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诗词两种文体的差异,为什么诗词两种文体

诗词两种文体的差异,为什么诗词两种文体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3 19:51:1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宋代是词发展的一大节点,出现了苏辛词这种独特的词路,是唯一一个能把词抬到和诗一样地位的康庄大路,但可惜并没有继承下去,词的转变也就最终没有完成。而宋朝的覆灭,更是令这一文体还没有成熟就被摧残了。清词其实是词这一文体最终成熟的时期。也有很多著名的作家和流派,如陈维崧以横绝著称的阳羡词派、张惠言以兴寄为旨归的常州词派,还有以纳兰为核心的京兆词人群体、朱彝尊开创的浙西词派等等,其质量不比宋词逊色。

分析为什么会有诗词在唐宋之后没落的错觉?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由于元朝建立之初,取消科举制度。这导致了以诗词文章谋生的读书人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和未来的出路,转而去大量创作剧本等通俗作品,卖给勾栏瓦肆获得微薄的报酬。所以促进了元朝散曲和杂剧的兴盛。文人诗词少了,其质量自然就比不上环境好的唐宋。明朝要么流行淫哇的调子,要么就是呆滞的复古,佳作也极少。

到了清朝,文化环境与底蕴都有了积累和改善,国家升平,诗词自然就兴盛起来了。第二个是由于其他文体的出现,分去了诗词的风头。认为唐宋之后的诗词没落,其实多是近代人这么认为的,其思想也多受王国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的影响。其实小说、剧本等作品在当时并不是很受重视,甚至被正统文人瞧不起。但是近代来看,小说、戏剧地位的提高,让人们对古代这两种文体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就分走了本来应该属于诗词的关注,自然就会觉得这两种文体没落了,其实是一种假象而已。

我们常说诗、词、歌、赋,请解释‘’赋‘’的含义?什么样的文体称之为赋?

文学作品,按照现代分类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题材。在这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样式。赋,是自古以来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由其所作《赋篇》始得名,并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影响。至汉代,则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究文彩。

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虽要求押韵,但可以隔三、四句,甚至五、六句相押。又要求换韵,大体与内容段落相一致。"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形式成篇,韵散夹杂,并常喜用生僻文字。六朝赋称为:俳赋,又称:骈赋。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称为:律赋。格式要求较严格,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且由考官出题限韵,字数也有限制,全文不得超过四百个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所作之赋称为:文赋。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亦较为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与散文更接近甚至相差区别不大。赋,作为动词使用,常把写诗写词用一个赋字来表示,比如:赋诗一首,显示出吾乃一文化人,用语自然须高雅……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也有许多使用"赋"这种写作方法并留下了千年杰作。

如: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除以《史记后传》、《汉书》等著作闻名,又善作赋,留有《两都赋》等。又如三国时期的曹植,少时以七步诗展示其才华,更有巜洛神赋》、《迁都赋》等著名于世。再如南朝(宋、齐、梁)文学家江淹,其诗作虽无艺术独创性,但长于抒情小赋,尤以《别赋》、《恨赋》等最为著名。或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即苏东坡),其散文、诗词、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为什么一些人认为一定要按照前人留下的格式写的诗才叫诗,我们可以创造新文体吗?

诗这种文学样式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有人以为按前人留下的格式写的诗才叫诗,这个观点本身就有问题。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格式上看,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格式就是多样的,屈原的“骚体”诗,与《诗经》的格式有非常大的不同;“汉乐府”格式化加强了,到了唐代,绝句和律诗格式严谨,而宋词的兴起,其实是对唐诗格式的打破,不但讲究韵律,更加强了内在节奏;“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散文化,新诗诞生,尤其格式上,自由化了,但这种改变,是社变化的必然,也是诗本身发展的必然,而同时也是一种继承,保留了诗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诗的灵魂,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诗歌永远在变化中,新文化运动后的自由体诗,是否将走向一种新的格式化?这要看诗本身的发展,不能为格式而格式,但不否认我们也会创造出新的格式,新的文体。在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就有一种新的样式出现了:散文诗,又文又诗的样式,尽管对这种文体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已有很多人喜欢。

文章TAG:文体诗词差异诗词两种文体的差异为什么诗词两种文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