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李沉简,一起又看流星雨中的端木得的是什么病

李沉简,一起又看流星雨中的端木得的是什么病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8 16:48:30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一起又看流星雨中的端木得的是什么

他得了亨廷顿舞蹈症 Huntington Disease 是一种遗传神经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huntington基因发生变异,产生了变异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形成大的分子团。科学家将这些不溶水的分子团称为“包涵体”。一般患者在中年发病,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约会持续发展15年到20年直到最后死亡,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这种病的遗传几率为50%。
我认为免费观看地址 http://www.527dy.cc/dl/17434/index.html http://www.92ys.com/dalu/10372/index.html http://www.11ys.cc/dalu/20552/index.html 失忆的慕容云海恢复了之前的记忆,却偏偏忘记了楚雨荨。但他内心深处能感觉到少了一份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他决心一定要找回这段遗失的过往。过程中,云海邂逅了蒋媛,两人擦出了火花。历经周折,云海终于将自己和雨荨那模糊的点点滴滴完整地拼凑在了一起,不料却发现蒋媛对自己的爱恋已经深到无法自拔。云海和雨荨的感情遇到了新的危机。于此同时,学校新上任的严厉校长开始实施全面的军事化管理。艾利斯顿学院风波又起,H4、雨荨、蒋媛等人之间接连上演了一幕幕有趣且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故事。最终,这些善良而纯真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各种悲喜之后逐渐变得成熟和稳重,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人生中新的挑战!
我猜是脑癌
我看好像是一种绝症。。

一起又看流星雨中的端木得的是什么病

2,吴虹的履新报道

9月3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邓祐才报告厅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宣布北京大学关于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的任命决定。王恩哥校长携组织部部长郭海等一行出席会议,翟中和院士、朱作言院士、赵进东院士、朱玉贤院士等生命科学学院教职工约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柴真主持。北京大学组织部郭海部长代表北京大学宣读了关于生命科学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的任命决定:院长吴虹,副院长柴真(兼)、王世强、李沉简、郭红卫;原班子成员自然免职。郭海部长还介绍了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的产生过程,并对新班子寄予厚望,相信他们一定会带领生命科学学院做出更好的成绩。前任院长饶毅代表上一届领导班子感谢全院教职工在过去的六年里所给予的工作支持。他表示,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院发展,自己也将作为普通教授的一员继续为学院贡献力量。新任院长吴虹代表新一届行政班子向出席会议的校领导和学院教职工介绍了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并阐述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和公共平台建设、学生工作、行政管理、校友联络等各方面工作的设想,以及具体的可行措施。吴虹院长认为,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生命科学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明确定位和目标,理性认识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际工作。学院的未来掌握在每一位教职工自己的手里,必须依靠学院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去创造;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要带领大家积极迎对挑战,把握机遇,主动出击,为学院在全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前沿赢得一席之地。王恩哥校长发表总结讲话。他首先充分肯定了饶毅教授率领的上一届行政班子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并感谢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他代表北京大学对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的履任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吴虹院长阐述的学院发展理念表示赞同,号召学院全体教工支持新班子的工作。王恩哥校长认为,生命科学在今天的发展已经愈加体现出学科交叉的趋向,围绕生命科学和生命科学学院,相继成立了一批研究所和中心,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体系;学校将继续提供全力支持,努力发展具有北京大学特色的生命科学。会后,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召开第一次党政联席会,就新学期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务实是这一届领导班子的一大特点,相信在生命科学学院积淀的优良传统和铺垫的坚实基础上,新一届班子一定会带领学院取得新的成绩!

吴虹的履新报道

3,封龙山简介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伟壮观。传说封龙山是大禹治水时候的故事,大禹为了降服蛟龙的兴风作浪,给黄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灾难,将蛟龙锁封此山上,而得名“封龙山”。包括山上的黑龙洞等都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封龙山自然风光秀丽,以沟深林茂,清泉碧溪,奇峰怪石为胜。 封龙山历史文化璀璨,曾有五通汉碑、三大书院、四大禅林、三大石窟、两大道观。早在唐代《十道志》中就被列为河北名山,以封龙山历史文化而论,汉代李躬、唐代郭震、姚姚敬曾讲学于此山。五代以后,书院文化光起,真定名士、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李昉与学者张著在此创办学院,奠定了封龙山在河北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到北宋,见诸记载的河北书院仅有三处,全在封龙山中。元代著名学者,数学家李治在此著书讲学,时有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教育家张德辉在此讲学授业,人称“龙山三老”。他们在此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使封龙山成为河北古代教育胜地之一,不仅名冠燕赵,而且声气播海外。
封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这里既有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又有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源,在我国文化史、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封龙山地处太行山东麓,元氏县与鹿泉市交界处,东北距省会石家庄市区22公里,它以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和游人的赞叹。 碑碣石刻是封龙山的一大特色,有东汉以来的碑、碣、题刻百余处,尤其是汉碑,无论从书法艺术,还是内容诸方面,都是中国石刻中的珍品,素来为金石学家所注目。目前发现见诸史籍的汉碑有《祀三公山碑》、《无极山碑》、《封龙山之颂》、《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等六通,现《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仍以实物原件保存在封龙山“汉碑堂”内。这几通汉碑,具有极高的书法和历史文物价值。除了汉碑以外,封龙山还有金元以来碑碣十余通。封龙山的摩崖石刻,尤其是题景摩崖石刻,是封龙山书法艺术的瑰宝。另外,历代赞咏封龙山的诗词歌赋,也多赖刻石传世。景诗互映,诗石相衬,珠联璧合,构成了封龙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主调。唐、五代以后,书院这种传授知识的形式兴盛起来,封龙山成为河北书院的发祥地。到北宋时,河北见诸记载的书院仅有三处,全在封龙山中,在河北名震一时,这里遂成为文化教育发达之区。其中的封龙书院在封龙山之阳山脚下,此处山清水秀,林木葱郁,环境优雅,历代都有名流在此结庐授业。特别是元代杰出的数学家李冶,晚年在封龙山下聚徒讲学,因其对建立代数方程一般方法的天元术的巨大贡献,而奠定了封龙书院在中国教育史、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李冶的天元术被看作是符号代数的开端,所设未知数称为天元,由此建立方程,这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被称为元代数学的精粹。 封龙山还是石家庄地区最早的佛教名山,早在东晋十六国时,这里便有佛教寺院兴起,历代道家也在这里兴盛发展,留下了宫观庙宇及遗址十几处。 封龙山主峰海拔812米,由于其矗立于平原边缘,更显得挺拔峻峭。这里有多姿的怪石奇峰,鬼斧神功的天然洞穴,沁人心脾的清泉碧溪,峥嵘茂密的林木繁花,它们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遂使封龙山成为河北省的风景名胜区。 气候特点 封龙山风景名胜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因与西部太行山垂直相连,所以东南方向的湿润气团受到封龙山和太行山的阻遏、抬升,往往在封龙山巅形成云雾。每年六七月间山雨尤多,以致形成封龙云海、云雾华盖、山间岚烟三大云雾景观。特别是云海景观,出现时岚烟袅袅,白练缭绕,一丝丝,一缕缕,在奇石怪峰间飘荡,继而云积雾聚,淹没了山峰,填满了沟壑。山风吹来,云层沉于山腰,峰巅之上一派清凉世界,山腰处则形成千姿百态的云瀑布,或绵远如万顷波涛,漫无际涯,而远处群峰时隐时现,恰如海上蓬莱,令人神往。
《龙山梦痕》,散文集,徐蔚南、王世颖著,文学周报社丛书之一,开明书店1926年11月初版。刘大白、陈望道、柳亚子曾为之作序。虽说是龙山梦痕,所记的却不限于龙山,大凡游历过的稽山镜水,也都包罗其中了。徐蔚南(1900~1952),原名毓麟,笔名半梅、泽人。江苏吴县盛泽人。自小与邵力子相识,为世交。后入上海震旦学院。留学日本,庆应大学毕业,归国任教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1924年,由柳亚子推荐参加新南社。1925年赴上海,任复旦大学实验中学国文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以《山阴道上》誉满文坛,加入文学研究会。一年后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执教。1928年起任世界书局编辑,主编《abc丛书》,共出版152种。抗战胜利后主持《民国日报》复刊工作,任《大晚报·上海通》主编及上海通志馆副馆长兼大东书局编纂主任。建国后任上海文献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1月逝世。他熟习法国文学,译有莫泊桑《她的一生》和《法国名家小说选》等作品。小说集有《都市的男女》、《水面桃花》等。散文集有《乍清游简》和与王世颖合著的《龙山梦痕》等。

封龙山简介

4,夜雨寄北作品赏析

《夜雨寄北》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原诗:《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释义: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扩展资料: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长安亲友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着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雨寄北 14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 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 举荐,及进士第。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为相后,即使李义山屡屡致信剖析心迹,他也不予理置,义山因之始终过着极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荥阳,潦倒而终,成为牛党争的牺牲品。 提及义山诗作,读者往往因其内蕴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为其辞饰的用字瑰丽、笔法沉郁、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魂迷目眩。的确,读李商隐的诗,常令人置身于氲氲氤氤的审美氛围,得到美的感悟,但也会由于其诗作谜样的语言而难求甚解。历代诗评家对其大部诗作或以为情诗,或以为寓托之作,正如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是什么,我理解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讲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同样,《夜雨寄北》也是这样一首难解之诗。这首诗,有的选本也作《夜雨寄内》,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证出,此诗写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写给北方友人的,是一首“半托香奁,以寓感愤”之作。下面,笔者不惴浅见,对《夜雨寄北》作出管解,就请于同仁方家。 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推崇一种重视文字自身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篇什根基,文字的选用、取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意图。首先,我对本诗简予“细读”: 1、“君问”:您(致信)垂问,但“君”指何人,不知;“归期”:归家之期;“未有期”:没有准信。 2、“巴山”:寓处;“夜雨”:最有利于表现羁旅之愁和不归之苦的境域氛围;“涨秋池”:绵密秋雨使池塘涨满,交代时令。 3、“何当”:何时能够;“共剪西窗烛”:承上文苦况憧憬未来欢愉。 4、“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之资料。 这一首诗,单从字面而解,亲切明快,不过写出了设想归后向那人谈及此时此地的情形,结构上回环对称,殊不难解。但是,由于这首诗缺乏时空转换的限制,颇乏伦次。同时,也由于本诗主体的隐在性,使诗具有了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这首诗读起来,写的是什么,让人感到摸头不着脑。 这首诗究竟应作何解呢? 古人论诗的“含蓄”,常以“风调”而论,“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这是对“含蓄”和“风调”的准确诠注。窃以为,义山此诗,应是有所寓托的。 义山宗“李”,虽不是皇室后胄,却常常攀龙附凤地标榜“家在山西”,且时时流露出一种“系本王孙”的优越感,但结合义山后来反差天渊的畸零不遇的命运--夹身于牛李党争,遭受排挤打压,以至坎坷失意,沦落终身--来观照本诗,是极为合适的对应参照。 作者当时幕居东川,落拓困顿,和故交新贵云泥分隔,冀望于有人为之援手,这是人之常情。诗首之“君”字,究系何人,不得而知,也许确乎有过关心他的友人寄书探问,也许是臆想中对令狐等掌权者垂询的深切渴望。我觉得二种理解都可以成立。“未有期”三字则满怀着无奈失助的感喟。第二句则点出了寓地巴山,描绘了绵绵的巴山夜雨,盈池的雨水难道不正是诗人神驰长安的象喻。义山曾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高远报负,而长安,正是诗人欲回的“天地”。第三句超越时空,遐思重逢故人的情景,事实上,这正是他蛰伏内心深处重获知遇的梦幻。第四句再次强化巴山苦况,结合前述,用意甚明。 总之,义山在本诗中将渴念知遇的心思托以相思之情,满怀希望和虔诚地投寄于能够给予其全部生命和事业当权者。因此,本诗应理解为一首“风调”“含蓄”的象喻之作,而不能作一首爱情诗或思友诗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一、作品原文:二、词语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秋池:秋天的池塘。何当:什么时候。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却话:回头说,追述。三、译文:1、译文一: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2、译文二: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3、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四、作品鉴赏: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文章TAG:李沉简一起又看流星雨中的端木得的是什么病李沉一起流星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