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呢,赵括的失败给你什么启发

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呢,赵括的失败给你什么启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0:25:3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长平之战失败,赵括却背锅背了两千年,对于这个问题你怎看?

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虽然长平之战赵国的战败不止赵括一个人的问题,甚至赵国君臣的错误决策要占主要责任,但身为事件当事人,赵括的锅同样甩不掉。即使赵国的战败无法避免,但由于赵括的错误决策,导致赵军全面溃败、损失惨重同样是不争的事实。赵括的责任推卸不掉虽然由于赵国君臣的错误抉择,赵括上任之后赵军必然要选择主动出击,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正是由于赵括的错误决策,才导致了赵国损失如此巨大。

我认为在这场战争中,赵括至少犯下了以下致命错误:1、轻敌冒进。赵括上任对军队完成调整改编后,随即向秦军发动进攻,面对“秦军详败而走”,赵括选择了追击,直到“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对于贸然追击这件事,并不能仅以赵括不知秦军换将作为理由,即使秦军没有换将,秦将仍然是王纥,难道赵括面对秦军的佯败,就可以率军追击了吗?廉颇身为老将在面对王纥之时,还知道进行试探性进攻,初战不利后迅速转入防守。

赵括身为赵军主将,在没有摸透秦军虚实,甚至没有进行试探性进攻的情况下,被胜利冲昏头脑,轻敌冒进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2、没有预留预备部队。根据史料记载来看,秦军对赵军的合围只动用了3万军队,“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对于赵军数十万大军来讲,3万秦军并不算多,如果赵括预留有机动力量的话,面对赵军主力的拼死突围和赵国机动部队的拼死相救,里外夹击之下秦军很难彻底切断赵军的后路,毕竟秦军的援军抵达尚有时日,赵军并非没有突破防线的机会。

3、错失突围良机。在攻至秦军壁垒前,久攻不下之际,甚至在秦军出兵切断后路,将主力分割包围之际,赵括并没有选择立即突围,而选择了就地构筑壁垒固守待援,这又是一记昏招。虽说这有“秦出轻兵击之”的原因在,但赵括显然没有明白险地不可久留的道理,如果选择在秦军未能完成合围,或者说在秦军尚未彻底围死的情况下突围,并非没有逃出生天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赵括当时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不知道秦军主力位置,导致搞不清楚突围方向还是怎样,总之错过突围最佳时机是事实。虽说我们分析这场战争有利用上帝视角的嫌疑,对于赵括当时的境地无法准确判断,但从结果来看,这三个问题的确是赵括的致命失误,也是导致长平惨败的主要原因。身为赵军主将,赵括的责任是根本推卸不掉的。

赵国战败的其他原因当然,将赵国战败的全部责任推卸给赵括也是不恰当的,赵国君臣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如今为大家赵括翻案的主要依据。1、愚蠢的求和之举。在初战不利,廉颇选择沿百里石长城一线构筑防线死守的情况下,赵国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国内存粮告急,加之进入农忙时节,国家运转出现了问题。于是当时赵国朝堂出现了主和的声音,而赵孝成王最终同意了与秦国议和,派遣郑朱到秦国议和,秦国则利用这一机会,对外制造了秦赵已经议和的假象。

此举动导致赵国彻底陷入了“五国不救”的境地。2、错误的战略思路转变。在议和不成,廉颇又坚守不战的情况下,赵国朝堂再次分成了主战和主守两派,而赵孝成王迫于国内压力,最终倒向了主战派。这才是赵国最终做出换帅决定的原因,而赵括只是诸多主战派将领的其中一个候选人罢了。所以,赵国君臣的战略思路从主守变为主战,这才是换帅的根本原因,当赵国战略思路改变之后,身为主守派将领的廉颇被换已成既定事实,而赵括只不过诸多主战派将领候选人之一而已,秦国间谍的反间计也仅是影响了赵国君臣对于替代者的选择而已。

文章TAG:启发赵括失败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呢赵括的失败给你什么启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