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曾巩评价王安石,王安石有什么故事

曾巩评价王安石,王安石有什么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9:59:3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宋时人们把宰相称为“相公”,宋代有一个短篇小说集中有一故事《拗相公》,讲的就是王安石。这大概是王安石一难苏东坡的故事了。王安石对待苏轼的态度,在《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则故事中得到体现,只不过,冯梦龙写得很有点温度。至于吃的什么,什么味道,好像并不在意。

民间故事中,“王安石三难苏东坡”是怎么回事呢?

民间故事中,“王安石三难苏东坡”是怎么回事呢

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卷三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则,大概就是题主所讲的王安石三难苏东坡的“民间故事”吧。在这个故事中,王安石在一年之中出了三道题,将博学多才,聪明过人的苏东坡“烤糊”了。那么,王安石为何要如此为难苏学士,这两人之间又是怎么的关系呢?苏东坡恃才抬杠被贬黄州却说宋神宗时,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凭借高妙的天赋,过目成诵的本事,出口成章的才华,一举成名,官拜翰林院学士,人称“苏学士”。

苏东坡自恃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表现得很傲慢也很轻浮。冯梦龙说,苏轼在王安石门下做事,王荆公很欣赏他的才华,也很看重这个年轻人。王安石从政之余,闲暇时作学问,著《字说》,逐字解读其义。苏东坡对王安石的《字说》颇不以为然,多次讥诮,王安石没太当回事。这天,两个大学问家闲聊,王安石说起“坡”字,是从土从皮,是土之皮。

苏东坡立即反讥道,既然“坡”是土之皮,那么,“滑”就是水之骨了?苏子瞻这一杠抬得王安石哑口无言。还有一次,王安石解读“鲵”为鱼之子,四马曰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苏东坡反应敏捷,又抬了一杠,问道:“鸠字九鸟,可知有故?”王安石虽然知道这是苏轼给自己下的套,但不知其中典故,就虚心请教。苏轼便引经据典,说:“《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

’连娘带爷,共是九个。”苏轼连续两次恃才讥诮抬杠,仿佛很有些道理,但却涉嫌混淆概念,卖弄才华。王安石说字,固然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鲵”并非“鱼儿”。但苏东坡所言,也不靠谱,纯属抬杠。造字之法是需要分类的,不能一概而论之,苏轼偷换概念,形成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逻辑关系,王安石当然无言以对——当然,这都是小说家言,史籍上不一定有记载。

王荆公虽然很赞赏苏轼的学问,但心中“恶其轻薄”,找个机会,把他贬到湖州去了。在湖州三年任满,苏轼回到京城。想起当年曾经抬杠得罪王安石,这天,苏轼便去拜访老首长。恰好,王安石公务在身,苏轼便在管家的引导下,来到书房等候。苏轼到了书房,见书案上有一首没有作完的诗,起首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文章TAG:王安石曾巩评价故事曾巩评价王安石王安石有什么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