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徐什么进曹营一言不烦,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什么进曹营一言不烦,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3:50:3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为何从蒋干中计到黄盖阚泽诈降、再到庞统献上连环计的事件中,曹操谋士集团都不发一言?

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有个前提,在《三国演义》的前提下,按该书的逻辑来探讨,而不是对照正史,否则会产生很多的麻烦,比如蒋干并没有盗过书,而且也不是如书中描写的那样不堪,甚至根本没参加过赤壁之战。所以只是就演义而谈演义。从蒋干群英会中计、黄盖诈降,再到庞统献连环计的整个过程中,曹氏的谋干集团并没有一言不发,但凡关键的地方,都有人提醒,而这些人的建议,从表面上看,在见识、机谋方面,都不如曹操。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一书,写得最精彩的部分,最高潮的部分,就是赤壁之战。这一段落,笔者不知看了多少遍,当真是过瘾至极,笔者甚至有一种错觉,赤壁之战前的情节,都是为了这一战而铺垫,之后的情节,是为了这一战而收尾。相信很多人也会有相同的感觉。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在这段故事情节中,最主要的描写对象,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曹操,另一个是诸葛亮,至于其他的人物,诸如刘备、孙权、周瑜、庞统、蒋干、黄盖等人,都是龙套,至于曹操的谋士集团,基本上属于背景,衬托曹操超人智慧的背景。

在这一战中,就是曹操独自一人在跟刘备、孙权两个集团的能人异士斗智,而孙刘集团最主要的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周瑜。为何这么说?咱们不妨来回忆一下相关的情节。赤壁一战中,虽然参预的人很多,但真正看懂整个战局的人并不多,严格来说,只有曹操、诸葛亮这两个能做到,至于其他的人,都是一知半解。所以整个战争的过程,就是曹操不断试图扩大自己的优势,也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孙刘联军不断将其缩小甚至瓦解的过程。

这个是战争的主线,当然也有支线,就是孙刘集团内部的斗争、倾轧,不过本文只谈主线。先说下曹操的优势和劣势。曹军兵力众多,但消耗大,补给线长,而且水土不服,很多士兵生了病;核心军队即青徐兵战力强悍,但擅陆战,不擅水战;战船数量众多,又有精通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指挥,但这二人是新降之将,并不受曹操的信任;将战线推到了长江北岸,还占据了长江上游的荆襄地区,在地形上可谓占尽先机,但劣势也不是没有,他的后方并不安定,西凉马腾、韩遂虎视眈眈。

表面上看风风光光,连兵百万,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的每个优势,都如同一颗多米诺骨牌,骨牌越多,被推倒时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对曹操的伤害也越大。曹操、诸葛亮对局势都洞若观火,于是双方开始较量。孙刘集团决定用火攻,而曹操主要防范的也是个“火”字。第一轮较量:目标 荆州水军曹操征服荆州后,收编了水战能力极强的荆州水军,还命擅长水战的降将蔡张二人为水军都督,基本将荆州水军的战力发挥到了极限。

文章TAG:曹营一言不发徐什么进曹营一言不烦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