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人活着就是在受罪,不亡以待尽了是什么意思

人活着就是在受罪,不亡以待尽了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4:30:2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当人类以渺小的个体,面对宇宙无垠的空间、万古无尽的时间,悲亦可矣!对生命的思索,古人既有“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之消极悲观,如《庄子·齐物论》:“人一旦接受自然赋予的形体,谁也不能逃脱死亡,只能等待最终生命尽头的到来(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如何看待“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与三大终极思考?

西方人的三大终极思考: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要到哪里去?此三疑问所表达的是人对生命与人生的困惑,对生命与人生的困惑不存在东西方的差异,据传清顺治帝题壁诗也大致提出了相同的问题: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来去昏迷总不知。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但愿不来也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每日清闲谁多识,空在人间走一回。“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不只是东方与西方,千年以上、千年以下,对生命与人生的困惑,自古迄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有齐桓公悲叹:“吾有千岁之食,而无百年之身!”其后世子孙齐景公游牛山,面对大好河山亦痛哭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齐国相晏子嘲笑他说:“假使贤者不死,齐太公、齐桓公就可以永远做国君,也就轮不上你做国君了。

”当人类以渺小的个体,面对宇宙无垠的空间、万古无尽的时间,悲亦可矣!对生命的思索,古人既有“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之消极悲观,如《庄子·齐物论》:“人一旦接受自然赋予的形体,谁也不能逃脱死亡,只能等待最终生命尽头的到来(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会与他本体以外的人与物产生冲突相互损害,他们奔向生命的尽头如同飞驰一样谁也不能制止,不亦悲乎?世人一生忙忙碌碌却看不见一毫无成就,因疲惫不堪而精神颓丧却并不知道自己最终的归宿,可不哀耶?有人说如果人能不死该多好啊,但这又有什么益处呢?人的形体消失了,他的灵魂又到哪里去了呢?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难道都是象这样的昏眛吗?或者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昏眛,难道其他的人会有不象我这样昏眛的?”亦有“成然寐,蘧然觉”之洒脱超然,如《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

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不要惊吓到他的死亡!”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指大自然或造物主)!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同造化)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能够让我好好生活的是造物主,因此,造物主也能让我安然死去。

就像现在有个大工匠要铸造青铜剑,冶炼炉中融化的青铜突然跳跃起来说:‘我必将要成为镆铘宝剑!’这位大工匠必定会认为炉中的青铜不吉祥。现在造物主刚要开始把你造化为人形,你就急着说:‘我要成为人,我要成为人!’那造物主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吉祥的人。现在我以天地为大熔炉,以造物主为大工匠,无论把我安排到哪里又有什么不可以呀!对于死亡的到来,就像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后安然地睡去;对于生命的到来,就像睡足了觉欣喜地醒来(成然寐,蘧然觉)!”对人生的思索,佛者最为通透。

道信大师参拜三祖僧灿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曰:“谁缚汝?”道信曰:“无人缚。”三祖曰:“既无人缚,何更求解脱乎?”道信听了三祖的话开始彻悟。对生命与人生之思考,文人亦有文人之想法。《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生命,其来其去,皆不与我谋,可弃之不议。对于人生,佛者之觉悟,亦非我辈可及。“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对人生之感悟,《易》有一言需谨记,曰:“安,贞吉。”故吾更喜千年前那女子之言,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文章TAG:不亡受罪以待活着人活着就是在受罪不亡以待尽了是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