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曹丕的文人亲信有哪些,还有哪些重要人物

曹丕的文人亲信有哪些,还有哪些重要人物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7:23:0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曹丕说的文人相轻,更是符合事实,可见曹丕的厚道,没有一般文人的浪漫情怀,更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为了彰显曹丕个人的魅力,不少史学家甚至将曹丕和文采之间,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沟通,以此来证明,曹丕也是有文采的。朱铄也是曹丕的重要智囊之一,后来成为了曹丕的亲兵队长。

曹丕粉实际上多吗?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人。曹丕生于187年,卒于226年,即魏文帝,在位六年,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当然了最大的成就就是曹魏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217年,被立为魏王世子。220年,继任丞相、魏王。

同年,受禅登基,建立魏国。220年推行九品中正制,同时完成北方统一。对外平定边患,与外夷修好,恢复西域建置。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226年,病逝于洛阳。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那么如果要分析曹丕粉,我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文学粉”,一部分是“名利粉”。关于“文学粉”,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他的主要文学成就。

作为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

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其实,不仅仅是在诗歌,在散文、文学理论等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另外,曹丕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见,在三国时期其仍然拥有相当可观的文学追随者。

分析完了“文学粉”,我们在分析一下其的“名利粉”,当然了,这里应该称之为“政治粉”。谈到这个就不得不谈发生在公元220年的一幕。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220年十月,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

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 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这就是著名的“曹丕代汉”。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足以看出其在政治上的追随者是非常多的。其实历朝历代,对其的评价是极高的。唐玄宗李隆基曾评价其: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凡百在会,咸可赋诗,五言纪其日端,七韵成其大数,岂独汉武之殿盛,朝士之连章,魏文之台壮,辞人之并作云尔。伟人毛泽东主席曾评价:曹丕也是曹操的儿子,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

曹植为什么斗不过曹丕?

曹植才高八斗,主要体现在文学方面。作为将来的继承人,曹植缺乏政治智慧,可谓政商不高,加之一些先天因素,最终败给曹丕,这就不奇怪了。01 “立嫡长子”传统曹操一生子女众多,有人统计过说儿子就有二十五个。在曹操的长子死了之后,曹丕成为了嫡长子,这在当时的继承人选立的传统中,占据了先天优势。在一般情况下,嫡长子不出现明显的过错,顺理成章上位。

02文学才能的差异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这是对曹植文学才能的赞誉,不可否认其文学才华,七步诗足以证明。但在这方面,曹丕也不差,建安文学的三曹,有其一席之地,甚至有古学者认为曹丕文学才能不在曹植之下。曹丕《典论。论文》开篇就说:文人相互轻视,自古如此。谢灵运不好说老子天下第一,拿出曹植做第一,就可以觍着脸说自己第二啦。

曹植敢做第一,谢灵运就敢做第二;事实上,曹植不是第一,谢灵运也做不了第二。但是曹丕说的文人相轻,更是符合事实,可见曹丕的厚道,没有一般文人的浪漫情怀,更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03政治智慧有其师,必有其徒。看看曹植的师傅杨修教给他的那些本事吧,都是些小聪明而已。师徒俩玩得不亦乐乎,一旦被曹操发现,师徒俩就玩完了。

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因为曹植的母亲还活着,所以曹丕不敢杀。曹植和曹丕是一奶同胞,他们都是卞夫人的儿子。卞夫人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曹熊。这四个儿子中名气最小的就是曹熊。曹熊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但去世却最早,连生卒的年份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曹操曾经想将曹彰培养成一个文武全才,结果曹彰却说自己喜欢当将军,所以曹操也没有逼他读书,随他的兴趣。

曹彰最经典的战例是征讨乌桓。曹彰是四兄弟中第二个去世的,因为曹彰在军中的影响力很大,有人怀疑这是曹丕动的手脚。我认为借曹丕十个胆他也不敢这样干,因为他们的母亲卞夫人还活着。卞夫人是一个很能干,也很冷静的人。正因为如此,才得到曹操的欣赏,最终从妾转为正室,最后成为王后,曹丕称帝之后,封为皇太后。为什么说曹丕不敢呢?曹丕没有发迹之前曾经向曹洪借过钱。

当年曹操征讨董卓时,幸好曹洪将马给曹操才得以逃命,不然曹操估计早就挂了。曹操对曹洪不错,但曹丕恨死曹洪了。从史书的记载看是因为曹丕向曹洪借钱,曹洪不借,最后怀恨在心,当皇帝之后就抓住曹洪的门客犯事,然后将曹洪下狱。知常容觉得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怎么可能简单借钱而要报复呢?这中间应该还有隐情,因为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不好猜测。

当时好多大臣上书救,结果曹丕铁了心要弄死曹洪。此时卞夫人出面了。她做了两件事,一是骂曹丕。卞太后责怒帝曰:“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资治通鉴·魏纪二》二是威胁郭皇后。又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资治通鉴·魏纪二》此时郭皇后被吓坏了,要知道曹魏是以孝治天下,对儒学抬升得比较厉害,卞夫人废掉郭皇后的能力还是有的。

郭皇后日夜劝曹丕,最终曹洪逃过一难。你想想看卞夫人在救曹洪这个外人都可以这么大动干戈,放出狠话,如果曹丕要对曹植下手,你觉得卞夫人会闭着眼睛不管吗?显然是不可能。曹洪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呢?公元226年,这一年也是曹丕人生的最后一年,所以在曹丕的人生最后一年,卞夫人都还保持如此高的威信,你觉得曹丕敢杀曹植吗?有人可能要问曹丕对曹植打压,卞夫人为什么不管?卞夫人是一个很懂大局之人,朝政之事他是不会参与的,但是一遇到威胁到生命肯定会出手。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为继承人?

因为曹丕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01能力是最主要的标准曹操妻妾很多,也都很卖力,一共给曹操生了二十五个儿子,至少七位公主。作为曹魏基业的奠基者,要把王位传给儿子,首先考虑的就是能力。三国鼎立的局面还没有结束,内部问题也没有解决,需要强有力的继承者来维系曹魏政权的延续。说什么嫡出、长子、以德,都是一种借口,唯有政治能力,才是唯一的标准。

环夫人是曹操的妾,其所生的曹冲是曹操最欣赏的儿子。曹冲称象,就可知这小孩的聪明,可惜曹冲早早就夭折了。曹操曾经说:“曹冲之死,是他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这就是曹操说说,给他别的儿子一些压力。曹冲长大了,是否就是合格的继承人,那也未必,曹植就是个佐证。人死了,说啥都行,他已经没有能力说话啦。曹操不会考虑谁是嫡出,谁是庶出。

如果曹冲存在,曹操要把他作为继承人,有人以庶出、非长子阻止,假如不能平衡,曹操会立环夫人为正室,一切问题都解决啦。庶长子曹昂,刘夫人所生。刘夫人早年病亡,正室丁夫人收为养子。如果曹昂不死,曹操有意让曹昂做继承人,那也毫无争议。正室丁夫人没有儿子,所有的儿子都是庶出,曹昂为长子,又是丁夫人的继子,做继承人再合适不过。

但曹昂死了,就不必去寻求曹操是否有意让他做继承人的问题。如此一来,从史料来看,曹操其他妾室的儿子也没有很突出的表现,就剩下卞夫人所生的四个儿子。02卞夫人上位为正室丁夫人与曹操因为曹昂之死,产生了很尖锐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离异。对于谁来上位,填补丁夫人的正室位置,也就看曹操想把位置传给哪个儿子了。

绝非是因为曹丕是长子,卞夫人才上位,是因为曹操决定要传位于卞夫人的儿子。卞夫人上位是一招缓棋,曹操也可以继续再考察其他的儿子,但这个可能已经比较小了。卞夫人有四个儿子,丕、彰、植、熊。曹熊早死,就剩下哥仨竞争。曹彰武艺过人,曹操曾经询问诸儿子的志向,曹彰自己说就喜欢为将带兵打仗,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正是汉末混战的时期,具备统兵能力的曹彰做一个继承人也很合适。

但只有喜欢为将打仗还不行,必须还要具备为将打仗的能力。曹彰虽然勇猛,但谋略不足,在其有生之年,也没有多么精彩的战绩,本来给与曹彰最好的机会,却由于能力不足,不能让曹操满意。这样,最终就只有曹丕、曹植进入了最后的角逐。03曹丕胜出曹操最终把曹丕立为继承人,关键还是曹丕的能力,特别是政治智慧高出曹植很多。

至于废长立幼的忌讳,都是一种说辞,是为曹丕上位做的借口。袁绍想传位给幼子袁尚,沮授就劝诫说:“年纪相当应该选择贤者为嗣;德行相当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来的原则。”没有说废长立幼就不可以,这些道理,曹操岂能不懂?曹丕与曹植差不了几岁,都已经长大成人,如果曹操已经平定了天下,或许会考虑传位给自己喜欢的儿子。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外有刘备、孙权虎视眈眈,内部还不知道有多少个司马懿在潜伏,曹操如何敢率性而为?与曹丕相比,曹植除了诗比曹丕作得好,就剩下酒量比曹丕大,其他方面无法与之抗衡。至于曹操几次想传位于曹植,那就是曹操放出的一个烟幕弹。没有曹植这个靶子,如何考验曹丕的政治能力,如何得知群臣怎样站队呢?有了曹植,自然就把不坚定支持曹丕的大臣暴露出来。

铲除掉曹植的势力,剩下的就是坚定地保丕派和中间派。中间派没有野心,也就不会给曹丕添麻烦;忠实于曹丕的人,在曹丕继位后也会死心塌地的为其保驾护航。曹操之所以传位于曹丕,还是曹丕经受住了曹操最终的考验。你可以说,多数重臣支持他,郭女王给了他很大支持,他是嫡长子等等,如果他没有能力,谁会支持他呢?不都跑到曹植哪里去了吗?嫡长子又如何?一句“贤者为嗣”就堵住了悠悠众口。

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评价魏文帝曹丕的?

魏文帝曹丕(公元187 - 226),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公元220-226年在位,共七年。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今河北临漳)赶回洛阳,继丞相、魏王位。

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交出国玺,禅位于他。宣布称帝,国号为魏,年号为黄初,定都洛阳。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当时,朝廷有许多大臣对他并不服气。曹丕利用颁布“九品中正制”的机会,大肆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亲信,打击排除异己势力。把很多藩王的权力收归于己。

同时,还做了许多调整工作,比如:改革官制。曹丕在即位魏王之初,就出台了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严禁宦人干政。要求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 “诸署令”,从制度上根本铲除了宦官干政的根源。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 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

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集中皇权。曹丕称帝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严令后宫不得干政,群臣不准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同时,削夺藩王权利,藩王不得有治权和兵权,封地随时可以变更。

具体做法是:政治方面,整顿官风,整肃朝纲,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222年,曹丕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东汉以来的旧风气。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生息。

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组建集贸市场,方便百姓自由贸易,稳定社会经济。很快,北方地区重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曹丕提倡节俭、禁止厚葬。到曹丕去世时,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文化方面。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传播儒家思想。大修孔庙,并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

要求人口达十万的郡县每年推荐一人入朝供职,鼓励士人积极进取,发展文化事业。把战乱中毁坏的古代文化建筑重新翻修、整新。曹丕本人的散文、诗赋等方面的文学成就,被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誉为“美辞”之文。军事方面。1、消除割据,曹丕采取安抚和征讨并用的策略,稳住和控制了局面;曾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叛乱,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公元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虽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史学家田余庆评价曹丕消除青徐割据势力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2、大破蜀汉,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3、三征东吴,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后经多次斡旋,魏吴最终结束敌对,孙权(暂时)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4、平定边患,曹丕采用安抚、剿除政策,击退了鲜卑人的进攻,稳定了边关局势,修补了与匈奴、氐、羌等民族关系。

对于边民在生产、畜牧等经济上予以帮助、鼓励他们积极生产,贸易往来,安心生活。对于不法分子和里通外国份子,则坚决予以剿除,不留隐患。后世对曹丕评价不低,功过中允、是非恰当。我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就不在这里胡说乱评了,请看历史人物对其的评价吧!《三国志》作者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隋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自昔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负世议,非懿德之君也。

唐《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唐《两唐书志》作者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唐大臣、史学家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宋大臣,《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魏文帝宠立郭妃,谮杀甄后,被发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元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仲谋服孟徳,葛亮倍曹丕。唯晋成全统,平吴混八维。现代文学大家郭沫若先生: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

有谁能说说是曹丕和曹植哪个更有才,什么又是才,伎俩是才吗?

用大师李敖在北大演讲时的一句话来说:政治都是暂时的,文化才是永久的。这或许就是曹丕和曹植之间的不同。不可否认,曹丕在权术方面完胜曹植,毕竟他最终取得了继承人的大位,在位期间也能够将曹魏集团给稳住。虽然不能说文韬武略,至少是保住了父亲留下的基业。可是曹丕给后人却没有留下什么宝贵的遗产,反倒是曹植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几乎成了南北朝、唐宋时代文坛上的典范。

很多人学习曹植写文章,骈文写的最好的,大家认为是王勃,其实从王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曹植的影子,至今读来仍旧朗朗上口,这就是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01有人说曹丕也有文采,可惜只配捧曹植的脚底板。为了彰显曹丕个人的魅力,不少史学家甚至将曹丕和文采之间,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沟通,以此来证明,曹丕也是有文采的。

小弟不才,也曾经抱着好奇的心态,去捧读了几篇曹丕的诗词,这尼玛,这跟乾隆写的诗词有什么差别吗?写的倒是不少,却没有哪一句是可以流芳千古的。不少人说,他的那首《燕歌行》开创了七言诗的一个时代,全篇都押韵,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伟大事业啊!后世人都是这么跟他学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有根据吗?后世的七言诗都是一韵到底的吗?很显然,后世的七律如果真的一韵到底的话,那只能证明这首诗算是废了。不可否认的是,曹丕的确有些才华,毕竟他老爸曹操那么有才,在他的教育之下,要想承袭王位,没点才华是不可能的。

但是曹丕是真的不能拿来跟曹操和曹植相比,为了强行凑一个三曹的美名,就把曹丕拉来跟曹操、曹植相提并论,这算不算是文化界的一种捧杀?曹丕表示,我真的不是很重视文化水平,与之相比,我更加喜欢治国、打仗,这才是我的专长。这的确才是人家曹丕的专长,曹丕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文化水平有多高,可以和曹植相提并论,这完全就是后人强行给他们凑在一起的。

02曹丕深谙权谋,曹植不及其兄之万一。曹丕在文化上,是真的比不上曹植的,也跟曹操无法相提并论。所谓三曹,绝对是当时或者后世的人强行加在他们身上的,只是为了凑一个美名罢了。不过曹丕在权谋之术上,却可以完胜曹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如果你觉得善于耍弄权谋,在你的三观里也是有才的一种标准的话,那么曹丕的确很有才华。

曹丕的兄长曹昂,在曹操嫖张绣婶娘的时候,被张绣的叛军给宰了。从此曹丕就成了曹操的长子,后来因为这件事曹操的原配夫人丁夫人一怒之下与曹操离婚,从而曹丕的生母卞夫人便转正了。卞夫人转正以后,曹丕就从庶长子一跃之间,成为了嫡长子。这一身份的转变,对曹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两汉时期,嫡子和庶子的身份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推恩令之前,嫡子继承王位,而庶子只能给嫡子打杂,可见地位差距之大。曹丕终于有了争夺继承权的资格,所以他联络上了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这其中,司马懿是丞相长史,也就是曹操身边的红人。陈群是魏国的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属于曹魏集团的核心成员。吴质阴谋诡计非常多,为曹丕夺取王位出谋划策。朱铄也是曹丕的重要智囊之一,后来成为了曹丕的亲兵队长。

由此可见曹丕在三个方面都下了功夫,一个是曹操身边,一个是魏国内部,一个是自己的智囊团。这样一来可以得到第一手消息,智囊帮忙分析,从而在魏国国内部署造势等等。而曹植呢?因为才华出众,所以对这些权谋之术,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对自己夺嫡的前途丝毫没有部署,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斗得过曹丕呢?03曹植的文采真的太棒了,读他的文章那就是享受。

才高八斗: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经说过,天下才共10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谢灵运是什么人?李白是他的小迷弟,李白诗里面的脚著谢公屐,也就是穿着谢灵运的拖鞋,由此可见李白对谢灵运的生活以及思想境界,那是无比崇拜的。不敢说谢灵运比李白优秀,至少是李白认可的大才子。而谢灵运认为自己的才华,跟曹植完全不能比,由此可见曹植是多么优秀了。

所谓才高八斗,其实就是从这个典故里来的。那么曹植的文采到底有多高呢?其实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得出来。七步成诗:曹丕夺取王位后,要杀掉曹植的时候,逼迫曹植七步成诗,不许提兄弟二字,结果曹植走了七步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这首诗有很多版本,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版本。

他把兄弟之情描绘成萁煎其豆的惨烈场景,最终感动了曹丕,救了自己一命。洛神赋:传说曹植对自己的嫂嫂甄宓倾慕已久,天下人似乎都知道。而曹植偏偏不在乎,他为了表达自己对甄宓的感情,甚至写下了一篇《洛神赋》,其中名句太多: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去看看,曹植的诗词文章,的确是天下一绝。可以说后世受到曹操、曹植所影响的文人,不计其数,而曹丕只能靠边站了。总结:政治和文化,到底谁才是永久的呢?不少人说政治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的确是这样。

曹植就算再优秀,他也差点被自己的哥哥曹丕给杀掉,人生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可是这能说明政治才能比文化才能更加优秀吗?我觉得不能。我们现在可以读史记,了解千百年前的人类故事,却再也看不到汉武帝挥斥方遒的英武。我们现在能读曹植的诗词文章,却不能感受曹丕的雷厉风行。我们现在可以读李煜的亡国仇怨,却看不到赵光义当年对他的残忍。

曹丕和曹植谁更有才华,如果当年曹操立曹植为嗣,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曹操原来有文武全才的长子曹昂,可惜在战乱中阵亡了。原配丁氏悲愤难当,休了曹操。心狠手辣丶花花心肠的曹操却出人意料地悔恨不已,因此对丁氏生育的孩子曹丕丶曹植等都格外爱怜。从两个孩子习性和才华看,曹操原来看好曹植,才思敏捷,能酒后成诗,想多多裁培。可惜曹植同父兄一样,容易邂逅生情,而且审美观同老曹出奇地一样。

打败袁尚,曹植竟也想把尚妻佔为其有。诸如之类,曹操感觉曹丕善逢迎老爸,只要老爸喜欢,割自己的肉也愿意。而曹植不但不割肉,还要抢老爸锅里的,不会看眼色行事。曹操渐渐转向曹丕了。曹丕才情不如老爸,可心狠手辣赛过曹操,甫一上台,就险要了曹植之命,幸亏曹植七步之中急中生智吟出"相煎何太急",才令曹丕感念慈母和同胞手足之情,手下留情。

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因为曹丕死得太早吗?如果曹丕能够多活二十年,司马家能成功吗?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它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汉氏朝廷衰微,北方的曹操在各路军阀混战中,逐渐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曹操受封魏公,治所就定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城,因此后来其子曹丕称帝后将国号定为“魏”。

延康元年(220),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了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但到了咸熙二年(265),司马家族的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自此曹魏灭亡。后来,有句歇后语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讲的就是司马家早就有夺取曹氏政权的野心了。那么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因为曹丕死得太早吗?如果曹丕能够多活二十年,司马家能成功吗?笔者认为,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是个必然结果,不管曹丕多活多少年,司马家最终都将会篡夺曹氏天下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一、曹丕打压宗室魏武帝曹操的子女其实很多的,但是由于曹操当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其在和张绣对战时,曹操的嫡长子曹昂随父出征宛城,结果兵败被杀。这就直接导致了曹操的儿子们开始互相暗中角力,觊觎王位,而曹操也在曹植和曹丕之间进行纠结权衡。曹植长期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但终以落败收场。文帝、明帝在位期间,曹植更是屡屡受到限制和打击。

但其实并不只是曹植,在曹丕登基后,他大幅度打压宗室贵胄。他一方面对宗室进行分封,但却只是赐予空有爵位的名号,而不给实际的权力。曹魏以前的各类分封,宗室诸侯王在领地都拥有自治权:官员任免的人事权、财政税收的财权、领兵作战豢养兵士的军权,但曹丕却一样都不给。就算给了部分地区领兵权,也只是一些老弱残兵,根本没有起兵造反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他不断迁移诸侯王的领地,让他们不能长期驻扎在自己的领地。就拿曹植来说:建安十六年(211)始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改封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又贬爵安乡侯,不久改封鄄城侯,黄初三年(222),立为鄄城王。黄初四年(223),徙封为雍丘王。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徙封浚仪,太和二年(228),复还雍丘,太和三年(229),徙封东阿,太和六年(232),以陈四县被封为陈王。

二、不加控制的赋予司马家族权力曹丕在不断打压宗室的同时,不断赋予世家大族的权力。在曹植与曹丕争位过程中,司马懿一直支持曹丕,因此曹丕时期,他也得到重用。在中国历朝历代,世家大族或者外戚和宗室之间都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这样才不至于乱。但曹丕过度打压宗室,重视司马懿还不加防范地赋予他军权。这就直接坐大了司马家族,让司马氏的实力不断扩张,只在等候曹氏元老级人物薨逝,司马家族就可以有资本谋权篡位了。

文章TAG:曹丕的文人亲信有哪些还有哪些重要人物曹丕文人亲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