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第五集《真打实备必须落实到训练上》,部队怎么去解决落实问题难

第五集《真打实备必须落实到训练上》,部队怎么去解决落实问题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9:48:3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自然就解决了,流失保安的问题。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也是人们期盼解决的问题。如果有医社保的保障,能解决保安看病难,看不起病这个问题。说的就是你会不会看,你要陪首长下基层蹲点,能不能发现问题,准确地分析根源,如何去制定措施,帮助基层改正方法,纠正问题,完善管理,这就反映了一个首长机关的水平问题,你代表首长和机关下到基层,看什么、怎么看都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部队机关的军官需要哪些能力?

部队机关的军官需要哪些能力

前几天几个陆军学院的同学聚在一起,军龄都在20多年以上,职务都是团、师职干部,大体经历都很相似,但唯一有个同学与我们不同的是,在部队主要从事基层工作,从排、连、营职,最后成长到团职干部(在军校学员队任大队长),都没机关工作经历,我们戏称他可谓呆了几十年的基层,带了一辈子的兵。至今他感到不光是素质上有缺乏全面的锻炼,更遗憾的是因缺少机关工作这一重要的经历,仿佛让他有缺只胳膊少条腿的感觉。

是的,部队机关的确很能锻炼一个人。基层军官主要是培养管理能力,摔打外在、基础的素质;而机关军官主要是计划、指导协调能力,塑造内在、宏观、高层的运筹帷幄素质。同样是军官,两者的能力素质要求既有共同之处,还有更多的不同之处。一般来讲,部队机关军官应该具备:"两种素质""六个能力"。所谓"两种素质":形象地讲就内在和外在素质。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在要有‘勇`,内在要有'谋`;也可概括为:既要实践的丰富阅历,还要扎实的理论素养。按照刘伯承元帅战争年代的要求就是:“胆大如天,心细如发"!可谓:内外兼修,智勇双全。所谓"六个能力":①记。作为领率机关的军官必须有超强的记忆。部队首长统帅千军,机关干部传达命令指示时,首先要记得牢,要只字不漏、准确无误;战备值班,接受上传下达信息要快速准确;召开重要会议,记录要全面、同步、到位,尤其是首长口述作战命令时,文字记录要求更严,时间效率更高,否则记错一句话,误写一个字,写错一位号,打错一个电话,都将犯天下之大错,更重大的后果是贻误战机。

所以机关军官要集善记、速记、笔记、脑记的能力于一身。②写。写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机关军官最普遍最基本的素质。别看一个简单的写,他包含的能力是综合的,既有脑力还要有体力;既要理论,还要有实践;既有由表及里的分析,更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善于归纳总结。为什么经常强调机关干部要沉得下(蹲基层搞调查)、上得来(写出好的调查报告);要具备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就是这个道理,必须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

③看。我们常讲:走马观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就是你会不会看,你要陪首长下基层蹲点,能不能发现问题,准确地分析根源,如何去制定措施,帮助基层改正方法,纠正问题,完善管理,这就反映了一个首长机关的水平问题,你代表首长和机关下到基层,看什么、怎么看都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你看这些战区、军委总部首长和机关干部写出的调研报告,其水平之高,问题之准,文风之朴实,措施之科学,令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反映出高层机关的调研方法、调研艺术和水平相对一般机关军官而言,他们看的眼光比常人独到,精准,深刻,贴切,科学。

④绘。这里指的是绘图的能力。军队的职能就是练兵备战,军官指挥打仗训练就是依靠识图、用图、绘图而进行的,机关军官不论平时和战时,都是搞好计划协调,组织指挥基层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必须学习这门基本功,掌握扎实的绘图技能,这样才能确保指挥部队练兵备战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每年的机关干部训练中提高标绘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课目。

⑤操。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军队指挥装备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所以作为一名指挥机关的军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高科技素质,善于熟练操作信息化装备,要学会操作计算机,懂得使用各种指挥软件,操作无人机、电子摄影侦察设备,电子识图、机上判图、绘图、用图的能力,提升操作信息化装备的能力和水平。⑥算。当今信息化时代,依靠的是大数据,讲究的是云计算。

大家认为应该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部队机关的军官需要哪些能力

毛主席说要把医疗重点转移到农村去,实行医疗免费,专家教授一定要分到基层农村去,弘扬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现在专家教授一个月工作几天时间,严重浪费了资源,一定要调动专家教授的革命热情,走到农村去,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国家要出政策和医生行为准则,以鼓励专家教援积极到需要的地方去,要年轻有为的医护人员,录取后一定要到农村基层干三年以后,再回城里,现在老师的录取方法应该应用到医疗方面去,现在录取特岗老师,首先到农村支教三年才能调动到城里,不管什么东西总有解决的办法的!。

保安队伍招人难留人更难,应该怎么办?

部队机关的军官需要哪些能力

要想长期留住保安员,首先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工资福利的提高,保持与保安凝聚力的互动。提高保安的工作积极性。少罚款,多奖励。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流失保安的问题。接下来我给朋友提几个建议,假如这几个建议你接受了,你很有可能就不会因为缺人而烦恼。一、招保安不如留保安,只有留住了保安,才会逐渐的解决缺人的现象。现在一些保安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资低福利差。

一年也是如此,年年如此。让保安找不到任何留下来的理由,所以白白浪费了许多的人力资源。保安本身就是打工仔,多数来自于农民工,极少数是退休工人。他们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做保安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多少,这就是他们选择离开的真实原因。保安公司本身就是第三方公司,相当于过去中介性质的公司,依靠用人单位的保费中提取利润。

但是别忘了,是谁在为他们争取保费?就是辛苦勤劳的农民工。是农民工的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的工作,才让保安公司赢得了不错的收入。虽然说保安公司与保安员,是雇佣关系。如果不善待保安员,让保安员挣不到钱。保安公司也会随着保安的流失,同样也减少了自己的收入。所以保安就是保安公司的挣钱资本,如果连挣钱的资本都走了,那么保安公司又有什么资源?去挣取用人单位的保费呢?二、要想留住保安员,就必须要提高保安的工资和福利。

不能做些掩耳盗铃的事情,来敷衍保安。不要感觉保安都是笨蛋,傻瓜。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男人。有许多健康的保安公司,为了敷衍劳动局。搞出许多的花名堂,而这些花名堂每个保安员都清楚不过,因为他们明白公司在坑害他们的利益,由于担心失业不吭声而已。有部分保安公司,让保安签一些不公平的合约。比如:自愿申请加班表,只要放弃医社保,自愿加入保安公司协议,其中也包括了,合同签订也是自愿的、…我想问一句,哪个保安傻到这个程度?还自愿去签这些不合理的协议。

一般都是大队长,或者是经理的诱导下,才签订了这些坑人的协议。如果保安公司替保安们着想,就不会让保安签这些不合理的协议。因为签这些协议,不仅仅是损害保安的自身利益,同时也在伤害自己的保安。换句话讲,也是在换着法子逼保安们走。如果保安公司要想有好的发展,要想有好的人力资源。那就必须要提高保安的工资待遇,以及一些最基本的福利。

现在生活物价都有所上涨,做保安的工资又低,生活压力过大。物价跟工资无法形成对比,每个月出了日常的开支和生活费,很难存上什么钱。如果保安员的工资还不够日常开支,他们就会选择改行或者是跳槽。往高工资的公司去发展,或者是改行做生意。这就是保安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二、就是医社保,现在许多私人创办的保安公司,基本上没有这些最基本的福利。

医社保的费用在1000多块钱之内,保安还会承担一部分,所以这个最基本的福利保安是应该有的,而不能被保安公司给忽略了。如果有医社保的保障,能解决保安看病难,看不起病这个问题。等于是实质上的帮助了保安,所以保安也会用工作来回报公司,从而也是保安留下来的最好理由。另外在工资上,按市场的物价和规律增加工资。虽然说增加了保安的工资,会给公司带来成本上的压力。

虽然说是成本上的压力,如果保安流失太大,公司可能连成本都保不住。因为没有保安就没有业务,没有业务就没有收入,又怎样能谈得上成本呢?只有提高了保安的收入,让保安在工作中能挣到钱。这才是让他们留下来,最好的理由。留住了老保安,就保住了一些老客户。有了老客户的支持,才会有新客户的加入,公司才会把业务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眼光短浅的保安公司,一般只看到眼下的利益,很难看到长远的利益。他们只想到从保安身上去赚保费,然而这种操作,很容易让自己的保安流失。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因为缺人,老客户无法续签,新客户又不敢接单。最后让自己的公司因为没有人,也没有业务,最终关门歇业为止。三、人性化管理队伍,多打感情牌,让保安自愿的留下来。现在保安公司的一些管理层,有很多都有问题。

基本上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态。是一层剥削一层,最终都是在保安身上的好处。身为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多关心保安的衣食住行。而不是想法设计的从他们身上捞好处,这种做法公司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公司也不希望,自己的保安队伍不稳定。因为保安一旦不稳定,就会影响到保安公司新的发展。所以长期也以开例会的形式,警示下面的管理层。

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管理层借着自己的权力,在保安门面前捞好处。这些管理层捞好处的方式,一般采用的就是查岗为名。对一些违纪的保安进行罚款,进行扣钱。而这些罚款和所扣的钱,都进入了他们自己的私人钱袋。有了这些蛀虫当领导,才导致大批的保安流失。然而保安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封封的辞职书摆在了他们面前。

等保安公司有所察觉的时候,自己的保安员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所以要想留住老保安,就必须要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因为这些管理层,从中做手脚。让一些老保安留不住,从而影响到保安业务的发展。只要把这些公司的骨干和管理层管理好。才能让老保安有理由留下来,在管理上还需要一些人性化的调整。要想留住保安,就必须要多动一些心思。

让自己管理层多跟保安保持互动,了解保安们的内心想法,才能稳得住保安的情绪。管理层只要放下架子,把保安们当亲人,当兄弟。多关注保安员的衣食住行,成为保安真正的好朋友,好兄弟。我想保安也不会有什么理由,再去选择跳槽或者是改行了。要想保安留得住,保安公司就必须要进行改革。提高工资和福利增加保安的收入,多关注保安的衣食住行,用人性化管理保安队伍。

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也是人们期盼解决的问题。借此机会,我想就我个人比较肤浅的看法提几点建议,可能极不成熟,不妥之处,还望大家雅正!1.医院由国家直接管控,加大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而不是由医院自负盈亏,所有药物由国家从药厂直接交易,由物价局进行严格监督,杜绝中间环节,避免任何人及中间商从中牟利,控制哄抬药价,甚至是以药养医的乱象,避免药商与医生挂钩乱开药导致的浪费。

实际上乱开药、开高价药、小病大治、过度的医疗已经造成了社会资源严重的浪费。2.医生的工资由国家统一发放。3.医疗就是一种职业,按资历和贡献大小给予医务人员适当的奖励,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严厉杜绝乱检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如果做不到免费医疗,那么可以在原有的收费基础上减免三分之二的收费,适当的加大其它方面的税收,以此弥补医疗开销带来的缺口。

给予大病、重症患者免费治疗,同时严格防范由此而导致的舞弊行为,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公平的生命权,让百姓看得起病,不再害怕医院,不再怨声载道。医疗,是民生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照此方法去实施,看似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实际上是节约了医疗成本,也节约了国家资源。而且大家都可以在一种相对比较轻松的状态下生活,免除了后顾之忧,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让医疗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吐蕃军队动辄兴兵数十万,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的?

吐蕃王朝在最强悍时,曾一己之力硬抗亚洲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唐、大食、南诏和回鹘。在从剑南到中亚绵延数千里战线上,吐蕃陈兵百万,一场战役动辄兴兵数十万,它是如何解决数十万人的后勤问题的呢?我们先来看几个吐蕃的战例: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九月,松赞干布“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吐蕃大将禄东赞率兵一十二万击白兰氏,苦战三日。

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余人,屯军境上,从侵掠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八月,吐蕃军神论钦陵,先在乌海战区以20万人围歼唐军辎重部队,后又在大非川顿兵40万围攻薛仁贵率领的唐军主力。在一次战役中,集结如此巨量的军队,对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后勤供应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吐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关于这个疑问,还要从吐蕃王朝的军事组织结构说起。

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施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将吐蕃国土划分为五个“如”(军区),“如”有部、翼的意思,每个“如”下设有若干东岱(千户)。每个“如”都设有“如本”、“元帅”、“副将”等职,千户设有千户长(又称千夫长),下设有百夫长等职务。“如本”和“千户长”既是军官,又是地方行政官员,负责军政民政事务。

以地域划分的“如”(军区)保证了,每个“如”内部的军队都是原来的部落民,每个千户长所统的兵士大都是同一部落的人组成。相互之间能够团结,互相照应,并为自己部落的声誉不惜牺牲,极大的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据《五部遗教·大臣遗教》、《贤者喜宴》等史料记载,吐蕃每个“如”的军马由同一种颜色的马匹组成,旗帜亦各有区别,因而只要一看到马匹和旗帜,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如”的军队,十分有利于行军作战和调遣指挥。

这项被称之为“五如六十一东岱”的制度设定,将吐蕃的军事、社会、行政和生产生活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军国主义”类型的国家体制。除了国家层面的制度设定外,吐蕃还将国内的平民阶层分化成了“桂”和“庸”两个等级。按照藏史《贤者喜宴》的解释,“桂”属于高等属民,从事和军事相关的事务,也就是拥有“军籍”。

负有为政府提供男丁,战时从军打战,并自行负担战争所需的武器、马匹和粮草,这种身份的设定和唐朝初期府兵制中的府兵非常相似。“桂”(“军户”)的身份也类似唐朝的府兵,地位高于一般庶民。在西藏律条中,“桂”如果在纠纷中被杀,其赔偿的身价(命格)在其他庶民之上,属第八等级。由于“桂”所负担的劳役与赋税比一般民户为轻,且社会地位较高,吐蕃法律里甚至写明了禁止“农户”转为“军户”的规定。

除了军户地位高于一般农户外,吐蕃还有一整套奖惩机制,对于战场舍死忘生的勇士奖励以虎豹皮制的服饰,而对于怯懦者则在其头上悬挂狐狸尾巴,“表其似狐之怯”。《贤者喜宴》:“勇者褒以豹及虎(皮),懦夫贬以狐尾”。《通典》载:“(蕃军)重兵死,恶疾终,以累代战没者为甲门,临阵奔北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再加上,吐蕃军队的战争模式,类似于游牧部落的高机动性穿插围歼。战场掠夺所获,采取分账制,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其余浮财全部由个人支配。《册府元龟》记载:“(蕃军)出疆之资,亦无定给,而临阵所得,便为己有,所以战伐吞并,往必成功”。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将吐蕃将士塑造成了悍不畏死、嗜血搏杀的勇士,但再勇敢的士卒也得吃饭,饿着肚子谁都打不了胜仗,即便吐蕃军队的作战方式对后勤的依赖程度较低。

为了解决军队后勤补给的问题,吐蕃军队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各种尝试,从最开始的“全民皆兵”,到军队中出现了专业的仆从士卒“庸”(奴、温末),再到之后干脆出现了前线补给基地。在吐蕃军队早期,并没有专门的后勤建制,而是在出动军队时由士卒自行解决。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部落士卒不得不拖家带口一起奔赴前线。部落中的老幼跟在军队之后放牧牛羊,随时供给大军粮草食品上的消耗。

但这种方式除造成军队行动迟缓之外,还有一个严重缺陷,前线打赢了还好,如果一旦战场失利,老幼妇孺很难逃走,大量被唐军俘获。唐朝对此时吐蕃军队的评价是“辎重疲弱”。我们来看几个唐蕃交战的案例,可以清楚的表明这时期吐蕃军队后勤的特点: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从大非川进兵乌海,在积石河口与吐蕃相遇,“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

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吐蕃将兵10万寇临洮,入攻兰、渭。玄宗“诏薛讷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等并力击(吐蕃)。会(王)晙等战武阶,斩首万七千,获马羊无虑二十万”。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剑南节度使崔宁大破吐蕃故洪等四节度兼突厥、吐浑、氏、蛮、羌、党项等二十余万众,斩首万余级”,缴获“牛羊及军资器械,不可胜纪”。

从以上战例可以看出,唐军获胜的战役中,对吐蕃有生力量的杀伤并不很多,相比于唐军惨败的战役多全军覆没,机动能力更出色的吐蕃军队大多都能逃脱。大历十一年,崔宁“斩首万余级”的战例发生在多山的剑南,而在土地相对平旷河陇地区,此类战例颇为罕见(武阶之战也是峡谷地形)。但河陇战区,唐军获胜的缴获却很多。这足以说明,吐蕃部队出行,往往携大批牛羊马作为后勤补给。

很显然,负责放牧牛马的不会是吐蕃军队中的战兵,而以老幼妇孺为主的协从人员,在在战斗中往往会与主力部队脱节,被袭击的唐军大批俘虏,这便是唐史所记“吐蕃轴重疲弱”的原因。这种全民皆兵、自带后勤的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上述三个战例的时间跨度便有一百年之久,可见吐蕃军队的给养与其在青藏高原内部的部落生活状态没有什么两样。

除了打仗,饮食等依旧操持游牧习俗,只是将打仗融入部落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这就是吐蕃人在部落军事制度下,军事生活的主要特点。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清楚了,唐史中吐蕃军队动辄数十万人,其实指的是整个部落军队的总人口,而不是战斗人员的数量。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吐蕃本土不过二百万人左右的人口基数,如何能轻易征调二十万人投入一场战役之中。

例如,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的“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随着吐蕃占领区域的扩大、兼并掠夺的人口增多,吐蕃军队的结构和补给方式也在改变。吐蕃军队中开始出现成规模、成建制的仆从士兵,这些仆从士兵最开始是由吐蕃奴隶组成,负责向“桂”(高等属民)和军官提供服务。但后期,随着吐蕃版图的扩大,被征服民族的士兵逐渐加入,苏毗、吐谷浑、白兰羌、党项、沙陀、汉人,都成了仆从部队的补充来源。

这些生活习惯各异、语言庞杂的仆从,在互相协作过程中不断融合,形成了一个自称“温末”固有的族群。而在吐蕃王朝崩溃后,“温末”这个被遗忘的族群,不但诱发了席卷吐蕃全境的庶民大暴动,还连续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几个政权,可见其人数之多。同时,随着占领区面积的扩大,从吐蕃本土携带大量牛羊辎重赶赴前线,逐渐成了效费比极低的方式。

当吐蕃牢固占据苏毗、吐谷浑和甘南后,这几处地区都成了吐蕃继续拓展疆域的前进基地。对此特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曾给唐庭上奏道:“苏毗一蕃,最近河北吐谷浑部落,数倍居人,盖是吐蕃举国强援,军粮兵马,半出其中。”为了打破吐蕃源源不断的攻势,唐军也有针对性的对吐蕃的前进基地,进行了多次突击破袭。公元681年(唐高宗开耀元年)五月,唐将黑齿常之率精兵一万袭之,烧其粮贮而还。

由此战例可知,时值五月,河湟地区尚未麦熟,但吐蕃却已有粮草囤积之所。可见,吐蕃当时已经开始建设,拥有补给功能的前线基地了。这是吐蕃军队远距离作战过程中,由军事部落向准军事集团发展的明显进步。但必须要看到,前进基地依旧是以农牧结合的方式在运行,粮屯只是一个方面,依靠周边草场放牧获取肉类仍旧是重要的军队补给手段,参与放牧的人员也依旧是吐蕃的部落民。

例如,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四月,在盐(今陕西定边县)、夏(今陕西靖边县)二州,“诱赂蕃中给役者,求其人马真数,凡五万九千余人、马八万六千余匹,可战者仅三万人,余悉童幼,备数而己”。由此奏报可知,吐蕃驻盐、夏二州的五万九千军队中,战斗人员只有3万,另有一半人员是从事游牧饲养的后勤供给人员。同时,受迫于后勤供应的压力,吐蕃军队仍旧必须保持冬夏不同草场的轮牧特点,这也造成了唐蕃战争中非常明显的节奏性。

夏季吐蕃军队向青海草场游牧(“每岁夏,吐蕃畜牧青海”),河陇军力相对空虚,而河湟军田中的农活较少(唐朝边军也是边镇屯田的主要劳动力),唐军反击主要集中于此时。而到了秋季,河湟麦熟寇边掠夺的收益明显提高,吐蕃要来自己认为的“吐蕃麦庄”里收获唐军帮忙种的麦子。加之,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周边是吐蕃主要的冬季牧场,岁岁秋防成了唐军的主要工作,为了缓急防守压力,唐军每每以焚烧草场的方式防御。

“泾州(今甘肃泾川县)西门外皆为贼境,樵苏殆绝,收刈禾稼,(蕃军)必布阵于野而收获之。获既失时,所得多空穗,于是泾人有饥忧焉。”综上所述,战争的形态是由后勤供应能力决定的,这一点从古至今莫不如此。吐蕃军队的游牧集群作战方式,保证了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大量军队,不过即便游牧骑兵对后勤的需求较低,但个人携带的粮秣依旧难以满足长期作战的需求。

因此,全族驱动供应的方式在吐蕃军队中长期存在,这也是唐史记载中吐蕃动辄兴兵数十万的原因。而后,随着其军事行动中战线的拉长、战场的扩大,吐蕃军队的供应方式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针对不同战场的区域地理特点,补充了新的补给方式。如在西域荒漠绿洲地区曾出现给养配给的制度,而在川西剑南等多山农业区,则放弃了传统的游牧补给,采用了征集、赎买等方式,这也导致川西诸羌难以忍受,不断背弃吐蕃投唐。

在关陇半农半牧的地理条件下,则结合草场资源,依旧保留了部落迁移的方式,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并与唐军形成了百余年的拉锯战局。上述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是吐蕃保持战场进攻动力的源点,同时也造成了川西、河陇地区的民族融合,吐蕃王朝崩溃后,大量藏族滞留在农牧结合区,与当地民众互相融合,成了今天青海、甘肃、四川各地藏族自制州县的缘起。

文章TAG:落实真打实备训练部队第五集《真打实备必须落实到训练上》部队怎么去解决落实问题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