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毕业生就业网,怎么在云南新华就业网查不到毕业生的信息

毕业生就业网,怎么在云南新华就业网查不到毕业生的信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30 18:30:09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怎么在云南新华就业网查不到毕业生的信息

登录新华网www.xinhuanet.com选择云南频道,点击云南人才信息库,就可以进入啦。

怎么在云南新华就业网查不到毕业生的信息

2,2021年应届毕业生包含哪些是否包含2019年2020年高校未就业的

2021应届毕业生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学生,不包含2019年、2020年高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离校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但不属于2021年应届毕业生。

2021年应届毕业生包含哪些是否包含2019年2020年高校未就业的

3,大学生就业

我建议你先去找份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工作,因为刚毕业最缺乏工作能力,同样选择企业时尽量先去一些大企业工作,哪怕是最低层的工作,因为在大企业你能学到的更多,大企业都是按流程、制度运转,特别能够锻炼你的能力,小企业都是老板一个人说的算,经常制约个人能力提高。 你要是想创业,就应该先去大企业学点经验,等你有了经验、资本、能力、人脉的积累时,你再出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如果一毕业就创业,你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我已经有好几个这样的同学了,所以奉劝你一定要先学习,先提高自己的能力!祝你好运……

大学生就业

4,毕业生就业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1、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与不负责管理人事档案及办理落户手续的用人单位以签订劳动合同等形式确定劳资关系的,通过各级政府人才交流机构进行人事代理。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 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 6、毕业生出国、处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如果是应届毕业生,你应该提早计划,并为自己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这个时候你面临从校园到工作的转型,提早的参于工作和面试将会帮助你明确未来的工作的雇主种类和工作职位。 具体的,你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准备: 1. 为你的第一分工作做准备,和你的校友交流他们在第一年工作的经历,这样你可以预期未来的一些挑战。 2. 使用你之前几年积累的通讯薄找到那些可以给你写推荐信或者可能给你提供工作机会的人群。不管是你的师兄师姐还是你的老师或者你的亲朋好友。 3. 留意所有的机遇: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网站,报纸和各种媒体 4.制作一份得体的简历,一份好的简历会给你代来更多的面试机会。关于写简历的问题,你可以到千里马个人简历网去看看,多看看那些专家提供的写简历的方法 我想,对你找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5,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这是一个毕业生专用的信息网,只要你注册了,里面就会收集你的所有信息校也会将你的档案信息电子版直接载入,包括你的教育经历,自我介绍,以及求职意向等等很多信息,对于毕业生来讲,这个网站最重要的用处是搜集所有在山东省注册的通过审核的招聘信息,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可以通过这里填写自己的求职意向,网页会自动将适合你的工作整理到你的个人页面上,只要你登陆就能看到,并且这些信息还能随时更新。由于现在很多学校里都要求网上签约,所以当你在这里找到工作,或者是自己找到了工作,都要在这个网页上对公司发出签约邀请,应邀之后,你的个人网页自动生成【已签约】状态,以后就不能再与其他公司签了。对于企业,它可以通过这里看你的简历,看你是否已经签约,然后可以与你以任何一种方式联系,以便于尽快找到适合他们的人才。也就是说这个网页是学校、你、和企业三方面联系的纽带。用了没有坏处的。当你考上研究生的时候,你的网页就自动失效了。 希望采纳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全省270多所大中专学校设有二级网站,毕业生信息经过学校审核上报,就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然后加载到信息网内。在全省范围内为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准确、全面、快捷的服务。网站设有网上办公。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那么学校应该有要求去该网站注册填写信息并生成简历,统一有学校盖章形成推荐信形式。这样在用人单位需要时可随时复印给用人单位。当然,如果你对自己将要进入的公司有十足把握并认定用人单位不会对你有例如伪造学历之类的怀疑的话,你有权利不注册。个人认为,注册并不复杂有一定的安全性,你可以试一下。至于你是否必须通过网签协议...这个要看你将进的公司是否有这项规定...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全省270多所大中专学校设有二级网站,毕业生信息经过学校审核上报,就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然后加载到信息网内。在全省范围内为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准确、全面、快捷的服务。网站设有网上办公。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那么学校应该有要求去该网站注册填写信息并生成简历,统一有学校盖章形成推荐信形式。这样在用人单位需要时可随时复印给用人单位。当然,如果你对自己将要进入的公司有十足把握并认定用人单位不会对你有例如伪造学历之类的怀疑的话,你有权利不注册。个人认为,注册并不复杂有一定的安全性,你可以试一下。至于你是否必须通过网签协议...这个要看你将进的公司是否有这项规定...

6,据说毕业生工作满一年后有就业补贴是真的吗

假的吧,资料交了大半年了
从2009年起,在2008年后(含2008年)毕业的本地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的,市财政给予的就业岗位补贴由原来每人每年2000元调整为:中专200元/月,大专400元/月,本科500元/月,硕士以上800元/月,工作满一年后发放一次,连续补贴两年。这是日前市政府通过的《关于促进本地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意见》中的措施之一。 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 根据实施意见,市人事部门在毕业生报到时统一发放《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卡》(有效期一年,期满仍未就业的可续期一年)。持该卡的毕业生在当年10月1日后仍未实现就业的,各镇(街道)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市人事部门,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实行重点帮扶。 寮步、大岭山等镇在去年已经实施了这样的政策,建立了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这项措施的好处是政府可全面掌握本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减少未就业毕业生的“积压”现象。 基地见习人员每人每天补35元 在全市范围确定一批企业作为就业见习基地,基地负责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市财政给予见习人员每人每天35元的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按照22个工作日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实际发生的工作日计算。见习期内允许见习人员参加各类公开考录、应聘工作。 目前,全市已建成约90个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对见习基地有一定的期望。 横沥等镇早已实行这样的政策。经验表明,这项政策可以让大学毕业生近距离了解企业、了解社会,同时积累一线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工作满一年发一次津贴 提高毕业生就业岗位津贴的目的是鼓励毕业生就业,刺激其就业热情。 市政府加大了对大学生就业的财政投入。在2008年后(含2008年)毕业的本地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的,市财政给予的就业岗位补贴由原来每人每年2000元调整为:中专200元/月,即一年2400元;大专400元/月,即一年4800元;本科500元/月,即一年6000元;硕士以上800元/月,即一年9600元以上。工作满一年后发放一次,连续补贴两年。连续补贴两年的前提条件是能够连续工作两年。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每推荐一名持《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卡》的毕业生成功就业,并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和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由市财政按200元/人的标准,给予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推荐就业补贴。 创业可享3万~8万元小额贴息资金扶持 持《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根据《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享受相关税费减免;创业资金不足的,根据《东莞市创业资金小额贷款实施办法》,享受3~8万元的小额贴息资金扶持;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享受相关社会保险补贴;享受人事部门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招聘和员工培训等费用优惠。 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体上提倡先就业后创业,有了就业经验,创业的成功率会高些。而如果毕业生想创业,市政府也给予支持。(记者 叶珊)

7,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之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却就业困难,而很多用人单位又难以找到适用人才,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体制、人才供需结构、毕业生就业取向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一是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需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渐成长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二是高校扩招后,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教育质量出现下降。同时,许多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知识,自身定位偏离社会实际需求。三是用人单位追求人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不愿接收未经实践锻炼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少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经济实体,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成本。在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条件下,一些单位担心培养的人才跳槽,怕相关投资打了水漂。   改革教育体制、改善人才结构、改变就业观念,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治本之策,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燃眉之急,各级政府尤其是省市政府人事部门应积极作为,努力架起高校毕业生通向用人单位的桥梁。比如,可以牵头组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其好处在于:一是帮助高校毕业生消除由于初次就业产生的恐慌心理,逐步适应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二是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工作见习中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强化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熟悉职业规范,提高职业素养,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三是可以降低用人单位开发和培养人才的成本,增强用人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四是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本身也是用人单位,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选择留用合适的毕业生。见习的高校毕业生也可通过数月的实践,了解社会实际、工作实际,调整择业取向,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五是有助于提高人才利用率,节省社会成本。建设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应由人事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同共建。   高校做好延伸指导服务工作。高校对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应在每年6月底至7月中旬发放择业证,毕业生凭择业证到所在省市主管部门办理见习手续。   确定毕业生见习基地。各省市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高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人数情况,按类别、分行业确定见习基地。可以从科研院所、新闻出版、通讯网络、中小学教育、旅游餐饮、医疗卫生、金融证券、交通运输、房产装饰、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农林牧等行业以及创业成功的企业中,遴选出优质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政府和见习单位共同承担见习期工资。见习期一般为半年左右,月工资可按目前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标准,一般为每月800—1000元。为调动见习单位的积极性,可由政府补助400元左右。这样,政府就能够以有限的补贴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制定扶持政策。对确定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单位,可根据其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把单位技能培训项目向承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单位倾斜安排;见习基地单位若安排见习高校毕业生就业,可给予适当补助;政府对见习优秀学员、作出突出贡献的见习基地单位给予奖励。   制定科学的考核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对见习单位和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由省市人事部门进行监管。省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见习基地进行年终考核。进入见习基地的高校毕业生必须由学校推荐,学生和单位签订见习协议书。   加大政府专项投资。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应加大政府专项投资力度。今年,国家将拿出420亿元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建议各级政府从420亿元中争取一部分,再从再就业资金中筹措一部分,专门用于建设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现在的社会需要科技,科技来源于人才,大学生是人才,但是你的学精,有锐利的眼光和独特的判断力,只要你具备这些条件,找工作很好找的。也可以自己创业。

8,请问一下是什么地区都有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吗

没有,这也没有硬性规定。
原则上来说可以不签。因为就业是一个人的自由,学校强迫学生签订协议的现象很普遍的。就业协议只代表一个就业意向,是国家对应届生就业率的一个统计,不会要求学生必须填,只是学校的要求。 一、毕业生毕业前的选择 (一)毕业生签了三方就业协议,就是同意毕业后直接工作。 这是学校最愿意看到的,直接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学校巴不得学生都签就业协议。所以有些学校制定了土政策,不签三方就业协议就不给报到证。这种做法是违规的,而且是错误的。 报到证是教育部根据学生在校学习历年到校注册的结果和合格毕业的结果发给每个高校毕业生的转为国家干部(大学生属于高科技人才)的身份证明,一人只有一份。谁都无权剥夺高校毕业生拥有报到证的权力。如果不签三方就业协议就不给的话,毕业生可以直接打电话向升级教育厅纪检委举报,或直接找校领导告知他准备向媒体爆料。他肯定不敢扣住报到证的。 (二)按照毕业生毕业流程,不签就业协议是因为毕业生选择了暂缓就业。 选择暂缓就业就意味着该毕业生不准备马上找工作,而是准备考研或考公务员、考中小学教师资格等。由于该毕业生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 其学籍档案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案之一存放: 1.仍暂存在学校(学校只负责保管2年),2年后还得来学校转递自己的学籍档案; 2. 暂存到学校所在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以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中小学教师资格等转档、签写报到证、改签报道者等诸多事宜都由该中心负责。 3. 档案由学校负责转递回原籍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简称人社局)暂存,以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中小学教师资格等转档、签写报到证、改签报道者等诸多事宜都由该局负责。 (三)学校的常规做法。 多数院校都会选择第三项把学生的档案转递回原籍的人社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无论转递到上述之中的哪一家,都只能暂存毕业生的档案,毕业生的档案仍为学籍档案,上述三家都不能为学生档案办理人事档案代理,都不能把毕业生的学籍档案转为国家干部的人事档案。 2. 无论暂存到哪一家,都应该把尚未使用的报到证放到学生的学籍档案中。因为报到证是国家给予大学毕业生的干部身份的唯一证明。但是不使用报到证,该身份证明就处于没有使用状态,且报到证的有效期只有2年,过期作废。这就要求毕业生一定要在2年之内使用报到证到相关机构报到,以便可以让自己的干部身份得到认可,自己的学籍档案可以转为国家干部的人事档案。这是国家给予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科技人才设置的这一优惠政策,这一政策也是源于我国特有的干部管理制度而制定的。 拓展资料: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简称"就业协议书"或者"三方协议"。是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签定的协议。 协议书也是学校派遣毕业生的依据,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学校将根据协议书的内容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同时转递学生档案。如果毕业生未签定就业协议书,学校将把其关系和档案转递回原籍。每位毕业生各拥有唯一编号协议书(一式三份),实行编号管理。 重要作用: 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关系的正式凭证,也是毕业生毕业后到人事、教育等部门办理就业报到手续的必备材料之一,因此,毕业生必须妥善保管。 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订立的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实质上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求职最终签署的合约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签约一定要慎重,同时协议书的填写更加不可忽视。 三方协议一旦签署,就意味着大学生第一份工作就基本确定,因此,应届毕业生要特别注意签约事项。高校就业办一位老师说,大学生签三方协议前,要认真查看用人单位的隶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 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要签署他们的意见才能有效。应届毕业生还要对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有所了解。 法律问题 1、三方协议之试用期内常见的劳动纠纷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此时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了劳动者在单位的试用期限、服务期限、工资待遇及其它各项福利等等事宜,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即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 而在上述提到的各项约定内容中,试用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阶段。因此,关于试用期的法律问题,提醒毕业生以下几点:(即是说:一般的顺序是先签订三方协议,然后报道时签订劳动合同,在其中规定相关的事宜以及试用期问题。而且,试用期间或结束后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则它需要列举相关的证据!) 2、三方协议之试用期时限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不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行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用期也不得超过六个月。 必须强调的是,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工作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违约金。 国家机关、高校、医药研究所、医疗行政部门采用见习期,为一年,试用期采用于企业、公司(包括外企、合资、私企),与医院建立劳动关系的采用试用期。为15日-6个月。见习期可以延长,试用期不能。见习期是具有一定强制力,试用期是双方约定。 3、三方协议之试用期辞职 试用期之所以称为试用,其含义就在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可在此期间内考察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双方都具有较为自由的解除合同的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合同需承担违约责任,这实际上限制了劳动者的解除权,因此这种约定是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于这种约定条律,法律一般确认为无效。 4、三方协议之试用期辞退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其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这里毕业生应当明确,用人单位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时,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劳动者无需提供自己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 举证责任无疑限制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随意性,用人单位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 5、三方协议之两个试用期是否合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之规定,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两个试用期是违法的。 6、三方协议之只签试用期合同不签劳动合同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条件。不允许只签订试用期合同,而不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签订的试用期合同是无效的,但"试用期"合同的无效,并不导致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失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北京地区就有规定:北京劳动合同管理规定:只签订试用期合同,试用期后用人单位不愿意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反推(如试用期一月,可反推合同期为一年,反推依据按《劳动法》关于试用期限的相关规定)。另外《上海劳动合同条例》对此也有特别的规定。 百度百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9,艺术类毕业生会不会就业难

毕业生就业都很难,不止艺术类,艺术类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各类艺术工作室、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印刷制作公司等应聘。应届毕业生求职技巧:1. 把紧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后答。你在面试时一定要注意把紧自己的嘴巴,如果认为已经回答完了,就不要再讲。该讲的讲,不该讲的决不要多讲,更不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以免画蛇添足、无事生非。2. 留足进退的余地,随机而应变。面试当中,对那些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或者"圈套"式的问题,应试者要注意运用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不要一开始就把话讲死。否则,很容易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或陷入"圈套"之中。3. 稳定自己的情绪,沉着而理智。有时面试时,考官会冷不防地提出一个应试者意想不到的问题,目的是想试试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这时,你需要的是稳定情绪,千万不可乱了方寸。4. 圆好自己的说词,滴水而不漏。在面试中,有时考官所提的一些问题并不一定要求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要求面试者能回答得滴水不漏、自圆其说而已。这就要求应试者答题之前要尽可能考虑得周到一些,以免使自己陷于被动。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也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就业压力。有些学生和家长抱怨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难与艺术类专业的扩招有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是否真的是扩招惹的“祸”呢?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艺术院校的师生,就当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一番了解和调查。  扩招让就业压力加大  不少学生和教师认为近几年的就业难与高校的扩招有关,因为高校扩招始于1999年,而大学生就业难也恰好始于2002年。对此,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认为,尽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于以往更加严峻了,但艺术院校扩大招生本身也是社会需求增长的反应。范迪安说,10年前的中央美院7个系每年只有百余位毕业生,现在,学科专业扩大了,每年有500多名本科和硕士、博士毕业生,而且今后还会继续增加。  近10年来,全国的许多综合性大学都纷纷设立了艺术学院,或增设了艺术学科。如清华大学设立了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徐悲鸿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艺术与传媒学院等,艺术类毕业生人数正在成倍增长。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今后中戏还将搬迁至北京郊区,届时还会扩建校舍,进而扩大招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说,学院现正在筹建新校舍,新校舍建成后,也会扩大一定的招生名额。  近年来,我国的大城市出现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并不表明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已经绝对过剩了。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在我国仅仅5%,而在这5%的人群中,能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的人群比例就更加少了。因此,艺术类毕业生就总体毕业生人数来说还只是少数。但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难度。  大城市容量有限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就业难并不能真实地概括出当前的就业现状。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真正的“难”,是难在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在中小城市、西部地区还有着大量的职位空缺,所以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法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都不愿意离开其所在的大城市,都觉得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认为,以北京为例,首都的艺术类毕业生基本上都想留京,其实,北京也是有一定“容量”的。北京的文化团体虽然多,但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来自祖国各地的艺术人才的就业需求。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非常需要各类艺术人才,尤其是我国的边远地区、西北部地区十分缺乏艺术类的师资。金铁霖说,如果把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我们的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能达到100%,甚至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其实在小城市里,大学生更能发挥作用,也更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首都师范大学的王老师说,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去年毕业的学生中,有一批学生选择了到甘肃、青海等西部边远地区就业。从他们工作情况的反馈来看,这些学生在这些所谓的小地方,都有了大发挥。当地的相关部门也非常器重这些大学生,不到一年,有的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骨干人员。王次说,以前的毕业生都想留在首都,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引导下,学生有了更为开放、多元的就业观念,一些毕业生开始走向中西部等较为边远的地区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而事实证明这些从大城市走出去的毕业生往往都能受到“重用”,个人艺术专长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转变观念才有出路  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学生不能较好或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盲目地投递个人简历;有的是因为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客观、恰当的就业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一位正在一家杂志社实习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他根据所学专业给自己确定了几个就业方向,要么当老师,要么从事美编工作,或者从事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如今,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他所投递的简历有了回音。  为了能给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如今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辟了就业信息网,及时地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发放在网页上。中央音乐学院甚至把招聘会办成了音乐会,精彩的音乐会既展示了学生的才艺,也客观地展示了学院的教学水平。这种音乐会代替了招聘会的形式吸引了毕业生的积极参与,参与招聘活动的用人单位也对这种招聘形式颇感兴趣。  另外,也有一些艺术类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去年毕业的几位学生一起合开了一家琴行,一边卖乐器,一边教学生,既取得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中央美院的一位毕业生说,他的5个师哥、师姐毕业后合办了一个工作室,如今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北京服装学院的几个毕业生说,他们也打算毕业后开个服装坊。这些自主经营的小老板们都认为,虽然自主经营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因为是为自己打工,所以大家也就会格外地卖力,工作起来自然也就干劲十足。  针对这些就业新群体,毕业生不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自主创业,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就能既实现自我价值,又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还有对就业形势影响最大的就是: 江苏省2007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日前出台,据预测,今年江苏艺术类考生将突破6万人。近年来的艺考热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每年艺术类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那么艺术类学生就业情况到底如何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一般专业学生形成很大反差的是,艺术类考生大多“不上班”,当培训老师、接单子做设计、去酒吧唱歌等灵活自主择业成了这类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由于近年来的学艺热,三年后很可能就会出现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高峰。  纯艺术类就业狭窄  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记者在我省多个大学生招聘会现场采访发现,来招收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单位十分有限,而需求主要集中在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装潢等应用型艺术专业,但几乎没有一家单位需要表演类专业的学生。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艺术类可以大致分为应用艺术类和纯艺术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这类专业。从市场需求上来看,应用艺术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增长,特别是动漫制作、产品包装这类新兴行业需求很大;而传统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很多学生在培养方向上就是出来当老师,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这类师资需求也比较有限。一些怀揣明星梦的学生毕业后学了好几年表演后最后只能跑龙套、等角色,最后改行,现实与梦想相距甚远。  大多毕业生“不务正业”  记者调查了我省几所艺术类院校,发现毕业生找对口单位就业十分困难,一大半毕业生一毕业就转行。南京艺术学院06届毕业生小秦告诉记者,他学的是油画专业,现在在南京一家媒体从事视觉设计工作。“在同学中像我这样属于正常上班的学生非常少,很多同学都是自由职业者,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谋生。但是却很少有人会签协议,大家就业的流动性很强。”小秦感叹道。据记者调查,艺术类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求职的非常少,很多学生都属于“灵活就业”。一位学习声乐的女生告诉记者,她白天睡觉,晚上每天去3个酒吧唱歌,一个月收入比白领还高。而她学美术的几个师兄毕业了以后根本不找工作,直接开了一家高考补习班,帮为了考上大学而学艺术的考生“恶补”,收入颇丰。  盲目报考加大就业压力
文章TAG:毕业生就业网怎么在云南新华就业网查不到毕业生的信息毕业毕业生就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