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王安忆的家族叙述小说有哪些,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王安忆的家族叙述小说有哪些,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30 08:36:4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对于世情小说的这种叙述基础,王安忆是极其擅长的。其获奖理由是:“《天香》写出上海申姓士大夫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整部小说气势恢宏,几十位家族人物的塑造。王安忆的被人们称为“三恋”的三部说小说《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谷之恋》面世之后,被人们公认为是写“性”的小说,达到惊世骇俗的效果。

王安忆的小说写得如何

王安忆的小说写得如何

谢谢邀请。我在二十多年前接触过王安忆的作品,差不多读过她所有的小说作品。仅从个人所感略谈一些感受。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性在文学上还只是有限的得到复原一一清心寡欲而已。经过一再的耽延,直到80年代中后期终于打响了这场攻坚战,: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朱晓平的《福林和他的婆姨》;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谷之恋》;铁凝的《麦秸垛》、《棉花垛》;刘恒的《伏羲伏羲》共同迈出了这关键一步,终于攻占了封建意识形态在这一领域里的制高点。

王安忆对于女人命运的理解是积极的。站在城市的制高点,王安忆的本土女性主义书写了中国上海崛起与信心,也反映了经济繁荣给女性发展事带来的机遇和陷阱。王安忆的被人们称为“三恋”的三部说小说《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谷之恋》面世之后,被人们公认为是写“性”的小说,达到惊世骇俗的效果。可以说,王安忆怀着一种体认的感觉去探索触摸女性生命本体,在文本中解构了一个个女性生命个案,对女性性爱世界的重重复杂现象做了深入而细腻的感悟与考察。

如果前两部小说可以认作是“性恋”,那后一篇则更多倚重于"灵恋"。王安忆曾经说过:“性爱本身就在反映人性”。可见,她是寻求从性的角度来表现人性的,在人所存的本能欲望中,性欲是一种最强烈而且也最难以遏制和把握的本性。王安忆被认为是海派传人,是继张爱玲之后,写城市生活的高手。实际上,王安忆和张爱玲有很大不同,她不像张爱玲那样对人性和命运那样绝望,她热爱笔下的人物,愿意从生活的底层向上,从物质到精神。

在王安忆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长恨歌》。据说,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是来自于王安忆无意中所看到的一则新闻。新闻讲述的是“美丽”牌香烟封面上的女郎被男青年骚扰,男青年做贼心虚杀害了封面女郎的事件。王安忆就借鉴了这个事件,然后通过艺术创作和构《长恨歌》一直被认为是王安忆笔下最为动人的一曲挽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蕴。

什么好看的长篇小说可以推荐?

王安忆的小说写得如何

谢谢悟空邀请。诸多长篇小说中,首推《平凡的世界》。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个世界多么的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地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地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地普通的人们。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活》(发表在《诗江南》2011年第1期)。一滴清水加一弯舌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一场灾荒就复杂了,重了 一次呼吸加两孔鼻梁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窒息的污染就复杂了,重了 一勺米粮加一张嘴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天桥上的乞讨、露宿的流浪就复杂了,重了 一个家庭加一套小居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疯涨的房价就复杂了,重了 一颗生命加一场苟活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青天白日和苍茫大地之间的 万物生灵就复杂了,重了这些卑微的、富贵的、三六九等的活 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掉下几颗 简单的、轻的泪水——尹宏灯作品《活》形形色色的人们在包罗万象的生活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这里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但无论如何的演绎,这世界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感人至深,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主人公出身农民,结局不过是做挖煤工人。主人公的哥哥,一生都在农村,时代的变化让他的勤奋努力终得回报,也不过是做了富裕点的农民。里面涉及到的大部分人物,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坏蛋。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每个人艰难地摸索自己生活的方向。小说的长处是几乎用白描的手法把农村这个天地里的众生相刻画得栩栩如生。

有什么小说跟张爱玲作品写的差不多?

王安忆的小说写得如何

张爱玲成名于1940年代,最早模仿其文风的是她同时代的年轻作家。其中在文字风格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是李君维,笔名东方蝃蝀。李君维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与张爱玲好友炎樱同学,后来写过颇有史料价值的《且说炎樱》。据陈子善的考证,1946年4月,上海《小说》创刊号发表东方蝃蝀的短篇《河传》,这是其小说处女作,文章结尾写道:“一个女子是处处可钟情的。

处处有一段河,离隔了她与男人的距离,她总藏了些秘密的情愫,茫然于她的归宿。”就颇有张爱玲风。此后,东方蝃蝀又有多个短篇如《惜余春赋》《绅士淑女》《牡丹花与蒲公英》《花卉仕女图》等发表。当时便有人说张爱玲小说“后起而模仿者日众,觉得最象是东方蝃蝀,简直象张爱玲的门生一样,张派文章里的小动作全给模仿象了”(兰儿:《自从有了张爱玲》)。

李君维这一时期的小说结集为《绅士淑女图》,于1948年8月出版,从取材、文字风格看,他绝对可说是最早的张派传人。比如《牡丹花与蒲公英》,同样写一个男性生命中的两个女子,明显可看出《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影响。其中的句子: “一个男子在一生中至少碰到两个女子,一枝牡丹花与一簇蒲公英。牡丹花雍容华贵,花中翘楚,供在明瓷蓝花瓶里,回眸微笑,顾盼生姿,但是没人敢掐它下来。

于是,她在花瓶里老了死了。地里长满了蒲公英,她不太美,她不被人注意,可是今年开了,明年她还要开,一直生存下去,结实地生活下去”,是典型的张氏文风。1950年代后,李君维定居北京,逐渐在文坛上消声匿迹。直到1980年代重新开始创作,有《伤心碧》、《名门闺秀》等作品。1960年代始,港台地区作家私淑张爱玲风的渐多。

你如何理解王安忆《长恨歌》的写作意图?

《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而不是王安石,虽然提问中涉及的作者有误,但我还是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长恨歌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先简介一下创作背景,《长恨歌》写于唐宪宗元和元(806),当时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某日,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对白居易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据陈鸿《长恨传》记载,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为周至县尉时,与王质夫、陈鸿游于仙游寺,因话及昔年玄宗与杨妃的爱情悲剧,相与感叹,并请白居易作歌以传其事。

白居易在两位好友的鼓励支持下,为此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意图:,历史上颇有争议,我想从以下二个方面来解读。一:《长恨歌》是针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两人的情爱故事而作。

就这个问问题也两种说法:有的认为 此诗是赞美唐玄宗与杨贵妃坚贞不二的爱情,有的认为是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或者是谴责杨贵妃祸水红颜,这两种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也长,我们也无法考证哪种说法正确。《长恨歌》全诗可分为两个篇章,上篇主要描写了李、杨爱情与李隆基失去杨玉环后的落寞与悲寂,是为写实;下篇则明显文风突变,由写实转为写虚。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下篇,看似是用场景虚构的手法,来衬托前文李隆基失去杨玉环的寂寥与不舍,但其间有夹杂诸多细节,令人生疑。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是在描写杨玉环听闻李隆基遣使来寻找自己时的容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一句,则是讲述杨玉环将李隆基赠一予的金钗钿盒拆分,当作信物交与信使;又如“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描述信使临别之际,杨玉环千叮咛万嘱咐自己对君王的思念与眷恋。

仔细研究《长恨歌》,诸多的细节的描写,如同这些场景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一般。这一点又产生新的疑云。白居易写下《长恨歌》之时,已距离杨玉环离世整整50年(杨玉环卒于公元756年),这些宫闱秘事,他是如何能写得如此有板有眼的呢?二: 因此,《长恨歌》的写作意图又存在这样一种说法,认为《长恨歌》其实是白居易为自己的初恋而作。

据文史学家考证,着名诗人白居易不少诗中提到了符离村姑湘灵,其实她就是自己的终生恋人,这与白居易写作《长恨歌》、《长相思》的创作初衷有必定关系。据说,白居易的初恋是一个叫陈湘灵的女子,美貌多情,比自己小4岁,只不过因为封建思想,母亲一直不同意两人结婚,最后这段感情成了他一辈子最大的遗憾,两人多年以后相见,陈湘灵一辈子没嫁人,当年的恋人竟然抱头痛哭,如此虐心的故事,岂是一个“恨”字了得,因此有认为《长恨歌》是借唐玄宗与杨贵妃两人的情爱故事,而实际上是作者借此舒发自己的情感。

如何评价王安忆的《考工记》?它是《长恨歌》的姊妹篇吗?

比起《长恨歌》,《考工记》更像古籍工具书名,知道和感兴趣的人非专业人士不可,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不过王安忆同名的两本书,被称为姊妹篇倒无非议。读者在新书《考工记》里,总能看到"上海小姐”王琦瑶女扮男装的赵书玉,不同的是王琦瑶,从平安里弄阁楼的亭子间小屋里探出头来,而赵书玉在"煮书亭”的大宅里躲藏。关于上海这个风情万种,摇曳生姿的城市,在海派作家的笔下各不相同,然而繁华落尽的沧桑,一咏三叹击节而歌,低回慢转无人出王安忆其右。

王琦瑶身后一座城,以城写史,赵书玉一屋立人,以物喻人,自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主角都是远离时代大舞台,被现实疏离,又被潮流挟赶的小人物,如何在他们凡夫俗子的泥胎上,发现被历史风雨在时光的塑型中,留下的光影痕迹,正如作者在《考工记》跋中所言:“世事往往就是简单,小说可不是,小说应该有另一种人生,在个体中隐喻着更多数。

”四个世家子弟上海"小开",命运迥乎不同,陈书玉归乡当了老师,守着老宅过了余生,大虞家产没收全家去了乡下,而后又去了香港;花花公子朱朱入狱,律师之家的奚子杳无音信。算起来陈书平安无险,唯有守着大房子,不甘心眼睁睁看它颓废陷落,变成瓦砾场,人在房在最后的坚守成精神的守望,不免唏嘘不已了。《长恨歌》有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王琦瑶对昔日繁华的恋恋不舍。对于王琦瑶来说眼前的快乐,其实是要以将来作抵押,将来又是要过去来抵,人生真是连成一串的锁链,想独取一环谈何容易,结局咎由自取的。赵书玉则不然,他退守老宅,希望守屋如守心,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过,仍有执着于心,为人朴素的尊严。"只帮人,不让人帮"的原则,从未丢弃,如断壁残垣中,一缕温暖的金色夕阳,怀旧而伤感的美景令人动容。

所以"考工"不仅是修缮老屋,更是立心隐晦的反讽。这时代列车呼啸而过,带走遗失的东西太多,个体的精神家园的坚守,愈发难能可贵。与金宇澄的《繁花》不一样,人在潮流中挣扎向上,起伏沉沦,固身不由己也还如蟋蟀抗争一回。小人物庸常的命运,低回慢转中咂摸出人生况味,甘苦自知。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虚无就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攒在手里的水似的,总是流逝,没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

看王安忆的《天香》好像有《红楼梦》影子,这部小说与中国古典世情小说有何相似之处?

你的感觉没错。事实上,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在2011年发表后,获得了2012年7月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红楼梦奖”首奖。其获奖理由是:“《天香》写出上海申姓士大夫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整部小说气势恢宏,几十位家族人物的塑造。皆有特色。此小说可说是江南文化的百科全书、女红文化的经典,生动表现四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志趣节操的传世巨作。

”从这份获奖词中,我们就可以隐隐看到《天香》颇具中国古典世情小说的影子。《天香》以明末上海“天香园绣”发展为背景,以申家天香园为中心,描写了申氏家族历经四代由盛而衰的过程。小说重点写到了天香园中的女性日常生活和个性,时间上跨越一百多年,因此读者很容易把它和古典世情小说《红楼梦》作比较。明代上海“顾绣”作品,即小说中的“天香园绣”作者以“天香园绣”的起源、发展至发扬光大,亦即来自民间,成熟于贵族,发扬于民间为暗线;以三代不同女性的婚姻、爱情和闺阁生活为明线,因此《天香》与写家族兴亡、女性悲剧的《红楼梦》的创作主旨还是大有不同的。

王安忆本人说:“我既没有写《红楼梦》的野心,也没有为上海著史的野心,我不是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我只是小说家。上海这座城市和那段历史只是我小说的背景,小说还是一个关于女性生活的故事。”尽管王安忆没有写《红楼梦》的打算,但《天香》明显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影响。我将从小说的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叙事语言等四个方面来说说《天香》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相似之处。

01 叙事内容:继承古典世情小说叙述家庭日常琐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根据内容把明清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有一类是世情小说。亦即人情小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他又在《清之人情小说》中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

转成新鲜。”概括而言,世情小说以写实主义为特征,以描摹世间悲欢离合、世态人情为主线。世情小说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节。它的叙述基础主要是以世俗男女为主角,描写日常琐碎生活事件。《红楼梦》写的是大观园的日常琐事:贵族家庭的吃喝玩乐、公子小姐之间的爱情纠葛、妯娌姑嫂之间的嬉笑怒骂、丫头仆人的嬉闹斗嘴等等。

力图在平凡的日常琐事描写中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对于世情小说的这种叙述基础,王安忆是极其擅长的。在《天香》中,作者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游乐宴请等各个方面细致入微地描摹了申家人奢华富丽的日常生活场景,也逐渐展开了申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王安忆以女性的细腻笔法、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及对女性生存境况的深切关注,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形象。

在《天香》中,围绕“天香园绣”,王安忆重点写了三代女性的闺阁生活,她们的成长环境、婚姻爱情、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恩怨纠缠。在第一卷中。主要写以小绸为中心的三个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小绸出身贵族世家,能书善画,嫁人豪门贵族申家,与柯海成为少年夫妻,过着热烈而率性的生活。但不到三年,柯海娶了姑苏织造贡品的机户女闵氏为妾,从此小绸对柯海和闵氏怀有深深的怨恨。

而柯海的弟媳——镇海媳妇出生于富裕的盐商家庭。嫁妆丰厚,而且婚后生子,深得申家上下的喜欢。样样顺心的镇海媳妇同样令小绸怨恨,但是宽厚的镇海媳妇却一心希望与情场失意的小绸交好。在经历镇海媳妇一场生死之后。小绸和镇海媳妇终于成为一对情同姐妹的闺蜜。镇海媳妇多次在善良弱小的闵氏和自尊骄傲的小绸之间斡旋,最后闵氏终于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小绸,缔结姐妹情谊。

这些女性之间的种种恩怨纠缠的细节描写。女性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正体现出王安忆对女性性格和心理的深刻体察和经验。“天香园绣”在经历了申家三位女性之间以及她们与男人之间的种种感情纠葛之后,终于出现了并得到突破性发展在表现人情世态方面。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诞生于封建末世的古典世情小说,无论是《红楼梦》,还是《金瓶梅》,表现的都是个人的毁灭和人生的悲剧,其整体上表现了世事的无端和世态的炎凉。

而生活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当今时代,《天香》中无论是夫妻之间的矛盾,还是妯娌之间的斗气,以及妻妾之间的恩怨、婆媳之间的较量等等,表达的都是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世态人心的温情向善。02 叙事结构: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史传文学体例中国古典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深受中国史传文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多采用编年体和纪传体两种史传文学体例。

随着小说创作技巧的不断进步,发展到明清时期,两者往往得到较好的整合,大部分小说整体上以编年体为框架,局部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侧重人物刻画,但小说结构的中心是以故事或者事件为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自不必说。明显是以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为整体叙事框架。局部则有人物的列传,以历史事件串联起所有人物。

而世情小说如《红楼梦》《金瓶梅》,虽不取材历史,而是叙述一个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其整体还是以时间为顺序,以家族内部事件串联起一个个人物。《天香》在结构上同样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总体上以编年体为叙事结构,局部则采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结构方式。小说以上海嘉靖三十八年至康熙六年一百多年的历史为整体叙事结构,中间穿插了在这一百多年中上海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方面的轶事。

如小说中时时会出现这样的叙述:“嘉靖年还有一桩德政,就是筑城。三十二年这一年,四至六月之间,就有五次倭寇从海上来犯……万历二十八年,上海的大事情都与徐光启有关”。在这些叙述中,明代上海这段约一百多年历史里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纷纷聚集其中,据此完全可以编出这段时间的上海历史大事年表,而活动其间的历史人物先后有:张居正、归有光、海瑞、徐光启、利玛窦等等。

这种编年体的叙述结构,使小说内容看起来连贯完整,同时又可以随意穿插许多人物故事和野史传说,从而增加小说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的厚重感。在总体以上海历史为编年叙事的大框架里,小说内部则以申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为编年,以申氏家族的兴衰为时间顺序,写出了申家天香园从造园到兴盛到衰败的整个过程,据此也可编出申家大事编年表。

在局部叙事上,《天香》采取的是纪传体叙事结构。小说分为三卷,“造园”“绣画”“设幔”,分别对应了为天香园绣作出巨大贡献的三代不同女性。“造园”对应的是小绸,“绣画”对应的是希昭,“设幔”对应的是蕙兰。天香园绣之所以能名扬天下,就在于这三代女性的心血和才情。小绸融诗、书境界人绣,从而使得原本民间的女红变得高雅精致,是天香园绣的第一代功臣。

希昭集前人之大成,以绣针为笔绣画,从而把天香园绣推至极致。是天香园绣的第二代功臣。蕙兰在家设幔授徒,把贵族的闺阁艺术传至民间,从而使之遍地开花,是天香园绣的第三代功臣。小说分为三卷,其实是为天香园绣作出贡献的三位女性立传。如果抛开天香园绣的发展脉络,仅从故事情节来看,其实三卷可以各自成篇。在每一卷中,又分别从她们的籍贯、家世、教育、成长环境等来突出她们的个性和才情。

围绕她们与天香园绣的关系叙述了她们生平事迹、一生的起落,重点写了她们婚姻、闺中生活,直至她们生命的终点。小说最后交代了她们的身后事:“同年,明崇祯改清顺治。次年,武林绣史卒;闵女儿早在天启年,与小绸同年卒;蕙兰卒于顺治九年,享年七十。绣幔由其媳主持。”这种从出身到家世到婚姻爱情直至终年,交代人物一生事迹的写法,类似于史家纪传体笔法。

03 人物塑造:古典小说中公子、小姐形象《天香》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明显继承了古典小说中对于贵族公子和贵族女性的审美标准。古典小说男主人公中最具个性色彩、形象最为鲜活生动的无疑是贾宝玉。他从小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长大,也因此养成他鄙薄功名、热爱自由、怜惜女性、平等待人等个性,他是“闺阁良友”的情痴情种,却爱博而心劳,也因此被看作多情公子、富贵闲人。

天香园中申氏一家三代男性。申明世、柯海及阿潜,尤其是柯海和阿潜身上都有贾宝玉的影子。他们与宝玉的相似之处,首先在于其成长环境的相同,都是在一群女性的宠爱中长大。申家三代男性与贾宝玉的相似之处,更多在于其形象和性情:外表风流俊朗、天资聪慧过人、追求精致富丽、淡薄功名利禄、性情温柔多情。第一代申明世身上,喜欢奢华的闲情逸致的生活,他认为:“做官是百业中最无味的一种⋯⋯不曾想功名是用来做如此无滋无味的事,可不无聊得很。

”而在柯海和阿潜身上,因为一辈子没有涉足仕途,则是典型的富贵闲人。第二代男性柯海少年得意,喜欢游冶玩乐,追求奇丽率性的生活。结婚后因纳闵氏为妾,不仅伤害了深情骄傲的妻子,也伤害了无辜的闵氏。当他看到了被自己伤害的妻妾的不幸和痛苦,他发自内心对女性产生同情和怜惜。第三代阿潜因为从小在闺阁中长大,因此他比其他男性更懂得尊重女性。

欣赏女性,阿潜与才女希昭的婚姻,甚至让读者感到是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情人成眷属后的续写,他真心地欣赏和赞美自己的妻子,为妻子的才华感到自豪。如果说贾宝玉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男性形象最富个性、最生动丰富的话,那林黛玉无疑是世情小说女性形象中最富个性,最光彩照人,塑造最成功的一个。她天生丽质,气质优雅,而且聪慧无比。

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她的才和貌是大观园群芳之冠。但是从小父母双亡以及寄人篱下的生活,又养成了她敏感自尊、心气高傲的个性。《天香》围绕天香园绣的历史,成功地描写天香园四代女性和十几位女性的个性生活。其中作者集中笔墨塑造的是三位女性——小绸、希昭以及蕙兰,她们是三代不同的女性,也是天香园绣的创造者,在她们身上隐约可以看到林黛玉的才女影子。

天香园的女性才华主要不在作诗上,而在刺绣上。虽然刺绣本为女红,但是把它发扬到美轮美奂、天下一绝的鼎盛程度就不是禀赋一般的女子可以达到因为天香园的绣不是普通的绣,不仅有艺,还以诗、书、画为底蕴,是一种创造性的工艺,非才华杰出的女子不能达到其境界。天香园绣正是集两代人心血和才情而成,到第三代发扬光大三位女性出生于诗书礼仪之家,都是人中龙凤,尤其是前两代小绸和希昭品貌杰出,且兼通诗、书、画。

她们的才华远胜于她们的丈夫,她们不仅美丽多才,而且心气高傲。小绸得知丈夫娶妾后,毅然与之决绝,尽管柯海多次求情,但小绸态度坚决。从此与之成为陌生人吗,一辈子没有和好;在痛苦时,她曾做璇玑图排解忧思。后来,在闵氏的影响下,潜心刺绣,把自己的才华和情场失意完全释放在天香园绣上,从而提升了天香园绣的品位。希昭在丈夫不辞而别离家远游一年多的时间,把满腔才华施展在绣艺上,从而使天香园绣闻名遐迩。

天香园女子的美丽、聪明、才华横溢、心气高傲正是林黛玉式的才女形象的继承。因此在外人看来,申家“男人们都喜欢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往往一事无成,女人们的绣倒成天下一绝,闻名四方。人们多称‘阴盛阳衰”’。04 叙述语言:诗化、古典、雅致与现代通俗小说浅近的白话相比,《天香》明显具有古典小说语言的典丽雅致之美,同时又具有一种现代散文的优美意境,这是一种把传统语言与现代思维高度融合的语言。

王安忆凭借对小说与诗画的卓越才华,使她能在《天香》中创造出一种古韵精工、晶莹剔透的艺术意境。其广博的知识、浓烈的诗情、典雅的语言,无不给人深邃的意蕴,无穷的魅力。小说中的五行、官制、民俗,木石、器物、书画,美食、花草、节令等,这些知识是以苏、松上海一带为底座,并用朝廷权争、海上倭扰、土木之兴、婚丧嫁娶、园林墨绣,以及张居正、海瑞、董其昌、徐光启等名流为事件。

据此而可以通古与今、雅与俗、贵与贱、上流与民间,向上成为古、雅、贵、上流的渠道,向下吸收今、俗、贱、民间的“蛮横得很”的风俗。所以,文中的:“疏浚吴淞江”大小河流,上海“大户人家全都十分踊跃”;“忽又兴起捐桥”,“一条黄浦江繁衍出多少”“纵横穿越”、“街巷交汇”的桥。既描摹了上海的地势、河流特点,又表现出上海的世态风习及精神风貌。

捐桥、建桥的文字描述使小说既渗透着浓郁的历史感,又在推动木匠、石匠、烧砖、程的抒写,也透出了一种古典文化的韵味。将诗词文赋融入作品,使小说更具诗歌的意境与美感的魅力,是《天香》突出的艺术特征。这些诗词,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揣摩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文化修养而引用和创作的,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志趣,也往往隐寓着他们的命运。

在描写石、园、桥、巷时,她有意识地利用对联、匾额、诗词来启发和调动读者的想象,以扩大意境,加深印象。在明末清初,匾额对联之类是封建社会文人雅士常用来托意寄兴的笔墨,虽属点缀小品,却往往借景抒情,以情衬景,平添意趣,耐人寻味,而且兼有指路和装饰的实用意义。再是,王安忆直接引入旧体诗词,借用古典诗词的文采、意境、氛围,来描写环境,刻画人物,既形象生动,也是王安忆诗化小说一个非常现成的手段。

比如小绸和阿潜谈“杭城”、“宋人后裔”、“宋徽宗体”后,插进几句“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的诗,很能勾起人们对沈希昭显赫家世的联想,又透出一种门当户对的高雅气息。又借南宋词人王沂孙咏物词《天香》所写到的“孤桥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借用词与园的景致与神韵,突出了建筑的特色与作用,别有一种遥相呼应的暗示,耐人寻味。

特别是《武陵绣史》中希昭与阿潜的几段古文的引用与辩白,更是怀古喻今、今强于古的繁花胜景:“上古六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说明古时的蛮荒;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虽“是折腾人”,却是“人间之大德”。而那“食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使天香园蒙上一层文化的色彩。

这种生活状况,与申府的享乐、奢华的情趣追求相一致,流淌着一种优雅活泼的气息。化古诗的意境与情感入小说,更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它不是呈现词汇的表面,而深含在内里,既自然流畅,又波谲云诡。比如,作者描写桥上题词,就是这样一种化境。她写“九峰列翠、重镇桃源早发,三泖行帆、鹤荡渔歌晚唱”,借用了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浆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它除了指路,也呈现出一幅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另一桥上“遥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既说明这是传说中的西王母住的地方,堪称美池,也借用了陆扆《禁林闻晓莺》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啭好音。”此外,作者代书中人物拟作诗词、文章、对联,不仅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经历,而且要符合当时的文风和习惯。

比如张陛父亲张老爷请乔、陈二位老爷做客,饭后二位作了“室内姬粗丑,夜饭减数口,暮卧不覆首,所以寿长久”,就很准确地表现了张老爷“惧内”的性格,也反映出这类文风的特征,是骈体而又不那么严格,符合当时士绅文人的风尚。作者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因此仿作得很像。既丰富了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段,也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语言典雅明畅,精美醇厚,含蓄细腻,隽永纯练,是《天香》另一艺术追求。《天香》着墨深细,层层皴染;骋其笔势,一片神行,把语言提高到了美学的、诗意的境界。而且它表现在全体,并不在一枝一节。在语言的密与疏或详与略上,它追求对立统一,互相结合的整体的审美效果,发挥彼此衬托、映照生辉的辩证的艺术把握,从而达到浓淡得当、粗细协调的艺术境界。

比如,小说一共写了三次规模较大的丧葬过程,申老太太去世时,申明世正在京城做官,值兴旺之势。小说详细地描写了丧事的过程,精雕细琢,绘声绘色,形神俱现,毫发无遗,细到不可再细,密到不可再密,可以说就是“密”或“详”。申夫人得到申府上下的尊敬,她去世时丧事办得很隆重,小说叙述得却很简单,但就其所用笔墨来说,是着笔不多,所以又可以说它是“疏”或“略”。

镇海媳妇中年多病,过世得早,她的丧事就篇章描绘之少来说,是“疏”。如此密中有疏,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笔墨,显示出一种艺术的节奏感与整体美。在语言的色彩描写上,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画出更加鲜明强烈的立体雕像,产生状貌传神的艺术效果。比如,写“杭城”美景的色彩是:“蒹葭杨柳,菱叶荷花”,“桃李林荫,飞檐翘脊”,“烟波浩淼,水天一色”。

这不仅画出“杭城”的色彩鲜艳浓烈,而且使它更显得气贯长虹,光彩炫目,既像海市蜃楼,又似蓬莱仙境;既妩媚秀丽,又蔚然壮观。她写“广富林”的“葱茏”,是“细林九峰”,“花团锦簇”。既不见“青”、“赤”二字,也不见“红”,“绿”二字,却给人以青翠、鲜红的色彩感。尤其是一个“林”、“峰”字,一个“花”、“锦”字,更给那青翠、鲜红般的色彩增添了活力,仿佛把人们引入那“草木”、“茉莉”竞相争艳、生机盎然的画境。

在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上,它“使文章增添活气”,是真理的暗示与譬比。还有如小说中:“丫头⋯⋯喊一声‘娘’,娘已经闪出门去”的“闪”;“镇海不说什么,跟了柯海,在人丛中挤着,往龙华荡过去”的“荡”;“一朵花或一叶草在绫面上浮出”的“浮”;“说着拨了一下弦子,就有一声颤音漾起来”的“漾”等。这些字,形象、生动、准确,既精炼,又贴切;既绘形,又传神,可谓是字字玑珠,简洁精到。

文章TAG:王安忆的家族叙述小说有哪些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王安忆家族叙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