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政治机会结构是什么意思

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政治机会结构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9:11:0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什么意思呢?皇帝和官僚士大夫,都属于地主阶级。因此这种压制是基本都是暂时的表面文章。明朝以前,我国的政治结构下延最低到县一级,所谓“王权止于县政”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阶级是士绅!士绅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但又非常模糊的概念,其典型代表为知识分子,比如生员、举人、进士等。

为何说中国古代的传统政治结构,是皇权与官僚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与民众同治天下?

为何说中国古代的传统政治结构,是皇权与官僚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与民众同治天下

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静夜史是这么理解的:作为公司的BOSS,你会和员工一起聚餐,但是你并不会将自己的管理权交给员工们!这就是皇权难以和民众共治天下的真相。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我国就确立了皇权专制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地主阶级的对立面,就是广大农民。

地主阶级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剥削水平的进步,最根本的是农民阶级的无私奉献。也就是说农民贡献越多,地主阶级才能剥削地越多,相应的地主财富也会越多。这和员工越努力,老板越有钱是一个道理。在人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将权力交给越多的人,就意味着创造财富的人越少,自己的最终所得就越少。回到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作为剥削农民的架构,如果吸纳所有民众加入,就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和威望的丧失,因此自然不可能实现!在我国古代的政治生态中,其实并不是皇权与官僚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应该是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共治天下。

什么意思呢?皇帝和官僚士大夫,都属于地主阶级。比如明朝后期的东林党成员,都是江南大地主的代表,他们在朝堂上对皇帝的据理力争,本质上是其背后的地主集团向皇权发难,通过皇帝的妥协和让利,比如不再收矿税,减少地主的支出,从而更有利于地主资本的积累,东林党的斗争本质上是地主阶级内部的资源再分配。从秦朝到清朝,在我国大地上,除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激烈对立,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是非常重要的阶级,这个阶级不是商人阶级。

这个阶级是士绅!士绅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但又非常模糊的概念,其典型代表为知识分子,比如生员、举人、进士等。他们虽然不是农民,但同样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明朝以前,我国的政治结构下延最低到县一级,所谓“王权止于县政”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县以下的乡里该如何治理呢?靠县令和几个师爷捕快吗?当然不是,靠的是士绅阶层!由于士绅独立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因此地主和农民都成为士绅的主要来源,甚至有钱的商人也希望自己的子孙能考取功名,成为士绅的一部分。

士绅因为非常难达到,因此在人口中凤毛麟角。因为科举的淘汰率太高,为了平息他么年的不满,朝廷给予了士绅非常高的礼遇,这就让士绅阶层虽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所有人仍然趋之若鹜。到清朝后期,士绅的比例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6%~1.7%。在这个阶层中,通过科举的士绅进入帝国高层,被授予官职,成为皇帝代表的地主阶级的一员。

而剩下的士绅,由于社会地位高,会纷纷充当起行政管理的角色。当县令和捕快等不够用时,这些社会地位高的士绅会替政府向农民收税,当然,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收入。因为科举淘汰率如此之高,所以统治者不可能派出更多的官吏管理地方,因此这些失败的下层士绅就成为辅助的统治者,维持了帝国各个角落的稳定!除了收税,士绅还充当着解决农民纠纷(讼师)、教化民众(私塾)等一系列行政管理角色,这使得他们不可或缺。

考上功名的士绅获得帝国稳定的高收入,他们因为通过了儒家学说的层层熏陶,成为民众眼中品德高尚的人。相比之下,底层的士绅除了社会地位几乎一无所有,如果不是地主出身,那么他们的收入就只能从农民身上盘剥,这使得他们被民众所忌恨。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皇帝代表的地主阶级会压制底层士绅,通过降低他们的社会地位压制他们的欲望。

但是皇帝和底层士绅都知道,两者都离不开对方。因此这种压制是基本都是暂时的表面文章。一旦民众出现暴动,底层士绅会首当其冲,因此他们会首先组织力量抵抗。而皇帝为了维持帝国的稳定,也必须倚仗他们,对他们放权,比如给予军权等,底层士绅得以组建团练,比如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团练。不过王朝到了后期,由于皇帝综合素质的下滑,对高层士大夫代表的地主阶级控制减弱,地主阶级开始疯狂兼并土地,这让农民开始纷纷揭竿而起。

文章TAG:橄榄型结构构建分配政治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政治机会结构是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