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刘朝,刘朝他本来叫什么名字

刘朝,刘朝他本来叫什么名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7-30 05:07:52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刘朝他本来叫什么名字

六朝
刘朝

刘朝他本来叫什么名字

2,为什么汉朝不直接叫刘朝唐朝不直接叫李朝

  这其实说起来,也是有原因的,一来是尊重历史沿袭。比如《史记》里说过:“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都是同姓的,所以国号就不能按姓来,这样会重复啊,所以用能够彰显自己道德追求的字眼来当国号。在春秋时,这个就特别明显了。周武王伐纣得天下,然后分封诸国。很多都是封给了自己的兄弟叔父。大家都姓姬,比如鲁国,卫国这些国君都姓姬,如果都叫姬国,那怎么称呼呢?难道叫姬一号国,姬二号国?所以不能采用姓来当国号。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某人当了皇帝,不代表着天下所有跟这个皇帝一个姓的人都是皇族了。比如刘邦当了皇帝,不代表着所有老刘都是皇族。只有刘邦这一族才能叫皇族,其他老刘还是老百姓,该交税交税,访服役服役,别想沾光。这叫同姓不同宗。所以不能叫刘朝,一叫刘朝,所有的老刘就会说,我也姓刘,这个国家姓刘,我凭什么交税。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号也要名正言顺。像刘邦,他当了皇帝,虽然已经是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天下都是他的。但有的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比如他不能说天下是老刘家的。因为天下是上天的,皇帝号称天子 ,是上天之子下来替老天管理这个天下。管得不好,上天还要收回去,这就是所谓的革命了。商汤革命,武王伐纣,就是刘邦亡秦都是这个类型。所以,朝代不能叫刘朝,叫刘朝,万一以后被革了命,不就变成老刘亡了吗。其实老刘没亡,只是下台了,亡的只是汉朝而已。至于,汉朝为什么叫汉朝,唐朝为什么叫唐朝,宋朝为什么叫宋朝,这又是另一个事情了。

为什么汉朝不直接叫刘朝唐朝不直接叫李朝

3,女孩姓刘叫刘朝什么好听

刘朝红刘朝婷刘朝露刘朝雪刘朝星刘朝红刘朝萧刘朝宇刘朝琤刘朝恒刘朝艺刘朝鸿刘朝心刘朝柳刘朝茜刘朝悦刘朝娥刘朝宇刘朝滢刘朝寓刘朝雪刘朝楠刘朝柯刘朝晖刘朝南刘朝倩刘朝雅刘朝艳刘朝玲刘朝静刘朝蕾刘朝静刘朝洪刘朝泓刘朝倩刘朝莉刘朝英刘朝港刘朝倩刘朝昊刘朝雨刘朝婷刘朝是刘朝铭刘朝晴刘朝婷刘朝炅刘朝丹刘朝媛刘朝轩刘朝率刘朝岩刘朝冰刘朝宁刘朝莹刘朝淅刘朝栅刘朝靓刘朝琳

女孩姓刘叫刘朝什么好听

4,为什么唐朝不称为李朝宋朝不称为赵朝创始人是依据什么命名

为了政权合法性,中国历朝历代都讲究一个对前朝继承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安抚前朝的势力,也可以为自己统治增加稳定的基础。刘邦的汉朝的名字源于自己和楚怀王的协议,先去关中者为关中王,刘邦确实第一个入关的,但是最后这件事发生了变故。项羽先是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遥尊楚怀王为义帝,然后以义帝的名义进行分封。刘邦在其中受到打压,被封到了汉中,得到了汉王的称号。后来虽然跟项羽撕破脸皮,但是自己汉王的称号确实在名义上来自于楚怀王。而李渊的国号唐则是来源于自己爷爷李虎唐国公的封号,继承唐的名号,其实就是跟关中本位制靠近,利用关陇贵族的身份进行力量整合,毕竟李渊有这个身份干嘛不利用呢?况且他利用的非常好。
为了政权合法性,中国历朝历代都讲究一个对前朝继承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安抚前朝的势力,也可以为自己统治增加稳定的基础。刘邦的汉朝的名字源于自己和楚怀王的协议,先去关中者为关中王,刘邦确实第一个入关的,但是最后这件事发生了变故。项羽先是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遥尊楚怀王为义帝,然后以义帝的名义进行分封。刘邦在其中受到打压,被封到了汉中,得到了汉王的称号。后来虽然跟项羽撕破脸皮,但是自己汉王的称号确实在名义上来自于楚怀王。而李渊的国号唐则是来源于自己爷爷李虎唐国公的封号,继承唐的名号,其实就是跟关中本位制靠近,利用关陇贵族的身份进行力量整合,毕竟李渊有这个身份干嘛不利用呢?况且他利用的非常好。刘邦再驾崩三回也想不到,这个杀光自己嫡孙的托孤大臣,就是在他死前寄予厚望,并称赞其为“厚重少文”的周勃,正是周勃和陈平联手,不仅将吕后满门灭族,还把屠刀砍向了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两个侄子赵王吕禄和梁王吕产召至榻前,语重心长地告诫二人,在自己死后,大臣们肯定会有所动作,届时,万万不可将兵权交出,不然就会遭遇万劫不复的下场。正如吕后所言,在其死后不久,以周勃、陈平和陆贾为首的功臣集团,马上展开了对吕氏一族的行动,通过威逼利诱,将掌管北军禁卫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很快,便屠尽吕氏一族,此时,吕后刚刚去世两个月。而在将吕氏满门屠杀干净后,为消除所谓的威胁,周勃等人又将刘邦的嫡孙,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逐一诛杀,先后共有四个刘邦的嫡孙,死在了周勃的手中。在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周勃此人“厚重少文”,并且“安刘者必勃”,但就是这个貌似忠厚、本分的托孤大臣,却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杀掉刘邦的嫡孙,周勃真乃狠人也,不知道刘邦泉下有知的话,对此会作何感想?之所以周勃和陈平等人会在屠尽吕氏一族后,毫不手软地对刘邦的嫡孙下狠手,表面上他们宣称,刘盈的儿子均不是亲生的,而实际上则是,他们认为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身上,同样有吕家的血脉,这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隐患,因此,就必须除之而后快。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已然是奄奄一息,眼看就是油尽灯枯,此时,守在身旁的,是刘邦的发妻,也是当今皇后吕雉。两人的对话,主要是刘邦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对于皇位继承人,也就是皇太子刘盈,刘邦实在是不满意,因为刘盈着实太懦弱了。为此,刘邦不得不将朝政托付给刚毅狠辣的吕雉,但为了制衡吕氏一族逐渐庞大的势力,刘邦也同时安排了几个托孤大臣。曹参、王陵、陈平等几个汉初老臣的名字,从刘邦口中缓缓说出,到最后,刘邦又艰难地说出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周勃。在刘邦看来,曹参年岁已高,在他死后,可以由王陵替代,但王陵过于耿直,圆润不足,因此,可以让陈平来辅助,不过陈平这个人,聪明是挺聪明,就是有时候太过于自作聪明。而周勃,则在刘邦的眼中,是”厚重少文“,意思就是憨厚朴实没多少文化,但这才是忠臣良将,因此,在这几个人中,刘邦最看重,也最看好的就是周勃。“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遗言在刘邦的部署和安排下,吕后一方、开国功臣集团和诸侯王,就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角平衡,这对于当时汉初的局势而言,显然这种安排是最合适也是最正确的,三方相互制衡之下,就能够保证刘氏天下的长治久安。事实上,在刘邦死后,这个三角平衡一直维持的不错,三方势力互有忌惮,虽各有想法,但一时半会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吕后曾经想联合亲信审食其对功臣集团下手,但由于功臣集团影响力实在太大,最终只得作罢。但吕后也不是没有其他动作,通过拉锯式的谈判,最终与功臣集团达成协议,就是封吕氏子弟为王,以此来增强吕后一方的实力,但这就违背了刘邦当年白马之盟时定下的“非刘不王”这个原则,也为吕氏一族日后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公元前188年,饱受“摧残”的汉惠帝刘盈去世,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刘恭,后世称之为前汉少帝,除了刘恭之外,汉惠帝刘盈还留下了五个儿子。虽然经历的前汉少帝事件,但吕后出手狠辣,毫不犹豫地改立后汉少帝,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朝堂的局势,依然还能保持平衡,大权仍在吕后手中掌握。但平衡早晚要被打破,比如年事已高的吕后去世。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自己的两个侄子吕禄和吕产叫到床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掌管南北禁卫军的两人,万万不可交出兵权,因为吕后知道,功臣集团历来对吕氏一族不满,只不过自己尚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自己一旦归天,功臣集团势必要有所动作。所以,掌管军队的两个侄子,是最关键的人物,只要有军队在,就能很大程度保护吕氏的安全。一切交代完毕后,在当年七月,吕雉在未央宫因病去世。吕后预料的不错,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确实没闲着,他们时时刻刻盯着吕后是否归天的消息,因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终于,在确认吕后死亡后,功臣集团上下,犹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开足马力,行动了起来,目的就是一个,将吕氏一族赶尽杀绝。著名的“诸吕之乱”,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吕氏一族没有吕后这个主心骨,便人人自危,因此便想挟持后汉少帝以求自保,但消息走漏,被齐王刘襄得知,刘襄便在齐地起兵,同时,周勃借助利用计谋,连威胁带恐吓,将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随即在未央宫外,将吕产斩于厕所,至此,吕氏一族算是彻底失去依靠,周勃等人,也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之中,周勃这个被刘邦称为忠厚老实的人,展现了他冷血无情的另一面。已经上交兵权的吕禄,被周勃下令杀死在家中;吕禄的弟弟吕通,被勒令自缢;开国大将樊哙的老婆吕媭因是吕后的亲妹妹,被周勃下令用乱棍打死;而樊哙的儿子樊伉,在亲眼目睹母亲惨死后,同样也被处死。总而言之,凡是和吕家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均没有逃过此劫,更别提数千诸吕男女,尽数落网,不分老少,一律被周勃斩草除根,不留半点后患。真真如刘邦所言,“安刘者必勃”,不过不知道刘邦如果活着,看到这一幕,究竟是作何感想?而在将吕氏满门灭族后,周勃等人,并没有因此罢休,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在皇宫中瑟瑟发抖的后汉少帝和他的几个兄弟身上。周勃之所以会把主意打到后汉少帝等人身上,有两个原因:其一,后汉少帝以及他另外四个兄弟,他们是汉惠帝的儿子,而汉惠帝的母亲就是吕后,因此算下来,后汉少帝等人,与吕家还是亲属,因此,也是应该被剪除的对象。其二,后汉少帝在吕后的扶持下当上皇帝,虽说现在年少,但若是日后亲政掌权,周勃等老臣今日对吕家的所作所为,必定会被其忌恨,届时周勃他们就会死的很惨。因此,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既然已经灭了吕氏一族,干脆,将这几个隐患,一并除掉得了。但用什么由头来杀,就是一个问题,思来想去,众人几番商议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在如今看来十分搞笑的理由。周勃等人对外宣称,包括宫中的后汉少帝,以及其他四个汉惠帝的儿子,通通不是汉惠帝刘盈所生,而是当年吕后为了控制汉惠帝,将吕家子弟乔装打扮,送到宫中诈成为皇子的,因此,为了刘氏江山的正统,这些人理应被诛。“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周勃周勃等人所言是真的吗?肯定不是,并且其中的漏洞颇多。即便是汉惠帝再无能,自己个的儿子是真是假还是能知道的,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周勃等人的理由成立,但也不可能这几个儿子全都是假的吧?杀人就杀人,找这个蹩脚的理由,就十分的掉档次了。虽然理由确实够烂,但最终,周勃等人还是杀进了皇宫,将后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诛杀,就这样,刘邦的嫡孙,均死在了周勃等托孤大臣的手中。最悲催的就是汉惠帝,在周勃等人编排下,落了个不能生育的恶名,可以说是躺着也中枪。后记在后汉少帝和其余四王被诛杀后,皇位又一次空了出来,为了自身利益,以及考虑到日后能更好地控制,因此,周勃等人最终决定,从刘邦的旁系子孙里,找出来一位,迎为新帝。代王刘恒,就这样被选中,来到长安,成为了新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不过此时,他还是个被功臣集团看做傀儡的代王,而他称帝前后,他的王后以及四个嫡子,神秘死亡。史书里没有记载刘恒的王后和四个儿子如何死的,但能够得知的,就是刘恒的王后,姓吕,也是出自吕家。因此,后世就有人猜测,刘恒的王后以及四个儿子,必定不是正常死亡,其背后和周勃等功臣集团,有着莫大的关系,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称这是刘恒向功臣集团上缴的“投名状”。但无论如何,刘恒成了新帝,并且,刘恒并非如周勃想象那样容易控制,不仅很快和拥立他的功臣集团翻脸,并且在日后,对于周勃的敲打,一直没停,最终将其罢官,虽说没直接杀了周勃,但也够周勃受的。小结:周勃等托孤大臣,之所以将刘邦的嫡孙杀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在朝堂上能够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地位,在吕雉去世后,没有了主心骨的吕氏一族,被周勃等人疯狂打压,最终被灭门,这也是当年吕后将功臣集团压制太狠所带来的的恶果,因此,所谓的“诸吕作乱”,只不过是周勃等人为了消灭吕氏,而找来的借口,这和他们杀刘邦的嫡孙一样,就是为了自身利益,将有威胁的人全部除掉而已。
为了政权合法性,中国历朝历代都讲究一个对前朝继承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安抚前朝的势力,也可以为自己统治增加稳定的基础。刘邦的汉朝的名字源于自己和楚怀王的协议,先去关中者为关中王,刘邦确实第一个入关的,但是最后这件事发生了变故。项羽先是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遥尊楚怀王为义帝,然后以义帝的名义进行分封。刘邦在其中受到打压,被封到了汉中,得到了汉王的称号。后来虽然跟项羽撕破脸皮,但是自己汉王的称号确实在名义上来自于楚怀王。而李渊的国号唐则是来源于自己爷爷李虎唐国公的封号,继承唐的名号,其实就是跟关中本位制靠近,利用关陇贵族的身份进行力量整合,毕竟李渊有这个身份干嘛不利用呢?况且他利用的非常好。刘邦再驾崩三回也想不到,这个杀光自己嫡孙的托孤大臣,就是在他死前寄予厚望,并称赞其为“厚重少文”的周勃,正是周勃和陈平联手,不仅将吕后满门灭族,还把屠刀砍向了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两个侄子赵王吕禄和梁王吕产召至榻前,语重心长地告诫二人,在自己死后,大臣们肯定会有所动作,届时,万万不可将兵权交出,不然就会遭遇万劫不复的下场。正如吕后所言,在其死后不久,以周勃、陈平和陆贾为首的功臣集团,马上展开了对吕氏一族的行动,通过威逼利诱,将掌管北军禁卫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很快,便屠尽吕氏一族,此时,吕后刚刚去世两个月。而在将吕氏满门屠杀干净后,为消除所谓的威胁,周勃等人又将刘邦的嫡孙,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逐一诛杀,先后共有四个刘邦的嫡孙,死在了周勃的手中。在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周勃此人“厚重少文”,并且“安刘者必勃”,但就是这个貌似忠厚、本分的托孤大臣,却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杀掉刘邦的嫡孙,周勃真乃狠人也,不知道刘邦泉下有知的话,对此会作何感想?之所以周勃和陈平等人会在屠尽吕氏一族后,毫不手软地对刘邦的嫡孙下狠手,表面上他们宣称,刘盈的儿子均不是亲生的,而实际上则是,他们认为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身上,同样有吕家的血脉,这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隐患,因此,就必须除之而后快。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已然是奄奄一息,眼看就是油尽灯枯,此时,守在身旁的,是刘邦的发妻,也是当今皇后吕雉。两人的对话,主要是刘邦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对于皇位继承人,也就是皇太子刘盈,刘邦实在是不满意,因为刘盈着实太懦弱了。为此,刘邦不得不将朝政托付给刚毅狠辣的吕雉,但为了制衡吕氏一族逐渐庞大的势力,刘邦也同时安排了几个托孤大臣。曹参、王陵、陈平等几个汉初老臣的名字,从刘邦口中缓缓说出,到最后,刘邦又艰难地说出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周勃。在刘邦看来,曹参年岁已高,在他死后,可以由王陵替代,但王陵过于耿直,圆润不足,因此,可以让陈平来辅助,不过陈平这个人,聪明是挺聪明,就是有时候太过于自作聪明。而周勃,则在刘邦的眼中,是”厚重少文“,意思就是憨厚朴实没多少文化,但这才是忠臣良将,因此,在这几个人中,刘邦最看重,也最看好的就是周勃。“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遗言在刘邦的部署和安排下,吕后一方、开国功臣集团和诸侯王,就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角平衡,这对于当时汉初的局势而言,显然这种安排是最合适也是最正确的,三方相互制衡之下,就能够保证刘氏天下的长治久安。事实上,在刘邦死后,这个三角平衡一直维持的不错,三方势力互有忌惮,虽各有想法,但一时半会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吕后曾经想联合亲信审食其对功臣集团下手,但由于功臣集团影响力实在太大,最终只得作罢。但吕后也不是没有其他动作,通过拉锯式的谈判,最终与功臣集团达成协议,就是封吕氏子弟为王,以此来增强吕后一方的实力,但这就违背了刘邦当年白马之盟时定下的“非刘不王”这个原则,也为吕氏一族日后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公元前188年,饱受“摧残”的汉惠帝刘盈去世,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刘恭,后世称之为前汉少帝,除了刘恭之外,汉惠帝刘盈还留下了五个儿子。虽然经历的前汉少帝事件,但吕后出手狠辣,毫不犹豫地改立后汉少帝,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朝堂的局势,依然还能保持平衡,大权仍在吕后手中掌握。但平衡早晚要被打破,比如年事已高的吕后去世。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自己的两个侄子吕禄和吕产叫到床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掌管南北禁卫军的两人,万万不可交出兵权,因为吕后知道,功臣集团历来对吕氏一族不满,只不过自己尚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自己一旦归天,功臣集团势必要有所动作。所以,掌管军队的两个侄子,是最关键的人物,只要有军队在,就能很大程度保护吕氏的安全。一切交代完毕后,在当年七月,吕雉在未央宫因病去世。吕后预料的不错,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确实没闲着,他们时时刻刻盯着吕后是否归天的消息,因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终于,在确认吕后死亡后,功臣集团上下,犹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开足马力,行动了起来,目的就是一个,将吕氏一族赶尽杀绝。著名的“诸吕之乱”,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吕氏一族没有吕后这个主心骨,便人人自危,因此便想挟持后汉少帝以求自保,但消息走漏,被齐王刘襄得知,刘襄便在齐地起兵,同时,周勃借助利用计谋,连威胁带恐吓,将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随即在未央宫外,将吕产斩于厕所,至此,吕氏一族算是彻底失去依靠,周勃等人,也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之中,周勃这个被刘邦称为忠厚老实的人,展现了他冷血无情的另一面。已经上交兵权的吕禄,被周勃下令杀死在家中;吕禄的弟弟吕通,被勒令自缢;开国大将樊哙的老婆吕媭因是吕后的亲妹妹,被周勃下令用乱棍打死;而樊哙的儿子樊伉,在亲眼目睹母亲惨死后,同样也被处死。总而言之,凡是和吕家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均没有逃过此劫,更别提数千诸吕男女,尽数落网,不分老少,一律被周勃斩草除根,不留半点后患。真真如刘邦所言,“安刘者必勃”,不过不知道刘邦如果活着,看到这一幕,究竟是作何感想?而在将吕氏满门灭族后,周勃等人,并没有因此罢休,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在皇宫中瑟瑟发抖的后汉少帝和他的几个兄弟身上。周勃之所以会把主意打到后汉少帝等人身上,有两个原因:其一,后汉少帝以及他另外四个兄弟,他们是汉惠帝的儿子,而汉惠帝的母亲就是吕后,因此算下来,后汉少帝等人,与吕家还是亲属,因此,也是应该被剪除的对象。其二,后汉少帝在吕后的扶持下当上皇帝,虽说现在年少,但若是日后亲政掌权,周勃等老臣今日对吕家的所作所为,必定会被其忌恨,届时周勃他们就会死的很惨。因此,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既然已经灭了吕氏一族,干脆,将这几个隐患,一并除掉得了。但用什么由头来杀,就是一个问题,思来想去,众人几番商议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在如今看来十分搞笑的理由。周勃等人对外宣称,包括宫中的后汉少帝,以及其他四个汉惠帝的儿子,通通不是汉惠帝刘盈所生,而是当年吕后为了控制汉惠帝,将吕家子弟乔装打扮,送到宫中诈成为皇子的,因此,为了刘氏江山的正统,这些人理应被诛。“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周勃周勃等人所言是真的吗?肯定不是,并且其中的漏洞颇多。即便是汉惠帝再无能,自己个的儿子是真是假还是能知道的,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周勃等人的理由成立,但也不可能这几个儿子全都是假的吧?杀人就杀人,找这个蹩脚的理由,就十分的掉档次了。虽然理由确实够烂,但最终,周勃等人还是杀进了皇宫,将后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诛杀,就这样,刘邦的嫡孙,均死在了周勃等托孤大臣的手中。最悲催的就是汉惠帝,在周勃等人编排下,落了个不能生育的恶名,可以说是躺着也中枪。后记在后汉少帝和其余四王被诛杀后,皇位又一次空了出来,为了自身利益,以及考虑到日后能更好地控制,因此,周勃等人最终决定,从刘邦的旁系子孙里,找出来一位,迎为新帝。代王刘恒,就这样被选中,来到长安,成为了新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不过此时,他还是个被功臣集团看做傀儡的代王,而他称帝前后,他的王后以及四个嫡子,神秘死亡。史书里没有记载刘恒的王后和四个儿子如何死的,但能够得知的,就是刘恒的王后,姓吕,也是出自吕家。因此,后世就有人猜测,刘恒的王后以及四个儿子,必定不是正常死亡,其背后和周勃等功臣集团,有着莫大的关系,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称这是刘恒向功臣集团上缴的“投名状”。但无论如何,刘恒成了新帝,并且,刘恒并非如周勃想象那样容易控制,不仅很快和拥立他的功臣集团翻脸,并且在日后,对于周勃的敲打,一直没停,最终将其罢官,虽说没直接杀了周勃,但也够周勃受的。小结:周勃等托孤大臣,之所以将刘邦的嫡孙杀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在朝堂上能够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地位,在吕雉去世后,没有了主心骨的吕氏一族,被周勃等人疯狂打压,最终被灭门,这也是当年吕后将功臣集团压制太狠所带来的的恶果,因此,所谓的“诸吕作乱”,只不过是周勃等人为了消灭吕氏,而找来的借口,这和他们杀刘邦的嫡孙一样,就是为了自身利益,将有威胁的人全部除掉而已。据说,魏忠贤虽然男根被割掉,但是睾丸没有被伤到,经过秘密治疗后,竟然还有一些能力,被客氏视为至宝,两人也因此传出秽乱后宫的传闻。说起明朝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无人不知者除了王振、刘瑾,便是魏忠贤了,不同的是,王振和刘瑾都是靠早年侍奉太子而得势,这魏忠贤,靠的却是女人。本来,自古来男人靠女人发家得势,也大有人在,可是一个太监靠女人,那就是咄咄怪事了,毕竟谁都知道,要当太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自宫,这一个不男不女的人,怎么去取悦异性呢?别急,听我慢慢说来。魏忠贤的进宫史魏忠贤是河间府人,早年也结婚生下了一个女儿,但这魏忠贤生性懒惰,终日流荡赌场,后来把家底都输光了,天天被债主围堵,躲躲藏藏一段时间后,魏忠贤觉得这也不是办法,眼见自己岁数也大了,这穷日子看来要过一辈子了,突然他想起王振、刘瑾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宦官来,便将心一横,找来一把镰刀,自宫了。自宫后的魏忠贤,改名李进忠(后来得势才恢复原名),当他想去报名入宫做太监时,才知道人家只招十岁以下的孩子,而他当时已经二十几岁,严重超龄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可是家又不能回了,他只好在京城流浪,不久,一个姓孙的太监看到他可怜,便让他先在自己家干点杂活。这孙太监,正是宫里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魏忠贤知道他身份后,越发尽心竭力做活,孙太监见状,又看他也净身了,便动用关系将其介绍入宫。万历十七年(1589年),刚入宫的魏忠贤做的是最脏最累的杂活,不久他认识了老太监魏朝,魏朝是司礼太监王安的心腹,魏忠贤为了接近王安以谋将来升迁,主动巴结他,并和他做了结拜兄弟。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在魏朝帮忙下,魏忠贤被调到王才人处当“典善”,这时王才人刚生下皇长孙朱由校不久,魏朝怎么也想不到,他如此对魏忠贤如此热心,换来的却是背叛和毒害。妖冶风情的乳母客氏朱由校出生后,奶汁浓稠的客氏成了他的乳母,因为能说会道,心机深细,客氏很是得王才人的信任,可惜王才人到底福薄,很快被人陷害而死,出于母性,也出于利益,客氏对朱由校很是照顾疼爱,从此,她成了朱由校最依赖最信任的人。客氏这个女人,很是妖冶轻浮,在她进宫不久,她丈夫就去世了,她也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哪里守得住寂寞?当时明宫流行太监和宫女对食,客氏便和魏朝对上了。魏忠贤是个人精,在看到朱由校对这位乳母的依恋后,开始对客氏展开追求攻势,与魏朝相比,魏忠贤不仅年轻,而且巧舌如簧,颇懂人心,客氏自然很快倾倒,两人结为对食,而让客氏感到惊喜的是,魏忠贤当初净身时没有弄干净,经过秘密治疗后,还有一些能力,这是其他太监根本比不了的。所以客氏因此对魏忠贤死心塌地,后来“两魏相争”闹到朱由校面前时,朱由校让她自己选择,客氏毫不犹豫选择了魏忠贤。客氏移情魏忠贤后,还不顾旧情将魏朝撵出了宫,魏忠贤更狠,丝毫不顾当年魏朝的提携之恩,假传圣旨将其发配到凤阳守陵,不久魏朝被缢死。狼狈为奸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驾崩,憋屈多年的朱常洛继位,谁知这朱常洛憋屈太久,当了皇帝后恨不得把前面的欲望全部填满,结果因为贪色过度又错服了泻药,一个月后就驾鹤西归了。就这样,他才十六岁的儿子朱由校就被推上了皇位,是为熹宗。这熹宗,说来也可怜,早年他爹都自顾不暇,当皇帝后又那么忙,哪里有空关心他的教育问题?所以直到做了皇帝,他还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熹宗登基半个月,便将客氏封为“奉圣夫人”,至于他的嫡母和生母的尊谥,还是两个月后才封的。需要说的是,客氏如此盛宠,有人认为是她勾引了熹宗,如《甲申朝事小纪》中有载:道路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这里的“出幼”,就是初试人事的意思,也就是说,朱由校登基几天后,在乾清宫,客氏主动勾引了熹宗,而这必然有魏忠贤的阴谋。无论传闻是否真假,客氏受宠,是事实,而文盲魏忠贤在客氏的说情疏通下,竟然当上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自此,在他们的狼狈为奸下,朝廷内外被搅得污浊不堪。肆行后宫,谋害皇嗣客氏被封奉圣夫人后,住进了咸安宫,开启横行后宫。当年光宗朱常洛在世时,她和光宗的另一个妃子赵选侍闹过矛盾,为此被赵选侍狠狠臭骂了一顿,客氏就此记在了心里,如今光宗去世,朱由校做了皇帝,她的对食魏忠贤又权势熏天,她自然要好好出了那口气,经过一番密商,两人矫旨赐死了赵选侍。熹宗有个姓张的妃子,怀孕后被封为裕妃,这裕妃性子比较直烈,某次言语中对客、魏二人作威作福表示不满,被两人所记恨。客氏便跟熹宗进谗称裕妃素来不安分,怀的孩子更不是龙种,熹宗竟信以为真,将其打入冷宫。客氏则不准人给其送饭,可怜身怀龙种的裕妃,几天后就被活活饿死了;慧妃范氏,生下太子后,孩子便莫名其妙夭折,而在客氏和魏忠贤两人的谗言下,她也失宠了;因为一个小皇子被内操的铳炮声吓死,冯贵人便劝熹宗停止内操,这惹怒了魏忠贤,最后被魏忠贤假传圣旨逼迫自尽。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皇后,客魏两人都敢下手。皇后张氏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经常在朱由校面前谏言,指出客魏二人的罪行,朱由校也只当耳旁风,某次熹宗去坤宁宫,看到皇后在看书,便问她在看何书,皇后答是《赵高传》,借此提醒熹宗不要重蹈古人覆辙,这事被客魏二人听说后,怀恨在心,非要报复不可。不久皇后怀孕,客魏二人便买通为皇后按摩的宫女,让其用特殊手法损其胎气,后皇后果然被堕下一男胎。在客魏二人的辣手下,本来育有三个皇子的熹宗,最后却绝了后。谋夺大权,疯狂乱政熹宗继位时,老太监王安立了大功,所以深得朱由校信任,命其掌印司礼监。这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的首席衙门,相当皇帝代言人,权势极大,魏忠贤和客氏为了专权,第一步就是设法夺走王安的位置。按惯例,王安要上本假装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谁知客氏抓住了这个机会,私下跟熹宗说,王安这人确实奶奶老多病,走路腿脚都打颤,让他掌印,不仅落下个不体恤老臣的坏名声,还会坏了您的大事呀,熹宗哪里知道这么多弯弯道道?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便同意了王安的辞呈,任命王体乾为司礼太监,因为魏忠贤不识字,只好让心腹顶上。窃取司礼监位置后,客魏二人还非将王安置之死地不可,最后在他们的阴谋下,老太监王安被装满泥土的袋子活活压死。自此,司礼监王体乾成了魏忠贤的笔杆子,与此同时,宫内各处重要位置都安插了他的耳目喉舌,魏忠贤担任了东厂总督,掌握了宫禁武装大权。他开始将手伸到了外廷。天启四年(1624年),对魏忠贤擅权乱政深恶痛绝的杨涟上书痛劾魏党二十四项大罪,杨涟的一腔义愤,言辞激烈,激起了其他朝臣的对魏忠贤的仇恨,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这些人有御史黄尊素、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等等。数十份弹劾奏疏,让魏忠贤知道后六神无主了,只好在熹宗面前长跪哭诉,客氏、王体乾等人多方打掩护下,终于化险为夷。经过此事,以魏阉为首的宦官集团和朝臣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魏忠贤也下决心要铲除这些影响他弄权的障碍。先是工部郎中万燝在百官面前被活活杖毙;再是假借汪文言一案,杀害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六君子;后又将远赴江浙将高攀路、周宗建等七君子一一斩草除根……这些死去的君子们,个个惨不忍睹。一时间,朝廷内外乌云遮日,天下但凡有人提及魏忠贤,往往话音未落,便有人提刀将其带走。他的徒子徒孙们为了贡谀献媚,竟然提出要给他建立生祠,当时国力已经衰弱,百姓生活困苦,可魏忠贤却欣然接受这种马屁,但凡看到有人表示不满,很快就遭到报复。一手遮天、气焰冲天的魏忠贤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被称呼为“九千岁”。而客氏呢?在宫中行走坐的是轿子,待遇和嫔妃一样,如果她回到宫外私宅更是威风,不仅要熹宗特意下旨,清晨除道,轿旁陪同有百人,所到之处还尽是呼喝之声,到了私宅,下人们纷纷出来迎接,口中皆呼“老太太千岁”。都说天欲其亡,必让其狂,客魏二人权势达到顶峰时,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便病死了,因为无嗣,便由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对于客魏二人的滔天罪恶,朱由检早就看在眼里,心中愤恨却又无能为力,如今他做了皇帝,这魏忠贤一党下场可想而知。崇祯继位后,客氏被理所当然撵出了宫,两个月后,被群臣弹劾的魏忠贤深知大势已去,只得同意去凤阳守陵,可他太高调了,这一去还带上四十辆大车的珠宝招摇过市,崇祯怒不可遏,下旨追赶逮治,魏忠贤到达河北埠城县后,听到了这个坏消息,自知死期到矣,连夜就上吊了。不过崇祯没打算便宜他,仍将其处以极刑,最后魏忠贤被碎成寸段,头则被悬挂在河间府。至于客氏,则被抓到浣衣局杖刑,这么位养尊处优多年的老太婆,当然不经打,很快就断了气,最后也被焚尸扬灰。这对秽乱宫闱、谋害皇嗣、擅权乱政的奸夫淫妇,疯狂几年后,就此收场。
为了政权合法性,中国历朝历代都讲究一个对前朝继承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安抚前朝的势力,也可以为自己统治增加稳定的基础。刘邦的汉朝的名字源于自己和楚怀王的协议,先去关中者为关中王,刘邦确实第一个入关的,但是最后这件事发生了变故。项羽先是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遥尊楚怀王为义帝,然后以义帝的名义进行分封。刘邦在其中受到打压,被封到了汉中,得到了汉王的称号。后来虽然跟项羽撕破脸皮,但是自己汉王的称号确实在名义上来自于楚怀王。而李渊的国号唐则是来源于自己爷爷李虎唐国公的封号,继承唐的名号,其实就是跟关中本位制靠近,利用关陇贵族的身份进行力量整合,毕竟李渊有这个身份干嘛不利用呢?况且他利用的非常好。刘邦再驾崩三回也想不到,这个杀光自己嫡孙的托孤大臣,就是在他死前寄予厚望,并称赞其为“厚重少文”的周勃,正是周勃和陈平联手,不仅将吕后满门灭族,还把屠刀砍向了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两个侄子赵王吕禄和梁王吕产召至榻前,语重心长地告诫二人,在自己死后,大臣们肯定会有所动作,届时,万万不可将兵权交出,不然就会遭遇万劫不复的下场。正如吕后所言,在其死后不久,以周勃、陈平和陆贾为首的功臣集团,马上展开了对吕氏一族的行动,通过威逼利诱,将掌管北军禁卫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很快,便屠尽吕氏一族,此时,吕后刚刚去世两个月。而在将吕氏满门屠杀干净后,为消除所谓的威胁,周勃等人又将刘邦的嫡孙,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逐一诛杀,先后共有四个刘邦的嫡孙,死在了周勃的手中。在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周勃此人“厚重少文”,并且“安刘者必勃”,但就是这个貌似忠厚、本分的托孤大臣,却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杀掉刘邦的嫡孙,周勃真乃狠人也,不知道刘邦泉下有知的话,对此会作何感想?之所以周勃和陈平等人会在屠尽吕氏一族后,毫不手软地对刘邦的嫡孙下狠手,表面上他们宣称,刘盈的儿子均不是亲生的,而实际上则是,他们认为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身上,同样有吕家的血脉,这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隐患,因此,就必须除之而后快。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已然是奄奄一息,眼看就是油尽灯枯,此时,守在身旁的,是刘邦的发妻,也是当今皇后吕雉。两人的对话,主要是刘邦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对于皇位继承人,也就是皇太子刘盈,刘邦实在是不满意,因为刘盈着实太懦弱了。为此,刘邦不得不将朝政托付给刚毅狠辣的吕雉,但为了制衡吕氏一族逐渐庞大的势力,刘邦也同时安排了几个托孤大臣。曹参、王陵、陈平等几个汉初老臣的名字,从刘邦口中缓缓说出,到最后,刘邦又艰难地说出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周勃。在刘邦看来,曹参年岁已高,在他死后,可以由王陵替代,但王陵过于耿直,圆润不足,因此,可以让陈平来辅助,不过陈平这个人,聪明是挺聪明,就是有时候太过于自作聪明。而周勃,则在刘邦的眼中,是”厚重少文“,意思就是憨厚朴实没多少文化,但这才是忠臣良将,因此,在这几个人中,刘邦最看重,也最看好的就是周勃。“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遗言在刘邦的部署和安排下,吕后一方、开国功臣集团和诸侯王,就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角平衡,这对于当时汉初的局势而言,显然这种安排是最合适也是最正确的,三方相互制衡之下,就能够保证刘氏天下的长治久安。事实上,在刘邦死后,这个三角平衡一直维持的不错,三方势力互有忌惮,虽各有想法,但一时半会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吕后曾经想联合亲信审食其对功臣集团下手,但由于功臣集团影响力实在太大,最终只得作罢。但吕后也不是没有其他动作,通过拉锯式的谈判,最终与功臣集团达成协议,就是封吕氏子弟为王,以此来增强吕后一方的实力,但这就违背了刘邦当年白马之盟时定下的“非刘不王”这个原则,也为吕氏一族日后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公元前188年,饱受“摧残”的汉惠帝刘盈去世,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刘恭,后世称之为前汉少帝,除了刘恭之外,汉惠帝刘盈还留下了五个儿子。虽然经历的前汉少帝事件,但吕后出手狠辣,毫不犹豫地改立后汉少帝,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朝堂的局势,依然还能保持平衡,大权仍在吕后手中掌握。但平衡早晚要被打破,比如年事已高的吕后去世。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自己的两个侄子吕禄和吕产叫到床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掌管南北禁卫军的两人,万万不可交出兵权,因为吕后知道,功臣集团历来对吕氏一族不满,只不过自己尚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自己一旦归天,功臣集团势必要有所动作。所以,掌管军队的两个侄子,是最关键的人物,只要有军队在,就能很大程度保护吕氏的安全。一切交代完毕后,在当年七月,吕雉在未央宫因病去世。吕后预料的不错,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确实没闲着,他们时时刻刻盯着吕后是否归天的消息,因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终于,在确认吕后死亡后,功臣集团上下,犹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开足马力,行动了起来,目的就是一个,将吕氏一族赶尽杀绝。著名的“诸吕之乱”,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吕氏一族没有吕后这个主心骨,便人人自危,因此便想挟持后汉少帝以求自保,但消息走漏,被齐王刘襄得知,刘襄便在齐地起兵,同时,周勃借助利用计谋,连威胁带恐吓,将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随即在未央宫外,将吕产斩于厕所,至此,吕氏一族算是彻底失去依靠,周勃等人,也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之中,周勃这个被刘邦称为忠厚老实的人,展现了他冷血无情的另一面。已经上交兵权的吕禄,被周勃下令杀死在家中;吕禄的弟弟吕通,被勒令自缢;开国大将樊哙的老婆吕媭因是吕后的亲妹妹,被周勃下令用乱棍打死;而樊哙的儿子樊伉,在亲眼目睹母亲惨死后,同样也被处死。总而言之,凡是和吕家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均没有逃过此劫,更别提数千诸吕男女,尽数落网,不分老少,一律被周勃斩草除根,不留半点后患。真真如刘邦所言,“安刘者必勃”,不过不知道刘邦如果活着,看到这一幕,究竟是作何感想?而在将吕氏满门灭族后,周勃等人,并没有因此罢休,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在皇宫中瑟瑟发抖的后汉少帝和他的几个兄弟身上。周勃之所以会把主意打到后汉少帝等人身上,有两个原因:其一,后汉少帝以及他另外四个兄弟,他们是汉惠帝的儿子,而汉惠帝的母亲就是吕后,因此算下来,后汉少帝等人,与吕家还是亲属,因此,也是应该被剪除的对象。其二,后汉少帝在吕后的扶持下当上皇帝,虽说现在年少,但若是日后亲政掌权,周勃等老臣今日对吕家的所作所为,必定会被其忌恨,届时周勃他们就会死的很惨。因此,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既然已经灭了吕氏一族,干脆,将这几个隐患,一并除掉得了。但用什么由头来杀,就是一个问题,思来想去,众人几番商议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在如今看来十分搞笑的理由。周勃等人对外宣称,包括宫中的后汉少帝,以及其他四个汉惠帝的儿子,通通不是汉惠帝刘盈所生,而是当年吕后为了控制汉惠帝,将吕家子弟乔装打扮,送到宫中诈成为皇子的,因此,为了刘氏江山的正统,这些人理应被诛。“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周勃周勃等人所言是真的吗?肯定不是,并且其中的漏洞颇多。即便是汉惠帝再无能,自己个的儿子是真是假还是能知道的,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周勃等人的理由成立,但也不可能这几个儿子全都是假的吧?杀人就杀人,找这个蹩脚的理由,就十分的掉档次了。虽然理由确实够烂,但最终,周勃等人还是杀进了皇宫,将后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诛杀,就这样,刘邦的嫡孙,均死在了周勃等托孤大臣的手中。最悲催的就是汉惠帝,在周勃等人编排下,落了个不能生育的恶名,可以说是躺着也中枪。后记在后汉少帝和其余四王被诛杀后,皇位又一次空了出来,为了自身利益,以及考虑到日后能更好地控制,因此,周勃等人最终决定,从刘邦的旁系子孙里,找出来一位,迎为新帝。代王刘恒,就这样被选中,来到长安,成为了新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不过此时,他还是个被功臣集团看做傀儡的代王,而他称帝前后,他的王后以及四个嫡子,神秘死亡。史书里没有记载刘恒的王后和四个儿子如何死的,但能够得知的,就是刘恒的王后,姓吕,也是出自吕家。因此,后世就有人猜测,刘恒的王后以及四个儿子,必定不是正常死亡,其背后和周勃等功臣集团,有着莫大的关系,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称这是刘恒向功臣集团上缴的“投名状”。但无论如何,刘恒成了新帝,并且,刘恒并非如周勃想象那样容易控制,不仅很快和拥立他的功臣集团翻脸,并且在日后,对于周勃的敲打,一直没停,最终将其罢官,虽说没直接杀了周勃,但也够周勃受的。小结:周勃等托孤大臣,之所以将刘邦的嫡孙杀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在朝堂上能够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地位,在吕雉去世后,没有了主心骨的吕氏一族,被周勃等人疯狂打压,最终被灭门,这也是当年吕后将功臣集团压制太狠所带来的的恶果,因此,所谓的“诸吕作乱”,只不过是周勃等人为了消灭吕氏,而找来的借口,这和他们杀刘邦的嫡孙一样,就是为了自身利益,将有威胁的人全部除掉而已。据说,魏忠贤虽然男根被割掉,但是睾丸没有被伤到,经过秘密治疗后,竟然还有一些能力,被客氏视为至宝,两人也因此传出秽乱后宫的传闻。说起明朝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无人不知者除了王振、刘瑾,便是魏忠贤了,不同的是,王振和刘瑾都是靠早年侍奉太子而得势,这魏忠贤,靠的却是女人。本来,自古来男人靠女人发家得势,也大有人在,可是一个太监靠女人,那就是咄咄怪事了,毕竟谁都知道,要当太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自宫,这一个不男不女的人,怎么去取悦异性呢?别急,听我慢慢说来。魏忠贤的进宫史魏忠贤是河间府人,早年也结婚生下了一个女儿,但这魏忠贤生性懒惰,终日流荡赌场,后来把家底都输光了,天天被债主围堵,躲躲藏藏一段时间后,魏忠贤觉得这也不是办法,眼见自己岁数也大了,这穷日子看来要过一辈子了,突然他想起王振、刘瑾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宦官来,便将心一横,找来一把镰刀,自宫了。自宫后的魏忠贤,改名李进忠(后来得势才恢复原名),当他想去报名入宫做太监时,才知道人家只招十岁以下的孩子,而他当时已经二十几岁,严重超龄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可是家又不能回了,他只好在京城流浪,不久,一个姓孙的太监看到他可怜,便让他先在自己家干点杂活。这孙太监,正是宫里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魏忠贤知道他身份后,越发尽心竭力做活,孙太监见状,又看他也净身了,便动用关系将其介绍入宫。万历十七年(1589年),刚入宫的魏忠贤做的是最脏最累的杂活,不久他认识了老太监魏朝,魏朝是司礼太监王安的心腹,魏忠贤为了接近王安以谋将来升迁,主动巴结他,并和他做了结拜兄弟。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在魏朝帮忙下,魏忠贤被调到王才人处当“典善”,这时王才人刚生下皇长孙朱由校不久,魏朝怎么也想不到,他如此对魏忠贤如此热心,换来的却是背叛和毒害。妖冶风情的乳母客氏朱由校出生后,奶汁浓稠的客氏成了他的乳母,因为能说会道,心机深细,客氏很是得王才人的信任,可惜王才人到底福薄,很快被人陷害而死,出于母性,也出于利益,客氏对朱由校很是照顾疼爱,从此,她成了朱由校最依赖最信任的人。客氏这个女人,很是妖冶轻浮,在她进宫不久,她丈夫就去世了,她也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哪里守得住寂寞?当时明宫流行太监和宫女对食,客氏便和魏朝对上了。魏忠贤是个人精,在看到朱由校对这位乳母的依恋后,开始对客氏展开追求攻势,与魏朝相比,魏忠贤不仅年轻,而且巧舌如簧,颇懂人心,客氏自然很快倾倒,两人结为对食,而让客氏感到惊喜的是,魏忠贤当初净身时没有弄干净,经过秘密治疗后,还有一些能力,这是其他太监根本比不了的。所以客氏因此对魏忠贤死心塌地,后来“两魏相争”闹到朱由校面前时,朱由校让她自己选择,客氏毫不犹豫选择了魏忠贤。客氏移情魏忠贤后,还不顾旧情将魏朝撵出了宫,魏忠贤更狠,丝毫不顾当年魏朝的提携之恩,假传圣旨将其发配到凤阳守陵,不久魏朝被缢死。狼狈为奸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驾崩,憋屈多年的朱常洛继位,谁知这朱常洛憋屈太久,当了皇帝后恨不得把前面的欲望全部填满,结果因为贪色过度又错服了泻药,一个月后就驾鹤西归了。就这样,他才十六岁的儿子朱由校就被推上了皇位,是为熹宗。这熹宗,说来也可怜,早年他爹都自顾不暇,当皇帝后又那么忙,哪里有空关心他的教育问题?所以直到做了皇帝,他还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熹宗登基半个月,便将客氏封为“奉圣夫人”,至于他的嫡母和生母的尊谥,还是两个月后才封的。需要说的是,客氏如此盛宠,有人认为是她勾引了熹宗,如《甲申朝事小纪》中有载:道路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这里的“出幼”,就是初试人事的意思,也就是说,朱由校登基几天后,在乾清宫,客氏主动勾引了熹宗,而这必然有魏忠贤的阴谋。无论传闻是否真假,客氏受宠,是事实,而文盲魏忠贤在客氏的说情疏通下,竟然当上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自此,在他们的狼狈为奸下,朝廷内外被搅得污浊不堪。肆行后宫,谋害皇嗣客氏被封奉圣夫人后,住进了咸安宫,开启横行后宫。当年光宗朱常洛在世时,她和光宗的另一个妃子赵选侍闹过矛盾,为此被赵选侍狠狠臭骂了一顿,客氏就此记在了心里,如今光宗去世,朱由校做了皇帝,她的对食魏忠贤又权势熏天,她自然要好好出了那口气,经过一番密商,两人矫旨赐死了赵选侍。熹宗有个姓张的妃子,怀孕后被封为裕妃,这裕妃性子比较直烈,某次言语中对客、魏二人作威作福表示不满,被两人所记恨。客氏便跟熹宗进谗称裕妃素来不安分,怀的孩子更不是龙种,熹宗竟信以为真,将其打入冷宫。客氏则不准人给其送饭,可怜身怀龙种的裕妃,几天后就被活活饿死了;慧妃范氏,生下太子后,孩子便莫名其妙夭折,而在客氏和魏忠贤两人的谗言下,她也失宠了;因为一个小皇子被内操的铳炮声吓死,冯贵人便劝熹宗停止内操,这惹怒了魏忠贤,最后被魏忠贤假传圣旨逼迫自尽。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皇后,客魏两人都敢下手。皇后张氏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经常在朱由校面前谏言,指出客魏二人的罪行,朱由校也只当耳旁风,某次熹宗去坤宁宫,看到皇后在看书,便问她在看何书,皇后答是《赵高传》,借此提醒熹宗不要重蹈古人覆辙,这事被客魏二人听说后,怀恨在心,非要报复不可。不久皇后怀孕,客魏二人便买通为皇后按摩的宫女,让其用特殊手法损其胎气,后皇后果然被堕下一男胎。在客魏二人的辣手下,本来育有三个皇子的熹宗,最后却绝了后。谋夺大权,疯狂乱政熹宗继位时,老太监王安立了大功,所以深得朱由校信任,命其掌印司礼监。这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的首席衙门,相当皇帝代言人,权势极大,魏忠贤和客氏为了专权,第一步就是设法夺走王安的位置。按惯例,王安要上本假装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谁知客氏抓住了这个机会,私下跟熹宗说,王安这人确实奶奶老多病,走路腿脚都打颤,让他掌印,不仅落下个不体恤老臣的坏名声,还会坏了您的大事呀,熹宗哪里知道这么多弯弯道道?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便同意了王安的辞呈,任命王体乾为司礼太监,因为魏忠贤不识字,只好让心腹顶上。窃取司礼监位置后,客魏二人还非将王安置之死地不可,最后在他们的阴谋下,老太监王安被装满泥土的袋子活活压死。自此,司礼监王体乾成了魏忠贤的笔杆子,与此同时,宫内各处重要位置都安插了他的耳目喉舌,魏忠贤担任了东厂总督,掌握了宫禁武装大权。他开始将手伸到了外廷。天启四年(1624年),对魏忠贤擅权乱政深恶痛绝的杨涟上书痛劾魏党二十四项大罪,杨涟的一腔义愤,言辞激烈,激起了其他朝臣的对魏忠贤的仇恨,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这些人有御史黄尊素、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等等。数十份弹劾奏疏,让魏忠贤知道后六神无主了,只好在熹宗面前长跪哭诉,客氏、王体乾等人多方打掩护下,终于化险为夷。经过此事,以魏阉为首的宦官集团和朝臣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魏忠贤也下决心要铲除这些影响他弄权的障碍。先是工部郎中万燝在百官面前被活活杖毙;再是假借汪文言一案,杀害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六君子;后又将远赴江浙将高攀路、周宗建等七君子一一斩草除根……这些死去的君子们,个个惨不忍睹。一时间,朝廷内外乌云遮日,天下但凡有人提及魏忠贤,往往话音未落,便有人提刀将其带走。他的徒子徒孙们为了贡谀献媚,竟然提出要给他建立生祠,当时国力已经衰弱,百姓生活困苦,可魏忠贤却欣然接受这种马屁,但凡看到有人表示不满,很快就遭到报复。一手遮天、气焰冲天的魏忠贤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被称呼为“九千岁”。而客氏呢?在宫中行走坐的是轿子,待遇和嫔妃一样,如果她回到宫外私宅更是威风,不仅要熹宗特意下旨,清晨除道,轿旁陪同有百人,所到之处还尽是呼喝之声,到了私宅,下人们纷纷出来迎接,口中皆呼“老太太千岁”。都说天欲其亡,必让其狂,客魏二人权势达到顶峰时,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便病死了,因为无嗣,便由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对于客魏二人的滔天罪恶,朱由检早就看在眼里,心中愤恨却又无能为力,如今他做了皇帝,这魏忠贤一党下场可想而知。崇祯继位后,客氏被理所当然撵出了宫,两个月后,被群臣弹劾的魏忠贤深知大势已去,只得同意去凤阳守陵,可他太高调了,这一去还带上四十辆大车的珠宝招摇过市,崇祯怒不可遏,下旨追赶逮治,魏忠贤到达河北埠城县后,听到了这个坏消息,自知死期到矣,连夜就上吊了。不过崇祯没打算便宜他,仍将其处以极刑,最后魏忠贤被碎成寸段,头则被悬挂在河间府。至于客氏,则被抓到浣衣局杖刑,这么位养尊处优多年的老太婆,当然不经打,很快就断了气,最后也被焚尸扬灰。这对秽乱宫闱、谋害皇嗣、擅权乱政的奸夫淫妇,疯狂几年后,就此收场。汉室皇位从仁弱的汉惠帝刘盈过度到外柔内刚的汉文帝刘恒,中间非常有意思。大致有这么两条。第一,刘邦后宫女人的争斗,薄姬成了最后的赢家。第二,三方势力角逐,靠边站的刘恒成了皇帝。刘邦后宫女人之争,厉害的就两人,戚夫人和吕雉,那时候,薄姬毫不起眼。楚汉议和,被楚军俘虏的吕雉回到刘邦身边,但此时的刘邦爱上了戚夫人。一个年老色衰,一个年轻貌美。等刘邦称帝时,吕雉自然而然成皇后,吕家人也自然而然势力庞大。要知道,刘邦发迹之路上,吕家人功不可没,一帮跟着打江山的臣子都很认可贤妻良母的吕雉。所以,大汉开国就形成了三方势力,一是刘氏宗室,二是吕氏一家,三是功臣势力。正是如此原因,刘邦在发觉“刘如意类我,刘盈不类”之时,打算更改太子,动吕家势力,拉毫无大背景的戚夫人上位。实在没想到,吕势这么强悍,刘邦也有心无力,“易储风波”才平息,戚夫人的好日子也快过到头。一幸中的而被长久冷淡地薄姬生下的刘恒已经被封代王。刘邦死前,定下“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否则天下共诛。病榻问相时,刘邦埋下“陈平为相,周勃为太尉”的棋子。总之,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吕后势力增大,取代刘氏江山。果然,刘邦驾崩,戚夫人被人彘,刘如意被杀,要不是庶长子刘肥机灵点,他也去见阎王老爷。但是毫不起眼地薄姬被吕雉放过了,去往自己儿子刘恒的代国做起代国太后。似乎她被疏远了,似乎吕雉成了赢家。不管怎样,薄姬毫不关心,她依旧不争不抢,符合“思危思退”原则,静等“思变”。大汉帝国吕家独大,早年的三方角逐,吕氏独占上风,刘氏被打压,功臣在蛰伏,也在似狼,侯等“思变”。总之,朝廷上各怀鬼胎,矛盾重重。直到公元前180年,六十二岁的吕雉病逝,吕雉临终前扶立起来了一个“少帝吕家外戚”的班子。但齐王刘襄兴兵伐吕,一场“诸吕之乱”彻底爆发。注意刘襄这人,他是刘肥的长子,当年刘肥割据齐国土地,才换来生存。他是肯定反对吕氏的,弟弟刘章位居长安,知道吕氏阴谋后,所以联合起兵伐吕。刘氏诸侯也随之起兵。但当时局势还未彻底混乱,若刘氏子侄纷纷响应,到时才是天下彻底混乱。功臣们有心思了,要么继续拥立少帝,要么趁着可控制的混乱,更换皇帝,将利益最大化,赌吧!但他们不采取“战争”方式,所以,紧接着功臣发动宫廷政变,罢黜少帝,一致宣布:“刘盈的余下四子非刘氏子孙,是他们吕家的。”因此,将其纷纷杀死。加上处女皇后张焉的缘故,刘盈无子。实际上,加上吕后诛杀的前少帝刘恭,刘盈一共有六个儿子。借助宫廷政变,先发制人,功臣派掌控了主动权,但谁是下任皇帝?为保证刘邦的合法地位,皇帝候选人一定是刘氏子孙。零零总总务必保证这么两个原则。第一,不会被秋后算账。正因此,功臣才否认刘盈之子的合法性,且杀害。说白了,候选人不能跟吕氏牵扯上关系。第二,不能是诸吕之乱的人。若是诸吕之乱的人当皇帝,平吕之乱的功劳算谁?之前,功臣和吕氏的牵扯是不是“小把柄”?所以,刘恒成了皇帝。刘恒被选中,除以上“两个原则”,原因有三点,一是薄家的外戚势力不强大,二是薄姬不强横,不会拥尊自立。三是现存的高祖诸子中,刘恒为长。实际上,根据以上两个原则筛选,也就只能是刘恒当皇帝。当然,不排除功臣立其余子孙的办法。好吧,刘恒当皇帝了,连夜赶忙进宫,该换人换人,该掌控掌控,该……当夜,他也下了一道安抚的诏书。从诏书中可以看出这么几点,第一,定性。这是一场“平乱”,之前的宫廷政变是平乱。第二,功臣派又立功了,且是平乱的首要功臣,而诸吕之乱中,比如刘襄等,人呢?宗室之列中。
为了政权合法性,中国历朝历代都讲究一个对前朝继承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安抚前朝的势力,也可以为自己统治增加稳定的基础。刘邦的汉朝的名字源于自己和楚怀王的协议,先去关中者为关中王,刘邦确实第一个入关的,但是最后这件事发生了变故。项羽先是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遥尊楚怀王为义帝,然后以义帝的名义进行分封。刘邦在其中受到打压,被封到了汉中,得到了汉王的称号。后来虽然跟项羽撕破脸皮,但是自己汉王的称号确实在名义上来自于楚怀王。而李渊的国号唐则是来源于自己爷爷李虎唐国公的封号,继承唐的名号,其实就是跟关中本位制靠近,利用关陇贵族的身份进行力量整合,毕竟李渊有这个身份干嘛不利用呢?况且他利用的非常好。刘邦再驾崩三回也想不到,这个杀光自己嫡孙的托孤大臣,就是在他死前寄予厚望,并称赞其为“厚重少文”的周勃,正是周勃和陈平联手,不仅将吕后满门灭族,还把屠刀砍向了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两个侄子赵王吕禄和梁王吕产召至榻前,语重心长地告诫二人,在自己死后,大臣们肯定会有所动作,届时,万万不可将兵权交出,不然就会遭遇万劫不复的下场。正如吕后所言,在其死后不久,以周勃、陈平和陆贾为首的功臣集团,马上展开了对吕氏一族的行动,通过威逼利诱,将掌管北军禁卫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很快,便屠尽吕氏一族,此时,吕后刚刚去世两个月。而在将吕氏满门屠杀干净后,为消除所谓的威胁,周勃等人又将刘邦的嫡孙,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逐一诛杀,先后共有四个刘邦的嫡孙,死在了周勃的手中。在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周勃此人“厚重少文”,并且“安刘者必勃”,但就是这个貌似忠厚、本分的托孤大臣,却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杀掉刘邦的嫡孙,周勃真乃狠人也,不知道刘邦泉下有知的话,对此会作何感想?之所以周勃和陈平等人会在屠尽吕氏一族后,毫不手软地对刘邦的嫡孙下狠手,表面上他们宣称,刘盈的儿子均不是亲生的,而实际上则是,他们认为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身上,同样有吕家的血脉,这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隐患,因此,就必须除之而后快。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已然是奄奄一息,眼看就是油尽灯枯,此时,守在身旁的,是刘邦的发妻,也是当今皇后吕雉。两人的对话,主要是刘邦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对于皇位继承人,也就是皇太子刘盈,刘邦实在是不满意,因为刘盈着实太懦弱了。为此,刘邦不得不将朝政托付给刚毅狠辣的吕雉,但为了制衡吕氏一族逐渐庞大的势力,刘邦也同时安排了几个托孤大臣。曹参、王陵、陈平等几个汉初老臣的名字,从刘邦口中缓缓说出,到最后,刘邦又艰难地说出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周勃。在刘邦看来,曹参年岁已高,在他死后,可以由王陵替代,但王陵过于耿直,圆润不足,因此,可以让陈平来辅助,不过陈平这个人,聪明是挺聪明,就是有时候太过于自作聪明。而周勃,则在刘邦的眼中,是”厚重少文“,意思就是憨厚朴实没多少文化,但这才是忠臣良将,因此,在这几个人中,刘邦最看重,也最看好的就是周勃。“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遗言在刘邦的部署和安排下,吕后一方、开国功臣集团和诸侯王,就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角平衡,这对于当时汉初的局势而言,显然这种安排是最合适也是最正确的,三方相互制衡之下,就能够保证刘氏天下的长治久安。事实上,在刘邦死后,这个三角平衡一直维持的不错,三方势力互有忌惮,虽各有想法,但一时半会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吕后曾经想联合亲信审食其对功臣集团下手,但由于功臣集团影响力实在太大,最终只得作罢。但吕后也不是没有其他动作,通过拉锯式的谈判,最终与功臣集团达成协议,就是封吕氏子弟为王,以此来增强吕后一方的实力,但这就违背了刘邦当年白马之盟时定下的“非刘不王”这个原则,也为吕氏一族日后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公元前188年,饱受“摧残”的汉惠帝刘盈去世,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刘恭,后世称之为前汉少帝,除了刘恭之外,汉惠帝刘盈还留下了五个儿子。虽然经历的前汉少帝事件,但吕后出手狠辣,毫不犹豫地改立后汉少帝,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朝堂的局势,依然还能保持平衡,大权仍在吕后手中掌握。但平衡早晚要被打破,比如年事已高的吕后去世。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自己的两个侄子吕禄和吕产叫到床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掌管南北禁卫军的两人,万万不可交出兵权,因为吕后知道,功臣集团历来对吕氏一族不满,只不过自己尚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自己一旦归天,功臣集团势必要有所动作。所以,掌管军队的两个侄子,是最关键的人物,只要有军队在,就能很大程度保护吕氏的安全。一切交代完毕后,在当年七月,吕雉在未央宫因病去世。吕后预料的不错,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确实没闲着,他们时时刻刻盯着吕后是否归天的消息,因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终于,在确认吕后死亡后,功臣集团上下,犹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开足马力,行动了起来,目的就是一个,将吕氏一族赶尽杀绝。著名的“诸吕之乱”,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吕氏一族没有吕后这个主心骨,便人人自危,因此便想挟持后汉少帝以求自保,但消息走漏,被齐王刘襄得知,刘襄便在齐地起兵,同时,周勃借助利用计谋,连威胁带恐吓,将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随即在未央宫外,将吕产斩于厕所,至此,吕氏一族算是彻底失去依靠,周勃等人,也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之中,周勃这个被刘邦称为忠厚老实的人,展现了他冷血无情的另一面。已经上交兵权的吕禄,被周勃下令杀死在家中;吕禄的弟弟吕通,被勒令自缢;开国大将樊哙的老婆吕媭因是吕后的亲妹妹,被周勃下令用乱棍打死;而樊哙的儿子樊伉,在亲眼目睹母亲惨死后,同样也被处死。总而言之,凡是和吕家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均没有逃过此劫,更别提数千诸吕男女,尽数落网,不分老少,一律被周勃斩草除根,不留半点后患。真真如刘邦所言,“安刘者必勃”,不过不知道刘邦如果活着,看到这一幕,究竟是作何感想?而在将吕氏满门灭族后,周勃等人,并没有因此罢休,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在皇宫中瑟瑟发抖的后汉少帝和他的几个兄弟身上。周勃之所以会把主意打到后汉少帝等人身上,有两个原因:其一,后汉少帝以及他另外四个兄弟,他们是汉惠帝的儿子,而汉惠帝的母亲就是吕后,因此算下来,后汉少帝等人,与吕家还是亲属,因此,也是应该被剪除的对象。其二,后汉少帝在吕后的扶持下当上皇帝,虽说现在年少,但若是日后亲政掌权,周勃等老臣今日对吕家的所作所为,必定会被其忌恨,届时周勃他们就会死的很惨。因此,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既然已经灭了吕氏一族,干脆,将这几个隐患,一并除掉得了。但用什么由头来杀,就是一个问题,思来想去,众人几番商议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在如今看来十分搞笑的理由。周勃等人对外宣称,包括宫中的后汉少帝,以及其他四个汉惠帝的儿子,通通不是汉惠帝刘盈所生,而是当年吕后为了控制汉惠帝,将吕家子弟乔装打扮,送到宫中诈成为皇子的,因此,为了刘氏江山的正统,这些人理应被诛。“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周勃周勃等人所言是真的吗?肯定不是,并且其中的漏洞颇多。即便是汉惠帝再无能,自己个的儿子是真是假还是能知道的,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周勃等人的理由成立,但也不可能这几个儿子全都是假的吧?杀人就杀人,找这个蹩脚的理由,就十分的掉档次了。虽然理由确实够烂,但最终,周勃等人还是杀进了皇宫,将后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诛杀,就这样,刘邦的嫡孙,均死在了周勃等托孤大臣的手中。最悲催的就是汉惠帝,在周勃等人编排下,落了个不能生育的恶名,可以说是躺着也中枪。后记在后汉少帝和其余四王被诛杀后,皇位又一次空了出来,为了自身利益,以及考虑到日后能更好地控制,因此,周勃等人最终决定,从刘邦的旁系子孙里,找出来一位,迎为新帝。代王刘恒,就这样被选中,来到长安,成为了新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不过此时,他还是个被功臣集团看做傀儡的代王,而他称帝前后,他的王后以及四个嫡子,神秘死亡。史书里没有记载刘恒的王后和四个儿子如何死的,但能够得知的,就是刘恒的王后,姓吕,也是出自吕家。因此,后世就有人猜测,刘恒的王后以及四个儿子,必定不是正常死亡,其背后和周勃等功臣集团,有着莫大的关系,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称这是刘恒向功臣集团上缴的“投名状”。但无论如何,刘恒成了新帝,并且,刘恒并非如周勃想象那样容易控制,不仅很快和拥立他的功臣集团翻脸,并且在日后,对于周勃的敲打,一直没停,最终将其罢官,虽说没直接杀了周勃,但也够周勃受的。小结:周勃等托孤大臣,之所以将刘邦的嫡孙杀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在朝堂上能够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地位,在吕雉去世后,没有了主心骨的吕氏一族,被周勃等人疯狂打压,最终被灭门,这也是当年吕后将功臣集团压制太狠所带来的的恶果,因此,所谓的“诸吕作乱”,只不过是周勃等人为了消灭吕氏,而找来的借口,这和他们杀刘邦的嫡孙一样,就是为了自身利益,将有威胁的人全部除掉而已。据说,魏忠贤虽然男根被割掉,但是睾丸没有被伤到,经过秘密治疗后,竟然还有一些能力,被客氏视为至宝,两人也因此传出秽乱后宫的传闻。说起明朝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无人不知者除了王振、刘瑾,便是魏忠贤了,不同的是,王振和刘瑾都是靠早年侍奉太子而得势,这魏忠贤,靠的却是女人。本来,自古来男人靠女人发家得势,也大有人在,可是一个太监靠女人,那就是咄咄怪事了,毕竟谁都知道,要当太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自宫,这一个不男不女的人,怎么去取悦异性呢?别急,听我慢慢说来。魏忠贤的进宫史魏忠贤是河间府人,早年也结婚生下了一个女儿,但这魏忠贤生性懒惰,终日流荡赌场,后来把家底都输光了,天天被债主围堵,躲躲藏藏一段时间后,魏忠贤觉得这也不是办法,眼见自己岁数也大了,这穷日子看来要过一辈子了,突然他想起王振、刘瑾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宦官来,便将心一横,找来一把镰刀,自宫了。自宫后的魏忠贤,改名李进忠(后来得势才恢复原名),当他想去报名入宫做太监时,才知道人家只招十岁以下的孩子,而他当时已经二十几岁,严重超龄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可是家又不能回了,他只好在京城流浪,不久,一个姓孙的太监看到他可怜,便让他先在自己家干点杂活。这孙太监,正是宫里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魏忠贤知道他身份后,越发尽心竭力做活,孙太监见状,又看他也净身了,便动用关系将其介绍入宫。万历十七年(1589年),刚入宫的魏忠贤做的是最脏最累的杂活,不久他认识了老太监魏朝,魏朝是司礼太监王安的心腹,魏忠贤为了接近王安以谋将来升迁,主动巴结他,并和他做了结拜兄弟。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在魏朝帮忙下,魏忠贤被调到王才人处当“典善”,这时王才人刚生下皇长孙朱由校不久,魏朝怎么也想不到,他如此对魏忠贤如此热心,换来的却是背叛和毒害。妖冶风情的乳母客氏朱由校出生后,奶汁浓稠的客氏成了他的乳母,因为能说会道,心机深细,客氏很是得王才人的信任,可惜王才人到底福薄,很快被人陷害而死,出于母性,也出于利益,客氏对朱由校很是照顾疼爱,从此,她成了朱由校最依赖最信任的人。客氏这个女人,很是妖冶轻浮,在她进宫不久,她丈夫就去世了,她也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哪里守得住寂寞?当时明宫流行太监和宫女对食,客氏便和魏朝对上了。魏忠贤是个人精,在看到朱由校对这位乳母的依恋后,开始对客氏展开追求攻势,与魏朝相比,魏忠贤不仅年轻,而且巧舌如簧,颇懂人心,客氏自然很快倾倒,两人结为对食,而让客氏感到惊喜的是,魏忠贤当初净身时没有弄干净,经过秘密治疗后,还有一些能力,这是其他太监根本比不了的。所以客氏因此对魏忠贤死心塌地,后来“两魏相争”闹到朱由校面前时,朱由校让她自己选择,客氏毫不犹豫选择了魏忠贤。客氏移情魏忠贤后,还不顾旧情将魏朝撵出了宫,魏忠贤更狠,丝毫不顾当年魏朝的提携之恩,假传圣旨将其发配到凤阳守陵,不久魏朝被缢死。狼狈为奸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驾崩,憋屈多年的朱常洛继位,谁知这朱常洛憋屈太久,当了皇帝后恨不得把前面的欲望全部填满,结果因为贪色过度又错服了泻药,一个月后就驾鹤西归了。就这样,他才十六岁的儿子朱由校就被推上了皇位,是为熹宗。这熹宗,说来也可怜,早年他爹都自顾不暇,当皇帝后又那么忙,哪里有空关心他的教育问题?所以直到做了皇帝,他还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熹宗登基半个月,便将客氏封为“奉圣夫人”,至于他的嫡母和生母的尊谥,还是两个月后才封的。需要说的是,客氏如此盛宠,有人认为是她勾引了熹宗,如《甲申朝事小纪》中有载:道路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这里的“出幼”,就是初试人事的意思,也就是说,朱由校登基几天后,在乾清宫,客氏主动勾引了熹宗,而这必然有魏忠贤的阴谋。无论传闻是否真假,客氏受宠,是事实,而文盲魏忠贤在客氏的说情疏通下,竟然当上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自此,在他们的狼狈为奸下,朝廷内外被搅得污浊不堪。肆行后宫,谋害皇嗣客氏被封奉圣夫人后,住进了咸安宫,开启横行后宫。当年光宗朱常洛在世时,她和光宗的另一个妃子赵选侍闹过矛盾,为此被赵选侍狠狠臭骂了一顿,客氏就此记在了心里,如今光宗去世,朱由校做了皇帝,她的对食魏忠贤又权势熏天,她自然要好好出了那口气,经过一番密商,两人矫旨赐死了赵选侍。熹宗有个姓张的妃子,怀孕后被封为裕妃,这裕妃性子比较直烈,某次言语中对客、魏二人作威作福表示不满,被两人所记恨。客氏便跟熹宗进谗称裕妃素来不安分,怀的孩子更不是龙种,熹宗竟信以为真,将其打入冷宫。客氏则不准人给其送饭,可怜身怀龙种的裕妃,几天后就被活活饿死了;慧妃范氏,生下太子后,孩子便莫名其妙夭折,而在客氏和魏忠贤两人的谗言下,她也失宠了;因为一个小皇子被内操的铳炮声吓死,冯贵人便劝熹宗停止内操,这惹怒了魏忠贤,最后被魏忠贤假传圣旨逼迫自尽。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皇后,客魏两人都敢下手。皇后张氏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经常在朱由校面前谏言,指出客魏二人的罪行,朱由校也只当耳旁风,某次熹宗去坤宁宫,看到皇后在看书,便问她在看何书,皇后答是《赵高传》,借此提醒熹宗不要重蹈古人覆辙,这事被客魏二人听说后,怀恨在心,非要报复不可。不久皇后怀孕,客魏二人便买通为皇后按摩的宫女,让其用特殊手法损其胎气,后皇后果然被堕下一男胎。在客魏二人的辣手下,本来育有三个皇子的熹宗,最后却绝了后。谋夺大权,疯狂乱政熹宗继位时,老太监王安立了大功,所以深得朱由校信任,命其掌印司礼监。这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的首席衙门,相当皇帝代言人,权势极大,魏忠贤和客氏为了专权,第一步就是设法夺走王安的位置。按惯例,王安要上本假装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谁知客氏抓住了这个机会,私下跟熹宗说,王安这人确实奶奶老多病,走路腿脚都打颤,让他掌印,不仅落下个不体恤老臣的坏名声,还会坏了您的大事呀,熹宗哪里知道这么多弯弯道道?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便同意了王安的辞呈,任命王体乾为司礼太监,因为魏忠贤不识字,只好让心腹顶上。窃取司礼监位置后,客魏二人还非将王安置之死地不可,最后在他们的阴谋下,老太监王安被装满泥土的袋子活活压死。自此,司礼监王体乾成了魏忠贤的笔杆子,与此同时,宫内各处重要位置都安插了他的耳目喉舌,魏忠贤担任了东厂总督,掌握了宫禁武装大权。他开始将手伸到了外廷。天启四年(1624年),对魏忠贤擅权乱政深恶痛绝的杨涟上书痛劾魏党二十四项大罪,杨涟的一腔义愤,言辞激烈,激起了其他朝臣的对魏忠贤的仇恨,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这些人有御史黄尊素、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等等。数十份弹劾奏疏,让魏忠贤知道后六神无主了,只好在熹宗面前长跪哭诉,客氏、王体乾等人多方打掩护下,终于化险为夷。经过此事,以魏阉为首的宦官集团和朝臣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魏忠贤也下决心要铲除这些影响他弄权的障碍。先是工部郎中万燝在百官面前被活活杖毙;再是假借汪文言一案,杀害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六君子;后又将远赴江浙将高攀路、周宗建等七君子一一斩草除根……这些死去的君子们,个个惨不忍睹。一时间,朝廷内外乌云遮日,天下但凡有人提及魏忠贤,往往话音未落,便有人提刀将其带走。他的徒子徒孙们为了贡谀献媚,竟然提出要给他建立生祠,当时国力已经衰弱,百姓生活困苦,可魏忠贤却欣然接受这种马屁,但凡看到有人表示不满,很快就遭到报复。一手遮天、气焰冲天的魏忠贤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被称呼为“九千岁”。而客氏呢?在宫中行走坐的是轿子,待遇和嫔妃一样,如果她回到宫外私宅更是威风,不仅要熹宗特意下旨,清晨除道,轿旁陪同有百人,所到之处还尽是呼喝之声,到了私宅,下人们纷纷出来迎接,口中皆呼“老太太千岁”。都说天欲其亡,必让其狂,客魏二人权势达到顶峰时,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便病死了,因为无嗣,便由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对于客魏二人的滔天罪恶,朱由检早就看在眼里,心中愤恨却又无能为力,如今他做了皇帝,这魏忠贤一党下场可想而知。崇祯继位后,客氏被理所当然撵出了宫,两个月后,被群臣弹劾的魏忠贤深知大势已去,只得同意去凤阳守陵,可他太高调了,这一去还带上四十辆大车的珠宝招摇过市,崇祯怒不可遏,下旨追赶逮治,魏忠贤到达河北埠城县后,听到了这个坏消息,自知死期到矣,连夜就上吊了。不过崇祯没打算便宜他,仍将其处以极刑,最后魏忠贤被碎成寸段,头则被悬挂在河间府。至于客氏,则被抓到浣衣局杖刑,这么位养尊处优多年的老太婆,当然不经打,很快就断了气,最后也被焚尸扬灰。这对秽乱宫闱、谋害皇嗣、擅权乱政的奸夫淫妇,疯狂几年后,就此收场。汉室皇位从仁弱的汉惠帝刘盈过度到外柔内刚的汉文帝刘恒,中间非常有意思。大致有这么两条。第一,刘邦后宫女人的争斗,薄姬成了最后的赢家。第二,三方势力角逐,靠边站的刘恒成了皇帝。刘邦后宫女人之争,厉害的就两人,戚夫人和吕雉,那时候,薄姬毫不起眼。楚汉议和,被楚军俘虏的吕雉回到刘邦身边,但此时的刘邦爱上了戚夫人。一个年老色衰,一个年轻貌美。等刘邦称帝时,吕雉自然而然成皇后,吕家人也自然而然势力庞大。要知道,刘邦发迹之路上,吕家人功不可没,一帮跟着打江山的臣子都很认可贤妻良母的吕雉。所以,大汉开国就形成了三方势力,一是刘氏宗室,二是吕氏一家,三是功臣势力。正是如此原因,刘邦在发觉“刘如意类我,刘盈不类”之时,打算更改太子,动吕家势力,拉毫无大背景的戚夫人上位。实在没想到,吕势这么强悍,刘邦也有心无力,“易储风波”才平息,戚夫人的好日子也快过到头。一幸中的而被长久冷淡地薄姬生下的刘恒已经被封代王。刘邦死前,定下“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否则天下共诛。病榻问相时,刘邦埋下“陈平为相,周勃为太尉”的棋子。总之,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吕后势力增大,取代刘氏江山。果然,刘邦驾崩,戚夫人被人彘,刘如意被杀,要不是庶长子刘肥机灵点,他也去见阎王老爷。但是毫不起眼地薄姬被吕雉放过了,去往自己儿子刘恒的代国做起代国太后。似乎她被疏远了,似乎吕雉成了赢家。不管怎样,薄姬毫不关心,她依旧不争不抢,符合“思危思退”原则,静等“思变”。大汉帝国吕家独大,早年的三方角逐,吕氏独占上风,刘氏被打压,功臣在蛰伏,也在似狼,侯等“思变”。总之,朝廷上各怀鬼胎,矛盾重重。直到公元前180年,六十二岁的吕雉病逝,吕雉临终前扶立起来了一个“少帝吕家外戚”的班子。但齐王刘襄兴兵伐吕,一场“诸吕之乱”彻底爆发。注意刘襄这人,他是刘肥的长子,当年刘肥割据齐国土地,才换来生存。他是肯定反对吕氏的,弟弟刘章位居长安,知道吕氏阴谋后,所以联合起兵伐吕。刘氏诸侯也随之起兵。但当时局势还未彻底混乱,若刘氏子侄纷纷响应,到时才是天下彻底混乱。功臣们有心思了,要么继续拥立少帝,要么趁着可控制的混乱,更换皇帝,将利益最大化,赌吧!但他们不采取“战争”方式,所以,紧接着功臣发动宫廷政变,罢黜少帝,一致宣布:“刘盈的余下四子非刘氏子孙,是他们吕家的。”因此,将其纷纷杀死。加上处女皇后张焉的缘故,刘盈无子。实际上,加上吕后诛杀的前少帝刘恭,刘盈一共有六个儿子。借助宫廷政变,先发制人,功臣派掌控了主动权,但谁是下任皇帝?为保证刘邦的合法地位,皇帝候选人一定是刘氏子孙。零零总总务必保证这么两个原则。第一,不会被秋后算账。正因此,功臣才否认刘盈之子的合法性,且杀害。说白了,候选人不能跟吕氏牵扯上关系。第二,不能是诸吕之乱的人。若是诸吕之乱的人当皇帝,平吕之乱的功劳算谁?之前,功臣和吕氏的牵扯是不是“小把柄”?所以,刘恒成了皇帝。刘恒被选中,除以上“两个原则”,原因有三点,一是薄家的外戚势力不强大,二是薄姬不强横,不会拥尊自立。三是现存的高祖诸子中,刘恒为长。实际上,根据以上两个原则筛选,也就只能是刘恒当皇帝。当然,不排除功臣立其余子孙的办法。好吧,刘恒当皇帝了,连夜赶忙进宫,该换人换人,该掌控掌控,该……当夜,他也下了一道安抚的诏书。从诏书中可以看出这么几点,第一,定性。这是一场“平乱”,之前的宫廷政变是平乱。第二,功臣派又立功了,且是平乱的首要功臣,而诸吕之乱中,比如刘襄等,人呢?宗室之列中。中国古代王朝的名号,没有一个是按照姓氏来的,如果你姓李,建立的朝代就叫李朝,你姓赵,建立的朝代就叫赵朝,那是要被笑掉大牙的,因为有一种土包子的既视感。中国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是夏朝是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皇帝难道姓夏?当然不是,他们姓姒,可是大禹的封地在阳翟,那里当时以夏为名,所以大禹就是从夏这个地方的诸侯进一步升级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到他儿子启再把这个选举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改成世袭制的后(请注意:当时的国王不叫王,而称为后,死后则升级为帝)。这种从诸侯到帝王的模式,被后世所遵循。商替代夏,商这个名号,也是封地名,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周替代商,周这个名号,也来自地名,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而后再接受商朝的册封,成为商朝的诸侯。而最终扫灭六国代替周天子君临天下的秦,更是周的诸侯,当初西周孝王说:"伯益的后人替我养马,我就分给他土地,让他作为一个附庸国。"便把秦地赐给秦的第一代掌门人非子,号称秦嬴。当然在秦之后,诸侯直接做皇帝的情况少了,演变成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农民起义发家,但是农民起义军一旦成了气候,他们的领袖也会称王,作为日后称帝的第一步,而这实际上就是对上述模式的模仿。譬如说刘邦,原本只是一个秦朝的基层干部亭长,可是后来发达了,便先称沛公(沛是地名),后称汉王(汉也是地名),最后升级为汉高祖。第二种则是贵族大臣身份起家,最终往往以禅让的方式实现更替。譬如曹魏替代汉,就是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曹丕,而新朝代的名字,则来自曹操、曹丕父子的封地魏。之后晋代魏,也来自司马家的封地晋。此后宋齐梁陈隋唐五代宋,都是这个模式。而到了晋末,又出现一种新情况,即少数民族的入侵。他们的国号又是怎么来的呢?第一种是选择与自己有关系的朝代名,譬如匈奴人刘渊就说自己跟汉朝有亲戚关系,所以他的国号就是汉。努尔哈赤自居金朝后裔,所以国号后金。第二种是依据自己的起源地来起朝代名,譬如耶律家认为自己起源于辽水,所以朝代名辽。李元昊认为自己老祖宗是从夏州这个地方上起家的,所以国名夏。第三种用特殊含义的文字来起名,譬如女真人认为最好的金属是“金”,不变不坏,所以他们的朝代就以金为名。蒙古人忽必烈则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而到皇太极那个时候,考虑到汉人因受历史影响,对金人素怀恶感,于是把国号从后金改名为谐音字清,为什么是清呢?因为清的右边上为主,下为月。月代表明朝。而主的意思就是要成为“明”的主人,要高高在上,这就是“清”的用意。当然在中国历史后半段,还有一个特例,那便是朱元璋,他早期的称号是吴王,按照正常逻辑,他的朝代本该叫吴朝,可为什么最终改名叫了明朝呢?这头一个原因,是因为历史上的吴国都是割据局部地区的小政权,感觉有些不符合天朝大国的派头。次一个则是因为朱元璋早期跟随郭子兴,郭子兴又属于白莲教,白莲教的首领称“明王”,后来朱元璋淹死了小明王,这个字号便夺为己用。第三是这个字眼也确实大气,有一种“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的感觉,比吴确实强多了。还要说的是,南朝有一个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那么这个朝代是不是用姓氏起名的特例呢?不是的!陈霸先并不是因为姓陈而把自己的朝代起名为陈,而是因为他的最初爵位就是陈公,他的封地是南豫州之陈留等十郡。所以这个朝代取名,和秦汉唐宋,那是一个思路,没啥特别。以姓氏指代朝代名,其实更多见于朝鲜越南,譬如李朝、吴朝。

5,刘朝万物草连空的下一句是什么

白痴储少男一定是猪
你好像打错了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古今同
没有查到

6,揭秘为什么汉朝不直接叫刘朝唐朝不直接叫李朝

古代那些开国皇帝成为老大之后,为什么不干脆把自己的姓氏定为国号呢?反正古代都是家天下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你们家的,干嘛还叫什么汉朝、唐朝、宋朝,直接刘朝、李朝、赵朝不就结了吗?这其实说起来,也是有原因的,一来是尊重历史沿袭。比如《史记》里说过:“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都是同姓的,所以国号就不能按姓来,这样会重复啊,所以用能够彰显自己道德追求的字眼来当国号。在春秋时,这个就特别明显了。周武王伐纣得天下,然后分封诸国。很多都是封给了自己的兄弟叔父。大家都姓姬,比如鲁国,卫国这些国君都姓姬,如果都叫姬国,那怎么称呼呢?难道叫姬一号国,姬二号国?所以不能采用姓来当国号。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某人当了皇帝,不代表着天下所有跟这个皇帝一个姓的人都是皇族了。比如刘邦当了皇帝,不代表着所有老刘都是皇族。只有刘邦这一族才能叫皇族,其他老刘还是老百姓,该交税交税,访服役服役,别想沾光。这叫同姓不同宗。所以不能叫刘朝,一叫刘朝,所有的老刘就会说,我也姓刘,这个国家姓刘,我凭什么交税。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号也要名正言顺。像刘邦,他当了皇帝,虽然已经是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天下都是他的。但有的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比如他不能说天下是老刘家的。因为天下是上天的,皇帝号称天子,是上天之子下来替老天管理这个天下。管得不好,上天还要收回去,这就是所谓的革命了。商汤革命,武王伐纣,就是刘邦亡秦都是这个类型。所以,朝代不能叫刘朝,叫刘朝,万一以后被革了命,不就变成老刘亡了吗。其实老刘没亡,只是下台了,亡的只是汉朝而已。至于,汉朝为什么叫汉朝,唐朝为什么叫唐朝,宋朝为什么叫宋朝,这又是另一个事情了~

7,刘朝的基本资料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工商管理硕士(MBA)《组织行为学》课程专任教师。
同问。。。

8,刘朝用韩语怎么说

刘朝?? 罗马音: 【 yu jo 】
搜一下:刘朝用韩语怎么说

9,刘朝许用广东话怎么说

给你一个《粤语在线发声字典》,打开网页后,在右边的工具兰中,你可以输入你要读的单词(繁体字),或者输入对应和音标,你自己找一下:http://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你好!土族高鼻音广州话:Lao tU hir中原广东中州话:柳潮嘻普通话低音:刘朝许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10,女孩姓刘叫刘朝什么好听

刘朝红刘朝婷刘朝露刘朝雪刘朝星刘朝红刘朝萧刘朝宇刘朝琤刘朝恒刘朝艺刘朝鸿刘朝心刘朝柳刘朝茜刘朝悦刘朝娥刘朝宇刘朝滢刘朝寓刘朝雪刘朝楠刘朝柯刘朝晖刘朝南刘朝倩刘朝雅刘朝艳刘朝玲刘朝静刘朝蕾刘朝静刘朝洪刘朝泓刘朝倩刘朝莉刘朝英刘朝港刘朝倩刘朝昊刘朝雨刘朝婷刘朝是刘朝铭刘朝晴刘朝婷刘朝炅刘朝丹刘朝媛刘朝轩刘朝率刘朝岩刘朝冰刘朝宁刘朝莹刘朝淅刘朝栅刘朝靓刘朝琳
刘朝露
刘朝霞
刘朝灵

11,宝宝起名字叫刘朝什么好

.天下父母心,都希望给宝宝的名字寄予着我们的美好期望。可取名“刘博今”,希望孩子成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之人。取“思敏”,希望孩子成为才思敏捷之人。取“天乐”,希望一家人和睦相处,享天伦之乐。取“宇轩”,希望孩子容貌出众、气宇轩昂。让孩子美好的人生,从一个诗意优雅的名字开始。
起名馆请提供以下需要完整信息资料 一、宝宝姓氏: 二、宝宝性别:三、出生日期【阳历(即新历): 年 月 日 时 分】 四、出生地【 省 市】 五、不包含姓氏,起1字还是2字名(任选其一): 六、宝宝父母姓名:(宝宝长辈名字以免重字或发音相同) 其它的要求,意见。接收名字 qq邮箱
文章TAG:刘朝本来什么名字

最近更新

  • 历史论坛,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

    本文目录一览1,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2,能给介绍几个有名的历史类论坛吗3,哪有比较好的历史网站4,推荐一些好的历史学术交流论坛5,历史上有哪些急功近利的人6,知名的广州论坛有哪些啊7,求中国历史较为权威的杂志和论坛8,我想知道BBS的历史1,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只要内容不涉及暴,色,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元宵节为什么不放假,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

    本文目录一览1,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2,请问元宵节放假吗3,我国的元宵节为什么不放假4,同样是团圆佳节为什么元宵节没有法定放假呢5,元宵节放假吗6,元宵节为何不是法定假期7,为什么元宵节不放假元宵节假期什么时候取消的1,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呵呵,元宵节不是国家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三支一扶是什么意思,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1,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2,限三支一扶及志愿服务西部人员什么意思3,三支一扶等项目生的定向报考公务员是什么意思4,三支一扶是做什么的5,三支一扶与四支一扶的区别6,三支一扶和村官的区别7,三支一扶与支教什么区别1,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服务期第二年应该可以吧,我也不是太清楚就是你期满了,找工作,可以随便找,好像还有贷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保定黑社会,想知道保定市 保定混混多吗 在哪

    本文目录一览1,想知道保定市保定混混多吗在哪2,保定哪儿有买女大学生和黑社会老大这本书3,保定支队张何4,保定公安局通缉犯5,保定李旭1,想知道保定市保定混混多吗在哪不多2,保定哪儿有买女大学生和黑社会老大这本书向阳桥这一个书摊挺多的书可能有吧3,保定支队张何张何,保定支队一大队四中队战士,2004年入伍,中士警衔。做饭得呵呵4,保定公安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入木三分的意思,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

    本文目录一览1,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2,入木三分的意思3,入木三分么意思4,入木三分的含义5,入木三分的意思昰什么6,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7,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8,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呢9,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10,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11,怎样解释入木三分12,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意思1,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成语〗:入木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徐州市房管局,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

    本文目录一览1,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2,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3,徐州铜山县房管局在什么位置4,徐州市云龙区房管局所在哪里5,徐州房管局网址6,徐州市房产管理局产权监理处在哪房管局分区域吗我家属于鼓楼区7,徐州房管所在哪里1,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坝子街9号中和大厦2,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8号搜一下: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3,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2012福建高考理综,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

    本文目录一览1,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2,有什么2012福建高考理综冲刺练习是比较好的3,2012年福建高考状元是谁1,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理科综合试卷满分300分,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必考题共27题,共265分;选考题共5题,考生作答3题,共35分。物理试题总分120分,选考内容占10%;化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退休警察,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

    本文目录一览1,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2,退休警察死亡抚恤金3,最新警察退休政策出台4,已经退休的警察还可以说是警察吗5,我国警察多少岁退休6,警察退休后有那些工资7,退休的人民警察如何给予纪律处分8,退休警察好看吗1,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警衔还在,待遇也还在,但是不能再佩戴警衔,不能留作纪念。是自己保留的我朋友是警察,他的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