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林道静一生的三个英雄,江华怎么认识林道静的

林道静一生的三个英雄,江华怎么认识林道静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0:27:3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是的,读书之人三天不让他读书,他会恐慌,总感觉自己说话总在老调重调,而读书就会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通过每天读书,我们学到新的知识,增长新的见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读书的人,总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懂的;经常读书的人,总在想着还有哪里不懂的。学校老师经常举这个例子,假如你读了书,看到落日下的美景,你想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哟妈呀,太美了!”是的,不读书我们即使看到再美的景物,也总是千篇一律说“太美了”,没有更好的词来形容这个美,其实美各其美,最后才是美美与共。

如何评价当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沫的成功作品之一,是1958年出版发行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我在安徽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曾经到校图书馆借过,化了一星期的课外业余时间才把它读完。当我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深深地感受到她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她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1959年杨沫的《青春之歌》又被改编成电影,是由崔嵬、陈怀皑执导,谢芳,于洋主演的影片,我在安大读书时,还在合肥市三孝口光明电影院看过。《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典型环境的描写,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由于作家杨沫女士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旋涡中加以刻画,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善于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通过富有性格特色的细节来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人物命运遭遇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

作家杨沫女士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而且真实感人。在描写林道静的同时,小说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但仍能显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艺术功力,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样又使得《青春之歌》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小说结构宏伟完整,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家杨沫女士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使这部长篇巨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虽然多少年过去,但是林道静的艺术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永恒的记忆……。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未婚同居,算不算姘头?你怎么看?

按现今的原则,未婚同居应视作姘居,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民国时期,不能视作姘居。如某知名大家,在家乡已正式娶妻,出国留学又停妻再娶,后归国后又再再婚。三个女人都应视作他的妻子,而不能称姘头。"婚姻法"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才制定、颁布的。规定男、女双方到法定年令(男满二十周岁,女滿十八周岁),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到政府有关机构申领了结婚证,才能成为合法夫妻。

还规定了一夫一妻的制度。而林道静所处的那个时代,没这么严格。男女成为夫妻的前提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龄也没具体要求。象祥林嫂滿十八岁,而丈夫祥林还是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再一是男遵女卑,允许一夫多妻。"五四运动",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受压迫最底层的中国妇女奋起反抗。尤其象林道静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知性女性,她们反对男遵女卑,主张男女平等,提倡独立自主,不再做男人的附庸。

文章TAG:林道静江华英雄一生三个林道静一生的三个英雄江华怎么认识林道静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