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jstor,JSTOR是什么意思

jstor,JSTOR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6-09 08:39:06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外文期刊 JSTOR

JSTOR是一个非营利性数据库,文章一般提供免费下载。里面收录了很多SCI刊物,不排除有未被SCI收录的刊物。

外文期刊 JSTOR

2,JSTOR是什么意思

JSTOR(Journal STORage、期刊存储,创立于1995年)是一个收集学术期刊的在线系统。它提供了对发表在数百本知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的电子版全文搜索。 这些学术期刊最早可以追溯到1665年。JSTOR设在纽约,是由安得鲁梅伦基金会(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创立的,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和非营利性机构。建立JSTOR的最初设想是为了解决图书馆,特别是学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存放的学术期刊数目的增长。由于成本和所需空间的增加,许多图书馆发现保持期刊的完整性和多样化的开销相当大。JSTOR允许图书馆外包学术期刊的储存资源并且让图书馆对期刊的长期可利用性有信心。目前对JSTOR的访问主要局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爱尔兰的图书馆、大学和出版商。参与JSTOR的图书馆和大学的成员可以免费从互联网访问。个人还可以通过对一些期刊出版商的付费从JSTOR访问期刊的文章,不过只能浏览其付费的出版商发行的期刊。

JSTOR是什么意思

3,我女儿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了这个学校怎么样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好的表达可以把一件复杂的事说的清楚简单;不好的表达也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是文章的表与里的关系。里有要货,表要精彩,这才算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好文章。1973年之前。世人其实并不知晓,这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鸟。直到一次飞机小事故后,人们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白兀鹫。(兀读wù)↑↑欲与飞机试比高,我就是黑白兀鹫,黑白兀鹫就是我!(图片来自RPS (Rob Schoenmaker) )话说,1973年11月29日,一架客机正在11300米的高空飞行,突然,其中一个发动机传来异响,紧接着,那个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所幸,客机没事,安全降落。经过检查,发现撞坏发动机的原来是一只鸟,根据残肢,确定它就是黑白兀鹫。于是,人们惊呆,原来还有飞得这么高的鸟。11300米,这实在是太强悍了,这已经到达平流层的顶端。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而黑白兀鹫飞行高度比珠峰还要高2456米,也就是2.456公里。我很纳闷,这鸟飞这么高,它这是要去干嘛?嫦娥奔月?高空还那么冷!也许是,那架客机曾经撞死了它家某位,想要与它同归于寂。又或者是,那只黑白兀鹫想要挑战自己极限……无疑,它成功了,已被人类永久记录在案。更有一种可能是,那只黑白兀鹫是被某股妖风直接吹上11公里高度的(它也不想)。2010年8月,一只黑白兀鹫从苏格兰某个猛禽基地逃离出来,这导致该区域的飞行员都接到警告,说有一只黑白兀鹫逃了出来,大家要小心哦,发动机是很值钱的。这是黑白兀鹫的头部特写,这下我终于认识它了。(图片来自Lip Kee)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还有一种说法是斑头雁。(斑头雁,图片来自Mprasannak)原因是,人们曾经目击,它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目击应该是真的。不过,这个目击的误差显然是很大的,飞8900米也相当于是飞越了珠峰,是不是?但要是超过珠峰2400米的高度,肉眼就不可见了。所以,目前最高记录还是黑白兀鹫。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说这地球上其实还有比黑白兀鹫飞得更高的鸟。但因为没有被人类记录在案,所以……除非……这种鸟不惜牺牲自己,再去撞一次飞机发动机,否则还真是无法证明。你说是不是?凡是荣耀,皆有代价。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话说,评断飞得最快的鸟,比较复杂。就像飞机,有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俯冲速度。所以,鸟也是这样的。目前,具有最大俯冲速度的鸟是游隼(读sǔn)。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游隼的视频时,专门对它的俯冲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游隼的最大俯冲速度居然高达:389公里每小时。游隼,图片来自Norbert Fischer。时速389公里,目前比我国正在跑的高铁还要快(时速300公里左右)。参考资料:①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0546?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谢邀。哲学的定义::“凡是研究人生,最切要的问题,从最根本上着想、最根本上解决、最为正确探寻真理的学问,叫做哲学。”哲学是智能的情人、是思想的范畴、是从人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华夏哲学以伏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大师为主线,而立足各自哲学思想精髓传承至今。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学习哲学,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所有人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凡爱好哲学并且重视逻辑思维的人,都会厚重、深沉、条理清晰而绝不会流于浮浅。引言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五点建议。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某个方面进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1、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都购买了非常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只要数据库覆盖面合理并使用得当,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所需的文献,省却了上世纪做研究非跑大图书馆不可的麻烦。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 KI等都是极佳的在线数据库。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2、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是什么(what)、前人是如何(how)阐述研究问题的以及为什么(why)这样阐述;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别人是否说过、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3、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中博弈论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变了SCP框架下产生的很多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而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时,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4、何人、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反映相关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传承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进入各种数据库(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数据库中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或在英文数据库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相关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献呢?请教导师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拟综述的主题并非导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主要文献阅读清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并阅读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例如,管理学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管理学期刊则包括《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和《管理科学学报》等。2.查找权威教科书及其提到的某领域的经典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若能找到权威的教科书,就可以从相应的章节中找到这些教科书作者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也是对于相关学科发展较为重要的文献。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那么效果就更好。3.查找学术权威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一样,国内、外管理学各领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学术权威,如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ZB”(即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三位著名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他们三人各自或合作发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创论文)。这些重要学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种子论文,开创了某一研究领域并长期影响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这些学术权威的文献会对我们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化发展过程大有帮助。若能找到并认真阅读这些学术权威亲自撰写的关于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的述评文章,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领域不同学术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寻找名校、名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现)中会列出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当然,不同教师的取舍有所不同,文献清单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几个同名课程的大纲,以避免偏颇。5、到图书馆或从数据库中查看以“handbook”为名的论文集。国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学术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经常召集业内专家编著一些综合体现学科发展状况的工具书性质的论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论文集中的论文大多以综述本学科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阅读此类手册收入的论文可以迅速掌握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进展状况。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互联网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数据库之外,谷歌搜索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个搜索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学者及经典文献的好帮手。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相关研究对象的关键词,执行搜索命令后所列出的文献是按被引用次数来排名的,因此,各相关文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找到引用了相关文献的所有论文,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以时间顺序考察学术发展及文献间相互关系的好办法。在综合采用以上方法以后,我们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献。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查找较多的次要文献。尽管这些文献的引用率并不太高、学术贡献也不会太大,但它们仍能从某一方面深化相关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我们的文献综述中交代它们的贡献。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搜集文献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现成的、与我们要写的文章相似的综述文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清单)来缩短我们搜集、理解和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但切不可如获至宝,投机取巧地照抄这些现成的综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献,这是目前错讹屡屡出现的根源,也违背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三、怎样阅读文献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我们手头可能掌握了数百篇文献,一字一句地读完这么多的文献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建议应该根据文献的贡献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1、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很多经验研究文献有较大的重复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情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有时结论大同小异。对于这类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献,读摘要和结论即可。2、读摘要、引言(introduction)、发现(findings)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在方法、模型构建或者样本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文献,应该认真阅读介绍文章主要贡献的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四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文章的创新之处与我们自己的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3、通读全文。上述两种方法主要用来阅读次要文献。对于我们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认真阅读全文,包括引言、方法(methodology)、数据(data)、发现、结论各个部分。这类文献通常是经典文献,有时字字珠玑,需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过程。这样的文献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是应该的。在以后阅读次要文献时,还应该不时与代表性文献进行对照。打个比方可以说明上述两类文献的关系。代表性或重要文献展示相关研究领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人体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则是对重要文献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视角、更多方向、更多层次的挖掘和补充,它们是人体的血肉。可以说,在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那些不那么经典、重要的文献能帮助我们把综述类文章写得更加全面、充实。因此,我们不应低估次要文献的综述价值。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应该做好读书笔记,把篇名、作者、出处、发表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建议在这一阶段就开始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笔记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观点、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读完足够多的文献,在对笔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删减和组合以后就可以得到文献综述的基本素材,并且能够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不做笔记,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写好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还会平添成文后整理参考文献的烦恼,对此不可小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写一篇1万字的文献综述,应该做二三万字的笔记。四、文献综述的几种结构安排在读完文献并完成笔记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什么角度撰写文献综述,也就是考虑文献综述的结构。不像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安排要求,但这并不表明综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无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1、按照综述对象的不同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综述对象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及其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综述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经验研究时,就把文献综述的主体分成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计量分析,进入、退出与产业演进,规制产业研究,拍卖市场,技术变化、创新与组织等六个部分,它们涵盖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Shelanski和Klein在综述交易费用经济学时按照交易紧密程度把相关文献分为纵向一体化、复杂缔约及“混合”模式、长期契约、非正式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五个部分。再如,H annafey在综述企业家与伦理问题时也把相关研究分为与企业家本人有关的伦理问题、与组织和环境有关的伦理问题、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伦理问题等三个部分。2、按照综述对象自身的发生、发展顺序。有些时候,综述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发生、发展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例如,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如下发展顺序:服务消费※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未来消费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侧重于研究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些侧重于研究中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侧重于研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对象发生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综述。3、按照主要的研究范式(paradi gm)、学术流派(school)、研究视角(approach)或观点(view or pe r-spective)。许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学术流派,针对同一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也会形成较多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例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就有新旧两种研究范式(NIO和TIO),新范式与传统范式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服务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欧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两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5、其他结构安排。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五、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些建议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1、切忌只述不评。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2.确保准确、清晰。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5、认真阅读文献。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结语以上初步探讨了有关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什么,如何找文献、读文献,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我们希望这些初步的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们的注意,也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后想说,对于研究生而言,学写文献综述类文章非常重要:一则对于他们提高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大有帮助,二则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踪最新的学术进展,三则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写作技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完全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事实上,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远远超过写一篇一般的、利用统计工具做经验研究的论文。但是,一旦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献综述类文章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经验研究论文。我们衷心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生尽快掌握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供些许助益。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比较陌生,并不是太了解该院校,主要是由于该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低,综合排名靠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层次的院校),建校时间长,坚持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学科体系较为完备,多学科协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实践时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本科生4690人,研究生126人,专科生1561人;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众多,其他各类教育名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和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学院现设有15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同时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拥有法学和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总体上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体系建设还比较单一,学科结构基础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学院的综合实力及其办学规模比较小,可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专业数量比较少,在全国高校中综合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学院有两个校区,学校的整体校园面积比较小,据网友反映校园环境还,学校整体氛围比较好,地域位置环境好,住宿和食堂设施齐备,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比较好。各院系设置的专业均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性强,师资力量各尽不同,大多数教师有留学背景;再者,虽然是二本层次的院校,学费相对比较低,学生每月每人都会有工会给予的助学补助,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和扶持力度比较高。

我女儿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了这个学校怎么样

4,如何进入JSTOR

复旦大学图书馆:访问方式校园网用户直接访问,不必使用代理服务器。学生公寓用户请使用网络中心代理服务器访问,IP为61.129.42.30:8080(免费,无需帐号)或202.120.224.104:8080(收费,需有个人帐号)。要么找到可以代理的IP,要么找到免费的帐号搜索:JSTOR id password或JSTOR 帐号 密码

5,jstor数据库是现刊数据库么

数据库简介:JSTOR全名为Journal Storage,是以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为主的西文全文数据库。始于1995年美仑基金会对过期期刊进行数字化的数字典藏项目,而后成为非营利性机构。其期刊来自于大学、专业学会、大学系所、独立出版社等,大部分期刊都从第1卷1期开始,最早回溯至1665年。该过刊库中的“最新期刊”多为三至五年前的期刊(这与一般定义的最新出版的期刊不同,两者之间有一段固定的时间间隔,称为推迟间隔Moving Wall。计算推迟间隔时,当前不完整的年份不计算在内)。 目前部分期刊亦有收录现刊内容。

6,JSTOR是什么意思

JSTOR(Journal STORage、期刊存储,创立于1995年)是一个收集学术期刊的在线系统。它提供了对发表在数百本知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的电子版全文搜索。 这些学术期刊最早可以追溯到1665年。JSTOR设在纽约,是由安得鲁梅伦基金会(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创立的,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和非营利性机构。建立JSTOR的最初设想是为了解决图书馆,特别是学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存放的学术期刊数目的增长。由于成本和所需空间的增加,许多图书馆发现保持期刊的完整性和多样化的开销相当大。JSTOR允许图书馆外包学术期刊的储存资源并且让图书馆对期刊的长期可利用性有信心。目前对JSTOR的访问主要局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爱尔兰的图书馆、大学和出版商。参与JSTOR的图书馆和大学的成员可以免费从互联网访问。个人还可以通过对一些期刊出版商的付费从JSTOR访问期刊的文章,不过只能浏览其付费的出版商发行的期刊。
文章TAG:jstorJSTOR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什么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

  • 历史论坛,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

    本文目录一览1,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2,能给介绍几个有名的历史类论坛吗3,哪有比较好的历史网站4,推荐一些好的历史学术交流论坛5,历史上有哪些急功近利的人6,知名的广州论坛有哪些啊7,求中国历史较为权威的杂志和论坛8,我想知道BBS的历史1,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只要内容不涉及暴,色,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元宵节为什么不放假,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

    本文目录一览1,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2,请问元宵节放假吗3,我国的元宵节为什么不放假4,同样是团圆佳节为什么元宵节没有法定放假呢5,元宵节放假吗6,元宵节为何不是法定假期7,为什么元宵节不放假元宵节假期什么时候取消的1,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呵呵,元宵节不是国家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三支一扶是什么意思,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1,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2,限三支一扶及志愿服务西部人员什么意思3,三支一扶等项目生的定向报考公务员是什么意思4,三支一扶是做什么的5,三支一扶与四支一扶的区别6,三支一扶和村官的区别7,三支一扶与支教什么区别1,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服务期第二年应该可以吧,我也不是太清楚就是你期满了,找工作,可以随便找,好像还有贷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保定黑社会,想知道保定市 保定混混多吗 在哪

    本文目录一览1,想知道保定市保定混混多吗在哪2,保定哪儿有买女大学生和黑社会老大这本书3,保定支队张何4,保定公安局通缉犯5,保定李旭1,想知道保定市保定混混多吗在哪不多2,保定哪儿有买女大学生和黑社会老大这本书向阳桥这一个书摊挺多的书可能有吧3,保定支队张何张何,保定支队一大队四中队战士,2004年入伍,中士警衔。做饭得呵呵4,保定公安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入木三分的意思,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

    本文目录一览1,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2,入木三分的意思3,入木三分么意思4,入木三分的含义5,入木三分的意思昰什么6,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7,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8,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呢9,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10,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11,怎样解释入木三分12,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意思1,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成语〗:入木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徐州市房管局,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

    本文目录一览1,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2,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3,徐州铜山县房管局在什么位置4,徐州市云龙区房管局所在哪里5,徐州房管局网址6,徐州市房产管理局产权监理处在哪房管局分区域吗我家属于鼓楼区7,徐州房管所在哪里1,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坝子街9号中和大厦2,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8号搜一下: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3,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2012福建高考理综,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

    本文目录一览1,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2,有什么2012福建高考理综冲刺练习是比较好的3,2012年福建高考状元是谁1,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理科综合试卷满分300分,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必考题共27题,共265分;选考题共5题,考生作答3题,共35分。物理试题总分120分,选考内容占10%;化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退休警察,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

    本文目录一览1,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2,退休警察死亡抚恤金3,最新警察退休政策出台4,已经退休的警察还可以说是警察吗5,我国警察多少岁退休6,警察退休后有那些工资7,退休的人民警察如何给予纪律处分8,退休警察好看吗1,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警衔还在,待遇也还在,但是不能再佩戴警衔,不能留作纪念。是自己保留的我朋友是警察,他的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