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如何理解孟子的内圣,内圣的四种境界

如何理解孟子的内圣,内圣的四种境界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5:14:01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孟子的《孟子》,展示出孟子政治思想的超前卓越。这是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出处。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并不是称王称霸,而是儒家的“内圣外王”。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孟子在这里面做了发展理解,并不是说人到了五十就会知道天命,而是经过五十年不断的修养自身,从而达到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拥有大智慧的境界。

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

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相信或者坚持着性善论,至少面子上,嘴上。这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做为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断,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误解曲解者有之。那么要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试着从这几方面来做简单的解释,并非全然正确,只是为好学者,提供一点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方向。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性善论”中的“性”是什么?是人性?还是天性?我们回归文本,看看孟子怎么说。孟子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第一个性,其实就是一种事实描述,可以说是事物的本性,但是孟子接着说“君子不谓性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面说的那些都可以被称为“性”,只是君子不把他们称为“性”而已,那么君子把什么称为“性”呢?我们都知道,孟子师承子思,子思在《中庸》开篇中就说到“天命谓之性”,孟子坚信并继承了这种思想,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这里孟子提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儒家内圣功夫学,即尽心到知性,进而到知天。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孟子在这里面做了发展理解,并不是说人到了五十就会知道天命,而是经过五十年不断的修养自身,从而达到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拥有大智慧的境界。

换句话说,到那时,也就明白了孟子的“性善论”了。接着,我们讨论孟子的“性善论”到底是什么?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出处。但是这里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孟子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什么?我们突然知道一个孩子掉进井里了,最初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一个小孩,是我们的同类,现在有生命危险,我们需要去救,应该去救。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心里肯定是有想法的,至于说,我们把这种救人的想法付诸行动了与否,不在讨论范围内。而这种心理活动中,人都是或者大多数人都是想救人的,这就是孟子说的“性善”,或者说是天性善。最后,我们需要讨论的,孟子所谓的“性善”不是把他做了一个命题拿来研究讨论的,而是将他作为一个真理来使用的。换句话说孟子不是在讨论性为啥是善的,而是在告诉人们,人是否有善性存在?得到肯定答案后,再讨论,为什么要把善看做性,以及这样又怎么样怎样的好处?由此可以知道孟子“性善”的全部内在逻辑:承认人皆有善性,人应当在有限生命中不断培养这种“善性”,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到最后知天命,方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样呀!这个过程就是“人弘道”的过程,也是逐渐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文章TAG:如何理解孟子的内圣内圣的四种境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