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是鸿沟般的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什么意思

是鸿沟般的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5:04:3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搞出了合乎要求的铀和钚,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制造原子弹了吧,确实如此,但还有一个问题,裂变材料有一个临界质量,大意是只要放在一起的核材料多了,就会自发裂变,所以放在原子弹中的核材料不能超过临界质量,但引爆时却有这个要求!所以引爆就有内爆式或者枪式模式引爆,将分成2块或者多块的裂变材料在引爆后快速聚合在一起,然后用一个中子发生器一顿乱射,当然外围还有中子反射层将跑出去的中子反射回来,瞬间链式反应发生,原子弹引爆成功啦!但问题也来了,这中子发生器怎么造?怎么就能发射出可以链式反应能级的中子?发生的时机又是什么时候?中子反射材料用哪种?所以必须核试验才能确定,但全球的地震台网就有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发觉,你还核试验?有朋友说了,超级计算机模拟不就完了?当然可以,但你得有原始数据建立模型,要不然你的模型就是闭门造车,和实际引爆模型不一样,造出来的原子弹核材料反应率不高,放了几十万吨当量的核材料爆炸只有几千吨当量,那不是白瞎了?到哪里去找这种模型?谁特么顶着被制裁的雷给你提供造原子弹的方法?日本富士通和理化学研究所开发的超级计算机京总的说来,原子弹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这个国家够猛、不怕制裁,那么在攻克了提取与浓缩难度搞出了武器级的铀或者钚、引爆核试验等一路高歌猛进后,原子弹也就那么回事,但朝鲜和伊朗的困境大家也看到了,谁愿意过那样的日子呢?氢弹:地狱级难度,全球引爆模型只有两个氢弹需要需要原子弹作为扳机,所以搞不出来原子弹的国家就不要搞氢弹了,但它的原理甚至比原子弹还要简单,因为原料比较容易获取,一般氢弹用的都是氘和氚,氘就是氢的同位素之一,重水中的氢就是氘,氚其实也是氢的另一个同位素,氚自然界极少,制造比较困难,但却不是违禁物品,可劲造!聚变过程就是氘氚核聚变,生成氦四与一个多余的中子,因此氘氚核聚变是会产生多余中子的,这些中子要说没用也可以,但如果要利用,可以在外壳裹上一层铀-238,然后氘氚聚变的快中子还能让铀-238裂变,变成“伪三相弹”,也就是肮脏的氢弹。

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构型是地狱级难度,全球实现的只有两种,一种是于敏构型,另一种T-U构型,一般都认为是原子弹的高温高压引爆了氢弹,但其实真不是,而是原子弹爆炸时的辐射反射形成的高温高压,因为这个光速传递,比爆炸传递的速度与效率要高得多,所以如何反射这些辐射然后聚焦于氘氚材料上就成了一个谜。

泡沫等离子机制引爆顺序:A. 引爆前的核弹头:初级核弹(裂变弹)在顶端,次级核弹(聚变燃料)在底端,他们都悬浮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B. 初级核弹中的高爆炸药引爆,将钚弹芯压缩至超临界状态,引发裂变反应。C. 初级核弹的裂变放出X射线,沿着封装内部发生散射,照射入泡沫塑料中。D.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转变为等离子体,压缩次级核弹和火花塞,钚制成的火花塞开始发生裂变。

E. 在被压缩和加热后,氘化锂-6燃料开始产生氚,同时开始聚变反应想当年我国的于敏老先生,直接用手工计算就拿出了于敏构型,我国第一颗氢弹直接就是空投型的,当量330万吨,要知道美国第一颗氢弹可是一个60多吨的氢弹装置,根本没办法空投,所以我国的技术起点之高完全超出了当时西方国家的预料。我国第一颗氢弹A2923不过有说法是我国的于敏构型是千层饼型,作为氢弹并没啥问题,但如果要做成三相弹结构就有问题了,千层饼型无法串联构成多级连接的无限当量氢弹,但据说我国后来又突破了T-U构型,造出了三相弹,所以有人说我国是唯一同时掌握T-U构型与于敏构型两种引爆结构的国家,当然纯属听说,各位就当小说看吧。

1963年8月5日,苏联、英国和美国这些先折腾出氢弹的国家搞出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層空間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之后的1977年-1979年,美国、英国和苏联进行了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再到1996年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管还有很多国家没有签署,或者签署还未批准的国家,包括美国,埃及、以色列等国。

文章TAG:技术壁垒鸿沟是鸿沟般的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