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孔子的仁是什么,仁是什么论语

孔子的仁是什么,仁是什么论语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9:46:4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句话出自于孔子《论语·学而》篇。

孔子所谓的“仁”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孔子所谓的“仁”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北宋·晁说之(1059一1129)《答朱仲髦先辈书》有云:“所谓中者,用之则曰孝曰和曰礼曰智曰仁曰勇曰强曰纯曰一曰明曰诚,其实皆中之谓也。以故彼之学者惟知过不及谓之中,而于肫肫渊渊浩浩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则莫知之也。吾明道、横渠、伊川三先生也,为能得中之所以为中者也。”(见《景迂文集》答朱仲髦先辈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五。

)由此可知,仁即中。正所谓凡事要适度、适当、适中即仁。一般而言,这个“二人为仁”的仁字,讲的是人与人实际存在的关系(阳:实在),而作为这种人与人赖以存在的关系准则即“中”(阴:虚在)。我们知道,中医最讲究阴阳平衡,无论阴阳哪一方,“过则一身病”。(孔子更强调“过犹不及”。)然而,讲到人类社会基本关系准则,又何以能够不仁不义不和不中?古圣先贤音犹在耳,真的可谓不服不行!。

《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大家怎么理解?

《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大家怎么理解

“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是:花言巧语,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一味的这样去做,真诚心就会很少了。这句话出自于孔子《论语·学而》篇。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人类文明鼓励人际交往要微笑面对,说好听的话,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只有这样,方能使对方满意,让自己舒心,可能才会顺畅自己的人生。

这个当中,其实也是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一味的“巧言令色”,则有可能会物极必反,起到不良的效果。另一方面,过度的去“巧言令色,鲜矣仁”,又会形成虚伪作假的情况。甚至可能形成人世社会欺瞒、欺骗等的一些情况。在现实世界中,这类情况不胜枚举。比如,在1998年,军事记者马特·德鲁奇报道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有染。

在四面八方投来怀疑的目光时,克林顿公开否认了所有控诉,并起誓说这事儿是子虚乌有。 在这场被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丑闻当中,检察官肯尼斯·斯塔尔曾传唤克林顿,他最终也承认了他和莱温斯基之间的关系。根据斯塔尔的报告,美国众议院因克林顿的伪证罪和阻碍司法公正罪批准了对其的正式弹劾调查。 虽然后来有惊无险,但在许多美国历史上,克林顿的政治生涯依然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污点。

文章TAG:仁是论语孔子孔子的仁是什么仁是什么论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