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巴洛克时期复调怎么弹,古典钢琴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复调怎么弹,古典钢琴巴洛克时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07:57:0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在作品中,作者并不比主人公知道得更多,他的意识和视野并不大于主人公的意识和视野。巴赫金在分析陀氏小说时,发现他的创作是一种“全面对白的小说”。所以,要理解什么是“复调小说”,先要说一下巴赫金提出的“对白”理论,因为“对白”是被作为“复调”的理论基础提出来的。巴赫金认为,生活本身是一种对白性现象,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如对白一般。

他说“两个声音才是生活的基础,生存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人公与自我的对白、主人公与作者的对白、主人公与主人公的对白三个基本层次。从总体上分,又有“大型对白”与“微型对白”两个层次。01 主人公与作者之间的“对白”任何小说都是由作者语言和人物语言构成的。那么作者的语言,在陀氏的小说中以什么形式出现呢?在小说对白中处于什么地位呢?巴赫金认为,陀氏完全放弃了从外部对主人公加以规定的立场,他的叙述不是采取“谈论主人公”或评价主人公的形式,而是采取“对主人公说”的形式。

就是说,他不主张作者站在全能全知的立场上对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指手划脚,说东道西。比如在小说《穷人》里,主人公杰符什金去见将军大人,在客厅等候时,他一边从镜中观察自己,一边对镜中人像加以评论。在《两重人格》里,主人公内心有两个声音,实际上一个是主人公的声音,一个是作者的声音,两个声音在进行平等对话。由于作者把自己的叙述或评论变成了主人公内心的一个声音,这种对话便不露形迹地过渡为主人公的“内心对话”。

在陀氏的一些长篇小说里,作者还往往采取一种极为简练的、只起到介绍陀氏的记事形式。而且这种记事形式不同于一般小说的记事形式,它仍然保留着对话的性质,就整体而言(而不是每一句话),也是一种“对主人公说”的形式,即一种“对白性叙述”形式,而不是“全知性叙述”形式,并不含有作者的“直接”评价和说明。这样就使读者感到,小说中的一切都转入了人物的视野,而不受作者自上而下全知全能视野的统摄,一切都成了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评判的材料,作者只是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参与进来。

在过去作家们一般是这样来表现自己的世界观或观点的:他们或在人物中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或将自己的思想倾向在场面中自然流露,或塑造理想的人物寄托自己的理想,或干脆就用插话或其他形式直抒胸臆。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属于另一类作家,他有意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仿佛作者完全隐去,不表示任何观点或意见,而全让人物各自表露思想,进行争论。

文章TAG:巴洛克复调时期钢琴古典巴洛克时期复调怎么弹古典钢琴巴洛克时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