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16.贾谊《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什么文体

16.贾谊《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什么文体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57:0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毕竟,屈原并没有给后世留下太多政治上的“干货”,但贾谊却有大名鼎鼎的《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政论文章。这些文章里的观点,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实用性,可惜并未被汉文帝重视。后来汉武帝采取的政策,如:推恩令、重农抑商,重视礼法等,基本上都能从贾谊的文章里找到源头。性格同样是年少成名,同样是鹤立鸡群,屈原和贾谊身上都免不了有一些清高和孤傲。

用屈原的话说,叫“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像他们这样的天才,大多难以与众人打成一片,功利点说,他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一不会察言观色,讨好领导;二不会左右逢源,讨好同事。因此,屈原和贾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嫌弃和诽谤。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屈原和贾谊都是大公无私之人。他们不在乎个人荣辱,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建议,便直言不讳,哪怕这些建议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他们也都是理想主义者,无法理解世俗的规则。有了某种想法,便义无反顾地去推行,很少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也不愿意去妥协。因此,往往很难把事情做成。人生际遇屈原和贾谊的人生轨迹,几乎是一样的。经历过多次起起伏伏,最终都走向了不幸。首先,他们的起点都很高。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凭借着自身才华做到了“左徒”一职,这个职位能够参与国事讨论,并负责外交,地位十分重要;而贾谊同样成名很早,在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不出一年,就升到了“太中大夫”。

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这同样是一个不小的官,更何况贾谊此时才二十多岁。后来,他们都因为年轻气盛,遭遇了人生第一次低谷。原因也一样:遭人嫉恨。嫉恨屈原的人叫上官大夫,他向楚王进谗言:污蔑屈原独揽大权、居功自傲;巧合的是,嫉恨贾谊的,包括周勃、灌婴等开国功臣,也用了同一套说辞,来诽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此后,屈原和贾谊都曾短暂地被征用过,但基本上不受信任,也没有什么作为。汉文帝召见贾谊,甚至留下了“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典故,可以说非常讽刺,也十分心酸。最终,屈原心灰意冷投水自尽,而贾谊在三十三岁时就英年早逝。留给后人的,只有叹息与遗憾。结语:《吊屈原赋》中的复杂情感结合《吊屈原赋》全文和《史记》中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贾谊在文章中蕴含的几种情感:第一,追怀古人,同情屈原;屈原,楚贤臣也。

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吊屈原赋序》屈原自尽前感叹,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正是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贾谊。他希望自己能成为理解屈原的那个人。可惜斯人已逝,无法得见。贾谊同情屈原的遭遇,并为他伤心落泪。第二,为自己的遭遇而哀伤;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谊并不像屈原那样激进,即使遭遇了人生低谷,他也没有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只是感到怀才不遇,同时对长沙湿热的气候感到担忧,觉得自己大概命不久矣。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对前途的迷茫和惶恐。第三,从屈原的遭遇中寻求力量和慰藉。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吊屈原赋》贾谊在序言中说得很明白,追怀屈原,是为了“自喻”。也就是把自己比作屈原,“吊屈原”实际上就是“吊自己”。在文章末尾,贾谊赞扬屈原的高洁品格,并安慰他,小小的污水沟不能容纳大鱼,即使是海洋里的巨鲸,最终也要受制于蝼蚁。既然如此,那就隐去吧,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

英年早逝的大才子贾谊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书写下《吊屈原赋》的?

贾谊,生于公元前200年,洛阳人氏,少年得志,颇具才名。是西汉时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因其政论文风朴实,议论酣畅,言词峻拔犀利,从而得罪了不少权贵。受到了以周勃,灌婴为首的权臣排挤,最终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在《吊屈原赋》的原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贾谊是在去长沙任职途中经过湘水,一路舟车劳顿,看看自己现在的境遇,同遇到楚怀王的屈原相比,是何等相似。

既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也可以说是同病相怜。所以就就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虽然同有报国之志,却又怀才不遇明主。后而屈原最终不得不忧愤地投江而死。他认为屈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投江而死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不祥时代导致的悲哀。哎!无能无德的人靠阿谀奉承得志,尊贵显赫,而贤明正直的人却遭到排挤,这事情都弄颠倒了啊,国家怎么能长久呢?人民怎么能安居乐业呢?既然我没有能力改变之一切,那么还是避开吧。

文章TAG:屈原赋是贾谊文体16.贾谊《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什么文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