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文学为什么要塑造形象,为什么具有形象性

文学为什么要塑造形象,为什么具有形象性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1:32:1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身份卑贱,没有坐的资格,“穿长衫“表现了孔乙己以读书人为荣,死要面子,“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结合下文,说明孔乙己经常被土豪劣绅打骂,衣服十多年没洗,说明了孔乙己的懒惰,“满口之乎者也”则充分表现了孔乙己以“文人墨客”标榜自己,说明他的酸腐不堪。

鲁迅是一代文豪,用聊聊数语,就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想附庸读书人的风雅,却被人们当成笑料。请看下文: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被人们嘲笑,却浑然不觉,还一本正经的去辩驳,令读者为其感到悲哀。即便如此,还要找机会卖弄自己的一些毫无价值的学问,教我“回”字的四种写法,还把他的“知乎者也”总挂在嘴边 ,被人们当做异类,耍猴似的嘲弄,自己却毫无察觉,甚至引以为荣,可见他中毒之深,但强撑的面子不可能持久,孔乙己很快迎来了他的末日: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迫于生计,只好去偷,被打断了腿,还要维护自己“自嗨”的颜面,这就是孔乙己。精神上被封建礼教深深毒害,肉体又被地主阶级摧残,终于在众人的视野里永远消失了。但没有他,人们还是那样过,只是少了几句笑料而已。鲁迅塑造“孔乙己”,就是为了突出表现旧社会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及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鲁迅为什么要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

鲁迅是为什么要塑造狂人这个形象的

谢谢悟空君的邀请。鲁迅为什么要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型象呢?农夫认为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得从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说起。鲁迅1902年赴日留学,本来是学医的,但在仙台课堂上看到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电影,其中有一幕杀害中国人的画面,而鲁迅发现围观的一群中国人的眼神中流露出的竞然是麻木的冷漠表情,这使鲁迅精神上大受刺激,觉得大受侮辱,他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国人心灵上的愚昧无知,精神上的麻木,是被身体上的疾病更可怕的劣根,而且这劣根是医药医治不了的顽疾,非得靠文学来医治不可。

文章TAG:塑造形象形象性文学文学为什么要塑造形象为什么具有形象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