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动物科学,科普知识

动物科学,科普知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4 11:22:26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科普知识

楼主你好 可以试下找点级高的代你.. 然后商城里买上双 --------------------------------------- 楼主 加分 加分

科普知识

2,你对生物科学专业了解吗

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积分等。
不好说什么专业好,就看你喜欢不喜欢,目前本科毕业找工作是不容易的,对口单位有吗?医院?研究所?药厂?花卉?园艺?质检?学校?似乎都沾边,但又都不行。前一个专业是为研究理论设立的,后两个偏重运用。如果真的想在这个领域深造,那就一步步念到博士,或者找机会出国吧,也许那样会有些机会。要不早点转行!

你对生物科学专业了解吗

3,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学些什么 开设课程有哪些

动物科学专业主干学科是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要课程分别是动物组织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安全与营养价值评定、动物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动物生产学、兽医学概论、畜牧业经济管理。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畜牧类企业:动物饲养、育种繁殖、动物营养、饲料工艺设计、饲料管理、产品加工;科研类单位: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政府、事业类单位:动物资源调查、动物保护。考研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养殖、畜牧学、基础兽医学、动物学。
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 动物科学专业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 动物科学专业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有: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普通动物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遗传学、畜牧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等。专业基础课
主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主干课程:动物解剖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生物统计学 、饲料分析技术、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畜牧生产系统、动物育种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配合饲料工艺原理与技术、企业管理学、反刍动物营养、猪营养、家禽营养、鱼虾动物营养等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学些什么 开设课程有哪些

4,以自然科学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就要善待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在千万年以前,追溯到生物的进化,从单细胞动物开始,到直立行走的人类。最初的人类,因为对万物的不确定,内心里谨慎而迟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他们祭神、占卜,做各种事情来探视自然的心意。渐渐地,人类走向文明,也拥有了更多盲目的勇气,开始探索自然、了解自然,自以为熟知自然,掌握自然,于是越来越不把自然放在眼里,征服的欲望一天比一天强烈。为了自身,越来越不理会地球的死活。而当遭遇了自然的报复,发现环境的恶化,才开始亡羊补牢,却也是本末倒置地,以为自己掌握着自然的命运。 其实人类才是被掌握的那一方,纵使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与技术,面对一切自然的惩罚,旱灾,洪水,龙卷风,地震……来自自然的惩罚一拨接一拨的到来,也只好暗自叹气,无法与之对抗。所以善待自然,并不是掌握了多少财富和文明之后对自然的一种施舍,而是善待我们自己,使我们可以再多一天的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上。 现在全球提倡低碳生活,就是善待自然的表现,从个人开车的减少到空调温度的固定;从节约水资源到不浪费每一张纸,都感受到人类环保理念的加强。记得一句广告词说的非常好:“人要善待自然,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点水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别弄虚的了,自己做个小实验吧,然后把过程和感想写下来,过程700字,感想100字,保证你得高分
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 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 、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我们常说实事求是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 “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 、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我们常说确立正 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科学价值中立”、“为科学而科学”等观点,又为这种分离提供解释和理论支持,以至这种分离成为一种传统。 然而实际上,这种分离既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既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与繁荣,也不利于人类道德的进步与完善。特别是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技术进步,不仅涉及科学知识的深刻变革,也涉及人的观念的变革;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中渗透着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中也渗透着科学技术,并在加速进行中。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笔者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融合的关键不是机械决定论,而是辩证法的相互作用论。我们要放弃机械论的二分法,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着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 高科技发展不仅要征服无知,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化如此深刻,以致已能真正地进行一种人与自然的新的对话了。在这里,我们“不再是用那种以机械的世界观描绘出的被动呆钝的观点,而是用一种与自然的活性相关联的新的见解。”无论在自然科学中,还是在人文科学中,“代替‘现在即意味着将来’的观念结构,我们正步入一个世界,在其中将来是未决的,在其中时间是一种结构,我们所

5,动物科学是什么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嵌合体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动物科学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动物科学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力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干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1] 、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科学专业、饲料学、生物统计学 、饲料分析技术、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畜牧生产系统、动物育种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配合饲料工艺原理与技术、企业管理学、反刍动物营养、猪营养、家禽营养、鱼虾动物营养等。
专业简介: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育种、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仅在范围上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畜禽、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而且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基因的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 专业特色:动科专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11个产、学、研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实践,掌握牛、猪、羊、禽等动物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技术。通过毕业实践环节的优化设计和实施,培养应用型研究...专业简介: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育种、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仅在范围上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畜禽、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而且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基因的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 专业特色:动科专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11个产、学、研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实践,掌握牛、猪、羊、禽等动物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技术。通过毕业实践环节的优化设计和实施,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家畜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养禽学、养牛学、养猪学、养羊学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动物科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的相关领域从事有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推广、开发和贸易等方面工作。

6,求一篇关于动物保护的论文

二、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对策 (一)立法指导思想的变革 1.实行从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思想的的转变。作为WTO成员国,当今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应该以市场机制的灵活与多样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须进一步改变原有以保护促保护的办法,将其转变为以合理的利用来促进保护的模式。当然,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向市场经济思想的转变并不是不要国家的计划或调控,只是在国家进行计划和调控的同时,加大市场参与的力量,以市场来促进保护。一方面应该积极开拓野生动物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的途径,让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来共同投入;另一方面,应解决由于国家限制过多,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成本与效益转化慢、转化难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市场环境。这些内容都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在立法上予以规范。 2.从过于强调保护向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如前所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长期以来,单一注重保护的指导思想制约了保护投入的来源,使得保护的源动力和后劲不足。而且受这种思想的束缚,很多原本可以利用的野生动物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甚至某些人工饲养的动物在死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贮存,尤其是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如东北虎,资源浪费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固然在于法律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无非是过去片面注重保护思想的一种体现。野生动物管理的方针——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三个部分既是彼此独立的目标,又是相互联系的环节。 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可以成为保护的动力,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部分,只有相互之间始终保持协调,才能实现对于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避免片面保护,并以此指导立法中各项制度的建立。 (二)调整对象的完善 1.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化。该法在第2条第1款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开发、利用关系作出了调整。作为一部重在通过管理来保护和利用资源的法律,该法不应该忽视对于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对象为管理者在相应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政关系。这种行政关系未被纳入该法的调整范围,不符合对管理者依法监督的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公平。要使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避免和减少人治的弊端,就应该在立法上完善管理的行政程序(如行政决定、处理、措施等的程序)、行政法制监督和行政责任等的规定,使野生动物行政管理关系真正成为该法的调整对象,使该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全面化。 2.所调整的动物种类的增加。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生境保护,生境中的食物有可能是某种或某几种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因可能不属于自然保护区或特殊生境保护地,这些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可能濒危或灭绝,以至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某些野生动物种现在被认为没有价值并不意味着它真正没有价值,只是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不能仅以现在珍贵、濒危与否来确定保护的对象,也不能仅以有价值与否来确定保护的对象。即不但原有重点保护名录所列的和有益的或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为该法的调整对象,而且凡属野生动物的都应成为该法保护和管理的对象。原有的该法保护和管理的动物范围应当拓宽已不容置疑。当然,因为力量有限,不可能对任何一种野生动物都进行保护和管理,实际上也没有这种必要,但是这种范围的扩大可以为必要时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2.所调整的动物种类的片面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一规定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法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特指珍贵、濒危的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从而可以理解为非珍贵、濒危的或者不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就不受保护。如此规定仅把保护对象限定为前者是不科学的,因为实际上后者也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例如,某种非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从生态学的角度,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其种群的消长、性状有可能直接关系到包括某一濒危物种在内的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其性状和价值有可能还远不为人知;从经济学的角度,保护的目的在于利用,但前提是有一定资源量的存在。通常,没有保护,任何一种资源都难逃从不濒危到濒危的可能,其结果必然就是从无所谓价值变成了有价值。某些现在不受保护的物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为一个新的濒危种。例如某些鸮类(即猫头鹰)过去一直是控制鼠害的空中主力,但由于未被列入珍贵、濒危的系列,所以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现在的某些种群也已是岌岌可危。当然,在保护的力度上应该有轻重缓急,对某些动物施以特殊保护也是必要的,但不能太过绝对而完全忽视对现有非珍贵、濒危动物的保护。这种以所谓“珍贵”、“濒危”、“有价值”与否来确定保护对象的做法太过于简单和急功近利,不利于对野生动物的长远保护。其二,该规定把保护对象划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种。不可否认,绝大多数野生动物要么属于水生,要么属于陆生,这种方法对于确定农、林两部门的分工管辖权限是有利的,但不全面。它导致既非完全水生,又非完全陆生的两栖类动物和某些昆虫无从得到保护,在实践中,一方面易造成管理权限的混乱,另一方面有可能留下管理的真空。 (三)基本制度的不足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也称为基本法律制度,是指存在于该法各个组成部分,用以实现其目的的基本方法和措施的规定。基本制度离不开立法指导思想的作用。先进的立法指导思想产生先进的基本制度,落后的立法指导思想则产生落后的基本制度。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在前述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时过境迁,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基本制度种类过少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建立了以下几项基本制度。 (1)资源产权制度。该法第3条第1款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2)生境保护制度。该法第8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这一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自然保护区制度;该法第10条规定:对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定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其二,禁猎区制度;该法第20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其三,环境监测制度;该法第11条规定: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其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法第12条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3)分层次分级别管理制度。该法第9条规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国家、地方和其他重点保护(即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个层次,同时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级别。野生动物保护法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具体体现在三个名录当中,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此外,凡我国以政府名义参加的国际公约、签署的双边或多边协定等涉外文件中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也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 (4)许可证制度。该法在第三章即管理部分对于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猎捕、出售、收购、利用、运输、携带、进出口、野外科学考察、摄影、录像等都规定了许可证(批准)制度。 (5)行政补偿制度。该法第14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 (6) 资源保护管理费制度。因为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所以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这一制度由该法第27条规定 以上基本制度对我国野生动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已不能完全适应野生动物管理、保护工作的需要。有些问题仅靠这些制度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生态安全问题。作为WTO成员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保护野生动物必须重视的问题,而《野生动物保护法》仅在第17、24条有关于驯养繁殖和进出口管理的规定,对此却没有专门规定。这种立法的缺失容易导致在进行诸如野生动物基因工程操作时产生生物安全性问题;在引种或放生等其他活动中产生不良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环境后果。 (2)管理的片面性问题。“全过程控制”现已成为环境法学界公认的有效防治污染、管理资源的必要措施,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却没有这项制度,因此某些问题难以解决。例如,关于驯养繁殖野生动物,至今在我国仍然是只需有许可证便可,至于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野生动物该如何处理、关于所用动物是否为所养动物的问题等都缺乏应有的监督规定,这往往难以保证被许可人依法驯养和处理驯养的动物或其产品。因经许可后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管理,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就有人打着养蛇的名号行非法收购蛇类再转而以"所养之蛇”名义销售、利用之实牟取不法暴利。 (3)生态伦理问题。人们在利用动物时应有一种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给动物以必要的关怀和尊重,这就要求对待动物应采取文明的方式。于此,西方一些国家不论在立法或实践上都已经走在了前列。例如,德国法律赋予动物主体地位;法国1976年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通则第二章第9条规定:“一切动物都是有知觉的生物体,所有主人必须给予其必要的、适合的生活条件。” 我国历来也不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但关于对待动物的方式至今却仍无立法上的限制。实践当中,吃鱼要吃“摇头摆尾”的;黑熊直立行走“抬花轿”、“森林之王”串火圈、“白鹤小姐”大游行、“打工虎”累死他乡、活熊取胆等等残害动物、虐待动物的事件比比皆是,以至于国外对我国指责不断,给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造成了阻力。 (4)公民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问题。我国野生动物保护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社会人们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我国是野生动物资源消费的大国,多数普通民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往往是利用有余而保护不足;“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见着野生动物就想抓的念头总是“不由自主”;看见猫头鹰就欲先除而后快更是“理所当然”。这种种的观念、意识对于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美国等国家之所以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民众的自觉保护。 (5)野生动物的基金管理问题。现阶段,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从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也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但这些资金的管理并没有规范化,以至于资金保管、使用的随意性大,挪用现象也难以避免。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投入总体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基金管理的非规范化所导致的问题尤为突出,从而达不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2.已有的基本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 (1)资源产权形式单一。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归国家所有,这种制度否定了野生动物资源为个人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可能。即使某种野生动物为个人或集体所养,养殖者也不能享有所有权,自然也不能充分行使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这样必然同时产生三种矛盾: 其一,实际行使所有权权能与法律理论的矛盾。实践中,养殖者通过履行一定的手续,可以处分自己所养的但在法律上非为自己所有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如将其出售、加工、销毁等等,但是在法理上,一般情况下,没有所有权就不能享有某些处分权。因此,构成了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文章TAG:动物科学科普知识动物动物科学科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