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中国家电网官网,家电网哪个要好些?希望推荐一个

中国家电网官网,家电网哪个要好些?希望推荐一个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7 00:40:31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家电网哪个要好些?希望推荐一个

1、中国家电网 2、品牌家电网 3、中国家电多赢网 。

www.cheaa.com

方成品牌的家电网应该好一点。

中国家电网官网,家电网哪个要好些希望推荐一个

2,腾光电器专营店,腾光电器专营店铺旗舰店家庭影院推荐

腾光电器专营店庭影院影视器材用品品牌正品,提供腾光电器专营店最新的打折团购促销资讯,腾光电器专营店网上热销专卖,至力于(五一、国庆、双十一、双十二、年终大促销)一度单日销售破千万大赢家.中国家电网是唯一由中国家电协会主办的、面向家电产业和家电消费群的综合性。倾力为家电业界和家电消费者提供(娱乐音响、组合音响、户外音响、手机导购、kvt音响、专业话筒、影碟机、功放机、家庭影院、居家音响、视频播放器、平板电视、耳机、HiFi落地音响、中置环绕、低音炮)等影视百货器材用品商场.新品上市全场3折特惠.

音质不错,喜欢!

中国家电网官网,家电网哪个要好些希望推荐一个

3,我国家电行业的企业文化特征

所谓企业文化则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所有员工坚持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的行为模式所表现的张力以及作用于外界所形成的影响力。 相对于成熟的传统工业品(消费品)市场营销而言,家电行业市场营销(服务营销)显得非常稚嫩。目前,各类市场营销教科书和专业报刊杂志涉及流通业市场营销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数量上寥若晨星,内容上乏善可陈。 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非理性极速扩张,却背负着高投入低回报的沉重包袱;连锁门店的贴身肉搏,逼迫家电连锁企业低毛利甚至负毛利经营;采购供应关系逐渐移位,随着厂商的利润争夺逼近底线,制造商与中国家电连锁谈判的空间日渐逼仄,所谓“零售商霸权”正在被一种供需平等为主要特征的平衡态势所取代。

中国家电网官网,家电网哪个要好些希望推荐一个

4,格力电器?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怎么样啊?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位于 改革开放的前沿、美丽的花园城市—— 浪漫珠海,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和特区优势。目前本公司现有珠海临港工业区、斗门龙山工业区、界涌工业园、市区北岭工业区等四个生产基地,现有员工 3400 多人。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建立于 1985 年的珠海压缩机厂。 1992 年,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控股凌达。 2002 年公司在珠海临港工业区投资建设新厂美凌达制冷科技; 2005 年公司在珠海斗门龙山工业区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目前凌达公司年压缩机生产能力已超过年产 500 万台,产品也扩大到三个系列 80 多个品种,,产品性能符合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环保节能要求,是专业生产空调压缩机的厂家之一。 长期以来,凌达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的研发,紧跟世界压缩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4 年格力集团展开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工业企业整合,这是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发展的新起点,随着格力电器的收购控股,公司全面构建和完善了新的管理体系,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进入了全新的、高速的发展快车道。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家用空调器每年以 15 %的速度增长,随着地球变暖以及国外对中国家电产品的认同,增长速度将会更快。结合本公司的现状及国内外制冷压缩机的发展状况,以 “ 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 ” 为指引,公司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以期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产品的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使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在五年内实现质的飞跃!凌达公司将作为国产自主品牌成长为国内规模与实力均居前列的空调压缩机专业生产厂家。 

应该挺好的

祝你好运

5,中国最好的电器网站是那个?

中 国 电 气 资 讯 网   中国电器资讯网(www.china-app.com)是领先于全球的电器行业商务资讯平台,依托网络平台及先进搜索技术,为电器行业企业搭建诚信的供需平台、汇集丰富的行业资讯、发布详实的产业要闻,提供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器资讯网依托领先的网络技术、独特的运营思路、先进的管理理念,一流的服务团队,   以服务全球电器市场为己任,以打造“全球电器行业门户“为目标,致力服务于中国及海外电器行业生产商、机械制造商、贸易商、运输商和科研院所及行业机构。   一、中国电器资讯网企业文化   · 企业精神、经营理念(高远、高效、务实)   · 服务文化(超越,专业、流畅)   · 工作精神(激情、活力、创新)   · 企业远景(最专业的电器行业企业服务平台)   二、中国电器资讯网业务理念   · 力足全球电器行业市场,建立持续发展核心竞争优势。   · 高质高效,创新发展。   三、中国电器资讯网发展导向   · 客户导向:立足全球市场和政策环境,创造性的挖掘产业价值。   · 结果导向:始终关注互联网服务的可延续性。   · 价值导向:同步培养企业的管理人才并协助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服务价值的最大化。   客服电话:+86-27-84826191 客服传真:+86-27-84818213 Email:info@china-app.com   页面版权所有china-app.com 中国电器资讯网   WebPage Copyright ? 2006-2007 china-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hineseea.com/ http://www.cnelc.com/ 就这两个了

淘宝,

6,抢滩海外市场,从小米华为到美的、海尔,中国公司正大手笔投资印...

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印度正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优选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进入这个新兴市场,跑马圈地。

11月3日,美的集团投资135亿印度卢比(约合12.7亿人民币)的美的科技园,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苏巴帕勒(Supa Parner)举行奠基仪式。美的计划,未来五年内将这一科技园打造成为家用电器、暖通空调和空调压缩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

事实上,美的去年就宣布在印度启动“绿地”项目,从而扩大美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其他家用电器在印度的本地化布局,未来还计划将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负责为印度市场设计、测试和开发产品。

除了美的,中国多家企业都加大了对印度地区的投资,覆盖领域从家电业到手机制造业。

中国企业印度“跑马圈地”

早在2004年,海尔集团进入印度市场后,就选择了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本土化战略,并坚持自主创牌。

近年来,海尔在印度的动作更加频繁:2017年,在浦那设立的印度海尔工业园投产,当年海尔在印度的收入增长了40%。2018年9月,在印度北方邦大诺伊达地区规划了第二座工业园。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9月,海尔在孟买等地已经拥有30多个营销销售中心。

看到这个市场潜力的TCL也没有放过投资机会。2018年,无论是TCL品牌还是它旗下子品牌雷鸟,都加强了印度智能电视市场的布局。今年上半年,TCL彩电在印度市场销量大增120%。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透露,公司正规划未来在印度设厂。

不仅是家电企业,中国手机制造商对印度市场的倚重也变得十分明显。

2014年,小米进入印度市场,并定下“3-5年内成为印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目标。2017年,小米在印度的第500家服务中心已经正式开通。今年4月,小米公司宣布,将在印度新建三座智能手机制造工厂,并希望将自己的全球智能手机零部件制造商放在印度。

中国企业在印度建厂早已不是新鲜事。OPPO、vivo也与小米同年进入印度市场,并开始了线下大规模开店的扩张路径。在本土化上,OPPO和vivo也选择在印度建立工厂,以降低关税,提升产品竞争力。另外,vivo在发展过程中,还在印度周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建立了众多配套服务中心。

就连定位高端手机市场的华为也没有放过印度市场。今年8月,华为高管表示,公司将在印度城市设立100家专卖店。

中国企业投资增加的同时,印度手机市场格局也发生了转变。

2017年上半年,OPPO、vivo成功在印度手机市场杀出一片天;从下半年开始,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小米后来居上,实现了对其他品牌的反超。原有的“三星+四家本土厂商(Mircomax、Intex、Lava、Karbonn)”的格局被打破,中国品牌小米、OPPO、vivo已经对三星形成“合围”,联想、一加等也在全力追赶,印度本土厂商则几乎不见踪影。

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小米、OPPO和vivo四大中国一线品牌销量超1600万台,占据印度市场份额54.9%。其中,小米以29.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vivo以12.6%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OPPO占比则为7.6%;这三大品牌印度市场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也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上升。

(表格由全天候科技根据IDC数据整理,单位:百万)

印度市场为何成“猎场”?

股神巴菲特曾说,印度崛起是下一个让他愿意立即跳上飞机去寻找的大机会。如今,印度的发展正在验证着这句话的可靠性,也吸引着中国企业进驻。

公开数据显示,印度家电市场是除中国之外全球家电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目前,印度市场家电普及率较低,仅29%家庭拥有冰箱、11%家庭拥有洗衣机。相较于印度13.6亿人口体量,这样的普及率让全球家电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据预测,2019年印度家电市场的规模大约是7000亿卢比(合658.5亿人民币)。从产品数量来说,空调为600万台,冰箱1300万台,洗衣机800万台,净水器700万台,热水器400万台。从增速看,印度家电行业预计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6%~7%。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智能手机行业。欧美国家的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开始于2010年,到2013年基本完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则从2011年开始,大约在2014年底完成。印度则被看作是亚非拉国家,换机过程相对更晚。现在的印度,被看作是“10 年前的中国”。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印度智能手机普及率为22%,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也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印度这个市场无疑是极具潜力的。

目前智能手机在印度还没有普及,主要的原因是其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未来随着印度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4G网络的普及,印度智能手机用户将会大幅增加。

eMarketer资深预测分析师Chris Bendtsen表示:“智能手机越来越便宜,移动数据价格下降,城市化进程继续。在接下来的四年中,随着普及速度和农村普及率的提高,印度智能手机用户将接近5亿人。”

除此之外,印度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刺激中国企业加大投入。根据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命令,从今年7月1日起,印度开始征收高达35%-40%的进口增值税。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抵御本地企业,在印度当地设厂成为了外企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印度当地的一名中国手机代理商曾对媒体表示:“每个邦(国家)的税收也有所调整,这直接影响了手机以及周边如芯片的利润,相比之下,选择印度本土制造,或者和当地代工厂合作,主要还是从长远打算。”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过16家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在印度完成了建厂计划。

7,2019电网招聘公告招聘13380人_

2019电网备考交流群:773416667

电网备考交流群

扫码加群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19年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已启动,欢迎高校毕业生应聘公司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公司简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公司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供电服务人口超过11亿人。公司注册资本8295亿元,资产总额38088.3亿元,稳健运营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资产。公司连续14年获评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企业,2016-2018年蝉联《财富》世界500强第2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位,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下属单位列表及简介详见公司人力资源招聘平台(以下简称“招聘平台”,网址:网页链接)“单位一览”栏目。

招聘流程和进度安排

(一)发布招聘公告。公司总部在招聘平台公布考试大纲、总体招聘工作安排等内容。各单位视工作开展情况,分两批在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栏目发布2019年高校毕业生招聘公告,包括单位简介、招聘安排、报名条件、需求信息、联系方式等内容。各单位招聘公告发布时间分别为2018年11月8日、2019年3月前。

(二)应聘毕业生投递简历

1.填写个人简历。应聘毕业生应通过招聘平台填写个人信息,及时上传“学信网”学籍验证报告等附件,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有效。应聘毕业生填写的院校、专业等信息应与学籍验证报告一致。相关信息提交后不能更改,请应聘毕业生仔细检查后再提交。

2.填报应聘单位。各单位招聘公告发布之日起,应聘毕业生可在招聘平台填报应聘单位。每人每批次招聘可填报公司二级单位(省电力公司、直属单位)志愿数量不超过3个,每个二级单位志愿下可选择2个三级单位(地市级单位)或四级单位(县级单位),填报截止日期以各单位招聘公告为准。应聘志愿提交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确需更改的,可在“个人中心”的“我的工作申请”栏目提交撤销应聘单位的申请。应聘单位一般在7日内处理该申请,审核通过后,应聘人可申请新的工作单位,其志愿顺序与撤销志愿相同。

(三)组织招聘笔试

1.公司统一笔试分两批实施。时间初定为2018年12月9日、2019年3月(时间如有调整,以招聘平台发布的考试公告为准)。参加笔试的人选和批次由各单位确定,请以各单位招聘考试公告或通知为准。

2.笔试内容包括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言语理解、数理思维、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形势与政策、电力与能源战略(包括特高压、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基本知识)等内容,约占20%。专业知识约占80%。

3.笔试前1-2周,各单位通过手机短信、招聘平台站内消息、短消息、电话等方式,通知入围毕业生参加考试,未入围的不再另行通知。

4.接到公司多家单位笔试通知的考生,只能选择参加一个单位的笔试。请按照应聘意愿慎重选择,考试志愿一经选择,不可更改。笔试成绩在各单位之间通用。

5.笔试地点一般为应聘单位所在地,请考生按各单位招聘考试公告或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携带相关资料提前到考试地点参加资格审查。

(四)查询笔试成绩。公司将在笔试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发布笔试成绩,考生可登录招聘平台“个人中心”,查询本人笔试成绩。

(五)组织招聘面试。招聘面试由各单位按照公司统一要求自行组织,具体面试安排以各单位通知为准。在京直属单位招聘面试由公司统一组织。

(六)公示拟录用人选。各单位在公司核准录用人选名单后的2个工作日内,在招聘平台公示拟录用名单。

提示

(一)应聘者需对个人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一致性负责,并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防止信息被他人冒用。为保证及时收到考试相关信息、通知,请保持通讯畅通,如应聘者电话、手机号码发生变更,请及时登录招聘平台予以更新。

(二)招聘政策咨询请按照各单位招聘公告发布的联系方式,与应聘单位联系。招聘平台系统操作咨询请拨打400-1095-598(此电话不受理招聘政策咨询)。

声明

(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招聘平台”网站为公司及下属单位发布招聘高校毕业生相关信息的唯一官方网站,未授权其他网站、个人或机构发布任何招聘信息。对于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个人或机构,我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对应聘者因虚假招聘造成的损失,我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我公司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考前培训,任何针对我公司招聘笔试和面试的辅导班、考试教材、复习资料,均与我公司无关。

(三)我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不收取报名费、中介费、手续费、资料费等任何费用。

2019国家电网网申开始了

就想问下?那些网申技巧,你知道吗?

那些职位分析,你要不要了解下?

今晚19:00中公老师实力剖析考情,快来观看吧

扫码观看

公告发布会

戳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8,手机厂商的下一个战场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 刘正伟,36氪经授权发布。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了连续多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终于在5G来临前夜放慢了脚步。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2 亿部手机,同比下滑 1.8%,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降,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则达到了5.9%。

寒冬来临,头部手机厂商打响了技术之战,屏下指纹、3D结构光、AI等。同时,小米华为OV等手机厂商还准备在物联网层面开启全新的战争。IoT未来将逐渐成为它们在手机之外的第二战场。5G网络时代即将到来,它关乎着未来。

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4.331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2022年市场出货量达到9.39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5%。预计到 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庞大,手机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目前阶段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大家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应的布局。”欧普照明首席市场官兼智能系统规划负责人金鑫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出现蓬勃发展机会的时,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厂商之间各怀心思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到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压根就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四年之后,“物联网”的概念首次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凯文·阿什顿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总结就是——万物皆可连接互联网。

十年后,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蓝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8月,领导人一篇“感知中国”的讲话,也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面对手机市场增幅持续放缓,布局IoT领域成为苹果、谷歌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两大国际互联网巨头,几乎是同时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力。苹果推出HomeKit平台,谷歌则在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 Android Things。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如小米、华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两年时间内推出了各自的IoT战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产品。

虽然巨头们的IoT布局十分火热,但这在vivo副总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看来,目前IoT发展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其应用和网络建设也还刚刚开始,用户对现有的IoT设备的使用的活跃率也刚刚开始有起色。

IoT的发展有两个业内公认的痛点,一是设备与不同智能手机互联互通的适配开发,另一个则是不同的IoT设备都需要安装一个应用。金鑫说,传统家电厂商布局IoT要比手机厂商早很多年,有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台。“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标准。”

对传统家电企业来说,把传统家电产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与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却很难做到。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个核心入口还是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手机厂商又很难什么产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

各怀心思之下,手机厂商、家电厂商、智能硬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等,在随着2020年5G网络大规模商用化后将要带来的IoT巨大市场变革前夜,携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态链别人学不来

2010年开始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如果不想被它们挡的无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了绕开BAT这三座大山。雷军当时让刘德组建一支队伍做投资,从小米公司拉出来的十几个工程师,开始了小米在IoT领域的百亿投资布局。

手机厂商布局IoT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小米这样打造一个以手机厂商为核心的生态圈,在吸纳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时,手机厂商自身也参与研发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为例,它目前投资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则选择自己做,另外还有“米家”这个智能硬件品牌,也会推出电饭煲、电动滑板车、空调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台所接入的产品品类丰富程度,是如今华为等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

“小米这种模式其他手机厂商现在根本学不来!”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机厂商高管有些感慨。对于这些做可穿戴智能设备、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给他们钱,帮他们组团队,告诉他们如何定义一款产品,帮他们理顺供应链。

但,小米生态链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门,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更不是ODM和OEM。它们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它们的投资不控股,生态链企业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它们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米会对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和方法论、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对通过小米内测后的生态链公司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有几个特点:

1、有较为统一的小米系工业设计风格;

2、都能无缝接入小米的IoT平台,通过小米手机、小米小爱智能音箱等进行操控;

3、售价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

小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设备(不含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超过1.15亿台。

上述人士称,小米的IoT平台虽然目前也对第三方的非生态链公司开放,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生态圈。华为和小米选择的也是同样的路线,但打法却有较大的差别。

华为HiLink:只选头几名

“一匹狼来到了会场。”

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华为第一次参加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时候,主持人对他的介绍词。

华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声名在外的:它涉足一个市场,就会对这个市场的其他玩家产生巨大冲击,意味着收割。这样一家战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现在一个家电厂商云集的行业盛会上,也就难免会引发从业者的担忧:华为这是干什么来了?是要做电视机,还是扫地机器人?

事实上,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并不是要自己做家电,而是搭建一个开放新的平台,帮着传统家电厂商卖家电,帮它们更好地拥抱智能家居。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记得特别清楚,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到了2016年的时候,华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华为HiLink协议、Huawei-LiteOS、华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协议是进入华为与合作伙伴构建的智能家居生态的必须要素。

今年3月份的时候,华为HiLink战略进一步升级。“我们希望三年之内,把支持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超过100亿美元。”邵洋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平台的注册设备数达到1000-1500万台。这项计划,华为对外称之为“百亿计划”。

从当时华为给出的数据来看,华为HiLink平台中硬件激活率已经超过70%,同时还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3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200多款产品。合作伙伴覆盖智能硬件厂商、家电厂商、各类渠道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欧普、九阳、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尔、老板、方太、科大讯飞、中粮地产等。

在2年前的一个技术研讨会上,欧明照明开始了与华为HiLink团队的第一次沟通。“华为对我们围绕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整个理念,大家觉得非常合拍。在这样的层面上就互相认识,然后就慢慢进行各方面探讨,越谈越深入。”金鑫说,到最后整体合作方案的出炉,双方前前后后谈了小两年的时间。

华为体量巨大的流量和营销通路,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品牌背书,对这些传统家电厂商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管是生态链还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线上会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电商平台的渠道支持,线下则还有坪效仅次于苹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华为会在其Vmall官方商城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线上渠道支持。在线下会与苏宁、京东等合作开辟HiLink专区。今年3月份华为在中国区开了8家实体店,下半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华为的合作伙伴时,先阶段会选择细分领域Top 3的龙头企业,来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这种做法本质还是具备一定的封闭性,会把一些中小规模的厂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厂家大都是一些小厂家,是一些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家。他们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环效应帮助他们进入这个市场。华为HlLink则不同,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我们现在大概有50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必须是前三。”邵洋说。早期给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做过代工的深圳ilife扫地机器人市场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在华为刚刚推出HiLink战略的时候,ilife便与之表明过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为“只选头几名”的原则,华为并没有看上这家公司。

OV:搞联盟,走开放路线

另一种是走开放式路线,推出共同遵守行业的标准规范,并逐渐扩充生态圈的范围。

今年7月,vivo联合OPPO、TCL、美的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举行IoT开放生态联盟大会,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该联盟的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公认的在新战略选择上比较谨慎保守的厂商。前几年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火热的时候,这两家厂商却依然很克制,还是坚持以手机为主。一加手机上个月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视市场,原因是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认为电视将会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入口。坊间传闻,刘作虎以前的老领导OPPO公司CEO陈明永实际上并不看好这个市场,因此,OPPO虽然成立了团队布局IoT,但并实际并没有做电视的打算。

华为和小米IoT战略的优势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态范围内,可以保证产品体验的互联互通和流畅性,但劣势也十分明显,智能家居厂商必须要适配相应的标准,有所谓的定制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家居厂商生产产品带来了掣肘。

“IoT这个行业其实发展了这么多年,现状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闭的,这个痛点很难打破。”周围表示。据他介绍,vivo 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vivo与OPPO所发起的联盟,试图打造一个最开始就是开放、平等、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的协议。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不再需要下载多个APP,可以在一个应用上实现对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开发者也无需针对不同品牌不同阵营的产品去做优化适配,对开发环境的生态有不小的提升。

据周围透露,从今年7月4号第一批7个代表企业开始到这次正式发布,如今vivo Jovi物联平台已经吸引了二十多家企业加入。“经过这60多天,我们把各个厂家的设备已经全部都适配好了。”周围说。接下来,vivo会快速扩张联盟,增加新的成员。

随着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在IoT上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掀起一个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卫士

360公司从安全业务起家,随后业务延展到了浏览器、搜索、移动分发渠道、游戏、手机硬件、直播等领域。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平平,手机业务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围绕着路由器这个家庭网关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战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这是周鸿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类并不多。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路由器等,均与安全相关。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产品中最为成功的一条产品线。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户超过1500万,接入上网终端5000多万台,平均每个月销量约40-50万台,今年占据整体路由器市场8%份额。

与前面提到的小米华为OV不一样的是,360除了统一接入协议,更多的是从数据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个IoT版的360安全卫士。

“现在IoT是风口,很多厂商都去做,小厂商最核心的利益价值是把产品的规模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用户使用IoT设备,他们更多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负责人高雪峰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实面临一个问题:对安全关注度、安全意识基本都比较差。据了解,360会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厂商,一旦发现漏洞,360则会对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台的设备进行及时预警。

不以智能手机作为IoT平台的载体,而是选择路由器这个智能家庭重要的网关入口,算得上是360结合自身大安全战略的一种差异化选择。相比有着亿级用户的手机厂商,360的这种打法对第三方厂商的吸引力在最开始并不具备优势。

小米IoT布局,上百个生态链兄弟一起上“打群架”,华为HiLink只要优等生,OV两兄弟则是搞联盟,来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机厂商第二战场目前的布局已经开始。目前能够确定的一个趋势是:正处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春天很难再来,下一个战场在IoT。

9,中国产品经理20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_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作者 @天将暮发布。转载请联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西方哲学史上有三个终极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从这三大问出发,我们以上帝视角来审视“产品经理”这一职位。

我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理解产品经理的三重身份》一文中已经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回答,本篇文章将回顾中国产品经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出解释。

1997-2000:风云激荡,互联网公司的成立与产品思维的萌芽

回眸这段岁月,你会惊奇的发现,对人们当下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都是在这一阶段创立的。

97年5月,网易成立。

98年2月,搜狐正式更名。11月,腾讯成立。12月,新浪诞生。

9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

00年1月,百度成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微软、甲骨文、苹果等科技巨头正在拓展中国市场,国际厂商的到来也拉动了中国IT行业的起步。那个年代IT技术是稀缺资源,软件产品也是供小于求。技术团队完成代码的编写和测试后,就交给商务团队进行销售。

但后来竞争变得激烈,软件厂商需要对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客户需求,找到市场空白后再进行切入。于是,整个行业特别需要能够定义产品的人,行业的需求创造了中国第一代产品经理。

很遗憾没有搜到谁是中国第一位产品经理,也许那个时代产品经理这种称呼并不流行。不过人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用户场景、差异化功能等产品思维从那时起已经悄悄地开始孕育萌芽。

以QQ为例,QQ的第一个版本做的非常小,200K左右,而同时期竞品的大小是1-2M。你也许会好奇,为什么QQ要在软件大小上花这么多心思?

这正是考虑了用户场景的结果。要知道20年前,中国网络带宽非常窄,网速很慢,下载一款软件通常需要一个多小时。更何况网费还不便宜,要根据小时收取费用。

在这样的场景下,一款软件能够将大小压缩至竞品的十分之一,无疑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同时期QQ的主要竞品有:Yahoo Messenger,新浪寻呼和ICQ,QQ甚至一度还是ICQ的模仿者与跟随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帮助QQ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我们从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说起:QQ的好友保存于服务器。

那时的互联网圈并不流行关系链沉淀,网络效应等理念,QQ率先做出了创新,将好友关系,用户信息等数据保存在服务器。这种方式对用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即使用户更换不同的电脑,也能找到自己的朋友聊天。

此外,熟悉QQ的朋友应该知道离线消息,个性化头像等有趣的功能,正是这一系列的差异化功能帮助QQ逐步建立起优势,并最终成为中国即时通讯和社交领域的巨无霸。

2000-2002:凛冬将至,产品价值的严峻拷问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股指达到峰值5048.62,此后便开始下跌。紧接着,新兴科技公司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被曝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人开始清盘,种种迹象已预示一场危机即将到来。

2000年4月3日,法官认定微软违反反垄断法,这一结果触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随即,高科技公司的股价开始一路狂跌,标志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大洋彼岸的震动很快波及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新浪股价被腰斩,网易一度面临退市。在一片质疑和声讨中,大量企业裁员倒闭,整个行业哀鸿遍野。仍在苦苦坚持的企业不得不回归核心业务,反思产品价值。

此时,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形态快速增长,很快蔓延至全国大大小小的网吧。这种形态叫网络游戏,而传奇正是网游的杰出代表。

产品价值方面,传奇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跨区域多人在线同时进行游戏。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多人”是以万为单位,而在这之前,多人游戏只能在网吧的局域网内进行。

这项创新无疑是革命性的,也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代理传奇的盛大在2001年的收入就突破了千万。

用户激励方面,玛法大陆的英雄之旅为传奇赋予了史诗般的意义,让用户产生浓厚的兴趣与不断探索的动力。多年后,魔兽世界席卷全球,崛起于艾泽拉斯大陆的勇士,对抗天灾军团的历险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

另外,传奇的成就体系,职业设置,即时反馈等设计理念对日后的游戏产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不是自主研发的产品,但传奇对中国游戏业,乃至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启发意义是巨大的。一款价值独特的产品,加上体系化的运营和销售网络,可以帮助团队跨越寒冬,逆势成长。

2002-2006:破土而出,用户需求导向的确立

2002年,互联网行业从大萧条中缓慢复苏,并逐渐恢复影响力。业务形态也从最初的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等,开始演变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形态。

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就是在这一时期悄然兴起的。

淘宝诞生于2003年5月,起初是为了抵御eBay易趣在C2C市场的竞争。

短短两年后,也就是2005年,淘宝便超越了eBay易趣,占据了中国C2C市场70%的份额,把竞争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

宏观层面,淘宝的胜利固然离不开免费策略的定位与马云的高瞻远瞩。微观层面,淘宝对用户需求的重视程度也远远高于eBay易趣。

eBay在全资收购易趣后,便着手启动易趣与美国eBay平台的对接。

首先,eBay将国内的服务器迁往美国。服务器的迁移严重降低了中国用户的访问速度,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他们不堪忍受,纷纷表示不满。

接着,又将网站风格改成全球统一的样式。这一举动明显挑战了用户的原有操作习惯,很多用户一时间无法适应,老用户则对此更加反感。

此时,用户的流失已不可避免。

反观淘宝一方,他们非常重视用户的体验与需求。

淘宝的员工每天都会浏览易趣的卖家论坛,看易趣卖家在抱怨什么,在吐槽什么,卖家们最不爽的又是什么。他们对竞品动态和用户痛点做到了一清二楚。

他们还会在淘宝社区中主动发帖,与买家卖家交流问题,探讨解决方案。这种主动挖掘用户需求的方式,让淘宝更加贴近并理解用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加速了支付宝的诞生。

最后,根据搜集到的痛点、建议与反馈意见,淘宝进行相应的功能开发与系统升级。很快,淘宝就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并在用户间广泛传播,为淘宝赢得这场战役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淘宝的这场胜利更是为“用户需求导向”树立了标杆,影响力至今不减。

2006-2010:日臻完善,产品经理职业体系的健全

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一路高歌猛进。

百度的市场份额达到62.1%,谷歌的市场份额则下降为25.3%,百度已牢牢占据领先地位;即便MSN重兵入局,也未能影响QQ用户数的不断增加,腾讯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而打败了eBay的阿里更是如日中天,业绩持续上涨。

激烈的竞争加快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也推动了产品经理职业体系的成熟。

正是在这段时期,腾讯,阿里等一线互联网企业的招聘信息中正式出现“产品经理”的字样,且整个行业对产品经理的招聘需求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2010年4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与《结网》上市,这两本书的作者均是资深产品人士,分别来自阿里与腾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侧重于产品和项目管理,《结网》侧重于商业战略分析。两本书的出版打破了国内长期以来没有产品书籍的尴尬局面,标志着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结束了野蛮成长的状态,开始步入专业化和体系化的新阶段。

回首这段岁月,“产品经理”这一职业从无到有,绝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随着市场大环境演变进化产生的。

起初,在软件行业,需求分析的工作由需求分析师承担,他们负责将甲方的业务需求转变为软件设计需求,并以UML用例图或活动图等形式输出。

后来,在互联网公司中出现了产品策划的职位,由产品策划负责用户需求分析,并转化为产品原型。技术团队再以产品原型为基础,进行需求设计与任务拆解。

产品策划的出现得益于两个因素:摩尔定律和精细化的社会分工。

摩尔定律驱动着科技行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就提高一倍。正如同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商人产生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也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技术生产,专门从事用户体验相关的工作。

这个新职业就是产品策划,产品策划可以说是产品经理的前身。

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做好一款产品所需的技能也越来越多。除了要考虑用户需求,还要协调完成开发和测试的工作,并且能够以更高的视角去规划和定义产品。

统筹这些工作的职位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产品经理。

至此,产品经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正式登场,她将走向舞台中央并展现夺目的光彩。

2010-2014:封神之战,走向巅峰的产品经理

2010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

在PC互联网时代,若讨论“国民产品”一衔的归属,恐怕没有定论。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从用户数、活跃度,还是从平台生态、社会影响力等维度,这一头衔非微信莫属。

微信的成功,更是将产品经理推上神坛,成为大红大紫的职位。

2010年10月,微信立项启动,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的产品团队负责,该团队曾主导QQ邮箱的开发。

短短的3个月过后,这个仅有7名工程师的小分队便开发出了微信的第一个版本,并于2011年1月发布。当时的版本只有3个主要功能:文字聊天,照片分享和头像设置。

乍一看,会觉得微信的第一个版本简直太简陋了,完全不符合大公司的气质,但这正是结合了MVP(最小可行产品)理论的产物,即:只做核心功能并发布上线,以达到快速验证用户需求的目的。

虽然MVP理论不是微信团队的原创,但经由微信团队的实践,已经被深深的植入了中国互联网的DNA里。日后,无论大小公司,在发布第一个产品版本时,都能够从微信的这段经历中发现灵感。

只要对微信有过了解的互联网人,都听说过这句话:满足用户的“贪嗔痴”。那么微信是如何从用户的“贪嗔痴”中延伸出产品功能的呢?

2011年5月,微信新增语音对讲功能。满足用户便捷沟通的需求,语音沟通相比于文字沟通,是一种更自然、更方便的方式。这次更新使得微信用户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

2011年8月,微信上线“附近的人”,允许用户添加附近的人成为自己的微信好友。这项基于地理位置的功能充分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自从上线后,微信的用户数保持每天10万以上的增长。

2011年10月,微信推出新功能“摇一摇”,让用户通过摇动手机的方式,随机找人聊天。“摇一摇”一上线,每天的启动量就突破1亿次,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互动方式,有效增强了微信的黏性。从此,微信彻底拉开了和米聊的差距,并确立了在移动通讯领域的领导地位。

2012年4月,朋友圈上线,让用户可以在好友间分享图片,互相发表评论。这个结合了“圈子文化”的功能,满足了用户自我展示的诉求,让微信得以自然而然地融入用户的真实生活。

2012年8月,公众号发布,让内容的生产者和内容的消费者在微信内建立直接联系。这一举动吸引了大量明星前来入驻,并且通过公众号给粉丝发布的消息会被营造成一对一聊天的感觉。

2013年8月,游戏中心上线,飞机大战是默认内置的游戏。自动记录好友成绩的飞机大战排行榜,在互动性和游戏性上都是巨大的进步。

2014年1月,微信红包正式推广,微信用户之间可以发送红包。小小的红包结合了中国的习俗,迅速流行开来,并在日后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挑战。

依据腾讯的财报,2014年微信的月活已达到5亿,成为当之无愧的移动通讯霸主。微信升级了中国人沟通和社交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好友间的支付和线下付款的习惯,让中国拥有了影响力比肩iPhone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微信的成就在产品经理们的心中种下了“好产品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成为他们源源不绝的力量源泉。

2014-2017:陷落低谷,百无一用是产品

2014年,滴滴和快的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让人们看到了在资本的助推下,企业疯狂成长的势头。

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地推铁军帮助美团最终成为千团大战的胜利者。

2016年,得到App一骑绝尘,开创了知识付费的新领域,内容为王的呼声也是一高再高。

2017年,摩拜与ofo的PK不仅在神州大地引起了轰动,在海外市场也吸引了众多目光,共享经济,模式创新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一切仿佛与产品经理再无关联。

历经多年的发展,产品方法论已经足够成熟。如何输出优秀的用户体验,如何做好产品管理,很多产品专家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过深入探讨,并且在业内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

另一方面,这个职业既不需要编程写代码,也不需要谈客户背指标。看似入行门槛不高,无论是谁,只要能懂一点产品建设的方法,都能够成为产品经理。

这段时间,整个产品圈都充斥着一股焦虑的感觉。

很多产品人都在疑虑,这个职业在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内会不会消失?

除了群体内部的担忧,来自外部的负面言论也逐渐在圈子内散布开来,比如:产品经理无用论。

那么,产品经理是不是如同传言所说的那样,没有价值,将来会被其他职业取代呢?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接着,再分析这些工作内容有没有难度,有没有技术壁垒。然后,再看有没有其他职业参与竞争。

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可以抽象成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双循环结构,包含三个阶段。前期定义产品特性,中期推进产品特性的开发,后期宣传产品特性。

产品新人一般从事的是中期的工作。产品原型的设计,跟进UI/UE提供交互设计稿,协调开发和测试资源,确保产品如期上线等。这部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程度较高,且与项目经理的工作高度重合。

产品上线后,需要配合市场、销售和运营团队进行产品经营活动。这部分工作所占用的时间并不多,但我认为其重要性在将来会逐渐提高。

当下,前期的工作是各路产品豪杰PK的主战场。如何从用户反馈中挖掘真正的需求,如何做好用户需求分析,如何进行竞品调研,如何制定差异化的产品规划等等。要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有一定难度和壁垒的,不是通过短期培训或学习就能够掌握。

之所以将“洞察需求”拿出来,并作为一个循环的起点,是因为“洞察需求”最能体现产品经理的独特价值。从搜集需求到产品经营,这个循环得以顺利运转,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公司或平台的。

“洞察需求”这项能力则不同,因为每位产品经理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不同,心性也就大不相同。面对相同的情况,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很多创始人级别的产品经理,洞察用户需求的能力就特别强,而且这种能力还很难被复制。

所以,在现有的工作内容与流程下,还没有哪个职业能够完全替代产品经理的作用。将来是否存在某个职业把产品经理替换了,尚不可知。不过相比于其他历史悠久的职业,如财务、人事,产品经理可以称得上是新物种,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还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考验。

2017-至今:文武兼修,产品经理未来的模样

曾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推动了社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一度是潮流和酷炫的代名词。如今,互联网已人尽皆知,只是庞大经济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曾经,产品经理靠极致的用户体验和细腻的交互流程,就能睥睨江湖,引爆用户增长。如今,各类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维度更加多元化,竞品间往往更多的是在比拼销售和运营能力,甚至比拼资本的青睐。

产品经理也早已走下神坛,成为复杂分工体系的一员,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无人再提“产品为王”的口号。

那么,产品经理需要升级迭代成什么模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

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无论是PC端流量,还是移动端流量,都拥是巨大的增量市场,一切竞争围绕着“流量”展开。姑且把它定义成产品经理1.0时代,那个时候产品经理工作的硬逻辑是:体验—用户—转化,核心是升级用户体验。

只要用户体验做的足够好,让用户操作简便,交互过程顺畅,就能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用户。

有了大量的用户基础,通过运营手段就可转化变现。

再将获取到的收益投入到用户体验的迭代中。

这样,正向循环就顺利运转起来了。

但是,流量总会有枯竭的时候,毕竟人口基数就那么大。用户体验的升级也同样会碰到天花板,再升级就会性能过剩。这就是互联网下半场的现况,2.0版本的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难题。

既然面对的是存量市场,原先应对增量市场的逻辑就失灵了。产品经理2.0的工作逻辑就需要切换至:流程—效率—留存,核心是升级行业效率。

通过掌握业务流程,发现其中的痛点与不足,进行改造,从而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

有了效率的提升,就可以让平台的用户尽可能多的留存下来。

有了用户留存与活跃,就能产生数据积累。通过数据的分析与加工,再去指导业务流程的优化与精细化运营。

并不是说用户体验不重要了,而是强调需要跳出产品思维的框架,以行业的视角去寻找用户痛点,制定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落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拥抱互联网。由于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就需要产品经理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去掌握和提炼这些规律。

为什么很多银行的App需要不停的验证身份?要知道多次验证,用户体验并不好。

为什么人们选择使用Word,而放弃体验更好的Pages?

这一切都是由行业规律和业务本质决定的,体验好并不一定胜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产品经理需要具备销售能力。

首先,这是工作节奏的要求。产品经理需要深入一线与用户交流,与竞品PK,去推广产品。在没有硝烟,听不到枪炮的后方做出的用户画像和竞品分析都是纸上谈兵。

其次,竞争形势紧迫,产品经理从业人群同质化严重。在颠覆性技术没有大规模应用,用户习惯没有整体性变化的前提下,如何规划产品建设,如何做好用户体验之类的方法论可以说成熟且完备。如果仅从产品维度寻求成长与提高,对产品经理而言可能已达到瓶颈。

那么,不妨尝试让自己拥有销售属性,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企业与个人也是同时具备产品和销售双重属性的。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个道理。典型代表如:商鞅,纵使一身本领,也要三见秦王,不断推销自己的治国方针与理念。

迪斯尼自建视频分发网站,中国家电企业自建线下门店和电商渠道,目的其实都一样,产品方要将销售能力控制在自己手里。

行文至此,斗胆预言未来产品经理的模样:

掌握业务流程与行业规律,具备升级行业效率的能力;

掌握销售技能,具备一线作战的能力。

结语

由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成长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20年来,产品人的征途充满了赞誉,也夹杂着质疑。虽然挑战连连,但总能一路凯歌。

如果说产品需要跟随用户需求不断迭代,那么产品人自己也要伴随时代的浪潮日新又新。

愿流星依旧划出那道迷人的弧线,你还记得当年的初心。

愿你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愿你既有勇猛,又有温柔。

作者:沈宇星,爱好文史哲的工科生,微信号:princefrom612,欢迎交流,加好友记得备注。

本文由 @沈宇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文章TAG:中国家电网官网家电网哪个要好些希望推荐一个中国中国家国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