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但对于如何填作古词却很无知,古词怎么写

但对于如何填作古词却很无知,古词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9:46:0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事情的戏剧性和思想性应完美统一。有一篇《楼上楼下》的作文,说的是:我楼上住着一位音乐老师姓陈,晚上总是放声歌唱,搅得四邻不安。四邻提意见也毫无结果。后来陈老师生孩子,楼里才算安静了下来。事情巧得很,二楼安静了,三楼又搬来了一个“霹雳王子”,他一回来就打开音乐,尽情摇摆。弄得陈老师的宝宝不能睡觉,总是哭闹。

陈老师去三楼交涉也无效果。后来,陈老师向四邻承认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四邻才帮她说服了三楼那个跳舞的,使楼里恢复了平静。这篇作文既有巧合的故事,又有“邻里之间要相互体谅”的主题,显得巧而厚重。总结:生活中的巧合,就像路边一朵朵的小花,我们要不断地去留心它,采摘它,使我们作文写作的大花园更加多姿多彩。闫老师简介: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余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觉得古诗必须用古词写,而不能古词新词一起用呢?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觉得古诗必须用古词写,而不能古词新词一起用呢

很多初学者问过我,能不能用现代的新词语创作诗词。我的答案是可以。但若问好不好,我则会明确表态:不好!初习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主要的原因是思维上还未真正进入到诗词的创作模式。假若我们以一个诗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更清楚明白。首先,在诗者眼中,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是意象,而不是词或词组。意象,就是指带有一定意思的物象。

而不同的物象所投映到我们心智中的含义,都是经过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到唐代,已自成体系。创作者借助古人留下的意象体系,很容易便可达成主题,而读者也很容易通过此一体系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我举过自己初习诗时的例子:戏水顽鱼争叠月;寻花浪蝶误缠钗。这句子是我初习诗词时的作业。起句是做月字的串句练习时所写。记得当时,老师便将顽鱼两字圈出,要求重写,理由是古诗词中,不曾出现过顽鱼一词,故不可为。

和很多初习者一样,当时我对老师的此一判断极为抵触,古人没有用过,我们便不可用,也太迂腐了吧。又或者是因老师诗作取径山谷,推崇江西诗派,讲究“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只是一家之谈,不足为训。对句是稍后学对仗时所写,那时我也悄悄地把起句的顽鱼两字,改成了游鱼。因为那时我开始明白,诗词创作,必须借助古代诗人沉淀下来的意象,意典,方可让读者产生联想,从而增强句子的张力,达成意境意蕴。

用顽鱼一词,自然也是可以的,句子没有毛病,也达意。但说到好不好,那现在我肯定会说不好,因为其不能让读者借助过往的诗句产生联想,这样就很容易会把句子写死。即使把其改为游鱼,读者也可能会联想到“谁言牙旷绝,琴响出游鱼。” “方池新涨游鱼乐,兴寄濠梁《秋水篇》。”这些句子,从而增强诗句的质感。再看对句:寻花浪蝶误缠钗。

寻花问柳,狂蜂浪蝶,这些都是经过古代诗词沉淀的意象,其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特定的联想,而钗也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因其是古代女子婚后(扎髻)所用的头饰,故也泛指已婚女子。当我们尝试,如此句般借助意象组合去表达一个主题的时候。我觉得,才算是诗词创作的入门。我也是至此才明白,为什么当初老师会把顽鱼两字圈出。对于初学者而言,只要紧记一点,组成诗句的基本元素是意象,而并非词或词组。

文章TAG:古词作古无知但对于如何填作古词却很无知古词怎么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