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写文学的论文都有什么角度,文学的论文都写什么意思

写文学的论文都有什么角度,文学的论文都写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2 19:46: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按照十二大党章规定,中共中央直接批准接收宋庆龄、庄希泉、董其武等为中共正式党员。他们各自传奇的人生从文学作品中亦可看到。这里要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中共中央直接接收的党员,是特殊党员呢,还是合格党员?他们都曾受到过怎样的生死抉择以及严峻考验?以上所述,已经说明。1981年5月15日,宋庆龄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为中共正式党员;她却在29日20时18分逝世,党龄只有短短的十四天。

这就完全值得大书特书。文学论文包容大千世界。七一将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宋庆龄故居为现场,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科学看待历史、认识现实、面向未来,可以发现的重要一点是:宋庆龄荣誉主席是理想信念与行为准则一生一致的光辉榜样!结合论文去写,资料绝对丰富。

国内现当代文学作品从小说改编成电影,写毕业论文,有没有好的推荐?

论文跟作文有什么区别

题主这个问题,问题很具体,有的放矢国内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领域。我这里挂一漏万,说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谨供参考。立论方向之一:电影与当代文学的互动,如何因应特定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众所周知,第五代导演,很善于借鉴和转化当代文学,特别是各种新流派小说的“果实”。有一则趣闻:张艺谋曾苦于“一(剧)本难求”,偶尔在旧书摊上,读到一本文学期刊上,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被深深吸引,一口气蹲在那读完。

于是,就有了后来扬名威尼斯,国际影坛留名的《秋菊打官司》。《秋菊打官司》,是对原著小说很成功的电影改编。由小见大,不妨引申思考—第五代导演为何有“剧本荒”?当时的电影创作环境有何特点?—喷薄而出的当代文学,尤其是新小说创作高潮,有何重要性?—作为时代的文化意绪,这一波小说-电影”蜜月期”有何启示?所谓高屋建瓴,题主结合具体的毕业论文方向,试试能否翻唱新曲?以上只是很粗浅的小设想,相关论题肯定有人写过。

但就独立思考与研究深度而言,每个人都不应该附和或雷同,而是需要力求创新和深入。2.切入点尝试,如导演个案研究?文艺风格比较?改编得失谈?比如,张艺谋是当代文学的电影化改编高手,—莫言《红高粱家族》之于《红高粱》—刘恒《伏羲伏羲》之于《菊豆》—苏童《妻妾成群》之于《大红灯笼高高挂》—余华《活着》之于《活着》—陈源斌《万家诉讼》之于《秋菊打官司》及至后期—曹禺《雷雨》之于《满城尽带黄金甲》—严歌苓《陆犯焉失》之于《归来》他因何选择原著小说?如何体现“电影作者”特性?你对其作何观察和批评?《红高粱》对中国当代电影,可谓意义非凡。

文章TAG:论文文学角度写文学的论文都有什么角度文学的论文都写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