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钟彬,五行缺木缺水男孩名字姓钟

钟彬,五行缺木缺水男孩名字姓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08 20:03:04 编辑:教育管理 手机版

1,五行缺木缺水男孩名字姓钟

钟彬!柯淼!
钟润楷

五行缺木缺水男孩名字姓钟

2,电脑钟彬读了怎么

【问题描述】:杀毒软件提示感染病毒,或系统中存在恶意弹窗(如图一,图二)图一图二:【原因分析】:病毒木马程序进入系统后执行导致报错或弹窗【解决方案】:1、从360软件管家中下载“windows清理助手”进行系统扫描(如图三)图三:?2、从http://down.360safe.com/360compkill5.1.0.1057-1225.zip下载360急救箱进行扫描(64位系统请下载http://down.360safe.com/360compkill64.zip)(如图四)图四:

电脑钟彬读了怎么办

3,亮剑中降为营长的李云龙一直在独立团当老大总部首长们为何不管此事你怎么看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蔡守元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蔡守元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宋希濂。假如胡宗南采纳了这个计划,会对西南地区的解放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卢汉将失去对云南的控制,能否起义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二是怒江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军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即使胡宗南部战败,逃进缅甸的敌军兵力将是李弥部的数倍,给建国初期的边境稳定带来极大麻烦。胡宗南的“亲信”、红色特工熊向晖的长子曾经说过,李弥部的几千残兵就将“金三角”搅得不能安宁,让胡宗南集团三十万人和宋希濂集团十二万人逃到缅甸或者金三角,“必然会让全世界遭到更大的灾难”。就胡宗南本人的才能来说,他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但时的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其主要依据就是,早在1946年5月,他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主张突袭延安。当时他向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攻略陕北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向陕甘宁边区突发奇兵,采取“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闪击行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但蒋认为,当时攻占陕北政治上会陷于被动,于是复电“暂缓”执行。当然,胡宗南的第一机要秘书熊向晖就是我党特工,奇袭延安难以取得完全成功;但是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也能延缓解放战争的进程。从军事角度讲,不失为一个上策。后来进攻延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是遇到了棋高一着的军事家毛泽东,二是遇到了泄漏计划的熊向晖。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在军事上也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草包。那么,“滇缅计划”是如何出台的,又是如何流产的?1949年8月12日下午,胡宗南来到位于汉中的军用机场,在萧杀的秋风中不停地踱步,看得出他在等一个重要任务的到来。当时东南各省已经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地区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兵力有50万,几乎占到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成为坚守西南的生力军,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唯一希望。能让西北王胡宗南伫立在风中等候的人,是他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但是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资格老、名气大;1927年北伐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少将副师长,小宋还是个少校股长。1931年胡宗南升人中将师长,4年后宋希濂才升为少将。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候的宋希濂才刚刚胜任军长。直到9年后,宋希濂才成为集团军总司令。虽然如此,但是胡宗南非常敬重宋希濂这个小字辈,因为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打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当时虽然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但是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胡宗南身上,希望他能在西南站稳脚跟,把那里打造成为自己的反攻基地。早在渡江战役后,宋希濂就拒不听从顶头上司、“国防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挥,带兵向西开进,随时准备入川。当时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群,宋希濂在8月初飞抵重庆让张群给自己安排军需物资。宋希濂到重庆的次日,就接到胡宗南的邀请,希望他到汉中一聚,说要商谈“要事”,这个要事,当然是何去何从。胡宗南找宋希濂的时候,不可能心里没谱,但是他的计划需要宋的配合。因为除了胡宗南集团,宋希濂也手握重兵,是老蒋在四川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宋希濂8月12日到达汉中,成为胡宗南的座上宾,两人开始就未来布局进行彻夜长谈。讨论的话题直截了当,国民党军如何阻挡解放军的攻势,如何能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这时候,宋希濂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滇缅计划”,得到胡宗南赞赏。宋希濂认为以国民党军在西南的部队,没有能力和解放军抗衡,因此只能在解放军尚未进入西南之前,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向滇西转移,见机行事。这样的话,进可以以滇西为大本营“反攻”退可以将部队拉到缅北去。而且宋希濂还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尽快向滇缅边境地区运送重武器及军用物资,作为实施“滇缅计划”的前提。之所以说宋希濂提出这个计划是深思熟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云南是自己的“老巢”。1941年宋担任11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就担任昆明防守司令,时间长达4年之久。因此,宋希濂对滇缅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较为熟悉,那里的人脉也不错。退守云南之后,宋希濂的风头肯定盖过胡宗南,成为事实上的老大。所以说,宋希濂制定“滇缅计划”既是为党国着想,也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打着小算盘。那么,宋希濂也曾担任几年新疆省警备司令,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到新疆?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在1937年担任陕西河防部队长官的时候,跟胡宗南有过节,胡没少给他小鞋穿,甚至剥夺过他的兵权。事实上,陶峙岳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弃暗投明,跟中共接触;并且在9月初宣布起义。如果胡宗南他们去新疆,肯定是自投罗网。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新疆跟苏联交界,到时候国民党军失败了无路可退。因此,胡宗南他们到云南才是上策。“滇缅计划”对宋希濂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容易;因为宋希濂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是宋的得力助手,对宋忠心不二。因此,宋希濂对实施“滇缅计划”非常热衷,胸有成竹。他没有想到,胡宗南态度更为积极,在他和盘托出“滇缅计划”后,胡宗南面露喜色,兴奋地站立起来,他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连声叫好。胡宗南在7月份进行的扶眉战役中惨遭败绩,一周内数万精锐灰飞烟灭;经此一战,军心涣散,胡宗南失去自信,无心再战,产生了退守西南的想法。胡宗南也有私心,也想保存实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他对宋希濂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他任务自己的兵力是宋的几倍,到时候还怕他不成?所以胡宗南态度积极,赞赏宋的“滇缅计划”。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滇缅计划”对蒋介石来说都是一个上策,比"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高明。虽然胡宗南屡战屡败,但是他指挥的兵力是蒋介石残兵中最能战的,有李文之第五兵团、裴昌会之第七兵团、李振之第十三兵团,三个兵团加上直属等部队,共计有12个军,退到云南肯定会给我军大西南带来更大麻烦。胡宗南和宋希濂做的最坏的打算就是撤到缅甸,打不赢解放军,还打不赢缅军吗?两人甚至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拟定了,即由胡宗一个军进驻川南,由宋希濂一个师进驻泸州;为后续部队撤到滇西打前站。胡宗南和宋希濂虽然敲定了方案,但是没有蒋介石的同意,两人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8月24日,蒋介石乘专机从台湾经广州飞到了重庆。胡、宋两人相约共同去见蒋介石,汇报他们的“滇缅计划”。既然如此,该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不同意。胡宗南向蒋介石汇报该计划后,遭到一顿痛斥。蒋介石的理由非常充分:国民党政府曾经把重庆当做陪都,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群众基础;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川是天府之国,富饶繁荣。如果失去四川,东南沿海的岛屿和台湾怕也难以保住因此,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不允许轻易放弃西南。事实上正是如此,西南丢失,海南岛随即失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怕也保不住。胡宗南对蒋介石说,四川看似部队不少,但不是编练的新军就是刘文辉、邓锡侯这些靠不住等川军,靠这点兵力难以在四川跟解放军抗衡。但是蒋介石主意已定,让“滇缅计划”胎死腹中。根据熊向晖儿子熊刚回忆,蒋介石曾经6次拒绝胡宗南退守云南建议。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对胡失去了信任。原来当时我党也希望胡宗南跟我军在四川决战,担心他们跑到云南,为此通过情报部门实施了离间计。当时熊向晖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中共特工,在泄露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绝密情报后,熊向晖便去了美国。这时候胡宗南也通过其它渠道,得知了熊向晖是中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甚至也不排除胡宗南故意放虎归山,安排熊向晖离开。一则胡宗南和熊的关系亲密无间,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两人感情深厚,胡于心不忍;二则胡宗南担心处理熊会显得自己无能,失去蒋的信任;所以胡宗南就把这事压了下来。为了拖住胡宗南,我党只有离间蒋介石和胡的关系,周恩来假装无意,在北平向国民党元老披露了熊的真实身份。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宗南包庇熊向晖的事实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如此一来,蒋介石对胡这个得意门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产生了防范心理,对他的“滇缅计划”自然也非常警惕和反感,将该计划束之高阁是情理之中的事。蒋介石等于替共产党看住了胡宗南,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在成都战役之后,于1950年飞往台湾。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蔡守元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宋希濂。假如胡宗南采纳了这个计划,会对西南地区的解放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卢汉将失去对云南的控制,能否起义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二是怒江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军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即使胡宗南部战败,逃进缅甸的敌军兵力将是李弥部的数倍,给建国初期的边境稳定带来极大麻烦。胡宗南的“亲信”、红色特工熊向晖的长子曾经说过,李弥部的几千残兵就将“金三角”搅得不能安宁,让胡宗南集团三十万人和宋希濂集团十二万人逃到缅甸或者金三角,“必然会让全世界遭到更大的灾难”。就胡宗南本人的才能来说,他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但时的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其主要依据就是,早在1946年5月,他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主张突袭延安。当时他向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攻略陕北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向陕甘宁边区突发奇兵,采取“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闪击行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但蒋认为,当时攻占陕北政治上会陷于被动,于是复电“暂缓”执行。当然,胡宗南的第一机要秘书熊向晖就是我党特工,奇袭延安难以取得完全成功;但是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也能延缓解放战争的进程。从军事角度讲,不失为一个上策。后来进攻延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是遇到了棋高一着的军事家毛泽东,二是遇到了泄漏计划的熊向晖。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在军事上也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草包。那么,“滇缅计划”是如何出台的,又是如何流产的?1949年8月12日下午,胡宗南来到位于汉中的军用机场,在萧杀的秋风中不停地踱步,看得出他在等一个重要任务的到来。当时东南各省已经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地区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兵力有50万,几乎占到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成为坚守西南的生力军,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唯一希望。能让西北王胡宗南伫立在风中等候的人,是他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但是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资格老、名气大;1927年北伐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少将副师长,小宋还是个少校股长。1931年胡宗南升人中将师长,4年后宋希濂才升为少将。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候的宋希濂才刚刚胜任军长。直到9年后,宋希濂才成为集团军总司令。虽然如此,但是胡宗南非常敬重宋希濂这个小字辈,因为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打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当时虽然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但是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胡宗南身上,希望他能在西南站稳脚跟,把那里打造成为自己的反攻基地。早在渡江战役后,宋希濂就拒不听从顶头上司、“国防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挥,带兵向西开进,随时准备入川。当时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群,宋希濂在8月初飞抵重庆让张群给自己安排军需物资。宋希濂到重庆的次日,就接到胡宗南的邀请,希望他到汉中一聚,说要商谈“要事”,这个要事,当然是何去何从。胡宗南找宋希濂的时候,不可能心里没谱,但是他的计划需要宋的配合。因为除了胡宗南集团,宋希濂也手握重兵,是老蒋在四川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宋希濂8月12日到达汉中,成为胡宗南的座上宾,两人开始就未来布局进行彻夜长谈。讨论的话题直截了当,国民党军如何阻挡解放军的攻势,如何能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这时候,宋希濂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滇缅计划”,得到胡宗南赞赏。宋希濂认为以国民党军在西南的部队,没有能力和解放军抗衡,因此只能在解放军尚未进入西南之前,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向滇西转移,见机行事。这样的话,进可以以滇西为大本营“反攻”退可以将部队拉到缅北去。而且宋希濂还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尽快向滇缅边境地区运送重武器及军用物资,作为实施“滇缅计划”的前提。之所以说宋希濂提出这个计划是深思熟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云南是自己的“老巢”。1941年宋担任11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就担任昆明防守司令,时间长达4年之久。因此,宋希濂对滇缅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较为熟悉,那里的人脉也不错。退守云南之后,宋希濂的风头肯定盖过胡宗南,成为事实上的老大。所以说,宋希濂制定“滇缅计划”既是为党国着想,也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打着小算盘。那么,宋希濂也曾担任几年新疆省警备司令,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到新疆?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在1937年担任陕西河防部队长官的时候,跟胡宗南有过节,胡没少给他小鞋穿,甚至剥夺过他的兵权。事实上,陶峙岳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弃暗投明,跟中共接触;并且在9月初宣布起义。如果胡宗南他们去新疆,肯定是自投罗网。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新疆跟苏联交界,到时候国民党军失败了无路可退。因此,胡宗南他们到云南才是上策。“滇缅计划”对宋希濂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容易;因为宋希濂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是宋的得力助手,对宋忠心不二。因此,宋希濂对实施“滇缅计划”非常热衷,胸有成竹。他没有想到,胡宗南态度更为积极,在他和盘托出“滇缅计划”后,胡宗南面露喜色,兴奋地站立起来,他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连声叫好。胡宗南在7月份进行的扶眉战役中惨遭败绩,一周内数万精锐灰飞烟灭;经此一战,军心涣散,胡宗南失去自信,无心再战,产生了退守西南的想法。胡宗南也有私心,也想保存实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他对宋希濂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他任务自己的兵力是宋的几倍,到时候还怕他不成?所以胡宗南态度积极,赞赏宋的“滇缅计划”。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滇缅计划”对蒋介石来说都是一个上策,比"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高明。虽然胡宗南屡战屡败,但是他指挥的兵力是蒋介石残兵中最能战的,有李文之第五兵团、裴昌会之第七兵团、李振之第十三兵团,三个兵团加上直属等部队,共计有12个军,退到云南肯定会给我军大西南带来更大麻烦。胡宗南和宋希濂做的最坏的打算就是撤到缅甸,打不赢解放军,还打不赢缅军吗?两人甚至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拟定了,即由胡宗一个军进驻川南,由宋希濂一个师进驻泸州;为后续部队撤到滇西打前站。胡宗南和宋希濂虽然敲定了方案,但是没有蒋介石的同意,两人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8月24日,蒋介石乘专机从台湾经广州飞到了重庆。胡、宋两人相约共同去见蒋介石,汇报他们的“滇缅计划”。既然如此,该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不同意。胡宗南向蒋介石汇报该计划后,遭到一顿痛斥。蒋介石的理由非常充分:国民党政府曾经把重庆当做陪都,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群众基础;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川是天府之国,富饶繁荣。如果失去四川,东南沿海的岛屿和台湾怕也难以保住因此,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不允许轻易放弃西南。事实上正是如此,西南丢失,海南岛随即失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怕也保不住。胡宗南对蒋介石说,四川看似部队不少,但不是编练的新军就是刘文辉、邓锡侯这些靠不住等川军,靠这点兵力难以在四川跟解放军抗衡。但是蒋介石主意已定,让“滇缅计划”胎死腹中。根据熊向晖儿子熊刚回忆,蒋介石曾经6次拒绝胡宗南退守云南建议。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对胡失去了信任。原来当时我党也希望胡宗南跟我军在四川决战,担心他们跑到云南,为此通过情报部门实施了离间计。当时熊向晖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中共特工,在泄露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绝密情报后,熊向晖便去了美国。这时候胡宗南也通过其它渠道,得知了熊向晖是中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甚至也不排除胡宗南故意放虎归山,安排熊向晖离开。一则胡宗南和熊的关系亲密无间,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两人感情深厚,胡于心不忍;二则胡宗南担心处理熊会显得自己无能,失去蒋的信任;所以胡宗南就把这事压了下来。为了拖住胡宗南,我党只有离间蒋介石和胡的关系,周恩来假装无意,在北平向国民党元老披露了熊的真实身份。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宗南包庇熊向晖的事实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如此一来,蒋介石对胡这个得意门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产生了防范心理,对他的“滇缅计划”自然也非常警惕和反感,将该计划束之高阁是情理之中的事。蒋介石等于替共产党看住了胡宗南,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在成都战役之后,于1950年飞往台湾。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魏 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 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黎 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蔡守元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宋希濂。假如胡宗南采纳了这个计划,会对西南地区的解放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卢汉将失去对云南的控制,能否起义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二是怒江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军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即使胡宗南部战败,逃进缅甸的敌军兵力将是李弥部的数倍,给建国初期的边境稳定带来极大麻烦。胡宗南的“亲信”、红色特工熊向晖的长子曾经说过,李弥部的几千残兵就将“金三角”搅得不能安宁,让胡宗南集团三十万人和宋希濂集团十二万人逃到缅甸或者金三角,“必然会让全世界遭到更大的灾难”。就胡宗南本人的才能来说,他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但时的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其主要依据就是,早在1946年5月,他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主张突袭延安。当时他向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攻略陕北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向陕甘宁边区突发奇兵,采取“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闪击行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但蒋认为,当时攻占陕北政治上会陷于被动,于是复电“暂缓”执行。当然,胡宗南的第一机要秘书熊向晖就是我党特工,奇袭延安难以取得完全成功;但是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也能延缓解放战争的进程。从军事角度讲,不失为一个上策。后来进攻延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是遇到了棋高一着的军事家毛泽东,二是遇到了泄漏计划的熊向晖。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在军事上也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草包。那么,“滇缅计划”是如何出台的,又是如何流产的?1949年8月12日下午,胡宗南来到位于汉中的军用机场,在萧杀的秋风中不停地踱步,看得出他在等一个重要任务的到来。当时东南各省已经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地区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兵力有50万,几乎占到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成为坚守西南的生力军,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唯一希望。能让西北王胡宗南伫立在风中等候的人,是他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但是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资格老、名气大;1927年北伐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少将副师长,小宋还是个少校股长。1931年胡宗南升人中将师长,4年后宋希濂才升为少将。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候的宋希濂才刚刚胜任军长。直到9年后,宋希濂才成为集团军总司令。虽然如此,但是胡宗南非常敬重宋希濂这个小字辈,因为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打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当时虽然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但是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胡宗南身上,希望他能在西南站稳脚跟,把那里打造成为自己的反攻基地。早在渡江战役后,宋希濂就拒不听从顶头上司、“国防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挥,带兵向西开进,随时准备入川。当时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群,宋希濂在8月初飞抵重庆让张群给自己安排军需物资。宋希濂到重庆的次日,就接到胡宗南的邀请,希望他到汉中一聚,说要商谈“要事”,这个要事,当然是何去何从。胡宗南找宋希濂的时候,不可能心里没谱,但是他的计划需要宋的配合。因为除了胡宗南集团,宋希濂也手握重兵,是老蒋在四川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宋希濂8月12日到达汉中,成为胡宗南的座上宾,两人开始就未来布局进行彻夜长谈。讨论的话题直截了当,国民党军如何阻挡解放军的攻势,如何能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这时候,宋希濂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滇缅计划”,得到胡宗南赞赏。宋希濂认为以国民党军在西南的部队,没有能力和解放军抗衡,因此只能在解放军尚未进入西南之前,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向滇西转移,见机行事。这样的话,进可以以滇西为大本营“反攻”退可以将部队拉到缅北去。而且宋希濂还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尽快向滇缅边境地区运送重武器及军用物资,作为实施“滇缅计划”的前提。之所以说宋希濂提出这个计划是深思熟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云南是自己的“老巢”。1941年宋担任11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就担任昆明防守司令,时间长达4年之久。因此,宋希濂对滇缅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较为熟悉,那里的人脉也不错。退守云南之后,宋希濂的风头肯定盖过胡宗南,成为事实上的老大。所以说,宋希濂制定“滇缅计划”既是为党国着想,也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打着小算盘。那么,宋希濂也曾担任几年新疆省警备司令,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到新疆?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在1937年担任陕西河防部队长官的时候,跟胡宗南有过节,胡没少给他小鞋穿,甚至剥夺过他的兵权。事实上,陶峙岳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弃暗投明,跟中共接触;并且在9月初宣布起义。如果胡宗南他们去新疆,肯定是自投罗网。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新疆跟苏联交界,到时候国民党军失败了无路可退。因此,胡宗南他们到云南才是上策。“滇缅计划”对宋希濂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容易;因为宋希濂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是宋的得力助手,对宋忠心不二。因此,宋希濂对实施“滇缅计划”非常热衷,胸有成竹。他没有想到,胡宗南态度更为积极,在他和盘托出“滇缅计划”后,胡宗南面露喜色,兴奋地站立起来,他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连声叫好。胡宗南在7月份进行的扶眉战役中惨遭败绩,一周内数万精锐灰飞烟灭;经此一战,军心涣散,胡宗南失去自信,无心再战,产生了退守西南的想法。胡宗南也有私心,也想保存实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他对宋希濂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他任务自己的兵力是宋的几倍,到时候还怕他不成?所以胡宗南态度积极,赞赏宋的“滇缅计划”。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滇缅计划”对蒋介石来说都是一个上策,比"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高明。虽然胡宗南屡战屡败,但是他指挥的兵力是蒋介石残兵中最能战的,有李文之第五兵团、裴昌会之第七兵团、李振之第十三兵团,三个兵团加上直属等部队,共计有12个军,退到云南肯定会给我军大西南带来更大麻烦。胡宗南和宋希濂做的最坏的打算就是撤到缅甸,打不赢解放军,还打不赢缅军吗?两人甚至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拟定了,即由胡宗一个军进驻川南,由宋希濂一个师进驻泸州;为后续部队撤到滇西打前站。胡宗南和宋希濂虽然敲定了方案,但是没有蒋介石的同意,两人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8月24日,蒋介石乘专机从台湾经广州飞到了重庆。胡、宋两人相约共同去见蒋介石,汇报他们的“滇缅计划”。既然如此,该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不同意。胡宗南向蒋介石汇报该计划后,遭到一顿痛斥。蒋介石的理由非常充分:国民党政府曾经把重庆当做陪都,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群众基础;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川是天府之国,富饶繁荣。如果失去四川,东南沿海的岛屿和台湾怕也难以保住因此,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不允许轻易放弃西南。事实上正是如此,西南丢失,海南岛随即失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怕也保不住。胡宗南对蒋介石说,四川看似部队不少,但不是编练的新军就是刘文辉、邓锡侯这些靠不住等川军,靠这点兵力难以在四川跟解放军抗衡。但是蒋介石主意已定,让“滇缅计划”胎死腹中。根据熊向晖儿子熊刚回忆,蒋介石曾经6次拒绝胡宗南退守云南建议。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对胡失去了信任。原来当时我党也希望胡宗南跟我军在四川决战,担心他们跑到云南,为此通过情报部门实施了离间计。当时熊向晖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中共特工,在泄露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绝密情报后,熊向晖便去了美国。这时候胡宗南也通过其它渠道,得知了熊向晖是中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甚至也不排除胡宗南故意放虎归山,安排熊向晖离开。一则胡宗南和熊的关系亲密无间,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两人感情深厚,胡于心不忍;二则胡宗南担心处理熊会显得自己无能,失去蒋的信任;所以胡宗南就把这事压了下来。为了拖住胡宗南,我党只有离间蒋介石和胡的关系,周恩来假装无意,在北平向国民党元老披露了熊的真实身份。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宗南包庇熊向晖的事实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如此一来,蒋介石对胡这个得意门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产生了防范心理,对他的“滇缅计划”自然也非常警惕和反感,将该计划束之高阁是情理之中的事。蒋介石等于替共产党看住了胡宗南,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在成都战役之后,于1950年飞往台湾。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魏 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 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黎 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妈妈走了,爸爸喝醉了酒掉进粪池淹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妈,也没有了爸,一大早自己坐在床上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听同学讲起这些,我瞬间就泪崩了。那一幕至今也无法从我的记忆里抹去。故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经人介绍结婚后感情一直不和,在他三岁时候的一天,他的妈妈突然走了,从此杳无音信。男人本来是个木匠,活儿做得挺好,生活也还过得去,至于为什么夫妻不和,没有谁知道。只知道,自从女人离家出走后,男人就一蹶不振,常常以酒浇愁,虽也继续做着木工,但怎么也没有以前上心。而终于有一天晚上他又把自己喝得烂醉,可能是半夜起来上厕所,也可能是起来喝水走错了地方,反正当他的母亲过去的时候才发现,他掉在厕所已经浮起来了。这样,三岁不见了娘,五岁没了爸,小男孩最亲最亲的人就只有奶奶了。听说他奶奶也是个非常苦命的人。因为她是我同学一个村的,我也见过她几面,瘦小瘦小的,脸长得有点像演员李勤勤,只眼睛没那么大。她很不幸,一生嫁了两次,丈夫都得病死了。她一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就是她和第一个丈夫生的。她还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我同学告诉我,她什么都吃,蛇,猫,老鼠什么的都弄了吃,尤其是说到吃老鼠,我听了就只想吐。她的那个大儿子本来是留在第一个丈夫家的,因为媳妇走了,儿子要干活养家,就过来他母亲这边,让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他母亲这边第二个丈夫家的小儿子也结婚了,因为家底太穷,生活过得不怎么样,她和他们住一起,把祖屋老房给了大儿子父子俩住着。我总忍不住想,也许,如果她和大儿子都住在老房,她大儿子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了。如果,小男孩的妈妈不离家出走,也许,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吧!小男孩的妈妈在哪里呢?她的心里难道没有一丝丝牵挂?没有一点点愧疚?好可怜的小男孩,小小年纪就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谁说不是呢?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蔡守元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宋希濂。假如胡宗南采纳了这个计划,会对西南地区的解放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卢汉将失去对云南的控制,能否起义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二是怒江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军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即使胡宗南部战败,逃进缅甸的敌军兵力将是李弥部的数倍,给建国初期的边境稳定带来极大麻烦。胡宗南的“亲信”、红色特工熊向晖的长子曾经说过,李弥部的几千残兵就将“金三角”搅得不能安宁,让胡宗南集团三十万人和宋希濂集团十二万人逃到缅甸或者金三角,“必然会让全世界遭到更大的灾难”。就胡宗南本人的才能来说,他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但时的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其主要依据就是,早在1946年5月,他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主张突袭延安。当时他向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攻略陕北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向陕甘宁边区突发奇兵,采取“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闪击行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但蒋认为,当时攻占陕北政治上会陷于被动,于是复电“暂缓”执行。当然,胡宗南的第一机要秘书熊向晖就是我党特工,奇袭延安难以取得完全成功;但是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也能延缓解放战争的进程。从军事角度讲,不失为一个上策。后来进攻延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是遇到了棋高一着的军事家毛泽东,二是遇到了泄漏计划的熊向晖。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在军事上也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草包。那么,“滇缅计划”是如何出台的,又是如何流产的?1949年8月12日下午,胡宗南来到位于汉中的军用机场,在萧杀的秋风中不停地踱步,看得出他在等一个重要任务的到来。当时东南各省已经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地区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兵力有50万,几乎占到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成为坚守西南的生力军,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唯一希望。能让西北王胡宗南伫立在风中等候的人,是他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但是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资格老、名气大;1927年北伐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少将副师长,小宋还是个少校股长。1931年胡宗南升人中将师长,4年后宋希濂才升为少将。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候的宋希濂才刚刚胜任军长。直到9年后,宋希濂才成为集团军总司令。虽然如此,但是胡宗南非常敬重宋希濂这个小字辈,因为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打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当时虽然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但是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胡宗南身上,希望他能在西南站稳脚跟,把那里打造成为自己的反攻基地。早在渡江战役后,宋希濂就拒不听从顶头上司、“国防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挥,带兵向西开进,随时准备入川。当时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群,宋希濂在8月初飞抵重庆让张群给自己安排军需物资。宋希濂到重庆的次日,就接到胡宗南的邀请,希望他到汉中一聚,说要商谈“要事”,这个要事,当然是何去何从。胡宗南找宋希濂的时候,不可能心里没谱,但是他的计划需要宋的配合。因为除了胡宗南集团,宋希濂也手握重兵,是老蒋在四川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宋希濂8月12日到达汉中,成为胡宗南的座上宾,两人开始就未来布局进行彻夜长谈。讨论的话题直截了当,国民党军如何阻挡解放军的攻势,如何能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这时候,宋希濂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滇缅计划”,得到胡宗南赞赏。宋希濂认为以国民党军在西南的部队,没有能力和解放军抗衡,因此只能在解放军尚未进入西南之前,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向滇西转移,见机行事。这样的话,进可以以滇西为大本营“反攻”退可以将部队拉到缅北去。而且宋希濂还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尽快向滇缅边境地区运送重武器及军用物资,作为实施“滇缅计划”的前提。之所以说宋希濂提出这个计划是深思熟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云南是自己的“老巢”。1941年宋担任11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就担任昆明防守司令,时间长达4年之久。因此,宋希濂对滇缅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较为熟悉,那里的人脉也不错。退守云南之后,宋希濂的风头肯定盖过胡宗南,成为事实上的老大。所以说,宋希濂制定“滇缅计划”既是为党国着想,也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打着小算盘。那么,宋希濂也曾担任几年新疆省警备司令,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到新疆?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在1937年担任陕西河防部队长官的时候,跟胡宗南有过节,胡没少给他小鞋穿,甚至剥夺过他的兵权。事实上,陶峙岳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弃暗投明,跟中共接触;并且在9月初宣布起义。如果胡宗南他们去新疆,肯定是自投罗网。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新疆跟苏联交界,到时候国民党军失败了无路可退。因此,胡宗南他们到云南才是上策。“滇缅计划”对宋希濂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容易;因为宋希濂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是宋的得力助手,对宋忠心不二。因此,宋希濂对实施“滇缅计划”非常热衷,胸有成竹。他没有想到,胡宗南态度更为积极,在他和盘托出“滇缅计划”后,胡宗南面露喜色,兴奋地站立起来,他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连声叫好。胡宗南在7月份进行的扶眉战役中惨遭败绩,一周内数万精锐灰飞烟灭;经此一战,军心涣散,胡宗南失去自信,无心再战,产生了退守西南的想法。胡宗南也有私心,也想保存实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他对宋希濂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他任务自己的兵力是宋的几倍,到时候还怕他不成?所以胡宗南态度积极,赞赏宋的“滇缅计划”。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滇缅计划”对蒋介石来说都是一个上策,比"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高明。虽然胡宗南屡战屡败,但是他指挥的兵力是蒋介石残兵中最能战的,有李文之第五兵团、裴昌会之第七兵团、李振之第十三兵团,三个兵团加上直属等部队,共计有12个军,退到云南肯定会给我军大西南带来更大麻烦。胡宗南和宋希濂做的最坏的打算就是撤到缅甸,打不赢解放军,还打不赢缅军吗?两人甚至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拟定了,即由胡宗一个军进驻川南,由宋希濂一个师进驻泸州;为后续部队撤到滇西打前站。胡宗南和宋希濂虽然敲定了方案,但是没有蒋介石的同意,两人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8月24日,蒋介石乘专机从台湾经广州飞到了重庆。胡、宋两人相约共同去见蒋介石,汇报他们的“滇缅计划”。既然如此,该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不同意。胡宗南向蒋介石汇报该计划后,遭到一顿痛斥。蒋介石的理由非常充分:国民党政府曾经把重庆当做陪都,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群众基础;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川是天府之国,富饶繁荣。如果失去四川,东南沿海的岛屿和台湾怕也难以保住因此,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不允许轻易放弃西南。事实上正是如此,西南丢失,海南岛随即失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怕也保不住。胡宗南对蒋介石说,四川看似部队不少,但不是编练的新军就是刘文辉、邓锡侯这些靠不住等川军,靠这点兵力难以在四川跟解放军抗衡。但是蒋介石主意已定,让“滇缅计划”胎死腹中。根据熊向晖儿子熊刚回忆,蒋介石曾经6次拒绝胡宗南退守云南建议。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对胡失去了信任。原来当时我党也希望胡宗南跟我军在四川决战,担心他们跑到云南,为此通过情报部门实施了离间计。当时熊向晖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中共特工,在泄露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绝密情报后,熊向晖便去了美国。这时候胡宗南也通过其它渠道,得知了熊向晖是中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甚至也不排除胡宗南故意放虎归山,安排熊向晖离开。一则胡宗南和熊的关系亲密无间,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两人感情深厚,胡于心不忍;二则胡宗南担心处理熊会显得自己无能,失去蒋的信任;所以胡宗南就把这事压了下来。为了拖住胡宗南,我党只有离间蒋介石和胡的关系,周恩来假装无意,在北平向国民党元老披露了熊的真实身份。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宗南包庇熊向晖的事实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如此一来,蒋介石对胡这个得意门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产生了防范心理,对他的“滇缅计划”自然也非常警惕和反感,将该计划束之高阁是情理之中的事。蒋介石等于替共产党看住了胡宗南,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在成都战役之后,于1950年飞往台湾。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魏 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 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黎 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妈妈走了,爸爸喝醉了酒掉进粪池淹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妈,也没有了爸,一大早自己坐在床上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听同学讲起这些,我瞬间就泪崩了。那一幕至今也无法从我的记忆里抹去。故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经人介绍结婚后感情一直不和,在他三岁时候的一天,他的妈妈突然走了,从此杳无音信。男人本来是个木匠,活儿做得挺好,生活也还过得去,至于为什么夫妻不和,没有谁知道。只知道,自从女人离家出走后,男人就一蹶不振,常常以酒浇愁,虽也继续做着木工,但怎么也没有以前上心。而终于有一天晚上他又把自己喝得烂醉,可能是半夜起来上厕所,也可能是起来喝水走错了地方,反正当他的母亲过去的时候才发现,他掉在厕所已经浮起来了。这样,三岁不见了娘,五岁没了爸,小男孩最亲最亲的人就只有奶奶了。听说他奶奶也是个非常苦命的人。因为她是我同学一个村的,我也见过她几面,瘦小瘦小的,脸长得有点像演员李勤勤,只眼睛没那么大。她很不幸,一生嫁了两次,丈夫都得病死了。她一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就是她和第一个丈夫生的。她还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我同学告诉我,她什么都吃,蛇,猫,老鼠什么的都弄了吃,尤其是说到吃老鼠,我听了就只想吐。她的那个大儿子本来是留在第一个丈夫家的,因为媳妇走了,儿子要干活养家,就过来他母亲这边,让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他母亲这边第二个丈夫家的小儿子也结婚了,因为家底太穷,生活过得不怎么样,她和他们住一起,把祖屋老房给了大儿子父子俩住着。我总忍不住想,也许,如果她和大儿子都住在老房,她大儿子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了。如果,小男孩的妈妈不离家出走,也许,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吧!小男孩的妈妈在哪里呢?她的心里难道没有一丝丝牵挂?没有一点点愧疚?好可怜的小男孩,小小年纪就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谁说不是呢?龙文章据守的“南天门”战史原型是怒江西岸的松山阵地,鬼子修筑的工事几乎掏空了山体,莫说美式榴弹炮,包括美军轰炸机的重磅炸弹都奈何不得,所以后来进攻松山的第八军副军长李弥才想出了山体爆破的笨招,即便如此,只有1000多日军防守的松山阵地前,伤亡了11000多名抗日官兵,战事可谓惨烈。(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同样,如果按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演绎,龙文章率领的“炮灰团”能潜入偷袭日军树堡工事,鬼子竹内联队的大炮也必然无济可施,何况松山上第113联队的火炮数量,都不及中国远征军的零头。日军自1942年5月侵入滇西后,在两年的时间里以松山主峰为核心修筑了四十多个堡垒群,每个堡垒群由一个主堡和若干子堡组成,无论主堡子堡均以粗大原木和加厚钢板为主建材,上面覆盖数米厚的泥土;各堡垒群之间都有交通沟和战壕相通,既可独立作战也可互相支援。战后某历史学家曾亲自考察日军阵地,发现堡垒共分上下三层,顶部以70厘米直径的原木排列成行,积五层,间以30毫米钢板数层,虽山炮直接命中亦不能毁;堡垒高出地面的部分四周堆满空汽油桶,桶内沙石,排列三层,之间仍夹有数层钢板,最外面被土,155毫米榴弹炮命中毫发无损。据称阵地完工后,日军特地用火炮射击及飞机轰炸试验,以检验坚固程度。堡垒群最下层都设有弹药库、粮库、材料库等设施,物资储备至少可供半年使用,甚至还有发电、抽水和卫生设备。整个松山的山体已经成为中空的永久性军事要塞,是日军抽调两个工兵联队和强征滇西百姓建成的,驻守松山阵地的第56师团士兵大多来自北九州,许多人是矿工出身,挖壕打洞是强项,是一群顽固的“地老鼠”。(第八军副军长李弥)松山日军主力第113联队在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打响后,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率主力增援龙陵,山上的日军只剩1400余人,指挥官为野炮兵第56联队第三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但火力配备较为强大,拥有轻重机枪上百挺和20多门火炮。中国远征军对松山的攻击先后进行了十次,战史上被称为“十攻松山”,从1944年6月4日持续到9月7日整整三个月。最先上场的是钟彬第71军的新编第28师,并得到了两个炮兵团和火力支援和美军飞机的空中掩护,伤亡超过2000人却成果不大,于是又换上何绍周的第8军。何绍周督师猛攻五次伤亡无算,才摸出了一点门道,发现重炮和航弹效果都不是很好,唯一作用较大的是火焰喷射器,但这东西射程有限,步兵必须推进到敌人堡垒附近才能使用,进展仍然缓慢。尤其是六攻松山的时候,冲到堡垒前的200多名步兵遭到几十名日军的白刃反击,三倍于敌却拼刺不过,何绍周严令炮火覆盖,炮兵含泪射击。事后何绍周解释,远征军士兵大多为新兵,拼刺技术远逊日军,这200多人根本不能活着撤下来,而如果让日军再缩回地下工事,后续进攻的部队将遭受更大的伤亡,这才是真实残酷的战争史,不是抗日神剧。(日军113联队部军官)时间进入1944年8月,松山久攻不克,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不耐烦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言语间也不太客气了,黄埔一期的何绍周乃是何应钦亲侄,哪受得了这个,随便找个借口回昆明了,部队扔给了第8军副军长李弥。研究之后,8月13日起第8军以坑道爆破的办法,逐一摧毁日军堡垒,至1944月8月20日,松山主峰日军主堡被炸上了天,残余日军已不足40人,这应该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巧夺的树堡了。(李弥在松山指挥作战)经过扫荡残余,至9月7日中国远征军才完全克复松山,滇缅公路终于可以向前输送弹药给养给腾冲和龙陵战场了。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阵亡4000余人,伤7000余人,全歼日军113联队“拉孟守备队”,日军在覆灭前烧掉了联队旗,这也是中国战场上日军被逼焚烧的第一面联队军旗。(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蔡守元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宋希濂。假如胡宗南采纳了这个计划,会对西南地区的解放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卢汉将失去对云南的控制,能否起义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二是怒江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军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即使胡宗南部战败,逃进缅甸的敌军兵力将是李弥部的数倍,给建国初期的边境稳定带来极大麻烦。胡宗南的“亲信”、红色特工熊向晖的长子曾经说过,李弥部的几千残兵就将“金三角”搅得不能安宁,让胡宗南集团三十万人和宋希濂集团十二万人逃到缅甸或者金三角,“必然会让全世界遭到更大的灾难”。就胡宗南本人的才能来说,他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但时的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其主要依据就是,早在1946年5月,他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主张突袭延安。当时他向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攻略陕北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向陕甘宁边区突发奇兵,采取“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闪击行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但蒋认为,当时攻占陕北政治上会陷于被动,于是复电“暂缓”执行。当然,胡宗南的第一机要秘书熊向晖就是我党特工,奇袭延安难以取得完全成功;但是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也能延缓解放战争的进程。从军事角度讲,不失为一个上策。后来进攻延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是遇到了棋高一着的军事家毛泽东,二是遇到了泄漏计划的熊向晖。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在军事上也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草包。那么,“滇缅计划”是如何出台的,又是如何流产的?1949年8月12日下午,胡宗南来到位于汉中的军用机场,在萧杀的秋风中不停地踱步,看得出他在等一个重要任务的到来。当时东南各省已经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地区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兵力有50万,几乎占到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成为坚守西南的生力军,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唯一希望。能让西北王胡宗南伫立在风中等候的人,是他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但是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资格老、名气大;1927年北伐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少将副师长,小宋还是个少校股长。1931年胡宗南升人中将师长,4年后宋希濂才升为少将。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候的宋希濂才刚刚胜任军长。直到9年后,宋希濂才成为集团军总司令。虽然如此,但是胡宗南非常敬重宋希濂这个小字辈,因为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打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当时虽然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但是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胡宗南身上,希望他能在西南站稳脚跟,把那里打造成为自己的反攻基地。早在渡江战役后,宋希濂就拒不听从顶头上司、“国防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挥,带兵向西开进,随时准备入川。当时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群,宋希濂在8月初飞抵重庆让张群给自己安排军需物资。宋希濂到重庆的次日,就接到胡宗南的邀请,希望他到汉中一聚,说要商谈“要事”,这个要事,当然是何去何从。胡宗南找宋希濂的时候,不可能心里没谱,但是他的计划需要宋的配合。因为除了胡宗南集团,宋希濂也手握重兵,是老蒋在四川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宋希濂8月12日到达汉中,成为胡宗南的座上宾,两人开始就未来布局进行彻夜长谈。讨论的话题直截了当,国民党军如何阻挡解放军的攻势,如何能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这时候,宋希濂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滇缅计划”,得到胡宗南赞赏。宋希濂认为以国民党军在西南的部队,没有能力和解放军抗衡,因此只能在解放军尚未进入西南之前,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向滇西转移,见机行事。这样的话,进可以以滇西为大本营“反攻”退可以将部队拉到缅北去。而且宋希濂还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尽快向滇缅边境地区运送重武器及军用物资,作为实施“滇缅计划”的前提。之所以说宋希濂提出这个计划是深思熟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云南是自己的“老巢”。1941年宋担任11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就担任昆明防守司令,时间长达4年之久。因此,宋希濂对滇缅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较为熟悉,那里的人脉也不错。退守云南之后,宋希濂的风头肯定盖过胡宗南,成为事实上的老大。所以说,宋希濂制定“滇缅计划”既是为党国着想,也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打着小算盘。那么,宋希濂也曾担任几年新疆省警备司令,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到新疆?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在1937年担任陕西河防部队长官的时候,跟胡宗南有过节,胡没少给他小鞋穿,甚至剥夺过他的兵权。事实上,陶峙岳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弃暗投明,跟中共接触;并且在9月初宣布起义。如果胡宗南他们去新疆,肯定是自投罗网。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新疆跟苏联交界,到时候国民党军失败了无路可退。因此,胡宗南他们到云南才是上策。“滇缅计划”对宋希濂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容易;因为宋希濂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是宋的得力助手,对宋忠心不二。因此,宋希濂对实施“滇缅计划”非常热衷,胸有成竹。他没有想到,胡宗南态度更为积极,在他和盘托出“滇缅计划”后,胡宗南面露喜色,兴奋地站立起来,他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连声叫好。胡宗南在7月份进行的扶眉战役中惨遭败绩,一周内数万精锐灰飞烟灭;经此一战,军心涣散,胡宗南失去自信,无心再战,产生了退守西南的想法。胡宗南也有私心,也想保存实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他对宋希濂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他任务自己的兵力是宋的几倍,到时候还怕他不成?所以胡宗南态度积极,赞赏宋的“滇缅计划”。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滇缅计划”对蒋介石来说都是一个上策,比"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高明。虽然胡宗南屡战屡败,但是他指挥的兵力是蒋介石残兵中最能战的,有李文之第五兵团、裴昌会之第七兵团、李振之第十三兵团,三个兵团加上直属等部队,共计有12个军,退到云南肯定会给我军大西南带来更大麻烦。胡宗南和宋希濂做的最坏的打算就是撤到缅甸,打不赢解放军,还打不赢缅军吗?两人甚至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拟定了,即由胡宗一个军进驻川南,由宋希濂一个师进驻泸州;为后续部队撤到滇西打前站。胡宗南和宋希濂虽然敲定了方案,但是没有蒋介石的同意,两人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8月24日,蒋介石乘专机从台湾经广州飞到了重庆。胡、宋两人相约共同去见蒋介石,汇报他们的“滇缅计划”。既然如此,该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不同意。胡宗南向蒋介石汇报该计划后,遭到一顿痛斥。蒋介石的理由非常充分:国民党政府曾经把重庆当做陪都,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群众基础;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川是天府之国,富饶繁荣。如果失去四川,东南沿海的岛屿和台湾怕也难以保住因此,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不允许轻易放弃西南。事实上正是如此,西南丢失,海南岛随即失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怕也保不住。胡宗南对蒋介石说,四川看似部队不少,但不是编练的新军就是刘文辉、邓锡侯这些靠不住等川军,靠这点兵力难以在四川跟解放军抗衡。但是蒋介石主意已定,让“滇缅计划”胎死腹中。根据熊向晖儿子熊刚回忆,蒋介石曾经6次拒绝胡宗南退守云南建议。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对胡失去了信任。原来当时我党也希望胡宗南跟我军在四川决战,担心他们跑到云南,为此通过情报部门实施了离间计。当时熊向晖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中共特工,在泄露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绝密情报后,熊向晖便去了美国。这时候胡宗南也通过其它渠道,得知了熊向晖是中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甚至也不排除胡宗南故意放虎归山,安排熊向晖离开。一则胡宗南和熊的关系亲密无间,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两人感情深厚,胡于心不忍;二则胡宗南担心处理熊会显得自己无能,失去蒋的信任;所以胡宗南就把这事压了下来。为了拖住胡宗南,我党只有离间蒋介石和胡的关系,周恩来假装无意,在北平向国民党元老披露了熊的真实身份。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宗南包庇熊向晖的事实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如此一来,蒋介石对胡这个得意门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产生了防范心理,对他的“滇缅计划”自然也非常警惕和反感,将该计划束之高阁是情理之中的事。蒋介石等于替共产党看住了胡宗南,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在成都战役之后,于1950年飞往台湾。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魏 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 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黎 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妈妈走了,爸爸喝醉了酒掉进粪池淹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妈,也没有了爸,一大早自己坐在床上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听同学讲起这些,我瞬间就泪崩了。那一幕至今也无法从我的记忆里抹去。故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经人介绍结婚后感情一直不和,在他三岁时候的一天,他的妈妈突然走了,从此杳无音信。男人本来是个木匠,活儿做得挺好,生活也还过得去,至于为什么夫妻不和,没有谁知道。只知道,自从女人离家出走后,男人就一蹶不振,常常以酒浇愁,虽也继续做着木工,但怎么也没有以前上心。而终于有一天晚上他又把自己喝得烂醉,可能是半夜起来上厕所,也可能是起来喝水走错了地方,反正当他的母亲过去的时候才发现,他掉在厕所已经浮起来了。这样,三岁不见了娘,五岁没了爸,小男孩最亲最亲的人就只有奶奶了。听说他奶奶也是个非常苦命的人。因为她是我同学一个村的,我也见过她几面,瘦小瘦小的,脸长得有点像演员李勤勤,只眼睛没那么大。她很不幸,一生嫁了两次,丈夫都得病死了。她一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就是她和第一个丈夫生的。她还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我同学告诉我,她什么都吃,蛇,猫,老鼠什么的都弄了吃,尤其是说到吃老鼠,我听了就只想吐。她的那个大儿子本来是留在第一个丈夫家的,因为媳妇走了,儿子要干活养家,就过来他母亲这边,让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他母亲这边第二个丈夫家的小儿子也结婚了,因为家底太穷,生活过得不怎么样,她和他们住一起,把祖屋老房给了大儿子父子俩住着。我总忍不住想,也许,如果她和大儿子都住在老房,她大儿子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了。如果,小男孩的妈妈不离家出走,也许,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吧!小男孩的妈妈在哪里呢?她的心里难道没有一丝丝牵挂?没有一点点愧疚?好可怜的小男孩,小小年纪就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谁说不是呢?龙文章据守的“南天门”战史原型是怒江西岸的松山阵地,鬼子修筑的工事几乎掏空了山体,莫说美式榴弹炮,包括美军轰炸机的重磅炸弹都奈何不得,所以后来进攻松山的第八军副军长李弥才想出了山体爆破的笨招,即便如此,只有1000多日军防守的松山阵地前,伤亡了11000多名抗日官兵,战事可谓惨烈。(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同样,如果按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演绎,龙文章率领的“炮灰团”能潜入偷袭日军树堡工事,鬼子竹内联队的大炮也必然无济可施,何况松山上第113联队的火炮数量,都不及中国远征军的零头。日军自1942年5月侵入滇西后,在两年的时间里以松山主峰为核心修筑了四十多个堡垒群,每个堡垒群由一个主堡和若干子堡组成,无论主堡子堡均以粗大原木和加厚钢板为主建材,上面覆盖数米厚的泥土;各堡垒群之间都有交通沟和战壕相通,既可独立作战也可互相支援。战后某历史学家曾亲自考察日军阵地,发现堡垒共分上下三层,顶部以70厘米直径的原木排列成行,积五层,间以30毫米钢板数层,虽山炮直接命中亦不能毁;堡垒高出地面的部分四周堆满空汽油桶,桶内沙石,排列三层,之间仍夹有数层钢板,最外面被土,155毫米榴弹炮命中毫发无损。据称阵地完工后,日军特地用火炮射击及飞机轰炸试验,以检验坚固程度。堡垒群最下层都设有弹药库、粮库、材料库等设施,物资储备至少可供半年使用,甚至还有发电、抽水和卫生设备。整个松山的山体已经成为中空的永久性军事要塞,是日军抽调两个工兵联队和强征滇西百姓建成的,驻守松山阵地的第56师团士兵大多来自北九州,许多人是矿工出身,挖壕打洞是强项,是一群顽固的“地老鼠”。(第八军副军长李弥)松山日军主力第113联队在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打响后,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率主力增援龙陵,山上的日军只剩1400余人,指挥官为野炮兵第56联队第三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但火力配备较为强大,拥有轻重机枪上百挺和20多门火炮。中国远征军对松山的攻击先后进行了十次,战史上被称为“十攻松山”,从1944年6月4日持续到9月7日整整三个月。最先上场的是钟彬第71军的新编第28师,并得到了两个炮兵团和火力支援和美军飞机的空中掩护,伤亡超过2000人却成果不大,于是又换上何绍周的第8军。何绍周督师猛攻五次伤亡无算,才摸出了一点门道,发现重炮和航弹效果都不是很好,唯一作用较大的是火焰喷射器,但这东西射程有限,步兵必须推进到敌人堡垒附近才能使用,进展仍然缓慢。尤其是六攻松山的时候,冲到堡垒前的200多名步兵遭到几十名日军的白刃反击,三倍于敌却拼刺不过,何绍周严令炮火覆盖,炮兵含泪射击。事后何绍周解释,远征军士兵大多为新兵,拼刺技术远逊日军,这200多人根本不能活着撤下来,而如果让日军再缩回地下工事,后续进攻的部队将遭受更大的伤亡,这才是真实残酷的战争史,不是抗日神剧。(日军113联队部军官)时间进入1944年8月,松山久攻不克,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不耐烦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言语间也不太客气了,黄埔一期的何绍周乃是何应钦亲侄,哪受得了这个,随便找个借口回昆明了,部队扔给了第8军副军长李弥。研究之后,8月13日起第8军以坑道爆破的办法,逐一摧毁日军堡垒,至1944月8月20日,松山主峰日军主堡被炸上了天,残余日军已不足40人,这应该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巧夺的树堡了。(李弥在松山指挥作战)经过扫荡残余,至9月7日中国远征军才完全克复松山,滇缅公路终于可以向前输送弹药给养给腾冲和龙陵战场了。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阵亡4000余人,伤7000余人,全歼日军113联队“拉孟守备队”,日军在覆灭前烧掉了联队旗,这也是中国战场上日军被逼焚烧的第一面联队军旗。(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中国远征军是我国军事史上光辉的一页,先后两次入缅作战,牺牲了数万中国好儿郎,保护了我国仅有的国际通道,为全国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为什么要入缅作战?抗日战争时期,英美等国给予了中国大量的军事援助,这些援助通过海路、陆路运入国内,武装了国民党的数个王牌军。英美有这么高的“人道主义”精神?非也!此时日本还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也没有对日本宣战,但是日本在东亚的强大攻势已经开始威胁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利益,所以英美希望中国能将日本拖在中国。事实上,中国确实将日本陆军牢牢钳制在中国战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陆军24个师团21个投入中国战场,到了1938年,日本陆军扩军至34个师团,其中32个投入中国战场。猖狂的日军喊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本人的野心落空,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场陷入僵持。东条英机认为中国能顽强抵抗,背后就是有英美等国的支持,于是他调遣日本海军,从上海到雷州半岛,封锁了中国沿海,阻断海上通道,同时侵入东南亚,准备切断陆上通道,最后只剩滇缅通道,为了保护滇缅通道,蒋介石与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国作战。2、第一次远征军,戴安澜将军英勇殉国,孙立人将军扬名国际国民政府按照协定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主要编制如下:司令官:卫立煌,实际并未到任,后由罗卓英接任;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第6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第55师(师长陈勉吾);第66军:军长张轸,下辖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此外还有直辖司令部的36师,师长李志鹏。以上远征军总兵员10万人,于1942年2月16日全部跨过国境,入缅作战!作战初期远征军由杜聿明实际指挥!远征军与英军分三路迎击日军,其中第6军为东路军,第5军为中路军,英军为西路军,其中第5军戴安澜将军统帅的第200师驻守同古。战役之初,日本人就袭击了马圭基地,将英军飞机全部炸伤炸毁,日军夺取了战区上空制空权。随后纠集55、56两个师团向同古进攻,日军兵力4倍于我军,又拥有空中支援,期间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整个同古战役打得极其惨烈。200师指挥部,戴安澜将军下达作战任务后,向全师发出死战誓言:“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经过惨烈的争夺战,同古城陷落过半,蒋介石和杜聿明终于下令第200师撤退,戴安澜率领残兵退出同古,此战他们杀敌5000余人,自损2500余人。这是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交手,虽然远征军撤退丢掉了同古,但是此战200师孤军奋战,打出了军威,蒋介石称“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并飞到前线亲自接见了戴安澜将军。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英军早就有了退出缅甸撤往印度的想法,因此西路军节节败退,将远征军侧翼完全暴露给日军。戴安澜的200师稍作休整又投入了收复棠吉的战斗之中,经过鏖战成功收复棠吉,可是日军却千里迂回,秘密穿过原始森林,突击远征军后方,远征军被迫撤退。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中,负责掩护撤退的戴安澜部与主力失去了联系,期间戴安澜将军被机枪扫中,生命垂危,一直坚持到了克钦山寨,此地距离边境仅30里,可是戴安澜将军没能挺过去,以身殉国,享年38岁,将士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轮流抬回国内!此前戴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中,这样说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毛主席在给戴将军的挽诗中: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解放战争后,戴安澜将军被追封为烈士!烈士永垂不朽。与戴安澜将军相得益彰的是新编38师孙立人将军!英军撤退途中,近万英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英军向远征军请求支援,38师师长孙立人主动要求率部解围。此次参加解围的是38师113团约1000余人,团长刘放吾,接到命令的113团在次日便赶到了仁安羌,向数倍于自己的日军发起进攻,凭借顽强的作战精神,竟然消灭了日军一个联队,为英军打开了撤退通道。此后孙立人临敌指挥,113团发起全面进攻,被围的英军坦克营配合113团展开进攻,日军节节败退,最终英军7000余人全部获救,此外还有500多人的传教士和记者。此战被英国媒体誉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因为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仅仅1000余人的中国军队敢向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冲锋,而七倍于中国军人,又有坦克等重型装备的英军会被包围!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远征军部分撤回国内,部分撤往印度,此战国军出征时10万人,阵亡约5.6万人,损失过半!滇缅通道被切断,日军甚至侵入云南,被国军阻于怒江。失去滇缅通道后,美国只得开辟“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脉,支援中国抗日。3、第二次远征,中国男儿知耻后勇,扬我国威从撤退的那一刻起,中国军人便在谋划反攻!从1942年6月撤出缅甸,到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撤入印度军队)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反攻。期间驻印军和退回国内的军队重新得到补强,军事装备提升,且受到美军军工训练,战斗力大幅提升!第二次远征军整体编制如下:总司令:陈诚,后来由卫立煌接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下辖第2、6、71军;第2军军长王凌云,下辖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第6军军长黄杰,下辖第2师(师长顾葆裕)、第39师(师长洪行);第71军军长钟彬,下辖新编第28师(师长刘铸军),第87师(师长张绍勋),第88师 (师长胡家骥);此外还有直属集团军的第36师,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继任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霍揆彰,下辖第8、53、54军;第8军军长何绍周,下辖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第53军军长周福成,下辖第116师(师长赵镇藩)、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第54军军长方天,下辖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副军长孙立人,后接任军长,下辖第新编第30师、第50师、新编第22师、第14师、第50师。反攻由驻印军发起,在孙立人将军的率领下,以必胜的勇气和信念穿过号称“死亡之地”的野人谷,从胡康河谷向日军发起了进攻。从10月一直到12月底,远征军连战连捷,收复了新平洋、于邦等地,随后兵分两路展开全面反攻。1944年5月,国内的远征军从滇西开始对怒江之西的日军发动进攻,吹响了滇西反攻的号角。经过中国军人的顽强作战,克服不利的地理环境,1945年1月国内的远征军和驻印军最终在芒友胜利会师,彻底夺回了滇缅通道,完成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抗战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第二次反攻中,孙立人的新一军作战勇猛,击毙日军3万多人,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击毙日军最多的军级领导,所以我们会相信孙立人将军说过:“到过中国的全部杀掉!”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蔡守元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宋希濂。假如胡宗南采纳了这个计划,会对西南地区的解放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卢汉将失去对云南的控制,能否起义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二是怒江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军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即使胡宗南部战败,逃进缅甸的敌军兵力将是李弥部的数倍,给建国初期的边境稳定带来极大麻烦。胡宗南的“亲信”、红色特工熊向晖的长子曾经说过,李弥部的几千残兵就将“金三角”搅得不能安宁,让胡宗南集团三十万人和宋希濂集团十二万人逃到缅甸或者金三角,“必然会让全世界遭到更大的灾难”。就胡宗南本人的才能来说,他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但时的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其主要依据就是,早在1946年5月,他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主张突袭延安。当时他向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攻略陕北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向陕甘宁边区突发奇兵,采取“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闪击行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但蒋认为,当时攻占陕北政治上会陷于被动,于是复电“暂缓”执行。当然,胡宗南的第一机要秘书熊向晖就是我党特工,奇袭延安难以取得完全成功;但是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也能延缓解放战争的进程。从军事角度讲,不失为一个上策。后来进攻延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是遇到了棋高一着的军事家毛泽东,二是遇到了泄漏计划的熊向晖。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在军事上也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草包。那么,“滇缅计划”是如何出台的,又是如何流产的?1949年8月12日下午,胡宗南来到位于汉中的军用机场,在萧杀的秋风中不停地踱步,看得出他在等一个重要任务的到来。当时东南各省已经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地区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兵力有50万,几乎占到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成为坚守西南的生力军,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唯一希望。能让西北王胡宗南伫立在风中等候的人,是他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但是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资格老、名气大;1927年北伐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少将副师长,小宋还是个少校股长。1931年胡宗南升人中将师长,4年后宋希濂才升为少将。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候的宋希濂才刚刚胜任军长。直到9年后,宋希濂才成为集团军总司令。虽然如此,但是胡宗南非常敬重宋希濂这个小字辈,因为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打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当时虽然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但是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胡宗南身上,希望他能在西南站稳脚跟,把那里打造成为自己的反攻基地。早在渡江战役后,宋希濂就拒不听从顶头上司、“国防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挥,带兵向西开进,随时准备入川。当时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群,宋希濂在8月初飞抵重庆让张群给自己安排军需物资。宋希濂到重庆的次日,就接到胡宗南的邀请,希望他到汉中一聚,说要商谈“要事”,这个要事,当然是何去何从。胡宗南找宋希濂的时候,不可能心里没谱,但是他的计划需要宋的配合。因为除了胡宗南集团,宋希濂也手握重兵,是老蒋在四川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宋希濂8月12日到达汉中,成为胡宗南的座上宾,两人开始就未来布局进行彻夜长谈。讨论的话题直截了当,国民党军如何阻挡解放军的攻势,如何能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这时候,宋希濂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滇缅计划”,得到胡宗南赞赏。宋希濂认为以国民党军在西南的部队,没有能力和解放军抗衡,因此只能在解放军尚未进入西南之前,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向滇西转移,见机行事。这样的话,进可以以滇西为大本营“反攻”退可以将部队拉到缅北去。而且宋希濂还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尽快向滇缅边境地区运送重武器及军用物资,作为实施“滇缅计划”的前提。之所以说宋希濂提出这个计划是深思熟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云南是自己的“老巢”。1941年宋担任11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就担任昆明防守司令,时间长达4年之久。因此,宋希濂对滇缅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较为熟悉,那里的人脉也不错。退守云南之后,宋希濂的风头肯定盖过胡宗南,成为事实上的老大。所以说,宋希濂制定“滇缅计划”既是为党国着想,也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打着小算盘。那么,宋希濂也曾担任几年新疆省警备司令,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到新疆?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在1937年担任陕西河防部队长官的时候,跟胡宗南有过节,胡没少给他小鞋穿,甚至剥夺过他的兵权。事实上,陶峙岳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弃暗投明,跟中共接触;并且在9月初宣布起义。如果胡宗南他们去新疆,肯定是自投罗网。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新疆跟苏联交界,到时候国民党军失败了无路可退。因此,胡宗南他们到云南才是上策。“滇缅计划”对宋希濂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容易;因为宋希濂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是宋的得力助手,对宋忠心不二。因此,宋希濂对实施“滇缅计划”非常热衷,胸有成竹。他没有想到,胡宗南态度更为积极,在他和盘托出“滇缅计划”后,胡宗南面露喜色,兴奋地站立起来,他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连声叫好。胡宗南在7月份进行的扶眉战役中惨遭败绩,一周内数万精锐灰飞烟灭;经此一战,军心涣散,胡宗南失去自信,无心再战,产生了退守西南的想法。胡宗南也有私心,也想保存实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他对宋希濂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他任务自己的兵力是宋的几倍,到时候还怕他不成?所以胡宗南态度积极,赞赏宋的“滇缅计划”。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滇缅计划”对蒋介石来说都是一个上策,比"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高明。虽然胡宗南屡战屡败,但是他指挥的兵力是蒋介石残兵中最能战的,有李文之第五兵团、裴昌会之第七兵团、李振之第十三兵团,三个兵团加上直属等部队,共计有12个军,退到云南肯定会给我军大西南带来更大麻烦。胡宗南和宋希濂做的最坏的打算就是撤到缅甸,打不赢解放军,还打不赢缅军吗?两人甚至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拟定了,即由胡宗一个军进驻川南,由宋希濂一个师进驻泸州;为后续部队撤到滇西打前站。胡宗南和宋希濂虽然敲定了方案,但是没有蒋介石的同意,两人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8月24日,蒋介石乘专机从台湾经广州飞到了重庆。胡、宋两人相约共同去见蒋介石,汇报他们的“滇缅计划”。既然如此,该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不同意。胡宗南向蒋介石汇报该计划后,遭到一顿痛斥。蒋介石的理由非常充分:国民党政府曾经把重庆当做陪都,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群众基础;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川是天府之国,富饶繁荣。如果失去四川,东南沿海的岛屿和台湾怕也难以保住因此,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不允许轻易放弃西南。事实上正是如此,西南丢失,海南岛随即失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怕也保不住。胡宗南对蒋介石说,四川看似部队不少,但不是编练的新军就是刘文辉、邓锡侯这些靠不住等川军,靠这点兵力难以在四川跟解放军抗衡。但是蒋介石主意已定,让“滇缅计划”胎死腹中。根据熊向晖儿子熊刚回忆,蒋介石曾经6次拒绝胡宗南退守云南建议。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对胡失去了信任。原来当时我党也希望胡宗南跟我军在四川决战,担心他们跑到云南,为此通过情报部门实施了离间计。当时熊向晖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中共特工,在泄露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绝密情报后,熊向晖便去了美国。这时候胡宗南也通过其它渠道,得知了熊向晖是中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甚至也不排除胡宗南故意放虎归山,安排熊向晖离开。一则胡宗南和熊的关系亲密无间,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两人感情深厚,胡于心不忍;二则胡宗南担心处理熊会显得自己无能,失去蒋的信任;所以胡宗南就把这事压了下来。为了拖住胡宗南,我党只有离间蒋介石和胡的关系,周恩来假装无意,在北平向国民党元老披露了熊的真实身份。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宗南包庇熊向晖的事实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如此一来,蒋介石对胡这个得意门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产生了防范心理,对他的“滇缅计划”自然也非常警惕和反感,将该计划束之高阁是情理之中的事。蒋介石等于替共产党看住了胡宗南,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在成都战役之后,于1950年飞往台湾。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魏 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陈 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 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黎 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妈妈走了,爸爸喝醉了酒掉进粪池淹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妈,也没有了爸,一大早自己坐在床上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听同学讲起这些,我瞬间就泪崩了。那一幕至今也无法从我的记忆里抹去。故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经人介绍结婚后感情一直不和,在他三岁时候的一天,他的妈妈突然走了,从此杳无音信。男人本来是个木匠,活儿做得挺好,生活也还过得去,至于为什么夫妻不和,没有谁知道。只知道,自从女人离家出走后,男人就一蹶不振,常常以酒浇愁,虽也继续做着木工,但怎么也没有以前上心。而终于有一天晚上他又把自己喝得烂醉,可能是半夜起来上厕所,也可能是起来喝水走错了地方,反正当他的母亲过去的时候才发现,他掉在厕所已经浮起来了。这样,三岁不见了娘,五岁没了爸,小男孩最亲最亲的人就只有奶奶了。听说他奶奶也是个非常苦命的人。因为她是我同学一个村的,我也见过她几面,瘦小瘦小的,脸长得有点像演员李勤勤,只眼睛没那么大。她很不幸,一生嫁了两次,丈夫都得病死了。她一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就是她和第一个丈夫生的。她还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我同学告诉我,她什么都吃,蛇,猫,老鼠什么的都弄了吃,尤其是说到吃老鼠,我听了就只想吐。她的那个大儿子本来是留在第一个丈夫家的,因为媳妇走了,儿子要干活养家,就过来他母亲这边,让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他母亲这边第二个丈夫家的小儿子也结婚了,因为家底太穷,生活过得不怎么样,她和他们住一起,把祖屋老房给了大儿子父子俩住着。我总忍不住想,也许,如果她和大儿子都住在老房,她大儿子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了。如果,小男孩的妈妈不离家出走,也许,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吧!小男孩的妈妈在哪里呢?她的心里难道没有一丝丝牵挂?没有一点点愧疚?好可怜的小男孩,小小年纪就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谁说不是呢?龙文章据守的“南天门”战史原型是怒江西岸的松山阵地,鬼子修筑的工事几乎掏空了山体,莫说美式榴弹炮,包括美军轰炸机的重磅炸弹都奈何不得,所以后来进攻松山的第八军副军长李弥才想出了山体爆破的笨招,即便如此,只有1000多日军防守的松山阵地前,伤亡了11000多名抗日官兵,战事可谓惨烈。(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同样,如果按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演绎,龙文章率领的“炮灰团”能潜入偷袭日军树堡工事,鬼子竹内联队的大炮也必然无济可施,何况松山上第113联队的火炮数量,都不及中国远征军的零头。日军自1942年5月侵入滇西后,在两年的时间里以松山主峰为核心修筑了四十多个堡垒群,每个堡垒群由一个主堡和若干子堡组成,无论主堡子堡均以粗大原木和加厚钢板为主建材,上面覆盖数米厚的泥土;各堡垒群之间都有交通沟和战壕相通,既可独立作战也可互相支援。战后某历史学家曾亲自考察日军阵地,发现堡垒共分上下三层,顶部以70厘米直径的原木排列成行,积五层,间以30毫米钢板数层,虽山炮直接命中亦不能毁;堡垒高出地面的部分四周堆满空汽油桶,桶内沙石,排列三层,之间仍夹有数层钢板,最外面被土,155毫米榴弹炮命中毫发无损。据称阵地完工后,日军特地用火炮射击及飞机轰炸试验,以检验坚固程度。堡垒群最下层都设有弹药库、粮库、材料库等设施,物资储备至少可供半年使用,甚至还有发电、抽水和卫生设备。整个松山的山体已经成为中空的永久性军事要塞,是日军抽调两个工兵联队和强征滇西百姓建成的,驻守松山阵地的第56师团士兵大多来自北九州,许多人是矿工出身,挖壕打洞是强项,是一群顽固的“地老鼠”。(第八军副军长李弥)松山日军主力第113联队在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打响后,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率主力增援龙陵,山上的日军只剩1400余人,指挥官为野炮兵第56联队第三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但火力配备较为强大,拥有轻重机枪上百挺和20多门火炮。中国远征军对松山的攻击先后进行了十次,战史上被称为“十攻松山”,从1944年6月4日持续到9月7日整整三个月。最先上场的是钟彬第71军的新编第28师,并得到了两个炮兵团和火力支援和美军飞机的空中掩护,伤亡超过2000人却成果不大,于是又换上何绍周的第8军。何绍周督师猛攻五次伤亡无算,才摸出了一点门道,发现重炮和航弹效果都不是很好,唯一作用较大的是火焰喷射器,但这东西射程有限,步兵必须推进到敌人堡垒附近才能使用,进展仍然缓慢。尤其是六攻松山的时候,冲到堡垒前的200多名步兵遭到几十名日军的白刃反击,三倍于敌却拼刺不过,何绍周严令炮火覆盖,炮兵含泪射击。事后何绍周解释,远征军士兵大多为新兵,拼刺技术远逊日军,这200多人根本不能活着撤下来,而如果让日军再缩回地下工事,后续进攻的部队将遭受更大的伤亡,这才是真实残酷的战争史,不是抗日神剧。(日军113联队部军官)时间进入1944年8月,松山久攻不克,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不耐烦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言语间也不太客气了,黄埔一期的何绍周乃是何应钦亲侄,哪受得了这个,随便找个借口回昆明了,部队扔给了第8军副军长李弥。研究之后,8月13日起第8军以坑道爆破的办法,逐一摧毁日军堡垒,至1944月8月20日,松山主峰日军主堡被炸上了天,残余日军已不足40人,这应该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巧夺的树堡了。(李弥在松山指挥作战)经过扫荡残余,至9月7日中国远征军才完全克复松山,滇缅公路终于可以向前输送弹药给养给腾冲和龙陵战场了。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阵亡4000余人,伤7000余人,全歼日军113联队“拉孟守备队”,日军在覆灭前烧掉了联队旗,这也是中国战场上日军被逼焚烧的第一面联队军旗。(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中国远征军是我国军事史上光辉的一页,先后两次入缅作战,牺牲了数万中国好儿郎,保护了我国仅有的国际通道,为全国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为什么要入缅作战?抗日战争时期,英美等国给予了中国大量的军事援助,这些援助通过海路、陆路运入国内,武装了国民党的数个王牌军。英美有这么高的“人道主义”精神?非也!此时日本还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也没有对日本宣战,但是日本在东亚的强大攻势已经开始威胁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利益,所以英美希望中国能将日本拖在中国。事实上,中国确实将日本陆军牢牢钳制在中国战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陆军24个师团21个投入中国战场,到了1938年,日本陆军扩军至34个师团,其中32个投入中国战场。猖狂的日军喊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本人的野心落空,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场陷入僵持。东条英机认为中国能顽强抵抗,背后就是有英美等国的支持,于是他调遣日本海军,从上海到雷州半岛,封锁了中国沿海,阻断海上通道,同时侵入东南亚,准备切断陆上通道,最后只剩滇缅通道,为了保护滇缅通道,蒋介石与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国作战。2、第一次远征军,戴安澜将军英勇殉国,孙立人将军扬名国际国民政府按照协定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主要编制如下:司令官:卫立煌,实际并未到任,后由罗卓英接任;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第6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第55师(师长陈勉吾);第66军:军长张轸,下辖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此外还有直辖司令部的36师,师长李志鹏。以上远征军总兵员10万人,于1942年2月16日全部跨过国境,入缅作战!作战初期远征军由杜聿明实际指挥!远征军与英军分三路迎击日军,其中第6军为东路军,第5军为中路军,英军为西路军,其中第5军戴安澜将军统帅的第200师驻守同古。战役之初,日本人就袭击了马圭基地,将英军飞机全部炸伤炸毁,日军夺取了战区上空制空权。随后纠集55、56两个师团向同古进攻,日军兵力4倍于我军,又拥有空中支援,期间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整个同古战役打得极其惨烈。200师指挥部,戴安澜将军下达作战任务后,向全师发出死战誓言:“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经过惨烈的争夺战,同古城陷落过半,蒋介石和杜聿明终于下令第200师撤退,戴安澜率领残兵退出同古,此战他们杀敌5000余人,自损2500余人。这是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交手,虽然远征军撤退丢掉了同古,但是此战200师孤军奋战,打出了军威,蒋介石称“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并飞到前线亲自接见了戴安澜将军。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英军早就有了退出缅甸撤往印度的想法,因此西路军节节败退,将远征军侧翼完全暴露给日军。戴安澜的200师稍作休整又投入了收复棠吉的战斗之中,经过鏖战成功收复棠吉,可是日军却千里迂回,秘密穿过原始森林,突击远征军后方,远征军被迫撤退。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中,负责掩护撤退的戴安澜部与主力失去了联系,期间戴安澜将军被机枪扫中,生命垂危,一直坚持到了克钦山寨,此地距离边境仅30里,可是戴安澜将军没能挺过去,以身殉国,享年38岁,将士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轮流抬回国内!此前戴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中,这样说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毛主席在给戴将军的挽诗中: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解放战争后,戴安澜将军被追封为烈士!烈士永垂不朽。与戴安澜将军相得益彰的是新编38师孙立人将军!英军撤退途中,近万英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英军向远征军请求支援,38师师长孙立人主动要求率部解围。此次参加解围的是38师113团约1000余人,团长刘放吾,接到命令的113团在次日便赶到了仁安羌,向数倍于自己的日军发起进攻,凭借顽强的作战精神,竟然消灭了日军一个联队,为英军打开了撤退通道。此后孙立人临敌指挥,113团发起全面进攻,被围的英军坦克营配合113团展开进攻,日军节节败退,最终英军7000余人全部获救,此外还有500多人的传教士和记者。此战被英国媒体誉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因为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仅仅1000余人的中国军队敢向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冲锋,而七倍于中国军人,又有坦克等重型装备的英军会被包围!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远征军部分撤回国内,部分撤往印度,此战国军出征时10万人,阵亡约5.6万人,损失过半!滇缅通道被切断,日军甚至侵入云南,被国军阻于怒江。失去滇缅通道后,美国只得开辟“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脉,支援中国抗日。3、第二次远征,中国男儿知耻后勇,扬我国威从撤退的那一刻起,中国军人便在谋划反攻!从1942年6月撤出缅甸,到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撤入印度军队)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反攻。期间驻印军和退回国内的军队重新得到补强,军事装备提升,且受到美军军工训练,战斗力大幅提升!第二次远征军整体编制如下:总司令:陈诚,后来由卫立煌接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下辖第2、6、71军;第2军军长王凌云,下辖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第6军军长黄杰,下辖第2师(师长顾葆裕)、第39师(师长洪行);第71军军长钟彬,下辖新编第28师(师长刘铸军),第87师(师长张绍勋),第88师 (师长胡家骥);此外还有直属集团军的第36师,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继任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霍揆彰,下辖第8、53、54军;第8军军长何绍周,下辖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第53军军长周福成,下辖第116师(师长赵镇藩)、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第54军军长方天,下辖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副军长孙立人,后接任军长,下辖第新编第30师、第50师、新编第22师、第14师、第50师。反攻由驻印军发起,在孙立人将军的率领下,以必胜的勇气和信念穿过号称“死亡之地”的野人谷,从胡康河谷向日军发起了进攻。从10月一直到12月底,远征军连战连捷,收复了新平洋、于邦等地,随后兵分两路展开全面反攻。1944年5月,国内的远征军从滇西开始对怒江之西的日军发动进攻,吹响了滇西反攻的号角。经过中国军人的顽强作战,克服不利的地理环境,1945年1月国内的远征军和驻印军最终在芒友胜利会师,彻底夺回了滇缅通道,完成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抗战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第二次反攻中,孙立人的新一军作战勇猛,击毙日军3万多人,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击毙日军最多的军级领导,所以我们会相信孙立人将军说过:“到过中国的全部杀掉!”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亮剑》第三回。从原著的角度出发,更深入。李云龙犯了什么错被降为营长?魏和尚之死李云龙被降职的起因是因为黑云寨的二当家梁二虎杀了他最好的警卫员魏和尚。当李云龙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袋都炸了,足足愣了20分钟,一声不吭,脸色煞白。继而把酒碗捏得稀烂,鲜血直流。接着更是一口鲜血从口中喷了出来。在他看来,整个独立团谁都能死,就是和尚不能死。魏和尚与李云龙的关系魏和尚对于李云龙来说,那就是真正的左膀右臂,他太喜欢魏和尚了。魏和尚有一身的好武艺,心理素质又高。他多少次跟着李云龙深入敌穴,杀进杀出,面不改色心不跳。如果不是李云龙舍不得放入,魏和尚早就是连长了。而且魏和尚重情义,他就喜欢跟着李云龙。李云龙要为魏和尚报仇李云龙吐完血,就大哭了起来,那是昏天黑地,毫无顾忌。此时独立团赵刚不在,所以也没人能够管得了他。哭完了的李云龙,一心就想着给魏和尚报仇。随即他一声令下,集合了一个营,马上就要向黑云寨进发。他的目的就只有一个,灭掉黑云寨,一个不留。孔捷前来制止李云龙犯错队伍刚集合完毕,孔捷就带着警卫员来了。他刚要说话,李云龙就制止了他。李云龙知道孔捷要说什么,但是此时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虽说现在黑云寨的大当家谢宝庆已经决定率队参加八路军了,但是这次错是必须要犯的了。为了和尚,他李云龙可以不要命。李云龙灭了黑云寨孔捷还想制止,李云龙直接叫张大彪把孔捷绑了。李云龙带领部队把黑云寨围了,黑云寨的人自知不敌,立刻举白旗投降。可是李云龙报仇心切可管不了那么多,直接冲锋号吹响,轻重机枪掩护,剩余人马全部上刺刀。不一会儿,就把黑云寨灭了,并亲身宰了二当家山猫子。算是为魏和尚报仇了。李云龙被降为营长这次李云龙犯的错可谓是大错,八路军的规矩是俘虏都不杀,更何况是一个编制的武装。总部首长大怒,直接给了李云龙记大过处分,然后职务连降两级,由团长变成了营长。但是这对李云龙来说,他并不在乎。只要能为魏和尚报仇,就算是降成伙夫他也愿意。李云龙为何降成营长,还是独立团的老大?独立团是李云龙一手带出来的在独立团,无论李云龙是什么职务,就算是伙夫,他都是一言九鼎的。全团的人,就包括代理团长赵刚都把他还当成团长对待。所有的作战会议,他依然是行使团长的职权,分派任务时,也对营长们骂骂咧咧的。但是所有的人都适应了,都没有异议。李云龙是独立团的精神独立团有一个新兵,不懂事,喊李云龙为:李营长。结果被一个老兵狠狠扇了一个耳光。新兵跑到赵刚那里哭诉,这次赵刚并没有批评老兵,而是训了新兵一顿。赵刚说:李云龙在你还穿开裆裤的时候就是团长了。我们独立团的团长除了他,没有别人。李云龙因何被降职全团官兵都清楚李云龙是因为给魏和尚报仇被降职的,虽然这件事按照规矩来说是大错误。但是在全团官兵看来,这件事却暖到了他们的心里,甚至还大大增强了独立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士为知己者死,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团长能够不顾一切为你报仇,那是何等鼓舞士气。李云龙是为了战士而降职的,这种降职是最获人心的一种降职。全团人一致认为:李云龙永远都是独立团的团长上级怎么任命那是上级的事情,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就认李云龙。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李云龙永远说了算。这个情况,不光政委,代理团长赵刚,副团长邢志国这么认为,就连楚云飞也是这样认为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李云龙自身也是这样认为的。为何总部领导不管?总部领导是知道独立团这种情况的。但是下不报上不纠,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过去了。在战争年代,什么最重要?对于独立团来说,那就是战斗力!只要独立团能打胜仗,只要独立团人心齐,还有什么好管的呢!总部领导欣赏李云龙李云龙是老红军,红军时代的团长,在总部也很有人脉。虽说李云龙是个犯错大王,但他也是常胜将军。他把一个二流独立团,带成了一个实力等同于一个师的独立团,总部首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再说,李云龙犯错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总部领导就连新团长也不派,就只让赵刚代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那就是总部就是想让李云龙继续指挥独立团。总部降李云龙的职,是为了维护军法的严肃性。但是总部没有剥夺李云龙的指挥权,是因为李云龙确实是一名干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只要你真有本事,有足够的影响力,有价值,你就能保住自己的位置。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深度解读《亮剑》第三回。喜欢请关注,点赞,还有后续,不可错过。

亮剑中降为营长的李云龙一直在独立团当老大总部首长们为何不管此事你怎么看

4,龙年八月十七日姓钟的女孩起个带木字旁的名字

我就叫钟林伍...
钟松棂
钟彬,钟枫,樾、栎
呃,找专门起名地方
钟涵梦

5,姓钟求带木字旁的男孩名字

钟棋
钟杞
钟椢
钟杨宇 钟馥一
钟杨 钟桥 钟彬 钟栩 钟桫 钟桤
钟杰

6,远征军三十六师师长是谁

第36师与87、88两师有着极深厚的渊源,1933年9月,正是在第87师和88师两个师的补充旅共四个团基础上,组建了第36师,师长宋希濂,副师长钟彬,参谋长向贤矩。  第36师各级主官:(1936年12月完成整编,1937年1月获颁军旗)  师长宋希濂,副师长钟彬,参谋长向贤钜;  第106旅陈瑞河,辖第212团顾葆裕、第213团李志鹏;  第1О8旅杨光钰,辖第215团刘英、第216团胡家骥。

7,黄埔军校第一期将领李振唐宫名李钦若

孙元良 桂永清 罗 奇 左 权 关麟征 黄锦辉杜聿明 陈明仁 张 镇 刘 戡 黄梅兴 宋希濂胡宗南 王叔铭 黄 杰 黄 维 甘丽初 贺衷寒郑作民 袁守谦 袁 朴 张 颖 蔡炳炎 侯镜如郑洞国 徐向前 钟 彬 黄 鹤 李延年 李玉堂孙常钧 李禹祥 酆 悌 陈 赓 张坤生 周振强霍揆彰 李之龙 蔡光举 曹 渊 贺衷寒 陈大庆周士第 阎揆要 许继慎 邓文仪 蒋先云 王治岐刘畴西 余程万 冷 欣 黄 雍 李默庵 范汉杰刘咏尧 丁炳权 丁德隆 王 雄 邓经儒 方日英王廷柱 白海凤 冯圣法 王 毅 甘清池 丘士发石祖德 王敬久 陈德法 尤 崧 黄 鳌 宣铁吾周振强 李仙洲 张子清 蓝运东 彭干臣 宣侠父杨溥泉 徐会之 梁汉明

8,我姓钟男孩五行缺木缺水帮忙取个好听的名字

可取16画五行含木之字:橙,穆。8画含水的字:泊,波,雨,泽,泳。你把16画字与8画字组合一下,看哪个好就用哪个好吗?这些字平衡了你的五行。供你参考。
钟海棠 钟林海
俊雄: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 个人认为名字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名字于内能熏陶孩子情操,暗示自我期待,激励自我完善,成为家庭教育完美第一步,于外引发他人注意和好感,留下先入为主的美好印象,增加孩子人生成功的机会,这些好处主要都是通过名字内在的丰富意蕴和文化气息以及外在的清新优美达到的。
钟彬!柯淼!
钟清林

9,请大师帮改名

本人不懂五行,说几个,钟梦娇,雯娜,可欣、雅琪,雅雯,婉如、梦莹、婉莹,梦瑶,馨悦,诗涵,馨雯…希望对您有用!
钟诗雅, 我觉得不错。
钟凯璞 钟文浙 钟诗侠 钟雅雯 钟睿潇 钟思沛 钟雨泽 钟子华 钟涵锦 钟紫娟 钟筱祯 钟景芳 钟顺躏 钟子欣 钟淑萍 钟卉玲 钟弈杰 钟淑殊 钟兖睿 钟泓宇 钟新金 钟祖辛 钟晓蓉 钟玥梨 钟潇清 钟明铠 钟雪琳 钟淼帧 钟睿睿 钟英流 钟默蓉 钟婷宁 钟雨琪 钟笑郴 钟汝禅 钟珑悦 钟心菲 钟一霓 钟鑫鑫 钟韵橙 钟敏仝 钟源英 钟羽琴 钟美杨 钟肖钰 钟奕晟 钟克谱 钟丽红 钟雅圆 钟颢荣 钟凤宸 钟骢睿 钟晓如 钟青淋 钟庆鑫 钟佳糖 钟欣遥 钟梦滟 钟十樾 钟娅果 钟筱芳 钟亚婧 钟士语 钟格婷 钟玲东 钟明明 钟梦颖 钟焙茹 钟邦能 钟雨萍 钟佳玲 钟柳怡 钟黎晗 钟露溪 钟泽馨 钟杏又 钟菊瑶 钟唯漪 钟宣希 钟婥英 钟慧彤 钟楚诺 钟琳宇 钟素英 钟双芳 钟筱荣 钟秀瑞 钟建君 钟令漩 钟珊梅 钟培妮 钟京帆 钟勤宇 钟小宜 钟书渔 钟钰琴 钟晨春 钟观珍 钟玉钟 钟代丽 钟心华 钟泽岚 钟春珊 钟禾梦 钟丽妍 钟小为 钟文玲 钟怡婷 钟蓉寰 钟诗秀 钟碧兰 钟鑫轩 钟明瑾 钟佳郡 钟又雪 钟丁青 钟迁慧 钟露娜 钟俊冶 钟雅梅 钟美盈 钟捷榇 钟金艳 钟睦璇 钟宜沣 钟志杰 钟秀墨 钟庆婷 钟梓莉 钟婉月 钟雨灵 钟媛云 钟美华 钟一雯 钟书煊 钟聿馨 钟曦志 钟大霞 钟黛杰 钟雅尚 钟元卿 钟姿琪 钟舒鸣 钟欣珊 钟文娜 钟恒源 钟静铄 钟鹭雯 钟思嘉 钟培枚 钟惠阳 钟茜志 钟书阳 钟靖怡 钟纪云 钟俪存 钟芳明 钟馥歆 钟苗羽 钟易莉 钟晟涵 钟依涟 钟宝婷 钟怡颖 钟君川 钟语雨 钟思然 钟泽文 钟欣晨 钟婉琰 钟志璇 钟柳淏 钟晓红 钟春怡 钟振宇 钟心涵 钟建姣 钟兰苹 钟麒棠 钟会平 钟翰榕 钟弘淑 钟英汉 钟向棂 钟筠明 钟家然 钟雯磊 钟榆瑶 钟丹怡 钟天翔 钟秋芝 钟梓雯 钟谢妍 钟子梦 钟乡娟 钟俊媛 钟梦宁 钟妍靓 钟苏宇 钟瀚玉 钟妍 钟荆 钟媛 钟豫 钟令 钟景 钟敏 钟雪 钟毅 钟灵 钟玉 钟欢 钟释 钟述 钟梅 钟沫 钟鲡 钟婷 钟爽 钟菲 钟欣 钟荣 钟娟 钟晓 钟妍 钟静 钟怡 钟娟 钟玲 钟易 钟翊 钟诗 钟冬 钟怡 钟明 钟铄 钟月 钟昊 钟琳 钟嘉 钟丁 钟烽 钟畅 钟艺 钟玲 钟聪 钟莫 钟宁 钟基 钟希 钟姣 钟琳 钟美 钟倩 钟果 钟彬 钟玲 钟然 钟洋 钟雯 钟娇 钟敏 钟晓 钟斌 钟娴 钟娜 钟木 钟静 钟怡 钟畅 钟宜 钟眉 钟芮 钟瑞 钟一 钟媛 钟蔚 钟静 钟萍 钟安 钟娟 钟蓉 钟鑫 钟玥 钟纹 钟怡 钟娟 钟飞 钟淇 钟鎏 钟奕 钟娟 钟莉 钟霞 钟健 钟雅 钟甜 钟天 钟慧 钟易
文章TAG:钟彬钟彬五行五行缺木

最近更新

  • 历史论坛,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

    本文目录一览1,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2,能给介绍几个有名的历史类论坛吗3,哪有比较好的历史网站4,推荐一些好的历史学术交流论坛5,历史上有哪些急功近利的人6,知名的广州论坛有哪些啊7,求中国历史较为权威的杂志和论坛8,我想知道BBS的历史1,在一些论坛用历史人物的名称来命名论坛的名称犯法吗只要内容不涉及暴,色,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元宵节为什么不放假,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

    本文目录一览1,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2,请问元宵节放假吗3,我国的元宵节为什么不放假4,同样是团圆佳节为什么元宵节没有法定放假呢5,元宵节放假吗6,元宵节为何不是法定假期7,为什么元宵节不放假元宵节假期什么时候取消的1,元宵节为什么不能够放假呢如果只能放半天假也OK啊这样和家人团呵呵,元宵节不是国家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三支一扶是什么意思,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1,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2,限三支一扶及志愿服务西部人员什么意思3,三支一扶等项目生的定向报考公务员是什么意思4,三支一扶是做什么的5,三支一扶与四支一扶的区别6,三支一扶和村官的区别7,三支一扶与支教什么区别1,三支一扶自主择业是什么意思服务期第二年应该可以吧,我也不是太清楚就是你期满了,找工作,可以随便找,好像还有贷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保定黑社会,想知道保定市 保定混混多吗 在哪

    本文目录一览1,想知道保定市保定混混多吗在哪2,保定哪儿有买女大学生和黑社会老大这本书3,保定支队张何4,保定公安局通缉犯5,保定李旭1,想知道保定市保定混混多吗在哪不多2,保定哪儿有买女大学生和黑社会老大这本书向阳桥这一个书摊挺多的书可能有吧3,保定支队张何张何,保定支队一大队四中队战士,2004年入伍,中士警衔。做饭得呵呵4,保定公安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入木三分的意思,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

    本文目录一览1,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2,入木三分的意思3,入木三分么意思4,入木三分的含义5,入木三分的意思昰什么6,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7,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8,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呢9,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10,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11,怎样解释入木三分12,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意思1,入木三分的意思五十字〖成语〗:入木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徐州市房管局,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

    本文目录一览1,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2,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3,徐州铜山县房管局在什么位置4,徐州市云龙区房管局所在哪里5,徐州房管局网址6,徐州市房产管理局产权监理处在哪房管局分区域吗我家属于鼓楼区7,徐州房管所在哪里1,谁知道徐州房管局在哪坝子街9号中和大厦2,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8号搜一下:徐州房管局十月几号开始上班3,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2012福建高考理综,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

    本文目录一览1,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2,有什么2012福建高考理综冲刺练习是比较好的3,2012年福建高考状元是谁1,2012福建高考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占几分理科综合试卷满分300分,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必考题共27题,共265分;选考题共5题,考生作答3题,共35分。物理试题总分120分,选考内容占10%;化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

  • 退休警察,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

    本文目录一览1,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2,退休警察死亡抚恤金3,最新警察退休政策出台4,已经退休的警察还可以说是警察吗5,我国警察多少岁退休6,警察退休后有那些工资7,退休的人民警察如何给予纪律处分8,退休警察好看吗1,警察退休警衔可由自己当作纪念警衔还在,待遇也还在,但是不能再佩戴警衔,不能留作纪念。是自己保留的我朋友是警察,他的 ......

    教育知识 日期: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