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北宋五子理学的美学意蕴,宋代的美学特色是什么

北宋五子理学的美学意蕴,宋代的美学特色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7:26:0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种作法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充实了论据,又增强了气势。骈散句式的应用,在宋代政论散文中也较常见。一般情况是以散行为主,兼收骈文的一些长处。散句大多写得自然随便,或多或少,引证材料说古论今,不受拘束。而骈句语言简炼,寓意深广,且多是排比句,整齐匀称,连续运用可增加文章的力量,一气呵成。二者结合起来既转折灵活,机智多变,又如行云流水,无所阻遏。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有独到的神韵之笔,这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此不做赘述。04 具有嫉恶如仇,真挚浓厚的感情色彩宋代政论散文几乎没有一篇不具有感情色彩的。文章要说服人,要打动人,就必须触动人的心弦,引起共鸣,产生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感情,乃至说出共同的语言,这是只靠单纯的逻辑推理很难办到的。政论文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明确表白自己的观点,或褒或贬,或赞同或反对,决不允许处子调和的模糊状态,因而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同情或鄙视,无不毕现于读者面前。

况且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与国家利益一致,都处于风雨同济的破船上,既明确地看到破船上漏洞百出,势在必沉,又痛惜焦急地费尽心机,力图挽救,这种哀怨悲凉的情绪不能不在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中流露出来。它们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作者头脑冷静,息心沉思,力图出谋划策,这种文章条分缕析,感情较隐伏,一般看到的多是理智的折光,故有人据此得出政论文不需要感情的片面结论;二是为抒心中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或因强烈的责任感、屈辱感驱使而发的。

这类文章热情洋溢,似奔腾大河,感情一泻无余,十分感人。如欧阳修“发于极债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的《与高司谏书》,陈亮的“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的《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胡铨“义不与秦桧等共戴天日”,“不然巨宁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庭而求活耶”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它们不是抽象的说教或空泛的豪言,而是火一般政治热情的自觉喷发。

陈亮在《第一书》中曾悲愤地发问:“今举一世而忘君父之大仇,此岂人道所安乎?……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岂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并警告统治者:“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无帝,惟惠之怀……苟国家不能起而承之,必将有承之者矣。不可恃衣冠礼乐之旧,祖宗积累之深,以为天命人心可以安坐而久系也。”他的《第三书》中也指出“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国家之公喷也。

”真可谓痛心之言,句句滴血,悲愤之语,催人泪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披肝沥胆的爱国之士忧愤至极的形象。与陈亮相比,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具有更为强烈的爱憎情感。文章开篇就骂卖国贼王伦:“本一押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欺诈,斯周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痛骂。”然后指出:“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众口一谈,皆欲食王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发作,祸且不测。

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又进一步提出愿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之头,以伸民气,以励民志,表明抗战的决心。这篇文章感情充沛,义正辞严,议论中肯,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总而言之,宋代政论散文不论形式上呈现何种面貌,它们表现的内容在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即为自己的政治功利服务。政论散文在宋代大量地应时应世而出,以其尖锐惊人而又合乎情理的见识,灵活机智,咄咄逼人的雄辩,汪洋悠肆狂放不羁的气势,曲折细密,绵中藏针的文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较为完整的艺术风格。

文章TAG:美学意蕴理学宋代北宋北宋五子理学的美学意蕴宋代的美学特色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