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中国戏曲成熟于什么时期,戏曲舞蹈成熟于什么时期

中国戏曲成熟于什么时期,戏曲舞蹈成熟于什么时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44:0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一、戏曲艺术的孕育戏曲是中国戏剧的传统形式,集歌、舞、念、白等表演艺术于一体。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萌芽于宋代,盛于元代,流布明清。此外,在外部方面,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戏曲的演出创造了市场,对戏曲的成熟也有促进作用。

戏曲来源于哪个时期,有何依据?

一、戏曲艺术的孕育戏曲是中国戏剧的传统形式,集歌、舞、念、白等表演艺术于一体。早在西周末年就出现了由贵族豢养的职业艺人,他们被称为“优”。战国时期,产生了一种舞蹈化的武术竞技表演,叫做“角抵”,相传由上古的战争舞蹈演变而来。到汉代,民间的角抵用来表现一个简单的故事了;发展到隋末,还出现了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戏。

唐代盛行一种由两人表演的“参军戏”。参军,原是一种官衔,因这种表演的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故名。参军是丑角,被机智善辩的苍鹘驳倒而认输,这种戏总是以苍鹘要打参军来收场。到宋代,角色就由参军戏的两个发展为五个,成为“杂剧”;为了跟后来元代的杂剧相区别,称之为“宋杂剧”。宋杂剧随王室南迁而带到江南,跟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民间的“永嘉杂剧”融合发展,形成所谓的“南戏”。

南戏的分场结构、角色体制和表演手段已臻完备,体现出中国戏剧的民族特色。在金朝统治的北方,河北一带流行一种叫“院本”的戏曲。到了元代,它吸收了曲牌联套的“诸宫调”音乐结构,发展为我国成熟的戏曲剧种——元杂剧。戏曲的成熟有叙事文学影响的因素,宋元话本的发达给故事情节的编织提供了经验;同时也有音乐和唱词影响的因素,散曲的套数形式为剧中的曲牌联套提供了可能

此外,在外部方面,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戏曲的演出创造了市场,对戏曲的成熟也有促进作用。二、元代戏剧的体制1.元杂剧元杂剧的一个完整单位为“本”,其结构通常为每本四折,个别情况也有一本五折、六折,或者多本连演,相当于后世的连台本戏。所谓“折”,相当于话剧的幕或场,同时又是一个音乐组织单元,只限用一个宫调。

第一折之前通常安排一个“楔子”,起开场白的作用。如有需要,也可在后面的某处折与折之间插一个楔子,用来交代故事的发展关节。每一折由一个角色主唱,其他角色只说不唱。元杂剧中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它们是主唱角色。不唱的正剧角色有副末、冲末、小末、外末、副旦、小旦、外旦等。还有一类不唱的喜剧角色,有净、丑、搽旦等。

某一折如果由正末主唱,那么就一唱到底,正旦也只说不唱;如果由正旦主唱,反之亦然。一般上一折由正末主唱,下一折就由正旦主唱,交替进行。2.南戏宋南戏进入元代以后逐步发展成熟,并在元末得以定型。南戏的折又叫“出”,允许一出戏设置两套以上的曲子,不限于某个角色一唱到底。每个角色都可安排唱段,并且除独唱外,还可采取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演唱的表现手段。

南戏主要使用以南方语音为标准的南曲,只用五声音阶,有不同于杂剧北曲的曲牌。元代南戏接纳七声音阶的北曲曲调,将南北曲加以合套,或者抽取各曲调中的片断组合成新曲牌,叫“集曲”。这样,丰富多彩的唱腔可满足表现各色人物的各种情感。元南戏的角色行当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种。一般先由副末上场介绍全剧剧情。

重要人物上场要先唱引子,然后说一段较长的自报家门的“定场白”。每一出戏以下场诗结尾。曲词也有包括引子、过曲、尾声的一套程式。三、明代传奇的体制“传奇”之名在唐代指称文言小说,以后又曾指称金元诸宫调等说唱艺术以及南戏、杂剧;明代则专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明嘉靖以前,南曲声腔竞相纷呈;主要有四个剧种: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和昆山腔。

嘉靖以后,昆山和弋阳两大声腔系统在原来的众多剧种中胜出,成为两大统治剧种。明代传奇结构庞大,一般都是三、五十出的长篇,没有规定的出数;每出都标出目。沿袭南戏的做法,剧本一般在开端的第一出由副末上场唱“家门”,交代剧情大意和故事的主旨。在角色方面,分小生、老生,小旦、老旦、贴旦,小末、小外等,行当分工细化、专业化。

中国古代的戏剧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萌芽于宋代,盛于元代,流布明清。它与楚辞、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主要包括散曲、杂剧两种艺术形式。散曲是兴起于元代的一种新兴诗歌艺术形式,既是当时文人咏志抒怀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又是人民群众喜见乐闻的崭新艺术形式,特别是它与音乐艺术结合,适于清唱,流传很广,元代作家多达200余人,流传至今的散曲作品有四千多首;杂剧正是由散曲中的套组成曲文,杂以宾白(对话独白)、科介,在舞台上演出的戏剧。

其曲文则仍是诗歌。中国戏曲兴起,取代唐诗、宋词成为一代文学,完全是由于它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思想内容所达到的成就,后来居上,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承认的结果。 第一,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学的源泉是人民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往往都起源于民间,后经文人的改造加工成为雅文学。宋元时期是理学兴起的时代,更是世俗社会充分发展的时代,世俗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

戏曲、小说皆是这一世俗文化发展的产物,都创作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小说硕果累累,而戏曲则是繁花似锦。元曲之佳处,自然而已。作者多非有名位学问者,作品“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均“以意兴所止为之,以自娱娱人”。 第二,戏曲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手法独树一帜。宋词就是诗中解放出来的艺术形式,而戏曲则更为灵活,更为生动,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戏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继承唐诗、宋词的含蓄蕴藉,运用比兴手法的优点,更突出地运用直陈白描的手法,让情感、思想“喷薄而出"“一泻而下,不留余蕴,"把人们的思想、情感描写刻画的淋漓尽致,充分地表现出“感情的艺术”的特色。

元曲之妙在其意境:“写情则沁人心牌,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第三,戏曲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元曲是愤怒的艺术。首先戏曲兴起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吸取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养分,使用了大量民间习语俚言,十分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认可、所喜爱,其次,戏曲大胆地描写人们的思想矛盾、情感冲突、社会压迫,对人间不平事,对政治黑暗,对民间疾苦,对男女情爱,对怀才不遇等等社会矛盾、冲突,敢于直面正视,敢于反抗,敢于冷嘲热讽,直接冲击着腐败政治、民族压迫,冲击着封建礼教,对人民苦难、士人落魄遭遇、男女情思充满同情和理解,公然“骂天骂地”、“骂官骂吏”。

文章TAG:成熟时期中国戏曲戏曲舞蹈中国戏曲成熟于什么时期戏曲舞蹈成熟于什么时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