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为什么不把刘兰芝假装送回娘家,刘兰芝为什么回娘家

为什么不把刘兰芝假装送回娘家,刘兰芝为什么回娘家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00:15:1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而刘兰芝的被遣送回娘家就已经算是离婚了。四、刘兰芝貌美如花。这就是为什么刘兰芝回娘家没过几日,就先后有县令和太守准备厚礼,上门为公子提亲,这在当时是合情合理的。焦仲卿对刘兰芝情有独钟,这天生的磁场导致了焦母不喜欢刘兰芝。刘兰芝回娘家后,县令和太守家都来求婚,也可以反映出门第不是问题。

刘兰芝被“驱遣”是因为“无子”吗?

刘兰芝被“驱遣”是因为“无子”吗

《焦仲卿妻》一诗,最早见于《玉台新詠》。诗前有序说:“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全诗共1785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有“长诗之圣”的崇高声誉。此诗通过刘兰芝、焦仲卿年轻夫妇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刘兰芝被婆家驱遣,并非“无子”。因其与焦仲卿“结发同枕席”,方“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还是“新妇”。生不生子,定论为时尚早。她被驱遣的原因,本原诗分析,有以下两条:其一:礼教害人,婆媳不和东汉武帝时,推行儒客大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在社会伦理层面奉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其核心是无条件地服从上下关系。

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有利于维系封建专制统治。但也压抑和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在极端的情况下,就成了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刘兰芝在婆家,辛苦劳作。“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婆婆依然容不下。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自作主张,任性而为,不顾尊卑之礼节。

婆媳关系紧张,是被驱遣的主要原因。其二:敢于抗争,决定轻率从刘兰芝方面说,面对凶悍强势、横加刁难的婆婆,她不是忍声吞气、唯唯诺诺、俯首听命。而是不平则鸣、敢于抗争、为自己辩解。但抗争方法掌握不当,缺乏一定的策略。当婆媳有矛盾时,应设法缓解。但她在给丈夫交心时,却轻率地道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出言不慎,激化了矛盾。

况其婆婆已“久怀忿”,当然就想休了兰芝,再给儿子娶可与秦罗敷比美的“东家贤女”了。即便儿子跪地哀求,向其母言明“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但其母主意已决,槌床大怒,焦仲卿痛遭训斥:“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言。吾已失恩义,会不从相许!”刘兰芝被驱遣之事,再也难以挽回了。兰芝与仲卿分手,“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希望事有转机,再续姻缘。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为什么要在嫁入太守府后才自杀殉情?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为什么要在嫁入太守府后才自杀殉情

我想主要原因是到了那个特定的时刻,刘兰芝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希望了,为了不背叛自己对于焦仲卿的誓言和爱情,只剩下最后这一步可走了吧!我是襟亚,下边我来试着更具体地回答“《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为什么要在嫁入太守府后才自杀殉情?”这个问题。关于《孔雀东南飞》文章本身我们就不去详细介绍了,它入选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大多数人都在课堂上学习过了。

对于它的内容、特点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都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刘兰芝选在和太守公子已经进入结婚的喜堂“青庐”之后,才“举身赴清池”,我估计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此前刘兰芝对于和焦仲卿的复合仍然心怀期待。离开焦家之前,焦仲卿曾经对刘兰芝说“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话说得很明白,分别只是暂时的。

还指天发誓,决不对不起你。刘兰芝当即表态:“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你要是真的忘不了我,希望你早点来找我。你就像磐石那般坚硬,我就像蒲草那般柔韧,我们两个都永远不变心!所以县令家的第三郎她拒绝了;太守家的第五郎她依然拒绝了。当被哥哥逼迫答应了太守家的公子之后,听到消息的焦仲卿请假来见兰芝。

听到马蹄声,“知是故人来”的兰芝快跑着迎出去……好容易见了面的一对有情人,嘴上虽然是互怼,但句句都怼出了各自的痴情。焦仲卿说:“祝贺你攀上高枝了,我这块磐石还和原来一样坚硬,你这蒲草也就柔韧了那一会儿啊!行啊,你去过荣华富贵的日子去吧,我死了算了……”刘兰芝说:“你这是说的啥子来?我和你都一样,你死我也死,谁不死是小狗!”(原谅我用开玩笑的口气,翻译原文我会哭!)虽然两个人做了“生人死别”,也许刘兰芝那一刻还希望奇迹能够发生吧,所以没有在回家之后马上死。

等到入了青庐,她知道自己再也无缘焦仲卿了,才最终放弃了希望,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第二:时间原因和家庭环境原因。按照原文来看,焦仲卿来看刘兰芝的时候,已经是刘兰芝出嫁的前一天了。所以刘兰芝即便当时就已经准备要去死了,时间上也有点不充分。另外,作为准新娘,刘兰芝在家里可能被看管得比较紧。再就是,还可能迫于她哥哥的淫威和顾念家中的老母。

第三:文学作品掌握高潮节奏的行文需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它叙事,但不一定要完全进行事实上的叙事,它是文学叙事。既然是文学叙事就要讲究一定和节奏,并且要塑造一定的氛围,尤其它本身作为一部悲剧。安排刘兰芝在热闹的婚礼之后才“举身赴死”,更容易产生巨大的审美落差和审美感动!原文中这样写道:“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热闹的婚礼没有挽留住刘兰芝殉情的决心,这可以看出她对焦仲卿的痴心不易,这也更使他们的感情显得弥足珍贵!当然焦仲卿也没有做《胭脂扣》里最后时刻掉链子的负心郎!“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小结《孔雀东南飞》的开篇就翩然美丽——“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它的结尾是凄然怅惘的美丽——“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凄美、纯洁的爱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殉情升华了爱情,感动了千年,直到你和我……谢谢阅读,我是襟亚,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和评论来鼓励我一下下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么好的女子,为什么婆婆不喜欢呢?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么好的女子,为什么婆婆不喜欢呢

1、婆媳的特殊磁场很多婆婆心里都会不自觉地把儿媳当成抢自己儿子的女人,就像岳父会把女婿当成拱了自家白菜的猪一样。焦仲卿对刘兰芝情有独钟,这天生的磁场导致了焦母不喜欢刘兰芝。(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不过在这里不适用)2、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哪个孩子在母亲心里都是最完美的,他们值得最好的东西和最好的人。所以就算刘兰芝是很好的女子,焦母还是可以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所以焦母会用放大镜看刘兰芝的毛病,想得到她喜欢就很难了。

为什么焦母看不上刘兰芝,非要驱遣刘兰芝呢?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首先,应该排除门户不般配的原因。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从刘兰芝自小受到的教育——织素、裁衣、箜篌、诗书——既有女红,又有才艺,又有儒家文化——可见刘兰芝的家庭决非一般家庭。刘兰芝回娘家后,县令和太守家都来求婚,也可以反映出门第不是问题。刘兰芝美丽又勤劳、言语得体、忠于丈夫、擅长女红,是符合容言徳工要求的,那么焦母究竟为何一定要休了她呢?第一、焦母是寡妇,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自然希望儿子在感情上更多地倾向自己。

俄狄浦斯有”恋母情结”,焦母多少也有点“恋子情结”。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后,夫妻感情非常好。焦母觉得儿子好像“背叛”了自己,感情都给了儿媳妇,自然看刘兰芝不顺眼。在这种情况下,刘兰芝做什么都是错的,就像她感叹的“君家妇难为”,你家的媳妇不好当啊!二、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已经好几年,但是刘兰芝没有生育,古人娶妻就是为了生子,繁衍后代,延续宗嗣。

这不是纳妾能解决的,妾生的是庶子,最好还是正妻能生下嫡子。焦母觉得趁焦仲卿还年轻,赶紧休了刘兰芝再娶个能生育的妻子。三、焦母觉得刘兰芝不够温柔顺从,感到自己原来在家里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被挑战了。焦母说刘兰芝“事事自专由”,就是什么事都自己做主,不把婆婆放在眼里。总之,封建孝道、婚姻不能自主、婆媳矛盾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吧。

刘兰芝被遣返娘家后成了二婚,为什么县尉和太守不嫌弃,还会准备昂贵彩礼上门提亲?

刘兰芝是诗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聪慧美丽,17岁嫁给了庐江府的小吏焦仲卿,成了有名有分的发妻,焦仲卿家里有一个守寡的母亲和一个年龄稍小的妹妹。两人结婚后,随即爆发了严重的婆媳大战,导致刘兰芝被休,兄长逼迫妹妹改嫁,刘兰芝跳水而死,焦仲卿上吊殉情的悲剧。那么,刘兰芝被休后已是二婚,为什么县令和太守不嫌弃,并先后派遣媒人准备厚礼,登门求婚呢?难道就不在意刘兰芝是二婚,已失去贞洁吗?一、刘兰芝被休原因 儿子焦仲卿是政府公务员,这一点焦母很以为意,在她眼里他们家至少也应该是“士”这一阶层,而刘兰芝却只是小商人或小地主家庭出生的庶族,在极其重视门第族望的汉魏时期,出生并不好,社会地位也不高。

在焦母眼里,她只是一个出生卑贱,缺乏教养的野女人。这样的婚姻门不当,户不对,所以压根就看不上刘兰芝。焦母作为一个守寡多年,独自扶养儿子成人的女强人,在家里强势霸道,说一不二。儿子焦仲卿也怕她,在她面前软弱,甚至不敢反驳。焦母骨子里的门第观念作祟,即便刘兰芝知书达礼,勤劳聪慧,也难入她的法眼,甚至故意刁难。

另外,刘兰芝也不是省油的灯,她性格掘强,看不惯丈夫的愚孝和软弱。面对婆媳大战,丈夫失语不言,态度暧昧,甚至默默站在了婆婆一边,她感到孤立无援,主动要求休掉她。二、民间婚娶没有明确界限正如林俊杰在《曹操》的唱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东汉建安时期,是一个乱世,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民间婚配也不会有特别繁琐的程序和隆重铺张的排场,更不会像现在有国家出面颁发结婚证,予以证明。

在男权社会里,男女不平等,往往一纸休书就可以不要老婆了。而刘兰芝的被遣送回娘家就已经算是离婚了。这就是为什么刘兰芝回娘家还没过几日,就先后有县令和太守准备厚礼,上门为公子提亲,这在当时是合情合理的。三、社会对女性的贞洁要求不高。建安时期是乱世,百姓普遍缺衣少食,有病也得不到有效医治,人们寿命普遍都比较短,结婚都特别早。

民族融合加剧,受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贞洁观念比较淡化。例如,汉景帝的皇后王娡先嫁给了金王孙,后被母亲送进宫,成了王后。卓文君是个寡妇,受到司马相如的疯狂追求;蔡文姬先嫁于卫仲道,后被匈奴掳走,嫁给匈奴人,曹操统一北方后,重金赎回,将其嫁于董祀。曹丕的甄夫人,就是十七岁之前嫁给了袁绍的二儿子袁熙,袁绍被灭,又改嫁给曹丕。

所以,刘兰芝被休之后,县令太守并不会在意她是二婚子。四、刘兰芝貌美如花。古代社会上流社会三妻四妾很常见,“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妻和妾地位差别很大,娶妻看重的是德行,纳妾看重的是姿色。刘兰芝从府吏妻到县令太守儿子的妾,可能只是经济地位的提升,却是社会家庭地位的降低。刘兰芝17岁时嫁给焦仲卿,被休时也就20出头,年轻貌美,知书达礼,自然会受到关注。

文章TAG:刘兰芝回娘家送回假装娘家为什么不把刘兰芝假装送回娘家刘兰芝为什么回娘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