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读《历史学宣言》,历史学是什么 读后感

读《历史学宣言》,历史学是什么 读后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7:25:4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通过读实录提高水平,这是迅速了解国家政治,明确自身位置的最佳方法。但实录有沿革的保密程序,一般人看不到,除了参与修实录的人自己可以看到很多,普通人只能看人家借机抄出来的。比如王世贞就在徐阶家里看实录,其《弇山堂别集》中抄了大量的实录材料,学问上自然碾压别人(似曾相识吧),官场上也比较不错,当到了刑部尚书;另一个就是张铨,很有判断力的一个山西籍官员,对国家当时的形势分析的很到位,诸如辽左用兵的不足,战略的选择的不足等,但没读过密府的材料,就说出了“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

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这就陷入言官流了,皇帝真没那么有钱,这对他的判断略有影响。总之,读实录不是个刻苦问题,是个级别和关系问题,读与不读高下立判。第三个是推演未来。有点玄的意思,但基本是把握天下大势。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都是对形势的终极判断,不仅要学习历史、更要创造历史。有人会说,这都是国家层次。

我们只能看到教化的东西,其他我们也看不到,怎么办?其实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你找前辈学经验,不就是为了这嘛,你看公司发展史,不就是想知道未来股价吗?我们都在尽力学习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当下流行的“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历史”的学术观点,其实就回答的这个问题。这方面金冲及、杨天石、高华、沈志华、杨奎松他们的书很容易提高我们认识能力,了解当下如何来,历史趋势如何演化,未来何处去。

至于历史学的功用,得具体来说了。目前历史学有三个领域:庙堂史学:我上面提到的宣传、经世、推演基本都是庙堂史学的范畴,其中推荐的相关书籍也是和庙堂很接近的史家的成果。这个层次的史学从来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目标性是其根本。象牙塔史学:也称为学院派史学。以求真为最高目标,皓首穷经、博雅是学人的基本体现,有很多世事洞明的大家。

目前学科本体的利益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比如各种方法、领域满天飞之类。当然只要坚持“深入浅出真学问,深入深处死学问、浅入深出伪学问”的方法基本就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民间史学:这是个兴趣群体,他们自己的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总结:理论上说题主想通过学历历史了解未来,那就多关注点政治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优秀成果,避免过早进入碎片化体系中,保持一个健全的常识。

历史和历史学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和历史学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一切。历史学,则是一份工作,一项事业。目的是用文字,图画,影像,遗物,证人,等等方式和手段把某些真实发生过的人或事或其它记录和保存下来。让后世不忘。由于记录者很少能置身其中,所以与真事总会有出入。加上一些人为的粉饰事实瞒骗事实甚至捏造事实。导致了历史学的难度和复杂性。不管怎样,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必须严谨,务求真实。

学历史必读的十本顶尖书籍是什么?

觉得不管是专业或非专业,学习历史都是为了对以往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所以,应该有一部通史,一部经济史,一部文物史,一部政治史,还有一部思想史。五史具备,才能谈得上学习了历史。学习历史不是为了随大流,更不是为了彰显门面。所以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又能读下去的通史类著作。所以,史记也可,汉书也可,资治通鉴也可,甚至白话版的历史通史都可以。

文物史方面我建议选择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中可以窥见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而且沈从文先生文字耐读,颇有趣味。政治史和经济史可以选择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中国经济史》。思想史可以选择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这几本书看下去,肯定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中国历史的全貌(骨架,精气神全部都有了)。

文章TAG:历史学读后感宣言读《历史学宣言》历史学是什么读后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