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品德怎么评价,如何评价品德和社会课.doc

品德怎么评价,如何评价品德和社会课.doc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23:02:3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二是摈弃个人的偏见和感情,依据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实施评价,既要看到优秀学生身上的缺点,又要看清楚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尤其不能仅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仁”者的态度,按照新时期的培养目标,对学生作出实事求评价,以利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何理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教师怎样评价学生的品德?

如何理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教师怎样评价学生的品德

《论语》中,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又说:“苟志于仁者,无恶也。”意思是:“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评价哪些人品质好,哪些人品质坏。”“如果一个人诚心诚意地实行仁德,就要克制自己不做坏事。”把这两章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前者涉及如何用“仁”的标准对别人进行评价,后者涉及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仁”德的人,两者联系紧密。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对别人都有“好”“恶”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之进行一番评价,但是孔子认为,普通人对人的好恶评价都带有个人偏见和主观色彩,只有“仁者”才会按照“仁”的标准,秉持公正、仁爱之心,对别人作出客观的评判。一个人如果想立志于仁,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就要时时刻刻用“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有违“仁”的坏事。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心目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具有丰富知识和智慧的仁者、智者,一个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有权利、有责任对学生的品质、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弃恶扬善,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素质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仁”者的态度,按照新时期的培养目标,对学生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利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包括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漏掉平时的每一细节,努力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和爱好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二是摈弃个人的偏见和感情,依据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实施评价,既要看到优秀学生身上的缺点,又要看清楚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尤其不能仅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

三是将学生自评、同学评和教师评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然不同于孔子所说的区分好人、坏人,更不是给学生的最终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发展,从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如何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孔子告诫我们:“苟志于仁者,无恶也”,这里的“无”通“勿”,意为如果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要时时刻刻用道德的律令来约束自己,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坏事。表现在教师那里,就是要时常引导学生反躬自省,看一看自己的哪些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下一步应当怎样改正?有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遇到犯错误的学生,要么大声训斥,要么空讲一番是是而非的大道理,学生最后只知道自己挨了一顿训,并不真正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当然也不可能真正改正错误,同样的错误今后还可能再犯。

还有一些老师相信制度的力量,制订了一系列烦琐的班规、班训,一旦学生犯错误,则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些做法对于学生改正错误,也许当时管用,但时过境迁,有些学往往会出现反复,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在《为政》篇里,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说明,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仅仅用制度来处罚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往往没有羞耻之心,没有悔改之意,这就失去了处罚的作用。

文章TAG:品德评价doc社会品德怎么评价如何评价品德和社会课.doc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