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唐代就已出现科举考试,元朝文人什么开始出现

唐代就已出现科举考试,元朝文人什么开始出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31 15:21:0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元朝治理国家有太多的经验供选择,比如行省制度是从元朝开始的。饱读诗书深知“华夷之辨”的文人为何怀念元朝?因为元朝对江南地区的统治的确非常宽松优待。一般谈起科举,很少有人说起元朝,仿佛元朝就没有科举似的。五、元朝状元榜:元朝总共举行过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什么说文人画在元代达到了高峰?

为什么说文人画在元代达到了高峰

谢谢提问,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中国文人画在元代达到高峰 这是有具体的文化指标和文化特色标志的。首先我们看几个人物。第一个人物当然是赵孟頫。赵孟頫不但是元代大学者,也是大艺术家。作为学者,赵孟頫的代表作是《老子注》,这是哲学专著了。没有很高历史文化修养,根本不可能完成对经典哲学的诠释。作为艺术家,赵孟頫的诗歌,书法绘画都在一流的水平。

后世评价赵孟頫冠绝元代,那是毫不夸张之辞。就绘画来说,赵孟頫在山水、人物、花鸟有全面的造诣,这也是一般画家都很难做到这样全面的。除了赵孟頫这样的绘画巨匠。元代的大师也很多。倪瓒以其逸笔草草而境界清绝著称于世。吴镇以山水画竹传芳千祀。王蒙是重要的山水画大师。黄公望是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高峰,他的《富春山居图》代表了山水画古代艺术成就最伟大成就。

其他的优秀画家我们也就不多说了。例如盛懋,朱德润,钱选,王冕,任仁发等等。元代为什么文人画成就这么高?,这是值得学术研究的。简单说,就是宋代以来,文人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绘画由具有高文化素质的学者来创作,当然也是成就就会非常高。事实上,自古以来,文人画就是绘画最高成就的创造者,例如顾恺之也是文学家。这是非常合理的。

文化总是要普及,所以,更多的画家可能就是一个读书人。在唐代和宋代,皇室出了不少画家。杜甫就有“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的赞美之词。江都王李绪,就是一个皇室宗族画家。其中宋徽宗是宋代的皇帝画家。宋代的皇室画家也很多。这些画家的文化素质都非常高。文人的显著特点就是学术,文学,书法修养都很好,绘画对于他们来说,也无异于诗歌文学书法。

所以,他们的绘画会与文学更加接近。绘画作品也多富余文学色彩,因此,给绘画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元代是一个短暂的朝代,但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画家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中国画诗书画一体的格局,就是元代完成的。例如,从明代到清代,对山水画家倪瓒和王蒙的推崇,达到了无以复加地步,甚至到了盲目崇拜的程度,出现了人人“大痴”(黄公望)个个“山樵”(王蒙),无云林(倪瓒)以为俗的田地。

明朝初年的文人为什么会怀念元朝?

明朝初年的文人为什么会怀念元朝

饱读诗书深知“华夷之辨”的文人为何怀念元朝?因为元朝对江南地区的统治的确非常宽松优待。元朝当年灭宋以后,对于江南地区的统治完全不同于北方,不仅对江南地方的文人、地主阶级各种拉拢,还进一步削减在南方的税负与刑法,元朝对南方广大“南人”居住地的统治,要比金朝地方的汉人宽松照顾得多。也因此,江南的名门望族大多都得以延续,而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文人士大夫。

正史中并没有所谓的“四等人制度”,在元朝朝廷中做官的汉人为数不少。蒙元初期,的确非常血腥残暴,因为蒙古人数量少,如果不以暴制暴,一旦碰到抵抗就无法镇压。而忽必烈入主中原称帝建元以后,大行汉法,拉拢汉人上层以加强统治,甚至与四大汗国分道扬镳。而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战争造成巨大破坏,而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又一向痛恨豪绅阶层,自然对旧元势力的利益造成了很多破坏。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没有举行科举吗?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没有举行科举吗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拨官吏制度,可以使门第不高的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中来,对中国历史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元朝实行过科举考试制度,共进行过十六次科举(元十六考),产生过32个状元,中进1139人。科举制始于隋文帝杨坚实期,公元587年,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考试办法选拨官吏,炀帝扬广时设进士科,唐大宗李世民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备,武则天时设武举。

科举制度可以使门第不高的知识分子有了晋身机会,选拨了人材,笼络了读书人。元朝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国家,占据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含概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佛教文化等大部分人类文明。元朝治理国家有太多的经验供选择,比如行省制度是从元朝开始的。元初举行一次科举(杨奂为状元)外,有近半个世纪时间没有举行科举。

知识分子学得圣贤书,不能"货与帝王家",他们从事戏曲创作,繁荣了元代文学艺术。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非常低,"八倡(娼),九儒,十丐”。读书人身份不及妓女,仅强于要饭花子。元仁宗爱育黎拨力八达(1285一1320丿精通汉学典籍,决定以儒治国。他下诏重新开始科举考试选拨官吏,史称"延祐复科”。公元1315年2月,天下学子会集京师开始考试,护都答儿,张起岩为状元,五十六人中进士,黄溍,杨载,欧阳玄等人赐进士及弟。

元朝科举制实行双轨制,蒙古人,色目人汉文水平低,只进行两次会试,比较简单。汉人,南人举行三次会试,要求严格,左右两个状元。元仁宗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时,南宋己亡36年,金灭亡81年,他下诏各州,郡,县选拨士子参加考重用汉臣,裁撤冗员,出现中兴局面。元朝历史上,共举行十六次考试,产生32个左右状元,产生1139个进士,有效的缓合了民族矛盾。

元朝极少开科举考试,那汉族文人靠什么进入仕途呢?

由于讥讽过明朝,被称为螨蛆。今天又要当一回鞑子了。谁说元朝没有科举的?再没知识,不知道张起岩,也应该知道马致远,应该知道刘伯温吧?刘伯温不是科举出身?很多人一直以为元朝没有科举制度。有些人说到元曲的兴起,就认为,由于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知识分子,不施行科举考试,才使知识分子转向杂剧和元曲的创作。纯粹是瞎定论。

元代并不是不重视所有的知识分子,只是不喜欢搞诗、词、歌、赋的知识分子,元朝更喜欢那些善于管理和策划的实用型人才。蒙古人入主中原后较长一段时间沿用草原上的习惯选择管理政府的人员,没有施行科举。这就阻断了那些文人墨客的晋身之路。这些诗人们当然很不高兴。而他们又掌握着笔杆子,写诗没人欣赏,那就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和杂剧,这就有了元曲中的嬉笑怒骂。

当然,客观的讲,这也不算什么坏事,文艺嘛,走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服务,对文化传播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嘛。隋文帝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杨广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一般谈起科举,很少有人说起元朝,仿佛元朝就没有科举似的。

《元史·选举志》:“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九年秋八月,下诏令断事官术忽斛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辞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得东平杨奂等凡若干人,皆一时名士。” 这就告诉大家,蒙古立国之就举行过科举考试,考中者还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那入主中原的元朝有没有科举呢?《元史·选举志》:“(元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行选举法。远述周制,次及汉、隋、唐取士科目,近举辽、金选举用人与本朝太宗得人之效。以为负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帝曰:‘此良法也,其行之!’中书左三部与翰林学士设立程式,又请依前代立国学,选蒙古人诸职官子孙百人,专命师儒教习经书,俟其艺成,然后试用。

” 这是科举制度的准备阶段,朝廷已经开始商议开科举了。元仁宗颁下诏书:“唯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联以眇躬,获承丞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辞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

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 元仁宗延祐元年八月,各州、郡、县遵从旨意推选出“贤者、能者”参加科举考试。 参考人员: “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经明行修之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者方可以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一、少数民族第一场:“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

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第二场第一道(题)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二、汉族考生第一场:“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以)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

”第二场:“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第三场:“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三、监考人员:总监考由监察御史和廉访司官员担任,分监考由知员举、同知员举等人担任。四、两榜录取汉族人为左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称为“及第二甲”,皆授给正七品的官职,第三名以下皆授正八品官职。

蒙古人和色目人等少数民族为右榜,只要通过两场就可赐进士及第,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少数民族加分制度,因为他们汉文化水平比较差,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 五、元朝状元榜:元朝总共举行过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状元32人,如果算上窝阔台那次,应该是33个。元太宗十年 杨奂 延祐二年 护都答儿 右榜 ,张起岩 左榜延祐五年 忽都达儿 右榜, 霍希贤 左榜至治元年 泰不华 右榜,宋本 左榜泰定元年 捌剌 右榜, 张益 左榜泰定四年 阿察赤 右榜, 李黼 左榜至顺元年 笃列图 右榜,王文烨 左榜元统元年 同同 右榜,李齐 左榜至正二年 拜住 ,陈祖仁 (独目)至正五年 普颜不花 , 张士坚至正八年 阿鲁辉帖木尔,王宗哲 至正十一年 朵烈图,文允中 至正十四年 薛朝晤 ,牛继志 至正十七年 侻征 ,王宗嗣 至正二十年 买住 ,魏元礼 至正二十三年 宝宝 ,杨輗至正二十六年 赫德溥化,张栋 六、元朝少数民族诗人:《与萧存道元帅作秋千词分韵得香字 》元·泰不华芙蓉宫额半涂黄,双送秋千出画墙。

帘底燕惊花语乱,树头风绕袜尘香。巧将新月添眉黛,闲倩东风响佩铛。 归去绿窗和困睡,暂凭春梦到辽阳。这是一首七律,有哪位高士觉得自己的水平更高,不妨可以PK一下。一下面是书法。结论:要尊重历史,要尊重事实。不要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大家痛恨晚清的那些毛病,到了自己身上就没感觉了。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与绵延,就在于因包融而博大,与时俱进。

文章TAG:科举考试文人元朝唐代唐代就已出现科举考试元朝文人什么开始出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