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如何进行绘本分析,绘本分析什么

如何进行绘本分析,绘本分析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9:50:3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有什么系统讲绘本创作和发展的书值得推荐?

这里分享一个不一样的观点。想要创作绘本就一定要先去读绘本,了解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大师的绘本作品,自己去梳理、分类,研究,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这里的读绘本一定不是自己读,一定是亲子阅读。只有积累了大量的亲子阅读经验,你才能知道孩子喜欢哪些书、哪些文字、哪些图片。这几年我陪孩子读了不少书,至少上千本了,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绘本,而且有一定的编程能力,所以我自己建了个数据库,一本一本地录入我喜欢的绘本,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绘本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

这里说一说我对绘本创作的一些看法。一、先说说中国原创绘本吧这几年中国原创绘本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名的年轻插画家,比如熊亮、李卓颖、于虹呈等等。他们也创作了一些比较不错的作品,比如熊亮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屠龙族》、《小石狮》等,李卓颖的《公主怎么挖鼻屎》、《一粒金子要发光》、于虹呈的《盘中餐》,还有《团圆》、九色鹿系列绘本等等。

我认为中国的原创绘本现在还在吃老本,吃我们老祖先的本,不是卖中国风就是卖中国传统故事.这个没问题,民间故事本来就是绘本的一大类,但是,怎么说呢?很散,没有IP,没有太多特点。最关键地一点,有些脱离儿童的心理,不像个孩子。二、为什么这么说呢?什么是IP,我举个例子,小猪奥莉薇、小猩猩威利、大脚丫 、玛德琳、鼠小弟、花格子大象、小男孩大卫等等,这些耳熟能祥的形象就是IP。

这些都是国外的,中国没有。中国本来是有的,比如葫芦娃、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为什么他们不能成为我们国家原创绘本的IP呢?因为这些形象都被我们的前辈设置成英勇无比,正义凛然的形象。儿童世界需要这种形象吗?需要,但也仅仅是中国需要,有文化隔阂,国外的孩子是不能产生共同语言。你看,奥莉薇、玛德琳、鼠小弟这些都是贴合儿童的行为特点的,全世界儿童都爱,才能把这些文化传输出去。

我们国家的原创绘本最需要重视的问题是无国界问题,创作绘本不是创作给中国儿童看的,所有经典的绘本其实都不带文化输出的,因为只要涉及到文化输出,它就是有隔阂的。三、好绘本是什么样的?这里说一点我亲子阅读的经历。1、我见过很多经典优秀的绘本里都有小猫、小狗、小老鼠、气球等儿童熟悉的元素,不经意的每一页都会出现,引导孩子去寻找。

比如《生气的亚瑟》那只猫,《晚安,月亮》那只小老鼠,《山田家的气象报告》那只猫,《晚安,大猩猩》里的那只气球等等。中国绘本,很遗憾,没有!(或者因为我看得不全,但是如果有,应该也很少),其实这就是要贴合儿童的心理,孩子看绘本主要是看画,有这些元素他们会很开心。2、童年的体验是儿童绘本创作的最佳源泉如果你还记得你的童年,还能记得童年时期自己的心理,那我要恭喜你,创作绘本可能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安东尼.布朗、大卫.威斯纳等大师的采访及相关文章中都了解到,童年体验对他们创作的重要性,这是天分。如果有这个天分,创作绘本会轻松很多。当然,中国的原创绘本还在萌芽阶段,未来,我相信会有大师出现。毕竟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化,不是摆设。想要创作绘本,从历史中找寻即可,但是真得要出大作,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你跟孩子共读绘本时,会一起对画面的构图和颜色进行分析吗?

我和快四岁的骏宝共读绘本时,几乎没有对画面的构图和颜色进行分析。只要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共读的家长,大多都有这种体会,读着读着,孩子就说主动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非常有趣,逗得你哈哈大笑,有的时候很有想象力,让你不得不感叹孩子的创意惊人。孩子有自己的纯天然的审美和判断。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而不是把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不要急于通过书本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家长只要适当的提问与书中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就足够了。另外,孩子天生对图画敏感。他们很喜欢图画,并且有自己的审美,他喜欢的,不引导他,他也会把注意力放在上面。他不喜欢的,你用成人的观点引导他,他照样不感冒。家长如果把成人的审美知识强加给孩子,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好的体验,减淡他的兴趣,甚至会抹杀孩子的天赋。

其实,与孩子共读,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给他讲审美,而是共同度过亲子时光,以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都喜欢依偎在父母身边共同读感兴趣的书的感觉。由这种感觉,延伸到喜欢读书的感觉。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会在看到书本的时候,想起那种与父母亲昵的时光,不由自主的对书本产生好感。一个孩子通过看书学到再多的知识,也不如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文章TAG:绘本分析如何进行绘本分析绘本分析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