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白居易的讽喻诗有哪些,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讽喻诗有哪些,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29 12:40:2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谢邀!白居易的《长恨歌》令人动容。这也值得怀疑,像白居易这样的诗人,一篇诗的主题竟然前后矛盾,这是很难想象的。性格和思绪上的变化,自然导致创作风格的演变,白居易后期的作品中,闲适诗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来看,这种转变丝毫不会有突兀之感。

白居易哪首讽喻诗最令人动容?

白居易哪首讽喻诗最令人动容

谢邀!白居易的《长恨歌》令人动容。首先,《长恨歌》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了揭露。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诗人为这篇长歌所取的诗题,即“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而且是“长恨绵绵无绝期”。作者描写李、杨爱情,意在讽刺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唐玄宗为戒,不要因“垂色”而荒淫误国,给自己造成“长恨”。作者把它编入“感伤诗”,而没有编入“讽谕诗”然而作者说过:“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按照这个定义,“感伤诗”也能有讽谕性内容.。

但是从内容上看,李、杨的生离死别的确是个爱情悲剧,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也有人认为《长恨歌》前半批判“垂色”,后半歌颂爱情,即双重性。

这也值得怀疑,像白居易这样的诗人,一篇诗的主题竟然前后矛盾,这是很难想象的。细读作品就可以看出前半是写致“恨”之因,后半是写“长恨”本身。而在诗人心目中,那“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其“讽谕”不仅是作者的创作意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艺术体现。从作品的艺术构思来看,作者意在批判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劝谕统治者要以唐玄宗为戒,不要给自己造成“长恨”,但由于他把李杨的爱情写得那么纯洁坚贞、生死不渝,而又缠绵悱恻,就在客观上使读者产生了同情。

力主“讽喻诗”的白居易晚年转向“闲适诗”是否自相矛盾?

白居易哪首讽喻诗最令人动容

不矛盾。在诗歌创作上,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毕生都在践行这个理念。年轻时,他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就和元稹一道,创作《策林》数十篇,虽然只是模拟应试之作,却敢于揭露黑暗,抨击腐败,矛头直指朝廷要员、皇亲国戚,甚至包括天子本人。因《长恨歌》声名鹊起后,白居易一边担任左拾遗,专门给皇帝和文武百官挑刺,一边创作诗文,针砭时弊,写下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等讽喻名篇。

他不仅自己写,还带动李绅、元稹等同时期一大批诗人写,涌现出了《悯农》《织妇词》等大量经典作品。因敢于直言,敢怒敢谏,白居易的仕途自然很是坎坷,多次被贬,先后在江州、杭州、苏州等地任职。虽是外放官员,每到一地,他都勤政为民,颇有政绩,尤其是在苏州,他兴学办校,疏建水利,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多年以后,当地百姓还自发修建“三贤祠”,以纪念苏州历史上最好的三任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

无奈此时的中唐,历经“安史之乱”后,宦官干政,朝纲不稳,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盛唐气象早已消失殆尽。白居易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经世之才不能施展,屡屡受挫后,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的热情,终究化为了乐天知命、云淡风轻。性格和思绪上的变化,自然导致创作风格的演变,白居易后期的作品中,闲适诗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来看,这种转变丝毫不会有突兀之感。

文章TAG:白居易的讽喻诗有哪些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讽喻诗哪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