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离骚》中的鸟意象,离骚的什么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

《离骚》中的鸟意象,离骚的什么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31 18:42:2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或是喻美政。《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通过《离骚》,有些意象的意义得以确定,形成了一定的规定性和经典性,被后人所沿用。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指的是什么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指的是什么

《离骚》通篇使用比兴。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在深度上,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如诗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富有象征意义。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或是喻美政。喻君王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自喻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喻美政如:"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古代诗词创作中比兴的运用我国的古代文论学家钟嵘在《诗品序》中对比兴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其中,"兴",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是指诗歌要有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比",比喻,指的是诗人的情志要曲含在物象的描写之中。另外,钟嵘的"滋味"说对比兴的作用进行了阐发,认为比兴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衡量诗歌品位高低的主要标准。在我国诗词艺苑中,有着运用比兴的优良传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多用本义。例如,比的运用:"如鸟斯革"(《小雅·斯干》),用明喻刻画宫室建筑像大鸟展开翅膀。

再如,兴的运用:"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郑风·野有蔓草》)。先写绿意浓浓、生机盎然的景物,继而写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联想前后相承,交相辉映。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期,著名诗人都是运用比兴手法的高手,例如,王勃的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咏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风》)。此外,韩愈、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的大部分诗作也都是运用比兴的经典之作。初唐时期的词中也不乏比兴佳作。如《望江南》:"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 又如《菩萨蛮》"概叹淼淼三江水,半是儒生泪"。至中晚唐和五代,诸多著名诗人都染指词的创作,比兴手法也普遍运用到词的创作之中:例如李白是唐代作词最早的诗人,词中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和"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忆秦娥》)就是绝妙的比兴。再如,白居易《长相思·别情》中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温庭筠《梦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韦庄《思帝乡》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李煜《虞美人·感旧》中的"问君能有多少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千古吟唱的比兴佳句。

总之,在宋词产生之前,上自先秦,下至五代,诗词歌赋中较普遍的运用了比兴手法,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积淀了丰富的比兴艺术结晶,为宋代词人运用比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婉约派词人作品中比兴艺术宋代晏殊,著有《小山词》。其词具有珠圆玉润的特色,且善用比兴。例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首句起兴,借外物抒写凄切心情、渲染气氛;并连用两个比拟,用"愁烟"和"泣露"将象征品格高洁的菊兰人格化:菊花笼罩着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着露珠默默饮泣。这便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为下文抒写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作了铺垫。

词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两句也是运用比拟的佳句,明月本是无情之物,作者却赋予它生命和情感,埋怨明月不懂得人间离别之苦,从入夜到拂晓一直照者"朱户",使人无法入梦,这种埋怨正透露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如《喜迁莺》中首句"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 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

又如其词作中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等比拟贴切,引人入胜。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词作与晏殊齐名,号称"晏欧",善于用比兴抒写离愁和自然风光。例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作者与深爱的人分别,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再如《望江南》:"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此片的三、四句以人拟蝶,以何郎傅粉喻蝶的外形美,以韩寿偷香喻指蝴蝶依恋花丛、吸吮花蜜的特性,运用得极其生动、贴切。这首咏蝴蝶词,将蝶人格化,亦蝶亦人,借蝶咏人,通过何郎傅粉与韩寿偷香的故事,维妙维肖地将何郎、韩寿的禀赋一古脑儿倾注在浪蝶身上,把自然的动物性与社会的人性融合为一体,蝶就成为活脱脱的轻狂男子的化身。

反过来,作者又含蓄地讽刺了那些轻狂男子身上过多的动物属性。另外《浣溪沙》中"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也是将动物拟人化,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挽留游客"惜馀春",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北宋末,婉约词坛出现了一位兼采众长、创调定型的大词人周邦彦,其词"浑厚和雅","缜密典丽",擅长于下字运意的技巧,笔力顿挫,成为后人作词之指南。

周邦彦的大部分怀古、咏物词作中都运用了比兴手法,现举数例如下。《琐窗寒》:"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苏幕遮》:"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风流子》:"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望江南》:"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庆春宫》:"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水龙吟·梨花》:"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

"在这些词例中,有的比兴兼备,与下文的意境契合严密;有的单纯用比,本体与喻体搭配精妙,创设的特定意境令人心领神会。这种创作风格,在大晟府词人田为、徐伸、江汉、姚公立等人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离骚》中的比兴系列《离骚》中不仅有大量丰富的比兴,而且有一些比兴是贯穿始终的,具有完整统一的系统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一,香花芳草系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都是比喻高洁的品行。"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比喻培养人才,而后面又有"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比喻学生的变质,前后相互照应。

二,美人系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这里美人比喻国君,"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闺中美人比喻诗人自己,"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又以美人喻美政。三、行走系列。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比喻治理国家。 这种系统性使诗中的比兴和意象既鲜明又丰富,从而创造出了其特有的比兴系列,也使得全诗的思想和感情更加丰富、鲜明、完整,使人一看到这些比兴和意象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给后世运用比兴和意象开创了先河。

通过《离骚》,有些意象的意义得以确定,形成了一定的规定性和经典性,被后人所沿用。从此,香花芳草在中国文化中就有了比喻高洁品质的传统,如梅花就代表了高洁的品质,陆游的《梅花绝句(之―)》"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而美人就有了比喻理想政治的传统,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其中的"美人"就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化身。 综上所述,《离骚》的比兴不仅有比兴的传统风格,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世的文学提供了范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章TAG:意象离骚比喻解释《离骚》中的鸟意象离骚的什么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