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行为经济学有哪些理论,mkting运用

行为经济学有哪些理论,mkting运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27 16:28:2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啥叫行为经济学?

啥叫行为经济学

我猜测,你想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叫“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其实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至于为什么叫“行为”经济学,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研究方法。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其理论的构建是基于一系列前提假设,比如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等,然后在这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人们在面临特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如在消费者如何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选择自己要购买的商品,从而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

然而,传统的经济学并不能完美地解释现实中人们的许多行为,比如股市中的从众行为,或者楼市中,我们经常会观察到价格越高买者越多的情况,诸如此类的许多行为并不符合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预测。原因在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并不总是正确的,这导致了基于这些假设而得到的关于人们行为的推测也往往不符合实际。于是,一些经济学家(或心理学家)不再依赖于这些不怎么符合实际的前提假设去解释行为,而是从人们的实际行为出发,观察人们的实际选择行为,从而发展出特定的理论去解释这些行为,因此也将其称作“行为经济学”。

概括地说就是,主流经济学是基于关于经济行为主体的前提假设的,根据这些假设去推理人们的行为;而行为经济学是基于人们的实际行为的,先观察人们事实上发行的行为,然后再结合经济学、心理学的既有理论(或发展新的理论)去解释这些行为。也正因为如此,行为经济学往往更符合人们的直觉,对许多经济行为有着比主流经济学更强的解释能力。

行为经济学中有哪些偏见?

啥叫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更偏重于人心人性,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使经济学从研究财富转为研究人,是经济学的发展革新方向。现在行为经济学正开始向神经科学衍生,出现了神经元经济学,试图从神经细胞、高分子的角度解读人类的经济行为。行为经济学有四种常见的偏见:1. 交易偏见:交易效用理论最早由芝加哥大学的塞勒(Richard H. Thaler)教授提出。

他设计了一个场景让人们来回答:炎热的夏天,你躺在海滩上,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喝上一杯冰凉的啤酒。在你做白日梦想着那杯自己最喜爱的啤酒时,你的同伴要去附近的电话亭打一个电话,正好可以帮你看看附近的小杂货店有没有啤酒卖。他要你给他一个你愿意出的最高价钱,如果啤酒价格在你出的价格之内,他就帮你买回来,高于这个价格他就先不买了。

那么你最多舍得花多少钱在这个小杂货店买一杯啤酒呢?他让一组人回答这份问卷,最后统计出的平均价格是1.50美元。然后他把这个问卷中“附近的小杂货店”改成“附近的一家高级度假酒店”,把新的问卷给另外一组人做,让他们出一个最高价钱。你知道做了小小的改动之后结果有什么变化吗?改动后统计出的平均价格是2.65美元。

同样是在海滩喝一杯买来的冰啤酒,从酒店买和从杂货店买来的相同的啤酒是没有差异的,既不会因为在酒店买而享受到酒店里优雅舒适的环境,也不会因为杂货店的简陋而有任何损失,但为什么从酒店里购买的话人们就愿意支付更高的价钱呢?一般来说,人们总会很宽容地对待酒店里商品的高价,在商品对你自己的实际价值相同的情况下,愿意为其支付的价格更高些。

换句话说,如果最后你的朋友帮你买回了啤酒,并告诉你是花了2元钱从酒店里买来的,你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你不仅享受到了美味的啤酒,还买到了便宜货,比你的心理价位节省了0.65美元,获得了很大的交易效用。但是如果你的朋友说是从杂货店买来的,你就会感觉花了2美元是吃亏了,虽然喝到了啤酒,心里却是不怎么高兴,因为此时你的交易效用是负的。

可见,对于同样的啤酒,正是由于交易效用在作怪,而引起人们不同的消费感受。在交易中会受到无关参考价值的影响,过多考虑参考价格和商品实际价格之间的差距。2. 结果偏见: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立刻认为他过去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地有道理,可成功者自认为的那个经验,也很有可能是他没有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

主要指的是过程难以量化,不如结果可靠,即以成败论英雄。3. 后视偏见: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在事前就可以预测到,其实他们未必可以如自己想像的那样准确地做出预测,这就是后视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后炮”。后视偏见的存在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奚恺元教授认为起码有3个坏处:(1)有后视偏见的人在事情发生后总觉得自己当时的预测就是对的,因此他们难以从经验中学习。

(2)有后视偏见的人在事后总觉得自己早就可以预测事情的发生,因此难以用公平的眼光评价他人。如果你不幸有一个具有严重后视偏见的老板,每次当你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都会告诉你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是可以成功的,因此不会给你充分的肯定和奖励;相反,如果你告诉他一个失败的消息,他又马上会严厉地说他早就告诉过你这件事情不能做,紧随其后的就是对你严厉的惩罚。

(3)有后视偏见的领导会更多地以结果来衡量下属的表现。一个好的领导应该利用机制去监督和控制过程,并且要有能够看懂过程的能力和耐性。奚恺元教授认为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使自己改变后视偏见——每当遇到重要的事情,在还不知道事情结果的时候,就把你对事情结果的预测写下来,还要写下你之所以如此预测的理由。一定要把你的预测写下来是因为在事情发生以后,你的记忆会欺骗你,只想得起来那些与事情的结果相符合的证据,而把当时的预测写下来就可以在事后看看自己预测得到底准不准。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的预测未必都是对的,也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的预测比较准确,哪些方面的预测经常偏离事实。他建议我们如有兴趣,可以写下此刻自己对股票市场的预测,以检验我们“后视偏见”的问题。事情发生后,人们认为自己可以事先预测,但实际上却未必能准确预测。4. 适应性偏见:就是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的强大的行为心理。

想了解行为经济学,有哪些推荐的书籍?

啥叫行为经济学

我最近在看的《理性的非理性》是一本不错的行为经济学书籍。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你可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大多都认为自己的消费或者说经济行为是理性的,都在避免损失利益。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你很可能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或者被商家套路了!不信?看看下面这些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你就知道了!1、对比效应在决策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同时面临很多个选项,这样一来,我们的判断就很难做到客观和独立。

换句话来说,当出现一个明显更差的选择时,我们更有可能选另一个选项。例如:如果想卖出一件夹克,往往不需要降价,而只用在它旁边挂上一件质量差不多或较差,价格反而高的夹克。有了对比,就会让消费者觉得另一件夹克质优价廉。2、折中效应假如你去买橙汁,下面有两种橙汁(橙汁的量都一样)可以供你选择:A橙汁12元,B橙汁25元,这种情况下的实际结果显示,选择A和B的人差不多。

但如果增加了一个选项,A橙汁12元,B橙汁25元,C橙汁58元。此时,选择B的人大大增加了,大约有70%的人选择了B,20%的人选择了A,10%的人选择了C。这个现象就是“折中效应”,当我们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看起来更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这个效应现实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理发店、餐厅,都会利用这个效应来实现他们的销售目的。

3、交易效用交易效用的意思是说:人们的心理预期价格减去商品价格的差,如果这个差值为正,人们就会认为这笔交易是划算的,从而购买;如果这个差值为负的时候,我们的购买欲就会降低。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心理预期价格,这本来应该是可以让我们理性决策和效的。但大多数人心里的交易效用,其实都不是精确计算之后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按照倍数或者百分比来计算的,从而让我们经常做出欠理性的购买决策。

商家都喜欢靠打折促销来吸引消费者,就是因为打折的方式把优惠直接用比例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效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4、锚定效应“锚”比喻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锚沉入海底后,船就被固定在这片水域中,不会随海浪漂走。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也是一样,第一印象就像一个锚沉在我们心里,会影响对后面事物走向的预期。在打折促销里,商品的原价就是我们脑海中的那个“锚”,通过参考原价,我们才觉得优惠,想要购买。

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商家的开价就是“锚”,会成为我们还价的基准。除了价格,购物体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预期,也都可以被 “锚定”。5、损失规避效应心理学家发现,失去的痛苦要远远大过得到的快乐,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规避效应。比如总是展示危险与不安的保险业,和热衷于打广告的制药业和保健品行业,赢利都是建立在人们对失去的恐惧上。

不过,“得”与“失”往往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只需要改变一种表达方式,失就会变成得。比如在描述手术风险的时候,说“手术的成功率是70%”和说“手术的失败率是30%”,会让病人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虽然人们普遍会倾向于规避损失,但当收益比损失大很多时,人们还是会鼓起勇气承担风险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抵御利益的诱惑,那只是因为诱惑还不够大而已。

研究表明,当收益达到损失的两倍以上时,人们就会开始冒险。6、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就是过去已经投入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就像是已经沉到水底的一块石头。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心疼以前的付出而继续投入,即使这样可能亏得更多。沉没成本效应在股票投资者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很多人在股票连续下跌的时候不愿意“割肉”,反而继续追加补仓,希望这只股票将来能再涨回去,结果却被越来越深地套牢。

实行会员制的超市也是在利用“沉没成本”来捆绑住消费者,让交了钱的顾客更频繁地购物。当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可以巧妙利用 “沉没成本”来激励自己,比如办一张5000元的健身卡给自己坚持运动的动力。另外,由于“沉没成本”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的特点,所以月卡、分期付款等形式能更好地利用“沉没成本”效应。

行为经济学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你认为你的经济行为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啊,对于网红而言,日常经济决策最重要的还是腰包啊!而抛开腰包,根据多年买买买的经验还涉及到:人设、性价比、购买欲望等多方面。为什么会有人设能决定消费呢,啊~~现在除了明星,其实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一个社交定位,大家都在这个社交定位里装扮自己,感觉现在身边的朋友买买买都有人设驱动啊。比如身边设定为美妆博主的人,平常的消费圈子大多定义在时尚产品上,其实护肤品已经超多了,但是没办法啊,为了满足自己的人设还得拼命入购化妆品啊,衣服啊。

就算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面,也是根据自己的人设以及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购物。当然,除了人设之外,大部分的人还是很看重性价比的,从没年的双十一就能够看出来,低价促销、让利活动这些对用户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这也是我们长时间以来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其实说到底还是看腰包。购买欲望真的很重要了,网红认为这也是行为经济最核心的体现啊!购买欲望由很多因素影响着,比如我们日常的“羊群效应”。

喜茶、丧茶、鲍师傅这些店的火爆就是因为人多啊,大家都热捧,我们就想要去试一试!而且在女生群体中购买欲望的协同尤其明显,用她们女生的一句话就是“相互种出一片草原”。种草就是跟周围朋友进行推荐,这样一来很容易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其实,网红觉得塞勒研究的“行为经济学”真的很有指导意义,这对于很多商家的营销、平台的数据推送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文章TAG:行为经济学有哪些理论mkting运用行为行为经济行为经济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