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2021高考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2020年的高考考生能否复读

2021高考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2020年的高考考生能否复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5:54:18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2020年的高考考生能否复读

可以复读,不过由于高考改革,复读最好选一些高中学校的复读班,有些东西高中老师比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要清楚些。

分啊(除了本身就不分的省)

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2020年的高考考生能否复读

2,2021年高考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6月7日;6月8日

2021年高考全国统考时间仍为6月7日、6月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

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提到,2021年高考全国统考时间仍为6月7日、6月8日,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等多类考生可享加分或优待。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按照规定,今年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实施外语“一年两考”的,第一次考试时间为1月8日,第二次考试时间为6月8日。自命题省份可自行安排除6月8日考试之外的另一次考试时间。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由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

2021年高考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3,英语不列入高考了吗

2021年英语依然为高考考试科目,并没有不纳入高考范围。虽然把英语踢出高考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但教育部门专家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改革是要进行的,现在并不会把英语从中考和高考踢出去,也不能取消英语主科地位。英语课程的改革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结合多方意见进行调整。

英语不列入高考了吗?

2021年高考依然为高考考试科目,并没有不纳入高考范围。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强调关键能力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稳步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英语等外语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再设为主课,不再设为高考必考科目,一石激起千层浪。

把英语踢出高考的呼声是越来越高。就此,教育部门对大家呼声做出了答复,教育部门专家明确指出了,英语学科改革是要进行的,但是现在并不会把英语从中考和高考踢出去,也不能取消英语主科地位。英语课程的改革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结合多方意见进行调整。

英语不列入高考了吗

4,2021年高考会改革吗

2021年的高考改革方案现在还不详细,按照现在的教育政策来说,没有高中毕业证和学籍是不影响你高考的,只是参加高考时你的身份不是应届毕业生而是社会考生,具体的情况可以咨询本地的教育部门。没有学籍也可以参加高考,但不是以应届生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而是以社会青年考生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应届考生的报名可以在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程序比较简单,有些环节、步骤可以由学校统一去完成;而社会考生从报名起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程序都得自己去做或家人去帮你完成。没有高中学籍是可以参加高考的。学籍并不影响你参加高考,高考调档案只是报名形成的电子档案。其实按照现在的教育政策,你没有高中毕业证及学籍是不影响你的高考的,具体的情况你可以到你的本地教育部门咨询,办理考试事宜。至于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现在不好说定,只能再过一段时间就具体事项,到当地教育机构了解。

肯定会改革的 2010年都实行的是新课改了

建议你还是去专业的教育的网站上去找下专家 听听专家的说法

升学考试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还是找下权威的机构比较的好些

推荐你去专业的从事高考辅导的光华鼎力教育教育的网站上去看下

网站上有最新的高考的动态 还有高考命题组的专家为你解答 相信对你会很有帮助的

应该说不管高考怎样的更改,不可能不允许社会青年参加普通高考。这个你可以放心。祝你好运!

5,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2020年的高考考生能否复读教材变了没有

2020年的高考考试是可以复读的,能否复读与高考改革关系不大,教材还是原来的教材。对于使用全国卷的地区来说,还是考六科,满分为750分。 高考改革是不会在即将高二高三的学生实行的,通常都是放在即将升入高一的学生。因为若是高中全部都改革,则教材会产生冲突,会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扩展资料: 复读的建议 1、复读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复读”,必须尽快走出“我是复读生”的阴影。事实上,“复读”在如今已经不是没面子的事情,而是社会竞争中的第二次选择,反映了一个学生具有更高追求、不服输的品质,精神是可嘉的。 2、复读生要正确认识“交友”。建议复读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扩大交往范围,走出自闭和孤独,和朋友一起敞开心灵沟通交流,能及时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 3、复读生要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复读阶段,摸底考试、月考、周考、模拟考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很多,如果不正确认识,几次打击下来,心理就会变消沉。 学生应该这样认识每次考试成绩:考了低分应该高兴,因为考试暴露出了自己的薄弱环节;考了高分也别骄傲,说明考的内容正好是自己会的,还应当继续寻找盲区。 4、复读生要正确对待“攀比”“嫉妒”。对于学习成绩领先自己的同学,要学习他们更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如果一味攀比和嫉妒,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自己就不会进步。 5、复读生要正确认识“自信”。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每天小小的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源源不断给自己动力。
应该能吧,不确定。
2021年有很多省份开始改革,但是改革的一般是针对2021年入学的考生,所以还是可以复读的,教材的话变了一点,考试一般就是考六个科目,其他的科目要以会考的形式进行考试。

6,2021高考难度会上升吗

2021年的高考难度应该会比2020年要高,2020年的高考只是新高考来的一次变化,以后的考题和时事结合更加紧密,说明了2021年的高考考题难度会比2020年要难,但是题目毕竟不同,对不同的人来说,影响不一样的。

2021年“新高考”将会正式实施,很多学生担心高考会更加艰难,这种担心是正确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2021年的高考难度应该会比2020年要高,2020年的高考只是新高考来的一次变化,以后的考题和时事结合更加紧密,说明了2021年的高考考题难度会比2020年要难,但是题目毕竟不同,对不同的人来说,影响不一样的。

2021年高考难度会加大原因

1、复读人数增加,高考竞争激烈

由于2020年疫情的原因,虽然高考因此延期,但在疫情期间,不少学校选择以网课的形式继续教学,从心理压力和教学质量上,对2020届考生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相较于平淡无奇的其它年份,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第一年将会可预见的增加,因为受到影响发挥失常而复读的考生,竞争将会随着高考人数的增加而更激烈。

2、复读生将受限,教学资源不同

2020年上半年,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相继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对于招收复读生、举办复读班进行限制,其中部分地区甚至要求公办高中、普通高中严禁招收复读生。虽然可以预见到2021届复读生将会因疫情增加,但由于这些规定的出台,部分地区的复读生将不能享受以往的教学资源,仅能进入私立高中。

3、高考改革,应届复读各有优势

众所周知,2021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都将迎来高考改革,根据北京、湖北的相关官方回复表示,政策上对复读考生没有限制,高考改革对复读考生没有影响。实质上,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考察模式对于复读生是陌生的,但他们却需要更短的熟悉时间。不过也有类似浙江地区保留成绩的政策,复读生相对应届生更有利。

7,2021年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实行312模式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2020年已经开始,备战高考,学生正在作迎战准备,抓紧学习,全面复习。北京市计划将率先试行新高考3+1+2模式,2021年将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等8个省试行3+1+2的高考模式。随后将在全国遂步推行。 3+1+2高考模式就是: 3一一就是全国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考语文,数学,英语3科。 在高中学业水平全省统一考试中"二选一"和"四选二": 1一一就是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中任选1门学科成绩作高考成绩。 2一一就是在生物,化学,地理,政治四门学科中任选2门学科成绩作高考成绩。 高等院校录取实行全国统考成绩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十高中学习阶段评价综合为高等院校录取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必须合格。如体育必须相关体能要求大标,方可合格。劳动需有社会服务具体时间要求等。 新的高考制度和录取办法对整体教育有什么影响?笔者认为有以下影响: 1,将推进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设置学科进一步规范统一。使各学段课程有效衔接。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遂步落到实处。将提升对各个学段学科重视。初中,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全部国家规定课程科目纳入考试。走学什么考什么,全学全考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和提升。 3,新办法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到高中阶段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特长兴趣,激发学习潜力,发挥特长学科优势。 4,给予高考学生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选择自由。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国家人才发现和培养。 总之,新的高考改革,新办法总体优于原来的文理分科。
众所周知,近些年全国各地都在陆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考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高考改革是否合适还是要看学生个人,对以下几种学生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 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讨论高考改革的好坏,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得到结论。
高考改革实施"3+3"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 政策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高考改革,是针对目前新高考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改变,3+1+2,重视了那个1,那肯定会影响到后面的2,所以,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
对于2021年高考改革实习方案实实行3+1+2模式。我的建议就是如果能对高考的孩子们有用的话我觉得这样是非常好的。

8,2021高考新规有哪些

2021高考新规有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部分领域扩大招生规模、贫困县脱贫后仍享专项计划、严查以设置奖金方式抢生源、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填报发挥中学主渠道作用、高校中学要加强衔接、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

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规定明确表示,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有以上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此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命题: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

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强基计划: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

今年,各试点高校仍深入实施强基计划。教育部要求,各试点高校完善招生程序和办法,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报考;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设置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高职:部分领域扩大招生规模

各地各校要将分类考试招生作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考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招生,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名额:贫困县脱贫后仍享专项计划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核定的本科招生计划,不得随意更改招生计划;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

招生:严查以设置奖金方式抢生源

教育部要求,要全面加强规范管理,严肃招生工作纪律。要加强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招考管理,严格相关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审核查验,严格高校专业考试组织,严格考评人员管理,严格考生文化和专业考试成绩要求。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得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要开展招生秩序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宣传、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违规承诺录取等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对违规承诺争抢生源的高校和工作人员,要追究相关责任。

成绩: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

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此外,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志愿:填报发挥中学主渠道作用

加强志愿填报指导。各地各校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要充分发挥中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高三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政策培训,增强志愿填报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志愿填报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虚假宣传、违规开展志愿填报指导的经营机构进行严肃查处。

改革:高校中学要加强衔接

教育部要求,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的各项工作,精心制定命题、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要进一步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高校要加强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进一步优化选考科目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防疫: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

教育部要求,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细化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场所防疫举措,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

9,高考变了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头图出自视觉中国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高二分文理、高三冲刺、百日誓师应该是共同的记忆。但是随着改革,这种富有特色的高考轨迹可能会逐渐消失。因为对于很多00后的孩子,他们的冲刺会从进校开始。

新方案,大力出奇迹

8月23日由北京市教委制定的《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新方案细则落地,北京成为继浙江、上海后,第二批开展试点的地区(其他包括天津、山东、海南等地)。

新高考规则简图,出自搜狐教育

《方案》洋洋洒洒3600多字,内容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不分文理科、科目3+3模式(语数外3门必考+拆分原文理综3门选考)、合并录取批次等。参考同批次天津、山东等地方案,改革内容大同小异。

其他地区改革反响平平,唯独北京《方案》引起了极大争议。公众的注意力都落在了这段内容上,“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

《方案》定的信心满满,不过你们可以体会一下网友的反应。

新浪微博截图

请解释下,什么是面试成绩?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直接把这些提到跟高考成绩同等的程度真的合适么......

“综合素质”变脸

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争议点)。此前的数十年,因为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国内高考录取只能长期采用“一考定终身”这样简单粗暴的模式。水至清则无鱼,即使高考制度有各种各样的不合理因素,但它依然凭借相对公平这一优势受到公众认可,沿用至今。

高考数十年来屡有修补性改进,但高校录取始终没有脱离“唯成绩论”的轨道,运行稳定。这次教改将录取调整成“高考+学业考+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明显打破了原有平衡。改革还设立时间表,分批限期完成,大干快上的架势明显。

批次时间一栏

然而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去适应,有没有充分论证先放在一边。就北京方案看,“一刀切”地直接将2017届高一学生投入新标准,与2016届分割开。对于学生、家长、学校都是冲击。

一次性引入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两个变量,理应慎重。

对于最受关注的综合素质,北京《方案》中对此的评价包含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方案》内容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

学校和教师怎样指导没有明说,如何做到及时与客观也没解释。

以现有的资料来看,北京《方案》仍只是一套指令性质的指导框架。而立即上马的是一个为期三年的实验:试点的是模式,实验品是学生,2020年才能看到结果。

不过北京好歹是第二批试点,前人已经开路。依据现有教改成效看,多地实践的结果都可供参考。

作为率先试点的省市,浙江省于2014年公开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率先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招生方案。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比北京还狠)。

新政实施第一个3年周期后(2017年),北大在浙江共录取200余人,其中三位一体65人,凭裸分进入北大的只剩12人,占比不足6%。清华在浙江共录取150人,其中三位一体105人,裸分录取的仅15人,占比约10%。(数据出自《中国新闻周刊》)

2016-2018年北大清华录取情况,裸分录取率逐年走低。图出自《中国新闻周刊》

好一个三位一体!要知道在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清华北大有70%-80%的名额都放在裸分里面进行招生。头部院校的录取情况,与某些部门口中的“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好像不太一致。

在“综合素质”选拔量化和公平都有待商榷的阶段,这个“小规模”最明显的反馈,竟集中在最优质教育资源上,这不是好兆头。

北京与浙江,当相似的开头再配上同一个3年,会不会等到一样的结局?

来场说改就改的冒险

高考改动能有多频繁?江苏可以做到每一拨考生的记忆都不相同。从1999年到2008年,江苏搞出了匪夷所思的“十年五改”,最短的一次改革只实行了一年。而这还不是“瞎折腾”的全貌。

从1994年“3+2”模式开始

2000年“3+小综合”模式

2002年“3+大综合”模式

2003年“3+1+1”模式

2008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

2016年发布“3+3”模式

2018年最新的“3+2+1”模式

考试科目从3门到9门不等,分值从450分到750分不等,文科理科分分合合,而现在北京及各省分批次改革中提倡的“三位一体”模式,江苏在2008年就试过,最后没推行下去。

江苏高考历程,图片出自《教育网中国频道》

规则频繁改动对于考生的“折腾”不需多言,而江苏省的教训对于今日全国改革也颇有借鉴意义。抛开前文提到的综合素质,江苏“08方案”的废弃与“学业水平测试”的不靠谱有直接关系。

首先,江苏“08方案”总分值区分度太低(450分),将竞争的压力全部堆到学业水平上。如北大曾要求两门选测成绩都须为A+才能报考,清华大学要求一个A+和一个A。南京大学等大多数重本院校,几乎都要求两个A或以上。

而规则本身不完善还发生过“临阵换帅”。江苏2008年首次将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挂钩时,最初的规则是“6个A加10分”,除此以外均为0分。经公众反映不公平后,在2010年又改成了“必修科目1个A加1分,4个A加5分”。

学校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加分,只得组织学业水平科目的专门教学来应对“小高考”,这等于将考生的压力提前到高二。高中三年,学生要同时应对两场大考,而互相之间关联性又不强,考生的痛苦可想而知。

而北京《方案》在某些方面比之江苏更甚,将学业水平考试细化到了5层和21类,分数赋值都不相同。

北京新学业等级考试示意图,截图出自腾讯视频

如果说江苏的5分,很多考生没有余力可以选择放弃的话。那北京方案的总计100分对于任何考生都是“华山一条路”。更头疼的是,江苏当时的学业考试只有10门,北京足有13门;江苏当时的高考只有3门,北京是6门,还有3门原综合课的选择也要消耗精力。

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结尾:江苏高考改革到2021年即将再次变身,废弃江苏卷,重新使用全国卷。浩浩荡荡20年,江苏最终回归原点。

一位江苏高中教师对教改的评价是这样的:“参加这么多年的历次教育教学改革,次次锣鼓震天响,次次无疾而终,几乎成了一线教师的催命索。希望以后最好不再出现,别让我的后来的同事再受折腾。”

一个萝卜千斤重

审视国内高考的很多现象,会发现彼此矛盾之处。左手是对高考“唯分数论”的全民吐槽,右手是“多重标准”公平性的全民忧心。左右为难,公众对于教育改革的信心流失显而易见。

事关基础教育的诸多改革,常态是执行不下去,几年就来个推到重建,对于所有亲身参与者都是折磨。如果教改的初衷与落脚长期背离,是不是应该思考下,改革的出发点是不是就有问题?

首先,要承认国内教育的基础属性是竞争,而不是育人。否认这一点的人,孩子基本都是找好了出路的(这里不展开)。只要优质的资源没有丰富到全民共享,没有能力逃出争夺的家庭和孩子就还是得拼命挣扎。

这也是为什么,当改革希望减负,搞素质教育的时候,现实却是把素质搞成了应试,孩子负担更重;当改革希望杜绝择校费和赞助,搞起划片派位的时候,学区房却被家长拼得更高,花费更多。

其次,扩充资源应该是更要紧的问题,这好过守着一群饥肠辘辘的人,“优雅”地商量吃法。

毛坦厂的“万人送考”

在具体操作的问题上,很多人都喜欢讨论“招考分离”。试问,如何约束高校对权力的滥用?如何约束公权力对高校招生的干涉?在统一高考这么“简单粗暴”的制度下都不乏“条子生”,一旦纳入更多主观考量的因素,这些问题会不会因此失控?

国家对于公立教育的投入已然不少,但阳光总有照不到的角落。不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最应该解决的是摘掉“民办高校”和“民办教师”的帽子,不再以出身决定等级。依此来看,合并录取批次可能是北京《方案》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了。

很多人认为合并“一、二本”就是鱼目混珠,忽视竞争,这种担心可能有些多余。将高下之分交给竞争和社会来决定,效果只会好过交给指令规定。

最后,以浙江和江苏的例子来看,北京《方案》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论罗列多少标准,新高考没有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单次选择。多重标准与多次选择的区别,以后会逐渐明朗。不过规定已出,那么还是希望不论理想与否,方案都应该避免运动式的整改。

每个考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个体在某些人心里可能只有三两斤的份量,但对于每一个家庭,自家的“萝卜”都是千斤重。所以,别折腾人家。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文章TAG:2021高考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2020年的高考考生能否复读2021高考改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