶段,发生了 10 多起事故,其中至少有 3 起是严重事故。

谷歌的第一批测试车中有一辆昵称 kitt 的汽车,由于无法区分黄色和红色交通灯,在突然刹车后被一辆载货卡车追尾。

kitt 车上的其中 2 名谷歌员工后来接受了治疗。一位前谷歌高管告诉我,这辆载货卡车的司机没有驾驶执照,他的家人也在车里,他要求谷歌不要与保险公司联系。

kitt 的后部被严重碾压,永远也不能上路了。

针对这些事件所反映的问题,谷歌的自动驾驶部门怀疑这些汽车并不安全。

「在我们测试和开发技术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享有最高优先权,」一位发言人写给我。

该公司表示,已就 kitt 事件向当局提交了一份报告,尽管后来有多名参与者寻求医疗照顾,但「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自愿离开现场的。」

至于凯美瑞事件,发言人将其描述为「一场不幸的单方面事故,涉事的另一辆车未能让路」;因为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并没有直接撞上凯美瑞,所以谷歌没有造成事故。

自 2014 年以来,加州法规要求,但凡自动驾驶汽车「以任何方式卷入公共道路自驾车碰撞事件,继而导致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相关公司都必须对其作出报告。

凯美瑞事故发生在该法规出台的 3 年前;自从该规定生效以来,谷歌已经报告了另外 36 起事故。

如果谷歌仍旧对其非直接碰撞事故不做报告,那么可能还有更多并未记录在案的事件。

「很多事故是由于我们的车变得不稳定,即使没有撞到任何人,」一位前谷歌高管告诉我。

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有时会突然停下,包括在交叉路口时,从而导致其它汽车转向。(谷歌的一位发言人拒绝讨论该公司的报告政策。)

Phil Ting 是加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民主党人,他代表旧金山,赞助自动驾驶车辆的立法程序。

「如果有一辆自驾车的行为不安全,那么显然应该被报告出来。」他说,「如果他们没有被报道,那就需要对其进行检查。」

这位前谷歌高管在谈到涉及公众的事故时说:「这就是硅谷的方式,快速失败、经常失败。但现在我们谈论的是汽车,不是 iPhone APP。错误的失败可以杀人。」

2015 年,Levandowski 开始为同事们举办活动,包括一次西班牙海鲜晚宴。

他在宴会上描述了自己的最新愿景:他想建立一个新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将重点放在自动驾驶卡车运输上。

他说,这个商业模式不会与谷歌发生竞争。

即使产生了竞争,他还受到加州法律的庇护。

他已经与包括 Uber 在内的潜在投资者进行了交流,Uber 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部门。

当谷歌高管得知他正在招聘将要离职的员工时,他们非常愤怒。

「我们必须炒了 Anthony Levandowski,」Project Chauffeur 主管 Chris Urmson 在 2015 年 8 月 4 日给同事们发的电子邮件中说,「我今天从两个不同的渠道听说,Anthony 正在接近他们的团队成员,试图搭建一个小组,以便打包出售给 Uber。」

然而,谷歌的高层,包括佩吉本人,再次介入来保护 Levandowski。

佩奇的决定也许是出于个人利益:他最近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副业项目——飞行汽车企业 Kitty Hawk,并请 Levandowski 在业余时间帮助他。

其他谷歌高管担心,如果 Levandowski 被解雇,他在硬件部门的一些盟友可能会追随他而去。

Urmson 被指派要尽可能地留住 Levandowski。

Urmson 试图和他达成协议,但为时已晚。

2016 年 1 月,Levandowski 给佩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宣布辞职,并指出:「我想坐在驾驶座上,不是乘客座上,而现在的感觉就像是在后备箱里。」

Urmson 追查了 Levandowski 的行踪,并把他从团队中剔除了。

Levandowski 的许多队友已经接到了他的新公司的工作邀请;而 Urmson 则在接下来的几日内企图用数万美元奖金来留住他们。

有的人接受了;有的人拒绝了。最终,半打的谷歌员工选择了离开,加入 LeavokSky。

不久,谣言开始流传,称 Uber 将收购 Levandowski 的公司 Ottomotto,且相关投资协议到 2016 年 2 月底便已就绪。

Uber 说,它准备移交该公司 1% 的股份——当时相当于 6 亿美元——来换取 Ottomotto。

「这真的引起了每个人的注意,」一位前谷歌工程师告诉我,「如果 Anthony 能得到这么多,那我们能得到多少?」

今年 8 月,Project Chauffeur 的软件主管写信给同事们:「今年早些时候,有一群人正在考虑加入 Otto。」Uber 发放的数亿美元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补充说,「还有一批人在重新思考他们的选择。」

Project Chauffeur 的雇员开始打电话请病假,以便与其它公司或风险投资家会面。

人们开始密切关注其同事的鞋子。「一个工程师购买昂贵的新运动鞋的唯一原因是,他们正在寻找一份新的工作,」有人告诉我。

Project Chauffeur 的走廊里突然间挤满了崭新的彪马和 Allbirds。一批员工加入了竞争对手的机器人初创公司。甚至 Urmson left 也离开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谷歌的领导人特别担心员工转投 Uber。

「每个人都害怕 Uber,」这位前谷歌高管说。

「Uber 是硅谷第一家获准知悉你是谁、去哪里、和谁一起、通常去那里做什么的大公司,而且他们可以存档你的信用卡信息。

然后他们雇用了 Anthony,就相当于突然找到了一个人,能够帮助他们得到价值 10 亿美元的教训。」

到 2016 年夏天,谷歌正在寻找一种阻止 Levandowski 进行这种交易的方法。

8 月,谷歌高管会议议程包括一个草拟的行动计划:「审视 Anthony 的离职问题,回顾其在职期间是否有雇员带走了保密信息或商业秘密,违反了竞业协议,以及信息被盗用的程度。」

不久之后,由谷歌执行官 Gary Brown 领导的司法工程师们开始彻查 Project Chauffeur 的数据库,以寻找可用于阻止 Uber 收购 Otto 的资料。

最终他们发现了一条线索。根据谷歌的说法,在 Levandowski 辞职的一个月前,他已经将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插入到了谷歌的服务器中,下载了大约 14000 个文件,包括硬件原理图。

他把文件传送到一个外部驱动器,然后清空了笔记本中的相关数据。

律师们后来得知,大约在同一时间,一个追随 Levandowski 一起离开的工程师 Lior Ron,曾在网上搜索「如何秘密删除 mac 上的文件」,以及「如何永久删除电脑中的谷歌驱动器文件」。(Ron 拒绝置评。)

律师们后来看到 Levandowski 在离开谷歌几周后发给 Ron 的一条聊天信息:「确保你今晚删除了个人电脑和手机上的所有信息。」

谷歌认为,这就是 Levandowski 利用 Project Chauffeur 的机密信息来创建 Ottomotto 的证据。

但是,当律师要求谷歌的工程师们对 Levandowski 带走的文件进行评估时,其中一名工程师认为这些是「低价值」信息;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谷歌的律师称,「想到律师团队试图将怀疑归咎于这些文件,我就感到很不舒服。」

2016 年 12 月,谷歌将自动驾驶部门改装成为一个叫 Waymo 的独立部门,并称其是「一种交通运输领域的新方式」。

当月,Waymo 的律师了解到,一名中级工人意外收到一封来自外部供应商的电子邮件转发。这家公司叫做 Gorilla Circuits,主要业务是为 Uber 公司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电路板。

Waymo 后来写道,这些图纸「与 WayMo 高度机密的电路板图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且具有几个 Waymo 的独家特征,其电路设计出自 Levandowski 先生所下载的 14000 多个文件。」

2017 年 2 月 23 日,Waymo 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声称 Levandowski 已经潜逃,身上携带有无法估量其价值的信息。

该诉讼要求被告赔偿 18 亿 5000 万美元,并试图阻止被告方在 Uber 的 Ottomotto 项目或任何其它自动驾驶公司使用 Waymo 的专有信息。

Waymo 不会声称 Levandowski 受到禁业竞争条款的约束——而且它也不能直接起诉他,因为他的雇佣合同中含有仲裁条款。

所以 Waymo 声称,根据最近通过的联邦法案,Levandowski 触犯了商业秘密盗窃罪。

美国知识产权法包括这样一条议价协议:如果你愿意公布一项新发明的细节信息,达到让其他人能够复制它的程度,那么政府会给颁发你一项专利,获得对这项发明的暂时垄断使用权。

「专利法和版权法是故意制造信息『泄露』的,」《耶鲁大学学报》曾雄辩地指出这一点。

政府允许你从自己的辛勤工作中获益,同时也确保别人可以从你的发现中学到东西。

但是如果有公司并不想分享自己的发现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家公司竭尽全力保护其知识产权机密,法院可能会承认其为一个「商业秘密」,并禁止员工将这些想法带到新的工作场所。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商业机密法规,但在实际诉讼中,依赖这些法律可能是有风险的。

部分原因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终裁决是由法官或陪审团决定的。

他们大多往往没有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却可以决定一些信息是否符合作为商业秘密的条件,以及如果一条法庭规则对你不利,是否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阻止别人拿走你的想法。

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被称为商业机密:制造技术、配方、官僚程序。

商业秘密难以界定的这一事实,滋生出许多偏执狂。

我们是否拥有我们头脑中的知识,我们以前的雇主是否对我们的记忆提出索赔?

如果你记得某些实验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结果,那么你是否一定要在新工作场所中重复这一实验,以免被旧老板说你偷窃?

如果商业机密法的执行过于严格,就会在现实中削弱员工的流动性,破坏了促进知识溢出的布朗运动。

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经常为专利而战,但通常都回避商业秘密纠纷,因为相比其它纠纷来说,它们尤其容易破坏声誉。

「盗窃商业秘密,有道德因素在,」科技行业律师 Michael A. Jacobs 说,他的合作伙伴包括 Uber 等硅谷公司。

几十年前,Jacobs 负责控告一家科技公司侵犯专利,他并不十分有信心赢得这场官司。然后一天晚上,Jacobs 拿着当时客户的微芯片示意图走到灯前观察,上面覆盖着被告的示意图。

这些线条刚好吻合。被告曾经为 Jacobs 的委托人工作,很明显他复印了老板的一些图纸,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设计基础。

Jacobs 说:「因为那是一份影印件,所以他们只能任凭我们摆布。这场官司打开了商业秘密诉讼的可能性。」

被告害怕「被万夫所指,」便迅速结案了。

近年来,商业秘密诉讼越来越普遍,主要是因为联邦法律的变化。

1996 年,为了打击外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国会通过了《经济间谍法(the Economic Espionage Act)》,该法令使得对窃秘者的起诉变得更加容易。

(出于对中国偷到事件的担忧,美国联邦调查局制作了宣传材料,以警告到亚洲旅游的美国商人,注意那些拥有复杂的黑客技术的多情「蜜罐」。译注:蜜罐是一种网络攻击检测工具。)

2016 年,国会通过了《国防贸易秘密法(the Defend Trade Secrets Act)》,允许公司就商业秘密挪用事件,向联邦民事法院提请诉讼,并禁止被指控雇员在竞争对手的公司工作。

这个冷门法案便是谷歌用来对付 Levandowski 的方法。

这条联邦立法代表了「商业秘密法的一次巨大扩展,」圣地亚哥大学的 Orly Lobel 教授告诉我。

她补充说,该法「有利于现在的大型公司,因为他们有资金和资源起诉,现在他们可以暗示被告,如果他们赢了,你可能得坐牢。」

人们担忧硅谷大公司会利用这些联邦新法,原因之一是他们已经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来阻止员工找到新工作。

在 90 年代中期,一些最大的科技公司秘密签订了「禁挖墙脚」协议。

谷歌和苹果的做法尤其恶劣。

2005 年,一位谷歌的招聘人员接触了一些苹果的雇员,史蒂夫·乔布斯对谷歌的一位高管说:「如果你从这些人中雇走任何一个,都意味着开战。」

乔布斯很快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说谷歌的 CEO 已经承诺,他将「坚决停止一切从苹果公司招聘员工的努力」。

政府方面的反垄断律师向谷歌、苹果和其它几家科技公司发起诉讼,声称他们之间的勾结「大大地减少了竞争」,而且非法剥夺了工人的工作机会。

这些公司与政府达成和解,到了 2015 年,已经花出去 4 亿多美元用以解决相关的民事索赔。

然而,2016 年的新法已出,科技巨头们不再需要秘密协议了。

他们只需威胁员工说,如果他们离开,就在联邦法院见吧,罪名是侵犯商业秘密。

自从该法颁布以来,联邦商业秘密诉讼的数量猛增;去年有 1100 多起诉讼,被告大多是一些大公司的雇员。

加州的此类案件比其它任何国家都多。

新法律的最大影响之一,是在联邦检察官之间出现的一种文化转变。

他们不是等到公司搜集好明确的证据后再行动,而是开始鼓励它们一旦产生怀疑就发起或配合刑事商业秘密调查。

联邦计算机黑客和知识产权部门的总部设在加州,那里的检察官们现在会定期在技术会议上发言,并敦促与会者一旦发现侵犯商业秘密的证据,立即移交证据,以便当局能够开始筹备起诉书。

历史上,硅谷公司一直对联邦检察官的邀请持谨慎态度。

像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公司,在交出内部数据之前,通常会迫使政府获得搜查证、法院命令或传票。

2013 年,谷歌的首席律师 David Drummond 在公司的博客上写道:「我们要求进行刑事调查的政府机构使用搜查令来迫使我们提供用户的搜索查询信息和存储于谷歌账户中的私人内容。」

谷歌甚至在政府对儿童色情搜索数据的请求上与其进行了斗争。

不过,那些对前任员工产生怀疑的硅谷高管们则更愿意与联邦官员合作。

联邦律师告诉我,科技公司现在定期接触执法部门,以期引发刑事调查。此举可以检查员工的行为轨迹。

Lobel 说:「商业秘密领域的大案子传达出一种信息,那就是,即使没有禁止竞业条款,你也得小心离开,冒一些风险,因为他们可以针对你大脑中留存的信息发起诉讼。」

她补充说:「我认为这就是谷歌不放走 Levandowski 的原因。他们想传达出一个信息,表明叛逃更像是一场冒险。」

2018 年 2 月 5 日,Waymo vs Uber 一案进入审理阶段。到选出陪审团时,已有 129 名律师提交了 10 万多页的诉状、动议、宣誓书及其它文书。

这些文件堆积如山,使得法官一度警告说,两败俱伤对谁都没有好处。

双方的律师告诉我,他们都已经花了好几千万美元来准备诉讼。

开场辩论的几个月似乎更像是一场肥皂剧,而不像是在有序地执行正义。

Levandowski 拒绝与记者讨论这个案件,却还是上了新闻头条,以另一种方式:他建立了一座名为「未来之路(the Way of the Future)」的教堂,致力于「实现、接受和崇拜一座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祗」。

他宣称,机器最终将变得比人类更强大,而他的教会成员将在智力和精神上为这一重大转变做好准备。

有些人怀疑,该教会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是否被当成了一个保护 Levandowski 财富的计划,但他向记者保证,他是真诚的。

「我不相信上帝,」他告诉我,「但我相信我们正在创造一些东西,基本上,就我们而言,就像上帝之于人类。」

同时,法庭上的争执包括:谁将作书面证词,宣誓将持续多久,以及何时可以中途休息一下。

审讯本身被一再推迟。有一次,因为一名前 Uber 雇员在一封信中声称,Uber 有一个秘密部门专门用来监视竞争对手,包括 Waymo。

(后来 Uber 以咨询付费为由同意支付该名前员工 450 万美元,他便否认了这一说法。)

双方都把尴尬的细节泄露给了新闻界。甚至连 Levandowskis 家的保姆都在这出戏剧中也扮演了一个次要角色。

她提出了一套价值数百万美元服装的索赔,声称 Anthony 对她有情感虐待,而且他有一个装满性玩具的抽屉。

(该诉讼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并包含多个事实错误,最终被撤销。)

法官 William Alsup 很快就厌倦了这些令人分心的事件。

他在法庭上宣布:「尽管这里的律师素质很好,但我不能相信他们说的话。」

他说,这些律师向他展示的文件中包含了「许多半真半假的信息」和「不太准确的论据」。

Alsup 在一份裁决中写道,Levandowski「在高度可疑的情况下」从 Waymo 辞职,并且「那 14000 多份被盗文件可能至少包含一些商业秘密。」法官明确认为,发生了一些不体面的事情。

他还指出,「从 Levandowski 盗取 Waymo 金库的方式看,很难想象他不打算利用所下载的文件。」

然而,Alsup 不确定 Waymo 是否已经证明,这些信息都是被非法使用的。

他告诉 Waymo 的律师:「如果你们不能证明 Uber 获得了这些商业秘密,那就麻烦了。」

「我看到了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它们将永远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且像往常一样,它们都将围绕着你。」

事实证明,Levandowski 下载了 14000 份文档,这比最初设想的要少得多。他插入到计算机中的服务器已经被编程为自动传输文件,因此这种下载量并不罕见。

此外,「trove」文档被认为不那么重要,谷歌甚至已考虑将其存储在公司的服务器之外。

在诉讼之前,一位被要求评估下载文件的谷歌工程师曾说:「不要为我敲警钟。」

(后来,作为 Waymo 的证人,这位工程师说,考虑到 Levandowski 即将离去,「也许这是可疑的。」)

Waymo 起初宣称,Levandowski 向 Uber 传送了 121 个商业秘密,Uber 侵犯了多项专利。然而,法官发现其中的一些指控「毫无价值」,并断定 Waymo「在工程总则上主张所有权方面的企图过分了」。

「简而言之,Waymo 所谓的商业秘密只不过是 Optics 101 而已,」他宣称。

随着审判日期的临近,Waymo 的诉讼相对变少了,部分原因是该公司希望加快程序。

在陪审团选定后,Levandowski 和 Uber 被控挪用仅仅 8 个商业秘密,且所有专利方面的诉讼请求都遭废弃。

但法庭上的一个共识是,Levandowski 是一个麻烦角色。即使是他的新雇主也宣布放弃他。

Uber 的一位律师告诉陪审团说:「Uber 很后悔曾经雇佣了 Anthony Levandowski。」

「Uber 与 Anthony Levandowski 之间的所有瓜葛就是这场官司。」

诉讼提交后不久,Uber 便将他解雇。

似乎只有 Levandowski 自己说过 Levandowski 的好话,但他在法庭上却什么也没说。

他坚持维护第五修正案权利来避免说错话,并拒绝回答律师向他提出的几乎所有问题。

他不会说自己拿走了什么材料,或者说曾分享过其中的什么东西。他不会确认对外部公司的所有权,也不愿意与任何高管交谈。

以至于 Alsup 向美国检察官办公室提交了一份特别介绍信,建议联邦当局可能会希望调查 Levandowski 的任何罪行。

随着审判的展开,记者和律师被定期清除出法庭,以便证人可以提供私人证词。

毕竟,如果一个商业秘密在公开法庭上被揭示,那它就不能算是一个秘密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偶然的看客也收集到了一些细节。

其中一个商业机密涉及二极管是如何放置在电路板上的;另一个则有关小孔排布,用于将电路板拧紧到位;还有一个是镜头的放置。

其中一些商业秘密看起来像是真正的进步,帮助自驾车可视化其周围环境;另一些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在审判的第二天,Alsup 告诉 Waymo 的法律小组,「你想向公众隐瞒的东西不值得被隐瞒。」

陪审团成员中有一位英语不怎么流利的地产经理,还有一位有着高中文凭的电话修理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无聊或困惑,偶尔会睡着。

他们被要求检查一个激光雷达测量装置的复杂的电气原理图——利用光脉冲来确定周围物体的距离——并被要求确定一种排布设备电路板的特殊技术是否能够构成商业秘密,或是否应被认为是工程常识。

「我不确定自己完全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一位陪审员在出庭了一天之后告诉我,「我本想出席谋杀案,但却被分到了这儿。」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Waymo 的核心论点——Levandowski 偷走了有价值的秘密,并把它们交给了 Uber——似乎越来越无力。

该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证明当时的 Uber 联合创始人兼 CEO Travis Kalanick 与 Levandowski 密谋。

Kalanick 是个很有诱惑力的目标,因为他犯了很多错误——对司机尖叫,鼓励工人藐视安全条例,忽视员工的性骚扰报告——Uber 最近解雇了他。

Waymo 的律师 Charles Verhoeven 在其开场陈述中保证,Kalanick 告诉他的助手们说,「我们想找到作弊码(cheat code)。」

Verhoeven 继续说,「我不知道什么是作弊码,因为我太老了。但我明白,当你在玩电子游戏时,一个作弊码可以让你跳过某个步骤,到达下一关卡。好吧,这就是该公司的 CEO 的原话,『我们想通过 Levandowski 来找到这些作弊码。』用他们在书面文件中的话说,Kalanick 说他想利用 Levandowski 来超越谷歌。」

但是 Kalanick 声称,自己遇到的不像是个恶棍,而更像是一个翻译——帮助一个落伍的律师弄明白现在孩子们的语言。

Kalanick 解释说:「作弊码」是一个科技行业的术语,被用来形容是「针对尚未被考虑的问题的优雅的解决方案。」

「Kalanick 先生,我想我最近在报纸上读到过,你最近玩了很多电子游戏,这是真的吗?」Waymo 的律师问道。

「我玩的是 iPhone 游戏,」Kalanick 说。

「说到电子游戏,你知道什么是欺骗码,不是吗,先生?」律师问。

「是的,但那些游戏中的代码是由它们的出版商故意放在那里的,」Kalanick 回答,「只是趣味的一部分。」

「欺骗码可以允许你跳过当前关卡继续向前,不必玩游戏,从一个级别到另一个级别,是这样吗?」律师问。

「不,」Kalanick 回答,然后保持了沉默。

陪审团看起来很困惑,不明白法庭为何变成了一个 Reddit 论坛。

一个陪审员,显然是个游戏玩家,对他的邻居耳语,好像拿着控制器一样,模仿一个任天堂的经典作弊码的开头:「上」,「上」,「下」,「下」。

「没有其它问题了,」Waymo 的律师宣称。

Kalanick 离开了证人席,从一旁听证至今的老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尴尬的拥抱。

「我为你感到骄傲,」当他们走出法庭时,他的父亲嘶哑地低声说到。

「那时候我就知道我们会没事的,」一位 Uber 律师后来告诉我。

在审判开始前,Waymo 要求 18.5 亿美元的赔偿。

现在,面对可能失败的局面,高管们召集了一次会议。

Waymo 的一位律师告诉我,「如果我们输了这场官司,法庭就有可能揭示我们的法庭记录,而我们所宣称的那些商业秘密就将被公布于众。」

Waymo 的高管指示他们的律师进行和解。

第二天早上,Waymo 的律师告诉法官,公司将放弃诉讼,以换取价值约 2.5 亿美元的 0.33% 的 Uber 股票。

没有人需要承认犯下严重的错误。

Uber 承诺今后不会使用 Waymo 的硬件或软件,因为之前它曾表示,一开始不会使用任何软件。

这个承诺实行起来相对容易,就好比是牺牲一小部分股权,将其转让给一家价值超过 700 亿美元的公司。

「如果你走到丛林深处,总会遇见一个酒吧。」

然而,Waymo 从民事案件中的突然撤退,并不意味着该公司的高管们不能再行驶其它诉讼权。

他们还发起了一项针对 Levandowski 的私人仲裁,该仲裁正在进行中,试图收回 Levandowski 的 1.2 亿美元奖金。

同时另一条攻击路径已经开启。一位名叫 Matt Parrella 的助理美国律师曾与谷歌和 Waymo 公司联系,说如果两家公司愿意帮助他,他有兴趣对 Levandowski 展开刑事调查。

不久,Parrella 和他的同事们就可以查阅 Waymo 以前试图向当局和公众隐瞒的那些机密文件。

一位了解美国律师调查行业一手信息的律师说,看起来「谷歌最初并不想帮助刑事调查,但是当审判进展得不太顺利时,他们便开始解禁调查。」

该律师继续说:「除非受害人全力配合,否则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商业秘密刑事案件。联邦调查局不知道该调查哪些对象,除非他们拿到了一张行事路线图。」

(美国律师事务所拒绝就此案置评。)

谷歌没有像官网宣称的那样要求「进行刑事调查的政府机构使用搜查证」,而是允许联邦调查人员审查 Waymo 雇员的私人证词和记录,并检查其内部计算机日志。

在某些情况下,Waymo 的律师会向美国律师事务所建议传唤哪些文件;这样公司就可以在没有正式与受害者合作的情况下将私人信息交给政府。

「令人尤为失望的是,建立在开放理念之上的谷歌,已经成为一个联手政府机构的令人毛骨悚然、自私自利的大企业,」这位前谷歌高管告诉我。

一位从事商业秘密调查的联邦官员说,硅谷公司「对与检察官合作」的态度更多像是「两面派」。

「他们想要好的公关,但私下里却说,我们会接受传票,甚至可以代为书写。」

而且,与民事审判不同,联邦检察官不需要证据证明 Levandowski 向 Uber 泄密来对其进行指控。

这位官员说:「如果我偷了你的钱包,但没有把钱花出去,那仍然是犯罪行为。」

政府方面的律师说,商业秘密领域的一些起诉有助于打击偷窃行为。

今年早些时候,联邦律师成功地起诉了一家中国风力涡轮机制造商 Sinovel(华锐风电),该公司从美国公司窃取了商业秘密,导致后者损失了数亿美元。

但在像 Levandowski 这样的案件中,很难判定被盗之物以及被害之人;要说将美国产业置于险地就更难了。

尽管如此,Parrella 和他的同事在谷歌和 WayMo 的鼓励下,依旧发起了一个刑事案件。

内部人士说,他们还不确定当局是否会提起诉讼,但如果 Levandowski 被捕,这将是硅谷历史上最著名的联邦商业秘密刑事诉讼案件。

「没有什么能像刑事商业机密案那样造成轰动。」该名联邦政府官员说,「它会响彻硅谷。」

然而,这声回响也会干扰到硅谷最初的成功之本。

Daniel Olmos 是一位被控偷窃商业秘密的技术工作者的代理律师,他告诉我,「你不需要制造很多这种案件来扮演多疑者的角色,继而阻止雇员跳槽。你只需要发起 1~2 个高调的诉讼。」

他继续说,「我总是接到被吓坏了的工程师的电话,他们曾在家里电脑里放了一些工作上的材料,以便晚饭后处理。

现在他们担心如果自己试图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就会遭到起诉。

而且你知道吗?他们担心是正确的。

如果一家公司要彻查任何员工的数字历史,他们总能发现一些可以用来对付他们的东西,比如一些插入到计算机中的 U 盘和发给自己的电子邮件等。

所以最容易的决定通常是忽略招聘人员的电话。」

一些离开 Waymo 的人告诉我,他们收到前雇主发来的威胁信,警告他们使用不当技术的危险,并声称 Waymo 会在必要时起诉他们。

一位在另一家公司工作的前 Waymo 雇员说,恐吓战术是有效的:「我们做决定时很慎重,确保不做任何可能与 Waymo 产生竞争的事情。想到他们会来找你,真是可怕。」

的确,即使是针对 Levandowski 的刑事调查和仲裁都无功而返,Waymo 和谷歌在很多方面已经占了上风。

「谷歌方面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位代表 Uber 的律师告诉我。「他们解雇了 Anthony,分散了 Uber 的注意力,使 Uber 的工作进度放慢了一整年。

他们警示所有人,如果你带走了他们的一些东西,他们会把你搞得一团糟,让每个人都会以为你有问题。」

尽管 Uber 公司仍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但当初由于 Ottomotto 的收购而加入该公司的许多员工都已经离开。

与此同时,Waymo 公司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其车队已经行驶了 800 多万英里的自动驾驶里程。

在亚利桑那州,该公司正在推出与 Uber 相竞争的商用自动驾驶服务。

拉里·佩奇最近被美国参议员批评为态度「傲慢」,原因是他拒绝在一次有关选举安全的听证会上作证,但他仍然是谷歌帝国的霸主,身价 500 亿美元。(佩奇拒绝接受本篇文章的采访。)

Waymo 在一份声明中辩称,它起诉 Uber 的原因是,「仅仅依靠我们并不能保护数百名工程师的工作。」

该声明说,Alsup 法官要求联邦当局调查 Levandowski 的行为一事,「证实了指控的严重性和我们所积累的证据。」

Waymo 继续说,「我们并不是轻率起诉,」并补充道,「Waymo 和谷歌在支持现有和前任员工从事新企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尽管与 Uber 达成的协议只是原定 18.5 亿美元索赔的一小部分,但「Waymo 的主要目标——现已实现——是为了保护技术免遭未授权使用,「该公司说。

Waymo 拒绝回答有关其与美国律师事务所的合作,也拒绝透露该公司向联邦当局提供信息的政策问题。

但它表示:「在有效法律程序存在的情况下,我们遵守执法要求,本案也不例外。

Waymo 与美国律师事务所的互动,独立于 Waymo 对 Uber 民事案件的力度。」

Levandowski 自从被 Uber 开除以来,就一直没有工作。

不过很难对他产生同情,因为他仍然非常富有。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从谷歌带走的文件是不该被随便拿走的,即使人们对这些文件的价值存在广泛分歧。

Levandowski 似乎总是准备抛弃他的队友并威胁要叛逃,经常在努力寻找一个切入点来丰富自己。

他是一个精明的唯利是图者,一个有远见的机会主义者,一个似乎不懂忠诚为何的人。

他帮助建立了一种可以改变世界运行方式的技术,而且他似乎倾向于尽可能多地从该转变中获益。

换句话说,他是硅谷伦理的典范。

有些人把他当作坏人,Levandowski 很不高兴。

「我不赞成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说。

「我是在和他们竞争吗?当然。」

但是,他补充道,「我不是小偷,我并非不诚实。」

当他送孩子上学时,其他父母有时会避开他,而他也已经厌倦了在机场被路人拍照。

但他相信自己的恶名会消退。

虽然他不再拥有他带给谷歌和 Uber 的技术,但是他头脑中仍然保留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他有很多新想法。

最近,一支投资基金开始尽调他的一个项目:一个新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他预计,其中的一些资金将来自海外,包括来自中国投资者的资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考虑到联邦商业机密法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外出而制定的,商业机密起诉可能会把 Levandowski 推到外国人手中。

但他并不在乎;他关心的是下一个行动。

对他来说,似乎所有事情都有解决技巧,甚至是一个带有污名的过去。

「唯一重要的是未来,」他在民事审判结束后告诉我。

「我甚至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猜可能是因为它很有趣——恐龙、尼安德特人和工业革命,诸如此类。

但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你不需要先了解历史,再在同一片土壤上构建出它们。

从技术方面来说,最重要的是明天。

文章TAG:老板电器股票老板电器股票为什么大跌老板老板电器电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