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什么叫平行志愿梯度,解读平行志愿的梯度

什么叫平行志愿梯度,解读平行志愿的梯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6:38:2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如果F校的录取区间位于585-600分之间,这类学校通常招生人数少,因而录取分数区间也较小,投档线波动较大(且相对于本案例中考生600分的成绩而言,585分的投档线,即只有15分的保底幅度有些过小),难以发挥保底作用,一般也不建议选此类学校保底。  如果F校录取区间大,位于550-610分之间,这个情况是比较适合作为保底的。

首先这类学校通常是招生人数多(如省内高校)、录取分数区间很大,其投档线相对于考生的成绩而言较低,能充分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其次,这些学校中也存在很多与考生成绩相匹配的专业(如考生可选报570-600分之间的专业),可以避免屈分的风险。  综合以上,从保障安全的角度而言,考生最后一所保底学校的定位是决定保底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

那么保底学校应该定位多低才安全合理呢?这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我说其预估投档线比个人成绩低20分、30分、40分都会有人说我误导(毕竟预估投档线本身就会存在较大误差)。而且这对于不同层次的考生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如高分段(如650分以上)的考生,根据个人成绩降20分选保底学校可能就差不多了;而中低分段考生,20分的保底幅度可能又不太够。

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不要拘泥于这个分值,我一般的做法是在考生成绩不大幅超出保底院校的最高专业录取线的前提下,其投档线越低(如比考生成绩低30、40分)保底作用越大。即既要发挥保底学校的保险作用,又要在被保底学校录取时不过度屈分。 二、灵活把握相邻志愿院校间的梯度分差  确定了冲的高度及保的低度后,整个批次的志愿梯度便确定了。

相邻院校间的梯度分差问题,同样没有定律,考生可以灵活把握。  假如考生设定最后一所保底学校投档线比自己的成绩低30分,而A志愿想冲高5分,则考生该批次的志愿总梯度为35分。这35分的总梯度大概平均分摊到各志愿院校间,如果考生只能填报6所院校,则院校间的梯度差平均为7分;如果考生可以填报16所院校,则院校间的梯度差平均为2-3分。

  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必拘泥于上述平均值,更无须固守梯度差的定律而舍弃自己喜好的学校。如A、B两所学校的投档线相差无几但都很想读,也是可以同时填报的(当然连续多所学校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是不太合理的);还有些考生将全部志愿院校明确分成冲、稳、保三个层次,同一层次内的院校间梯度差较小,三个层次间梯度分差较大,也是可以的;还有一些考生不愿浪费考分,前面多所院校整体上梯度差相对小些,但为了保证安全最后一所保底院校与前一个志愿的梯度差大一些,同样也是可行的。

文章TAG:梯度志愿平行解读什么叫平行志愿梯度解读平行志愿的梯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