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大学生违纪处分(大学生 处分)

大学生违纪处分(大学生 处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5:34:09 编辑:教育经验 手机版

大学生违纪处分(大学生 处分)


一.学生违纪处分

1.没问题能出得去,那个处分根本不能影响你以后的任何前途,那只是学校的一种惩罚手段,以后你走向社会不会有任何影响。

2.学校不会把你的处分装到档案里面去。如果装进去,你可以找学校质问,以保护未成年人条例来保护你自己。这事最好给学校说明,要是一个初中的处分影响了你的前途,相信所有为你的处分而参与了的人都会不安心的。

3. 如果学校以一纸处分剥夺你出国的权利,那么学校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送问题你可以去仔细阅读这两个法规,如果你是未成年人,你可以起诉学校。

4.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第四十八条 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不得歧视。

二.学生违纪怎么处理

1.学生违纪处理的八个原则刚接班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很调皮,上课坐不住,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就溜出去闲逛,如果老师追究,他都说是上厕所去了,有时还振振有辞的说“人有三急,厕所总是要上的”。

2.他发现任课老师也没什么办法,胆子就大了起来,而我则决心要治一治这种恶习。我先是在班里严肃的宣布不准上课时间走动,更不允许走出班级。

3.然后就是等待这个学生来违反。果然,在一节自修课上,他正要出去的时候,被我撞见。我说你干嘛?“上厕所!

4.”“你不知道我们班不是不准上课时间上厕所的吗?”“厕所总要上可,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我有点上火了,加重了语气说“按我们的规则,就是不准”。

5.“我拉出来怎么办?”我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口袋,运气真好,口袋里有一个塑料袋。我摸出塑料袋当着大家的面说“我发个塑料袋给你,你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拉”。

6.他没有预料我会有这招,好一阵子反应不过来。从此,班里就没有谁敢在上课时间随意走出教室了。从教十年,诸如此类的教育瞬间不胜枚举,也正是在这鲜活的教育实践中,我尝试着总结出学生违纪处理要遵循的八个原则,借这个机会把它讲出来,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7.教而后诛。把规则提前告诉学生,不能在学生违反纪律后无限上纲的套用过高的或其他规则进行处罚。诛而不教,不仅是教育者的过错,也同样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8.教而后诛,把学生推向了自我克制,自我教育,自我接受惩罚的那一面。往往比较容易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教育的真谛而言,诛只能是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教。

9.增加成本。一个微小习惯的养成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学生第一次出现某种违纪行为就及时给予严格的教育,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就给予更加严厉的惩罚,以此不断增加其违纪的成本。

10.这已是处理学生违纪,达到教育目的不得已而采用的手段了。当然凡是都有度,成本的增加应以学生能够承受限。

11.抓小放大。小事情,大问题。小和大是矛盾的双方,存在辩证法。一次小小的违纪,的确不算什么。但是一次次小小的违纪,如果不去纠正,则必然会积聚成大错误。

12.对于学生,到真的出了大问题,教师的批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吃了大亏,学生自然会回头。所以,应该把教育的关口前移,抓住学生一次次小的违纪行为进行严格的教育;而学生真的犯了大错误,则只能是给予同情、宽容、原谅和疏导了。

13.法亦责众。这里的“法”,指的是学校或者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群体性违纪的处理是教育活动中经常碰到的。

14.这类违纪的处理重在公平、公开、公正,处罚更要有理有据,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正是由于人多,这类违纪的处理往往就会避重就轻,或者择其一二“要犯”重罚之。

15.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在法治社会里,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平等。在学校管理中,“法,应当是要责众的”。只有这样,法,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用。

16.晓之以理。青春勃发的中学生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们渴求自由,往往就为所欲为;他们热情奔放,往往就头脑发热;他们追求新奇刺激,往往就叛逆偏激……作为教育者(这里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教工、家长等等),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是要晓之以理的。

17.把道理讲通、讲透,有时还需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是教育具有时效的前提。师生之间有很多矛盾就是学生违纪后,教育者没有将道理讲通而引发的。

18.家校联合。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最可靠、最温馨的港湾。时下有一种说法:最不了解学生的人是家长,其次是他的老师。

19.这个说法虽不是完全准确,但的确反映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家庭和学校教育两个环节是脱节的。一部分学生之所成为问题学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骗父母,欺骗老师的过程中形成的。

20.如果家庭和学校能联合在一起,经常性的进行联系,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实际表现,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监管的真空。

21.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教育实效。把握时机。教育学生最难把握的,或许就是教育的时机了。过早或则过迟都有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甚至是负向影响,不可收拾。

22.要准确的把握教育时机,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抓得住教育机会;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能收得到教育效果。

23.后续关怀。批评和教育学生,都不可避免的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或者缺点。处于成长中的学生最爱听的是好话、是表扬,最不愿意接受的是师长的批评和教育。

24.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不批评、不惩戒,一味讲好话,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批评总是不愿意接受,但又是必须的,这就是矛盾的双方。

25.要把两者统一起来,就离不开后续关怀。就是在严厉的批评过后,或者当天、或者一段时间,等学生冷静下来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温和的教育。

三.学生违纪怎样处理?

1.1.班内通报批评,综合测评扣1分。2.院内通报批评,综合测评扣3分。 3.在一学期内,受到班内通报批评2次以上或院内通报批评1次以上者,取消本学年一切评优资格,并取消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

2.4.担任学生干部者,免去相应职务。第四条 对违反院规院纪的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危害后果轻微,可以从轻处理: 能主动承认错误,如实交待错误事实,检查认真深刻,有悔改表现者; 确系他人胁迫或诱骗,并能主动揭发,认错态度好,可从轻处理; 有立功表现的; 其他可以从轻处理的情形。

四.学生违纪受处分的后果?

1.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受处分的结果会一直在你的档案里。但工作后很少会有人去翻你的档案袋,毕竟从小到大的资料也是不少哪。

文章TAG:大学生违纪处分大学生 处分大学大学生学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