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有声书里中书是什么意思,中书学内容是什么意思

有声书里中书是什么意思,中书学内容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0:40:01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三年级的数学内容是什么?该怎么学?

三年级是重要的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怎么学,你应该先了解知识架构。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以人教版为例,三年级趋于四则混合运算,数域也拓展到小数的认知,时间认知上拓展到年、月、日。初步认识周长和面积。所以也考验一二年级的基础,也是第一个分水岭。教材内容上也偏枯燥,抽象,如果没有一些认知经验累积,概念接受起来对于部分学生还是有难度的。

元代的中书省与唐代的中书省有什么区别?

答:中书省是古代由皇帝掌控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封建统治的中枢。在元代,中书省实行一省六部制,即中书省及下设的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六部,设尚书、侍郎分理政务。中书省上承皇帝,下司百官,但又与枢密院(相当于军事中枢)、御史台(相当于纪监部门)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形成以皇帝为核心的三足鼎立之势,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一般由皇太子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中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元朝文官机构的中枢系统,除军队将领与监察系统以外,所有官员向皇帝上交奏折都需先通过中书省审核呈送。中书省还拥有举荐官员、替皇帝草拟诏书等权力,整个国家所有文官都受中书省管辖。此外,中书省还在下面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相当于直辖市)外,还在全国各地另设了十个行省(相当于地方各“省”)。

每个行省各自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在唐代,则实行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均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其中,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

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凡中央各部、寺、监及地方各部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尚书省则负责处理全国军政、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务,并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二十四司。

综上所述,元代的中书省与唐代的中书省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从特征来看,元代中书省实行的是集中化行政管理,直接是皇帝—中书省—各部或者行省,而唐代中书省实行的则是民主型行政管理,即中书省预定决策草案—门下省审议复核(有异议可以退回重拟)—尚书省执行,相互制衡;其次,从职权来看,元代中书省的职权无疑远远大于唐代的中书省,因为元代中书省是集权型的,不仅具有官员上交奏折审核权、官员升迁举荐权、替皇帝诏书草拟权,总司六部,而且还可以对都城及其附近、各地“省”均具有管辖权,是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和文官机构的中枢系统。

唐代的中书省职权仅为负责起草政令,且与门下省、尚书省相互制衡,只是中央集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秘书部门而已。第三,从效果来看。元代中书省属中央集权机构,虽然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分权制衡机制,因此不仅极有可能架空皇帝权力,而且也易发生错政和乱政现象,导致产生国家危机,故到明代时就被朱元璋废止了。

文章TAG:有声书中书中书学内容有声书里中书是什么意思中书学内容是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