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一线教师为什么做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一线教师为什么做课题研究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8:49:3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一、老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有人质疑,课题研究应该是科研院所或大学进行的工作,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中小学教师是需要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是不适合硬性要求做课题研究的,否则必会影响教学。教师做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不会影响他的正常教学。

中小学教师有必要都搞课题研究吗?

中小学教师有必要都搞课题研究吗

中小学一线教师搞课题研究纯粹是瞎扯淡!作为一线老师,根据教学实际,写一些心得、反思之类的无可厚非,让老师去研究什么课题,就显得过于勉强,既然是课题,那就要那些搞研究的人,根据众多的个体现象去优化总结出普遍的结论,再经过返回个体进行论证,最后形成可以实施的值得推广的一些经验或模式。如果一个学校、一两个老师就能研究出课题,那要那些所谓的学者、专家干吗?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至于怎么教,各有专长,各有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认真、主动、乐意且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就是好的教学。

优秀的一线教师怎样做好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有必要都搞课题研究吗

教师从早晨第一屡阳光升起时,走进校园,无论你怀着这样的心态,教科研资源就已经完全走近了你的身心。从备课到上课,从布置到批改,从与学生的沟通到与家长的交流,都蕴含着丰富的教科研资源。可以说,资源无所不在,无刻不在。所以,教科研时间并不需要挤,倒可以“赚”。一、教学即教研,从课堂上“赚”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教师历练自我的主要平台。

任何事宜不值得付出课堂教学的代价。再忙碌的事情,教师一定好好好备课。有意的搞些小创新,课堂上关注创新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实践效果,课后写写教学所得。围绕“一课一得”或“一课一失”撰写课堂教学随笔,是教科研的基本运行状态,尤其是对于初入行的老师,在缺乏理论基础的情况,这样的科研方式,勿需兴师动众的磨课,勿需大动干戈的汇报。

完全在圈定自我中,反思自我,叩问自我,在反思与实践提升自我教学素养。这年间我一直在做这个事——撰写课堂教学随笔,分析“一课一得”或“一课一失”,并因此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些文字中绝对没有一篇正经的八股式的正规论文,没有摘要、关键词等累赘,只有就课写课的实践反思。写然后知不足,当无从下笔时,尤其是有想法,却表达不出,臆断中无从判断对错的情况下,阅读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此,良性循环,自我教研质态,自然提升。二、思考即教研,从生活中“赚”这里的生活乃教育教学生活。被教育教学裹挟的日子,我们的思绪自然会引发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其实每天都存在,有人说,我没有过。其实,可以确切的说,你不仅有,而且还很深入。没有思考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之所以为人,其重要标识之一便在他会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如果落实成为文字,将会在思绪向文字转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理性与深邃。我在以前的工作单位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没有某些记不得由头,我轻轻敲了他的头。他立刻昏头转向,做浑噩状,以此来恐吓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我顿时火气,暴风骤雨般的训斥。谁知,这个孩子的爷爷是当地名流,对此事不依不饶,连校长都专门请客吃饭,此事才得以平息。

此后,这个学生越发嚣张,师生关系一度紧张,甚至到最后的水火不容,直至毕业,不欢而散。事情发生的当下,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件教育事件的价值。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所以,我撰写了《装腔门之后》一文,发在自己的博客中。这篇文章先后被《教师博览》《读写月报新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看中,最终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中,创下了本文不投稿便发表的先河。

类此于这种发生于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事件,每天都有,只是教师一直在以一种漠视淡然的心态面对,故而未能开掘出故事中价值元素。比如这篇,最大的价值在于强势家庭中的儿童教育定位以及对于儿童生命状态的影响和教师与强势家长在教育问题的思考等等。这些内容非常独特,所以受到杂志的青睐。面对这样的事件,教师除了客观真实地记录事件的因素,应该将蕴含特殊教育价值点进一步扩展放大,甚至可以适度夸张虚构。

三、聊天也教研,从闲暇中“赚”教科研应注重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方可让别人检验自我观点的正误,方可吸收别人教科研的水平。闭门造车,搞不了教科研。这里不能不提我们三语备课组。我们始终处于即时教研状态,下课聊天,改作业的空隙,都是我们教研聊天的好时机。没有正规会议的严肃气氛,每个人都是中心发言人;没有水平高下的忌讳,教研始终在言说真我的状态下行进。

这样的研讨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能敞开胸怀,亮出自己的观点,真诚研讨。印象较深刻的,比如老师提出用“觉得”造句,应该从视觉、触觉、听觉、感觉、意识判断等多重角度打开,实践下来,学生的思维立马顿开。如此教研,虽然规模不宏大,序列不系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及时加以整理与罗列,对于指导实践性教学工作大有裨益。如果再辅之以理论基础,一系列来自于实践第一线光亮必定要闪耀出熠熠光彩。

四、休闲也教研,从假期中“赚”如果说先前提到的都是积累素材的层面的话,那么这些散落遍地的散珠片玉必须要用一根线索串联起来,才能形成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这个系统的整理时间应该在假期中,一课一思的理论支撑、一得录的分类列项,教学价值引发的写作论题,都将在这个休闲的假期中一解决。在我心中,这些呼之欲出的文字,就像一个个敌人或者哽咽在心头的堵物,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是否合适硬性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做课题研究?

是否合适硬性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做课题研究

“不要当教师匠,要当教育家”,这是一碗长期以来是某些人老端给中小学教师好高骛远的毒鸡汤!国家倡导打造“大国工匠”,包括工程、教育、医疗等等。也就是需要各行业拥有一大批一线技能过硬的人员。就教育而言,需一大批教育教学本领过硬、精益求精的一线教师,而不是心理浮躁的空谈教育理论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关键问题是当不好士兵的人能当将军吗?!况且几多士兵可成为将军?!对教师而言,首先要脚踏实地当好教师匠,决不能本末例置。

不能以教育家的要求去评价一线的“教师匠”。这就如同工程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而不是要把能工巧匠打造成设计师!中小学校是教学单位,不是科研单位,不要定位错误。中小学教师是不适合硬性要求做课题研究的,否则必会影响教学。课题研究是个耗时、耗财、耗力的繁杂过程: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审批→撰写开题报告→开题仪式→实施课题探究→阶段性小结→撰写结题报告→评审验收仪式等,一系列工作多如牛毛。

从实际上看,很多课题是拔高理论,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是明显的形式主义,只是为完成硬任务(或评职称需要)而做,做得太滥、太多,而没多大实用价值,是教育界的劳民伤财。当课题完成时,教师已精疲力尽了,势必影响教学工作,造成一线教师工作本末倒置。因而,中小学教师不合适做课题,而合适脚踏实地写接地气的总结性、教法探究性的专业论文。

请您谈谈:教师做课题研究是否影响他的正常教学?

教师做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不会影响他的正常教学。一、老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有人质疑,课题研究应该是科研院所或大学进行的工作,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中小学教师是需要课题研究的。首先,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包括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操作等,每一个方面都制约着教学质量。

其次,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际组织者,必须在实践中寻求最优化设计。比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师提问的启发性、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等,都要课前经过老师的思考研究,才能实施。这个过程,可以随意,也可以规范。最佳选择就是以课题化方式进行研究。二、老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最合理?课题研究不能假大空。有一些老师觉得课题研究是负担,影响教学,问题就在于课题研究脱离了工作实际,申报那些与自己关系不大的课题,或者题目本身太大,根本不适合普通老师研究。

老师要研究的课题,必须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价值、结合实际、边研究边改进。比如,教师提问的设计研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等,都是老师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定完课题之后,就是进入研究阶段了。课题研究的好处是,引导老师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的程序是,提出一个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拟订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积累相关数据与材料、撰写观察报告、研究心得或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文章TAG:课题教师中小学研究一线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一线教师为什么做课题研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