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青少年健康心理手抄报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青少年健康心理手抄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30 19:36:2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必须具备如下品质:(1)对现实具有有效的直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5)注意基本的哲学的和道德的理论。(6)对平常的事物,能经常保持兴趣,能分辨工作的历程和结果,对两者都能欣赏。(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承受欢乐和忧愁。现在人们的交流中经常提到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家长们往往还只是关心子女的学业和身体健康,而不去想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心理健康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理智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和其他人具有高效率的、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满足感或者是能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三者都要具备。下面来谈一下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第一:正确的自我观念。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切实的了解,有着正确的自我观念,这是健康的重要基础。因为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对学习和学校生活才能适应,才能努力的发展自己,主动的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

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表现出自恃清高,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如果做不好,就责怪环境或是把过失推给别人,他可能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命运都不在乎,可能自残,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坦然的面对学习生活,这当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了。第二:满意的心境。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包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相当满意,他们总是乐于学习,热爱生活,他们的聪明才智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没有心理障碍,其智慧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盲目的认为自己长的丑、不聪明、羞愧或者嫌弃自己命不好,没考入一所好的学校,以致把学习和生活看成是负担,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第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总是乐于助人,乐于和别人交往。在与别人相处时,他们肯定的态度多于否定的态度,对于自己所属于的机体都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是乐于做出个人牺牲去谋取集体的利益。

相反,与集体格格不入,没有伙伴,不愿意和别人来往;或者不想用诚恳、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不会容忍别人的短处或过失而和别人吵闹,不尊重别人;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就轻易的怨恨,敌视他人,总认为别人是靠不住的;或者是认为别人是可以欺负的,并以此为乐,这些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第四:统一的人格。心理健康的孩子基本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并以它为中心把需要、愿望、思想、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人生观和信念作为人格的核心,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个人具体的需要、愿望等,则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改变,总是与其人生观和信念相一致,并受其制约的。如果不是这样,欲望背弃了信念,私欲和良心相互冲突,行动和思想互相矛盾,主体的自觉意识统一不了这一切,就会导致人格分裂。所谓人格分裂就是一个人兼有两重或多重相互对立的人格特点,随着个人心境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交互出现,分别表现出片面的人格,这样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

这样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阵子慷慨大方,一阵子又吝啬小气;一会带待人温厚,一会儿又冷酷无情,而过后却又悔恨自责。第五: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人生,他们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别人的幸福发生冲突,就放弃或者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私欲,不惜采取反社会的态度,不顾社会道德规范与法治约束,妄取强求,那就不是心理健康状态,就会走向犯罪,成为违法者。以上几项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家长们引导孩子改善心理状况,增进心理健康的目标。当然,并不是除了这五项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心理健康与否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包括智能、情感、行为、性格等多方面。

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们祖国的未来!所以您的问题值得所有人的重视。让我们先明确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按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一个人是否健康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衡量。那种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被修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智力正常。

从智力检测角度来衡量智商在70以下属注智力低下,也属于心里不健康,智力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组成,并且保持相对平衡。二,情绪健康即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乐观,富有幽默感。喜怒无常,愁眉苦脸,以及灰心绝望属心里不健康。三,意志健康即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强,意志坚强,受挫折不灰心,身处逆境不绝望。

盲目,优柔寡断,草率决定以及意志薄弱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四,思想与行动统一协调即行为有条不紊,办事按部就班。心理不健康者行为常自相矛盾,做事有头无尾,注意力不集中。五,人际关系和谐爱好并能与人正常友好的交往,和睦相处,融洽共事。孤僻,不合群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了解了上面健康的心理标准后,让我们一一对照问题,我想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也很明确了,不管为人父母或是师长,作为成年人密切的监督,正确的引导耐心地培养必将保证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皆健康茁壮成长。

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健康心理?

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健康心理

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健康心理。一、关注后进生后进生的成绩往往成绩不太好。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他们更缺乏自信心,很少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想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要关注孩子!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状况,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让他知道,我们并没有因为他的成绩而忽视他们。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长。

我们在乎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附加的一些条件。二、多与孩子沟通除了让孩子知道我们很重视他们的成长。还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要“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当我们愿意与他们平等交流的时候,孩子才会敞开心扉。三、关于成绩要理性而客观的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寻找导致目前成绩的原因。能提高完善的就帮助孩子改善,和孩子协商沟通,建立完善的学习计划。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哪个更重要?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青少年的健康要比学业还重要。小时候我们看过,宋丹丹和许亚军演的《寻找回来的世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母亲,她的百忙而忽视了自已儿子的心理健康,当聪明的儿子成为问题青年时,已悔之晚矣!还有前些年的马加爵杀人案,受高等教育犯罪的屡见不鲜。孩子的生长发育各个时期,营养跟不上,会带来身体和各种不适,如果被我们忽略,这些症状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所以家长们还是应当关心下,抓住源头。

这里我单从营养角度告诉大家,比如有三种B族维生素,如果摄入不足,也会带来心里问题。维生素B1:缺乏表现有淡漠、食欲差、忧郁、急躁、沮丧。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含量丰富的有:谷类、豆类及干果类。动物内脏(肝、心、明、肾)、瘦肉、禽蛋中含量也较多。谷类食物中,因为它多存在于表皮和胚芽中,如米、面碾磨过于精细,可造成维生素B1大量损失,还有就是碱性条件下易受热分解;所以我们不要过分淘米,煮粥不加碱。

维生素B6缺乏:唇干裂、个别有神经精神症状、易受刺激、抑郁及神志错乱。广泛存在于白色肉类(如鸡肉和鱼肉),其次为肝脏、豆类、坚果类和蛋黄等。水果和蔬菜中也较多,其中香蕉、卷心菜、菠菜的含量丰富。维生素B12缺乏:较少见,多数由于吸收不良,多见于素食者。会出现精神抑郁、记忆力下降。膳食中维生素B12来源于动物食品,主要为肉类、动物内脏、鱼、禽及蛋类。

孩子的营养问题是大问题。规律饮食,合理三餐,每天饮奶、吃一个鸡蛋,不偏食,营养均衡,经常户外活动,避免肥胖。青少年肥胖、电脑族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家长,因势力导,尽量在家做饭给孩子吃,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回答人:[营养海贼团]摆渡人~鲍全红[食品工程系发酵专业学士,王兴国营养师特训班四期学员,营养科普原创作者]。

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怎样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

对于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的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影响一辈子,非常重要。大量调查研究已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必须尊重孩子许多家长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以为孩子“人微言轻”,忽视他们的喜怒哀乐,觉得他们小不,懂什么感情。

其实,孩子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有着很强的自尊心,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而在发现孩子有了缺点或错误时,父母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说一些伤他们心的话,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使孩子失去自尊,从而产生反感情绪或叛逆心理。并且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孩子树立自信心。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和平的交谈让孩子懂得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②要平等对待孩子有些家庭以家长为核心,认为家长就是权威,这类家庭笼罩着权利与强制,孩子都得听家长的,家庭情感处于霸道与无理之中。在这种缺少平等精神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养成怯懦、自私、自卑、任性等不健康心理。

调查情况也表明,一些容易冲动的孩子古怪多变的性情与父母经常发脾气有直接关系。所以当父母自己心情不佳时,应尽量克制不向子女发泄,对孩子做错事时,也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③重视加强与孩子沟通开放就是要坚持说心理话。家庭成员之间应用习惯的方式,平静地直截了当地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

心理上的开放有益于养成孩子开朗活泼的性格。许多人豁达大度、直言不讳、善解人意的性格与他们开放的心理特征是分不开的。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父母有一天会觉得“这孩子怎么啦?”的情况。成功的教育应该是适合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把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内在的心理需要的教育。

文章TAG: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青少年健康心理手抄报如何培养青少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