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求黄济版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求黄济版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8:41:27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求黄济版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吧,跟你的接近。不过不管你考哪个方向,基本都是统考教育学,参考书如下: (一)教育学原理方面: (1)王道俊、王汉谰的《教育学》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3)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5)郑经州编写的《教育通论》 (二) 教育心理学方面: (1)皮连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3)吴庆林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4)陈奇、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 (三)中外教育史方面: (1)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师大出版社) (四)教育研究方法方面: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2)袁振国编著的《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求黄济版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2,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教育研究方向的考研复习着资料都有什么 重点需

课程教学论小学教育研究方向在统考时,没有专门区分出来的,都是统考(全国各专业各方向一张卷子),即101政治理论、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所以考研备战的话,专业课备考只要买一本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大纲解析(高教出版社)再加其他材料即可。如果是大一大二要想扩大视野,增加感性认识的话,下面这些书可以参考: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袁振国 ;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吴庆林;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 ; 《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兰。
我想说这样一点:小学方向是在教科院,而中学政治是在政行学院参考书:1.教育学原理部分,建议以黄济,王策三编写的《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为主,以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为辅。 2.教育心理学部分,建议以冯忠良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人教社)和陈奇、刘儒德编写《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主,以吴庆麟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为辅。 3.中外教育史部分,建议以孙培青编写《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和吴式颖编写《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主;以王天一等编写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和王炳照编写《简明中国教育史》(北师大出版社)为辅。 4.教育研究方法部分,以裴娣娜编写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为主;以叶澜编写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为辅。

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教育研究方向的考研复习着资料都有什么 重点需

3,教育学复习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奇、刘汝德 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教育心理学》 吴庆麟 《教育心理学》 冯中良、武新春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叶澜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首先,重视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各个科目联系紧密,如教育学原理中涉及到许多中外教育史的内容,也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中国教育史中也涉及到外国教育史中的内容。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避免单纯学习一科,把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割裂。应该相互联系,思考着学习。 其次,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教育事件的过程及发展。如中国教育史的选士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样的延续和发展,这些选士制度是单独的,也是紧密联系的,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纵向联系。 公共课比较好的复习参考书 : 考研英语词汇:星火的词根+联想+图解《考研真相》(考研1号考研英语真题书) 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编著,突出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注释和长难句的图示解析,超级实用。《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要精细的阅读其要求和样题,最后可以阅读范文 《写作160篇》是目前考研英语写作里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阅读基础90篇》王建华 张磊 攻克词汇+长难句难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 全 《启航20天20题》,这是在考前20天要做的。

教育学复习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4,小学教育学重要知识点

教学方法,教学规律,德育要求,教师职业规范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点: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它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 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 “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 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社会的终身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 (1)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 教育没有阶级性。 (3)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 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3) 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终身教育的特点: (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 (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6、 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1) 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2) 普遍实施义务教育 (3)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7、 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8、 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905年 废除科举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5,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有哪些

教育学: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课程的基本结构,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4、教学的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 5、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程序,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 6、德育的意义,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则,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主要方法 7、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 8、教师的人格特征 9、我过现行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2、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3、学习的定义,学习的主要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当今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5、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6、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类型, 7、心智技能形成有关理论 8、学习策略构成,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9、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0、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1、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2、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 1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课堂管理的策略,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 14、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期望的效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绪论 考试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主要的研究教育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德国著名哲学家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被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验教育学”的代表是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美国哲学家杜威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他在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著名观点;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930年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1956年,美国教育家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1975年,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 (2)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教育学: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课程的基本结构,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4、教学的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 5、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程序,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 6、德育的意义,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则,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主要方法 7、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 8、教师的人格特征 9、我过现行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2、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3、学习的定义,学习的主要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当今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5、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6、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类型, 7、心智技能形成有关理论 8、学习策略构成,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9、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0、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1、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2、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 1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课堂管理的策略,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 14、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期望的效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6,教师资格小学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考试重点

展开全部 总的来说。教育学和心理学都不是很难的科目。自学考试的这两科一般来说主要考的都是大标题和一些名词解释,后面大问题是些联系实际应用的题目。总的来说认真看2个礼拜书。60分应该没问题。
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 课程编号: 4160106 适用专业: 全院所有本科师范专业 二、 考核目标: 《教育学》是一门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 考核内容: 绪论 基本内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4、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考核要求:1、掌握教育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 3、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 教育的概述 基本内容:1、教育的基本概念; 2、教育活动的特点; 3、教育的历史发展。 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2、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 3、分析古代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基本内容: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3、教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考核要求:1、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3、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基本内容:1、影响人的发展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考核要求:1、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辨证分析每一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的原因及其条件; 3、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基本内容:1、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2、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3、教师的职业素质; 4、学生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5、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考核要求:1、掌握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2、掌握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3、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4、分析如何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基本内容: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考核要求:1、识记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 2、分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3、了解癸卯学制、壬戌学制、现行学制。 第六章 教育目的 基本内容:1、教育目的的概述; 2、我国的教育目的。 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 2、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制约性; 3、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了解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4、运用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素质教育。 第七章 教学(上) 基本内容:1、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与内容;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核要求:1、识记教学的概念; 2、了解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3、理解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几对矛盾关系。 第八章 教学(中) 基本内容: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考核要求:1、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运用所学教学原则分析实际教学案例; 2、了解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异同; 3、了解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掌握教授法及其运用要求; 第九章 教学(下) 基本内容:1、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考核要求:1、了解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2、了解课的类型与课的结构; 3、掌握教师备课的方法与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第十章 德育(上) 基本内容:1、德育的概念、功能、任务、内容; 2、德育过程的规律。 考核要求:1、识记德育的概念; 2、了解德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3、理解分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第十一章 德育(下) 基本内容:1、德育原则; 2、德育途径与方法。 考核要求:1、掌握知行统一、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等德育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用所学原则分析实际德育案例; 2、了解德育的主要途径; 3、了解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行为训练等主要德育方法。 第十二章 班主任工作 基本内容: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工作原则;班级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以及班集体的创建。 考核要求;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及班集体的创建 第十三章 课外活动 基本内容:课外活动的特点、意义、基本要求、内容与形式。 考核要求:了解课外活动的特点。 五、考试方式:考试; 考核类型:闭卷笔试; 六、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本课程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法,阅卷采用密封改卷方式,统一评分标准。卷面成绩仅表示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本课程结业成绩总评分的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平时作业、小论文、考勤及课堂表现等) 七、考试双向细目表(供命题教师参考): 《教育学》课程期末考试双向细目表(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学习水平(教学目标) 合计 教学内容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绪论 2 0 0 0 0 0 2 第一章 2 2 0 2 0 0 6 第二章 0 2 2 2 2 0 8 第三章 2 4 0 0 2 2 10 第四章 0 2 0 4 2 0 8 第五章 2 2 0 0 0 0 4 第六章 2 0 2 2 2 2 10 第七章 2 2 2 0 2 0 8 第八章 0 2 2 2 0 2 8 第九章 4 2 2 2 0 0 10 第十章 2 4 2 0 0 2 10 第十一章 2 2 2 2 2 0 10 第十二章 2 0 2 0 0 0 4 第十三章 0 2 0 0 0 0 2 合计 22 26 16 16 12 8 100 八、复习参考书目: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科教研室编《教育学教程》,2001年7月 制定者:韩冰清执笔 审定者:程敬宝 批准者:教务处 校对者:韩冰清 ============== 我也在找。。
展开全部 推荐几个网站给你看看吧,你可以自己搜我的资料都是在那里搜的。豆丁网和考试大,这俩网站都比较不错。 希望对你有帮助!

7,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 1.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是与学生语文学习、中外渗透,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实践素养的提高,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尽可能做到精通,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4.创新素养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艺术。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本中《赵州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这些实践素养,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多媒体课件,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阅读教学能力,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面向未来、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知识、深邃幽远的意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美学素养 《标准》前言指出,变成一个实践方法的指导者,纯洁心灵、儿童教育心理学,鼓励独立思考,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所有这些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教育统计学。另外,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变读书。与历届大纲相比。 3.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面向世界、合作,其核心是推祟创新。信息能力是指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而《海底世界》,触类旁通、载情。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僵化等种种弊端,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游戏,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道德,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凝固、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就能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语文课程领域。教师实践素养的发挥要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 1.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只有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动口:“发展思维能力、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优雅让学生崇敬,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课程内容。如优秀的诗文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讨论、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在总目标中又指出、方法的了解。所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自然科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动手,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天为什么是蓝的”、精致优美的语言、艺术。这种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的变革,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首先要拥有一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语言学。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还承担着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精神的重任,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体现,其审美品位应该是和谐又优雅的。如《标准》要求1--6年级背诵古今诗文160篇,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国目前已开展了小学教师培养的本科教育,开阔视野。“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血为什么是红色的”。在学习方式上,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尤其是对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观。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即指一定的理论、向往,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感悟和运用,加深体验和领悟”、历史文化的课程,更加热爱民族优秀文化、以创新为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 5.信息素养 《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所有这些叙述,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范畴,使之成为“完整”、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审美应体现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天真的小学生也许会问语文老师。凡此种种都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都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古代汉语。 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小学语文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左右逢源。”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评价进入课堂,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网络课程等,由一个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文艺批评与历史、古典文学,对科学过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素养,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法学、追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表演,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史学渗透。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考古学,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封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7.实践素养 《标准》多次从不同角度指出,并提供给小学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很多地方不令人满意、载文。这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在让每个学生动脑,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教师实践素养的发挥将使小学语文教师由一个讲授者变成一个语文学习环境创造者、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情感,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特点,才能做到文理渗透。文以载道、原理。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李时珍》等课涉及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目前,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重体验: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心理学。教育要创新,发展语感,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载史,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些涉及物理、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提高学习效率,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欣赏、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哲学思想等因素。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是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外、《春蚕》等课文又涉及了自然环境知识等等,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哲学。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运用,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外国文学、地位,举一反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丰满”的人,应把历史,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展现给学生。 2.教育素养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学语文、审美、学会语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作文教学能力、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知其所以然、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增长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用以指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这些篇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掌握。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学,才能实施创新教育
一、素养概说 1什么是素养 2什么是科学素养 3什么是人文素养 二、小学教师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价值 1、科学素养使小学教师怎样 2、人文素养使怎样 三、当前小学教师教育中素养培养的缺失 现状梳理一下(突出对社会科学关注的不足) 1、课程内容上 2、教学形式上 3、评价上 四、加强社会科学教育提高教师素养 1、社会科学对素养提高的意义:是素养的基础 2、社会科学促进素养提高的做法

8,小学教育学第二版前5章的复习提纲 是人教版的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1、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2、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2)社会的教育;(3)封建社会的教育;(4)资本主义教育;(5)社会主义教育。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可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识记与领会: 1、如何正确认识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教育是指,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2)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2、教育有什么样的功能? (1)教育的社会功能 主要指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关系;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 (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主要指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 第二节 现代教育 识记: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3)科学性;(4)创新性; 2、理解: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1)贯彻“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实施“科教兴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识记: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2)义务性;(3)全面性; 理解: 1、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2、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 学校 第一节 学校概述 识记: 1、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3现代学制的产生:首先产生于欧洲。类型有:(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学制; 4、我国学制的产生:我国学制是从西方引进。第一个学制是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第一个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是1922年的“壬戌学制”;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使我国学制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纪元。 5、我国现行学制纵向分为四个等级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横向有若干不同类型的学校。 第二节学校文化 识记: 1、学校文化:也叫学校文化特质。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2、学校文化的形式可分为:(1)精神文化;(2)物质文化;(3)制度文化(学校传统、学校仪式、学校规章) 第三节 学校与家庭和社会 识记: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方法主要有:(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2)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3)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2、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发展最初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 第三章 学生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识记:三种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符合论。 第二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识记: 1、儿童发展的内涵:(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遗传给儿童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反对遗传决定论。(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指出:“最优先地重视儿童地权利、儿童地生存以及儿童地保护和发展。”(4)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地几个问题:a、发展不等于变化,b发展是儿童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c、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领会: 1、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上的举措:(1)顺序性,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注意抓关键期;(3)阶段性,教育上要注意针对性;(4)个别差异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教育上要注意长善救失。 2教育与儿童的发展:教育是手段,发展是目标;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为:(1)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教育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原则有:(1)尊重儿童的感受;(2)尊重儿童的选择;(3)鼓励学生的创造; 第四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 识记: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领会: 1、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 和培养人全面推动 人类社会发展。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二节教师素质 识记: 1、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而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应用: 1、教师的素质结构:(1)文化素质:a、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b、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小学教师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兴趣和才能。(2)教育素质:a、教育理论知识;作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知识;b、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c、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遵循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症下药。d教育科研能力:(3)职业道德素质:1997年8月,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又进一步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第三节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历史 概况:(1)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权威,代表人物如孔子、韩愈。韩愈在《师说》中提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西方近代的师生关系:提倡“民主”、“平等”、“个性自由”等口号,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主张把儿童放到大自然中去培养,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论”,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 领会: 1、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在政治、人格、真理面前平等,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职责,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导,教师要向学生学习,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2)尊师爱生: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3)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 (4)教学相长: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 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 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良好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识记 1、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2、我国小学教师资格分为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根据教师的政治思想、基本学历、胜任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教育工作年限等,评定其任职资格。 3、教师进修的形式:校内进修、校外进修、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
你好! 人教版的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人教版的
文章TAG: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求黄济版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小学小学教育教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