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唐代科举制度常科和制科什么关系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唐代科举制度常科和制科什么关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3:11:2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总体分为常科和制科。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最常见的是明经、进士和制科。在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其中明经是考察考生对于儒经的记忆和理解情况;进士则主要考诗赋和策论,对考生的文学才能和政治见识有相当高的要求。

唐朝科举,荐举,制举具体什么样?

唐朝科举,荐举,制举具体什么样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首先来说荐举,荐举制度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时称察举制。由王公大臣和各地方官举荐人才,再由皇帝亲自出题考核。到唐朝时,朝廷进一步扩大了举荐人的范围,地方长官及其下属司马、长史还有朝廷派往各地的的特使都有权利举荐人才,使得唐朝人才辈出,多数文人志士都能通过此等途径走上仕途。 第二说说唐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发扬于唐朝,唐朝科举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首先,唐朝不在要求出身,即使出身非贵族,也不妨碍最后成为权利阶级的上层。其次,在唐朝科举及第后并不能直接当官,还要经过吏部的一系列考察,不再仅仅只看文学上的学问造诣,更看重士人的德才兼备。再有,武则天时期,开创了糊名制,把考生的名字籍贯等信息封住,以防主考官作弊,保证了科举制度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外,唐玄宗时期,转进士科为主要考试科目,诗赋开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选拔了不少文人骚客。

最后来说一下制举,制举其实也是科举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科举几乎年年都举行,而制举不定时,而选取的人才也大都为专业人才。皇帝会根据朝廷的需要不定时开制举,为朝廷选拔补充各方面缺少的人才,不局限于文试,每次开科所录取都为专业性的人才。同时,如果参加了科举及第之后,因为还要等待吏部的考核不能立即就职,这时候也可以参加制举,由于制举是由皇帝亲自出题选拔,所以一旦通过制举,可以立马授予官职。

唐代的科举考试的流程如何,都考哪些内容?

唐代的科举,参加考试的门路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各级学校的学生,他们是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可以取得科举资格,但学校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没有在学校里的,只能通过“乡贡”的形式,也就是由地方推荐参加县试和州试,县试通过后再去考州试,州试通过后就可以被州里送到中央参加省试。所以除国子监以外,所有人基本上都是走的“县试——州试——省试”的道路,不过这里的省指的不是现在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浙江省、四川省、山西省的省,而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类似于国务院),一般州里面会在每年十月份秋收以后向尚书省进贡地方特产,同时通过了州试的士子会跟着进贡特产的队伍一起到尚书省集结,尚书省在十一月初会在含元殿举行乡贡士子的集会,完了以后士子们各自去吏部、礼部、兵部等相关部门提交自己的考生信息,由相关部门查验真伪。

文章TAG:科举制度浅析制科常科演变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唐代科举制度常科和制科什么关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