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微言大义的解释及意思,左传中微言大义什么意思

微言大义的解释及意思,左传中微言大义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12:5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大司马以为此战不合道义,即将士无人想战;大司马后请求半济而击之,未列阵而击之。

春秋笔法的意思是什么?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过细节描写、特定称谓、某些字眼和材料的筛选来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包括直书和曲笔两种。直书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礼法两个方面。直书现象虽屡遭君主专制的摧残,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一种正直敢言、不避强御的实录精神。

所谓“春秋笔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是孔子首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有时一字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过细节描写、特定称谓、材料的筛选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看法。

如:《春秋》中对“郑伯克段于鄢”一事的记载,就集中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特点。郑国国君灭弟弟段的做法很阴险,所以称其为“伯”,而不称为“庄公”;弟弟不像弟弟,所以称“段”,而不称“弟”;兄弟间像两国国君作战,所以称“克”。如此,作者对整个事件的好恶褒贬就都表现出来了。再如,同样是杀人,又有“杀、弑、诛、戮”等不同字眼:“杀”可指杀有罪之人,也可指无罪之人;“弑”在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一般指下杀上;“诛”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可以下杀上,也可以是上杀下;“戮”的对象可以是有罪之人、不仁之人,也可以是无罪之人。

简单的言语就透露出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的评判。“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曲笔就是史学家曲从权贵或其个人情感而修史。曲笔的表现,或假人以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以恶,持报己仇,或阿时,或媚主;或掩饰自家丑行,夸张故旧美德。

文章TAG:微言大义左传解释微言大义的解释及意思左传中微言大义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