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怎么样

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3:24:1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据考证,“打”的字形大约现身于东汉。王延的《梦赋》中有这么一句表达——“烧魍魉,拂诸渠,撞纵目,打三颅。”里头的“打”字意思也简单,便是“撞击”。也有说法认为,“打”是“朾”的俗体字,不过怎么来看,这段时间里的“打”字都算个乖孩子,本本分分地表达着最初的含义,无非就是撞、掊一类的意思。大家拿“打”字当动词用的情况也不多,大多拿来解释佛经、歌谣或日常对话。

虽然表演的机会属实不多,但实力却没被抹杀。渐渐地,人们发现,“打”字不仅方便口语表达,还特别容易组合,怎么说都通畅,简单来说,用“打”作动词,着实好用。顶着这层好处,“打”字很快成了新兴的口语词,出现在各种新式表达里。比方说《贤愚经》里“今当打汝前两牙折”中的“打”,便有了打碎、打坏的意思。若说魏晋之前,人们用“打”算是小试牛刀,到了隋唐甚至以后,大家对这个动词算是开足了脑洞。

咱们现在说的打渔、打猎,往前追追,唐代《酉阳杂俎》“温会在江州,与宾客看打鱼,渔子一人忽上岸狂走”一句里的用法,依循的不就是这个路子?还有“打纱”“打草头”一类的用法,让打和浣洗、吃食等生活场景慢慢联系起来。霸气一点的,还有“打风打雨”,给打字添上了“呼风唤雨”的能耐。最有意思的得数《敦煌变文集》里记载的用法,“师强打精神,奏其王曰……”,这般“强打精神”的用法,直接延续到了现在。

“打起精神”的说法很早就有了。来源/网络 宋元时期,人们用“打”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没有半分逊色。要把当时“打”的用法编纂起来,怕是能堆成厚厚的一大本。翻开来,除了“打火”一类的平常表述,还能看到这些用法。“打砌”,就是说笑话、开玩笑;“打野榸”是“打野斋”之意。像《西厢记》里头“刚刚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一类的组合放在今天来看还“似曾相识”,有些倒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小将剑甲在身,不能打腿”,“打腿”说的是“下跪”,任凭咱如何咂巴,都想不太通这样的组合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再比如“不打紧”“打甚紧”一类的表述,现在的研究者考证了许久,还是寻不出“打”字究竟是何含义。大家在口语中“打”得精彩,词赋小说更是为“打”的用法搭好了舞台。豪放派辛弃疾曾写过——“新柳树,旧沙州,去年溪打那边流。

”这么一来,又一扇新大门开启,“打”字开始和各式各样的空间结合起来。《红楼梦》里,贾宝玉曾这么和周瑞等人谈笑:“咱们打这角门走罢,省得到了老爷的书房门口又下来。”还有《水浒传》中的王婆,那句“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打得正好!”几乎可以拿来当作“打”的用法范例。 《水浒传》中的王婆。来源/网络 古人创造的类似组合还有大把。

文章TAG:学报烟台社会科学哲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怎么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