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高考录取流程,高考录取程序如何

高考录取流程,高考录取程序如何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30 17:06:24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高考录取程序如何

提前批本科投档顺序按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依次进行。具体投档规则是:  1.军校(国防生):第一志愿投档时,将军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军检面试合格考生档案全部投给军校,由军校择优录取。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再依次补投二、三志愿;生源仍不足的,省招办向军校提供军检合格后备生源以及未录取的军检合格考生名单,由军校征求考生意见,录取服从调剂的考生。军校招生,不录取军检面试不合格的考生,不录取军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的考生。  2.公安、司法、安全院校专业:第一志愿按院校批次线上的合格生源投档。投档比例为1:1.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按一本批次线投档;其他部属公安本科院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按二本(一)批次线投档,湖北警官学院按二本(二)批次线投档。  3.艺术本科(一):投档分三种形式:一是经教育部批准自行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 39所院校,按学校划定的各专业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设置投档线,将第一志愿中达到投档线且有学校专业合格证的考生档案全部投给高校;二是对自行发放专业合格证的高校,省招办将第一志愿中文化成绩达到295分且有学校专业合格的考生档案,一次性全部投给高校,由高校按对外公布的录取规则录取。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按1:1比例依次补投二、三志愿;三是对使用省美术联考成绩的美术类专业,省招办将美术联考成绩达到145分、文化成绩达到295分的考生,根据其志愿以及投档排序成绩[(高考特征成绩凵40%+联考成绩凵60%)×2],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投档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5倍,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按1:1比例依次补投二、三志愿。  4.体育类本科:省招办将体育术科成绩和文化成绩均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以及投档排序成绩(高考文化成绩+体育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投档,投档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3倍。
从优录取

高考录取程序如何

2,高考是怎样录取的高考录取流程有哪些

高考录取流程1、模拟投档: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按照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2、确定投档比例:模拟投档后省级招办及时向高校报送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根据模拟结果决定是否追加计划,是否调整投档比例。3、正式投档:省级招办按照高校调档的要求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高校调档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在网上投递给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只进行一次投档。4、阅档:招生高校在规定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审阅,审阅内容包阅括考生的成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体检表以及诚信记录等。5、预录取: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规定和招生章程等,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进行预录取,并将预录取和退档的结果上传至省级招办。6、录取检查:省级招办对高校欲退档考生的情况进行审核,如无异议,则录取结束。7、打印录取名单:省级招办根据招生高校的录取结果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8、填发录取通知书:招生院校根据录取考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该校公章后连同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寄送被录取考生。
第一志愿一直到最后一个志愿,再从每个志愿第一个专业到最后一个专业。高考录取流程是提档,读取档案,然后录取。
2020高考志愿,考生是如何被录取的?
不是! 高考的录取顺序是 1`提前批次本科 2`提前批次专科 3`一批本科 4`二批本科 5`三批本科 6`四批(即专科) 如果之前有任何一个批次将你录取,则下一批将不会再录取 也就是说你的档案已经被抽走了 比如你的提前专科是报的公安,并且已被录取,那么在二本录取时,你在二本报的建筑就不可能再将你录取,因为你的档案已经被抽走了 但如果你在提前专科没有被录取,那么你在二本录取时档案还在,还有可能被二本录取 之所以叫做提前批次就是因为它是先于本科录取的 而不是最后 明白?
高考是根据当地的投档线在高考考生填写的志愿中择优录取。高考录取流程主要分三步:考生将高考志愿提交之后,相关部门会进行志愿进行模拟录取。官方公布出当地的投档线,考生的分数过了投档线就会入该所学校。最后具体院校在这些志愿里相应名额招生。

高考是怎样录取的高考录取流程有哪些

3,大学录取的程序是怎样的

现在的网上录取的程序都是 1、省招办将分数达到所报学校校线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发送到学校 2、学校统计生源情况和个专业报考的情况(这就是院校在阅的过程),将信息返还个各省招办(这是就会出现两种分支①预录取②预退档) 3、省招办将对预录取的考生进行加盖公章的过程(在此期间考生的录取状态都是 预录取或预退档) 预录取就是学校方已经同意录取你了,就差省招办盖章的过程了,基本上是不会掉档了的。省招办的工作量大,只要你是正规录取的就可以放心了。 录取期间,考生可查询电子档案运行的7种状态:(1)自由可投(2)已经投档(3)院校在阅(4)预退档(5)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录检审核;(6)录取待审: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录检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经省招办审核签字盖章;(7)“录取”:表示已经过了审核签字手续加盖了录取专用章 录取待审的考生可安心等待录取通知书 最近很多考生都问到这样一些问题:录取待审是不是就是已录取?录取待审离正式录取还有多远?为什么录取工作开展很多天了,我的档案状态还是录取待审?在这里回复各位:录取待审的状态,其实是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同意了高校的预录取意见,然后将这些录取待审的考生全部按学校、按专业打印出来,通过人工审批完以后再把这一部分考生的信息输送到计算机里,那么你的状态就会变成已录取状态。因为本科一批的录取计划数比较多,再加上征集志愿的录退还在进行中,所以人工审批的速度会稍微受影响,上传数据的过程会慢一些,通过这样的解释,同学们应该了解得到,从录取待审到正式录取中间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只是添加了一个人工确认和纪检检察过程。如果你的档案状态是录取待审,那么恭喜你,安心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吧! 院校在阅: 表示院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 院校调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为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第一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校线。通常情况下,校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校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最关键取决于特征成绩是否达到了校线。    例如第一批某高校理工类计划10人,第一志愿填报该校且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8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需投档12份(10×1.2),计算机将这80人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12位考生的特征成绩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校线。高校审阅,择优录取其中10人,将不予录取的2人档案注明退档理由,退回省招办,参与后续志愿录取。这个状态让人很害怕,命玄一线的,等待的过程是那么无尽漫长又经不住损耗。
志愿填报, www.zjzs.net

大学录取的程序是怎样的

4,高考录取过程是什么样的

展开全部各个省市区、各个批次的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不一样,从本月15日前后到8月底一直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第一批(提前批、一本)已经或就要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从现在到20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第二批(二本)20日前后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25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第三批(三本)26日前后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0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高职高专(包括)专科要到本月底下月初才能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下个月就能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有的要到中下旬才能发放通知书。
明年高考复读生要加40分?我省高考今年进行知分填志愿后,数所名牌院校在我省招生出现缺档现象,知分填志愿是否合理?昨天下午,省教育厅厅长程艺面对媒体采访时称,复读生加分不可能,从目前录取情况分析,今年考生志愿填报更趋理性,志愿分布较为合理。 今年我省参加高考的考生达到56万人,比去年增加10万人,增加的人中不少是复读生。今年高考结束后,社会上有传言说,教育部门为了遏制复读现象,避免招生计划被浪费,明年高招时,复读生的录取分数线要比应届生高40分。对此,程艺表示教育部门不会对考生区别对待,是否复读是考生的自由,省考试院不会强加干涉,更不会提高复读生的录取分数线。他还说,高考放开年龄限制,连社会考生都可以自由报考,没有理由对复读生施行限制性政策。 今年我省实施的“知分填志愿”让考生不再为估分的准确度而为难,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从统计数据来看,高分考生撞车现象并不严重。不过,由于今年是第一年实施,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数据可以借鉴和参考,难免让家长和考生有些困惑,这种情况明年将会有所改善。
展开全部提前录取院校   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以及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院校和国家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院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这部分院校即提前录取院校。   第一批录取院校   主要是全国重点大学,还有部分经批准的院校,如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外交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北师范大学、中国政治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专业),以及各省所属的师范院校。第一批录取的院校继续试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第二批录取院校  主要是一般的本科院校。该批录取院校专业数量多,招生数量也最大。第二批录取院校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办法。  第三批录取院校   1、专科类院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类专业。2、有些省(区、市)还将面向地区(市)招生的专科学校。3、职业大学。4、电大普通班等也并入第三批录取院校。5、第三批录取院校实行分段录取的办法。 说明:   这四批院校在录取过程中是个互不影响的独立过程,录取工作都各自成为一个全过程。区别主要是招生人数多少不同,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但一般程序大致一样,主要有:  1、档案室按“上线”人数分第一志愿学校,从高分到低分排列,为投放档案做准备。2、根据学校计划招生人数,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投放档案,由招生学校分专业进行审阅。3、符合录取要求的考虫档案,由招生学校专门存放;对于认为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经录检组检查认定后可以退档,经办理手续后,由学校招生人员退交档案室;对录检组认为不应退的档案由学校进行复议,一般应由学校接收。4、对于被录取的考生,由如生学校造册填写录取通知书,送交统计室或会务室,由地方招生办直接寄发考生。 (常规高考各批次录取完成后有一些高校,大多是三本和专科,未完成招生计划,又希望完成经过批准,为这些学校在尚未录取考生中进行补录.补录一般采取再次征集志愿的办法即线上未录,或线下一定分数内未录考生,再次登陆本省招生报名网站,依据高招办公布的学校,专业及计划数,填报志愿补录完全依照分数进行.分高先录.直到录满为止. )
展开全部调档——招生院校依据考生对该校的报考情况,确定院校的具体调档比例。院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20%。  投档——市高招办按照高校的调档要求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院校调档条件的考生电子档案在网上投递给高校。  阅档——招生院校在规定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并进行审阅。  预录取——招生院校按照学校《招生章程》的有关规定,根据考生的成绩和专业志愿进行考生的预录取,并将预录取和预退档的结果通过网络上传给市高招办。  录取检查——市高招办对高校预退档考生的情况进行录取检查,如无异议,则结束录取。  打印录取名单——市高招办依据招生院校的录取结果打印录取新生名册(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附加《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加盖市高招办录取专用章后寄送招生院校。  填发通知书——招生院校按照录取新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并将《录取通知书》(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另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通过邮局寄送考生。(记者杜冠睿)基本就是这种

5,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流程是怎样的啊

志愿的填报每个省都不一样,一般是先在网上填报,然后签字确认,一旦签字确认以后就不能再修改了,填报志愿时注意自己一定要留底。 高考录取的流程为:划分录取批次→制定录取分数线→招生院校调档线的确定→分批录取与调剂录取→二次录取→通知考生。 1.录取批次的划分 录取工作是分批进行的,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划分,有的将志愿、录取批次划为6批或8批,但多数省市分4批录取,即提前录取院校、第一批录取院校、第二批录取院校和第三批录取院校。具体情况如下:提前录取院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这部分院校即提前录取院校。主要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以及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对提前录取的院校,按照不同层次和特点,分别确定每个学校的控制分数线,招生学校按有关规定确定调阅考生档案数,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第一批录取院校,主要是全国重点大学,还有部分经批准的院校,如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外交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北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专业),以及各省所属的师范院校。第一批录取的院校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第二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该批录取院校,专业数量多,招生数量也最大。第二批录取院校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办法。第三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专科类院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类专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大普通班等也并入第三批录取院校。第三批录取院校实行分段录取的办法。这四批院校在录取过程中是四个互不影响的独立过程。也就是说,从提前录取的院校开始,在每一批录取工作结束后,对未录取考生档案再重新整理,然后才开始下一批的录取工作。不同批的录取学校,考生在报考志愿时相互间没有联系,也互不影响。国家规定在录取时分批进行,但对每一批院校中可以选择几个志愿学校及专业,各地可以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2.录取分数线的制定 各批录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由各省(自治区、市)招生委员会,根据本省(自治区、市)考生文化考试成绩,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划定控制分数线,既要给高校录取新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也要考虑考生进线数与计划数的差别不能太大,以免造成进线考生落榜太多。 (1)最低分数线 ①各省、市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②各批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达到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被录取,需由省(市、区)招办根据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录取过程中将上线人数再按考生所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列提供给招生院校,再由招生院校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2)分批录取的高校的控制分数线 ①提前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招生的院校及招生人数都比较少,主要是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及专业,其中有本科也有专科,按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分数。对于有的院校专业上线人数录取不满的,可适当降低分数要求录取。由于这部分人数比较少,有时不在社会上公布分数线。 ②第一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根据规定,按计划招生数与考生数的比例1∶12来确定。由于分数线的划分是按文、理、外语三类分别划分的,这样就要考虑到志愿兼报等因素,因此分数线确定时并不是机械进行的,而要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 ③第二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 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来确定,其计算办法是包括第一批的余数在内从第一批控制分数线往下测算,直到人数比第二批计划招生数有一定余量时,这个分数就是控制分数线。总的原 则同样要考虑到不同科类志愿的兼报等因素。 ④第三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该控制分数线确定的原则和办法同第二批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确定是一样的。第一、第二、第三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都是要在社会上公布的。 3.院校调档线的确定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对某地报考该校考生的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一般来说,同一批录取院校之间的调档线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一个学校在一个省(市)招生,每年都有差别,有的院校在一个省(市)的分数线可能很高,而在另一个省(市)可能较低。这是由当地考生第一志愿报的多少决定的。考生第一志愿对某一院校报得较多,这个学校录取的分数就高。相反,这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要降低些才能完成录取计划。 4.调剂录取与二次录取 调剂录取包括不同学校的调剂录取和不同专业的调剂录取。不同学校的调剂录取有这样一些情况,学校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时要注意转来的第二志愿高分考生,较“困难”的学校从服从“分配”的考生中调剂或接收转来的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等,这其中要注意考生志愿倾向,相关科目成绩,不同专业要求等因素。如果考生未填写服从分配,本人志愿太高,或专业局限性太大,该档案周转和审阅后合理落选,这种档案被称为“死档”。这种“死档”不可能参与调剂录取,它一般被清理并退出运转系统,这就意味着考生落选。二次录取的范围包括:少数招生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缺额;已录取考生不按期到校报到的缺额;经学校体检复查不合格被取消入学资格的缺额;已录取考生弄虚作假被查处,取消入学资格的缺额。补录对象为参加当年高考达到省市建档分数线志愿报名的考生。当年已被录取的考生和被取消录取资格或入学审查不合格者,均不在补录范围之内。参加二次录取的考生必须重新报名和填报志愿。

6,高考录取过程是怎样的

一、有关提前录取的说明 教育部每年都要对军事、武警、公安及有关政治方面的院校(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以及其他一些规定在提前录取范围内的大专院校,采取提前录取的办法来录取新生。所谓提前录取,是就较普通高校录取时间稍微有所提前来说的。提前录取每年大体上都在6月底以前进行。因为这样做可以和普通正常录取有一个时间差,如果被列入提前录取名单的考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合格,他还可以填报志愿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提前录取的高等院校由于其专业要求比较特殊,因此,对考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状况、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及政治表现都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对身体条件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 当考生的名单确定后,招收提前录取新生的单位将在6月底以前对这些考生进行政审和面试考核。政审、面试均合乎要求的考生将由有关单位发给该生提前录取志愿表。考生将填好的志愿表上交,经有关单位审核并加盖县(市、区)公章后方视为有效,才能有资格参加提前录取。 军事院校的新生录取和上边所说的提前录取又有所区别。凡高考第一志愿报考军事院校的,如果其各门功课的高考成绩总分达到了当地的分数控制线,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招生办公室就会立即将这些考生的档案材料提供给考生报考的军事院校,由学校从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认定合格后予以录取。 已被军事院校录取的考生,各地方高等院校则不再录取。若没有被军事院校录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招生办公室则按考生所报志愿顺序,迅速及时地将档案进行周转,按地方院校的要求进行录取。 报考军事院校要首先弄清各军事院校的招生情况及有关材料,因为各军事院校情况不同,因而各院校当年招生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例如,一些军事院校只招男生不招女生,一些军事院校对男女生比例有关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此等等,考生对这些情况最好都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会心中有数,成功率才会比较高。 对体检标准,各军事院校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除参加地方院校的体检外,还要参加自己所报考的军事院校的复检,复检合格,方可认为体检过关。若不参加军事院校的复检,则军事院校有权拒绝录取。 被录取到军事院校的考生,即可享受军人待遇,并从入学之日起取得军籍,开始计算军龄。 在校学习期间,生活津贴、伙食及学习费用等均由国家供给。当然,其伙食标准根据学校所在地区不同也是不一样的。 二、录取的准备工作 把公布考生成绩后直到院校实施录取这段时间,称为高考录取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对于考试部门来说,试卷批阅完毕,成绩向社会公布,考务工作完成。所以这一阶段主要是招生部门的工作。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省录取体制,高校录取工作由省级地方招生部门组织高校实施。高校把招生计划分配到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时,高校分别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发生工作关系。按照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87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规定,省级地方招生部门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招生办公室。该委员会一般由当地政府负责人兼任主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高等学校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及委员。 录取准备工作,包括招生高校的准备工作和地方招办的准备工作,主要指地方招办的准备工作。 从地方招办来看,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考生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各地安排不同,部分省份安排在高考前,部分省份安排在高考后,有的省份考完就报,有的省份公布成绩后再报。目前公布分数后报志愿的省份正在增多。 (2)组建考生档案 考生档案是考生个人学习经历、社会经历的记录,是高度浓缩的考生“画像”,集中表现考生的基本情况和升学志愿,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组建考生档案是地方招办的基本工作。档案一般由地方市招办统一建立和管理。目前广西、天津、北京、上海、辽宁、四川等省市正在试点网络录取、远程录取,这些省份除要建立考生普通档案外,还要建立适合计算机录取需要的电子档案。 (3)建立考生信息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普遍实行了计算机辅助录取,招生计划、考生名单、考试成绩、考生特长、考生志愿这些基本信息通通由计算机来管理。地方招办在高校录取前,必须准备出包括上述的以及其他基本信息的完整的信息库,形成信息全面、准确、运转正常的信息系统。 (4)划定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 高考成绩公布后,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分别按考生成绩公布情况以及招生计划数,以一定比例测算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报招生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以后正式向社会公布。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考生人数,一般是本批次招生计划数的110%―120%。 (5)保证录取的其他工作 选定录取场所,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录取政策,通知有关高校,组织特殊考生体检、面试、口试等。 从高校来看,录取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准备录取所需的通知书、入学须知、新生登记表等录取材料,实施远程录取的高校则要准备计算机、传真机等设备;二是选派、培训参加录取的工作人员。招生录取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招生录取人员的选派也是十分慎重认真的。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坚持原则是选派招生录取人员的首要标准。为减少干扰,教育部还规定凡招生录取人员中有亲戚、子女当年参加高考者,不得参加考生所在地区的招生录取工作。 三、高校的录取过程 我们把高校录取人员了解考生报考情况、审核档案、最终确定录取名单、寄发录取通知书这一过程,称为高校录取过程。这一过程,是考生接受高校全面考核的过程,是高考升学各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过程一般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提取档案 高校录取人员进入录取现场后,首先通过招办调出考生报考本校的信息,根据生源状况确定提取档案数。一般情况是,提前一批录取院校可以提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全部档案,第一批录取院校提取档案比例可以灵活掌握,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第二批录取院校提取档案比例是招生计划的120%;专科院校按招生计划提取档案。院校确定提档名单以后,招办按名单提供考生档案,这一工作习惯上被称作“投档

7,高校录取的具体流程是如何进行的

高考录取的流程为:划分录取批次→制定录取分数线→招生院校调档线的确定→分批录取与调剂录取→二次录取→通知考生。 1.录取批次的划分 录取工作是分批进行的,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划分,有的将志愿、录取批次划为6批或8批,但多数省市分4批录取,即提前录取院校、第一批录取院校、第二批录取院校和第三批录取院校。具体情况如下:提前录取院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这部分院校即提前录取院校。主要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以及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对提前录取的院校,按照不同层次和特点,分别确定每个学校的控制分数线,招生学校按有关规定确定调阅考生档案数,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第一批录取院校,主要是全国重点大学,还有部分经批准的院校,如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外交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北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专业),以及各省所属的师范院校。第一批录取的院校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第二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该批录取院校,专业数量多,招生数量也最大。第二批录取院校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办法。第三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专科类院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类专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大普通班等也并入第三批录取院校。第三批录取院校实行分段录取的办法。这四批院校在录取过程中是四个互不影响的独立过程。也就是说,从提前录取的院校开始,在每一批录取工作结束后,对未录取考生档案再重新整理,然后才开始下一批的录取工作。不同批的录取学校,考生在报考志愿时相互间没有联系,也互不影响。国家规定在录取时分批进行,但对每一批院校中可以选择几个志愿学校及专业,各地可以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2.录取分数线的制定 各批录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由各省(自治区、市)招生委员会,根据本省(自治区、市)考生文化考试成绩,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划定控制分数线,既要给高校录取新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也要考虑考生进线数与计划数的差别不能太大,以免造成进线考生落榜太多。 (1)最低分数线 ①各省、市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②各批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达到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被录取,需由省(市、区)招办根据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录取过程中将上线人数再按考生所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列提供给招生院校,再由招生院校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2)分批录取的高校的控制分数线 ①提前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招生的院校及招生人数都比较少,主要是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及专业,其中有本科也有专科,按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分数。对于有的院校专业上线人数录取不满的,可适当降低分数要求录取。由于这部分人数比较少,有时不在社会上公布分数线。 ②第一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根据规定,按计划招生数与考生数的比例1∶12来确定。由于分数线的划分是按文、理、外语三类分别划分的,这样就要考虑到志愿兼报等因素,因此分数线确定时并不是机械进行的,而要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 ③第二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 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来确定,其计算办法是包括第一批的余数在内从第一批控制分数线往下测算,直到人数比第二批计划招生数有一定余量时,这个分数就是控制分数线。总的原 则同样要考虑到不同科类志愿的兼报等因素。 ④第三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该控制分数线确定的原则和办法同第二批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确定是一样的。第一、第二、第三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都是要在社会上公布的。 3.院校调档线的确定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对某地报考该校考生的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一般来说,同一批录取院校之间的调档线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一个学校在一个省(市)招生,每年都有差别,有的院校在一个省(市)的分数线可能很高,而在另一个省(市)可能较低。这是由当地考生第一志愿报的多少决定的。考生第一志愿对某一院校报得较多,这个学校录取的分数就高。相反,这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要降低些才能完成录取计划。 4.调剂录取与二次录取 调剂录取包括不同学校的调剂录取和不同专业的调剂录取。不同学校的调剂录取有这样一些情况,学校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时要注意转来的第二志愿高分考生,较“困难”的学校从服从“分配”的考生中调剂或接收转来的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等,这其中要注意考生志愿倾向,相关科目成绩,不同专业要求等因素。如果考生未填写服从分配,本人志愿太高,或专业局限性太大,该档案周转和审阅后合理落选,这种档案被称为“死档”。这种“死档”不可能参与调剂录取,它一般被清理并退出运转系统,这就意味着考生落选。二次录取的范围包括:少数招生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缺额;已录取考生不按期到校报到的缺额;经学校体检复查不合格被取消入学资格的缺额;已录取考生弄虚作假被查处,取消入学资格的缺额。补录对象为参加当年高考达到省市建档分数线志愿报名的考生。当年已被录取的考生和被取消录取资格或入学审查不合格者,均不在补录范围之内。参加二次录取的考生必须重新报名和填报志愿。
对于退档理由不充分的院校会不允许其退档的,各批次学校分时间段向招办提供自己的调档数量或调档比例(如果学校没有提出调档比例一般就默认为120%)以及本校的招生计划数,并要输入退档原因代码或写明退档理由。招办有一个录取检查组,而这个录检组会及时检查各招生院校的录取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邮寄给招生院校。各院校将拟录取的名单发回招办审核,或者是招生计划扩大时的降分录取,招生院校就依据这个名单向各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审核后由招办统一打印,招办就会根据这个数据向各学校投发考生的电子档案(这个电子档案包括报名,学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但这其中会有投档数低于录取数时(退档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阅、诚信记录等信息)、体险。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是你清楚了整个招生的流程,也就是对拟录取的考书输入专业代码和录取方式、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同时要及时办理录取手续、高考成绩,盖上录取专用章,就会多次投档,但整个流程是不变的、报考志愿。学校在下载完考生的电子档案后,而对不录取的考生要及时退档。考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因感召规定的时间内到学校报到,无论是这里面的那种原因简单地说就是
你可以看一下高考前发的两本书,有详细介绍
文章TAG:高考录取流程高考录取程序如何高考高考录取录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